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课稿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说课稿

高中数学必修《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说课稿

第1篇:高中数学必修《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说课稿高中数学必修《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说课稿一、本节课内容的数学本质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探究二分法基本原理,给出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基本步骤,使学生学会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给定精确度的方程的近似解。

通过探究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渗透逐步逼近和无限逼近思想(极限思想),体会"近似是普遍的、精确则是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理解有关内容,通过求方程的近似解感受函数、方程、不等式以及算法等内容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所以本节课的本质是让学生体会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近似的思想、逼近的思想和初步感受程序化地处理问题的算法思想。

二、本节课内容的地位、作用"二分法"的理论依据是"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本节课是上节学习内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自然延伸;是数学必修3算法教学的一个前奏和准备;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近似思想、逼近思想和算法思想等。

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函数图象与方程的根之间的关系,具备一定的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理解函数零点附近的函数值符号提供了知识准备。

但学生仅是比较熟悉一元二次方程解与函数零点的关系,对于高次方程、超越方程与对应函数零点之间的联系的认识比较模糊,计算器的使用不够熟练,这些都给学生学习本节内容造成一定困难。

四、教学目标定位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二分法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了解二分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一种方法,会用二分法求某些具体方程的近似解,从中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体会程序化解决问题的思想。

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让学生充分体验近似的思想、逼近的思想和程序化地处理问题的思想及其重要作用,并为下一步学习算法做知识准备.通过探究、展示、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增强合作意识。

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说课稿)

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说课稿)

第3次一分为二
互动讨论 铺垫思路
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互动讨论 铺垫思路
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4次一分为二
互动讨论 铺垫思路
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互动讨论 铺垫思路
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球
互动讨论 铺垫思路
学情分析
学生具备的认知基础
高一学生通过函数和本章第一节学习, 对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函数与方程的联系有 了初步认识,初步具备了利用数形结合思 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欠缺的实际能力
1.主动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还不强; 2.将位置问题已知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化归意 识淡薄; 3.从直观到抽象的概括总结能力还不够; 4.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探究意识有待提高。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情境1(生活情境):在乒乓球国际比赛中,每场 比赛前官方会准备16个比赛专用球,要求球的大小、 颜色、重量、弹性等属性都一致。现裁判委员会得知 某场比赛前的16个比赛用球中有一个因为材质问题而 比其它球稍重,比赛即将开始,裁判们急着从中找出 这个较重的“问题球”。 现若借你一座天平,你能否 用最快的速度帮裁判们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将数学趣味知识融入体育比赛,并以此提 炼问题引入本课,让学生感觉通俗易懂,同时制造一 种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情境,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 气氛的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作为 教学活动的主体,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 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了全面调动学 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能通过自主的探究获取知 识。因此在学法选取上,我主要采用:问题学习法、 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 法等。

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说课稿

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说课稿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二分法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了解二分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能借助计算器、信息技术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从中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直观想象分析问题来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通过让学生概括二分法思想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问题的发现、探究过程中,感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二分法基本思想的理解;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
教学难点:精确度概念的理解,二分法一般步骤的归纳和概括。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问题—情境式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学生学习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问题性等,结合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的“问题—情境”式教学.
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课稿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参赛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社A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部分第二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是函数零点性质的应用,它蕴含了数值逼近、数形贯通和算法的数学思想。

这一节安排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并充分地了解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之后,意在进一步确立函数在高中数学知识当中的核心地位。

《课程标准》中提到“算法思想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新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知识的螺旋上升,在必修3中学生将系统学习算法,必修4《三角函数》,必修5《数列、不等式》等内容,无论是正文,还是拓展性栏目,都适当贯穿了算法的思想。

以下是本节课在必修1和必修3中的位置:出示课件数学1↙↓↘集合与函基本初等函数的概念函数Ⅰ应用↙↘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方程的根与用二分法求方程函数的零点的近似解本节课在必修3算法中的位置:§1.1.1算法的概念例2.用二分法设计一个求方程的近似根的解法。

可以这样讲,本节课拉开了算法的序幕。

出示课件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勇于探究,乐于合作,但是也存在逻辑推理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有待加强等特点。

