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诊断详述
儿童神经系统检查与反射检查
儿童神经系统反射检查
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首先出现的是原始反射,随着中脑神经的发育,原始反射逐渐消失,出现中脑水平的立直反射矫正反应,神经系统逐渐完善出现大脑皮质水平的平衡反射
原始反射---反射中枢在脊髓、延髓、脑桥
立直反射---反射中枢在中脑、间脑
平衡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质
会;
非对称性颈紧张未整合会导致手眼协调能力差,书写及阅读的障碍;
反射是生命的基础,大多数反射在生命的第一年被姿势反射整合及抑制,这个过程非常迅速很多妈妈这个阶段由于缺乏基础知识、没有经验、懵懵懂懂地就过来了;等孩子上小学了,由于早期的原始反射未整合17个,姿势反射基础不牢固,孩子难以应付学校生活,压力就来了这时要做的不是加大孩子的学习量,而是应该及时整合孩子的原始反射,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
神经反射及反射发育的评定完整版
神经反射及反射发育的评定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反射及反射发育的评定基础知识反射的定义:反射式是神经活动的表现,是机体感受刺激引起的不随意运动的定型反应。
反射通过反射弧完成。
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其中任何一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出现异常。
反射的分类1、按生理功能分类:防御反射摄食反射姿势反射2、按感受器分类:外感受性反射?内感受器反射3、按反射的发育分类:脊髓水平反射脑干水平皮质水平一、概述1、反射的定义:正常情况下,胎儿在母亲妊娠的后期、婴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段时间的里会陆续出现一些脊髓、脑干以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
该类反射与人体的运动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故又将此类发射称为发育性反射。
反射与反应的分类根据反射发育的水平,将发射分为脊髓水平的反射、脑干水平的反射、中脑水平及大脑皮层水平的反射。
1、脊髓水平的反射:一般在妊娠28周~出生后2个月内出现并存在,包括屈肌收缩反射、伸肌伸张反射、交叉性伸展、莫勒反射、抓握反射等;2、脑干水平的反射:大部分在出生时出现并维持到出生后4个月能够,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阳性支持反射、阴性支持反射等;3、中脑水平的反射:大部分在出生时或出生后4~6个月出现并维持终生,包括各种调整反应;4、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在出生后4个月~21个月出现并终生存在。
包括保护性伸展反应和各种平衡反应。
评定目的1、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反射发育异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成熟迟滞。
2、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状况;成年人在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原始的反射形式又复出现,如脑卒中后患者出现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及联合反应等。
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出现发育“倒退”,上述原始反射由于导致脱抑制而被释放出来。
儿童神经系统检查与反射检查
儿童神经系统反射检查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首先出现的是原始反射,随着中脑神经的发育,原始反射逐渐消失,出现中脑水平的立直反射(矫正反应),神经系统逐渐完善出现大脑皮质水平的平衡反射原始反射---反射中枢在脊髓、延髓、脑桥立直反射---反射中枢在中脑、间脑平衡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质1原始反射原始反射是人类的先天反射,又称非条件反射。
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
这些不受意识控制的反应是人类一生下来就具有的。
这些反射在应该出现是不出现或应该消失时不消失均属异常,有临床意义。
01吸吮反射 0-3月检查方法:用手指轻触婴儿口唇与口角,或者将手指或母亲乳头插入口内。
反应:像得到食物一样主动闭口,有节律地吸吮、咽下。
意义:减弱或缺失多见于早产儿,生后窒息、外伤等脑干机能损伤,饱食后不出现,饥饿时呈亢进状态。
持续存在(6-8月后)或消失后重新出现,提示脑损伤。
02觅食反射0-3个月,一般1月左右消失。
检查方法:用手指轻触婴儿口角或上下唇。
反应:婴儿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
3-4月后婴儿会学习、认知到肚子饿时,会用哭声来表达需求,觅食反射就慢慢消失了。
