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游戏》中两个中译本语言翻译对比赏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饥饿游戏》;翻译赏析;语言对比
0 引言 《饥饿游戏》是美国女作家苏珊柯林斯的代表作之一,在 《饥饿游戏》刚刚问世的时候,就获得了无数的奖项,在整个 文坛当中也被广为推荐。这是一部反乌托邦的科幻小说,讲 的是在一场大战后北美洲被毁,人们在废墟中建立了一个新 的国家:施惠国。施惠国分为十三个区,但由于施惠国的政权 残暴遭受到了第13区的反抗,十三区的反抗对于整个国家来 说仿佛只是一场闹剧,除了加速了第13区的死亡,还让首都为 了“杀鸡儆猴”,想出了一个残忍的《饥饿游戏》,但是“饥饿 游戏”不仅仅是一场游戏,而是首都决定让另外的十二个区每 年贡献两名12 ~ 18的孩童,通过精心布置的竞技场,杀死除了 自己以外的所有人。对于首都来说,这是一场美丽的直播宴 会,但对于其他地区来说,这是羞辱与折磨。女主角凯特尼斯 凭借自己的聪慧,拒绝向死亡服输,最终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 家乡。 《饥饿游戏》中体现的主体较为多元化,有至高无上的权 利,也有巨大的贫富差距,还有血腥残忍的生死斗争,以及伟 大的爱情。这种多元化的融合使得《饥饿游戏》小说的畅销 以及它在青少年文学中受到了群众的喜爱。《饥饿游戏》至今 已有35种语言,中国主要有两个译本,我们从研究中发现,对 于小说原文的研究人数数不胜数,但对于译本研究的研究者 还是占少数。《饥饿游戏》语言最大的特点在于十分的口语 化,而且文章中出现了大量的断句与分句。这使得在翻译处理 中对这部分的翻译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选取文中的部分章节 进行举例,从耿译与邓译的翻译进行对比赏析。
人文科技
《饥饿游戏》中两个中译本语言翻译对比赏析
刘晓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运城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摘 要:大家对于《饥饿游戏》一定不会陌生《,饥饿游 戏》的电影也在各大荧屏中获得许多好评。《饥饿游戏》的电 影是根据同名小说进行拍摄的,是美国女作家苏珊柯林斯的 代表作。《饥饿游戏》最大的语言特色在于它的词汇较为口语 化,大量使用断句与分句进行描述,这使翻译者在翻译《饥饿 游戏》时,要对当时的生活化的口语有一定的了解。《饥饿游 戏》在中国也有两位学者对《饥饿游戏》进行翻译,一位是中 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耿芳的中国大陆译本,另一位 是英国新堡大学社会语言学硕士邓嘉宛的台湾译本。这两位 学者翻译的各有秋千。邓译本在原著中一些词汇的翻译上更 为准确,能够贴近原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而在句法的翻译 处理上,则是耿译要更细致一些。在两种中译本中,都很好地 体现了原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句法逻辑,对于原著中大量使 用断句与分句也进行了合理的翻译。
耿对这句话的翻译为:她准是做了噩梦,爬到妈妈被窝里 去了。嗯,没错,今天是收获节。
邓在这句话的翻译为:她肯定又做了噩梦,爬到妈妈床上 去了。她当然会做噩梦,因为今天是抽签的日子。
“Reap”在字面上的意思是“收割、收获”,耿在翻译的过 程中直接根据意思翻译成了“收获节”,如果不根据上下文,翻 译成“收获节”是可以的,但在文中这是一个决定十二个孩子 命运的大日子,译为“收获节”有些翻译不通。而邓将其翻译 成“抽签的日子”,是根据了上下文,比较忠于作者的意愿翻译 的译法,能够使文中这种悲伤与沉重的氛围通过文字表露出 来。正因为文中一开始就提出了“the day of reaping”,这是一 个黑暗的日子,而“收获”是一件值得高兴的日子,是一个丰 收与团圆的意思。这样的翻译会让读者不理解,明明是去做一 件危险的事情,怎么会是“收获”。耿在这里的翻译很容易让 读者不明白文中的含义,而邓在这句的翻译上更为贴切。
【 例3】 原 文:We can’t leave,so why bother talking about it ?
耿译:我们不可能离开,可为什么盖尔兄弟还这么说? 邓译:我们不能离开,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谈论它。 耿对这句话的翻译有些牵强,可能是没有细心与复审的 原因,导致了“bother”翻成了“brother”,翻译的不准确会使 读者在理解文章内容时有中“丈二摸不着头”的感觉,不知道 自己该如何理解文章内容。而邓在细节上比耿要做的细心很 多。没有一些基本的文字翻译错误,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时进入 到作者描绘的场面中,跟着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心情一起征战。 2 专有名词的对比 在小说前几章,要对人物、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这样才 能够让读者在开始读时就知道自己置身于怎样的一个故事 中,所以,对于专有名词的翻译是至关重要的,在专有名词的 翻译上,对于人名,耿译与邓译基本相似,而在地名的处理上, 两位翻译专家有着不同的翻译策略,我们通过一个表格进行 分析。(见表1)
1 词语的翻译对比 我们通过对《饥饿游戏》中的阅读可以发现,饥饿游戏的 作者语言风格精简准确,生动形象。作者很善于利用不同词汇 的活用来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在翻译中词语的翻译是翻译的 基本,我们也能够从翻译者对于词语的翻译中看出翻译者的 风格以及情感。通过对两个中译本的阅读,笔者发现对于文中 一些生动词汇的翻译,两位翻译者都有自己的翻译风格,耿在 翻译词汇时比较遵循英文在中国的意思,而邓在翻译时更贴 近原著,在词语的选择上更为准确,我们通过举例进行分析。 【例1】是在《饥饿游戏》的第二十七章,原文是“...that’s when I realize the slim,metal constraption in his hand is some kind of cane.” 耿在这句中的翻译的是:这时我看到他手里拿着的一个 纤巧的原以为是金属的盒子原来是藤编的。 邓对这句话的翻译是:那时我意识到他手里那个细的金 属制的新奇玩意儿是一种手杖。 “cane”在字面上的意思是藤条。如果不联系上下文的语 境,将其直译为藤条是很准确的,但这里的“cane”指的是手 中拿的东西,翻译为手杖才更为准确。邓在这句话翻译为手杖
是比较贴合语境的译法。邓在进行翻译的时候翻译为藤条会 让读者不明白藤条出现在文中的意义是什么,会让读者觉得 不能理解,与后面发展的情节也有出路。相比之下,邓对这句 话的翻译更为合理。
【例2】She must have had bad dreams and climbed in with our mother. Of course,she did. This is the day of reaping.
