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图形的相似3.1比例线段教案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1《比例线段》教学设计3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1《比例线段》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比例线段》是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1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和线段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比例线段是指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边的比例关系。
通过学习比例线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的相似性质,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和线段的知识,但对于比例线段的含义和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比例线段的含义和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运用比例线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性质。
2.难点:比例线段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线段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比例线段的含义和性质。
例如: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边的比例关系是什么?这个比例关系有什么特殊的性质?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比例线段的含义和性质。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比例线段的特殊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计算,巩固对比例线段的掌握。
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解析。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比例线段的掌握。
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线段的知识进行解决。
九年级数学上册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图形的相似3.1比例线段目标一成比例线段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新
D
A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C
D
A
1
在1:1 000 000的地图上,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5 cm,则A,B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A.5 km B.50 kmC.500 km D.5 000 km
B
2
3
已知线段AB,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CA=3AB,则线段CA与线段CB的比为( )A.3:4 B.2:3C.3:5 D.1:2
谢谢大家
A
4
【教材P65例3变式】下列四组线段中,是成比例线段的是( )A.3 cm,4 cm,5 cm,6 cm B.4 cm,8 cm,3 cm,5 cmC.5 cm,15 cm,2 cm,6 cm D.8 cm,4 cm,1 cm,3 cm
C
【2020·金昌】如图,在设计人体雕像时,使雕像的腰部以下a与全身b的高度比值接近0.618,可以增加视觉美感.若图中b为2 m,则a约为( )A.1.24 m B.1.38 mC.1.42 m D.1.62 m
了解面对逆境,远比如何接受顺境重要得多一般的伟人总是让身边的人感到渺小昨天是张退票的支票积极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必有加倍的赏赐要及时把握梦想,因为梦想一死10、一个人的梦想也许不值钱,但一个人的努力很值钱。11、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5
A
6
D
【点拨】本题易忽略线段成比例的顺序性而漏解.
7
(2)线段A′B′,AB,B′C′,BC是成比例线段吗?
8
【2020·长沙市第一中学期中】如图,在▱ABCD中,DE⊥AB于点E,B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1)AB,BC,BF,DE这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果是,请写出比例式.(2)若AB=10,DE=2.5,BF=5,求BC的长.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3章 图形的相似 3.1.2 成比例线段教学课件上册数学课件
三、归纳小结
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的方法有两种:
(1)把四条线段按大小排列好,判断前两条线段的比 和后两条线段的比是否相等, (2)查看是否有两条线段的积等于其余两条线段的积。
12/11/2021
四、强化训练
1.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 (1) 5∶7 =15∶ x ; (2) 144∶5 = x ∶25; (3) 52∶x = 26∶8 ; (4) x ∶13 = 65∶78.
12/11/2021
巴台农神庙
二、新课讲解
12/11/2021
印度泰姬陵正面高度与底部宽度之 比约为黄金分割比.
二、新课讲解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构图就完美的体现 了黄金分割在油画艺术上的应用.通过上面两幅图 片可以看出来,蒙娜丽莎的头和两肩在整幅画面中 都处于完美的体现了黄金分割,使得这幅油画看起 来是那么的和谐和完美.
8
3
答案: (1) d =6 或
3
或
2
;
(2) b = 7.5或2.7 或 5 ;
6
(3) c =8.8 或2.2 或 0.55 .
12/11/2021
四、强化训练
13..如图,有矩形 ABCD 和矩形 A′B′C′D′,AB=8 cm,BC=12 cm,
A′B′=4 cm,B′C′=6 cm. (1)求 AA′BB′和 BB′CC′; (2)线段 A′B′,AB,B′C′,BC 是成比例线段吗? 解:(1)AA′BB′=48 ccmm=12,BB′CC′=162ccmm=12
12/11/2021
二、新课讲解
例1 已知线段 a,b,c,d 的长度分别为0.8 cm ,2 cm,1.2 cm,3 cm,问 a,b,c,d 是比例线 段吗?
初中数学初三数学上册《比例线段》教案、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
-判断题:下列哪些线段成比例?
