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
第4课经济大危机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等历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学习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1、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教学难点:1、经济危机涉及到的概念。
2、全面、辩证地分析和评价《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
导入新课: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召开过那些国际会议?形成了什么体系?有何影响?展示:学习目标,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1、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国家、特点、影响?2、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根本目的、中心措施、作用、意义?(巡视、参与小组活动)通过看书自学,掌握基本知识点。
通过做题,检测知识点预习情况。
通过问题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点拨:A危机的影响?1、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失业人数剧增。
2、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政局动荡。
B新政根本目的: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展示:经济危机爆发时的图片、资料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的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中引出结论的方法重点讲解: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固有矛盾造成的产品相对过剩)2、罗斯福新政的前提、创新之处?介绍罗斯福生平以及罗斯福担任总统后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论”。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4课《经济大危机》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原因
考点: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背景、原因背景: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在1924—1929 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但在“繁荣”的背后孕育着严重的危机。
原因: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相应提高,产品销售不出去,产品积压,导致经济危机。
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价格暴跌,美国经济危机爆发。
易错微析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例题1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于()A.英国B.法国C.日本D.美国答案:D解析: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于美国,答案D。
例题2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出现抛售股票的浪潮,由此引发了()A.经济大危机B.罗斯福新政C.反犹狂潮D.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答案:A解析: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出现抛售股票的浪潮,引发了经济大危机,答案A。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美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材料中描述的这种状况,开始出现于()A.1929年B.1931年C.1933年D.1935年2.1932年2月,一美国人在国会委员会上陈述他近三个月的见闻:数以千计的羊羔被牧羊人杀了,因为羊在市场上卖的钱还不够支付运输它们的费用。
一箱苹果200个卖40到50美分。
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孩子却因父母的贫穷今年冬天吃不到一个苹果。
他的见闻反映了当时美国的何种现象?()A.生产相对过剩B.失业人数大增C.人民流离失所D.工人工资下降3.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首流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歌曲,反映了当时美国()A.兴建基础设施B.乞讨风气时尚C.出现经济危机D.社会道德沦丧4.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纽约股市暴跌B.市场和消费的矛盾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世界市场的形成5.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最直接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B.生产与市场的矛盾C.生产与股市的矛盾D.阶级矛盾1.A解析:题中“美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所述的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答案A。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说课稿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是本册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以及危机对世界各国产生的影响。
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了解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经济大危机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历史事件,涉及许多经济术语和理论,学生可能对此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经济术语的解释和理论的阐述,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大危机的本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的产生原因、过程和影响,认识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产生的严重后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大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面对经济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大危机的产生原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经济大危机涉及的经济术语和理论的阐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地展示经济大危机的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经济大危机的相关图片和数据,引发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大危机的产生原因、过程和影响。
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围绕经济大危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授法:教师针对经济大危机涉及的经济术语和理论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大危机的本质。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经济大危机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经济大危机
知识点
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爆发
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年。
4.开始国:美国
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6.影响:
⑴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社会矛盾加深。
⑵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政
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5.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6.评价:
(1)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经济大危机知识点,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历史九下第4课《经济大危机》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表现
考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和表现易错微析当资本主义国家受到经济危机打击时,苏联的经济发展很快。
例题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包括()①涉及范围特别广②持续时间特别长③首先在美国爆发④破坏性特别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有: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故选D。
例题2列表分析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观察下列,导致期中经济数据发生剧烈变化的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B.军备竞赛的影响C.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打击D.十月革命的冲击答案:C解析:1929-1933年,失业人数、国民生产总值发生剧烈变化的原因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答案C。
1. 1933年与1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这说明了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A.破坏性特别大B.传播特别快C.矛盾特别尖锐D.持续时间特别长2.阅读下表:1929~1933 年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从表中最能反映出此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A.首先爆发于美国B.范围特别广C.持续时间特别长D.激化了阶级矛盾3.分析以下世界经济危机情况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持续时间比较长B.物价上涨比较快C.涉及范围特别广D.破坏程度特别高4.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A.①B.②C.③D.④1.A解析:“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这说明了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破坏性特别大,答案A。
2.B解析:表格中,1929~1933 年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都下降,反映出此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范围特别广,答案B。
3.B解析:“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等部门的危机”表明涉及范围特别广;“1933年与1929年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下降37.2%,贸易总额缩减2/3”表明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程度特别高。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经济大危机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4课经济大危机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一)重点分析1.经济大危机(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的相对稳定时期。
