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知识应用教案
3水的密度教案:水的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水的密度教案:水的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密度,什么是水的密度。
2.掌握测量水的密度的方法。
3.了解水的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②水的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③水的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①如何准确测量水的密度。
②如何灵活运用水的密度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内容1.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内的质量,通俗地说就是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内所含有的质量。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密度=物体质量÷物体体积。
密度的单位为kg/m3或g/cm3。
2.水的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水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的水的质量,也就是1立方米的水质量为1000千克,1升的水质量为1千克。
水的密度的计算公式为:水的密度=水的质量÷水的体积。
水的密度的单位为kg/m3或g/cm3。
3.水的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3.1 水的密度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水的密度在水利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水电站的发电就是利用水的密度来实现的。
水电站通过引导河水下降,通过水轮机转动发电机,利用水流的动能生成电能。
3.2 水的密度在船舶工程中的应用水的密度在船舶工程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对于大型船舶来说,通过调整船舱内的水的密度可以改变船的浮力和操纵性能,从而使得船舶能够顺利地行驶在水中。
3.3 水的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水的密度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测量水的密度可以确定水中所含有的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从而可以用于水的净化和污染控制。
多种化学实验也需要用到水的密度进行计算和调整。
四、教学步骤与方法1.导入通过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你们喝过的各种饮料,其中哪些是重的,哪些是轻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2.讲解和演示介绍密度和水的密度的概念,讲解测量水的密度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演示如何测量水的密度。
3.讲解应用通过介绍水利工程、船舶工程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水的密度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
初中物理密度变化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2. 掌握密度的影响因素;3.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2. 密度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密度公式的运用;2. 密度在生活中现象的解释。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不同密度的液体、密度计、烧杯、量筒等;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密度?2. 学生回答: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二、探究密度的特性(15分钟)1. 实验1:让学生用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并记录数据。
2. 实验2:让学生观察不同密度的液体混合后的密度变化。
3. 引导学生总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三、探究密度的影响因素(15分钟)1. 实验3:让学生改变液体的温度,观察密度计的示数变化。
2. 实验4:让学生改变液体的质量,观察密度计的示数变化。
3. 引导学生总结:密度受温度和质量的影响。
四、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5分钟)1. 问题1:为什么冰块浮在水面上?2. 问题2:为什么潜水员潜入水中会浮起来?3. 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以上现象。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密度的概念、特性和影响因素。
2. 强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密度的概念、特性和影响因素。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2. 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3. 密度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体积、质量的概念,然后引入密度概念。
2. 讲解密度概念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强调密度的物理意义,让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密度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质量、体积和密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密度公式。
4. 密度计算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密度实例,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5. 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讲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鉴别物质、测量物体质量等。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密度计算和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掌握了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在讲解密度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可能部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密度教案
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密度教案。
在化学实验中,密度是非常常见的概念之一。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密度来确定某种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浓度的溶液的密度,在实验室中测量未知浓度的溶液的密度。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密度来确定物质的纯度。
如果物质的密度与已知纯度相同,则该物质可能是纯净的。
另外,在生产中,密度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酒精的密度是0.79 g/cm³,而水的密度是1 g/cm³。
因此,在生产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酒精的密度,来判断酒精的浓度是否正确。
如果酒精的密度偏高或偏低,则说明酒精的浓度可能不太正确。
在生活中,密度也有很多有趣的应用。
例如,我们知道氦气的密度非常小,因此可以用来充气氦气球。
同样,我们也会用到密度来判断某种物质是否适合用来制作某种产品。
如果物质的密度太大或太小,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此外,在医学领域,密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例如我们知道骨头的密度比脂肪的密度大,因此可以用X光来检测骨折情况。
通过测量X光的吸收量,我们可以推断出该区域的密度,从而判断骨头是否受损。
通过这种方法,医生们可以精确地确定患者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密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医学领域,密度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密度教案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应用,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密度应用教案:教你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密度应用教案:教你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密度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制造工业产品、医学诊断、环境管理等。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密度的知识,但是对于如何运用密度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却了解得不够深入。