-选择题:已知线段MN与线段OP成比例,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比例系数?
-计算题:已知线段QR与线段ST成比例,线段QR=5cm,线段ST=20cm,求比例系数以及线段ST的长度。
3.教师批改: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批改,及时反馈,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比例线段的概念、性质、判定及求解方法进行总结。
2.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3.学生发言: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比例线段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4.教师总结:教师强调比例线段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比例线段解决问题。
2.讨论问题:
-问题1:已知线段AB=8cm,线段CD与线段AB成比例,且比例系数为2/3,求线段CD的长度。
-问题2:已知线段EF与线段GH成比例,线段EF=12cm,线段GH=18cm,求比例系数。
3.教师指导:在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1.重点:比例线段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比例线段的判定、求解以及在相似图形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比例线段的性质。
-运用情境教学,创设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比例线段的应用。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8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图形的相似3-1比例线段教案新版湘教版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第3章图形的相似3.1 比例线段3.1.1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值.3.能根据条件写出比例式或进行比例式的简单变形.【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情感态度】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并通过有趣的图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比例的基本性质及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大量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如:照片、放电影中的底片中的图与银幕的像、不同大小的国旗、两把不同大小但都含有30°角的三角尺等.2.美丽的蝴蝶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之比约为0.618.一些长方形的画框,宽与长之比也设计成0.618,许多美丽的形状都与0.618这个比值有关.你知道0.618这个比值的来历吗?3.如何求两个数的比值?【教学说明】说明学习本章节的重要意义.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阅读与思考题(1)什么是两个数的比?2与-3的比;-4与6的比如何表示?其比值相等吗?用小学学过的方法可说成什么?可写成什么形式?(2)比与比例有什么区别?(3)用字母a,b,c,d表示数,上述四个数成比例可写成怎样的形式?你知道内项、外项和第四比例项的概念吗?【归纳结论】如果两个数的比值与另两个数的比值相等,就说这四个数成比例.通常我们把a,b,c.d四个实数成比例表示成a∶b=c∶d或ab=cd,其中a,d叫作比例外项,b,c叫作比例内项.2.如果四个数a 、b 、c 、d 成比例,即a b =c d,那么ad =bc 吗?反过来呢?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一起证明.由此,你能得到比例的基本性质吗?【归纳结论】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 b =c d,,那么ad =bc. 3.已知四个数a 、b 、c 、d 成比例,即:a b =c d,下列各式成立吗?若成立,请说明理由. b a =d c ;a c =b d ;a +b b =c +d d. 分析:(1)比较条件和结论的形式得到解题思路;(2)采用设比值较为简单.【教学说明】这三个小题反映了在比例式的变形中的两种常用方法:一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二是设比值.4.根据下列条件,求a∶b 的值.(1)4a =5b ,(2)a 7=b 8. 解:(1)∵4a=5b ,∴a b =54. (2)∵a 7=b 8, ∴8a=7b ,∴a b =78.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x∶(x+1)=(1—x)∶3,求x.解: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x +1)(1-x)=3x.解得:x =-3+132或x =-3-132. 2.若2x -3y x +y =12,求y x. 解: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2(2x -3y)=x +y ,4x -6y =x +y ,3x =7y ,y x =37. 3.已知a∶b∶c=1∶3∶5且a +2b -c =8,求a 、b 、c.解:设a =x ,则b =3x ,c =5x ,∴x+2×3x-5x =8,2x =8,x =4,∴a=4,b =3×4=12,c =5×4=20.。
九年级数学上册 3.1-3.2.1相似的图形、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教案 湘教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3.1-3.2.1相似的图形、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相似形的特征,掌握相似形的识别方法;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实例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体会相似图形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测量、计算让学生感受相似形的特征,了解相似形的识别方法;掌握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
难点:在运用特征解决有关线段或角度的问题时,应注意“对应”。
【教法与学法指导】学生自学——合作交流——教师释疑——检测反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对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观察和欣赏,初步感受相似:你能看出上述图片的共同之处吗?(它们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等)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你还记得全等的图形吗?说一说全等的图形和形状相同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知识点1:相似图形定义1:形状相同的图形是相似的图形。
想一想:你能试阐述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吗?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知识点2: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ratio )AB ∶CD =m ∶n ,或写成CD AB =n m,其中,线段AB 、CD 分别叫做这两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n m 表示成比值k ,则CD AB=k 或AB =k ·CD .注意:在量线段时要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如图,∠A =∠D ,∠B =∠E ,∠C =∠F 则△ABC 与△DEF 相似, 记做“△ABC ∽△DEF”。
其中k 叫做它们的相似比。
注意: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 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秋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3章 图形的相似 3.1 比例线段 3.1.2 成比例线段教案 (新版)湘教版-
图3-1-5
(3)线段的比与表示两组线段的比相等的式子是同一个意思吗?表示两组线段的比相等的式子反映四条线段的什么关系?各小组同学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变式 下列各组中的a,b,c,d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若成比例,请写出比例式(式中需含全部4个字母).
