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筋膜室综合症PPT课件

合集下载

腹腔间隙综合症(ACS)精品PPT课件

腹腔间隙综合症(ACS)精品PPT课件
☞ 肾脏水肿+肾包膜压迫☞肾内高压综合症 少见输尿管受压的证据
腹内高压对肾脏的影响(2)
临床表现: 少尿或无尿:少尿时肾脏受累的最早表现 尿NA+水平通常正常,不像急性肾小管坏死 腹部超声检查无尿系积水 腹内压5mmHg即出现肾脏影响 15mmHg出现少尿 >30mmHg肾血流停止
腹内压增加对血浆肾素的影响。扩容使肾素水平不断 下降(J Tranma 1997;42:997-1003)
增加切口感染和裂口的机会 腹带帮扎过紧可能进一步影响腹壁筋
膜的血运
腹内高压病理改变
腹内压↑
血管受压
膈肌抬高
器官直接受压
↑RVP 下腔静脉血流↓ 心脏受压 胸腔压力↑
心脏后负荷↓
肺静脉压↑ 肾血管阻力↑
心肌收缩力↓ 心脏后负荷↑
心输出量↓
内脏血管阻力↑
肾衰 腹壁缺血、水肿 呼衰 细胞内压↑ 内脏缺血
腹内高压与危重病
——腹腔间室综合症(ACS)
腹内高压(IAH)
腹内压>20mmHG
腹腔间室综合症(ACS)
因种种病因引起的腹内 压进行性升高,并由此最 终导致多器官功能的障碍 甚至衰竭
腹腔间室综合症(ACS)临床特点
临床的高发率(62.5-75%) 较高的隐蔽性(易被掩盖、忽略) 早期检测、干预的重要性
13817例病人连续观察,ACS发生率15% (morriset al,Surg 1993:217:576-586).
腹主动脉瘤破裂104例,4例发生ACS(fletsan R JR et. Am Surg 1989;55:396-402)。
另一组31例ACS病例的死亡率为62.5%。
腹压升高的原因
腹内压对血浆醛固酮的影响。扩容使醛固酮水平

腹腔筋膜室综合症

腹腔筋膜室综合症
染或者腹腔内纱布填塞止血,腹腔几死于腹腔开放术后5天早期强行关腹并 发的继发ACS。虽经切口再次敞开,但病人仍死 于多器官功能衰竭。Offner等对创伤后行剖腹探 查术的病人采用不同关腹方法所致ACS的发生率 进行研究,结果术后一期关闭后ACS发生率达80 %,开放组为24%,因此建议创伤病人尽量避免 一期缝合筋膜。 早期诊断、早期施行腹腔减压术对提高ACS病人 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动态性严密监测腹内压 ACS的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ACS的诊断特点: (1)腹痛、腹胀极度严重,发病初期腹膜刺激征明显; (2)腹腔内压力迅速升高,至少>20mmHg(一般发病后
72h内),腹腔前后 径/左右径比例>0.8; (3)生命体征难以稳定; (4)早期极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5)病死率较高。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少尿进展至无尿及对扩容无反应的肾前氮质血症是ACS造成肾功不全的特征。 肾功能不全和呼吸功能不全是ACS最常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当腹内压处于 15~20mmHg(1mmHg=0.133kPa)范围时,可以出现少尿,而腹内压增加至 30mmHg或更高时则导致无尿,且扩容及多巴胺和髓袢利尿剂治疗无效。减压 或腹内压下降能迅速纠正少尿,并通常引发强烈的利尿作用。但也有研究发 现肾功能不全并不随着腹腔减压而迅速恢复。病人一旦发生肾衰竭,通常要 迟至3~4周肾功能才逐渐恢复。
腹内压升高与呼吸衰竭的关系 腹内压急性升高时,最终
会引发以高通气压力、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为特点的呼 吸衰竭。膈肌升高导致静态和动态肺顺应性下降。腹内压 升高也可导致肺总通气量、功能残气量及残气量下降,通 气血流比例失调和通气不足,分别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 血症。肺泡氧张力下降和胸内压增加可导致肺血管阻力增 加。近来研究表明,腹腔出血及补液可使腹腔高压所致的 心、肺功能不全并恶化,腹部减压几乎可以马上改善急性 呼吸衰竭。ACS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影响,它可增高颅内 压,降低脑灌流压。

