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观察
56例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胃肠 间 质瘤 ( IT) G S 是一 组 独 立起 源 于 胃肠道 间质 干 细胞 的 肿
坏死 。
瘤 , 有 C I 基 因  ̄ P F 基 因突 变 , 具 —K T H DG RA 属于 消化 道 间 叶 性 肿
瘤, 由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化 或 多 能 的 梭 形 或 上 皮 样 细胞 组 成 , 疫 组 化 检 测 特 免 异 性地 表 达 c T C 1 ) C 3 _ 】 肿瘤 。 们 对 5 例 G S 一 ( D17和 D 4l 的 我 6 IT 进行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的研究 , 旨在 探 讨 其 临床 病 理 特 征 , 为
显 异 形 性 , 径 >5 m , 直 c 核分 裂相 >5 / 0 F 或 只 要 直 径 > 个 5 HP 者
G S 是 胃肠 道 最 常 见 的肿 瘤 , IT 光镜 很 难 与 平 滑 肌 肿瘤 和 神 经
源 性 肿瘤 区别 。 I T 为 是 一 类起 源 于 消 化 道 间叶 组 织 中具 有 多 GS 认
匿固
临 床
医
学
5 胃肠 间质瘤 临床 病 理分 析 6例
黄 文 峰 ’ 向德 雨 ’ 许湘 萍 ( . 乡市 人 民医 院 普外 科 ;2 萍 乡 市人 民 医院 病 理科 江 西 萍 乡 3 7 0 ) 1萍 . 3 0 0 【 要 l目的 摘 探 讨 胃肠 问质 瘤 的 病理 组织 学和 免疫组 化 学特 点及 诊 断要 点 。 法 对 5 例 胃肠 问 质瘸进 行 常规 病理 及 免疫 组化 方 6
C 1 ,D 4 S A,一1 0 色特 点分 析 。 D 1 C 3 ,M s 染 7 0 结果 5 例 胃肠 间质 瘤 中5 例C 1 7 4 例C 3 标记 阳性 , 6 0 D 1和 7 D 4 阳性 表 达率 分 别 为8 . 8 92% 和 8 .3 结 论 胃肠 问质 瘸是 胃肠常 见的 同叶性肿 瘤 , 3 9 %。 缺乏 定向分化 。D 1和C 3 标记 阳性 对 胃肠问 质瘸 的诊断 具有重 要价值 。 C 17 D 4
胃肠道间质瘤的66例临床病理诊断及预后分析
3 讨 论
G I S T发 生 于 胃肠 肌壁 ,是 由梭形 细 胞 和 上皮 样 细胞 构 成 的 最 常见 的 间 叶源 性 型 主要 表 明细胞 的 分化程 度 或方 向 ,与 GI S T的生 物学
2 . 2 免疫 组 化 本组 6 6例 病 例 均 进 行 了 抗 体 C D 3 4 、C D1 1 7 、S 一1 0 0、
V i me n t i n 、S MA 的 标 记 , 阳 性 表 达 分 别 为 : C D3 4 5 5例 ( 8 3 . 3 %) , C D1 1 7 6 0例 ( 9 0 . 9 %) , S 一 1 0 0蛋 白 7例 ( 1 0 . 6 %) , V i me n t i n 3 4例 ( 5 1 . 5 %) ,S MA 2 1 例 ( 3 1 . 8 % o
上皮 样 细胞 ,且 同 一肿 瘤 中常 出现 两 种 细胞 成 分 。梭 形 细 胞 核 杆 状 ,两 端 尖 或钝 圆 ,呈 不 同程 度 的异 型 性 ,细 胞 质 丰 富略 嗜 酸性 ,细 胞排 列 呈 编 织 状 、旋 涡状 、栅栏 状 。上 皮样 细 胞 呈 圆形 或 多 角形 ,核 圆形 ,细胞 质 丰 富淡 染 ,呈 空 泡 状 ,瘤 细 胞 呈 弥 漫 片状 、巢 索 状 、假 菊 形 团 样 排 列 。 间质 改 变 有 黏 液变 性 、出血 、坏 死 等 。核 分 裂相 计 数 小 于 5 / 5 0 HP F者 2 6例 ,大 于 5 / 5 0 H P F者 4 0例 。
S ・ 1 0 0蛋 白 7例 ( 1 0 . 6 % ),V i me n t i n 3 4例 ( 5 1 . 5 % ),S MA2 1 例 ( 3 1 . 8 % )。 随访 时 间 1 2~ 4 8个 月 ,2 例病人 死亡 。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发布时间:2021-02-24T14:52:32.51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33期作者:唐艳春[导读] 对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唐艳春河池市中医医院病理科广西河池 547200 [摘要] 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
方法:对本院2016年2月~2020年7月所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呈现高表达的是CD34和CD117,分别达到:76.92%、92.31%的阳性率。
在其中,全部病例的S-100、SMA 阳性表达以局灶弱阳性为主要表现,而全部病例呈现desmin 阴性。
结论: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是以CD34和CD117高表达来作为辅助参考的重要考依据。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比较常见于消化系统的原发性间叶性肿瘤,通常以中老年为高发人群,而其好发部位则是胃与小肠。
以肿瘤的发生部位及形态学表现为依据,可将其进行神经源性肿瘤与平滑肌肿瘤的分类。
由于胃肠道间质瘤具有多变的形态,就很难去鉴别诊断神经鞘瘤与真性平滑肌瘤。
本研究对抗体免疫组化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回顾分析,以便能从理论上为临床诊断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⒈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对本院2016年2月~2020年7月所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这其中有43例为男性,3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最小为56岁,最大为86岁,年龄平均为(67.78±4.12)岁。