意义:同吸吮反射。
生后3月仍然存在为不正常,会导致易张口,舌肌后缩,颈立直差,1岁以上存在提示摄食障碍。
03拥抱反射(Moro反射) 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
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应。
肌张力低下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难以引出,早产、低钙、核黄疸、脑瘫等患儿此反射可亢进或延迟,偏瘫患儿左右不对称。
拥抱型为0-3个月,伸展型为3-6个月。
检查方法:共五种①落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手放在小儿后头部,将头抬起离床面30度,然后将手下落10-15度(手不离开头部);②拉手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拉小儿两手上提,当小儿肩部离开床面是(头不离开床面)然后突然松开。
③托法: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下倾斜15°;④弹足法:用手指轻弹小儿足底;⑤声法:小儿仰卧于床上,用力敲打床边附近发出声音;反应:分两型①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拇指、示指末节指间关节屈曲,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肩、前臂收拢呈拥抱状态,小儿有惊吓的表情或哭闹不安,亢进时下肢也出现与上肢相似的反应。
Brunnstrom治疗技术
Brunnstrom治疗技术一、概述signe Brunnstrom是瑞典物理治疗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美国从事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一直到70年代。
1970年他出版了《偏瘫的运动疗法》,书中详细的介绍了治疗偏瘫的方法,因此Brunnstrom技术也称为运动治疗技术。
二、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理论为中枢性促进技术,在患者尚未恢复任何主动活动之前,利用人体发育早期本属于正常的各种皮层下反射活动即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和反射活动去引出非随意运动,来促发恢复进程的开始,然后不断修正运动模式,使之成为更复杂的功能性活动。
(一)原始反射出生后的新生儿具备了许多运动反射,这些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正常反射又称为原始反射。
随着婴儿神经的发育及其不断完善,大部分的原始反射在一岁以后逐渐消失。
但脑部受损后这些反射又会再次出现,成为病理反射。
1.同侧伸屈反射是同侧肢体的单侧性反应。
例如刺激上肢近端伸肌产生的冲动能引起同侧下肢伸肌收缩,或者刺激上肢近端屈肌可以引起同侧下肢屈曲反射。
2.交叉伸屈反射当肢体近端伸肌受刺激时,会产生该肢体伸肌和对侧肢体伸肌同时收缩;反之,刺激屈肌会引起同侧和对侧肢体的屈肌收缩。
3.屈曲回缩反射是远端屈肌的协同收缩。
表现为刺激伸跖肌可以引起伸跖肌、踝背伸肌、屈膝肌,以及髋的屈肌、外展肌和外旋肌出现协同收缩以逃避刺激。
上肢也有这种回缩反射,例如刺激屈指、屈腕肌时不仅引起屈指肌和屈腕肌的收缩,也可以使屈肘肌和肩后伸肌反射性收缩。
4.伤害性屈曲反射当肢体远端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肢体出现屈肌收缩和伸肌抑制。
其反应的强度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
轻微刺激只引起局部反应,例如在仰卧位下肢伸直时如果轻触足底前部,会出现足趾屈曲和轻微的踝趾屈。
随着刺激强度增大,反应逐渐向近端关节肌肉扩展,除了足趾和踝屈曲外,可以出现屈膝、屈髋,屈曲的速度也加快,甚至会出现对侧肢体的伸展。
5.紧张性颈反射(TNR):紧张性颈反射是由于颈关节和肌肉收到牵拉所引起的一种本体反射。
小儿脑性瘫痪
小儿脑性瘫痪诊疗常规[概述]小儿脑瘫是小儿脑性瘫痪的简称,指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操作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属中医五迟、五软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禀赋不足、胎育不良,以致精血空虚、脑髓失养,则脑与肢体发育不全、功能障碍。
或因大病损伤脑髓或产时脑部受损,通过经络而累及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以致产生脑瘫的种种证候。
[临床表现]脑瘫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由于类型、受损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即使同一类型,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一样。
虽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脑瘫小儿一般都有以下表现:1.中枢性运动障碍: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如患儿抬头、翻身、坐和四肢运动发育落后或脱漏。