根据上面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二分法的基本思想;能够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进一步体会函数的核心地位,形成用函数的观点处理数学问题的意识。

(即树立函数视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亲历“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全过程,主动探求处理该问题的规律,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极限、算法等数学思想;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其深刻洞察数学本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无限逼近的过程,感受精确与近似的相对统一,为学习算法做准备;提倡同学间合作与交流,渗透分治策略在生活当中的运用。

出示课件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对二分法基本思想的理解,二是掌握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如果理解不好二分法的基本思想便很难掌握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1《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课稿精品版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1《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课稿精品版

2020年高中数学必修1《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课稿精品版《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课发言稿幻灯片1: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惠州一中的陈玲荣,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内容出自人教A版必修1第3.1.2节。

幻灯片2: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过程分析、以及评价分析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幻灯片3:首先是教材分析。

零点问题,即方程根的问题,是不等关系的基础。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是新课程中新增的内容。

按照对新事物的认知规律,教材分四个步骤进行:零点是什么;零点有没有;零点有几个;零点怎么求。

本节课要讨论的就是最后一个步骤,零点怎么求的问题。

本节内容渗透了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算法和逼近等数学思想。

幻灯片4:通过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理解用二分法逼近方程根的过程;难点定为:理解精确度的作用,归纳二分法的一般步骤。

幻灯片5:其次是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普通班的学生。

从认知基础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零点定理,初步了解函数与方程的转化思想;但对于高次方程和超越方程根的寻求有困难;另外,模式化求近似解是一个全新问题。

幻灯片6:接下来是过程分析。

总的来说,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引入课题,构建模型,分析归纳,应用巩固。

我的设计思路是,首先由数学史引问题,游戏引方法;然后按照游戏中的思想从表格图象两方面入手构建模型;接着归纳二分法的定义及步骤;最后通过练习巩固二分法的使用。

下面我将按这个流程进行具体阐述。

幻灯片7:第一部分,引入课题。

向学生介绍中外历史上方程求解的一些史料,发现,对于高次方程及其它的一些非常规方程,没有具体的求根公式。

怎么办呢?因此有必要寻求它们的近似解。

幻灯片8:设计意图是,通过介绍方程求解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有些非常规方程是很难求根的,从而引出问题:怎么求这类方程的近似解?幻灯片9:接着,组织学生做一个游戏:“猜猜我的年龄”。

高中数学必修1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说课稿共27页

高中数学必修1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说课稿共27页
高中数学必修1二分法求方程 近似解说课稿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高中数学 《函数与方程-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课稿1 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 《函数与方程-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课稿1 新人教A版必修1