①患者的纳入标准为:以胃肠道间质瘤经病理活检所确诊,并具备腹部包块、腹部胀痛、消化道出血、排便不畅、贫血等临床症状和完整的临床资料。
②患者的排除标准为:与其他严重系统疾病合并,而且不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
1.2方法采取结蛋白(desmin)、S-100蛋白(S-100)、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骨髓干细胞抗原(CD34)、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抗体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查全部患者,检测则以免疫组化 SP 二步法完成,从迈新公司购入试剂。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例、免疫组织学特征和预后特点。
方法选取62例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对标本进行染色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确立良性、恶性的判断标准。
同时运用cd117、cd34、sma、s-100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结果首先,肿块形成结节状,7例伴有粘膜溃疡,3例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再进行组织学形态观察,62例gist中,梭形细胞32例,上皮细胞18例,9例兼有梭形和上皮细胞组织细胞学形态。
结论老年人的gist 发病率最高,cd34和cd117对gist诊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例分析;cd117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老年人的发病率最高,胃肠道间质瘤的起源通常与icc(卡哈尔细胞)有关,但是这种观念还没有在理论界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选取了6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主要对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进行探讨,从中对免疫表型特点与gist生物学行为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62例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对标本进行染色和光学显微镜观察,设立阴阳性对照,确立良性、恶性的判断标准。
62例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男62例,女30例,患者的年龄都在28对至70岁之间。
gist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以中老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发生再胃部多见,常见症状是中上腹胀痛不适和腹部包块、便血等。
gist在形态上多变,有多种细胞型,按照组织分级可分为三级,即良性、恶性潜能未定和恶性,本研究62例中分别有16,18,28例。
进行巨检,肿块大体上形成结节状,7例伴有粘膜溃疡形成,3例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再进行组织学形态观察,62例gist中,梭形细胞型32例,上皮细胞型18例,9例兼有梭形细胞型和上皮细胞型组织细胞学形态1.2 方法对62例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对标本进行染色和光学显微镜观察,设立阴阳性对照,确立良性、恶性的判断标准。
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学诊断及病理特点分析
显低于干预前(P<0.05)。
提示有效的干预手段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药物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FAA的不良反应与年龄、基础疾病关系密切,年龄越大,基础疾病越多,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越高[9-10]。
即便如此,FAA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对诊断眼底疾病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荧光素钠注射液眼底造影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疹、头晕、全身无力等。
