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家看丞相之诸葛亮

合集下载

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1.岳飞:诸葛亮是当之无愧的“千古奇才”,他的智谋和人格魅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拜。

2. 李白:诸葛亮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的才华和智慧在古今中外都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

3. 孙权:作为对手,我对诸葛亮有着深深的敬意,他的智谋和谋略让我敬佩不已,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是如何能够改变历史进程的。

4. 郭沫若: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代表之一,他的诗词、书信和文学作品都体现了他卓越的才华和文化素养。

5. 陈毅:诸葛亮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都非常先进和现代,他对政治、军事和文化领域的影响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6. 梁启超: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之一,他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7. 毛泽东: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智慧和谋略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可替代。

8. 周恩来:诸葛亮的治国思想和智慧是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借鉴和学习的,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贡献不可估量。

- 1 -。

行政管理学诸葛亮不是好领导案例分析答案

行政管理学诸葛亮不是好领导案例分析答案

行政管理学诸葛亮不是好领导案例分析答案从管理学角度来说,诸葛亮是对公司老板忠诚,对下属不信任,个人单兵作战能力超强的主管。

其一,诸葛亮明明知道阿斗是扶不起来的,他依然坚持奉阿斗为主。

他明明知道蜀国有天险可守,却偏偏为了匡扶汉朝江山,统一全国,屡次主动出击叫板魏国,要知道蜀国的面积不过是魏国的三分之一。

这主要源于刘备建国后,并未对这个团体进行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塑造,依然主观性叫板曹氏集团。

这样的诸葛亮缺乏战略意识也是体现出来的,既是他的个人志向,但国力差距的现实情况,还是要考虑清楚,多少都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屡次出兵,多数都是后方供给不力、后方不稳导致胜而退兵的事,他都视而不见,执意而行,最终拖垮了蜀国国力。

其二,诸葛亮对下属不信任,总是喜欢用老人。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也就是诸葛亮时代,蜀国的用人情况,都是刘备时代的前朝遗老。

诸葛亮哪有发掘什么人才,就算是重用的马谡,也是错看他人,至于关门弟子姜维,褒贬不一。

三国的后半段,司马懿就说过诸葛亮像个娘们,事事亲力亲为。

在管理中,事事亲力亲为,就是对下属的不信任,自己发掘不了信任的人。

其三,诸葛亮是事务性的管理者,六出祁山,每次都是自己以丞相身份去挂帅,在对孟获的七纵七擒以及六出祁山中,都有不少亮眼的战术操作,诸葛亮的个人能力毋庸置疑。

在现代公司的管理架构体系中,事务性最多的就是主管层级了(部分公司是经理或者总监层级),而真正到了总监、总裁、副总层级的话,事务性的事情会少很多,更多是协调、分配、统筹、调整到实现目标。

最明显的对比就是江东的孙权了,人家那管理是做得稳当当的,朝中的文武班子的搭配也是有条不紊,人才也是源源不断,从周瑜鲁肃,再到吕蒙陆逊,哪个不都是文武双全。

当然后面人家安稳惯了,年龄大了,昏庸了,这也是很多领导者的弊端,这个另当别论了。

《管理学家看丞相之诸葛亮(下)》

《管理学家看丞相之诸葛亮(下)》

《管理学家看丞相之诸葛亮(下)》2.诸葛亮舌战孙权曹操平定北方后大军南下,这一南下如果东吴灭了,刘备也没了,何况荆益两州还不完全在他手里,尤其益州的刘璋还在。

唯有联东吴共同抗曹,可东吴分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

诸葛亮去了,亲自见了这个孙权,所以舌战群儒那是《三国演义》,可是舌战孙权却是真的。

孙权不是呆子,我跟你联合,万一我输了怎么办?何况你刘备到底有多少人马,我有多少人,他心知肚明,你有多少能耐、你有多少核心竞争力,大家都知道的。

谈判有一个很厉害的,叫做“寄生技巧”。

寄生技巧是指我有我的目的,你有你的目的,可是我要说服你来配合我的目的,那我不能讲是我要的。

诸葛亮还是用寄生技巧,其实孙权是摇摆不定。

诸葛亮告诉孙权,你世代居吴,土地广大、人口众多、经济富裕,难道你就愿意眼睁睁的把这一大片土地跟几十万人口拱手让给曹操?不战而降?孙权说,可是很多官员都讲,投降了,生灵免于涂炭。

(诸葛亮说)是啊,主公,你有没有想过,所有的官员都可以保住原职继续留用。

可您老呢?难道曹操会让你继续当吴侯,守着这一块土地?不可能。

一定把你迁到许都去。

到那个时候你孤家寡人到了许都,表面上是奏请中央,汉献帝把你封个大官,把你封到许都去了,带到许都去了。

你一旦离开江东,请问你还有什么力量?生杀在人家手里呀,那些大臣是为了自保投降的,我的官位还在,什么都还在。

可是你主人给砍了是你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你想过没有。

孙权一想,对啊,他投降了他官位还在,我到许都去,哪天被毒死谁知道。

这个蔡夫人跟她的儿子不是这样的下场嘛,降了荆州献了城,结果毒死在路上。

我调到许都,也许还没过长江就死了。

孙权说,我同意,你讲的我都没想到。

所以主公跟刘联合是为了你,其实为刘备,又是一个寄生,我只谈你的欲望,我不谈我的,把我所要的寄生在你要的里面。

当你的完成了,我的也顺便完成了。

孙权一听,点点头。

诸葛亮说,主公,如果你还是这样踌躇不定,那不如投降算了。

孙权一听,那刘备为什么不投降?(诸葛亮说)刘备乃汉室之后,你想当时田横为了节操都可以不降,刘备是汉室之后,他难道就没有这个节操?!孙权一听,哦,你们主人有节操,我就没节操?更想打了。

诸葛亮不是合格CEO

诸葛亮不是合格CEO

诸葛亮不是合格CEO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被誉为“神机妙算”的奇才。

他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蜀汉,为蜀汉主公刘备辅佐,成为了一代名臣。

尽管诸葛亮在历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和伟大的成就,但若以他的行为与管理风格来看,诸葛亮并不适合成为一名合格的CEO。

诸葛亮在管理团队方面并不具备合格CEO的素质。

作为蜀汉丞相,诸葛亮经常独断专行,对下属缺乏信任和尊重。

他常常自作主张,不听取下属意见,导致决策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障。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南征北战时,对姜维等将领的军事行动多次不满意,毫不留情地批评和指责,这种管理风格无疑会造成下属士气低落,影响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诸葛亮在战略规划上的不足也是他不适合担任CEO的原因之一。