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从容说课求方程的解是常见的数学问题,这之前我们都是在等式状态下研究方程的变化关系,从而得到诸如求根公式等方程解,但有些方程求精确解较难.本课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求方程的近似解.说求方程的近似解倒不如说是逼近解.本课重点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通过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相应的函数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关系,导出函数的零点的概念;以具体函数在某闭区间上存在零点的特点,探究在某区间上图象连续的函数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以求具体方程的近似解介绍“二分法”并总结其实施步骤等,都体现了从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过程.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的探究,归纳概括所发现的结论或规律,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出来.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了解逼近思想、极限思想.2.探究与活动,适当借助现代化的计算工具解决问题,变人解为机器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的探究,归纳概括所发现的结论或规律,体会从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过程.教学重点通过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使学生体会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问题的意识.教学难点在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过程中,由于数值计算较为复杂,因此对获得给定精确度的近似解增加了困难.要解决这一困难,需要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脑Excel软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大家先来看一段录像(放映CCTV2幸运52片断)主持人李咏说道:猜一猜这件商品的价格.观众甲:2000!李咏:高了!观众甲:1000!李咏:低了!观众甲:1700!李咏:高了!观众甲:1400!李咏:低了!观众甲:1500!李咏:低了!观众甲:1550!李咏:低了!观众甲:1580!李咏:高了!观众甲:1570!李咏:低了!观众甲:1578!李咏:低了!观众甲:1579!李咏:这件商品归你了.下一件……师:如果让你来猜一件商品的价格,你如何猜?生甲:先初步估算一个价格,如果高了再每隔一元降低报价.生乙:这样太慢了,先初步估算一个价格,如果高了再每隔100元降低报价.如果低了,每50元上涨,如果再高了,每隔20元降低报价,如果低了,每隔10元上升报价……生丙:先初步估算一个价格,如果高了再报一个价格,如果低了就报两个价格和的一半,如果高了再把报的低价与一半价再求其半报出价格,如果低了就把刚刚报出的价格与前面高的价格结合起来取其和的半价……二、讲解新课师:第三个同学的回答可以帮助我们解一些数学问题,现在的问题是:能否求解方程ln x+2x-6=0?如果能求解的话,怎么去解?你能用函数零点的性质吗?学生共同探索(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先分组讨论,后各组发表意见,归纳如下)为了方便,我们通过“取中点”的方法逐步缩小零点所在的范围.取区间(2,3)的中点2.5,用计算器算得f(2.5)≈-0.084.因为f(2.5)·f(3)<0,所以零点在区间(2.5,3)内.再取区间(2.5,3)的中点2.75,用计算器算得f(2.75)≈0.512.因为f(2.5)·f (2.75)<0,所以零点在区间(2.5,2.75)内.由于(2,3)(2.5,3)(2.5,2.75),所以零点所在的范围确实越来越小了.如果重复上述步骤,那么零点所在的范围越来越小(见下表和图).这样,在一定精确度下,我们可以在有限次重复相同步骤后,将所得的零点所在区间内的任意一点作为函数零点的近似值,特别地,可以将区间端点作为零点的近似值.例如,当精确度为0.01时,由于|2.5390625-2.53125|=0.0078125<0.01,所以,我们可以将x=2.54作为函数f(x)=ln x+2x-6零点由此得到:1.