腹腔间隙综合症(ACS)ppt课件

腹腔间隙综合症(ACS)ppt课件

腹腔间室综合症(ACS)临床特点 • 临床的高发生率 • 较高的隐蔽性(易被掩盖、易被专科大夫忽略 ,ICU高发,应引起高度重视。) • 早期检测、干预的重要性
• • • • 腹内高压 严重腹胀 少尿、循环改变、四肢冷、代酸,等 呼吸窘迫
腹腔间隙综合症(ACS)临床分类
1 • 急性ACS(小时、天) • 慢性ACS(腹水)妊娠
2 • 原发ACS:各种腹部病变 • 继发ACS:腹部以外病变(液体复苏) (烧伤、腹部以外外伤)
ACS的诊断
1.诊断主要靠病史和体征,大部分病人,都有腹部外伤或 者择期手术病史,体征随病情的变化,有区别。 2.早期体征是腹部膨隆、呼吸道阻力增加、少尿,后期体 征是明显腹胀、腹壁紧张、少尿或无尿、呼吸衰竭、低 血压甚至休克。 3.腹压测定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由于膀胱内压力变化 可以反映腹腔内压力变化,因此连续监测膀胱压力,是 早期发现ACS的金标准。 4.腹腔减压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更进一步验证ACS诊断) 。
一、腹内高压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 • • • • 平均动脉压 心率 ↑ 肺动脉楔压 中心静脉压 下腔静脉压 ←↓
↑ ↑ ↑
腹内压增加对心脏指数和肺动脉楔压的作用( J Trauma 1995; 39:1071-1075)
二、腹内高压对呼吸的影响
• • • • •
膈肌抬高→胸腔顺应性↓ 肺血管阻力↑ 下肺萎缩、肺不张→V/Q失调 呼吸做功增加 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呼吸衰竭
腹腔高压分级
腹腔高压分级主要是根据腹内压的高低,共分四级。
压力 10-15mmHg 16-25mmHg 26-35mmHg > 35mmHg 分级 Ⅰ Ⅱ Ⅲ Ⅳ 处理 维持正常血容量 高容量液体复苏 减压 减压+再探查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分析 ppt课件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分析  ppt课件

ACS时的腹部CT:肾脏受压
Pickhardt, AJR 1999
Note that abdomen is round, not oval
Kidneys are compressed, patient is anuric
Retroperitoneal hemorrhage ppt课件 Flattened Inferior Vena C1a5 va
★腹内压继续升高可导致肠坏死,坏死部位常在回肠和右半结 肠,此种坏死常无动脉血栓形成证据。
ppt课件
13
正常腹部CT
Pickhardt, AJR 1999
Note that abdomen is oval, not round
Normal kidney
ppt课件
Inferior Vena Cava 14
Efstathiou et al, Intensive Care Med 2005;31 supp1 1: S183 Abs 703
ppt课件
8
病因
任何引起腹腔内压力升高的因素均可能引起ACS:
★腹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最常见)
★腹膜后体积增加
★腹部外来挤压
★不适当复苏
★凝血功能障碍及其他性质的出血
★严重污染及感染
3 .膀胱测压大于20mmHg。
ppt课件
23
危险因素
①腹壁顺应性减弱:见于急性呼衰,尤其是伴有胸内压升高; 一期腹部筋膜闭合术(abdominal surgery with primary fascial closure);大面积创伤/烧伤;高体重指数(BMI)和中央型肥 胖。
②胃肠内容物增加:胃轻瘫、肠梗阻和结肠假性梗阻。
IAH / ACS 与患者生存率

《腹腔间室综合征》课件

《腹腔间室综合征》课件
导致器官功能障碍
02
03
腹腔间室综合征的病因
外伤
外伤导致腹腔内压力升高
手术
手术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高内 压
炎症
炎症导致腹腔内压力升高
腹腔间室综合征的症状
腹腔间室综合征常见症状包括腹胀、呕吐、腹痛、呼吸困难 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诊断和治疗
临床表现
通过患者表现进行 初步诊断
谢谢观看!下次再见
CT具备高分辨率,可以显示细微结构
02 立体显示
CT可以立体显示腹腔内器官,方便诊断
03 快速成像
CT成像速度快,节省患者等待时间
影像学表现的分析
细节观察
观察器官形态是否正常 查看有无积液或肿块 确定器官位置是否偏移
比较分析
对比正常影像进行分析 确认异常表现的差别 判断是否存在病变
诊断依据
影像学表现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有助于明确病情及处理方案
定期体检
腹部影像学检 查
检查腹部器官情况
早期发现
提前识别潜在问题
生物学指标检 测
监测身体健康状况
饮食调理
合理饮食
控制脂肪和糖分摄 入
肪堆积
01 保持良好姿势
避免腰部受损
02 避免剧烈运动
减少肌肉疲劳
03 规律作息
促进身体健康
总结
通过以上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腹腔间室综合征的风险, 提高生活质量。定期体检、合理饮食和生活细节注意都是预 防腹腔间室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保持身体健康,远离疾病困 扰。
纠正病因
手术治疗
包括开腹手术、腹 腔镜手术等
物理疗法
如按摩、理疗等
药物治疗
常用抗生素、止痛 药等药物