虽然诸葛亮有“神机妙算”的美誉,但他的战略规划往往缺乏长远性和全局观。

诸葛亮在对外作战时,虽然取得了一些战略上的胜利,但他对战争的影响及长期规划未能做到周全考虑。

他常常被局部的战果冲昏了头脑,对整体形势缺乏清晰的认知,导致蜀汉在他任职期间未能改变被动局面,最终导致了蜀汉的覆灭。

诸葛亮对于内部管理的疏忽也是他不适合担任CEO的原因之一。

诸葛亮虽然在政治上表现出了高超的才华,但在社会文化和经济管理上的能力却相对欠缺。

他在治理蜀汉时,往往只关注军事和外交问题,忽略了内部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

这使得蜀汉的经济和民生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政权的不稳定。

诸葛亮虽然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声誉,但从他的管理风格及决策表现来看,他并不适合成为一名合格的CEO。

他的独断专行、战略规划不足、内部管理疏忽以及沟通和社交技巧的不足,使得他并不具备成为一名出色的企业领导者所需的各项素质和能力。

所以,诸葛亮不是合格的CEO。

三国演义管理智慧[全稿]

三国演义管理智慧[全稿]

三国演义管理智慧经济的全球化使市场竞争由战术性竞争演绎为战略性竞争,我们的企业管理者也要从企业家的境界提升到企业战略家的境界。

《三国演义》中的许多人称得上是战略家,《三国演义》中的许多事件是战略家进行战略管理和战略策划的典范。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以“千古第一贤相”的美誉流芳百世,他一生不怕曹操,不怕孙权,当然更不怕周瑜,夏侯惇之流全不放在眼里,生平所害怕的唯独是司马懿。

司马懿这个人在性格上是没有巨大缺陷的,虽然没有太大的优势,但他也没有太大的缺点,因此以诸葛亮之神相之尊,碰上这种人都会觉得难以对付。

同时诸葛亮本身在神相光环之下也存在致命战略失误,使其无法最终获得恢复汉室的结果。

一、诸葛亮的战略失误诸葛亮在中国来说名声太大,是一个智慧之神,谁要有预测能力、有办法,别人就会说你是小诸葛,《三国演义》里看这些出神入化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诸葛亮办的,他能预测未来,能够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但是在今天,我们从管理学上看诸葛亮这个人,他一生的事业有一些是成功的,但他所有的成功都是在战术上,战略上他一辈子失误非常严重。

我们讲在做事业这件事上,战略和战术,只有战略是起决定性因素,战术上的胜利都只能是局部、暂时的,战略如果不能成功,人的事业基本上是不能成功。

从民国时期开始,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战略上有什么区别?蒋介石依靠大资产阶级、大官僚,虽然那个时候好像表面势力很强,他不如依靠中国农民。

毛主席一辈子战略胜利,六个字,他什么仗打败,最后都能够胜利,打土豪、分田地”,就因为这一句话得了中国农民的心,一切都胜利了。

所以说三大战役如何用兵如神,那都是战术问题,真正的战略是这六个字,最得人心,最后得天下。

诸葛亮一生有六大战略失误:第一,隆中对策,缺乏一个关键性的内容,也就是刘备三顾茅庐,最后一次跟刘备的一番谈话。

谈话实际上就是第一个战略总决策,告诉刘备天下大事将来是三分,你这个情况只有联吴抗曹,将来得了四川之后,派一员大将守着荆州,然后我们从四川往北进发,越过汉中向陕西、山西、甘肃这一带打,收了西北高原,再往中原打,实际上第一怎么守着荆、湘这一带,也就是形成三分天下之后,他没有说明白。

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个人评价

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个人评价

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个人评价可以从历史文献和文化传承中找到很多有关的记载。

以下是一些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的摘录和总结。

1. 司马懿:司马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先生(指诸葛亮)一身才华,绝伦之貌,名不虚传,其智计谋谁能及?。

”2. 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孔明英雄,天下无敌!”曹操深知诸葛亮的智谋和才能,非常敬重他。

3. 刘备: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始人和统一者,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孔明智虑深远,才华出众,乃是一代奇才!”刘备一直将诸葛亮视为重要的谋士和朋友。

4. 袁绍:袁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吾观诸葛孔明,才华出众,智谋堪称一代奇才!”袁绍在与曹操对峙时曾经多次向诸葛亮请教。

5. 孙权: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创者和君主,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孔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我愿诸葛公和我一起共事,留下来给我效力。

”孙权曾多次向诸葛亮请教,并希望他能够为自己效力。

6. 杨修:杨修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诸葛亮才智过人,胸襟广阔,足智多谋,是我辈之楷模!”杨修十分欣赏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

7. 陈寿:陈寿是三国时期的历史学家,他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治纲用度,以名充实。

览中易旅,处困苦贫,意气尚魏蜀,虚心安勿忧。

”陈寿赞扬诸葛亮在治国方面的聪明才智和勤俭持家的品质,认为他是一个虚怀若谷、淡泊名利的人。

8. 王导:王导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孔明之才,足以支撑一方之政权。

”王导十分欣赏诸葛亮的才智,认为他完全有能力支撑起一个政权。

这些评价集中体现了古代名人对诸葛亮才智高超、谋略出众的认可和尊敬。

他们对诸葛亮的评价不仅是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赞扬,还包括他的品德和待人处事的态度。

这些评价也反映出诸葛亮在当时的声望和影响力。

管理学家看丞相之诸葛亮

管理学家看丞相之诸葛亮

管理学家看丞相之诸葛亮(上)》一、引言诸葛亮在亚洲社会有很高的知名度,日本人、韩国人、越南人都知道他。

诸葛亮真正的出名不是《三国志》,而是《三国演义》,把他捧得很高,把他神话了。

我们还是一样,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个人。

我们学历史的目的就是从他的人物里面所表现出来的让我们能够警觉到,作为一个借鉴,用在生活中、管理中。

诸葛亮的出身其实很辛苦,8岁的时候,父母就已经不在了,是由他的叔叔诸葛玄把他带大。

诸葛亮有兄弟三个人,姐妹两个人,他排行老二,男的老二,还有一个哥哥诸葛瑾,一个弟弟诸葛均。

五个兄弟姐妹就跟随着叔叔,所以他的出生环境并不是那么好,再加上当时的中国社会正是一个大混乱的社会。

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时代考验英雄,英雄创造时代。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跟这样的家庭下,才造就了一个这样了不起的人出来。

