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阵地”还给学生

合集下载

把课堂还给学生 培养创新精神

把课堂还给学生  培养创新精神

形 质教 育 的 关 键 。 师 在课 堂 中 要 把 课 堂 这 教 师 的 思 维 代 替 学 生 的 思 维 , 服 以 少 数 学 相 长 ”的 朋 友 关 系 , 成 以学 生 为 主 体 教 克

主阵 地 还给 学 生 , 为学 生 展 示 的 舞 台 , 成
尖 子生 的 思 维 代 替 全 班 学 生 的 思 维 , 服 的 、 动 活 泼 的 、 主 的 课堂 学 习 环境 , 克 生 民 真
【】山东 教 育 , 0 8 5 5 . 3 2 0 ,()
3 留给学生广 阔的思维的空间和足够 择 地 采 用 “ 组 讨 论 , 操 作 、 小 动手 看书 自学 、 的时 间 质疑 问 难 、 主动 猜 想 、 学生 上 讲 台争 当 小老
在 课 堂 上 , 师 要 以 调 动 学 生 的 思 维 教 师” 多种 形 式 , 正 将 “ 言 堂 ” 为 “ 等 真 一 变 群
适 应 素 质 教 育 的 要 求 和 现 代 化 社 会 发 展 的需 要 。 课 堂 这 一 舞 台 还 给 学 生 , 养 把 培 其 创新 能力 。
参 考 文献
n】张 广 亮f 主编 】 成 功 教 师 必知 的 2 . 2条军 规【 . Z】 [】全 日制义 务 教 育语 文 课 程标 准 ( 2 实验 稿 )

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 树 立 “ 于 学 生 的 课 堂 ” 的 观 念 属
不 包 办代 替 ; 凡学 生 能 独 立 发现 的 , 师决 教 不 进 行 暗 示 。 尽 可 能给 学 生 多 一 些 独 立 要 思 考的 时 间 , 多一 些 活 动的 余 地 , 一 些表 多 现 的 机 会 , 一 些 体 验 成 功 的 喜 悦 。 服 多 克 中心 、 知 识 轻 能 力 、 教法 轻 学 法 、 传 重 重 重 发 展 为 本 , 学 生 为 主 体 , 为学 服 务 ” 以 教 的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下快乐、自信地学习,不仅是教师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热爱,更是师生之间频频的心理接触和思维共振。

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催化剂,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而掌握方法的源动力是热爱数学,给学生以赏识、以鼓励、以关注、以理解,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快乐学习,敢于直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在知识、能力各方面得到不同方位的全面发展。

一、营造氛围,创设情感新课程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和孩子一同成长,做一个真正民主的老师,一个把学生当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的老师,一个和学生谈心交流,会从学生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的老师。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乃至于课间游戏活动中,努力与孩子打成一片,从中也了解到孩子的日常喜好和认知方式。

说实在的,老师信任与尊重那些聪明、听话、学习成绩好或和自己性格接近的学生并不难,但对于那些智力发育迟缓、有严重缺点和缺陷、与自己意见不一致、不尊重自己的学生,如果也能信任与尊重就不容易做到了。

在课堂上,当学生敢问而问得不当,敢说而又说得不对时,如果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正确对待,相反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指责、歧视,那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刺伤,就有可能由积极变为消极,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此,老师应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与学生沟通情感,从而影响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进而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营造好“小”氛围,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一堂课的情境创设与师生交流,才能引领学生进行快乐的数学学习,才能形成快乐数学的“大”氛围,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才会显得趣味生动,在快乐心境的支配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是主动的、快乐的。

二、、以情激趣,激发情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对老师的问题的思考不总是很明朗的,很有条理的,相反,课堂经常会充斥着暧昧、不确定的思考,犹豫的、不太自信的发言,同时交杂着矛盾、自我斗争等复杂的情感体验,但这些都是真实的难能可贵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些碰撞点,适时引导,耐心疏导,积极鼓励,发现并赞赏求知过程中的每一点收获,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愉悦的心理环境。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做好课堂的引路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与一本好书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机缘,寒假有幸拜读了徐洁老师的新书——《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读完之后,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

作为一名信息科技老师,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上成全生命,用精美的故事情节包装40分钟,善于及时捕捉学生信息,并进行精心引导。

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活跃在课堂上,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成全一个个活泼的生命。

一、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从过去“填鸭式”的课堂中摆脱出来,将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从一个单纯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以及学生共同活动的参与者。