本文将介绍几个密度应用的实际案例,帮助读者了解密度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案例一:汽车制造汽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而汽车零部件中的密度也是非常重要的物理量。
比如,汽车发动机中的气缸壁和气缸头都是由铝合金制造,而铝合金的密度为2.7 g/cm³。
如果制造过程中使用的铝合金密度低于2.7 g/cm³,则会导致发动机气缸壁和气缸头脆弱、易损坏,严重影响汽车性能和寿命。
因此,在汽车零部件的制造过程中,精确测量材料密度及掌握材料密度变化规律,是保证汽车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案例二:酒精浓度检测在生活中,酒后驾车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而酒精浓度检测仪器的密度计原理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测手段。
酒精密度为0.79 g/cm³,而人类血液的密度约为1.05 g/cm³,因此人喝了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密度会变化,可以通过密度计原理进行测量,进而计算出酒精浓度。
这种酒精浓度检测方式直观可靠,已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安全行业中。
案例三:环境污染监测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环境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而密度计原理在环境污染监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大气污染监测中,根据大气中各种气体分子的密度不同,可以使用密度计原理进行空气质量监测,从而得出各种气体分子浓度的数据,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案例展示了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广泛性。
如何更好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呢?以下提供几个注意事项供读者参考:1.选择合适的密度计原理。
不同行业和不同问题,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密度计原理,选择合适的密度计原理至关重要。
2.注意样品大小和形状。
密度计原理在测量物品密度时,通常需要考虑样品的大小和形状,因此要将样品制备到合适的形状和大小,才能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密度定义和计算公式。
2.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和影响因素。
3. 能够运用密度计算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物理意义。
2. 密度的影响因素。
3. 密度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密度的引入1. 密度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密度的应用,如我们开车的轮胎、楼房、钢筋混凝土、气球、飞机等等都与密度相关。
2. 密度的概念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符号ρ(读作“rho”)表示。
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质量为m,体积为V,密度可表示为ρ = m/V。
(二)密度的计算1. 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 = m/V。
m为物质的质量,V为物质的体积。
教师可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密度的计算方法。
2. 密度的计算实验教师可准备不同质量、大小、形状的两个物体,如两个不同重量的球和两个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测量质量、体积,计算出它们的密度。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的计算方法。
(三)密度的影响因素1. 密度的影响因素密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温度、压强、状态等因素有关。
教师可结合实例讲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密度的影响因素。
2. 密度的影响因素实验教师可准备不同温度、压强、状态下的物质,例如热胀冷缩的物质、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在不同压强下气体的压缩率等等,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进一步了解密度的影响因素。
(四)密度的应用1. 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师可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船如何测量载重量、岛屿的升降、水银计等等。
2. 密度的应用实验教师可设计测量不同物质密度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进一步应用密度计算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四、教学方法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举例说明概念。
2. 实验教学,让学生感受密度的计算方法,探究密度的影响因素。
八年级物理教案 密度知识的应用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密度知识的应用9篇密度知识的应用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法建议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密度知识的应用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法建议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教学设计示例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2.对进行公式变形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二).新课教学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2.求质量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3.求体积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4.讲解例题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是球壳的体积.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已知:求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解法一、密度比较法球为空心.解法二、质量比较法铜球为空心.解法三、体积比较法铜球是空心的.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壳的体积,是 .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一是平均密度问题,我们刚才计算出的,实际是这个球的平均密度,如果一个物体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个物体的密度应当是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3.总结、扩展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由此得出 .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探究活动【课题】鉴别铅球【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密度知识的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法建议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教学设计示例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2.对进行公式变形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二).新课教学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2.求质量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3.求体积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4.讲解例题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是球壳的体积.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已知:求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解法一、密度比较法球为空心.解法二、质量比较法铜球为空心.解法三、体积比较法铜球是空心的.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壳的体积,是 .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一是平均密度问题,我们刚才计算出的,实际是这个球的平均密度,如果一个物体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个物体的密度应当是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3.