腹腔筋膜室综合征PPT课件

腹腔筋膜室综合征PPT课件

肝脏 肝脏血流减少导致肝线粒体功能障碍, 能量物
质产生减少, 乳酸去除率下降,因而血清乳酸浓度可 作为反映IAH /ACS病情及液体复苏疗效的有效指标。
肝的总血流量减少主要是由于肝门静脉血流减 少所致。有人认为, IAH 时由于CO 下降,肝动脉血流 减少, IAH 使肝脏机械性受压以及肝静脉穿过膈肌 处的解剖性狭窄, 从而使肝静脉和门静脉血流量降 低。
(2) IAP 升高压迫腹主动脉和肾动脉而增加肾血管阻 力, 使肾皮质、肾小球血流减少;
(3) 肾实质受压而引起所谓的“肾室隔综合征〞;
(4) IAP 压力升高, 导致血浆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分 泌增加, 从而引起少尿甚至无尿;
(5) IAP 升高压迫使血管阻力增加导致后负荷加大, 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前负荷减少, 从 而使心输出量下降, 引起肾脏血流灌注减少。
〔3〕腹腔内容物增加 腹腔积液、肝功能不全;
〔4〕毛细血管渗漏/输液;酸中毒〔pH<7.2〕;低血压;低 温〔<33℃〕;大量输血〔24h内>10个单位〕;凝血功能障 碍(血小板<55000/mm3 或PT>15s或PTT>正常值2倍或INR> 1.5); 大量输液〔24h>5L〕;胰腺炎;少尿;败血症;大面 积烧伤/创伤;剖腹术所致损伤。
酸中毒、低体温及凝血功能障碍为IAH及ACS的三联征。
概念
腹腔灌注压 APP abdominal perfusion pressure
APP= MAP〔平均动脉压〕-IAP。
测量APP的意义要高于单纯测量IAP,因为其可 反映内脏灌注水平。因此认为APP为预示器官衰竭 及评估复苏治疗效果的更准确指标。
腹腔筋膜室综合征
内容
1、有关概念 2、测量与分级 3、病理生理 4、2007腹腔内高压和腹腔间室综合征评估流程共识 5、相关思考

腹腔间室综合征PPT医学课件

腹腔间室综合征PPT医学课件
7
大多数危重病人中,ACS的发 生是多因素的,大量的液体复苏伴 随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还可导 致内脏水肿,从而增加IAP。
8
病理生理
ACS对身体的不利之处源自IAP 的升高及其对腹腔、腹膜后和胸腔脏 器的继发影响。
9
(病理生理)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IAP增高,特别是>20mmHg时,致前负荷降低和后负 荷增高,心排量减少。临床上可见中心静脉压和肺动 脉楔压升高。 前负荷降低:①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压增高导致内脏和 下肢血管床淤血,回心血量减少。②在肝上膈下水平, 下腔静脉的功能性狭窄导致静脉回流减少。③膈肌上 抬和胸腔内压升高,心室顺应性降低,心室灌注受损。 后负荷增加:毛细血管床机械性受压所致的全身血管 阻力升高。
13
(病理生理)对胃肠道的影响
胃肠道对IAP升高最敏感,是受IAH/ACS影响最早的器
官。IAP达到1.33KPa(10mmHg)时,猪的小肠粘膜血流灌 注即减少17%;IAP达到2.67KPa(20mmHg)时减少36%; IAP达到5.33KPa(40mmHg)时血流灌注减少67%,此时肠 系膜上动脉血流减少69%,肾组织血流减少45%。IAP上 升除降低动脉血流外,还直接压迫肠系膜静脉,从而导致 静脉高压及肠道水肿。内脏水肿进一步升高IAP,形成恶 性循环,以致胃肠道血流灌注减少,组织缺血,肠粘膜屏 障受损,发生细菌移位。
16
(病理生理)全身再灌注伤
腹腔快速减压可造成急性低血容量,这是中心 充盈压和全身血管阻力骤降的结果。再灌注的内 脏和下肢的乳酸、钾和其他无氧代谢产物快速倾 泻进入全身循环,甚至可导致心跳骤停。再灌注 期间,肠道损伤可因氧自由基的产生和内生抗氧 化剂机制的耗竭而加剧,肠道缺血可促进炎性介 质的产生,而细菌和毒素通过有缺陷的肠粘膜移 位,加重了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甚至死亡。