从新知识的获得到知识的巩固,从问题的探究到解题技巧的形成,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进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论,然后进行交流,在活动交流中尝试解决问题。

在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脑,参与讨论,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为此,在课堂上,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首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够思考、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各类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二、创设环境,乐于学习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场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

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它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创设探索性情境,使学生勇于自主学习,创设兴趣性情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创设兴趣性情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合理运用教具、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教师要尽可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分析、质疑、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作为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只有他们动起来,活起来,课堂才有生机、生气,才富有生命力。

我们这些教师们再也不能“好心”地独霸课堂,让学生单纯的做一个知识的接收器,我们要从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入手彻底改变,确立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再也不做学习的苦行僧了。

一、更新观念,轻装上阵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的传统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从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中走出来,以开放的心态和全新的手段投入到教学中,将教与学置于“学以致用”的社会生活中。

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课堂,不是教师的自留地,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在教师主导下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自由天地。

中学语文教师都应树立新观念,即:新的教育观――变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为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新的人才观――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潜能、进步的希望,每个人都有个性特长,有成功的能量;新的质量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优化、整体提高;新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

只有我们观念改变了,课堂才能回到学生手中。

二、优化手段,革新课堂传统教学手段长期运用,销蚀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使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

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必须注重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一、首先更新观念,做好角色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说明老师是课堂的引领者,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所以在教学中要去除以前的灌输式教育,老师做为一名引领者,在数学的课上要引领学生思考问题,引领学生总结做题方法,给予学生探索的机会。

不但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并能够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到集体的学习中去。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数学课中,要避免枯燥的算理,把算理融入到有趣的情境当中。

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们的眼、耳、手多种感官,紧紧的锁住学生的注意力,在听课中我学习到了,有的老师在情境导入时,不但利用课本中的例子,还加入了自己生活中的体验,比如老师中午买了2元钱的馒头,付给人家5元钱,那么应该找回老师多少钱?买馒头问题是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另外这种举例子的方法,也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把讲台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老师不要总是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而应该把讲台让给学生,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一年级的学生思维很是活跃,语言组织能力有限,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让学生去探索去说。

四、做好预习工作,提高课堂效率在听课之前,老师们都会让学生提前预习,预习是学习新知的前提,学生做好预习就会有信心去展示,同时,老师要精心打磨课堂,让自己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都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注意在讲题时要注意同类题型的对比讲解,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相同点,发现不同点,总结做题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五、给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敢于质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是知识的载体,在课堂中老师要及时鼓励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敢于表达,敢于质疑的勇气,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为之自豪。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相当长的时间,而且依然有很多老师在沿袭这种旧有的教育方式。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所需的知识结构的变化,学生们对于教育方式的需求也有了发生改变。

在这里,我认为给学生们还一个自主的课堂,让他们有一个更灵活、更开放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教学方式的传统模式是老师把所有的知识内容传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背诵和理解,这种教育方式是一种单向传输的教育模式,而且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模式,学生们没有太多发言的机会,这让很多学生感到无法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学生们在传统教育中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在班级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教育方式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思维方式和独立自主的能力。

相反,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起到的是一个辅导员的角色,而学生们则扮演着主动学习、自我思考、自我发现的角色。

学生可以自由地参与到授课中,老师的责任是鼓励这种参与,引导学生们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们真正地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

这种教育方式的优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学生们可以运用各种信息资源来学习,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激发了他们思考的热情,让他们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培养了学生们独立思考、自我决策的能力。

另外,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更多的是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老师通过让学生们组成小群体、小团队去探讨问题,让学生们更深入地探究问题,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更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组织能力,在一次次的讨论和交流中,学生们得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想象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方向,这种教育模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更有独立思考力和创造力,让学生逐渐适应未来的工作和发展。

长远看,学生更多的学会从整体上思考问题、具备团队合作能力、高度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更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浅谈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扮演者主导角色,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现代教育的发展倡导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呢?本文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法供参考。

一、建立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思维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学科知识间的关系,有助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建立思维导图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再逐步引导他们把主要内容和关键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二、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和合作能力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两个或三个人组成,让他们共同探讨课程内容,分享信息,相互协助。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旁边观察学生的表现,并不时地给予他们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一起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经验。

三、引入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授课方式,它通过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科相关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在分组的情况下分析,讨论,并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案例教学中的重点概念与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的电子技术,它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来展示主题和概念,并加以讲解,同时,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相关的图形或影像,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课程内容。

五、开放策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实行开放策略,让学生可以自由的表达和提出问题,这样可以使这些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打造成学生的知识探索场所。

