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课件

合集下载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PPT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PPT
胃容量:成人为1500 ml左右,新生儿为30 ml左右。
(二)形态与分部: 从外观看,有两口、两弯、两壁。 1.贲门:TV10(或11)左侧,胃 的近端与食管连接处,是胃的 入口。也是胃最固定部位,向 上距中切牙40-45cm左右。其 左侧有贲门切迹。 2.幽门:胃的远端连接十二指肠处 ,是胃的出口。在LV1下缘右侧。 若胃充盈,幽门可向右移动5cm ,距离切牙60cm。
胃的应用解剖
胃是消化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常见病如胃炎﹑胃溃疡﹑胃 癌等的好发部位.据统计资料显示胃溃疡的发病率可达15~25%, 且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梗阻和癌变等.
一、胃的位置、形态与分部
(一)位置: 胃的位置常因体位、呼吸及胃内 容物多少而有变化。中等充盈 时,大部份位于左季肋区,小 部份位于腹上区。胃贲门位于 TV10左侧,幽门在LV1下缘右 侧。
按 胃底:临床称胃穹窿,放射学称胃泡。
形 态
胃体:胃底与幽门部之间的胃部。
幽门部 幽门窦 幽门管
按 消化部(胃底+胃体+幽门窦近侧) 功 能 排空部(幽门窦远侧+幽门管)
Cardiac part 贲门部
Fundus of stomach 胃底
Body of stomach 胃体
Pyloric canal 幽门管 Pyloric antrum 幽门窦 Pyloric part 幽门部
四、影像表现
(一)、X线 1、瘤体自胃肠道壁向腔内外生长,腔内见充盈缺损,轮廓
较规则,周围粘膜受压推移,部分出现粘膜破坏、溃疡形成。
2、肿瘤发生于消化道外者,消化道管壁呈外压性改变,邻 近结构受压推移,发生于小肠可见肠间距增宽。
患 者 ,M , 45Y, 发 现右上腹包块就 诊。胃体部充盈 缺损,大小约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诊断PPT课件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诊断PPT课件
部),常伴有腹腔内大块状或结节状淋巴 结肿大。 • (单发性神经内分泌性肿瘤)类癌:胃窦, 较小,中心溃疡。 • 神经鞘瘤:边界清,密度均匀,壁内。
(二)小肠
• GIST占全部小肠肿瘤的20%。 • 可发生于小肠全段。十二指肠部占三分之一,空
肠病变较回肠多。 • 肿瘤通常较大,恶性程度较高。 • 部分GIST可表现为壁内肿块或腔内息肉,但病变
• 肿瘤坏死形成的空腔与胃肠道交通时可见 钡剂进入其中,有时空腔可以很大。
• 部分病变可完全位于腔外,此时可显示正 常或仅可见局部外压性改变。
(一)胃
• 占全部胃肿瘤的2~3%。 • 大多数位于胃体,胃窦部最少见。 • 典型CT表现为起源于胃壁的不均匀性强化的外向
型肿块。小的病变可均匀强化。 • 许多病变位于胃外,CT有时难以确定其胃壁起源,
(七)GIST 的转移
• 肝脏和腹膜是GIST的常见转移部位。 • 囊性转移灶少见。 • 富血管性病灶,动脉晚期强化明显,廓清
较迅速,单纯静脉期扫描可能遗漏病变。 • 由于病变血管化程度不一样,常见同一病
人出现不同强化方式的病灶。
GIST 的转移
• 淋巴结转移罕见。局部淋巴结肿大意味着 不是GIST。
• 根据影像学资料统计:胃(60-70%)>小 肠(20-30%)>直肠肛门(10%以下)。
临床表现
• 因肿瘤的部位和大小而异。 • 较小的病变可以无任何症状。 • 最常见的表现是由于黏膜溃疡导致的胃肠
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黑便或便血,也 可隐形失血导致贫血性表现。 • 也有学者认为腹痛和腹胀是最常见的表现。 • 其他表现有恶心、呕吐、体质下降或肠梗 阻。
GIST的影像学表现
X线
• X线平片和透视对GIST的诊断和评价价值 极为有限。

