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9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教案(表格式)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4比例 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4比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比例尺3. 求比例4. 比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和求比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和求比例的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概念。
3.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比例的意义: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 讲解比例尺(1)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2)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4. 讲解求比例的方法(1)求比例的方法: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掌握求比例的方法。
5. 比例的应用(1)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和求比例的方法。
7.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
六、课后反思通过课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比例的应用”。
比例的应用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教案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并熟练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能根据不同要求,正确的列出比例式。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听课随想【教学预设】一、自学反馈1、什么叫做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今天是星期天,小瑜和小丽一起到文具店去买东西.(1)小瑜用1 2元买了4本数学本,小丽用9元买了3本,谁买的本子便宜些?(2)反馈:①谁买的本子便宜些?说说你的理由。
②还有别的方法吗?③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二、关键点拨1、比例的意义.出示课件: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你是怎么想的?他们的比值分别表示什么?2、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3、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生讨论汇报: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三、巩固练习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课本第33页“做一做”第1题。
2、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后反馈交流。
3、5:8和1:5 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你能想出一个办法给5:8找个朋友组成比例吗?反馈:(1)你给5:8找的朋友是(),组成的比例是(),向大家介绍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到的。
(2)想一想,能与5:8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几个?你认为这无数个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四、分享收获畅谈感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反思与体会:在本节课中,我充分重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即在学生理解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学生探究新知搭建了平台. 其次,主要采取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小组合作,组间交流的作用。
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我都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索,将学习内容的“大板块”交给学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空间.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获取结论,并对结果进行相互评价,从而使他们体会成功,共享合作学习的乐趣。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比例 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例第3课时解比例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
2.能够独立解决有关比例的问题。
3.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比例的含义。
2.掌握比例的解题方法。
3.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或者更多量之间的量的比例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比例关系,比如身高和体重的比例,速度和时间的比例等等。
2. 比例的解题方法解比例的方法一般分为直接比较法和配方法。
直接比较法是直接比较出相等的两个量。
配方法是通过等比式的处理,找到两个相等的量。
比例问题的解题思路: - 确定比例的两个对应量。
- 列出等比式。
- 计算缺失的数值。
四、教学过程1. 第一步:复习通过简单的例子复习比例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快速回忆起比例的特点。
2. 第二步:引入引入今天的主题,解比例,并解释比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3. 第三步:示范老师通过几个典型的例子,演示如何解比例问题,并强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4. 第四步: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一些比例问题,辅导学生解题的过程,纠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
5. 第五步:巩固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者作业,检查学生对比例解题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五、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巩固学生的对比例的理解,引导他们更好地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请同学们完成课堂练习题,并思考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应用比例解决问题。
七、拓展为了更好地理解比例,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相关教材,及时向老师提出问题。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比例解题的方法。
祝大家学习顺利!。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教案(表格式)
第四单元比例一、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两个内容分别属于两个知识领域,前者是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后者是数与代数的内容。
在一个单元里同时教学两个领域的知识,这样的教材很少遇到。
本单元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结合起来教学,是因为这两个内容能够互相利用、互相支持。
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中,大小变了,但形状与结构都保持不变,比例能够准确地揭示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正确概念。
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这个相当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联系起来,就有了具体的含义,图形的放大、缩小有助于学生形成比例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编排特点1.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首先知识由实际问题引入,例如由大小不同的国旗引入比例的意义,从“世界公园”的埃菲尔铁塔模型引入解比例,从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现象引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其次练习中安排了较多的根据比例意义解比例的实际问题。
第三安排了“比例的应用”一节内容,其中既有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还有比例尺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是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小学,主要是通过一些知识的学习,渗透函数思想。
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比例(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四单元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
比例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绘制地图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
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其他知识的基础。
另外通过对正比例与反比例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建立比例的概念。
●教学准备共14课时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左右2.正比例和反比例4课时左右3.比例的应用6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40页,41页上半部分,练习六第1~4)●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知道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并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和归纳能力。
●重点难点比例的意义,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课件出示不同的国旗,这些国旗大小不同,但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都有一定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学会求比例尺,解决与比例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在解决比例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对比例的概念理解不深,对比例的运用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探究比例的性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
2.难点:求比例尺,解决与比例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感知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比例的性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求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情境图片、实例资料、练习题、黑板。