所以孟子有一段话,“天将降大人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二、诸葛亮出山前的准备成功企业家的人格特质:智慧、胆识、应变力、理性、预见力、包容、广博的知识。

1.培养核心竞争力诸葛亮在耕读的时候培养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出来,核心竞争力包括了几个条件:●条件就是广博的知识;●很好的沟通能力。

语文能力、表达能力要强,这个他具备了,例如他后来说服孙权的那段话。

2.高远志向诸葛亮志向广大。

我们在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要教会他们从小立志。

一个人最怕没有发展目标,如果小时候在父母引导下就定下一个目标,我朝这个目标去奋斗、去努力,这孩子会有成就。

3.立志改革时弊从桓灵二帝之后,整个政策垮了,整个社会崩溃了。

东汉末年时局,后人对当时的描述是:一个毒瘤,两个动荡,三个对立,四个崩溃。

●一个毒瘤:党争。

这个党争一争下来,国家没建设了,所有的精力才华都用在斗,怎么把对方搞垮,他哪里是在想国家建设,这样一来国家没有建设,国家没建设,内部的混乱就起来了。

●两个动荡:内部的动荡就出来了,内部乱了。

从领导力评价诸葛亮

从领导力评价诸葛亮

一、怎样从领导力的角度评价诸葛亮?答:引用管理学中的名词,诸葛亮属于事必躬亲的蜜蜂型的领导,根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近期的调查结果,在最不受欢迎的领导者类型中,蜜蜂型的领导排在首位,可见,诸葛亮不是一位好领导。

诸葛亮的事必躬亲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在决策时,很难看到核心团队成员的决策参与,更多的是诸葛亮个人智慧的显现。

其次,在诸葛亮身居丞相高位时,工作多亲历亲为,没有注意培养下属。

诸葛亮的事必躬亲造成了两个直接后果。

第一,对于他个人来说,造成了身心疲惫,连其竞争对手司马懿都说:“孔明食少事厌,其能久乎!”果然不久诸葛亮就积劳成疾,与世长辞,空落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叹。

第二,对整个蜀汉政权来讲,因人才断层,造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被动局面,最终导致“光复汉室”成为一句空话。

二、如何通过培养团队学习实现共同愿景?学习型组织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以“学习加激励”为管理模式,以实现持久性发展为目的。

建立学习型组织要进行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

组织中的成员应自问:我能为组织贡献什么?我依靠谁获取信息、知识和专门技术,谁依靠我获取信息、知识和专门技术?在摒弃旧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有效沟通达到坦率真诚,了解组织怎样运行,制定大家认同的愿景,通过团队工作实现愿景。

Stoner给她的Seapoint中心团队提出四个核心价值,即透明、合作、成功和管理。

1、透明-即公开,诚实,时刻准备着。

寻找并面对现实,清楚表达思想。

2、合作–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他人的经验结合,寻找新的思路和方法。

有责任感,合作过程中使用简单易懂的沟通方式。

3、成功–以最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为标准。

履行对顾客和所有相关者义务。

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4、管理–致力于建立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帮助改善社区和全球环境。

三、请结合个人的工作经历,谈谈自己对“激励性人格”这种有效教师内在特质的认识和体会。

诸葛亮六出祁山管理学分析

诸葛亮六出祁山管理学分析

《三国演义》六出祁山片段管理学分析自从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以来,魏蜀吴三国制衡之势已日趋成型。

公元228年,诸葛亮奏表北伐,从此开启了长达7年的征战之旅。

本文主要从管理学的角度讨论在这个时间段内诸葛亮、司马懿、刘禅三人的表现,素材均来源于影视剧《三国演义》。

一、管理风格分析首先,从管理风格上看,诸葛亮是典型的专制型领导作风。

在蜀国,大小事务决策均由他一人决定。

在朝中,他需主管内务、政治和法度;出征后,他是三军统帅,带着部队作战的时候“事无巨细,事必公卿”。

“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

”凡军中如果有违反军纪,有打20棍以上的他都亲自来处理。

这样做固然是有好处的,如此集中的权力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时防范了因属下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

但我们还应看到专制管理的弊端:1、专制管理影响工作效率,下属将事件写成文书再上报给管理者,管理者精心批阅后再传给下属,期间必然浪费诸多人力物力,还容易因为延期而造成额外损失。

2、专制管理导致属下缺乏实战锻炼的机会,比如马谡虽然平时常有进言,但是真正实战的时候只会纸上谈兵;姜维是难得一遇的将才,但诸葛亮也是等到死后才将兵权交给他。

3、专制管理导致人才缺乏成长空间和动力,丞相一切搞定,属下缺乏实践机会,学习也很难有用武之处,这不免令人心灰意冷。

总的来说,诸葛亮的管理风格是比较适合他个人的,能充分发挥他的个人能力,但这并不一定是最适合蜀国的,蜀国当时兵微将寡、后继乏力,也许适度放权培养人才是更好的选择。

同为领军者,司马懿也是专制型领导作风,但相较诸葛亮而言,他显得更加“民主”。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主要体现在他能够放小权、揽大权。

作为管理者,他不必事必躬亲,朝中事务由朝中大臣管,属下能做的事情尽量交给属下去做,他只需制定军事战略方针再加巩固自己的权力即可。

刘禅作为管理者,采取的是典型的放任型领导风格。

他事先无布置,事后也无检查,基本上不参与管理决策。

这种管理风格只适合属下都是像诸葛亮一样忠诚聪慧的能人的情况下,这与蜀国当时的国情明显不符。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西游记总结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西游记总结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西游记总结————————————————————————————————作者:————————————————————————————————日期:从管理学角度分析西游记1、战略管理:西天取经。

2、信念:不达目的誓不休。

3、知人善任:急先锋孙猴子;贴身侍卫沙僧;游兵八戒。

4、团队精神:不离不弃。

5、高尚品德:一心向佛。

1.1〓唐僧——现代企业的老总,依据现代企业管理,他所处的地位属于战略管理层次,该层次的管理只管方针大略——组织的目标方向。

1.2〓孙悟空——现代企业的执行经理,属于中层管理,中层管理的职责就是实现上级及组织的目标,其执行力的要求非常强。

1.3〓猪八戒——现代企业的基层管理者,基层管理理应按照上级的指示做事。

1.4〓沙和尚——具体办事人员,这种角色必须老老实实做事,恪尽职守。

"管理"产生并作用于一个团体,人们常说一个团队需要核心骨,那么我想正是因为这个"核心骨"能够很好的管理,组织并且引领整个团队,不然团队将会是散乱没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的。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讲述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师徒四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取到真经,这定与师父唐僧的管理是分不开的。