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不对称,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或联合反应和不自主动作等。
2.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低下或高低变化不定。
常有异常的姿势反射。
3.合并症:脑瘫小儿常同时存在其他一些疾患,常见为癫痫、智力低下、行为及感知觉障碍等。
[体征及检查]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时置小儿仰卧位,头居中,上下肢伸展,然后将小儿头转向一侧。
阳性反射表现为小儿头部转向一侧的上、下肢伸展,另一侧上、下肢屈曲。
正常婴儿4-6个月以前出现阳性反应属正常,6个月后仍有为病理性。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时,将小儿从俯卧位抱起,将其头颈尽量前屈和后伸。
阳性反射表现为:当将小儿头屈曲时,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当将小儿头伸展时,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正常婴儿6个月左右转为阴性。
3.握持反射置婴儿仰卧或坐位,检查者将食指或小棒从小儿手掌尺侧方向伸入其手中并按压其手掌,阳性反射表现为小儿手指迅速屈曲、紧握。
正常小儿出生后3-4个月转为阴性,逐渐被有意识的抓握动作替代。
4.交叉伸展反射检查时,置小儿仰卧,头放正,检查者一手将其下肢伸直,另一手按压或叩打该侧足底。
阳性反射表现为另侧下肢先屈曲、内收,然后伸展。
正常婴儿2个月内呈阳性反射。
小儿反射、姿势反射异常与临床意义要点
小儿反射、姿势反射异常与临床意义在人的大脑形成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是从低级到高级,也就是从脊髓水平(原始反射水平)到脑皮质水平进行发育的。
在每一个发育水平都存在相应的反射反应和检查方法。
掌握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检查方法,对于早期诊断脑性瘫痪非常重要。
小儿的发射种类很多,下面将对各神经发育阶段中的主要反射、反应及其检查方法予以介绍。
1脊髓水平的反射:人体在发育过程中最原始的反射属于脊髓阶段的反射,又称为原始反射。
这些反射在新生儿或婴儿早期存在,随着神经系统的逐渐成熟,级随水平的反射则逐渐消失。
脊髓水平的反射很多,如手把握反射、足把握反射、足伸展发射、屈曲收引、伸肌突张、交叉伸展三个反射。
1..1 手把握反射检查时患儿的体位为仰卧位,上肢为半屈曲状态,检查者把拇指从尺侧放入小儿的手掌心并压迫手掌。
阴性反应:受到刺激的后无抓握动作。
阳性反应:受到刺激后小儿手指立即屈曲,握住检查者的手指,如果检查者手提上指,婴儿可短暂的被拉起。
评价:阳性反应在出生0~4个月出现,但3~4个月后开始逐渐出现有意识的抓握。
如果5~6个月仍然出现无意识的抓握反射可能是中枢性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
1.2 足把握反射检查时患儿的体位为仰卧位,检查者用拇指压迫小儿的拇指球部第一、第二趾间的足底部位,出现全趾屈曲。
阴性反应:受到刺激的后无全趾屈曲动作。
阳性反应:受到刺激的后出现全趾屈曲动作。
评价:新生儿出生后即出现足把握反射,3个月开始消失,10个月左右完全消失,多在步行时候消失。
如果10个月后仍然出现足把握反射可能是中枢性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
1.3屈曲收引(屈曲反射):检查时患儿的体位为仰卧位,面部朝上呈中间位,两下肢伸直呈伸展的位置。
检查时要施加刺激,刺激的部位是足底部。
阴性反应:受到刺激的下肢仍保持伸直的伸展位,或者对于敏感的外界刺激有足部自动的抽回动作。
阳性反应:受到刺激后,整个身体姿势失去控制,受到刺激的下肢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屈曲反应。
Brunnstrom治疗技术
一、概述signe Brunnstrom是瑞典物理治疗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美国从事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一直到70年代。
1970年他出版了《偏瘫的运动疗法》,书中详细的介绍了治疗偏瘫的方法,因此Brunnstrom技术也称为运动治疗技术二、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理论为中枢性促进技术,在患者尚未恢复任何主动活动之前,利用人体发育早期本属于正常的各种皮层下反射活动即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和反射活动去引出非随意运动,来促发恢复进程的开始,然后不断修正运动模式,使之成为更复杂的功能性活动。
(一)原始反射出生后的新生儿具备了许多运动反射,这些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正常反射又称为原始反射。
随着婴儿神经的发育及其不断完善,大部分的原始反射在一岁以后逐渐消失。
但脑部受损后这些反射又会再次出现,成为病理反射。
1.同侧伸屈反射是同侧肢体的单侧性反应。