六、评价反馈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反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梳理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1“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核心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

无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下面我以我校数学老师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为例,发掘丁老师的课堂还给了学生什么?(1)还学生时间,尤其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交流的时间。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新课改后,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

要求教师营造出浓郁的课堂人文气氛,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在基本训练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图画:3盘桃,每盘6个)教师没有越俎代庖,没有进行琐碎的提问:譬如有几盘桃?每盘几个?一共有几个?怎样连起来编出用乘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看图说话,自由发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宽松思维环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很快找出了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顺利编出了三道分别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且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或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在教学双边活动中要突显出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把创造力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人格、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新兴人类。

由此看来,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前提,更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针对学生的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后,我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素质教育和二期课改精神的贯彻和目标的实现需要切实改变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的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我们的二期课改改了这么多年,再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走地是传统路线。

仍然是“知识”课堂,而不是“生命”课堂,仍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

教师讲,学生听,当然还有不听的,教师仍然没有转换好自己的角色,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

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加法运算,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积,而是经验的建构,是知识的重组再改造。

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行为是被实践一再证明不可取的,它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打消了学生主动自主探究数学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学习本来是一件很轻松快乐的事,如今恰恰相反,我们的学生“谈学色变”,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课堂被学生比作为“地狱”教师比作为地狱里的“魔鬼”。

其实无论教师如何教得精彩,真正有效的要看学生是否学到了真知,又是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形式技能的。

我们的广大教师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学生不再是一种知识的“容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也不光是为了传递多少知识,而是以知识为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我们的世界,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和数学素养。

如今的课堂除了知识教育外,我们并未能给予学生生命成长中所需要的其他东西,诸如求知欲、兴趣、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力……二、转变教师角色,尊重差异教师要从主演的角色转变为导演的角色,这并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下降了,而是教师的作用和职能发生了改变。