总结、扩展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由此得出 .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探究活动【课题】鉴别铅球【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密度知识的应用 4(作者:南京六十七中学高康宁)(一)教学目的1.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2.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具运动会奖牌1枚,形状不规则的铁或铝制机器小零件1个,铝电线1卷,小黑板(抄有2个例题).(三)教学过程一、由提问引入课题教师分别出示:运动会奖牌及1卷铝电线.提问:(1)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2)不用尺量,怎样知道这一大卷铝电线的长度?请学生观察课本图7—8,教师提问:该纪念碑上长方形的花岗岩石碑很大,怎样能知道它的质量呢?用前面学的密度知识,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板书:7.5密度的应用)二、进行新课1.密度表讲解:由于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特性,为了便于大家查各种物质的密度,科学家们测出了各种物质的密度.课本上列出了“一些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1)让学生看课本上的密度表.从表中查出待查物质的密度,知道每种物质密度表示的物理意义.教师示范:待查物质“铝”的密度值,它的读法及物理意义.请两位学生用“千克/米3”为单位,分别查出铜和水的密度并读数和说明它的物理意义.再请两位学生用“克/厘米3”为单位,回答上述的提问.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2)通过阅读密度表,了解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大小的规律.提问:比较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的大小,可以看出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得出:一般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是同一数量级,气体的密度比它们小1000倍左右.2.利用密度知识求物体的质量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8.提问:(1)这块碑心石的质量能称出来吗?(2)谁能想出求这块碑心石质量的方法?。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课件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篇1】教学过程:一由已做实验引入新课1、请学生交流做“热牛奶与冷牛奶哪个先结冻”的实验经过与结果。
2、师:有一个叫“姆潘巴”的男孩也做了同样的实验,但他所得出的结果却一次次遭到否定与讥讽,在这样的情况下,姆潘巴是怎样做的呢?3、引出课题,齐读二、阅读感受(一)整体感知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思考:姆潘巴是个怎样的学生?2、全班交流对姆潘巴的看法。
(二)朗读感受自由读课文,思考:姆潘巴在整个事件中碰到了几个他意想不到的问题?交流(根据学生的讨论,随机组织教学):1、热牛奶比冷牛奶先结冰,让他惊愕不已1)朗读体会,姆潘巴为什么“惊愕不已”?(从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这一反常的现象)2)齐读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善于发现)2、初中、高中的老师对这一问题的否定和讥讽,让他想不通1)默读想象:当老师相继否定和讥讽他的发现时,姆潘巴的表现如何?2)交流3、大学教授虽然回答不出这个问题,但肯定了他的提问,并以实验证实了姆潘巴问题的确存在。
1)朗读,理解什么是“鼓足勇气”?姆潘巴为什么“鼓足勇气”?他在博士提问时会想些什么?2)当证明姆潘巴的现象属实时,他的心情怎样,会怎样想?3)交流师:从一次意想不到的.实验中看出姆潘巴是一个善于发现的人,又从他的问题一次次遭到否定和讥讽时,你又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学生?(勇于提问努力探索)4、最后,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这个“姆潘巴问题”还真是个世界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三)复述课文根据姆潘巴在整个事件中碰到的出乎意料的问题,请同学们进行创造性复述。
(四)质疑问难小组选择方式读课文,还有哪些问题你想提出来?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三、拓展延伸1、谈谈生活中“我的发现”和“我知道”2、颁发“小博士”奖章3、学生推荐有关方面的书籍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扩大识字,并复习巩固已识的生字。
密度初中教案
密度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密度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2. 密度在不同物质中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天平、量筒、水、不同密度物质(如盐、糖、沙子等)。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密度?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2. 举例说明密度的应用,如鉴别物质、测量体积等。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讲解答案。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
2. 强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密度概念,避免混淆。
同时,加强对密度在不同物质中变化规律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6篇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篇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学习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基础上引入的,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为下一节“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内能一无所知,本节首先通过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做功的能量来源问题引入新课,然后通过与机械能的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再结合分子动理论说明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最后通过学生活动展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思路比较顺畅,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内能的概念。
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更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内能。
教学目标:(课件展示)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课件展示)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器材:、教材、烧杯、开水、冷水、红色墨水、多媒体及幻灯片,展示分子间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复习机械能的知识。
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二)、情景导入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入新课——内能。
八年级《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6.总结与反思:在课程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学习收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给予改进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冰块浮在水面上、油水分离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密度这一物理概念。
(二)教学难点
1.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特别是解决综合应用题时,学生容易混淆质量和体积的概念。
2.实验操作中,学生可能对测量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对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其与实际情境有效结合。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互动: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些生活现象的看法,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尝试解释这些现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导入新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正式引入密度概念,强调密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密度定义:详细讲解密度的定义,即单位体积的质量,强调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1.注重概念巩固:通过复习质量、体积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