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荧光素钠注射液眼底造影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1]董红梅,赵秉鑫,朱岩,等.“二步试敏法”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41(3):132, 134.[2]孙燕,罗向霞,苏兰萍,等.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检查方法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6):1000-1002.[3]赵汝君,万金兰.国产和进口荧光素钠在眼底血管造影中不良反应的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15,5(1):546-548.[4]张红,王丽.眼科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及预防策略[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2(8):1809-1811.[5]周雯.眼底荧光造影的护理配合[J].当代医学,2016,22(26):113-114.[6]张琳.山西某眼科医院荧光素钠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6,23(5):2826-2827.[7]沈汉斌,王波,王笑君.荧光素钠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回归分析[J].安徽医药,2019,23(1):206-208.[8]马敏康,朱勇,吕小琴.413例荧光素钠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8,5(3):296-299.[9]朱明宇,常玮,廖筑秀,等.荧光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与展望[J].医疗卫生装备,2018,39(2):13-17,41.[10]王霞.荧光素钠注射液用于眼底血管造影导致药品不良反应4例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20,37(7):645-647.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学诊断及病理特点分析韩绘宇(湖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湖南株洲412000)摘要:目的观察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学诊断并分析其相关病理特点。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与生物学行为评价
关 键词 胃 肠道间质瘤
原癌基因 白质 C a h lgc lsu y o O c s s o a t on e t a t o lt mo n se s n fb o o i a c i c p t o o ia t d f8 a e fg sr i ts i l r ma u r a d a s s me to il gc l n n s
s h mefrGI .M eh d soo ia n c e o r to sHit lgc la di u o itc e ia su isweec rid o ti Oc s s mm n hso h m c l t de r are u n8 a e
o S a d b oo i l e a o swe ea  ̄y e t o lw- p d t Re u b O c s so S we e d — fGI T n il g c h v r r n z d wi f l b a i h o u a a s l 8 a e fGI T r i
结合 随访资料 对 Fece 等推 荐 的 GI 生物 学行 为评价 表进行 分组 评估 。方法 对 8 lt r h 0例 原发性 GIT进行临床资料分析 、 S 光镜观 察及 免 疫组 织化 学检 测 , 并对其 中 2 有 随访 资料 的病例进 行 分 9例 析 。结果 根据 F ece 等推荐 的 GI 生物学行为评价表 ,0 G S 中,I组 4例 、 lthr T S 8 例 IT Ⅱ组 2 、 3例 Ⅲ
维普资讯
贵州医药 20 年 5 07 月第 3 卷第 5 1 期
・
・
3 87 ・
论
著 ・
贵阳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504 成 元华 张著 学 张薇珊 5o0)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及 时中转开腹恰恰 体现术 者对于手术 尺度的掌握 。 因此 在操
作 困难 时 应 果 断 中转 。
钩在视野 内。 若胆囊 颈部结石 嵌顿 , 胆囊 张力 较大 , 应先 穿刺
胆囊减压但仍保持胆囊有一定的压力 , 于胆囊三角 的解 剖。 利 若 Cb t ao 三角严 重粘连 而难 以确认 。 只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靠 胆囊 颈部 切 则 断胆囊管 。如有结石嵌 顿胆囊管短 , 可于近端施一枚钛夹后 ,
ti b u e i o . eu t T ep t n S gs a g df m 4 e r t 7 e r men5 er ) ic dn m e a d1 e a s e y p r s n R s l h ai t e n e o 2y as o 7y as( a 6 yas , l i 8 a s n 1 m e . n s v i s e a r r n u g l f l
2 10 ) 4 0 0 应 用免疫 组织化 学 S prio 法对 原 u ev i sn ( 安徽省芜湖 市第二人 民 医院病理科 , 安徽 芜湖 摘 要: 目的
探讨 胃肠道间质瘤 ( IT 的组织病理形态和免疫 组织化 学特 点。方法 GS )
发性 G S IT组织 中的 C 17、D 4、MA、em nS10蛋 白进行 研究 。结果 D1 C 3 S ds i 、-0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及诊治探讨
特征 、 生物学行为及治疗等方面作探讨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临 床 资 料 .
标本经 4 甲醛 固定 , 蜡包埋 , 规切片 , 石 常 HE染 色 ; 采