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2 0 1 3年 第 7期 l 总第 1 8 9期 )
把课堂 真正Biblioteka 还给学生 孙 常春 ( 深圳 市梅 山中学 , 广东 深圳 5 1 8 0 0 0 )
“ 把课 堂还给学生 . 让课 堂充满生命气 息” 是叶澜 教授“ 新 正 确 清 楚地 书 写 表达 讲 解 问题 。 得2 0 分. 若 不 能 则 有 一 次 求 助 教 育基础 ” 改 革 的核 心 部 分 和 精 华 内 容 . 是 现 阶段 素 质 教 育 下 本组成员的机会 , 只是完成后的得分降为 l 0分。 然后是其他学 课 堂 改 革 的方 向 。把 课 堂 还 给 学 生 。 这 样 的观 点 也 已经 成 为 大 生 挑 错 完 善补 充 . 挑 到 一 个 错 误 并 纠 正 从 展 示 小 组 扣 掉 2分 加 家 的共 识 。 且 一 直 以来 。 教 学 方 式 方 法 的 改 革 都 在 轰 轰 烈 烈 地 到 本小 组 。 有完善补充的加 2 5分 。时 间 为 l 5 2 0分 钟 。 展 开 着 。可 是 在 实 际 操 作 中 , 大多数教师还是不放心 、 不放手 。 这 个 环 节是 课 堂最 精 彩 的 时 间 。 学 习变 得 既 积 极 。 又有 趣 。 仍然惯性地牵着学生往前走 , 一路 奔 波 、 一路 操 劳 、 一路 使 尽 办 组 内 每个 人 的思 维 火 花 碰 撞 , 仔细检查 , 各 组 之 间 既有 竞 争 。 又 法恩威并施 , 使学 生专 心学 习 , 结 果 却 发 现学 生 心 有 旁 及 , 不 能 有 互相 学 习促 进 。 往 往 会 有很 多惊 喜 。 通过听 。 我 发现 学 生 真 的 专心听课 , 讲 了几 遍 的 问题 照样 不 会 。 令很多教师头疼。 我 深 刻 多 才 多 艺 , 有很多奇妙的点子和很好的解题方法 ; 通过 听 。 我 真 反思后 认为 : 原因是他们把 课堂当成教 师的舞 台 . 自己只是 一 的 被 他 们 思 维 的 敏 捷 和 睿 智 的 回答 所 折 服 ; 通过 听 , 学 生 进 步 个看客 , 没 有 用 心 投 入 和独 立 思 考 的时 间 和 冲动 . 没 有表现 自 提 高的同时 . 我也在进步。 我的活动空间 。 思 维永 远 不 能 处 于 主 动 、 兴奋状 态。因此 . 教 师 比如, 在展示三角形定义的形成时 。 他 们 的思 维 过 程 如 下 : 只有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 才 能 让学 生 从 被 动 学 习 转 化 为 主 通 过画出三角形 。 首先发 现它是 由三条线 段组成 的. 其次 这三 动学 习。 让 学 生 的 主 体 性 在 教 学 活 动 中得 到 充 分 的 发 挥 . 起 到 条 线 段 不 能 在 同 一 直 线 上 。 再次要首尾顺 次相接 。 连 在 一 起 就 事半功倍的效果 。 如 何 真 正 将 课 堂 还 给 学 生 呢 ?我 借 鉴 杜 郎 口 形 成 了 三角 形 的定 义 : 由 不 在 同 一 直 线 上 的 三 条 线 段 首 尾 顺 次 经 验结合 自己学生 的实 际情 况 。 采用 了 : 预习一小组讨 论一展 相 接 组 成 的 图 形 叫 做 三 角 形 . 这样 理解 后得 到 的 知识 很 容 易 记 示-  ̄ 1 ' 充 完 善一 反馈 的程 序 教 学 。 取 得 了 非 常 好 的 效 果 。下 面 忆 , 我相信 也将终生难忘 。 又如 , 在展示三角形 内角和等于 1 8 0 o 就 我个 人 的 做 法 举 例 如 下 时, 各小组 有用拼接 、 折叠 、 度量 、 几 何 画 板 演 示 等 方 式 直 观 展 精 心 选 择 和 设 置 问 愿 作 为 学 生 预 习提 纲 示 的. 也有几何 推理证 明的 。 经 过 完 善 补 充 找 出 了 多 种傲 辅 助 把课 堂还给学 生 。 并 不是教师放 手不管 。 而 是 更 要 站 得 高 线 证 明 的 方 法 。 而且最后分为两类 : 一是构造平角 。 二 是 构 造 同 看得远 。 首先 教 师 要 吃 透 教 材 , 牢牢抓住重点 。 给 出预 习 提 纲 并 旁 内角 。真 是 让 人 喜 出 望 外 。 引 导 学 生 紧 紧 围绕 这 些 重 要 的知 识 点 去 学 习 思 考 . 使 学 生 有 明 3 . 课 堂 检 测 。展 示 完 后 。 给 学 生 2分 钟 时 间 整 理 收 获 的知 确 的知 识 追 求 目标 。 而不是面面俱到 , 主次不分 , 让 学 生 自学 了 识和方 法 , 然 后 当 堂 给 出练 习 题 。 检 测 学 习效 果 , 再 一 次 抽 查 半天, 还 不知道应该学 什么 . 学 到 了什 么 。 只 有 有 了 有 效 的 预 展 示 。 习。 课 堂 教 学 才 能 给 学 生更 多 的 时 间 去 思 考 讨 论 、 展示和完善 。 比如 , 在 学 习“ 认识三角形 ” 时: 我 出 示 了 几 道 练 习 题 。这 比如 . 我在 教学“ 认识三角形 ” 时. 给 出 三个 问 题 让 学 生 前 一 天 几 道 题 紧扣 本 节 所 学 知 识 。 起到检测 学习水平 。 反 馈 存 在 问题 晚上 自行 探究思考并 写出 自己的结论 : 1 . 请学生每人 画一个 三 的 作 用 , 以便 及 时 补 救 。前 三 个 问题 简 单 . 学 生 做 完 后 在 小 组 角形 , 看 看 它是 由什 么组 成 的 ? 想想 怎 么 给 出 它定 义 ? 三 角形 有 内 自行 批 改 订 正 。 后 两 个 问 题 由两 个 小 组 学 生 展 示 。 其 他 小 组 什 么 组 成 部 分 ? 怎 么 称 呼 ?2 . 请 大 家 探 讨 一 下 三 角 形 三 个 内 角 补 充 。通 过 这个 环 节 的学 习讨 论 。 不 只 是 弄 清 题 目的 解 答 。 更 的 度 数 之 间 满 足 什 么 关 系 ?说 说 你 是 怎么 得 来 的 ?请 写 出 推 理 亲 身 体 验 到 数 学 在 实 际生 活 中 的 重 要 性 .增 强 了对 数 学 的喜 过程。3 . 每人 准 备 五 根 木棒 。 2 c m、 4 c m、 7 e a、 r 9 e a、 r 1 l e m。 试 着 用 欢 和 重 视 。 其 中三 根 摆 一 个 三 角 形 . 看 能 否 成 功 是 不 是 有 三 条 线 段 就 可 三 注 重 课 后 的 反 馈 和 反 思 以 组 成 一 个 三 角 形 呢 ? 请 总 结 出 三 角 形 的 三 边 长 之 间 满 足 什 学生课后作业 : ①写 出你在本节课上 的收获 ( 知识 、 方法 、 么关系 。 能力等) ; 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方面?③5 。 l O 分钟巩固练习;