3.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实验操作: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掌握密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初中物理密度应用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巩固密度的概念及密度的物理意义。
2. 掌握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 知道密度单位,了解密度表。
4. 知道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5. 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 密度的概念及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2. 灵活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天平、量筒、固体和液体样品。
2. 教学材料:密度表、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密度的概念及密度的物理意义。
2. 提问: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二、密度公式的学习(10分钟)1. 讲解密度的公式:ρ = m/V。
2. 解释密度单位:kg/m³和 g/cm³的换算关系。
三、密度计算实例(15分钟)1. 举例讲解如何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并记录数据。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15分钟)1. 讲解如何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举例:如何根据密度鉴别物质?如何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体积?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2. 强调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密度知识。
2. 调查生活中应用密度知识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了密度知识,并能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第一章:密度概念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密度定义: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密度公式:密度= 质量/ 体积。
密度单位:kg/m³或g/cm³。
1.3 教学活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冰块在水中漂浮,引入密度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密度差异,如木块与铁块的密度比较。
第二章:密度的影响因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响密度的因素。
让学生能够分析生活中密度的变化。
2.2 教学内容影响密度的因素:温度、压力、物质的种类。
温度变化对密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密度减小;温度降低,密度增大。
压力变化对密度的影响:压力增大,密度增大;压力减小,密度减小。
2.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温度变化对密度的影口向,如热水与冷水的密度比较。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压力变化对密度的影口向,如压缩空气的气球与未压缩的气球的密度比较。
第三章:密度的测量与计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密度计测量物体的密度。
让学生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3.2 教学内容密度计的使用方法:将密度计放入物体中,读取液面高度的变化。
密度计算方法:根据密度计的读数和物体的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密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运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第四章: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能够分析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密度在工业中的应用:如金属的铸造、合金的制备。
密度在环境中的应用:如水体的污染监测、地下水资源的探测。
4.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工业中的应用,如铁水浇铸成铁器的原理。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环境中的应用,如水体中污染物浓度的检测方法。
第五章:密度的综合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有关初中物理密度教案5篇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清晰地规划教学内容、目标和步骤,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密度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理解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ρ、m、V三者之间的关系,会用密度公式进行求密度的计算。
3.知道密度的单位的'意义和读法,会进行g和kg之间的换算。
4.让学生体会物理研究中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的方法。
5.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导出和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密度表。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
2.理解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
实验器材教师:体积为1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体积为10mL和20mL的水各一杯,体积为2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托盘天__一架,砝码1套,量筒,小黑板(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学生:体积为1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体积为10mL和20mL的水各一杯,体积为2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托盘天__一架,砝码1套,量筒,坐标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教师: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反映物质特性的重要的概念。
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将一个有关于阿基米德的故事(教师介绍有关于阿基米德帮助国王鉴定皇冠是否纯金的故事),那么阿基米德是如何帮助国王鉴定这个皇冠是否纯金的呢,学习了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同学们就能够找到答案了。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第32页图2-16,认识到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出示实验所用的一组体积为20cm3体积为的铁块、铜块各一块,体积为20mL 的水一杯及实验记录到的数据,如下表:长方铁块质量(g)铜块质量(g)水质量(g)要求学生用天__测出它们的质量(学生实验,教师强调天__的使用规则)引导学生比较,体积相同的铁块、铜块、水,它们的质量不相等。
密度知识的应用
密度知识的应用篇一: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课标要求】: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情分析】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公式间接秋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物理计算题是初二学生第一次接触,解题的规范性较差,需要反复强调。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2)学会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3)、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方法;(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通过测石块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1、重点:用天平和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2、难点:测密度时,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量筒、石块、烧杯、适量的水和细线【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活动1:如何鉴别戒指是否是纯金的?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引人课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中。