例如刺激上肢近端伸肌产生的冲动能引起同侧下肢伸肌收缩,或者刺激上肢近端屈肌可以引起同侧下肢屈曲反射。
2.交叉伸屈反射当肢体近端伸肌受刺激时,会产生该肢体伸肌和对侧肢体伸肌同时收缩;反之,刺激屈肌会引起同侧和对侧肢体的屈肌收缩。
3.屈曲回缩反射是远端屈肌的协同收缩。
表现为刺激伸跖肌可以引起伸跖肌、踝背伸肌、屈膝肌,以及髋的屈肌、外展肌和外旋肌出现协同收缩以逃避刺激。
上肢也有这种回缩反射,例如刺激屈指、屈腕肌时不仅引起屈指肌和屈腕肌的收缩,也可以使屈肘肌和肩后伸肌反射性收缩。
4.伤害性屈曲反射当肢体远端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肢体出现屈肌收缩和伸肌抑制。
其反应的强度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
轻微刺激只引起局部反应,例如在仰卧位下肢伸直时如果轻触足底前部,会出现足趾屈曲和轻微的踝趾屈。
随着刺激强度增大,反应逐渐向近端关节肌肉扩展,除了足趾和踝屈曲外,可以出现屈膝、屈髋,屈曲的速度也加快,甚至会出现对侧肢体的伸展。
5.紧张性颈反射(TNR):紧张性颈反射是由于颈关节和肌肉收到牵拉所引起的一种本体反射。
反射发育评定-脑干水平
3.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②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者的腿 上,使被检查者头部尽量后伸。 阳性反应:两上肢伸展或伸肌的肌张力增高,两下肢屈 曲或屈肌的肌张力增高。 阴性反应:上下肢肌张力无变化。 出现时间:4-6个月迷路反射——仰卧位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中立位,双上、下肢
阳性反应:头转向侧的上、下肢伸展,或伸肌张力 高;另一侧上、下肢屈曲,或屈肌张力高,犹 如“拉弓射箭”或“击剑”姿势。
阴性反应:两侧肢体无反应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4~6个月 (阳性反应消失)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①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者腿上(检查者取坐
位),使被检查者头部尽量前屈。 阳性反应:上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展或伸肌张力增高。 阴性反应:四肢张力无变化 出现时间:4~6个月。 消失时间:8~12个月。
伸展,保持仰卧位。 阳性反应:四肢伸展,伸肌张力增高。 阴性反应:当上下肢被动屈曲时,伸肌张力无变化。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4~6个月。
(阳性反应消失)
5. 紧张性迷路反射——俯卧位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俯卧位,头中立位,双上、下肢伸展,保 持俯卧位。
阳性反应:四肢屈曲,屈肌张力增高;或不能完成头部后仰、肩 后伸、躯干及上、下肢伸展动作。
二、张力性/脑干水平反射
由于脑干水平的反射几乎不产生运动,它主要是 通过调整肌张力对姿势产生影响,故又将脑干水平的 反射称为“调整反应”。
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 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阳性支持反射、 阴性支持反射等。
1.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中立位,上、下 肢伸展,检查者将被检查者头部转向一侧。
非对称性颈反射名词解释
非对称性颈反射名词解释
非对称性颈反射是一种可以在脑炎、癫痫、嗜酸性细胞增多症及其它中枢神经病理状态时发挥作用的反射。
这种反射具有一定的程度的不对称性,有助于诊断和治疗,具有根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障碍特性。
非对称性颈反射的最初描述是由讯伯霍林斯基(X.Hollinski)
在1894年报道的,他发现当拇指按压正中线上的凹陷时,可以观察
到病人头部有左右偏向性的转动反应。
这种反射被称为非对称性颈反射,是一种特殊的局部反射,可以用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状态。
非对称性颈反射的发生受到脑损伤、水肿、脑动脉硬化、癫痫、肿瘤和脑梗死等病理状态的影响。
这种反射的发生可以反映脑损伤的重量,它可以作为一种反映循环和大脑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此外,非对称性颈反射还可以作为一种预测诊断指标,对于预测中枢神经病变有明显的便利。
除了预测诊断,非对称性颈反射还有助于治疗。
一般来说,提高反射活动可以增加大脑兴奋性,而抑制反射活动则可减少大脑兴奋性,进而控制癫痫发作的发作频率和强度。
此外,非对称性颈反射还可以有助于运动损伤的康复,缓解僵硬性痉挛,改善痉挛性肌肉失力等症状。