用 SP 法 进 行 免 疫 组 化 染 色 检 测 C 1 , D 4 S - D17 C 3 , MA、 D s n NS S l0蛋 白 , 剂 由福 建 迈 新 生 物 技 术 有 限公 司 emi、 E、-O 试 提供 , 实验 常 规 设 置 阴 性 和 阳 性 对 照 。C 1 、 -0 D17 S10以 细 胞 质 和 ( ) 胞 膜 着 色 为 阳性 , D 4 S 或 细 C 3 , MA、 emi、 E 以 细 D s n NS
陈新元
摘
李军川
武 汉 4 0 1) 3 4 5
( 汉市新 洲 区第二 人 民医 院病 理科 武
要 : 目的 : 探讨 胃肠道 间质瘤 的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 化特点 、 生物学行为 以及诊治情 况 。方法 : 采用免 疫组化 SP法 检测 -
2 9例胃肠道间质瘤 C l 7 C 4 S D l , D3 , MA、 emi、 E、-0 D s n NS S 10等蛋 白的表达情 况 , 并进 行临床 病理分 析。结果 : 9例 胃肠 道间质 瘤 2 C l Dl 7阳性表达 2 6例 占 8 . , 3 9 7 CD 4阳性表 达 2 例 , 7 . 。随访 1 例病人 , 8例复发或死亡 , 1 占 24 8 有 其中 N E和( S10蛋 白 S 或) -0 阳性表达 6例。在潜在恶性和恶性患者 C l 、 D 4 S Dl7 C 3 、 MA、 E、 -O NS SI 0等蛋白的表 达与 良性患者有 明显差异 , Demi 但 s n的表达 两 者没有差异 。结论 : 胃肠道 间质瘤 C 1 及 C 4是较特异 的标记物 。NS S10蛋 白阳性 表达者在判定恶性 时需高度重视 , 行 Dl 7 D3 E、 -0 应
胃肠道间质瘤的66例临床病理诊断及预后分析
ABS TRACT:Ob i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s t r o ma l R l n l o r s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
分裂等组 织形 态学的分 型来诊 断 胃肠道 间质瘤。 关键词 :胃间质瘤 ;临床病理 ;诊 断;预 后 中图分类 号 :R7 3 5 文献标识码 :A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1 1 . 0 3 2
Ga o L i a n — z h u, W a n g Xi a o — h a n ,M a P i n g
( P a a k o l o g yD e p a r t me n t o f C h i F e n gS e c o n d Ho s p i t  ̄ ,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 C h i f e n g ,0 2 4 0 0 0 )
6 0 c a s e s ; C D3 4 e x p r e s s i o n wa s 4 5 c a s e s : d i f f e r e n c e wa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 wi t h s t a t i s t i c a l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 0 . 0 5 ) . 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胃肠道间质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平滑肌 肉瘤 的瘤细胞 中具 有典 型平滑肌 免疫组 化表 型 的病
例不足 5 % ,且 每例肿瘤 的免疫表 型是多 种多样 的。 胃肠 o
道 问质瘤根据其 电镜及 免疫组 化特点可分为如下几类 :() 1
平滑肌分化肿瘤 , 队及 Ds 阳性;()神经或 自主神 e ̄ n 2
讨
论
胃肠道 间质 瘤是 胃肠道 常见 的非 上皮性 肿瘤 ,其 发病
结
果
率 有逐 年增 高的趋 势【 。这是 一种 由梭 形细胞 构成 的非定 2 】
向分化 的间叶性 肿瘤 。可发生 在从食道 至直 肠 的消化道 的 1 临床资料 本组 6 例病例 年龄 最小为 3 岁 , 大为 7 2 最 2 岁, 平均 5 .岁 。男性 3 。女性 3 。临床有 非特征 性 3 5 例 例 的 胃 症状 2 ,如 胃脘 不适 、出血 、 痛 、黑便 、肠梗 肠 例 腹
十分重要 的意义 …。本 文收集 我科 6例 胃肠 道 间质瘤对 其
表 1 5例免 疫组 化结果
临床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
材 料与 方法
1 材料 6 例间质瘤 系我 院 2O — O7 06 20 年间手术标本 。
Hale Waihona Puke 2 方法 所有标本均经 1%甲醛固定 , 0 石蜡包埋 4m连续 u
维普资讯
・
8 6・
婆亟堕堡堂. 堡生筮 鲞筮 ! 。 鳃 P y e ot 2O,Vl 0 o1 Q Q r d c eM 蛔 O8 o2 ,N . 0
胃肠道间质瘤 6例临床病 理分析
吴孜含
中田分类号 :R 3 75
胃肠间质瘤6例临床诊治分析
II 一 般 资料 .
7 岁 。3 小 肠 间质 瘤 , 9 例 2例 胃间质 瘤 , 例 结 肠 间 质瘤 ; 床 1 临 表现 , 以腹 痛 伴 包 块 4例 , 以黑 便 为 主 要 症 状 I例 , 1例 胃间 质 瘤合 并 直 肠 盆 腔转 移 , 以排 便 困 难 而 就 诊 。全 部 病 例 术 前
C 检 查示 : 均 质 肿 块 。 T 不 1 2 治 疗 方 式 和 结 果 2例 胃间 质 瘤 , 例 行 胃近 端 大部 切 . i
除 , 服药 , 访 ; 未 失 1例 行 胃楔 形 切 除 + 乙状 结 肠 部 分 及 直 肠 中上 段 切 除 , 术后 坚 持 服 用 格 列 卫 , 现术 后 1 个 月 , 6 目前 带 瘤 生 存 。3例 小肠 问质 瘤 , 小 肠 部 分 切 除 。其 中 1 第 一 次 行 例
・
38 ・
J u n lo q h r M e ia o lg 2 1 Vo . 1 No 1 o r a fQii a d c lC le e, 0 0, 1 3 , .