首先介绍唐僧,唐僧作为一个领导者具有以下的优良品质1、“崇高信念”第一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崇高信念”。

唐僧在自己的崇高信念面前,丢掉性命都不会眨眼,而孙悟空就不会了,他能力很强,但是他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多次打退堂鼓。

没有信念的人,就不能给别人以信心,就不能给别人以动力,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领导者都胆怯了,退缩了,团队就会散掉;而信念不够崇高也不行,自私自利的信念,小富即安的信念,都让别人离你而去。

我们对比一下水浒里的宋江,一个没有崇高信念的人,最后被招安了,他的最高理想就是这样,所以他就葬送了他的团队。

就像最近的三星集团中国区的公司,他本来是要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的,但是他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现在的下场大家是有目共睹的2.“无能”也是一种领导者的财富第二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无能”。

从三国演义中感悟管理学原理

从三国演义中感悟管理学原理

从《三国演义》中感悟管理学原理——以失街亭为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姓名:孙晓凤学号:20108315一部“三国”,智者从中取功利,仁者从中看因果。

何谓因果呢?在一个学管理学的人眼里,就是管理者与管理绩效之间的关联性。

那一段风云变幻的战争故事,也因此可以被看做是一部传奇的管理学案例。

《三国演义》中的智慧不只是政治权术和战争计谋,更有丰富的管理智慧。

如果你能从妙趣横生的三国历史故事中读出中国式管理思维,那么恭喜,说明你有做领导的天赋。

在《三国演义》中,孔明有被美化的嫌疑,变得不大真实,“多智而近妖”(鲁迅语)。

但是,小说中还是极力从一个理想的管理人员的角度来描述他。

那么,我们不妨抛开历史的真伪,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待小说中孔明,书中对孔明成功之处的着墨实在太多,所以在这里决定只从孔明的一次著名的失败——失街亭中来看孔明的不足之处,从而给今天那些因成功而趾高气扬的管理人员敲敲警钟,毕竟美玉微瑕,人无完人。

失街亭是孔明最惨痛的失败,但让可怜的马谡在此事件中负上全部责任确实冤枉。

其实,当一次大规模的集体行动失败时,策划者和执行者都应各负一半的责任。

有人会为孔明辩论说:是马谡没有按照孔明的策划行动才导致失败的。

这是人们的普遍认识,但是,马谡按照孔明的策划而行的结果这一定是胜利么?历史无法重复,自然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对守街亭的整个过程加以分析,从而推断出结果。

能否指派马谡担任守街亭的领导?我们先来考察马谡的能力结构。

在专业能力方面,马谡主攻谋略学,是一个难得的参谋人员,但在独立带兵出战方面没有实际经验,只做过幕后策划的协助工作;在人事管理能力方面本来还算不错的,不过因为缺乏独立带兵的作战经历,决定了他在军中并没有能够让大兵绝对服从以至崇拜的基础,说明在危急的时候马谡无法以个人魅力稳定军心;他不听王平的再三劝告,说明他不是一个能虚心接纳他人意见的好领导;他自动请缨守街亭,并且流露出对司马懿的轻视,证明他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实在不能说是一个有独当一面才能的管理人员。

用现代管理理论谈诸葛亮的3个本事

用现代管理理论谈诸葛亮的3个本事

用现代管理理论谈诸葛亮的3个本事除了实力,诸葛亮凭什么让刘备三顾茅庐?用现代管理理论谈诸葛亮的3个本事如果你是知名科技公司的董事长,今年46岁,你会亲自去拜访一个26岁刚刚拿到管理硕士的新鲜人,请他来担任公司的总经理吗?这名新鲜人履历表上没有显赫的资历,甚至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你还亲自去了三次,到了第三次才见到这位新鲜人。

如果你是董事长,你可能会这样做吗?实力之外,诸葛亮的3 个本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代,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中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刘备三顾诸葛亮于草庐时,当年刘备是46岁,而诸葛亮是26岁,26岁的诸葛亮没有任何政治和军事的功绩,一个46岁的人去找一个26岁没有任何功绩的人,而且还去了三次,请他担任自己的军师(第一把手),诸葛亮到第三次才肯见刘备,这就是「三顾茅庐」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真的吗?三国是一个混乱动荡的年代,各领域管理专家都认为三国是个人才争夺战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更借以告诉企业主,「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三国故事中,家喻户晓的桥段就是「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用来表彰刘备是如何重视人才,三次亲自邀请诸葛亮。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甚至用了两个半回合来介绍这位主角-「诸葛亮」的出场。

在资讯网路科技这么发达的现代社会,恐怕很难有三顾茅庐,更何况发生在千年以前的资讯不发达时代?诸葛亮到底有什么本事让刘备三顾茅庐?我们又该如何用现代管理理论来解释三顾茅庐的故事?难道诸葛亮不怕刘备只来一次就不来了吗?如何期待刘备来三次?1. 人脉的经营(networking)现代当官有很多都还要讲究家世背景,古代更是如此了!三国时代,袁绍的祖先是「四世三公」,就是祖先四世有三个宰相级的人物,刘备更是大汉天子的后代,人称刘皇叔。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虽然自己说,「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所谓布衣,应该是平民百姓,但是其实不是这样,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丰汉朝做过司隶校尉,再者,诸葛亮的岳母和刘表等都有亲戚关系,所以诸葛亮其实也是有好的家世背景。

诸葛亮管理思想纵横观

诸葛亮管理思想纵横观

诸葛亮管理思想纵横观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治国思想对魏晋以后的国家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法治思想、军事思想和经济思想也有着一定的历史建树。

从诸葛亮的“隆中对”、鲁肃的“江东对”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来看,三国时期的战略思想在中国古代达到了高峰,三者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战略思想的历史特色。