由于非对称性颈反射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研究者们在探索这种反射的机制并尝试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例如,在某些病例中,研究者试图利用电刺激、药物治疗和手术来改善非对称性颈反射,以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非对称性颈反射是一种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的反射现象,可用于评估癫痫、脑损伤等病理状态及其影响,并且可以作为一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这种反射现象还在不断发展当中,有望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非对称性颈反射名词解释
非对称性颈反射名词解释非对称性颈反射(AsymmetricTonicNeckReflex,ATNR)又称“抓住小白兔”反射,是一种在婴儿几个月大时发生的自发性运动反射。
当婴儿面向某一方向时,它的颈部和伸展的那只肢体产生向外弯曲的动作,而另一侧的肢体则有向内弯曲的动作,这种反射的产生并持续数秒后便会消失。
从1965年开始,ATNR反射被认为是关于发育运动学的研究的基石。
ATNR的发生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部和外部的激活因素。
内部因素指的是内脏和四肢的神经、肌肉与骨骼系统在发育中扮演的角色。
这些因素影响了婴儿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从而控制了ATNR的发生。
外部激活因素包括光线、声音、感觉和触觉刺激,都可能通过影响内脏和四肢系统发育来改变ATNR的发生。
ATNR反射与婴儿的发育有关,它可以帮助婴儿学习对身体各个部位的控制。
当在发育过程中,婴儿的肌肉和神经系统结构变得更加稳定,ATNR反射会消失,被更有效的运动技能所取代,例如转头、爬行和手抓等。
ATNR的发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可能会延缓婴儿的发育,而有些则会加快发育。
例如,婴儿过早的睡眠环境会导致ATNR 反射持续时间变长,从而阻碍婴儿的发育。
另一方面,适度安排的睡眠环境,使婴儿获得了足够的营养和休息,有助于ATNR反射的有效发生,从而促进发育。
婴儿的发育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ATNR反射是发育中较为重要的神经运动反射,对婴儿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父母在婴儿生活中需要保持足够的注意,注意到婴儿在发育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以及可能对婴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正确处理,以便尽快恢复健康发育,没有落下步伐。
ATNR反射作为发育中重要的一个内环境因素,在婴儿发育过程中可以帮助婴儿学习对身体的控制,增强肌肉的发育,以促进婴儿的健康发育。
父母在宝宝的发育过程中也可以做一些小动作,比如定期给宝宝进行体检,提供适当的运动,以便早日检测到发育异常,及早介入,更好的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
颈紧张反射(necktonicreflex)
颈紧张反射(necktonicreflex)
颈紧张反射(necktonicreflex)
作者:健康驿站提交日期:2006-6-883800
分对称及不对称两种.
㈠非对称性颈紧张反射仰卧位不啼哭时,将其头转向一侧,此侧(面部的一侧)上下肢常伸直,对侧(枕部的一侧)上下肢常屈曲.有时上肢不能表现完全的伸直,仅表现为伸肌张力增强.正常小儿2~3个月消失,脑性瘫痪时增强,持续时间也长.
㈡对称性颈紧张反射
将小儿呈俯卧位抱起,利用屈颈或伸颈的动作引出.将低着头的小儿头部抬起时,可见其上肢伸肌张力增加,下肢屈肌张力增加.反射明显时,可见上肢伸直,下肢屈曲.屈曲颈部时,动作相反.。
小儿反射、姿势反射异常与临床意义
小儿反射、姿势反射异常与临床意义(一)在人的大脑形成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是从低级到高级,也就是从脊髓水平(原始反射水平)到脑皮质水平进行发育的。
在每一个发育水平都存在相应的反射反应和检查方法。
掌握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检查方法,对于早期诊断脑性瘫痪非常重要。
小儿的发射种类很多,下面将对各神经发育阶段中的主要反射、反应及其检查方法予以介绍。
1脊髓水平的反射:人体在发育过程中最原始的反射属于脊髓阶段的反射,又称为原始反射。
这些反射在新生儿或婴儿早期存在,随着神经系统的逐渐成熟,级随水平的反射则逐渐消失。
脊髓水平的反射很多,如手把握反射、足把握反射、足伸展发射、屈曲收引、伸肌突张、交叉伸展三个反射。
1..1 手把握反射检查时患儿的体位为仰卧位,上肢为半屈曲状态,检查者把拇指从尺侧放入小儿的手掌心并压迫手掌。
阴性反应:受到刺激的后无抓握动作。
阳性反应:受到刺激后小儿手指立即屈曲,握住检查者的手指,如果检查者手提上指,婴儿可短暂的被拉起。
评价:阳性反应在出生0~4个月出现,但3~4个月后开始逐渐出现有意识的抓握。
如果5~6个月仍然出现无意识的抓握反射可能是中枢性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
1.2 足把握反射检查时患儿的体位为仰卧位,检查者用拇指压迫小儿的拇指球部第一、第二趾间的足底部位,出现全趾屈曲。
阴性反应:受到刺激的后无全趾屈曲动作。
阳性反应:受到刺激的后出现全趾屈曲动作。