胃肠 间质 瘤 6 临床 诊 治 分析 例
史有 龙 陶东升
【 要】 目的 摘 探 讨 。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2 0 ~ 2 0 0 5 0 9年 期
20 年 7月 行 降 结 肠 部 分 切 除 , 理 复 习 证 实 为 结 肠 间 质 06 病
瘤 。每 年 腹 部 c 复 查 未见 复发 征 象 , 服 用 格 列 卫 。 T 未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体会
( 收稿 日期 :0 80 -8 20 -22 )
胃肠 道 间质 瘤 的 临床 病 理 特 征 及 诊 治 体 会
齐凤 杰 。 树鹏 赵
( 宁 医学院 附属 第一 医院 , 宁锦 州 110 ) 辽 辽 20 1
维普资讯
山东 医药 2 0 08年第 4 8卷 第 l 9期
作用 [ , 3 故对于治疗吻合 口肿瘤 复发导致 的狭 窄更 ] 有优越陛。冷冻治疗后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观 察。 近 3 来 , 0a 冷冻治疗 曾因冷冻治疗设备 的不足 而影响其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 J北京库蓝 医疗设 备有 限公司生产 的 冷冻治疗机及其配套 的腔 内 软管冷冻探头 , 解决 了临床上所遇到的很多难点 , 经 临床验证 , 该设备有 以下几个优点 : ①将软管冷冻探 头直接捆绑在纤维内镜上 , 同插入食管腔 , 一 操作方 便陕 , 捷 患者痛苦大大降低 。② 冷冻探头可直接测 温, 很容易检测局部冷冻的温度。③设备安全性好 , 采用 C O 作为制 冷剂 , 不会达 到深低温 , 温度可控
胃肠 道 间质 瘤 ( IT 是 源 于 消 化道 的 最 常 见 GS )
的间叶组 织来 源 的肿 瘤 , 以往 常将 其 误 认 为 胃肠 道
试剂 盒 、 A D B显 色液 均 购 自福州 迈 新 公 司 。将 蜡 块
标 本 制成 4 I 连 续 切 片 , 脱 蜡 、 苯 、 化 后 进 m x 经 脱 水
1 资料 与方 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临床资料 选择锦州医学院附属第 一医院病 . 理科 19 ~ 06年存档的 胃肠道 间叶组织来 源的 9 8 20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
( p rme to ah l g , v l n r lHo pt lBe i g 1 0 3 Ch n ) De a t n fP t o o y Na a Ge ea s ia , i n 0 0 7, ia j Ab ta t sr c :0b e t e To iv s iae t e ci io a h lg c la d i jci v n e t t h l c p t oo ia n mmu o it c e c l g n n h so h mia
摘要 : 目的 探 讨 胃肠 道 间质 瘤 的 临 床 病 理 及 免 疫 组 化 特 点 。 方 法 对 3 7例 胃肠 道 间 叶 来 源 的肿 瘤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察 其 临 床 病 理 特 点 , 应 用 C 1 、 D 4 A t 、-O 观 并 D17 C 3 、 ci SI 0四 种 抗 体 对 肿 瘤 进 行 免 疫 组 化 标 记 。 n 结果 原诊 为 胃肠 道 间 质 瘤 的 2 O例 均 表 达 C I , 性 率 1 0 ; 诊 为 平 滑 肌 瘤 及 平 滑 肌 肉瘤 的 1 表 DI7 阳 0% 原 7例
10阳 性 率 1 。结 论 0 O 瘤 中 最 常 见 的 肿 瘤 ; DI 7C 3 C I 、 D 4阳 性 表 达 是 诊 断 胃肠 道 间 质 瘤 最 可 靠 的 辅 助 指 标 。 . 关 键 词 : 肠 道 问 质 瘤 ; 床病 理 ; 疫 组 化 胃 临 免
中 图分 类 号 : 7 5 0 R3. 2 文 献 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 9 3 2 ( 0 7 0 —0 80 1 0 — 4 7 2 0 ) 10 0 — 3
在 3 例 肿 瘤 中 ,5 为 胃肠 道 间 质 瘤 , 9 . 。 胃肠 道 间 质 瘤 是 胃肠 道 间 叶 肿 7 3例 占 46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2 . 理 检 查 ① 巨检 :本 组病 例最 小 肿 瘤 为 2病 2 c 2 e 20 m,肿 物 位 于 胃 底 部 , 最 大 者 . mx . mx . 8 0 c
核 分 裂 数 是 判 断 肿 瘤 良恶 性 的重 要 指 标 。
【 关键 词】 胃肠道 间质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胃肠 道 间质 瘤
(at its nls o a tm r gs onet a t m l u o r i r
膜呈 棕 黄色 ,一 0 S 10为胞 浆 和胞 核着 色 , 其余 均 为 胞
的 6例病 例 的 临床及 病理 资料 进行 分 析 。本组 病 例 均 获得 随访 , 随访 时 间 l — 0个 月 。 27 1 . 2方法 所 有 标本 均 经 4 %甲醛 固定 , 常规 石 蜡包 埋切 片 . E染色 , H 光镜 观 察 。 疫组 化标 记 C 1 、 免 D1 7
浆着 色 。 常规 设置 阳性 和 阴性 对照 。
GS IT)是 一 类 发 生 于 消化 道 的 少 见 的 间 叶源 性 肿
瘤 , 19 是 9 8年 后 确定 的新 病 种 _ 由于 它 具 有 非 定 1 I ,
向分化 的特 点 , G S 即 IT可 以 向平 滑 肌 方 向分 化 , 也 可 以 同时 向两者 双 向分 化 ,过 去 G S IT常 被误 诊 为 平 滑 肌 肿瘤 , 括 平 滑 肌 瘤 或 平 滑 肌 肉瘤 , 数 被 包 少