诸葛亮的治国思想,同他的治蜀实践相呼应,是古代糅合儒、法、道、术各种学说来治理国家的样本。

诸葛亮思想的特有魅力,来自于他的精神追求和人格感召,并由此产生了历史人物的夸大拔高效应,其思想也会因此而不断衍化,形成管理思想史发展的一种内在机制。

诸葛亮其人诸葛亮之名,在中国历史上如雷贯耳,妇孺皆知。

他既是一个国师级的咨询家,又是一个出将入相的实践者。

在历史上,他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名垂千古,以治蜀业绩闻名遐迩,以智慧和人格赢得了来自对手的尊敬,又以其为人处事得到了大众的称誉。

诸葛亮字孔明,山东琅琊阳都人,其父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

他幼年丧父,由叔父诸葛玄抚养成人。

汉末北方战乱,恰逢诸葛玄由袁术委任为豫章太守,他便带着14岁的诸葛亮南下。

到任不久,东汉朝廷选派的豫章太守替代了诸葛玄,诸葛玄前往荆州投靠刘表。

从此,诸葛亮随叔父在襄阳访师求学,师事司马徽(字德操,号水镜先生),结识了一批朋友,包括徐庶(元直)、崔州平、石韬(广元)、孟建(公威)、马良(季长)、庞统(士元)等人。

诸葛亮17岁时,诸葛玄去世,他便和弟弟诸葛均搬到襄阳城外的隆中(归南阳管辖,此即诸葛故居属于襄阳还是南阳的争执开端),躬耕陇亩,自食其力,半耕半读。

诸葛亮读书很有特色,不务精熟而观其大略,颇有“好读书不求甚解”之风。

尽管他在《出师表》中自称隆中耕读的生活为“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从他“自比管仲、乐毅”来看,他早就抱有出将入相之志。

诸葛亮远大志向的实现,是由“三顾茅庐”发端的。

不过,在当时的情境下,他的选择余地不大。

近在咫尺的刘表尽管有礼贤下士的美名,海内俊杰也纷纷慕名到荆州避难,然而,刘表对这些人仅仅是礼待而不是重用,不可能留意于一个刚刚成人的青年。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三国演义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三国演义



Hale Waihona Puke 二、人才管理: 纵观一部三国,大凡讲的是诸葛亮如 何排兵布阵,如何用计退敌,但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却鲜 有成绩,特别是在蜀国后期,关张两员大将去世以后, 蜀国可用的人才就捉襟见肘,甚至出现了无人可用的程 度,“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话可以看得出来!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诸葛亮忽视 了人才的培养。 五虎将中,赵云是刘备借来的, 关羽、 张飞本来就是刘备的兄弟,黄忠是刘备哭来的,马超是 后来的降将,基本上自诸葛亮跟了刘备后,蜀国几乎没 有培养出来多少人才,后期诸葛亮想尽办法引进的姜维, 也不 是由蜀国内部培养的。 当然,在内部人才缺乏的时候,外招人才也不失为一 条捷径,姜维的引进,但外来人才需要一段时间适用, 与组织的融合需要时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内部 人才的晋升机会,而且外面的人才资源始终有限,不是 长久之计。 要解决人才资源短缺的问题,只有从内部 培养上着手,否则,终究难成气候 ,诸葛亮死后,蜀 国迅速衰败就是最好的例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 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从管理学的角 度看待三国演 义
分析三国演义里某些人物的管理方 式和管理习惯
曹操:求才若渴,知人善用,不计前嫌,虚怀若谷,疑心太重。
曹操的管理方式
诸 葛 亮 : 智 慧 、 胆 识 、 应 变 力 、 理 性 、 预 见 力 、 包 容 、 广 博 的 知 识
诸葛亮的管理方式

一、用人方面: 俗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 疑”,而诸葛亮有时用人也疑人。在使用魏延的 问题上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魏延曾反刘表 而欲亲刘备,后来投于刘备帐下,可诸葛亮认为 魏延天生有“反骨”,处处防他,最后诸葛亮去 世时还特意设计杀了魏延。 一个人的好恶相对 于事业的成功,明智的领导人总会摒弃个人恩怨, 而有效地追求事业。诸葛亮在使用魏延的问题上 存在一定的偏见,这与他当时所处的历史时期有 一定的关系。 其实,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 重要的是如何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尽量发扬 “用其长,避其短”,的用人之道

诸葛亮不会时间管理人

诸葛亮不会时间管理人

诸葛亮不会时间管理人引言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也是蜀国的丞相。

他被公认为智慧过人的天才,而他在政务上的才能更是令人称道。

然而,有趣的是,尽管他在其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诸葛亮却并不擅长时间管理。

本文将探讨诸葛亮在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帮助读者改善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诸葛亮的时间管理问题诸葛亮作为丞相,负责处理庞大的政务事务。

然而,他常常会因为过于繁忙而无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

他的日程安排经常被打乱,导致他无法按时完成任务,甚至会拖延事务的进展。

在诸葛亮的生平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例子来说明他在时间管理方面的困难。

比如,他曾多次因为处理庞大的政务而疲于奔命,甚至连休息的时间都几乎没有。

同时,诸葛亮也经常会在紧急情况下加班加点工作,导致他常常熬夜。

此外,诸葛亮也经常因为自己的计划变更而浪费时间。

他经常会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导致他需要重新安排自己的日程安排。

这些不可预测的变更常常使得他无法按时完成他的计划。

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时间管理是一个高效组织和分配时间资源的过程。

它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压力,并为个人和职业生活创造更多的平衡。

良好的时间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

通过合理安排时间,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休闲时间,有更多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家人和朋友共度美好时光。

提升时间管理能力的建议为了改善时间管理能力,以下是一些建议:1.制定优先级:确定您任务的优先级,将重要且紧急的任务放在首位,避免被琐碎的事务分散注意力。

这有助于确保您按时完成最重要的任务。

2.制定计划:制定每天的计划,并在开始工作之前进行优先级排序。

这样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时间,并更有效地分配任务。

3.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利用各种时间管理工具,如日历、待办事项清单和提醒应用程序,帮助您跟踪任务和提醒您完成任务。

4.避免拖延:拖延是时间管理中的敌人之一。

诸葛亮不是合格CEO

诸葛亮不是合格CEO

诸葛亮不是合格CEO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被后人称为“睿才”,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把诸葛亮放到现代商业环境中来看,他可能并不是一个合格的CEO。

诸葛亮缺乏商业经营的经验。

虽然他在治理政务上有着卓越的才能,但商业运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

在现代企业环境中,CEO需要具备丰富的商业知识和经验,需要具备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而这些恰恰是诸葛亮所缺乏的。