二分法: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2.用二分法求函数f(x)零点近似值的步骤(1)确定区间[a,b],验证f(a)·f(b)<0,给定精确度ε;(2)求区间(a,b)的中点x1;(3)计算f(x1).①若f(x1)=0,则x1就是函数的零点;②若f(a)·f(x1)<0,则令b=x1〔此时零点x0∈(a,x1)〕;③若f(x1)·f(b)<0,则令a=x1〔此时零点x0∈(x1,b)〕.(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即若|a-b|<ε,则得到零点近似值a(或b),否则重复(2)~(4).由函数的零点与相应方程根的关系,我们可用二分法来求方程的近似解.由于计算量较大,而且是重复相同的步骤,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定的计算程序,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完成计算.【例1】教科书P105例2.本例说明求方程的根的近似值可以转化为求函数的零点的近似值,并让学生体会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完整过程.此例也可以按下面的方法解答:原方程化为2x+3x-7=0.令f(x)=2x+3x-7,则原方程的根为函数f(x)的零点.因为f(1)=-2,f(2)=3,所以f(1)·f(2)<0,即函数f(x)在(1,2)内存在零点.因为f(x)在R上是增函数,所以函数f(x)在(1,2)内有唯一的零点.根据二分法,用计算器得出以下表格:通过上述表格,我们得知函数唯一的零点x0在区间(1.375,1.4375)内,即1.375<x0<1.4375,所以原方程精确到0.1的近似解为1.4.三、课堂练习教科书P106练习解答:1.由题设可知f(0)=-1.4<0,f(1)=1.6>0,于是f(0)·f(1)<0.所以函数f(x)在区间(0,1)内有一个零点.下面用二分法求函数f(x)=x3+1.1x2+0.9x-1.4在区间(0,1)内的零点.取区间(0,1)的中点x1=0.5,用计算器可得f(0.5)=-0.55.因为f(0.5)·f(1)<0,所以x0∈(0.5,1).再取区间(0.5,1)的中点x2=0.75,用计算器可算得f(0.75)≈0.32.因为f(0.5)·f(0.75)<0,所以x0∈(0.5,0.75).同理可得x0∈(0.625,0.75),x0∈(0.625,0.6875),x0∈(0.65625,0.6875).由于|0.6875-0.65625|=0.03125<0.1,此时区间(0.65625,0.6875)的两个端点精确到0.1的近似值都是0.7,所以原函数在区间(0,1)内精确到0.1的零点约为0.7.2.原方程即x+lg x-3=0,令f(x)=x+lg x-3.用计算器可算得f(2)≈-0.70,f(3)≈0.48,于是f(2)·f(3)<0.所以这个方程在区间(2,3)内有一个解.下面用二分法求方程x=3-lg x在区间(2,3)的近似解.取区间(2,3)的中点x1=2.5,用计算器可算得f(2.5)≈-0.10.因为f(2.5)·f (3)<0,所以x0∈(2.5,3).再取区间(2.5,3)的中点x2=2.75,用计算器可算得f(2.75)≈0.19.因为f(2.5)·f(2.75)<0,所以x0∈(2.5,2.75).同理可得x0∈(2.5,2.625),x0∈(2.5625,2.625),x0∈(2.5625,2.59375),x0∈(2.578125,2.59375),x0∈(2.5859375,2.59375).由于|2.5859375-2.59375|=0.0078125<0.01.此时区间(2.5859375,2.59375)的两个端点精确到0.01的近似值都是2.59,所以原方程精确到0.01的近似解为2.59.四、课堂小结求函数零点的二分法,对函数图象是连续不间断的一类函数的变号零点都有效.如果一种计算方法对某一类问题(不是个别问题)都有效,计算可以一步一步地进行,每一步都能得到唯一的结果,我们常把这一类问题的求解过程叫做解决这一类问题的一种算法.算法是刻板的、机械的,有时要进行大量的重复计算,但它的优点是一种通法,只要按部就班地去做,总会算出结果.更大的优点是,它可以让计算机来实现.例如,我们可以编写程序,快速地求出一个函数的零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Scilab”界面上调用二分法程序,对上例进行计算,求出精确度更高的近似值.五、布置作业教科书P108习题3.1A组1~6题.板书设计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二分法定义与求解步骤一、探索发现使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值二、例:借助于计算器或计算机求方程2x+3x=7的近似解(精确到0.1)课堂练习1课堂练习2课堂小结。