浅谈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不断深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现在人们说的最多的话题,也是素质教育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所以我们要弄清楚:还什么,——时间、空间、主动权;怎样还,这才是关系到课堂生命力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因素。

因为新课程下的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自主发展的场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场所。

为了使学生的自主性的精神、健全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因此必须而要真正成为一种探究、发现、创新、成功的体验的历程。

【关键词】课堂;改革;还;学生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127-01学生是什么?学生是生命,但他是不成熟的、还没有完全社会化的生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他是还做不了主,做不好主的主人。

学生的生命激情需要释放、需要飞扬,但同样需要控制,需要改造。

学生需要主动学习,自我学习,但不能盲目学习,完全自由的学习。

学生需要老师,正如花需要园丁一样,不要园丁,花将非花。

学生需要老师,正如花在努力生长的同时需要园丁的劳动一样。

在课堂上,必须要让学生在自由的天地,学会飞翔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意识、自主思维、自主学习。

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上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基本的训练和初步的实践,进而再通过自己的新的认知时间来循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就要从学生的身上去考虑怎么个“还”法。

我就此浅谈几点个人的想法:1、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时间,尤其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思考、自练自改的时间。

坦率地说,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经过多年的教学改进后,情形与以前有所不同,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发表个人见解,互相讨论。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1)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1)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双语部王业兵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里,有四个“还给”,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我曾经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工作一年的时间。

这短短的一年里,我感觉到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幸福和辛苦。

阵痛伴随着无数的期待。

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蕴含着无穷的能量。

但是孩子们能量的开关却并不是完全的打开。

这也是我理解的为什么孩子们之间是有差距的。

当然并不能够否认,天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不能够紧紧凭着孩子们现有的成绩和表现去否定部分现在仍处于学习困顿期的孩子。

所以我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的体现,也是我们老师设身处地为自己的学生去努力思考的表现。

当我每一次走近教室,然后踏入教室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里莫名的兴奋。

一年的相处完全的把陌生的师生变成了如同亲密无间的亲人。

或许有老师会疑问,这位年轻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一起疯,怎么一点老师的威严都没有。

其实不然。

在决定做老师之前,我有一段短暂的迷茫期。

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但是自己最终坚定选择向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努力着。

于是我在龙虎塘实验小学存在了。

谈起这两个月的教学,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对待的工作态度。

作为语文老师,我想还是谈谈语文课上自己的改变吧。

记得该校的顾校长曾经听过我两节课。

第一次之后的反馈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顾校长说的“关注学生”、“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思考,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

之后的一段时间的教学,我都在认真的实践。

我尝试过师生互动的多样性,比如我可以抛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小组思考之后,然后通过学生代表的发言和几个小组发言的综合,总结出最终思考的价值。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谈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摘要:叶澜教授在“新教育基础改革”的“四个还给”内容中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这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

长期以来,课堂就是教师教学的阵地,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的感觉就是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形象,一直扮演者法官,审判长,演讲家,主持着整个课堂,把持着整个教学,但惟独忘了考虑学生的感受。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会倾听鼓励表扬尊重培养叶澜教授在“新教育基础改革”的“四个还给”内容中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这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

长期以来,课堂就是教师教学的阵地,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的感觉就是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形象,一直扮演者法官,审判长,演讲家,主持着整个课堂,把持着整个教学,但惟独忘了考虑学生的感受。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本质性的特征,那课改就只能是一种形式上的课改,就没有抓住根本,那我们的课堂就更谈不上真正实现了新课程的改革。

那如何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呢?笔者以一堂一年级下册语文杞老师的《棉花姑娘》课堂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在以往的听课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节课里老师叽里呱啦的讲个不停,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课堂仿佛成了老师展现自身才能的舞台,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教师要能克制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的最佳手段,在于培养学生在教师适时、适量的引导下,运用恰当的方法去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例如杞老师的课堂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让笔者耳目一新。

整堂课她都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等的位置,参与学生的讨论,她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课一开始,杞老师就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想要在课堂上弄懂的问题。