(1)a=1cm,b=3cm,c=6cm,d=9cm;
(2)a=5cm,b=10cm,c=15cm,d=20cm;
(3)a=1.9cm,b=8.1cm,c=5.7cm,d=2.7cm;
(4)a=126cm,b=23cm,c=14cm,d=207cm.
图3-1-6
2.比例线段的分类讨论题
例3已知1, ,2三个数,请你再添加一个数,使这四个数构成一个比例式,这样的数有几个?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通过应用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当堂训练】
1.教材P66练习中的T1,T2.
2.教材P67T2,T4.
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归纳: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作成比例线段,简称为比例线段
【探究3】 黄金分割
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欧多克索斯(Eudoxus,约前400-约前347)曾经提出一个问题:能否将一条线段AB分成不相等的两部分,使较短线段CB与较长线段AC的比等于AC与原线段AB的比,即使得 = 成立?
(3)在图②中,你还能找到比值相等的其他线段吗?
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图形的相似 31 比例线段》教材教案
3.1比例线段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较简单,所以课堂上的重点放在了找比例的外项和内项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上。
在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时,重点突出孩子的思考过程,强调孩子有根据地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引新,导入新课1、找找比比:(判断下面的比,哪些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5 18:30 0.4:0.2 1.8:0.9 5/8:1/4 7.5:3 2:8 9:27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说说判断过程。
2、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比例的有关知识。
~学生练习:找出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6 :5 = 36 :30 4 :7 = 21 :49活动2【活动】二、认识比例,探索规律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3:5=18:30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5=18:30内项外项(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出示:3/5=18/30(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2、教学例题(1)理解题意,信息搜索: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2)、学生写不同比例: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
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
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3)、学生探索规律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4)、写比例,验证规律: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3章图形的相似 3.2线段的比4
线段的比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模式与教法
四、教学过程
归纳小结,巩固拓展1、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学到
了什么?感触最深的是
什么?感到疑惑的是什
么?
2、作业:
(1)必做题:课本P210习
题5.1第1、2题;
(2)选做题:现在有一棵很
高的古树,欲测出它的高度,
但又不能爬到树尖上去直接
测量,你有什么好的方吗?