高一必修一数学第三章说课稿: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高一必修一数学第三章说课稿: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高一必修一数学第三章说课稿: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
似解
数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主观上为了考试;生活中,有很多用数学解决的问题;发散思维;从做人上,则有简洁、规矩,做任何事都要井井有条。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必修一数学第三章说课稿,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 必修本(A 版)》的第三章3.1.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本节课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函数图象能够借助计算机或信息技术工具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从中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它既是本册书中的重点内容,又是对函数知识的拓展,既体现了函数在解方程中的重要应用,同时又为高中数学中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二分法的算法思想打下了基础,因此决定了它的重要地位.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理解函数零点和方程根的关系, 初步掌握函数与方程的转化思想.但是对于求函数零点所在区间,只是比较熟悉求二次函数的零点,对于高次方程和超越方程对应函数零点的寻求会有困难.另外算法程序的模式化和求近似解对他们是一个全新的问题.。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二分法的概念及其适用条件,能借助计算器、计算器等工具运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并能够根据这样的过程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初步了解逼近思想、强化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3)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探究,归纳概括所发现的结论或规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4)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并在二分法步骤的探索、发现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2.过程与方法:先对上节课已经研究的函数的零点问题的研究结论加以回顾,并进一步提出后续问题,即“零点的值究竟是多少”,以开门见山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启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从实际问题迁移到数学问题,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关于方程解的问题引入主题,引导学生以这个问题为线索展开讨论,用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启发,进而回到方程求解当中,进一步理解二分法的概念、原理及其适用条件,掌握运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方法过程中本着“四主”的教学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线,思维为主攻”,重点突出学生的“质疑、解疑”和教师的“启发导疑”的求知过程.通过体验求方程近似解的二分法的探究过程,启发学生利用直观想象分析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加强学生对数学通性通法的学习,体验二分法的算法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感受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及数形结合思想的魅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二分法的原理;零点所在区间的判断;精确度的理解.2.教学难点:二分法的原理;零点所在区间的判断;精确度的理解.【教学策略与方法】1.教学方法:启发讲授式与问题探究式.2.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复习重温1、零点的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 f x=在区间[],a 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0)()(<bfaf,那么,函数()y f x=在区间(),a b内有零点.2、推论:若上述函数()y f x=在区间[],a b上单调,并且有()()0f a f b⋅<,那么,函数()y f x=在区间(),a b内有且仅有一个零点.思考:如何确定零点的取值?教师: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学生: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问题教师活动:给出思考题作为解决问题方法的启发.从上节课的所学的知识入手,轻松的进入课堂,不知不觉地进入新课.环节二:合作讨论,引导探究新知(一)合作讨论,引导探究新知探究:问题1:你会求下列方程的解吗?(1)022=-xx;(2)01ln=-+xx;(3)062ln=-+xx.问题2:对于问题1中(3)研究方程的解,你有什么方法?可否利用函数思想,借助上节课所学的函数零点的知识来帮助研究方程的解?问题3:能否根据思考题的启发先缩小方程的根所在的区间?问题4:能否将此根所在区间进一步缩小?问题5:能否将此根所在区间再进一步缩小,反复操作使之无限逼近方程的根,从而求出方程的近似解?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学生活动:回忆旧知,迁移到新知.教师活动:将全班分成小组,分组合作探究解答以上问题.学生活动:借助计算器求得方程的根.借助计算器进一步求得方程的根.以问题研讨的形式替代教师的讲解,分化难点、解决重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强化对二分法原理的理解.问题6:何时终止计算,取得近似解?问题7:近似解的选取,取最后一次,还是其他的?答:由学生发现终止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近似解.预案:对比实际问题,直观的想法:如果能够将零点所在的范围尽量缩小,那么在一定的精确度(假设取的要求下,我们可以得到零点的近似值.利用计算器,小组间成员互相配合,迅速求解出结果(画表格计算)次数零点所在区间区间中点的值中点函数近似值区间长度()1(2,3) 2.5-0.0841 2(2.5,3) 2.750.5120.5 3(2.5,2.75)2.6250.2150.254(2.5,2.625)2.56250.0660.1255(2.5,2.5625)2.53125-0.0090.06256(2.53125,2.5625)2.5468750.0290.031257(2.53125 2.5390.0100.01师生活动:小组互助操作,两人用计算器计算,两人记录方程的解所在的区间.并最后由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合作中解决问题,充分体会成功的愉悦.利用计算器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适合做重复性操作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做,2.546875)062556258(2.53125,2.5390625)2.535156250.0010.0078得出:当时,终止计算.问题8:当时,方程的近似解是多少?学生活动:近似解为2.5或2.5625,或最后(2.5,2.5625)中的任意实数.问题9:如果当时,方程的近似解又是多少?学生活动:近似解为2.5390625或2.53125,或最后(2.5390625,2.53125)中的任意实数.问题10:如何确定精确度?如何理解精确度?师生活动:只要根据实际问题需要确定精确度即可,同时对于区间满足即可.(二)规范格式,归纳探究成果1、二分法的定义:对于在区间,上连续不断,且满足·的函数,通过不断地把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教师活动:给出二分法的定义学生活动:分析定义中的关键词并归纳二分法的步骤.数学,感受现代工具带来的便捷.1.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得出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的常用2、二分法及步骤:给定精度,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近似值的步骤如下:1.确定区间,,验证·,给定精确度;2.求区间,的中点;3.计算:若,则就是函数的零点;若·<,则令=(此时零点);若·<,则令=(此时零点);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即若,则得到零点近似值(或);否则重复步骤2---4.(三)巩固练习,拓展探究知识1、已知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零点的个数与可以用二分法求零点的个数分别为()A.4,4B.3,4C.4,2D.4,32、若单调函数y=f(x)的一个零点同时在区间(0,16),(0,8),(0,4),(0,2)内, 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教师活动:给出例习题学生活动:自己独立完成并规范解法方法,揭示数学通常的发现过程,给学生“数学创造”的体验,这种引出方式自然而易于学生接受.2.培养学生提炼方法,归纳概括的能力,并学会学以至用.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本环节老师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利用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数学思A.函数f(x)在区间(0,1)内有零点;B.函数f(x)在区间(0,1)或(1,2)内有零点;C.函数f(x)在区间(2,16)内无零点;D.函数f(x)在区间(1,16)内无零点;3、利用计算器,求函数的零点近似值.(精确度0.1)解:因为f(x)在R内是连续不断的增函数,又因为f(1)·f(2)<0,所以 f(x)= 2x+3x-7有唯一的零点x0∈(1,2).第二步:用二分法求零点近似值.小组合作:一人按计算器,一人记录第三步:根据精确度要求写出结果.变式.函数g(x)=2x+x与h(x)=7-2x的交点横坐标的近似值(精确到0.1)为()A. 1.2B. 1.3C. 1.4D. 1.54、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从某水库闸房到防洪指挥部的电话线路发生了故障。