胃肠间质瘤影像学特点课件

胃肠间质瘤影像学特点课件

VVSS
内窥镜MRI
结合内窥镜技术,可以在胃肠道内实时观 察肿瘤情况,为手术提供更精确的导航。
核医学检查
核素显像
通过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观察肿瘤的代谢活性,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能够检测肿瘤的葡萄糖代谢活性,有助于发现转移病灶和评估治疗效果。
03 胃肠间质瘤影像学表现
体检时可能发现腹部肿块、肠梗阻征象等。
02 胃肠间质瘤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
X线钡剂造影
通过观察胃肠道的形态和功能变化,有助于发现胃肠间质瘤 的存在。
X线腹部平片
可以观察到胃肠道的占位性病变,但分辨率较低,对较小的 肿瘤可射的检查方法,可以观察到胃肠间质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发病机制
病因
目前对于胃肠间质瘤的发病机制尚未 完全明确,但研究认为可能与遗传因 素、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等有关。
病理生理
胃肠间质瘤的生长和扩散主要依赖于 其内部的CD117和CD34两种标记物 的表达。
临床表现
症状
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腹部不适、腹痛、消化道出血、 肠梗阻等。
体征
内窥镜超声
通过高频超声探头对胃肠道进行实时扫描,能够更精确地定位肿瘤并评估其浸润 深度。
CT检查
平扫CT
可以观察到胃肠间质瘤的形态、大小 、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增强CT
通过注射造影剂,能够更好地显示肿 瘤的血流情况,有助于评估肿瘤的良 恶性。
MRI检查
腹部MRI
能够提供更丰富的软组织对比度,有助 于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大小和浸润范围 。
CT扫描通常显示为软组织密度 肿块,增强扫描时可有均匀或 不均匀强化。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现在是1页\一共有44页\编辑于星期日
概述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 。由于光学显微镜下近乎相同的形态表现,GIST 过去常被诊断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或神经鞘 膜瘤等
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和分子生物学研 究的重大突破,人们对GIST的起源、基因表达及 突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组化)检测、组织学 诊断标准有了较明确的认识
肿瘤一部分通常可向粘膜面生长,半数病例可出 现粘膜溃疡
GIST小者几毫米,大者超过30cm
现在是5页\一共有44页\编辑于星期日
病理
肿块多呈球形,也可呈分叶状,一般境界清楚,可压迫邻近组织,无真正 包膜
切开后肿瘤表面呈粉红色、棕褐色或灰白色。较大病变出现局灶性出 血、囊变或坏死,大量出血或坏死可形成空腔,有时与胃肠道相通
为确切
现在是14页\一共有44页\编辑于星期日
生物学行为
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范围55岁~65岁 胃(60~70%,最常见),小肠(20~30%),结
直肠(<5%),食管(<5%),胃肠道外腹腔内网 膜、肠系膜、腹膜后(3~4%) 发生于胃肠道外腹腔内网膜、肠系膜、腹膜后又 称为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estinal stromal tumor EGIST),此型恶性者居多
现在是37页\一共有44页\编辑于星期日
影像学表现-胃GIST
现在是38页\一共有44页\编辑于星期日
影像学表现-胃GIST
现在是39页\一共有44页\编辑于星期日
影像学表现-胃GIST
现在是40页\一共有44页\编辑于星期日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PPT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PPT
分类
根据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 为,胃肠道间质瘤可分为良性、 潜在恶性及恶性。
发病部位与症状
发病部位
胃肠道间质瘤可发生于胃、小肠、结直肠等部位,其中以胃部最为常见。
症状
胃肠道间质瘤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出现腹痛、腹部肿 块、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诊断方法
01
02
03
内窥镜
通过内窥镜检查可以直接 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和位置 ,并可获取组织样本进行 病理诊断。
影像学检查
包括超声、CT、MRI等影 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 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 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病理学诊断
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 以确定肿瘤的性质和恶性 程度。
02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钡剂造影
胃肠道间质瘤在X线钡剂造影中可表 现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充盈缺损 ,有时可见“半月征”或“靶环征” 。
VS
肠梗阻
肠梗阻可能导致肠道扩张和蠕动减弱。但 肠梗阻通常是由于肠道内堵塞引起,如粪 块或肿瘤。胃肠道间质瘤则通常在肠道外 生长,较少引起肠梗阻症状。
05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价值 与局限性
诊断价值
定位诊断
监测复发和转移
影像学检查能够明确肿瘤的部位和范 围,有助于确定手术切除的方案和范 围。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可以监测肿瘤的 复发和转移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转 移病灶。
评估恶性程度
通过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密度、 边缘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恶 性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局限性
01
误诊和漏诊
由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与 其他消化道肿瘤相似,有时难以 区分,可能导致误诊和漏诊。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ppt课件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ppt课件
GIST的MRI表现多样,坏死和出血的程度很大 程度上影响其信号特点
MRI的组织对比好,具有多平面成像功能,使 其对病变的定位和定性更有效,
2020/7/11
.
24
SUCCESS
THANK YOU
2020/7/11
.123
25
影像学表现- M R I
男,70岁,直肠后GIST
2020/7/11
仅可见局部外压性改变
2020/7/11
.
20
影像学表现-X线
X线平片及胃肠道造影检查对GIST诊断和评价价值极为有限
2020/7/11
.
21
影像学表现-X线
2020/7/11
.
22
影像学表现-X线
2020/7/11
.
23
影像学表现- M R I
T1WI上肿块实质部分多与肌肉信号相当,呈低 信号,T2WI多呈高信号
病理
GIST起源于原始间叶组织,多数学者认为是胃 肠道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 ,ICC)或起源于幼稚细胞向ICC分化
发生于食管至肛门的整个胃肠道,也可发生于 网膜、肠系膜或后腹膜
中空胃肠道最常累及固有肌层,由于GIST多累 及外部肌层,固具有外向性生长趋势
根据生长方式分为3型 腔内型,肿瘤位于粘膜下,主要向腔内生长和
形成肿块,表面常有溃疡形成,易出血 腔外型 肿瘤位于浆膜下,主要向腔外生长和发
展,不突向胃肠腔,有时可有蒂挂于胃肠壁, 少见 壁间型(腔内腔外型),多发生于肌层,向浆 膜下级粘膜下生长,形成中间有瘤组织相连的 哑铃状肿物
2020/7/11
.
11
超微结构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PPT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PPT