学生畅所欲言
课后作业
通过鼓励学生积
极发言,敢于提出问
题,培养学生善于思
考,不断进行总结的良
好思维习惯。
根据学生的个性
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
原则,设计分层作业,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
能有所收获。
A
A
B C
C
B
F
E
D。
2017-2018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3章 图形的相似 3.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新版)湘
3.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基本事实: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2. 使学生了解“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如果在其中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另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以及推论的应用.难点:基本事实的理解以及推论的应用.教学设计一、预习导学预习教材P68—P71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二、探究展示(一)引入新课由学生动手做一实验:每个同学拿一张横格纸,首先观察横线之间有什么关系?(横线是互相平等的,并且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然后在横格纸上画一条垂直于横线的直线,看看这条直线被相邻横线截成的各线段有什么关系?(相等,为什么?)这时在横格纸上再任画一条与横线相交的直线,测量它被相邻横线截得的线段是否也相等?(引导学生把做实验的条件和得到的结论写成一个命题,教师总结,由此得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挂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注意:定理中的“一组平行线”指的是一组具有特殊条件的平行线,即每相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殊平行线组,这一点必须使学生明确.下面我们以三条平行线为例来证明这个定理(由学生口述已知,求证).(二)新知探究1.做一做:1)在横格纸上画直线l1,使得l1与横线垂直,观察l1被各条横线分成的线段是否相等.2)再画一条直线l2(与l1不平行),那么l2被各条横线分成的线段有何关系?结论: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2.定理证明:已知:如图,直线 l1∥l2∥l3 AB=BC求证: DE=EF证明:过E作GH∥AC,分别交l1.l3于点G.H∵ l1∥l2∥l3 ∴得到平行四边形ABEG和平行四边形BCHE∴EG =AB ,EH=BC∵AB=BC ∴EG=EH又∠1=∠2,∠3=∠4 ∴△DEG≌△FEH ∴DE=EF定理的符号语言∵直线l1∥l2∥l3 ,AB=BC∴ DE=EF推论: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在△ABC中,E是AB的中点,EF∥BC,则F是AC的中点,EF是△ABC的中位线.对应练习:1.若AB∥CD∥EF,AC=CE,则 BD=DF=AC=CE.( )4.已知AB∥CD∥EF,AF交BE于O,且AO=OD=DF,若BE=60厘米,那么三、知识梳理以”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2.推论: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实验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经历发现数学知识的全过程而获取知识,掌握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3章 图形的相似 成比例线段导学案 (
成比例线段【学习目标】1.了解线段的比的概念,并会求线段的比值.2.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意义,并会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3.了解黄金分割的定义、探索黄金分割比.【学习重点】线段的比的概念和成比例线段的意义.【学习难点】探索黄金分割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有经验的主持人一般站在舞台上的哪个位置?是正中央吗?2.人为什么在环境气温22℃~23℃下感到最适宜?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两条线段的比阅读教材P64,完成下面的内容:如果选用同一单位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或写成ABCD=mn.归纳:在同一单位下,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叫作这两条线段的比.【例1】A、B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000m,画在图上的距离A′B′=6cm.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解:∵AB=3000m=300000cm,∴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A′B′∶AB=6∶300000=1∶5000.知识模块二成比例线段阅读教材P64~P65例3,完成下面的内容:已知a,b,c,d四条线段,a=5cm,b=4cm,c=10cm,d=8cm,则这四条线段成比例吗?请说明理由.解:这四条线段成比例线段.∵ab=5cm4cm=54,cd=10cm8cm=54,∴ab=cd=54.师生合作探究、共同归纳成比例线段.归纳:一般地,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作成比例线段.【例2】已知四条线段a、b、c、d的长度,试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1)a =16cm ,b =8cm ,c =5cm ,d =10cm ; (2)a =8cm ,b =5cm ,c =6cm ,d =10cm .解:(1)a b =2,d c =2,则a b =d c,所以a 、b 、c 、d 成比例. (2)由已知得ab≠cd,ac ≠bd ,ad ≠bc ,所以a 、b 、c 、d 四条线段不成比例.