数学ⅰ人教新资料a3.1.1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课稿

数学ⅰ人教新资料a3.1.1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课稿

数学ⅰ人教新资料a3.1.1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它是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A 版数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单元〔3.1函数与方程〕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和对教材的研究,下面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评价分析、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新授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含有未知量的等式—方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之一。

寻求解方程的通法和一般解〔准确解或精确解〕,既是贯穿代数学科的一条主线,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技能,它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不言而喻。

然而,在许多实际问题的方程中,求其一般解,既不可能,也不现实。

实际上,考虑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没必要求其一般解。

这时,寻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应运而生。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是《一般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新增的内容之一。

增加这部分的要紧目的有两个:一是加强函数与方程的联系,突出函数的应用,通过研究函数的某些性质,把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等同起来;“二分法”简便而又应用广泛,它对函数没有要求,任何方程都能够用“二分法”求近似解,这就为教材后面函数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必需的工具、二是二分法这部分内容较好地表达了算法的思想,其有效、快速、规范的求解过程,能够为后面学习算法内容做下必要的铺垫,提供具体的素材。

由此可见,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数学体系中还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另外在本节内容中教科书不仅盼望学生在数学知识与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上有所收获,而且盼望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方面的熏陶,因此在“阅读与思考”中,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在方程求解中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进展与人类文明的贡献.2.教学目标依照《标准》的目标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目标制订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二分法的原理,依照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进一步理解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课稿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课稿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课稿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3章第1节第3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函数与方程关系的一个很好的课例,是初等数学中函数观点与方程思想的最好结合,是新教材新增的,最能体现新教材、新教学思路与手段的内容。

它是在完成“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函数零点的存在性”等内容的教学之后进行的,主要揭示“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一种思维过程。

按照传统方法去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碰到的难题是函数的图像手绘的准确性与可能性;再者,函数零点所在区间的估计和区间的初始长度对后续的“取中点”缩小零点所在范围的运算量有较大的影响。