诸葛亮过于理想主义。

在治理国家和军事上,诸葛亮以其高超的智慧和政治手腕著称,但在商业领域中,理想主义往往并不适用。

现代企业需要考虑利润和市场竞争,需要在实际运营中不断调整战略和策略以保持竞争力,而这与诸葛亮所追求的理想主义截然相反。

诸葛亮的个人魅力和威信虽然可以在军中和政治上取得成就,但在商业领域中,并不能保证他能够获得持续的商业成功。

在商业环境下,CEO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需要善于团队管理和组织,需要具备领导力和执行力,而这些并不是诸葛亮所擅长的。

诸葛亮过于依赖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在商业领域中,一个优秀的CEO需要善于团队
合作,需要善于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而诸葛亮往往更倾向于独断专行,这可能会让他在商业运营上陷入困境。

尽管诸葛亮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如果把他放到现代商业环境中来看,他可能并不是一个合格的CEO。

他缺乏商业经验,过于理想主义,个人魅力无法保证商业成功,并且过于依赖个人才能,这些都会成为他在商业领域中的阻碍。

虽然在历史上诸葛亮被尊称为“睿才”,但在当今商业社会中,他可能并不适合担任CEO这样的职位。

诸葛亮不是合格CEO

诸葛亮不是合格CEO

诸葛亮不是合格CEO诸葛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被誉为“睿才”,被后人称为“诸葛孔明”。

他在三国时期出任蜀汉丞相,为刘备和刘备的儿子刘禅执政辅佐,对蜀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尽管诸葛亮在政治、军事和文学方面都有非常高的成就,但如果我们将他放在现代企业的环境中,可能会发现他并不一定适合做一个合格的CEO。

本文将从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建设等方面来分析诸葛亮不适合做合格CEO 的原因。

诸葛亮在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在古代蜀汉的政治体制中,诸葛亮作为丞相,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可以说是一方之首。

但在当今企业中,一个优秀的CEO应该具备卓越的管理能力,善于组织、协调和调动资源,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

诸葛亮在管理能力方面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在他执政期间,蜀汉政权的管理层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各种官员们行事不当,使得政府的效能大大降低。

这与一个合格的CEO应该具备的管理能力相去甚远。

诸葛亮并没有做好整合资源、优化管理的工作,这一点上显然不够合格。

诸葛亮在决策能力上也存在着一些欠缺。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述为“智勇双全”,但事实上,他在某些关键时刻的决策上并不尽如人意。

比如在对抗东吴的战争中,诸葛亮曾多次发动北伐,但都以失败告终,最终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一个合格的CEO应该有清晰的战略思维,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而不是一意孤行,最终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诸葛亮在决策方面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这是他不适合担任合格CEO的一大原因。

诸葛亮在团队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个合格的CEO应该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善于建立高效的团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诸葛亮在处理与下属的关系上并不是很成功。

他有时过于傲慢自大,不够尊重下属,这使得很多人对他不满。

一个合格的CEO应该是一个团队的领袖,而不是一个独裁者。

诸葛亮在这方面的表现也并不适合担任合格CEO的角色。

诸葛亮管理方式解析

诸葛亮管理方式解析
诸葛亮管理方式解析
人物介绍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7 月23日—234年8 月28日),字孔 明,号卧龙,汉 族,蜀汉丞相, 三国时期杰出的 政治家、战略家、 发明家、军事家
治国成就
治国成就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充分利用了汉中 优厚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 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 到了解决。
不善授权,不分巨细,事必躬亲 ➢ 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 以一人之力包打天下的状况,变相剥夺了
下属锻炼的机会
➢ 诸葛亮为蜀汉宰相,“罚二十以上亲览”以至 积劳成疾,过早离开人世
“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 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 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 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 行的各种活动。”
——(美)哈罗德·孔茨/ 海因茨·韦里克 , 《管理学》经济科学 出版社
《后出师表》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 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 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 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 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 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 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 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出师表》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 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 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 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 ‘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 得所也。”
解析
• 现代社会,领导工作千头万绪,极为复杂,如果 领导者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即使有三头六臂,也 会应接不暇,难免事与愿违,所以领导者必须学 会正确授权。

对诸葛丞相的两点看法

对诸葛丞相的两点看法

对诸葛丞相的两点看法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钱穆公元223年,刘备为了给兄弟关羽报仇,不顾众臣劝阻,举全国兵力伐吴,结果一败涂地,自己也一病不起,急忙召唤诸葛亮和李严等赶到白帝城安排后事。

从那时起,接受白帝城托孤后的诸葛亮其实已经是蜀汉政权的真正老板,蜀主刘禅确实以父侍之,事无巨细均需请示“相父”而后定,诸葛丞相越发忙碌了。

关于诸葛亮,后世赞誉一片,他是智慧和忠诚的化身,一直就是半神半人,从演义到正史,整个三国都因他而增色许多,武侯祠也被后世之人祭祀了近两千年。

但毫无疑问,诸葛丞相是累死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词语。

诸葛亮被很多君主帝王们青睐的原因一个是智谋,一个应该就是辛劳。

晋武帝司马炎就感慨道:“ 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作为过了将近两千年之后的普通读者,看过正史之后,除了万分敬仰之外,觉得英明神武的诸葛丞相原本可以在做了实际的的老板之后,倘若调整一下工作思路,让自己的团队发挥更大的价值,说不定就实现他“匡扶汉室、铲除暴虐、拯救苍生”的伟大理想了。

大领导应该以身作则,但绝不可事必躬亲作为蜀汉帝国的超级CEO,决不能允许自己的精力被一些琐碎之事浪费掉,但诸葛丞相喜欢事必亲躬,将一些本应该由文秘来做的工作也揽过来做,诸如整理文档校对公文等。

他办公室有个主簿叫杨顒考到丞相如此辛劳,有些心疼,就屡次劝说到:治理国家依靠法度,上级和下级的工作不可混淆,您现在管理国家大事,却亲自校改公文,这不是太劳累了吗?其实杨顒的话中含有批评的意思,你一个老板总是将员工的活都干掉了,员工该干什么,再说你应该有更重要的事情呀。

诸葛丞相听了之后很感动,但依旧我行我素,整日无一刻清闲。

杨顒在劝说辞中给诸葛丞相举了一个治家的小例子,让人很有启发。

例子说的是,民间有一个人,一开始他安排奴仆耕田种地,让婢女烧火做饭,以牛拉车以马代步。

这个人整日悠闲自得,饮酒吃饭散步闲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家看丞相之诸葛亮(上)》一、引言诸葛亮在亚洲社会有很高的知名度,日本人、韩国人、越南人都知道他。