病理
病理
根据生长方式分为3型 腔内型,肿瘤位于粘膜下,主要向腔内生长和
形成肿块,表面常有溃疡形成,易出血 腔外型 肿瘤位于浆膜下,主要向腔外生长和发
展,不突向胃肠腔,有时可有蒂挂于胃肠壁, 少见 壁间型(腔内腔外型),多发生于肌层,向浆 膜下级粘膜下生长,形成中间有瘤组织相连的 哑铃状肿物
GIST最常见,约占GIMT的70%左右
概述
GIST是一类独立的来源约胃肠道间叶组织的非 定向分化的肿瘤。部分可伴有平滑肌或(和) 神经鞘细胞的不完全分行。也就是说GIST不包 括由平滑肌起源的平滑肌类肿瘤和由神经细胞 或神经鞘细胞起源的神经源性肿瘤
病理
GIST起源于原始间叶组织,多数学者认为是胃 肠道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或起源于幼稚细胞向ICC分化
发生于食管至肛门的整个胃肠道,也可发生于 网膜、肠系膜或后腹膜
中空胃肠道最常累及固有肌层,由于GIST多累 及外部肌层,固具有外向性生长趋势
肿瘤一部分通常可向粘膜面生长,半数病例可 出现粘膜溃疡
GIST小者几毫米,大者超过30cm
病理
肿块多呈球形,也可呈分叶状,一般境界清楚,可压迫邻近组织 ,无真正包膜
切开后肿瘤表面呈粉红色、棕褐色或灰白色。较大病变出现局灶 性出血、囊变或坏死,大量出血或坏死可形成空腔,有时与胃肠 道相通
60%GIST有出血或囊变,出血、囊变是其特点之一 少数病变可出现节段性动脉瘤样扩张
病理
病理
男,70岁,黑便,空肠带蒂GIST
病理
空肠纤维照片,固有肌层的壁内GIST
GIST的MRI表现多样,坏死和出血的程度很大 程度上影响其信号特点