这对教师的作用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也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较强的运算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与步骤难点:给定精确度确定零点的近似值为a(或b)关键:用“二分法”缩小零点所在范围时,对零点所在区间的判断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方法本质(2)体会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1)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与分析能力;(2)通过方程近似解的求解过程,使学生了解步步逼近零点的算法思想;(3)在难点突破环节,培养学生全面分析、抽象、概况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自主探索与合作运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与善于合作的意识;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实验式教学、开放式探究、启发式引导、互动式讨论、反馈式评价;2、学习方法: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归纳总结;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学生手持TI图形计算器,构建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我经常在思考: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学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事实上,数学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四、教学评价1、学生在实验探索中实现自我评价,通过分组活动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课稿交大附中熊艳平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本》的第四章§4.1.2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本节课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函数图象能够借助计算机或信息技术工具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从中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它既是本册书中的重点内容,又是对函数知识的拓展,既体现了函数在解方程中的重要应用,同时又为高中数学中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二分法的算法思想打下了基础,因此决定了它的重要地位.二、说教法这节课既是一堂新课又是一堂探究课.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教学出发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去取得成功,顺应合理的逻辑结构和认知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视思维训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溶入渗透,满足学生渴望的奖励结构.三、说学法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强调数学的内在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在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中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合理整合.四、说教学程序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知道二分法是科学的数学方法.2.了解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特点,学会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求方程的近似解,初步了解算法思想.3.回忆解方程的历史,了解人类解方程的进步历程,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使学生体会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问题的意识.2.教学难点:方程近似解所在初始区间的确定,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利用二分法求给定精确度的方程的近似解.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1: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从某水库闸房到防洪指挥部的电话线路发生了故障.这是一条10km长的线路,如何迅速查出故障所在?如果沿着线路一小段一小段查找,困难很多.每查一个点要爬一次电线杆子.10km长,大约有200多根电线杆子呢.想一想,维修线路的工人师傅怎样工作最合理?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以学生感觉较简单的问题入手,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学生再创造的欲望.注意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从二分查找的角度解决问题.[学情预设] 学生独立思考,可能出现的以下解决方法:思路1:直接一个个电线杆去寻找.思路2:通过先找中点,缩小范围,再找剩下来一半的中点.老师从思路2入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图,维修工人首先从中点C.查用随身带的话机向两个端点测试时,发现AC段正常,断定故障在BC段,再到BC段中点D,这次发现BD段正常,可见故障在CD段,再到CD中点E来查.每查一次,可以把待查的线路长度缩减一半,如此查下去,不用几次,就能把故障点锁定在一两根电线杆附近.师:我们可以用一个动态过程来展示一下(展示多媒体课件).在一条线段上找某个特定点,可以通过取中点的方法逐步缩小特定点所在的范围(即二分法思想).[设计意图] 从实际问题入手,利用计算机演示用二分法思想查找故障发生点,通过演示让学生初步体会二分法的算法思想与方法, 说明二分法原理源于现实生活,并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二)师生探究,构建新知问题2:假设电话线故障点大概在函数的零点位置,请同学们先猜想它的零点大概是什么?我们如何找出这个零点?1.利用函数性质或借助计算机、计算器画出函数图象,通过具体的函数图象帮助学生理解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如果两个端点的函数值是异号的,那么函数图象就一定与轴相交,即方程在区间内至少有一个解(即上节课的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为下面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引导学生从“数”和“形”两个角度去体会函数零点的意义,掌握常见函数零点的求法,明确二分法的适用范围.2.我们已经知道,函数在区间(2,3)内有零点,且<0,>0.进一步的问题是,如何找出这个零点?合作探究:学生先按四人小组探究.(倡导学生积极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生:如果能够将零点所在的范围尽量缩小,那么在一定精确度的要求下,我们可以得到零点的近似值.师:如何有效缩小根所在的区间?生1:通过“取中点”的方法逐步缩小零点所在的范围.生2:是否也可以通过“取三等分点或四等分点”的方法逐步缩小零点所在的范围?师:很好,一个直观的想法是:如果能够将零点所在的范围尽量缩小,那么在一定精确度的要求下,可以得到零点的近似值.其实“取中点”和“取三等分点或四等分点”都能实现缩小零点所在的范围.但是在同样可以实现缩小零点所在范围的前提下,“取中点”的方法比取“三等分点或四等分点”的方法更简便.因此,为了方便,下面通过“取中点”的方法逐步缩小零点所在的范围.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求区间的中点的方法.合作探究:(学生2人一组互相配合,一人按计算器,一人记录过程.四人小组中的两组比较缩小零点所在范围的结果.)步骤一:取区间(2,3)的中点2.5,用计算器算得.由>0,得知,所以零点在区间(2.5,3)内。