(二)、新课教学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实验讨论设计:(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2)、怎样才能测出石块的密度?依据什么原理?(3)、需要测哪些物理量?测各物理量的仪器?设计并进行实验,归纳实验步骤:(1).用调好的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3).用细线悬吊着石块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4).石块的密度mV2V1(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戒指的密度对照密度表,是否是纯金的。
)活动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适量盐水总质量m;(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称出烧杯和剩余的盐水的质量m1;(4).盐水密度mm1V想一想:(1)、如果先测空杯子的质量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2)、如果测体积后侧质量测量结果又会偏大还是偏小呢?让学生讨论分别回答,让学生学好分析误差。
初中科学教案 密度9篇
初中科学教案密度9篇密度 1第四节实验:(一)教学目的1.较熟练地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2.学会用量筒(或量杯)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3.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教具教师演示用具:量筒、量杯、小黑板(抄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学生实验用具: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教师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用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测它们的体积.(板书:四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进行新课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上用具对照检查.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实物,介绍量筒和量杯.让学生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教师说明,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厘米3?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6、图7—7.说出量筒和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3.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教师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学生实际操作,将实验数据填在课前已画在作业本上的表中.教师请一学生将他的测量结果填在小黑板的表1中.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1中的数据是否合理,纠正发生的错误.4.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教师指出:(1)该实验测盐水质量的方法与本章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采用该实验方法测液体的质量,在测体积时没有残留的液体在杯内,能减小测量的误差.(2)为了计算方便,盐水的体积尽量取整数.学生实际操作,将结果填在作业本上的实验表格中.教师请一学生将测量结果填入小黑板表2内.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2的数据是否合理,及时纠正错误.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5.讨论课本“想想议议”.三、布置作业:课本上的小实验:“自制量筒”’.注:文中课本指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密度 2第四节实验:(一)教学目的1.较熟练地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2.学会用量筒(或量杯)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3.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教具教师演示用具:量筒、量杯、小黑板(抄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学生实验用具: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玻璃杯、水、盐水、细线.(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教师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用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测它们的体积.(板书:四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进行新课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上用具对照检查.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实物,介绍量筒和量杯.让学生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教师说明,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厘米3?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6、图7—7.说出量筒和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3.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教师强调: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学生实际操作,将实验数据填在课前已画在作业本上的表中.教师请一学生将他的测量结果填在小黑板的表1中.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1中的数据是否合理,纠正发生的错误.4.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提问:测盐水的密度步骤是什么?教师指出:(1)该实验测盐水质量的方法与本章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采用该实验方法测液体的质量,在测体积时没有残留的液体在杯内,能减小测量的误差.(2)为了计算方便,盐水的体积尽量取整数.学生实际操作,将结果填在作业本上的实验表格中.教师请一学生将测量结果填入小黑板表2内.师生共同分析小黑板表2的数据是否合理,及时纠正错误.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5.讨论课本“想想议议”.三、布置作业:课本上的小实验:“自制量筒”’.注:文中课本指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密度 3(作者:曹广键)教学目的1.知道量杯和量筒的用途.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和固体的体积.2.会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体积.3.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读量筒的刻度值.教具教师用:投影仪、量筒、量杯.学生用:量筒、盛有盐水的烧杯、盛有清水的烧杯、细长石块、细线一根、托盘天平、法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书中84页给出了20多种常见的不同状态物质的密度值,它是前人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出来的.在学习了密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板书课题:四、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提问:1.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2.要测出某一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物质的哪些量?(结合测定石块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加以说明)设疑:用什么仪器来测定盐水的体积和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的体积呢?解疑: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指出它们都是测液体体积的仪器.板书:1.量筒和量杯用途:测液体的体积.教师利用投影片,介绍量筒和量杯刻度线的区别.量筒的内径粗细均匀,简身上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均匀的.量杯的内径粗细不均匀,且上粗下细,所以,杯身上刻度线越靠近杯口间距越小.学生分组利用实验桌上的量筒进行观察:(l)量筒上刻度的单位;量筒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一小格代表多少?