(2)爆发: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纽约爆发,然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4)表现:工人大量失业,生活流离失所;资本家为了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大量销毁商品。
(4)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求出路。
2.罗斯福新政(1)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3)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4)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整。
(5)评价:新政取得了显著效果。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加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难点分析1.怎样全面认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1)概念: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孪生兄弟,所谓经济危机其实就是社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在经济危机到来时,工人生活流离失所,而资本家为了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大量销毁商品,这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本质,反衬出社会主义制度无比的优越性。
(2)特点:①它范围特别广: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②它持续时间特别长,从1929年一直持续到1933年,历时达四年之久。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历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重点: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难点: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知识概念性较强难以理解。
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和评价有难度。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灾难笼罩着交易市场。
每个人都想在价格更下跌之前把股票立即抛售出去。
但是没有人想买,这就使价格更加下跌。
他们狂吼乱叫,狂奔猛推,为的是要卖出他们的股票。
越来越多的警察冲进市场维持秩序。
3个小时内,股票损失的价值达110亿美元。
这时,一批银行家拿出钱来开始买进,跌风停止下来。
有些人认为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其实它正方兴未艾。
同学们,这是一位新闻记者目睹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股票抛售风潮时记下的当时的情景。
令人“谈虎色变”的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就是以这场股票抛售风为开端爆发进而波及到当时的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
那么,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爆发的呢?它在当时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发生危机的国家又是如何度过这场灾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经济大危机。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1924-1929年——危机前的“繁荣稳定”教师:一战结束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瓜分战败国的基础上暂时协调了彼此间的矛盾,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一片歌舞升平、欣欣向荣景象。
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思考但未果。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经济大危机教案新人教版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可以将教室布置成类似于经济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题型整理
1.简答题:请简述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起因和特点。
答案:起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激化,特别是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特点包括: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巨大,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量大幅下降。
2.论述题:请论述罗斯福新政对缓解经济大危机的作用。
答案:罗斯福新政通过一系列措施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对缓解经济大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措施包括:实行银行假日,阻止银行恐慌蔓延;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生产,提高就业率;实施《社会保障法》保障民生,减少社会不满;推动公共工程,创造就业机会;保护农民利益,恢复农业生产和市场信心。
3.比较题:请比较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异同。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大萧条时代:1929-1939》作者: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罗斯福与新政》作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
-《经济大危机的历史解读》作者:泰勒·柯文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经济大危机的历史背景、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济大危机的知识点,掌握对经济大危机的理解技能。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四课_经济大危机_好
时间:1929-1933年
经济大 起点、范围: 美国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第 危机
范围广 特点: 时间长
四
破坏性大
课
影响:(1)(2)(3)
经 济 大 危 机
罗斯福 新政
背景: 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
: 目的 (直接:消除危机)
(根本: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进行调整 (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罗斯福 新政
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进行调整 (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性质:资本主义内部调整
作用与地位:
单项选择题
1.在以下年代中,哪一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A.1929—1933年
B.1924—1929年
C.1918—1923年
D.1933—1939年
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 ( ) A 、战后市场持续萎缩 B 、盲目扩大生产与销售间矛盾日益尖锐 C 、股票投机破坏金融秩序 D 、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
本国国情出发。
(3)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
市场。
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 标都稳步回升;
1936年底,美国工业总产量超过危机前 的年平均数,农业生产也有较大恢复。
到1939年,GNP(国民生产总值)增至 2049亿美元,失业人口减至800万,恢复了国 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
性质:
成效:
地位:
在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厂
在 纳纽 斯约 达 举 克行 指的 数 国 攀家 升复 引 兴 起总 投署 资 成 者立 欢庆 呼 祝大会
罗斯福新 政 成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精品教案
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叙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为了应对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本课在教材的编写中大量使用图片,增强了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即从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的感性认知到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理性认知。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及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
通过思考和探究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美国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实施罗斯福新政的学习,认识到: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3.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4.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叙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为了应对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本课在教材的编写中大量使用图片,增强了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即从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的感性认知到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理性认知。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
国际:(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即可)
消极: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
结合材料分析: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反
思
完
善
教
学
札
记
本课涉及的内容较多,在处理内容是略显仓促,不能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经济性,如何更科学的利用教学资源是今后要努力的地方。
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 免。出示课件
时间:1929年开始标志: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纽约股票市场崩溃。(学生回答)
范围 特别广
持续时间比较长
破坏性特别大
(出示课件)并标注课本
影响:①生活困苦、工人失业、流离失所(人民群众深受其害)
3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出示课件
罗斯福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出众的口才,卓越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克服危机的决心和方法,使对手黯然失色,以绝对优势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连任4 届的总统。罗斯福解决危机的方法就是实行新政。(出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1新政的中心措施?