步骤二:取区间(2.5,3)的中点 2.75,用计算器算得.因为,所以零点在区间(2.5,2.75)内.结论:由于(2,3),所以零点所在的范围确实越来越小了. 如果重复上述步骤,在一定精确度下,我们可以在有限次重复上述步骤后,将所得的零点所在区间内的任一点作为函数零点的近似值.特别地,可以将区间端点作为函数零点的近似值.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边操作边认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教科书上的表3—2,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与体会二分法实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学情预设]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这个函数的零点就是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故它的零点在区间(2,3)内.进一步利用函数图象通过“取中点”逐步缩小零点的范围,利用计算器通过将自变量改变步长减少很快得出表3—2,找出零点的大概位置.[设计意图]从问题1到问题2,体现了数学转化的思想方法,问题2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二分法的思想,同时也突出了二分法的特点.通过问题2让学生掌握常见函数零点的求法,明确二分法的适用范围.3.问题3:对于其他函数,如果存在零点是不是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求它的近似解呢?引导学生把上述方法推广到一般的函数,经历归纳方法的一般性过程之后得出二分法及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近似值的步骤.对于在区间,上连续不断且满足·的函数,通过不断地把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注意引导学生分化二分法的定义(一是二分法的适用范围,即函数在区间,上连续不断,二是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近似值的步骤).给定精确度,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近似值的步骤如下:1、确定区间,,验证·,给定精确度;2、求区间,的中点;3、计算:(1)若=,则就是函数的零点;(2)若·<,则令=(此时零点);(3)若·<,则令=(此时零点);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即若,则得到零点零点值(或);否则重复步骤2—4.利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过程,可以简约地用下图表示.[学情预设] 学生思考问题3举出二次函数外,对照步骤观察函数的图象去体会二分法的思想.结合二次函数图象和标有、、的数轴理解二分法的算法思想与计算原理.[设计意图]以问题研讨的形式替代教师的讲解,分化难点、解决重点,给学生“数学创造”的体验,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强化对二分法原理的理解.学生在讨论、合作中解决问题,充分体会成功的愉悦.让学生归纳一般步骤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尝试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利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过程,用图表示,既简约又直观,同时能让学生初步体会算法的思想.(三)例题剖析,巩固新知例: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精确度0.1).两人一组,一人用计算器求值,一人记录结果;学生讲解缩小区间的方法和过程,教师点评.本例鼓励学生自行尝试,让学生体验解题遇阻时的困惑以及解决问题的快乐.此例让学生体会用二分法来求方程近似解的完整过程,进一步巩固二分法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1):用二分法只能求函数零点的“近似值”吗?问题(2):是否所有的零点都可以用二分法来求其近似值?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学生讨论,交流. 反思二分法的特点,进一步明确二分法的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指出它只是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一种”方法.[设计意图]及时巩固二分法的解题步骤,让学生体会二分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有效方法.解题过程中也起到了温故转化思想的作用.(四)尝试练习,检验成果1、下列函数中能用二分法求零点的是().[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二分法的适用范围.2、用二分法求图象是连续不断的函数在∈(1,2)内零点近似值的过程中得到,,,则函数的零点落在区间().(A)(1,1.25)(B)(1.25,1.5) (C)(1.5,2) (D) 不能确定[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缩小零点所在范围的方法.3.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用二分法求方程在区间(2,3)内的近似解(精确度0.1).[设计意图] 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理解.(五)课堂小结,回顾反思学生归纳,互相补充,老师总结:1、理解二分法的定义和思想,用二分法可以求函数的零点近似值,但要保证该函数在零点所在的区间内是连续不断;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步骤.[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让学生知道理解二分法定义是关键,掌握二分法解题的步骤是前提,实际应用是深化.(六)课外作业1.[书面作业]习题4-1A组2、3、4;2.[知识链接]阅读与思考“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2.[课外思考]:如果现在地处学校附近的地下自来水管某处破裂了,那么怎么找出这个破裂处,要不要把水泥板全部掀起?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这节课既是一堂新课又是一堂探究课.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教学出发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去取得成功,顺应合理的逻辑结构和认知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视思维训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溶入渗透,满足学生渴望的奖励结构.整个教学设计中,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训练了他们用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他们的转化类比思想.(2)注重将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方法与现实生活中案例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使他们“听”有所思,“学”有所获,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4)注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动,注重他们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提高.五、板书设计六、说教学评价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理解函数零点和方程根的关系, 初步掌握函数与方程的转化思想.但是对于求函数零点所在区间,只是比较熟悉求二次函数的零点,对于高次方程和超越方程对应函数零点的寻求会有困难.另外算法程序的模式化和求近似解对他们是一个全新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