腹腔间室综合征ppt课件

腹腔间室综合征ppt课件

• 1.临床内外各科医师临床常所遇见的休克,酸中毒; 或在抢救病人大量输入晶体液体时,不但要想到心 肺肾等承受能力,也要想到有可能导致IHS.尤为小 儿科,烧伤科与ICU科病人. 2.消化,肾脏与传染内科医师如遇到临床常见的急 性或慢性腹水,重症便秘时等...,要想到IHS这种可 能... 3.神经内科,或脑外等外科医师在病人术后严重尿 储留等...,应谨防IHS之发生. 4.胸外或呼吸内科医师遇到胸腔内广泛胸水等..., 有可能发生IHS. 5.心脏外科和麻醉科临床常用的深低温下手术,或
• 1980年,Kron和他的同事第一次使用了 ACS这一术语,但意识到腹腔作为一个密 闭的腔室、腹内压增高导致腹腔间室综合 征近年来才逐渐受到重视。
• 腹腔室隔综合症"Abdominal(or
Intraabdominal)compartment syndrome, ACS or IACS",系1989年Fietesam医师提出 的一个新概念,他在4例腹主动脉瘤破裂修复 术后病人中观察到腹内压增高可引起广泛 性腹部膨胀,以及通气压与中心静脉压增高, 尿量减少;从而认为广泛性肠道与后腹膜水 肿可引起ACS.
腹腔内压增高(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
IAH常继发于腹部创伤、腹部手术、肠梗阻、 大面积烧伤、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短期内大 量液体复苏的病人。
分类
• IHS病因,按急性与慢性分为腹腔内与腹腔外 (腹膜后与腹膜外)几大类型: ACS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还 可以是继发于慢性腹内压增高基础上的急 性腹内压升高 。因此,腹间隔综合征应被 识为可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渐进性 、未察觉的腹内压增高的最终结局。ACS 是从IAP的渐进性或急性增加发展而来的, 由于易感性的不同而以分级的方式影响多 个器官系统的临床综合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处理程序
(1)补充血容量:充分的液体复苏扩容 对器官功能的维护是十分重要的。利尿药 对ACS有害而无益。在ACS情况下,通常循 环血容量是减少的。要求给予液体输入, 而不是利尿。大量输液的同时应注意酸碱 平衡和电解质监测,有助于防止灌流综合 征的发生。
9
(2)气道开放、正压通气:ACS常并发呼 吸功能衰竭,需要及时给予强有力的呼吸 支持。病人由于腹腔高压、膈肌上抬等影 响导致有效通气不足。此时给予压力支持 通气有助于改善机体氧合,并避免容量控 制通气带来的气压伤和胸腔压力过高带来 的不利影响。
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导致心血管、肺、 肾、腹腔内脏、腹壁和颅脑等功能障碍或衰竭的 综合征。ACS以腹内高压、严重腹胀合并少尿、 呼吸窘迫为特征。由于对ACS的认识不足,延误 治疗将产生严重后果。ACS在外科危重病人中并 非少见,调查发现,严重创伤后ACS发生率为2 %~15%,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中ACS的发病率 更高达31.4%
3
腹内压的升高可以导致心输出量下降 这是由于下腔静脉 和门静脉直接受压使其血流量减少,同时胸腔压力增加导 致上、下腔静脉血流进一步减少所致。胸腔压力增加使心 脏受压,舒张末期心室容积下降。IAH可以明显增加心脏 后负荷。所有这些均可导致心搏出量减少及代偿性心率增 加。大多病人均表现为心率加快,严重的先出现血压升高 后期出现血压下降等循环功能不全的表现。胸腔压力增加 及膈肌升高与心室顺应性下降有关,加之心脏后负荷增加, 导致心脏收缩力降低。由于IAH违背了Starlings定律,通常 反映心脏充盈压的指标如肺动脉楔压、中心静脉压,不仅 不能正确反映血管内容积状况,反而给人以误导。一般情 况下,当它们升高,心输出量下降,意味着液体过多,应 予快速利尿;IAH情况下则完全相反,应该积极实施液体 复苏,此时快速利尿只会加快病腺外,其他腹腔内及腹膜后所有器官的血 流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肠道对腹内压升高最为敏感,一般在出现典型的肾 脏、肺脏及心血管症状之前即有损害的迹象。而且,腹内压升高除了减少动 脉血流之外,还直接压迫肠系膜静脉、门静脉,从而造成静脉高压及肠道水 肿,内脏水肿进一步升高腹内压,因而导致恶性循环,以致胃肠血流灌注减 少,组织缺血,肠黏膜屏障受损,发生细菌易位。