2.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如:一幅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是多少?让学生感知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呈现(10分钟)讲解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比例的组成。
如: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比例的性质。
如:如何求比例尺,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
如:求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 比例(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比例【单元教学内容】比例【学情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
本单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等知识点。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反比例的应用。
先判断关系,题目中的关系决定了采用哪种比例形式进行解答。
【学段课程标准】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积极主动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单元学习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
【单元学习重点】1.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等概念知识。
2.解比例和比例的应用。
【单元学习难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单元课时安排】14课时比的意义【学习内容】教材40页及相关练习题。
【课标描述】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
【学习目标】1.掌握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根据比例的意义,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学习重点】掌握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四单元《比例》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四单元《比例》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下第四单元《比例》是学生在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和基本运算方法的基础上,对比例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比例的计算、比例的应用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和基本运算方法,但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讲解、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计算方法,掌握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计算方法,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讲解、练习、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理解和掌握比例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例问题、练习题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比例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计算步骤。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例问题,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进行解答,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比例的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的计算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四单元《比例》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四单元《比例》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下第四单元《比例》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小数、整数等知识后,进一步深化数学知识的重要单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主要包括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前,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整数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于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比例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方式,自主学习比例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学生自带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如购物时发现商品标价与实际价格不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实际价格,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例的定义,示例演示比例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比例计算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例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比例尺问题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比例》
-比例的灵活应用:学生需要能够将比例知识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中,如计算实际距离、图形放大缩小后的尺寸等。
-解比例的计算过程:学生需理解并掌握解比例的方法,特别是涉及分数和比例的复合问题。
-比例尺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学生需要能够将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进行准确转换。
-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比例理解:学生需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后,边长比例的变化,并能应用于实际绘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理解比例的定义,比例中四个数的关系,以及比例的内外项概念。
-比例的基本性质:掌握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到解题中。
-解比例:学会使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定义,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测量问题。
3.重点难点解பைடு நூலகம்: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解比例的计算,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和逐步解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让学生按照一定比例配制饮料,这个操作将演示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四单元《比例》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四单元《比例》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下第四单元《比例》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小数、百分数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化数学知识的重要单元。
比例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不仅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对于学生后续学习代数、几何等数学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计算、正反比例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对于比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感受比例的意义,通过探究、操作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2.难点:比例的应用,正反比例的理解和判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例的意义。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学习用品,如笔、尺子、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的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推荐】《比例的意义》优质教案
②20∶5 和 1∶4
(2)2.填空
①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比例。
②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的。
5、学习比例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比例各部分名称。指名回答。出示
课件 在一个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说明
比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所以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把黑板上的这几个比例式写成
相等的式子,是一个等式,有四个数。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三、谈收获,整理板书。
[来源:中@%&#教网~]
四、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课堂检测题。 1.填空 在 6:5=30:25 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 6:5 和 30:25 的比值都是()。 2.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①6:9 和 9:12 ②1.4:2 和 7:10 ③0.5:0.1
分数形式。
6、课堂练习 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 6∶10=9∶15
7、比较比和比例的区别
[来源:z^zstep.co~#m@&]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ww%*w.zz^s&tep.co~m]
(3)小结: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是一个式子,只有两个项。 比例是表示两个比
答案。
2、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国旗和两本大小不一样的九章算术书,让
学生观察,他们虽然大小不一样,但都是成比例的。还有公安机关在破案时根据罪犯的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教案
第四单元比例教案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4页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同学们,今天我们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你来解决,希望大家努力。