知识模块三 黄金分割阅读教材P 65~P 66,完成下面的内容:如图,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AC>BC),且使AC 是AB 和BC 的比例中项,即AB AC =AC BC,叫作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作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较长的线段AC 与原线段AB 的比叫作黄金分割比.归纳:黄金分割比为AC AB =5-12≈0.618. 【例3】 在人体躯干(脚底到肚脐的长度)与身高的比例上,肚脐是理想的黄金分割点,即比例越接近0.618越给人以美感.张女士的身高为1.65米,身体躯干(脚底到肚脐的高度)为1.00米,那么她应选择约多高的高跟鞋看起来更美.(精确到十分位)解:设她应选择高跟鞋的高度是x cm ,则100+x 165+x=0.618. 解得:x≈5.2cm .故她应该选择约5.2cm 的高跟鞋看起来更美.点拨:记住黄金分割比5-12,且较长线段AC =5-12AB ,较短线段BC =3-52AB. 【变例】 回答“情景导入”中的问题:1.答:有经验的主持人会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最自然得体.2.答:人的正常体温是36℃~37℃,而36℃×0.618=22.248℃,37℃×0.618=22.866℃,正好为22℃~23℃.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 两条线段的比知识模块二 成比例线段知识模块三 黄金分割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1.一支长为20cm 的钢笔在太阳光下的影子长为0.5m ,则钢笔的实物长与影长的比为( D ) A .40∶1 B .1∶40 C .5∶2 D .2∶52.下列各组中的四条线段成比例的是( A )A .1cm ,2cm ,20cm ,40cmB .1cm ,2cm ,3cm ,4cmC .4cm ,2cm ,1cm ,3cmD .5cm ,10cm ,15cm ,20cm3.已知线段a ,b ,c ,d 成比例(即a∶b=c∶d),其中a =2cm ,b =4cm ,c =5cm ,则d 等于( B ) A .1cm B .10cm C .52cm D .85cm 4.已知点E 是线段MN 的黄金分割点(ME>EN),则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A )A .MN ME =ME ENB .EM EN =ENMNC .MN EM =EN MND .EN EM =MNEM5.已知a ,b ,c ,d 是比例线段,且a =15,b =3,c =10,求d.解:由题意得ab =cd ,∴153=10d ,∴d =2。
2018年秋九年级数学图形的相似3.1比例线段3.1.1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新版湘教版
由小学所学出发,层层置疑,引发学生的探究思维.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1】 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置疑导入的基础上,各小组展开讨论:已知比例式=,则ad=bc,为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等式的基本性质,如果学困生仍然没有思路,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的两边同时乘bd,会得到什么结果?继续提问为什么会想到在比例式的两边同时乘bd?实际上bd是两个分式的公分母.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当堂训练】
1.教材P63练习中的T1,T2.
2.教材P67习题3.1中的T1,T2.
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知识网络】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探究本节课的两个重要知识点,让学生学会将等积式化比例式及将比例式化等积式的互用,流程合理、自然.
②[讲授效果反思]
归纳:从ad=bc成立,可得出①=; ②=;
③=; ④=等.
从特殊情况出发,使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以一般的形式探索和推导,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一步一步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应用举例】
例1[教材P63例2]根据下列条件,求a∶b的值.
【拓展提升】
例2已知==,且x+y+z=12,求x,y,z的值.
解:设===a,则x=3a-4,y=2a-3,z=4a-8,x+y+z=3a-4+2a-3+4a-8=12,∴a=3,∴x=5,y=3,z=4.
2018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3章 图形的相似 3.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新版)湘教版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课堂引入】
一组等距离的平行线截直线AC所得到的线段相等,那么在直线A′C′上所截得的线段有什么关系呢?图3-2-12
操作印有等距离平行线的作业纸和刻度尺做实验:(1)画一条与这组平行线垂直的直线l1,则直线l1被这组平行线截得的线段相等吗?为什么?(2)任意画一条与这组平行线相交的直线l2,量一量直线l2被这组平行线截得的线段是否相等.
问题解决
能应用此结论证明线段成比例,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
情感态度
通过合作探究,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理解.
教学难点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的灵活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变式.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成比例线段?
3.先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重温知识的生成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良好习惯.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应用举例】
例1[教材P71例]如图3-2-18,已知AA1∥BB1∥CC1,AB=2,BC=3,A1B1=1.5,求B1C1的长.