胃间质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胃间质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胃间质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科 陈潭辉
日期:2014-07-08
胃间质瘤

概述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间质 的星形胶质细胞,有着特殊的免疫表型及 组织学特点,可以向平滑肌、神经分化或 不定向分化的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胃肠道 粘膜下肿瘤。主要发病在60-80岁人群,无 性别差异。60-70%发生在胃部,称胃间质 瘤(GST),约占胃肿瘤的2%。
胃间质瘤


发部部位:胃体最为多见,其次胃底,胃 窦少见 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及良恶性有关。 实验室检查:免疫组化检测为必要条件 CD117、CD34阳性具有特征性
胃间质瘤
良恶性的鉴别 恶性:组织学证实的转移或浸润到邻近脏 器;核分裂型肿瘤细胞大于10/50HPF;肿 瘤浸润粘膜固有层及肌层。以上一项或具 备潜在恶性指标二项者 潜在恶性:具备以下任一指标者。肿瘤大 于5cm;核分裂型肿瘤细胞大于5/50HPF; 有肿瘤坏死;核异型性明显;细胞丰富; 上皮样细胞呈巢状或腺泡状 良性:不具备上述指标者为良性
胃神经鞘瘤

CT表现: 多为单发,壁内起源,圆形、椭圆形或分 叶状,边缘清楚。直径多小于5cm。 平扫:等或稍低密度,密度均匀,囊变、 坏死及钙化少见 增强:轻-中度强化,可见粘膜线,有缓慢 强化特点
CASE 2
单发,椭圆形,边 缘清楚。直径多小 于5cm。 平扫:等密度,密 度均匀 增强:轻-中度强 化,可见粘膜线, 缓慢强化
5
胃间质瘤Βιβλιοθήκη CT表现: 肿瘤较小时:平扫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密 度均匀,边界清晰;增强动脉期显著均匀 强化,实质期呈持续强化。 肿瘤较大时:肿瘤呈分叶状及不规则形, 膨胀性或浸润性生长,胃腔轮廓不规则, 密度不均,见低密度坏死、囊变及散在斑 片状钙化;增强实性部分亦呈明显、持续 强化,坏死灶强化不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学表现-X线
• X线平片及胃肠道造影检查对GIST诊断和评价价值极为 有限食管病变在胸片上表现为中后纵膈肿块
• 腹部平片可以显示软组织肿块,也可以显示胃泡变形或 肠袢移位,肿瘤坏死时偶可见病变内积气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影像学表现-X线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影像学表现-X线
病理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病理
• 根据生长方式分为3型 • 腔内型,肿瘤位于粘膜下,主要向腔内生长和形成肿块,表面常
有溃疡形成,易出血 • 腔外型 肿瘤位于浆膜下,主要向腔外生长和发展,不突向胃肠
腔,有时可有蒂挂于胃肠壁,少见 • 壁间型(腔内腔外型),多发生于肌层,向浆膜下级粘膜下生长,
可见局部外压性改变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影像学表现-X线
X线平片及胃肠道造影检查对GIST诊断和评价价值极为有限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影像学表现-X线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影像学表现-X线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影像学表现- M R I
• T1WI上肿块实质部分多与肌肉信号相当,呈低 信号,T2WI多呈高信号
• GIST的MRI表现多样,坏死和出血的程度很大程 度上影响其信号特点
• MRI的组织对比好,具有多平面成像功能,使其 对病变的定位和定性更有效,
病理
• GIST起源于原始间叶组织,多数学者认为是胃肠道卡哈尔间质细 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或起源于幼稚细胞向 ICC分化
• 发生于食管至肛门的整个胃肠道,也可发生于网膜、肠系膜或后 腹膜
• 中空胃肠道最常累及固有肌层,由于GIST多累及外部肌层,固具 有外向性生长趋势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生物学行为
• 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范围55岁~65岁 • 胃(60~70%,最常见),小肠(20~30%),结直肠(<5%),
食管(<5%),胃肠道外腹腔内网膜、肠系膜、腹膜后(3~4%) • 发生于胃肠道外腹腔内网膜、肠系膜、腹膜后又称为胃肠道外间
质瘤(extragastroinestinal stromal tumor EGIST),此型恶 性者居多
形成中间有瘤组织相连的哑铃状肿物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超微结构
• 该类肿瘤有丰富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胞浆指突状突起 • 免疫组化CD117阳性率95~97%。CD34阳性率75~80%,多为弥漫