诸葛亮真正的出名不是《三国志》,而是《三国演义》,把他捧得很高,把他神话了。

我们还是一样,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个人。

我们学历史的目的就是从他的人物里面所表现出来的让我们能够警觉到,作为一个借鉴,用在生活中、管理中。

诸葛亮的出身其实很辛苦,8岁的时候,父母就已经不在了,是由他的叔叔诸葛玄把他带大。

诸葛亮有兄弟三个人,姐妹两个人,他排行老二,男的老二,还有一个哥哥诸葛瑾,一个弟弟诸葛均。

五个兄弟姐妹就跟随着叔叔,所以他的出生环境并不是那么好,再加上当时的中国社会正是一个大混乱的社会。

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时代考验英雄,英雄创造时代。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跟这样的家庭下,才造就了一个这样了不起的人出来。

所以孟子有一段话,“天将降大人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二、诸葛亮出山前的准备成功企业家的人格特质:智慧、胆识、应变力、理性、预见力、包容、广博的知识。

1.培养核心竞争力诸葛亮在耕读的时候培养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出来,核心竞争力包括了几个条件:●条件就是广博的知识;●很好的沟通能力。

语文能力、表达能力要强,这个他具备了,例如他后来说服孙权的那段话。

2.高远志向诸葛亮志向广大。

我们在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要教会他们从小立志。

一个人最怕没有发展目标,如果小时候在父母引导下就定下一个目标,我朝这个目标去奋斗、去努力,这孩子会有成就。

3.立志改革时弊从桓灵二帝之后,整个政策垮了,整个社会崩溃了。

东汉末年时局,后人对当时的描述是:一个毒瘤,两个动荡,三个对立,四个崩溃。

●一个毒瘤:党争。

这个党争一争下来,国家没建设了,所有的精力才华都用在斗,怎么把对方搞垮,他哪里是在想国家建设,这样一来国家没有建设,国家没建设,内部的混乱就起来了。

●两个动荡:内部的动荡就出来了,内部乱了。

外国人一看你乱了,你不行了,就侵略你、欺负你了。

所以汉朝的匈奴、宋朝的辽、夏;明朝的女真、满清,统统过来了,你不行了我就来了。

所以这是两个动荡,一个内忧、一个外患。

●三个对立:因为这个毒瘤之下,党争之下,国家没有建设,经济一旦出问题,所有腐败出现,法制松驰,腐败出现,就造成君跟臣会对立,官跟民会对立。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就造成民族之间对立。

●四个崩溃:军阀割据了,军事崩溃了;经济崩溃了,穷困不堪;社会崩溃了,垮了,原来的制度没有了;到第四个崩溃,体制崩溃了,一个国家最怕体制崩溃,体制一崩溃就解体。

所以汉朝末年这四个崩溃全部出现了,全部来自这个毒瘤,党争。

诸葛亮就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知道这样的时弊造成的弊端太多了,所以他发誓一定要把它们整合起来,而且所有的弊端一定要把它革除掉。

那么要这样做,你得有机会进入那个位置才有机会做,可那时候没有科举考试。

所以诸葛亮在南阳躬耕的时候广交天下豪杰,像蒯琪,像庞德公、徐庶、黄承彦,黄承彦是个有才华、很有学问的人,诸葛亮不但跟他结交,最后还娶了他的女儿,叫黄硕。

不过他娶黄硕被后人称作是一个美谈,一个夫妻的美谈,这也说明诸葛亮的道德,高风亮节。

从正史里去了解,诸葛亮太太长得不好看,非常高壮,身高超过一米七,虎背熊腰,皮肤很黑,头发是黄色的,又很粗糙。

可是才华非常好。

诸葛亮因为喜欢她的才华,所以娶她了。

可太太这么丑,他们也是相敬如宾的。

他们两个好的不得了,诸葛亮真的做到了“贬酒阙色”,不喝酒、不近女色,所以夫妻两个非常恩爱,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夫妻典范。

三、诸葛亮加入刘备旗下1.企业空降兵的启示●掌握环境;我们到了环境以后,一定要先掌握当时你立下的那个企业整个的环境的变化跟变因。

●摸清人脉关系;人事的分野要掌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人事关系跟环境,跟每一个人互动,把关系建立起来。

为了这样,要学会保持低调。

●实力服众。

当你显示出、展露出你的才华以后,让所有原来的人佩服你。

2.企业用人关键因素●第一个,识人;“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请来的人不适合,会带来很大的困扰。

●第二个,爱才;●第三个,服人;有德行来服这些人才,有能力来服这些人才,有方法来驾驭这些人才。

●第四个,知人善任;●第五个,包容力;●第六个,人才培训;●第七个,人才具备执行力;●第八个,留人。

“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

”《素书》一个国家兴的时候,人才都来投你的。

一个组织快垮的时候,有能力的人都走了。

四、诸葛亮的成就1.取荆益两州诸葛亮在帮助刘备的过程当中,就根据三顾茅庐里面,所跟他提的“隆中对”的天下三分的立论,其中一个就是一定要拿下荆益两州作为刘备的根据地。