图3-2-18
变式一 如图3-2-19,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DE∥BC,已知AE=6, = ,则EC的长是()
A.4.5B.8C.10.5D.14
图3-2-19
变式二 如图3-2-20,在△ABC中,EF∥CD,DE∥BC,求证:AF·BD=AD·FD.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3章图形的相似 3.2线段的比2
线段的比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线段的比2、通过现实情境,进一步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从而知道线段的比的概念。
难点:应用线段的比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几幅形状相同的图片。
2、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选用其他的相关图案。
设计思路:1、相似图形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全等图形是它的一个特例)。
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描述物体的形状,体会图形相似在刻画现实世界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可以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提高应用数学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的基础上,从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线段的比开始,探索并体验相似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相似图形1、引导学生观察章前图2、教师、学生共同展示自己收集的一些图案。
3、议一议。
(教师可准备同一底片洗出来的大小不同的两张照片,大小不同的两张中国地图,国旗上的大小五角星。
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认识教学丰富的人文价值、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
然后让学生议论,把自己见到的形状相同的图形名称说出来,并进行交流)二、探究问题:1、课本第90页提出的两个问题。
(创设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觉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比例线段模型,在解决问题的氛围中了解线段的比。
教师应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再交流,并给予指导)2、议一议。
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进行自主探索,然后再分小组交流各人的看法。
)三、介绍新知识1、两条线段的比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两条线段的比的前项、后项的认识,并引入比值k的有关内容。
四、例题讲解出示课本91页例11、介绍比例尺的概念。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3章图形的相似 3.1 相似的图形1
相似的图形教学目标:理解相似形的概念,了解相似形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由于需要的不同,要制定出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挂上大小不一样的中国地图两张及两张大小不同的长城图片,供同学观察,并看课本第42页的图,提出问题:这几组图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这些图片大小虽然不一样,但形状是相同。
二、讲解新课由于不同的需要,我们用同一底片冲洗、放大得到的相片有1寸的,也有2寸的,也有更大的,这些大小不一样的相片,其形状是相同。
同学们想一想,在毕业证书贴的相片与学籍卡片上的相片、学习证的相片大小不一定一样,但形状相同,如果不相同会有什么后果呢?大小不相同的中国地图或世界地图,其形状也是相同的,只是由于需要的不同,印制成大小不一的图片。
对于某一地区,也经常会绘制成各种大小不同的建筑物、山岗等所处的位置都是相同,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两张地图(同一地区)的形状不一样,那就会给我们许多错觉,就会产生许多麻烦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许多这样形状相同,而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
在数学上,我们把具有相同形状的图形称为相似形。
同学们你还能说出哪些相似的图形吗?(同学们思考、讨论、交换意见)国旗、国旗上的五角星。
画一个图形放在投影机上映射到屏幕上的图形与原图、平面镜上看到你自己的像等。
如图所示的是一些相似的图形。
想一想:放大镜下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似吗?你看过哈哈镜吗?哈哈镜中的形像与你本人相似吗?还有一些图形,看起来有点相像,但它们不是相似的图形。
为什么有一部分图形看起来相像,但不相似呢?这就是数学上说的相似图形还有其特征,就是这章要探索的内容。
三、课堂练习课本第43页试一试,你能画出两个或更多的相似形吗?四、小结形状相同而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形,相似形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
五、作业P44 1、2。