我们首先来解决两个问题。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2、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4.5∶2.710∶6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二、探索发现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景图。
(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2)你知道这些国旗长和宽是多少吗?出示各图国旗长、宽数据。
测量教室里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操场上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2.4∶1.6=1.560∶40=1.5然后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值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4∶1.6=1.5,60∶40=1.5.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提问:提问1:你们发现了什么?提问2:这两个比怎么样?(这两个比相等)教师说明: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着比例式2.4∶1.6=60∶40,提问:提问3: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相等.)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让学生齐读一遍。
提问4: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师生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边举例说边板书.)(2)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人教版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单元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正比例
第4单元比例第1课时正比例【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1、【教学重难点】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
哪种袜子更便宜?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
(板书:正比例)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材例1的表格。
文具店有一种彩带,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
(1) 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
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计算后汇报:15.3=27=35.10=…=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预设 生:数量总价=单价(一定)。
(4)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
第四单元:比例第四单元:比例第四单元:比例第四单元:比例第四单元:比例第四单元:比例第四单元:比例,还有一种是线段比例尺(看北京地图),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 的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50㎞=1㎝:5000000㎝=1:50000002、“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
下面就是一个弹簧零件的制作图纸。
““我们再看一下北京地图上的这个线段比例尺,这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厘米:50千米,你会把整个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吗?”“是把厘米化作米,还是把米化作厘米?为什么?”“50千米等于多少厘米?”生回答后,教师把50千米改写成5000000厘米。
“现在单位统一了,是多少比多少,怎样化简?”3、反馈:53页做一做。
4、下面是北京市地铁规划图。
地铁1号线在图中的长度大约是7.8厘米,它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师:求实际距离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来求。
“这道题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实际距离不知道,怎么办?“因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相同,所设的x应用什么单位?“现在求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将它转化成千米单位。
”学生回答。
生求比例尺。
生完成做一做。
生:应用厘米。
之后学生独立完成。
第四单元:比例第四单元:比例2、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说说有什么变化?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3、如果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1∶3缩小,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归纳小结: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问题: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明确: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
(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长与宽的比与原来图形的长和宽的比是完全一样的。
)学生讨论得出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缩小后的图形各条边分别缩小到原来长度的。
2019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单元备课和教案35页
第四单元比例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图像,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比例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对数量关系的认识,通过感知数量间的变化规律,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的解比例。
(3)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象,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5)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的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6)使学生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策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比例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对知识间关系的理解,提高数学素养。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让学生体会函数思想,是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四、教学措施:1.重视概念的理解,强调概念的应用,提升概念掌握的水平。
2.注重学生的参与,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方法的获得过程,在此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表格式教学设计
8 =28×10
=
=35
教学札记
课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执教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能力
目标
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名回答)
(2)学生根据例5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种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3)学生独立解答。
(4)指名板演,全班交。
拓展应用
教材64页6、7题
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作业布置
教材64页8题、9题
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例5、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 元。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2)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
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
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 元。
=
8 =28×10
=
=35
3、教学例6
(1)出示例6情境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指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
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比例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两个内容分别属于两个知识领域,前者是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后者是数与代数的内容。
在一个单元里同时教学两个领域的知识,这样的教材很少遇到。
本单元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结合起教学,是因为这两个内容能够互相利用、互相支持。
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中,大小变了,但形状与结构都保持不变,比例能够准确地揭示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正确概念。
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这个相当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联系起,就有了具体的含义,图形的放大、缩小有助于学生形成比例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编排特点
1.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首先知识由实际问题引入,例如由大小不同的国旗引入比例的意义,从“世界公园”的埃菲尔铁塔模型引入解比例,从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现象引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其次练习中安排了较多的根据比例意义解比例的实际问题。
第三安排了“比例的应用”一节内容,其中既有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还有比例尺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通过这些
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是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小学,主要是通过一些知识的学习,渗透函数思想。
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
因为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实际上反映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教材通过实例,用列表的形式,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的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认识正比例关系时,教材通过图像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关系的认识。
四、具体编排
9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