瘤 相 是 道独 立 的一 类 肿瘤 。 当前 , 多数 学 者 接 受 的 胃肠 道 间质 瘤 定 义 为 发 生 于 胃肠 道 的一 组 C 1 D17阳性 的 非 上 皮性 梭 形 或上 皮 样 细胞 肿 瘤 , 生 物学 行 为 难 其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表达的分析
颗粒 为 阳性 。S0 10以胞 核 出 现 黄 色 或 棕 黄 色 颗 粒 为 阳性 。每例 切 片选 择 1 高 倍 视 野 (× 0 ) 按 0个 40 , 照 阳性 细胞数 占视 野 中 总细 胞 数 的 百 分 比分 为 : 无 阳性着 色或 阳性 细胞 数 <1 % 为 阴性 (一) 阳性 细 0 ;
性 。C 3 S A、 emi D 4、M D s n以胞 质 出 现 黄 色 或 棕 黄 色
分级有关 ( P<0 0 ) 其他标 记 物与 G S .5 , IT临 床病理 因素均
无关 。结论 C 17和 D G D1 O 1是诊断 G S IT敏感而有 效 的指 标 , 合检 测 C 17 C 3 联 D 1 、 D 4和 D G1可提 高 G S O IT诊 断 的准 确率 ;MA、 em n S0 S D s i、 10是重 要 的鉴 别诊 断 指标 ; O 1阴 DG
知 阳性切 片作 阳性 对 照 , P S代 替一 抗 作 阴 性对 用 B 照 。所有 免 疫 组 化 试 剂 包 括 C 1 7 D G 、 D 4 D 1、 O 1C 3 、
率分 别 为 : 12 、9 5 、7 9 、 56 、 . % 、 10 。 9 . % 8 . % 7 . % 3 . % 6 1 1. % C 17与 D G D 1 O 1阳性表达一致率为 8 . %( 5 / 8 ) D G 3 4 11 1 1 , O 1 在 6 . % ( 1 1 ) C 17阴性 GS 中 阳性 表达 。G S 8 8 1/ 6 的 D 1 IT IT 组织 中仅 D G O 1的 阳性表 达与 患者 年龄 、 肿瘤 大小 、 险度 危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与生物学行为关系研究
1例( , 胃)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1 肠系膜 ) 6例 G T中 , 例( 。3 S I 发 生在 胃和小肠 的分 别为 2 2例和 8例 , 8 . 食管 3例 , 占 33 %, 胃肠
道外( 肠系膜 、 网膜 、 后腹膜 ) 例 。 3 年龄 2 ~7 岁 , 均年龄 5 . 2 3 平 45 岁 ,0岁以上者 3 4 0例 , 8 I 显示 GS 主要见于 中老年 人。 占 33 %, I T
连续切 片 , 厚度 4 n 免疫组织 化学采 用 E Vs n两步法 i, n io i 检测 , 以抗体 波形蛋 白 C 1 (— i 、 D 4 Q / N 1 )平滑肌 D17 c k )C 3 ( BE D 0 、 t
男性 2 , 2例 女性 1 4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 大部分病例 以腹痛 、
G S 主要见于 中老年 人 , I T 男性 多于女性。C l Dl7阳性对诊断有确定作用 , D 4表达对诊 断也有 重要意义 , IT生物学行 C 3 GS 为评价与 预后相关 。 【 关键词】胃肠肿瘤 ; 原癌基 因蛋 白质 c k ; — i 抗原 ; D 4 t C 3
【 中图分类号】 75 R 3
( 。3 例 GS 胃) 6 I T中, 发生于胃2 例(1 %)小肠 8 2. 、 3 十二指肠 1 直肠 1 肠系膜 1 镜下 2 6. 、 1 例(22 食道 例、 %) 例、 例、 例。
观察 : I 以梭 形细胞为主 2 GS T 6例( 22 , 7. %) 以上 皮样 细胞为主 7例 (94 , 1-%)另有 3例为混合 型( .% o免疫 组织化学 : 84 4 例消化 道问叶组织肿瘤 波形 蛋 白均 阳性 ,6例 G S 中有 3 1 3 I T 3例表达 C l , 中 2 同时表达 C 3 ( Dl7 其 8例 D 4 阳性率 7 %) 8 ,
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孙涛;郭晋;谢余澄;傅仅;徐颖【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Method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maging, pat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features of 50 patients with GIS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isk classifications of primary GIST were analyzed and diagnosed by GIST Fletcher Risk Ranking. Results The mean age of the 50 patients with GIST was 47 years, and patients over 40 years of age accounted for 80% . 13 patients'lesions were in stomach, 5 in duodenum, 17 in small intestine, 5 in eolon , 2 in rectum and anus and 8 outsid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among them, 1 patient had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GDI 17 and CD34 in tissues of tumor were 80% and 50%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MA, S-100, Vimentin and Desmin.