(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说明ml是毫升,1毫升=1厘米3)(2)向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清水(不超过最大刻度),观察水面是凹形的还是凸形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明确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板书:使用:(1)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以凹形底部为准.(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教师利用投影片,让学生进行读数练习.(读三四个值即可)板书: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学生看书P83的图7—7.要让学生说出图中Vl,V2,V各是谁的体积.板书:2.学生实验,测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实验前,教师应强调三点:(1)实验要按书中设计的步骤进行.(2)使用天平前应先对天平进行调节.(3)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1和表2中.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检查并指导学生实验、重点检查以下几方面;(1)能否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托盘天平.(2)能否正确地使用量筒.注意纠正读值时的错误.(3)能否正确地选择数据表中的数值,计算出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学生实验完毕,请实验做得较好的两个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数据填入黑板上事先画好的表播内.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1)两个实验小组,在实验时测出的石块的质量、体积虽然不同,但算出的密度值基本相同,这恰好能说明什么问题?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是相同的.(2)某位同学想出了测盐水密度的另一种方法:先用量筒测出一定体积的盐水、再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其质量,最后就可以算出盐水的密度.请你从实验时所用器材的多少及实验误差大小这两个方面,将这位同学的做法与我们实验的做法进行对比,看看我们的做法有何优点?(可少用一个烧杯,误差小)(3)讨论书中P83想想议议中的问题.课学小结:(二)布置作业自制一个量筒,制作方法见书P88.【评析】在这个实验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水弄到桌面上,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今后做有关液体方面的实验和化学实验是有益的.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相关资源加到收藏夹添加相关资源密度 4教学目的1.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知道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3.使学生初步感知学习物理概念的方法.重点与难点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难点:密度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师:我们周围有各种物质,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如:空气、水、泥土、石头、铁、铜等等.每种物质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如: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泥土是软的,石头是硬的,金属有光泽,非金属无光泽等等.形状、颜色、软硬、气味等这些就是物质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鉴别物质.下面就请同学们鉴别一下你们桌上摆放的贴有A、B、……字母标签的是什么物质?根据什么特性鉴别的?生甲:我们桌上放的这瓶液体是酒精.我是根据它的气味鉴别的.生乙:我们桌上放的两块金属,根据它们的颜色及其中一块的锈迹,可以鉴定一块是铜,另一块是铁.生丙:我们桌上放的这两个物体,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无法判断它们各是什么物质.师:由此可知,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不够的.那么物质是否还有其它特性呢?请丙同学告诉我,你能否判断你桌上的两个物体是不是同种物质?生丙:肯定不是.因为它们大小形状完全一样,可我用手掂了掂它们不一样重.师:大小形状完全一样,表示什么相同?生:体积相同.师:用手掂,你关心的是什么?应该用什么仪器测量?生:关心的是质量.应用天平进行测量.[实验1]A.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衡.B.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衡.师:这两个实验中有什么相同量?什么不同量?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生丁: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也相同,但质量不同.生戊:这说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师:对.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等,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此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一密度.[板书1]三、密度1.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并不相同这一特性的物理量.师:现在我们只知道了涂有同种颜色的两个物体不是同种物质,还不知道它们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2.建立概念(l)学生分组实验(每组一个铁块或一个木块,各组的铁块、木块的体积均不相等).[实验2]用天平称出铁块或木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其体积,并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下表(2)分析实验数据(投影片见表1)表1师:由以上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生甲:体积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不同.生乙:铁块a的体积是铁块b的两倍,铁块a的质量就是铁块b 的两倍;铁块c的体积是铁块b的4倍,铁块c的质量就是b的4倍.生丙:木块a的体积是木块b的两倍,木块a的质量就是木块b 的两倍;木块c的体积是木块b的四倍,木块c的质量就是木块b的四倍.生丁:对铁块,它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对木块,它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是个定值.只是这两个比值不相等.师:很好.这就表示,对于同种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即它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对不同物质,这个比值不同.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就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定义密度.(3)建立概念[板书2]2.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3.密度的公式师: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米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板书3]4.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师:在一般物理实验中,由于所用物质不多,因此质量的单位常用克,体积的单位常用厘米3,密度的单位就是克/厘米3.”[板书4]常用单位: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103千克/米3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4页,我们一起来看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师:铜的密度是多大?表示什么意义?用克/厘米3作单位,其数值多大?生甲: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这表示体积是1米3的铜其质量是8.9×103千克.用克/厘米3作单位,它的数值是8.9,即8.9克/厘米3.师:铁的密度是多少?铜比铁的密度大,这说明什么?生乙:铁的密度是7.9×103克/米3.铜的密度比铁大,说明1米3体积的铜的质量比1米3体积铁的质量大.师:水的密度是多大?空气的密度是多大?生丙.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空气的密度是l.29千克/米3.师:水的密度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它.另外还请同学们注意看,在气体的密度表旁边有个条件—0℃,在标准大气压下.其实不仅是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也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实验测出的.师:现在,我们再看密度表,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哪种较大?哪种较小?