评价:新生儿出生后即出现足把握反射,3个月开始消失,10个月左右完全消失,多在步行时候消失。
如果10个月后仍然出现足把握反射可能是中枢性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
1.3屈曲收引(屈曲反射):检查时患儿的体位为仰卧位,面部朝上呈中间位,两下肢伸直呈伸展的位置。
检查时要施加刺激,刺激的部位是足底部。
阴性反应:受到刺激的下肢仍保持伸直的伸展位,或者对于敏感的外界刺激有足部自动的抽回动作。
阳性反应:受到刺激后,整个身体姿势失去控制,受到刺激的下肢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屈曲反应。
(二)、脑干水平的反射和反应
(二)、脑干水平的反射和反应脑干水平的反射和反应是“静止性”的姿势反射,是为了适应在空间中的头部与体干的运动变化,或者是为了适应头部相对于体干所发生的运动变化而带来的全身性的肌紧张力分布的变化。
脑干水平的反射包括: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3.仰卧位的紧张性迷路反射;4.俯卧位的紧张性迷路反射;5。
连合反应;6.阳性支持反应。
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检查时的体位为仰卧位,面部朝上,头部处于中间位,上下肢处于伸展位。
检查时施加的刺激是使头部转向一侧。
阴性反应:无论患儿的头部转向哪一侧,被检查患儿的肢体都无任何反应。
如同2—9:图2—9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阴性反应阳性反应:当头部向侧方旋转,处于同侧一方的上下肢伸展或者伸肌的肌紧张度增高,而另一侧的上下肢屈曲或者屈肌的紧张度增高,这种表现为阳性反应。
如图2—10:图2—10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阳性反应评价:阳性反应在小儿出生后的4个月到6个月之间出现为正常。
6个月以后出现阳性反应,则有可能是神经系统育停滞或迟缓的一个症侯。
6个月以后包括成年,如果非对称性颈反射呈阳性反应,那么无论在哪个年龄段出现都是病理性的一个症候。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有两个检查方法: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1)的检查体位是四肢立位或者是趴卧在检查者的双膝上。
检查时施加的刺激是使头部前屈。
阴性反应:上下肢的肌紧张度没有变化。
如图2—11:图2—11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1 阴性反应阳性反应:上肢屈曲,或者说是上肢的屈肌肌紧张度占优位;而下肢伸展或者说下肢的伸肌肌紧张度占优位。
如图2—12:图2—12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1 阳性反应评价:阳性反应从出生4个月开始到6个月这段时间内出现属于正常;如果在6个月以后出现阳性反应,则可能是神经系统发育停滞或迟缓的一个症候。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2)的检查体位是患儿取四肢立位或者是趴卧在检查者的双膝上,检查时施加的刺激是让被检查者头部背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诊断详述
*导读: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是婴儿仰卧位旋转头部时,颜面侧上、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成伸展位,后头侧屈肌张力增强,上、下肢屈曲。
3个月后仍存在为异常。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是婴儿仰卧位呈头部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后仰时则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6个月后仍存在则为异常。
紧张性迷路反射:指头部位置变动及其引起的重力方向改变时,出现四肢、躯干的肌张力紧张的反射。
该反射在俯卧位表现出完全屈曲张力,仰卧位则表现为完全伸直能力。
正常婴儿阳性反射持续到4个月左右,4个月以后仍存在则为异常。
采用运动疗法。
根据紧张性颈反射残存产生的原理,主要应用Bobath法及Vojta法以抑制。
Bobath法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
恢复正常的运动感觉和运动模式,是学术界公认抑制脑瘫患儿异常运动姿势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
Vojta法通过诱导主动运动,从而抑制异常姿势、反射。
依据具体情况二者常结合应用。
具体方法主要有对非对称性颈反射的抑制:以侧卧位代替仰卧位,侧卧位对称姿势有抱球法,反射性翻身;Bobath法矫正头,坐位纠
正头后仰,注意身体左右对称性,利用手臂、肩、髋关节、骨盆等关键点;俯卧位支撑训练;伸展手臂法;体轴回旋法;四肢回旋法;矫正下肢伸直;反射性腹爬。
每日2次,每次30 min。
每周治疗6 d,休息1 d。
3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诊断,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