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Desmin in GIST was 12%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D117 and CD34. The risk rankings of malignancy in the group were 18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36% ) , 12 patients with moderate ri'sk (24% ) , 17 patients with low risk (34% ) and 3 patients with very low risk (6% ). Conclusion Final diagnosis of GIST can be established in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CD117 and CD34. GIST Fletcher risk classdication diagno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linical treatment and prognosis.%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GIS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用GIST Fletcher风险分级对原发GIST进行分析诊断.结果 50例GIST平均年龄47岁,40岁以上者占80%.发生于胃13例,十二指肠5例,小肠17例,结肠5例,直肠及肛门2例,胃肠道外8例;其中1例有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中CD117 、CD3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和50%,显著高于SMA 、S-100蛋白、Vimentin、Desmin的表达;GIST中Desmin的阳性表达率为12%,显著低于CD117和CD34.本组恶性程度为高度风险18例(36%),中度风险12例(24%),低度风险17例(34%),极低度风险3例(6%).结论 CD117阳性、CD34阳性对GIST有确诊意义.GIST Fletcher风险分级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2(025)009【总页数】4页(P76-79)【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诊断;治疗;病理;免疫组织化学【作者】孙涛;郭晋;谢余澄;傅仅;徐颖【作者单位】650021昆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650021昆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650021昆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650021昆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650021昆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由 Mazur和 Clark[1]于1983 年首次提出,因其常以梭形肿瘤细胞为主要成分,常具有CD117免疫组化阳性的特征,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也可原发于腹腔、肠系膜等部位。
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邱培才;王少洪【期刊名称】《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年(卷),期】2000(006)004【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分析了6例GIST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6例恶性GIST均无消化道梗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广泛分布于胃(60%), 小肠(30%)和其它部位(10%),10%~30%GIST是恶性的,表现为腹腔内的扩散或肝转移; 常规病理学检查,GIST与平滑肌瘤/肉瘤等其它类型的梭形细胞肿瘤不易区别,确诊需要免疫组化或/和电镜检查;免疫组化CD34(+),Vimenti(+),Desmin(-),Actin (-) , S-100(-);恶性GIST应行根治性手术,影响预后的因素较多.结论 GIST具有独特免疫组化表型,是有别于平滑肌肿瘤的一类成分复杂的间叶性肿瘤.【总页数】2页(P267-268)【作者】邱培才;王少洪【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汕头,515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相关文献】1.合并消化系统恶性上皮性肿瘤的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表型分析 [J], 王刚平;刘从惠;郭文君;张作峰;王洪远2.胃肠道间质瘤合并良恶性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J], 刘秋雨;缑向南;阚云珍;田鹏;史玉洁;贺慧;孔令非3.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 CT 征象和临床病理对照分析 [J], 王勇炫4.胃肠道恶性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 [J], 程玲;吴萍;王洁5.恶性胃肠道间质瘤CT特点与临床病理分析比较:影像学表现与恶性潜能相关性分析(英文) [J], Zhifeng Xu;Aizhen Pan;Fang Yong;Yingyu Chen;Bin Li;Qiang Gao;Renhua Wu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胃肠道间质瘤6例的病理特征及随访情况。