生丁:固体的密度都较大;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师:是否所有的物质都是这样呢?你们查查看,固体中干松木的密度是多大?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还是小?再查查看,水银的密度是多大?水银是固体还是液体?生戊:干松木的密度是0.5×103千克/米3,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银的密度是13.6×103千克/米3,水银是液体.可它的密度却比一些固体的密度还要大.师;所以说固体的密度较大,只是对一般物体而言.好,若有一种金属,它的密度是2.7×103千克/米3,它是什么金属?生己:由密度表可知,这种金属是铝.师:所以,利用密度还可以鉴别物质.3.实验与讨论师:(拿一个戒指或螺母)请同学们想想,怎样鉴定这枚金戒指的真假?都需要测哪些量?各用什么仪器?生:可以测密度来鉴别,这需要测质量,用天平测;还要测体积,用量筒来测;将数据带入密度公式进行汁算.师:下面我们分成4个大组,每个组完成下面一个实验内容.(1)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内容用投影映出)[实验3]用天平、量筒来测定:A.一杯酒精、半杯酒精的密度;B.大铝块、小铝块的密度;C.同体积的铁和铜的密度;D.涂色的两种物质的密度,鉴定它们是什么物质.(以上实验两人一个小组,六个小组完成一个实验内容,四个实验内容并进).(2)实验记录(见表2用投影片,请同学回答,教师填写).表2(3)思考与讨论师:由以上实验结果,我们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板书5]实验与讨论:A.对同种物质,物质的密度ρ与质量m、体积V的关系.B.不同物质,密度ρ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生甲:对同种物质,它的体积变化时,质量也变化,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m与V的比值不变,也就是密度不变.这说明,同种物质,密度ρ是相同的,ρ与m、V都无关.生乙:不同的物质,密度ρ也不同.这说明: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师:回答得非常好.既然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这说明: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板书6]5.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师:我们再来看第三个讨论题.既然对同种物质,ρ与m、V都无关,那种这个密度公式还有什么意义呢?生丙:用它可以计算未知物质的密度.以此式也叫做密度的计算式.[板书7](写在板书1,密度公式的右边):计算式.4.巩固练习(投影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大铝块的质量是4千克,小铝块的质量是1千克,则大铝块的密度是小铝块密度的4倍B.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C.一杯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一半酒精的密度是原来的一半生:(略)5.本课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密度,通过实验和讨论,知道了密度也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物理量,它表征的是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大小的差别,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那么,如何利用密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这是我们后面学习要讨论的问题.6.布置作业密度 5(作者:曹广键)教学目的1.知道量杯和量筒的用途.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和固体的体积.2.会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体积.3.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读量筒的刻度值.教具教师用:投影仪、量筒、量杯.学生用:量筒、盛有盐水的烧杯、盛有清水的烧杯、细长石块、细线一根、托盘天平、法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书中84页给出了20多种常见的不同状态物质的密度值,它是前人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出来的.在学习了密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板书课题:四、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提问:1.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2.要测出某一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物质的哪些量?(结合测定石块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加以说明)设疑:用什么仪器来测定盐水的体积和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的体积呢?解疑: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指出它们都是测液体体积的仪器.板书:1.量筒和量杯用途:测液体的体积.教师利用投影片,介绍量筒和量杯刻度线的区别.量筒的内径粗细均匀,简身上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均匀的.量杯的内径粗细不均匀,且上粗下细,所以,杯身上刻度线越靠近杯口间距越小.学生分组利用实验桌上的量筒进行观察:(l)量筒上刻度的单位;量筒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一小格代表多少?(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说明ml是毫升,1毫升=1厘米3)(2)向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清水(不超过最大刻度),观察水面是凹形的还是凸形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明确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板书:使用:(1)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以凹形底部为准.(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教师利用投影片,让学生进行读数练习.(读三四个值即可)板书: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学生看书P83的图7—7.要让学生说出图中Vl,V2,V各是谁的体积.板书:2.学生实验,测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实验前,教师应强调三点:(1)实验要按书中设计的步骤进行.(2)使用天平前应先对天平进行调节.(3)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1和表2中.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检查并指导学生实验、重点检查以下几方面;(1)能否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托盘天平.(2)能否正确地使用量筒.注意纠正读值时的错误.(3)能否正确地选择数据表中的数值,计算出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学生实验完毕,请实验做得较好的两个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数据填入黑板上事先画好的表播内.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1)两个实验小组,在实验时测出的石块的质量、体积虽然不同,但算出的密度值基本相同,这恰好能说明什么问题?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是相同的.(2)某位同学想出了测盐水密度的另一种方法:先用量筒测出一定体积的盐水、再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其质量,最后就可以算出盐水的密度.请你从实验时所用器材的多少及实验误差大小这两个方面,将这位同学的做法与我们实验的做法进行对比,看看我们的做法有何优点?(可少用一个烧杯,误差小)(3)讨论书中P83想想议议中的问题.课学小结:(二)布置作业自制一个量筒,制作方法见书P88.【评析】在这个实验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水弄到桌面上,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今后做有关液体方面的实验和化学实验是有益的.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相关资源加到收藏夹添加相关资源密度 6(作者:曹广键)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和单位.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教学重点。
密度教学教案
密度教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2. 密度公式的讲解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密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5. 密度知识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公式的应用。
2. 难点:密度公式的推导,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密度概念。