腹内压继续升高还可导致 肠坏死,坏死部位常在回肠和右半结肠,此种坏死常无动脉血栓形成证据。 有的病人出现大段小肠缺血甚而坏死表现。 少尿进展至无尿及对扩容无反应的肾前氮质血症是ACS造成肾功不全的特征。 肾功能不全和呼吸功能不全是ACS最常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当腹内压处于 15~20mmHg(1mmHg=0.133kPa)范围时,可以出现少尿,而腹内压增加至 30mmHg或更高时则导致无尿,且扩容及多巴胺和髓袢利尿剂治疗无效。减压 或腹内压下降能迅速纠正少尿,并通常引发强烈的利尿作用。但也有研究发 现肾功能不全并不随着腹腔减压而迅速恢复。病人一旦发生肾衰竭,通常要 迟至3~4周肾功能才逐渐恢复。
1
ACS的病理生理改变 腹腔与外界相对隔绝, 因而任何引起腹腔内容物体积增加的情况 都可以增加腹腔内压力。慢性腹内压升高 发展较隐匿,腹腔可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 程,而ACS则是腹内压急性升高的结局。
2
根据腹腔内压力升高的原因和方式又可将ACS分 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腹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是腹内 压升高的最常见原因,包括腹腔内出血、肠梗阻、 肠系膜静脉梗阻、腹腔填塞、大量腹水、腹膜炎、 腹腔脏器移植及肿瘤等情况,由于胰腺炎、出血 或水肿引起的腹膜后体积增加也可导致原发性 ACS。腹部的外来挤压也可导致腹内压增加,包 括由烧伤焦痂、加压关闭腹腔或腹壁缺损和巨大 切口疝修复所造成的腹外挤压。继发性ACS则是 腹部手术后在腹壁张力很大又强行关腹所引起。
10
(3)血液净化:产生腹腔高压的主要原因 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引发毛细血管渗漏 综合征导致的后腹膜和腹膜腔大量渗出和 腹膜本身水肿、肠麻痹和肠腔内液体潴留。 因此我们在病人的处理中积极采用了床边 血液滤过技术,目的:①在保证容量充足 的前提下通过超滤减轻组织间隙水肿;② 通过血液滤过清除炎症介质减轻机体炎症 反应。
6
动态性严密监测腹内压 ACS的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ACS的诊断特点: (1)腹痛、腹胀极度严重,发病初期腹膜刺激征明显; (2)腹腔内压力迅速升高,至少>20mmHg(一般发病后
72h内),腹腔前后 径/左右径比例>0.8; (3)生命体征难以稳定; (4)早期极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5)病死率较高。
7
在辅助检查中CT的诊断价值较高,CT诊断征象可表现为: (1)下腔静脉压迫、狭窄;(2)圆腹征阳性(腹部前后 径/横径比例增高);(3)肾脏压迫或移位;(4)肠壁 增厚;(5)肠腔内外有液体积聚。腹腔内压力(IAP)监 测在ACS的治疗有着重要的地位。腹腔内压力监测应持续 进行于整个治疗过程中,以膀胱内压(UBP)最为准确且 易于施行。根据监测的膀胱内压高低,分别分为4级并根 据它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一旦腹内压>25cmH2O 的危险警戒水平时提示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腹腔减压措施, 而当腹内压>35cmH2O则必须马上实施开腹减压手术。
5
腹内压升高与呼吸衰竭的关系 腹内压急性升高时,最终 会引发以高通气压力、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为特点的呼 吸衰竭。膈肌升高导致静态和动态肺顺应性下降。腹内压 升高也可导致肺总通气量、功能残气量及残气量下降,通 气血流比例失调和通气不足,分别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 血症。肺泡氧张力下降和胸内压增加可导致肺血管阻力增 加。近来研究表明,腹腔出血及补液可使腹腔高压所致的 心、肺功能不全并恶化,腹部减压几乎可以马上改善急性 呼吸衰竭。ACS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影响,它可增高颅内 压,降低脑灌流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