结果6例肿物均位于胃肠道黏膜下和(或)肌间。
4例为梭形细胞型,高度恶性。
2例上皮细胞型,交界性。
结论①发生于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经免疫组化证实多为胃肠道间质瘤。
②日常工作中如何掌握间质瘤的诊断标准,没有免疫组化和其他手段仅靠HE能否做出明确诊断。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观察
胃肠道间质瘤(GISTs)多发生于胃肠道,其中60%~70%发生于胃,为潜在恶性。
本文收集6例GIST,术后随访半年到6年,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收集2008~201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s例。
男4例、女2例,年龄50~75岁。
临床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腹部包块。
1. 2 病理结果判断肿瘤出现转移和浸润至邻近器官是肯定恶性指标。
以肿瘤体积>5 cm,核分裂计数>5个/50HPF等为潜在恶性指标。
当肿瘤具备一项肯定恶性指标或两项潜在恶性指标时诊断为恶性;仅有一项潜在恶性指标时诊断为交界性;而没有上述指征是诊断为良性。
2 结果
2. 1 临床资料4例男性,2例女性。
年龄50~75岁。
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腹部包块。
肿瘤为单发,肿物直径为1.0~15 cm,4/6>10 cm,伴有出血坏死及浸润周围组织。
均行胃肠道肿物及局部器官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
2. 2 形态学特点梭形细胞为主型4例,上皮细胞型2例。
梭形细胞呈胖长梭形至细长的梭形,缺乏嗜酸性的细胞质,核端空泡常见,瘤细胞呈交叉束状、漩涡状、栅栏状和菊形团样等多种排列方式。
多数病例有较多的薄壁小血管,胶原增生不明显且局限于血管周围。
上皮样细胞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中度嗜酸性或水样透明,部分呈印戒状或煎蛋样,核圆形或镰刀状,可见1~2个小核仁,上皮样细胞呈现小巢状、索状、腺样或弥漫片状排列。
本文4例,细胞异型性明显,均浸润周围组织,即从黏膜层至浆膜,其中2例有出血坏死和转移。
交界性2例。
肿物>5 cm,核分裂计数>5个/50HPF,无坏死和转移。
2. 3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均为上级医院会诊结果。
6/6阳性表达CD117,其中5例弥漫性阳性,1例灶状阳性;5/6 CD34弥漫或灶状阳性;1/6 SMA灶状阳性表达;结蛋白和S-100均阴性。
2. 4 随访资料6年内,2例死亡。
2例患者术后复发多次,进一步到上级医院做分子病理学检查,辅以靶向治疗,至今存活。
2例不详。
3 讨论
GISTs是胃肠道间叶组织来源最常见肿瘤。
多发生于老年人。
本院自2008年至今共有6例,其中2例位于胃,3例位于小肠,1例位于结肠;病灶大小范围1.0~15 cm。
肿块2例均呈类圆形,哑铃型,位于黏膜下肌间,有包膜,切面灰白,细腻,质均。
4例呈不规则肿块,最大径均>10 cm,部分边界不清,有中心坏死,切面灰白细腻,鱼肉状。
在形态学上,GISTs主要由分为梭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
本组梭形细胞型4例,梭形细胞胞质丰富,轻度或中度嗜酸性,细胞界限不清楚,细胞核呈梭形或杆状,瘤细胞排列呈束状,编织状或旋涡状,部分可见细胞核呈栅栏状排列。
部分可见核端空泡。
部分病例肿瘤细胞丰富,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肥胖,胞质少,可见镜下肿瘤边缘的浸润性生长。
细胞异形大、肿瘤坏死和核分裂象多见。
其中2例出现转移少见。
上皮细胞型2例,上皮呈圆形或多角形细胞,胞质呈丰富的嗜酸性或透亮,细胞核位于中心或偏位。
4例为高度恶性GIST,预后差。
随访0.5~6年,有2例死亡。
2例行靶向治疗,服用格列卫,1~1.5年,存活。
2例交界性GIST,术后不详。
本组6例GISTs无论是术中还是常规病理均诊断为GISTs,常规建议上级医院做免疫组化后也证实是GISTs。
随着对GISTs认识的增多,结合GISTs肿瘤大体,对照GISTs在光学显微镜下的表现,考虑到发生在胃肠道的间叶性肿瘤多为GISTs,单纯凭借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也能诊断胃肠道间质瘤。
可见熟练掌握GISTs的临床病理特点,在缺乏免疫组化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的医院,仅凭光学显微镜考虑到发生在胃肠道的间叶性肿瘤多为GISTs,以免误诊GISTs和实施不正确治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