一个组织没有根据地就没有人口、没有经济,如果缺少这两个,就不可能跟强敌对立,诸葛亮非常清楚,刘备急需要立脚。

荆州为刘表所有,而刘表为刘备的宗亲。

刘表有两个儿子,一个为蔡氏所生,一个为前妻所生,小儿子基本没有能耐,懦弱、无能。

可刘琦不一样,对国家忠心耿耿,有仁孝又有能力。

可他也非常清楚在后母之下没有地位,而且随时可能被杀。

后母为了把荆州留给小儿子,他是眼中钉。

他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就请教他。

诸葛亮只是笑一笑,刘琦前后问了诸葛亮三、四次,都没得到答案。

其实诸葛亮不是不回答,而是等时机,看你是真意的还是假意的,搞不好你是代表刘表来测我的,到时把我砍了怎么办?他不讲,诸葛为人一生谨慎。

所以刘琦故意请诸葛亮经常过来一起喝喝茶,完了以后请他到阁楼上坐坐,没想到到了阁楼以后刘琦把梯子撤走了。

刘琦跪到诸葛亮面前说:“先生,我的处境你很清楚,我已经问了你三四次了,你为什么不告诉我,我知道,你看的远、看的广,只有你能救我。

”诸葛现在一看,这可是真心的了,已经不是在试探他了。

笑一笑说,你想一想,春秋时代晋献公娶的骊姬,生的儿子叫奚齐,丽姬想立奚齐为继承人,所以毒死了公子申生,重耳一看跑了,避掉了。

你为什么不常常重耳呢?刘琦说,“可是先生,我跑哪里去呢?”诸葛亮说:“江夏太守新败,死于东吴的手里。

你不妨跟你父亲要求,江夏乃是重镇,需要有重兵屯在那里保护荆州,你身为儿子的,为父亲操劳是应该的。

要一支部队赶快过去。

蔡氏会因为你的离开而感到高兴,也不会阻挠你的。

而且还让刘琦去和刘备联手,这样互为琦角,互为表里。

其实诸葛亮暗地里在帮助刘备,把势力深入到荆州来,联合了刘琦,让刘琦心甘情愿的跟刘备合作。

刘备也跟刘表讲,我们兄弟一场,为了保护荆州,否则曹操南下了,东吴又觊觎,怎么办?我愿意跟你孩子一起共守江夏。

刘备又带五千兵马走了。

所以诸葛亮用心的良苦,计谋之深远,而且做得没有一点痕迹。

接着他又教刘备把荆州外围慢慢占为己有,可是流民很多,诸葛亮马上教刘备清查户籍,这户口一留就全是他的人民了。

将来要建国,要统一江山,要有根据地。

根据地需要土地,需要人民,还需要经济来支撑。

这三个互为因果,少一个不可。

而那些青壮丁马上征为刘备的部队,一下子刘备多了两三万部队出来。

“土者,民之本。

民者,兵之源。

积者,国之固。

”(《尉缭子》)取益州是运气好,正好遇到张松来献图,张松这个图本来是要献给曹操的,可是曹操太傲慢,他就跑去见刘备。

而刘备听从诸葛亮之计,对张松好的不得了,让赵云出城三次迎接他过来,住最好的房子,所以张松很高兴,觉得刘备真是个好人啊!刘备见到他也是赶快敬礼,上对下敬礼,张松更敬佩他,仁义之师,图献出来给他看。

一方面说服刘备进去;一方面告诉刘璋,跟刘璋说曹操来犯,唯有联合刘备才有希望。

让刘璋不得不把很多土地交给刘备去防曹操,让刘备牵制、蚕食,到后来干脆侵吞算了。

不过后来事发了,这个张松跟诸葛亮来往的信件、跟刘备来往的信件被刘璋知道了,后来张松被杀,改成跟刘备对敌,最后刘备围成都,后来还是劝降把他劝出来,用秦勇劝降,让他投降了。

就这样,荆、益两州在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之下终于变成了蜀汉的土地,三国局势从此鼎立。

《管理学家看丞相之诸葛亮(下)》2.诸葛亮舌战孙权曹操平定北方后大军南下,这一南下如果东吴灭了,刘备也没了,何况荆益两州还不完全在他手里,尤其益州的刘璋还在。

唯有联东吴共同抗曹,可东吴分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

诸葛亮去了,亲自见了这个孙权,所以舌战群儒那是《三国演义》,可是舌战孙权却是真的。

孙权不是呆子,我跟你联合,万一我输了怎么办?何况你刘备到底有多少人马,我有多少人,他心知肚明,你有多少能耐、你有多少核心竞争力,大家都知道的。

谈判有一个很厉害的,叫做“寄生技巧”。

寄生技巧是指我有我的目的,你有你的目的,可是我要说服你来配合我的目的,那我不能讲是我要的。

诸葛亮还是用寄生技巧,其实孙权是摇摆不定。

诸葛亮告诉孙权,你世代居吴,土地广大、人口众多、经济富裕,难道你就愿意眼睁睁的把这一大片土地跟几十万人口拱手让给曹操?不战而降?孙权说,可是很多官员都讲,投降了,生灵免于涂炭。

(诸葛亮说)是啊,主公,你有没有想过,所有的官员都可以保住原职继续留用。

可您老呢?难道曹操会让你继续当吴侯,守着这一块土地?不可能。

一定把你迁到许都去。

到那个时候你孤家寡人到了许都,表面上是奏请中央,汉献帝把你封个大官,把你封到许都去了,带到许都去了。

你一旦离开江东,请问你还有什么力量?生杀在人家手里呀,那些大臣是为了自保投降的,我的官位还在,什么都还在。

可是你主人给砍了是你的事,跟我有什么关系?你想过没有。

孙权一想,对啊,他投降了他官位还在,我到许都去,哪天被毒死谁知道。

这个蔡夫人跟她的儿子不是这样的下场嘛,降了荆州献了城,结果毒死在路上。

我调到许都,也许还没过长江就死了。

孙权说,我同意,你讲的我都没想到。

所以主公跟刘联合是为了你,其实为刘备,又是一个寄生,我只谈你的欲望,我不谈我的,把我所要的寄生在你要的里面。

当你的完成了,我的也顺便完成了。

孙权一听,点点头。

诸葛亮说,主公,如果你还是这样踌躇不定,那不如投降算了。

孙权一听,那刘备为什么不投降?(诸葛亮说)刘备乃汉室之后,你想当时田横为了节操都可以不降,刘备是汉室之后,他难道就没有这个节操?!孙权一听,哦,你们主人有节操,我就没节操?更想打了。

如果真要我和刘备联合可以,可是刘备有什么力量?他还能打吗?他不是输得一塌糊涂了。

不不,主公,刘备不是输,他是顾及到流离失所的百姓,带着百姓走贻误了战机,要不然那一战怎么会输?这么仁慈的人你不合作你跟谁合作?何况刘备现在还有关羽、还有张飞、还有赵云,还有几万的部队,你不要看这几万人的部队,都是训练有素。

真正要联合还是一支力量啊。

孙权一听,好像也对。

不过曹操有百万之众。

(诸葛亮说)主公,曹操虽有百万之众,这百万兵哪里来的?除了原来的青州兵那么一点点、一小股势力是接受袁绍的、接受袁术的、接受刘表的,接受徐州的,他到处接受,是一个乌合之众。

军心还没有统一,思想还没有统一,信仰还没有统一,再加上从北方一路赶过来,日赶两三百里,轻骑日赶两三百里,到了我们这里已经强弩之末了,连个驴皮都射不穿了,部队疲惫不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