学生争先恐后,七嘴八舌的,你一句我一言,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一、简介《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部由当代教育专家李镇西所著的教育教学随笔,围绕“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主题,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主题《把课堂还给学生》的主题是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作者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我的看法和理解在我看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具有以下优点:1. 实践性强:作者李镇西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得这一理论更具实践指导意义。

2. 思考深入:作者在书中对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为读者提供了更为深入的思考角度。

3. 启示性强:书中所提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有助于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作者传递的信息和思想主要包括:1. 学生主体性是教育的核心:作者认为,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只有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

2. 教师角色的转变:作者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也强调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伙伴。

3.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关键,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4. 个性化教育的倡导:书中强调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如何适用于当今社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创新驱动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教育著作,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也收获了许多关于如何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的宝贵经验。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书中关于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性所触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学生在课堂上扮演被动接受的角色。

然而,这种模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作者提出了学生参与度的概念,强调学生应该成为课堂中的中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通过提问、小组合作和互动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让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我应该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鼓励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

其次,我对书中强调的个性化教学理念有所启发。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

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应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作者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方法,例如差异化教学、项目式学习和学习档案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创造一个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在我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再把所有学生都放在同一个标准下评价,而是根据他们的特点来量身定制教学计划。

此外,我也对书中关于评价和考试的思考颇有感触。

传统的考试形式重视知识的记忆和机械的应用,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这种形式的考试会给学生增加过多的压力,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作者建议在评价中更多地注重学生的表现和进步,而不仅仅看重成绩。

此外,作者还提倡使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口头报告、小组讨论和项目展示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些评价方式更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潜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再过分注重分数,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

把课堂还给学生探析

把课堂还给学生探析

治学之法2014-04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然而令人感到缺憾的是,在我们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今天,尽管专家学者们一再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教师沿袭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却不乏存在。

总是“不放心”,怕学生走不稳“跌跤”“摔坏了身子”。

殊不知教师费尽了心血,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却受到了压抑,我们的教学也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更谈不上生命活力。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建构知识,体验快乐,这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构建主义的创始人,瑞士学者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也充分证明: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

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数学课堂不应是教师“一言堂”,而应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建构智慧课堂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

”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领学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别人是不能代替自己吃饭的。

这里需要阐明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样方能有效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夏丏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课堂“阵地”还给学生
作者:孟繁萍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5年第03期
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成为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新视角。

教师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之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阵地;学生为本;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遵循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实就是教学的中心要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讲课界定标准,通过激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合作与交流完成教学任务,用学生学的效果来衡量自己教的成败。

换而言之,就是教师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之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传授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了一个新的课题。

笔者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对此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以学生为本,把课堂“阵地”还给学生
1.把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应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改自练的时间。

解决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

2.把个性还给学生
教师应还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并引导学生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悟,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把权力还给学生
教师应该还给学生质疑问难、阐明个人见解、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

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学中“一言堂”的状况,要勇敢地“让位”,勇敢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勇敢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索,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去交流。

4.把尊严还给学生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批评的艺术和技巧,要还给学生自尊心。

师生间应进行平等地知识交流、思想碰撞和情感磨合。

二、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有效教学
1.调整教学目标
准确设定任务化的教学目标,要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任务,要考虑通过哪些具体内容、方法和活动来实现,课堂上的所有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开展。

2.调整教学内容
要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和编排体系,重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
功能。

3.调整教学顺序和教学方法
要通过变换学生思维角度,改变知识呈现方式,创设各种能激发探究热情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焕发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

4.调整评价机制
要通过制订正确的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教师通过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调整,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课堂调控不当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并畅所欲言,但是有时教师只顾自己说,忽略学生;有时又一味地让学生畅所欲言,课堂纪律一团糟。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好学生的学习过程。

2.目标导向性不强
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课堂气氛热烈,教师忙得不亦乐乎,而学生所讨论的问题本身大多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无关,无效问题、假问题充斥课堂,这样既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面向全体不够
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作用发挥好的恰恰就是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往往能提出比较新奇的见解和主张,然而教师却误以为引导得法,因此中等生和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则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4.学法指导不利
有时教师只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却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实际上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离开了教师,还是不会学习。

总之,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但是,也离不开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培养。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素质教育形式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原则。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教师如果用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课堂上精心组织,让学生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勇于表现,认真思考,英语课堂教学就会更充实、更精彩、更高效。

参考文献:
余文森.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中学英语“少教多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313。

编辑薛直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