性强表达 • 约50%的GIST发生c-kit基因突变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生物学行为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临床症状
• 患者多以上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或腹痛就诊,部分患者呕血、 腹腔出血、发热或腹部触及包块
• 位于小肠的GIST可以出现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 • 一些病例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而于体检时发现 • 多数与平滑肌类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症状没有太大区别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 60%GIST有出血或囊变,出血、囊变是其特点之一 • 少数病变可出现节段性动脉瘤样扩张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病理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病理
男,70岁,黑便,空肠带蒂GIST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病理
空肠纤维照片,固有肌层的壁内GIST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概述
• 当前,GIST被定义为原发于消化道,表达c-kit蛋白(CD117),富 于梭形、上皮样、偶或多形性细胞的间叶性肿瘤
•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gastrointestinal mesenchymal tumor, GIMT)是指胃肠道所有非淋巴、非上皮的软组织肿瘤。包括GIST 、平滑肌肿瘤、神经源性肿瘤以及少见的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 、脉管、脂肪源性肿瘤等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影像学表现-X线
• 钡餐或灌肠检查表现为粘膜下肿瘤的特点,并可提示其外生性生长。 病变境界清楚,边缘光滑,表面偶可不规则,与起源于粘膜的腺癌 不同,GIST一般无粘膜破坏,但是半数可见粘膜溃疡
• 肿瘤坏死形成的空腔与胃肠道交通时可见钡剂进入其中 • 部分病变可完全位于腔外,此时钡餐或灌肠检查可以完全正常或仅
• 肿瘤一部分通常可向粘膜面生长,半数病例可出现粘膜溃疡 • GIST小者几毫米,大者超过30cm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病理
• 肿块多呈球形,也可呈分叶状,一般境界清楚,可压迫邻近组织, 无真正包膜
• 切开后肿瘤表面呈粉红色、棕褐色或灰白色。较大病变出现局灶性 出血、囊变或坏死,大量出血或坏死可形成空腔,有时与胃肠道相 通
• GIST最常见,约占GIMT的70%左右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概述
• GIST是一类独立的来源约胃肠道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 部分可伴有平滑肌或(和)神经鞘细胞的不完全分行。也就是说 GIST不包括由平滑肌起源的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 包括良性、交界性、恶性(良性、潜在恶性、恶性) • 文献较多良恶性参照标准,但事实上GIST良恶性的判断比较困难 • 最可靠的恶性征象是术中发现肿瘤侵润邻近器官或出现腹腔及腹
膜转移,淋巴转移较少见 • 胃GIST以良性和交界性多见,小肠以恶性多见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生物学行为
• GIST中恶性10~30% • 潜在恶性70~9% • 潜在恶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为恶性 • 没有GIST是真正良性的,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更为确切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 断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上
概述
•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 由于光学显微镜下近乎相同的形态表现,GIST 过去常被诊断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或神经 鞘膜瘤等
• 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和分子生物学 研究的重大突破,人们对GIST的起源、基因表 达及突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组化)检测、 组织学诊断标准有了较明确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