②新政的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出示课件)
③评价
教材分析与
教法设想
1929~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它是世界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世界整体性发展进程;二是罗斯福新 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国的经济得到尽快的复苏。
2017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4、5课
2017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4、5课)2017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4、5课)第4课经济大危机(=大萧条)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从美国开始,时间:1929——特点a.范围特别广b.持续时间比较长c.破坏性特别大影响A.引起各国的政局动荡,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B.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2、罗斯福新政目的: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内容“新”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A、调整工业(中心),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B、整顿银行;C、调整农业;D、兴建公共工程(就业)。
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作用:“新政”的实施,使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局限性: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因为引发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废除启示①在经济建设中政府应加大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根椐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经济政策。
②改革也是生产力,面对危机要根据国情进行改革,为国家开辟新的发展道路,不能走极端。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法西斯主义的三大特征:1、独裁专制2、极端民族主义3、军国主义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背景: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激发了社会阶级矛盾。
过程: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标志。
内外政策:①建立法西斯恐怖专政:1933年制造国会纵火案,残酷迫害犹太人;②大搞国民经济军事化,疯狂扩军备战。
2、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强化(1)背景:一战后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2)标志:墨索里尼组织了法西斯党,1922年进军罗马,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3、日本军部法西斯化(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日本阶级矛盾异常尖锐(2)过程:①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霸占中国东北。
第4课经济大危机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4课经济大危机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九年
级下册历史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的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就业工人工资大幅度下降。
2、罗期福新政
(1)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为对付危机,他一上升就宣布实行新政。
(2)实行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3)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1933年,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经济过剩。
(4)新政的成效:“新政”实施后,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没有得到消除。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
由为您提供的第4课经济大危机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祝您学习愉快!。
世界史下册第4课 经济大危机(1929—1933)
4课 经济大危机(1929—1933)
1、背景: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2、爆发: 1929年,在美国首先爆发, 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 ( 1)涉及范围特别广 (2)持续时间比较长(1929~1933) (3)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
人民深受其害,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1)工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 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2)其他:①金融: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③工程:大力兴建公共工程 ②农业:整顿农业
6、影响: (1)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得到加强 (4)美国联邦视为美国历 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之一,是20世纪美 国最孚众望和受爱 戴的总统,也是美 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 届总统的人,从 1933年3月起,直 到1945年4月去世 时为止,任职长达 12年。
1882—1945
二、罗斯福新政 (1933)
1、背景: 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目的: (1)根本目的: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直接目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以消除经济危机 3、措施: 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 4、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内容:(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爆发原因
①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具体原因: 供需矛盾,生产相对过剩。 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活动过度; 分期付款的过度膨胀。 ③直接原因: 股市崩溃,股价狂跌。
(二)爆发、表现和特点
(1)爆发: 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崩溃,危机爆发。
(2)表现: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产品积压 失业率高、人民困苦 (3)特点: 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特别长
破坏性特别大
(三)影响
(1)从局部看: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A、阶级矛盾加剧:政府、人民 B、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乘机扩大政治影响,资 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2)从整体看: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造成特别巨大 的破坏,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B、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 锐。 C、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