24.2相似图形的特征第一课时相似图形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意义,会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图形的相似3.1 比例线段3.1.1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2.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比值.3.能根据条件写出比例式或进行比例式的简单变形.【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情感态度】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并通过有趣的图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比例的基本性质及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大量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图形.如:照片、放电影中的底片中的图与银幕的像、不同大小的国旗、两把不同大小但都含有30°角的三角尺等.2.美丽的蝴蝶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之比约为0.618.一些长方形的画框,宽与长之比也设计成0.618,许多美丽的形状都与0.618这个比值有关.你知道0.618这个比值的来历吗?3.如何求两个数的比值?【教学说明】说明学习本章节的重要意义.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阅读与思考题(1)什么是两个数的比?2与-3的比;-4与6的比如何表示?其比值相等吗?用小学学过的方法可说成什么?可写成什么形式?(2)比与比例有什么区别?(3)用字母a,b,c,d表示数,上述四个数成比例可写成怎样的形式?你知道内项、外项和第四比例项的概念吗?【归纳结论】如果两个数的比值与另两个数的比值相等,就说这四个数成比例.通常我们把a,b,c.d四个实数成比例表示成a∶b=c∶d或ab=cd,其中a,d叫作比例外项,b,c叫作比例内项.2.如果四个数a 、b 、c 、d 成比例,即a b =c d,那么ad =bc 吗?反过来呢?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一起证明.由此,你能得到比例的基本性质吗?【归纳结论】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 b =c d,,那么ad =bc. 3.已知四个数a 、b 、c 、d 成比例,即:a b =c d,下列各式成立吗?若成立,请说明理由. b a =d c ;a c =b d ;a +b b =c +d d. 分析:(1)比较条件和结论的形式得到解题思路;(2)采用设比值较为简单.【教学说明】这三个小题反映了在比例式的变形中的两种常用方法:一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二是设比值.4.根据下列条件,求a∶b 的值.(1)4a =5b ,(2)a 7=b 8. 解:(1)∵4a=5b ,∴a b =54. (2)∵a 7=b 8, ∴8a=7b ,∴a b =78.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x∶(x+1)=(1—x)∶3,求x.解: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x +1)(1-x)=3x.解得:x =-3+132或x =-3-132. 2.若2x -3y x +y =12,求y x. 解: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2(2x -3y)=x +y ,4x -6y =x +y ,3x =7y ,y x =37. 3.已知a∶b∶c=1∶3∶5且a +2b -c =8,求a 、b 、c.解:设a =x ,则b =3x ,c =5x ,∴x+2×3x-5x =8,2x =8,x =4,∴a=4,b =3×4=12,c =5×4=20.4.已知x∶y=3∶4,x∶z=2∶3,求x∶y∶z 的值.解:因为x∶y=3∶4=6∶8,x∶z=2∶3=6∶9,所以x∶y∶z=6∶8∶9.5.y +z x =z +x y =x +y z=k ,求k 的值(两种情况). 解:①当x +y +z =0时,y +z =-x ,z +x =-y ,x +y =-z ,∴k 为其中任意一个比值,即k =-x x=-1; ②x+y +z≠0时,k =y +z +z +x +x +y x +y +z=2. 6.已知1,2,2三个数,请你再添上一个数,写出一个比例式.分析:可以设再添上的数是x ,根据比例的定义就可解得.解:设添上的数是x , 得到:1∶2=2∶x, 解得x =2 2.则比例式是:1∶2=2∶2 2.答案不唯一.7.操场上有一群学生在玩游戏,其中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例是3∶2,后来又有6名女同学参加进来,此时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为5∶4,求原来有多少名男生和女生?解:设男生与女生原来的人数分别为3k 、2k , 由题意得,3k 2k +6=54, 整理得,12k =10k +30,解得k =15,3k =3×15=45,2k =2×15=30.答:原来有45名男生和30名女生.【教学说明】引导学生用比例的性质解决问题.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1”中第1题.教学反思在处理比例的基本性质前先对比例的项的有关概念进行了讲解,对于比例的内项与外项,我是这样处理的,观察a∶b=c∶d,a ,d 在比例式的外部,所以称为比例外项,b ,c 在比例式的内部,所以称为比例内项,这样解释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概念教学应该注意讲练结合,通过练习达到对概念的理解.3.1.2 成比例线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其性质.2.会求两条线段的比及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3.知道黄金分割的定义,会判断某一点是否为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过程与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线段的性质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感知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对知识就是力量的客观认识,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线段的性质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掌握黄金分割的概念,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1、2、4、8这四个数成比例吗?如何确定四个数成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教学说明】复习回顾,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如下图,在方格纸上(设小方格边长为单位1)有△ABC 与△A′B′C′,它们的顶点都在格点上,试求出线段AB ,BC ,AC ,A′B′,B′C′,A′C′的长度,并计算A B 与A′B′,BC 与B′C′,AC 与A′C′的长度的比值.