3. 利用实验演示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密度相关知识资料,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如:“为什么冰块能浮在水面上?”引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新课讲解】1. 密度概念的引入(教师讲解密度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密度公式的讲解(教师讲解密度公式及其推导过程,让学生掌握密度计算方法。
)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浮力、密度层等。
)【课堂实践】1. 密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2. 实验结果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密度公式。
)【课堂总结】1. 密度知识梳理(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密度知识。
)2. 密度知识拓展(教师介绍密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作业】1. 密度相关习题(教师布置适量习题,巩固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2. 实验报告六、课堂活动与互动1. 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密度的理解和疑问。
2. 开展小组竞赛,设计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并比较结果。
密度教案示例之一3篇
密度教案示例之一密度教案示例之一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密度。
2. 帮助学生学会计算和解释密度的概念。
3. 通过实验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密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适用年级:初中及以上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两个不同形状的相同体积的物体,例如一个金属块和一个化学试管。
2. 提问学生,这两个物体哪个更重?为什么?3.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即同样体积的物体可以有不同的重量。
知识讲解:1. 讲解密度的定义:密度是表示物体质量分布的性质。
它是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
公式为:密度 = 质量 / 体积。
2. 解释密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因此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3)。
实验活动:1. 提供一些不同密度的物体给学生,例如铁块、木块、泡沫和冰块。
2. 引导学生预测这些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预测结果。
3. 让学生将这些物体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4. 分析实验结果,与学生一起讨论物体的密度如何影响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练习和巩固: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计算给定物体的密度。
2.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应用,例如为什么一些物体可以浮在水上而另一些物体会沉没。
展示和总结:1. 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与密度相关的例子,例如船只的浮力、氢气球的飘浮等。
2.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鼓励学生提出任何问题或疑惑。
拓展活动:1. 提供更多实验和观察机会,例如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物体制作一个漂浮的船只。
2. 探究密度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例如温度、压力等。
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问题的提出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密度的理解程度。
密度教案示例之一精选3篇(二)主题:密度的测量与计算年级:高中一年级目标:- 理解密度的概念和特点;- 学会使用实验方法测量常见物体的密度;- 能够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内容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的初步概念、单位、计算公式.2.过程与方法学习以物质本质特征来定义概念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具:投影仪、自制幻灯片、天平、石块、木块、水、量筒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二、新课教学1.建立密度的概念(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
数据如下: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量/体积(克/厘米3)木块木块石块石块2(2)分析数据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B.密度公式:ρ=m;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克/厘米3(g)1g=1#kg=103kg(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吨,体积是米3,铁块密度多大?已知:m==×103kg;V=求:ρ解:答:铁块的密度是×103kg2.密度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3kg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3千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一个铝锅的质量是500克,一个铝盒的质量是200克,它们的质量之比是______;密度之比是______。
5、一个容器最多能装600克水,则这个容器不能装()
A、600克煤油;B、600克水银;
自学范围::课本96-97页
自学时间:5分钟
自学方法:阅读课本
自学检测:
1、水的密度是_____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冰的密度是0.9×103kg/m3,一块冰熔化成水时,它的质量____,密度____,则体积____。
2、某量筒的最大刻度是500mL,用它一次最多能测出酒精____kg。
C、400克煤油;D、600克水银。
6、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煤油、水、海水,则三个容器中液面高度最高的是(ρ煤油=0.8×103kg/m3,ρ海水=1.03×103kg/m3)()
A、水;B、海水;C、煤油。
三、探究应用与精讲点拨
例题详解
例题1小明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全市乒乓球比赛,获得了一枚金牌。他想知道该金牌是否是纯金的,于是利用实验室里的器材测出该金牌的质量为44.5g,体积为5cm3。你能利用这些数据帮他作出判断吗?
课题::密度知识的应用
【课型】新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
2、会正确使用密度的计算公式;
3、会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密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Fra bibliotek题课前准备:a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
板书课题:密度知识的应用
出示目标及重、难点:
二次备课
二、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分析:铝板的长、宽都已经知道,如果我们求出铝板的体积就能算出它的厚度,而铝板的体积可以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V=m/ρ求出。
解:由ρ=m/V得
V=m/ρ=13.5kg/2.7×103kg/m3=5×10-3m3
而V=abc(a为长度、b为宽度、c为厚度)
所以厚度c=V/ab=5×10-3m3/(5m×1m)=10-3m=1mm
答:这块铝板的厚度为1mm。
四、要点归纳
一、常见物质的密度
ρ水=1.0×103kg/m3ρ冰=0.9×103kg/m3
ρ酒精=0.8×103kg/m3ρ铜=8.9×103kg/m3
ρ铁=7.9×103kg/m3ρ铝=2.7×103kg/m3
二、运用密度公式的计算
1、ρ=m/V
2、V=m/ρ
3、m=ρV
注意:单位要统一
五、当堂训练
1、一个铜球,体积10cm3,质量62.3g,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多大?(ρ铜=8.9×103kg/m3)
2、某城市决定用一种特殊的合金材料为英雄人物李大钊浇铸塑像。塑像高为1.75m,设计时先用同样的金属材料浇铸了一个按比例缩小的小样,测得小样高17.5cm,质量为700g。那么,英雄塑像的成品质量是多少千克?
七、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第1、2、3、4、5题
课后反思:
分析:根据公式ρ=m/V算出金牌的密度,对照密度表就可知道该金牌是否为纯金。
解:ρ=m/V=44.5g/5cm3=8.9g/cm3=8.9×103kg/m3
查密度表可知该金牌不是纯金的。
答:该金牌不是纯金的。
思考:该金牌一定是纯铜做成的吗?该金牌是金和铜的合金做成的吗?
例题2测得一长方形薄铝板的长为5m、宽为1m,测得其质量为13.5kg,从密度表上差得铝的密度为2.7×103kg/m3这块铝板的厚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