【归纳结论】如果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线段AB ,A′B′的长度分别为m ,n ,那么把它们的长度的比m n 叫做这两条线段的比,记作:AB A′B′=m n 或AB∶A′B′=m∶n;如果m n的比值为k ,那么上述式子也可以写成AB A′B′=k 或AB∶A′B′=k. 【教学说明】注意:(1)两线段是几何图形,可用它的长度比来确定;(2)度量线段的长,单位有多种,但求比值必须在同一长度单位下,比值一定是正数,比值与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3)表示方式与数字的比表示类同,但它也可以表示为AB∶CD.2.什么是比例线段?【归纳结论】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作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3.能否将一条线段AB 分成不相等的两部分,使较短线段CB 与较长线段AC 的比等于线段AC 与线段AB 的比呢?即,使得:CB AC =AC AB.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问题.4.根据上面的计算我们可以得知存在这样的一个点C.即:CB AC =AC AB =5-12. 【归纳结论】如果线段AB 上有一点C ,且CB AC =AC AB,那么线段AB 被点C 黄金分割.点C 叫作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较长线段AC 与原线段AB 的比叫作黄金分割比. 黄金分割比5-12的数值近似为0.618.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计算、证明”等活动,得到并加深对黄金分割的理解.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已知四条线段a 、b 、c 、d 的长度,试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1)a =16cm ,b =8cm ,c =5cm ,d =10cm ;(2)a =8cm ,b =5cm ,c =6cm ,d =10cm .解:(1)a b =2,d c =2,则a b =d c,所以a 、b 、d 、c 成比例. (2)由已知得ab≠cd,ac≠bd,ad≠bc,所以a 、b 、c 、d 四条线段不成比例.2.若ac =bd ,则下列各式一定成立的是( )A .a b =c dB .a +d d =b +c c C .a 2b 2=d c D .ab cd =a d【答案】B3.已知C 是线段AB 的一个黄金分割点,则AC∶AB 为( )A .5-12 B .3-52 C .5+12 D .5-12或3-52【答案】D4.若2x -5y =0,求y∶x 与x +y x的值. 解:略.5.已知a b =c d =3,a -b b =c -d d成立吗? 解:由a b =c d=3. 得a =3b ,c =3d.所以a -b b =3b -b b=2, c -d d =3d -d d=2, c -d d =3d -d d=2,因此a -b b =c -d d. 6.已知a∶b∶c=4∶3∶2,且a +3b -3c =14.(1)求a ,b ,c ;(2)求4a -3b +c 的值.解:(1)设a =4k ,b =3k ,c =2k.∵a+3b -3c =14,∴4k+9k -6k =14,∴7k=14,∴k=2,∴a=8,b =6,c =4.(2)4a -3b +c =32-18+4=18.7.在△ABC 中,D 是BC 上一点,若AB =15cm ,AC =10cm ,且BD∶DC=AB∶AC,BD -DC =2cm ,求BC.解:略.8.在比例尺为1︰2000的地图上测得AB 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5cm ,则AB 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为多少米?解:设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为x ,则:12000=5x,x =5×2000=10000cm =100m . 9.在人体躯干(脚底到肚脐的长度)与身高的比例上,肚脐是理想的黄金分割点,即比例越接近0.618越给人以美感.张女士的身高为1.65米,身体躯干(脚底到肚脐的高度)为1.00米,那么她应选择约多高的高跟鞋看起来更美.(精确到十分位)解:设她应选择高跟鞋的高度是x cm ,则100+x 165+x=0.618. 解得:x≈5.2cm .故她应该选择约5.2cm 的高跟鞋看起来更美.10.已知线段AB ,求作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C ,使AC >BC.解:作法:(1)延长线段AB 至F ,使AB =BF ,分别以A 、F 为圆心,以大于等于线段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G ,连接BG ,则BG⊥AB,在BG 上取点D ,使BD =12AB , (2)连接AD ,在AD 上截取DE =DB ,(3)在AB 上截取AC =AE.如图,点C 就是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教学说明】通过例题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线段的应用和黄金分割的意义.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3.1”中第2、3、4题.教学反思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理解比例线段的性质,初步掌握了比例线段在几何中的应用.本节课学习的黄金分割是一个新的概念,学生缺少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因此教学中在内容选择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选用大量图文作为背景,通过建筑、艺术、生活中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体现数学丰富的文化价值.同时,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等相关内容,在实际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学内容比较多,因为时间关系,有关黄金分割的相关计算和应用学生练习得比较少,部分学生对这种类型的题目掌握不好.另外学生对黄金分割点的证明理解还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