0 引言 《饥饿游戏》是美国女作家苏珊柯林斯的代表作之一,在 《饥饿游戏》刚刚问世的时候,就获得了无数的奖项,在整个 文坛当中也被广为推荐。这是一部反乌托邦的科幻小说,讲 的是在一场大战后北美洲被毁,人们在废墟中建立了一个新 的国家:施惠国。施惠国分为十三个区,但由于施惠国的政权 残暴遭受到了第13区的反抗,十三区的反抗对于整个国家来 说仿佛只是一场闹剧,除了加速了第13区的死亡,还让首都为 了“杀鸡儆猴”,想出了一个残忍的《饥饿游戏》,但是“饥饿 游戏”不仅仅是一场游戏,而是首都决定让另外的十二个区每 年贡献两名12 ~ 18的孩童,通过精心布置的竞技场,杀死除了 自己以外的所有人。对于首都来说,这是一场美丽的直播宴 会,但对于其他地区来说,这是羞辱与折磨。女主角凯特尼斯 凭借自己的聪慧,拒绝向死亡服输,最终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 家乡。 《饥饿游戏》中体现的主体较为多元化,有至高无上的权 利,也有巨大的贫富差距,还有血腥残忍的生死斗争,以及伟 大的爱情。这种多元化的融合使得《饥饿游戏》小说的畅销 以及它在青少年文学中受到了群众的喜爱。《饥饿游戏》至今 已有35种语言,中国主要有两个译本,我们从研究中发现,对 于小说原文的研究人数数不胜数,但对于译本研究的研究者 还是占少数。《饥饿游戏》语言最大的特点在于十分的口语 化,而且文章中出现了大量的断句与分句。这使得在翻译处理 中对这部分的翻译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选取文中的部分章节 进行举例,从耿译与邓译的翻译进行对比赏析。
人文科技
《饥饿游戏》中两个中译本语言翻译对比赏析
刘晓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运城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摘 要:大家对于《饥饿游戏》一定不会陌生《,饥饿游 戏》的电影也在各大荧屏中获得许多好评。《饥饿游戏》的电 影是根据同名小说进行拍摄的,是美国女作家苏珊柯林斯的 代表作。《饥饿游戏》最大的语言特色在于它的词汇较为口语 化,大量使用断句与分句进行描述,这使翻译者在翻译《饥饿 游戏》时,要对当时的生活化的口语有一定的了解。《饥饿游 戏》在中国也有两位学者对《饥饿游戏》进行翻译,一位是中 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耿芳的中国大陆译本,另一位 是英国新堡大学社会语言学硕士邓嘉宛的台湾译本。这两位 学者翻译的各有秋千。邓译本在原著中一些词汇的翻译上更 为准确,能够贴近原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而在句法的翻译 处理上,则是耿译要更细致一些。在两种中译本中,都很好地 体现了原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句法逻辑,对于原著中大量使 用断句与分句也进行了合理的翻译。
耿对这句话的翻译为:她准是做了噩梦,爬到妈妈被窝里 去了。嗯,没错,今天是收获节。
邓在这句话的翻译为:她肯定又做了噩梦,爬到妈妈床上 去了。她当然会做噩梦,因为今天是抽签的日子。
“Reap”在字面上的意思是“收割、收获”,耿在翻译的过 程中直接根据意思翻译成了“收获节”,如果不根据上下文,翻 译成“收获节”是可以的,但在文中这是一个决定十二个孩子 命运的大日子,译为“收获节”有些翻译不通。而邓将其翻译 成“抽签的日子”,是根据了上下文,比较忠于作者的意愿翻译 的译法,能够使文中这种悲伤与沉重的氛围通过文字表露出 来。正因为文中一开始就提出了“the day of reaping”,这是一 个黑暗的日子,而“收获”是一件值得高兴的日子,是一个丰 收与团圆的意思。这样的翻译会让读者不理解,明明是去做一 件危险的事情,怎么会是“收获”。耿在这里的翻译很容易让 读者不明白文中的含义,而邓在这句的翻译上更为贴切。
【 例3】 原 文:We can’t leave,so why bother talking about it ?
耿译:我们不可能离开,可为什么盖尔兄弟还这么说? 邓译:我们不能离开,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谈论它。 耿对这句话的翻译有些牵强,可能是没有细心与复审的 原因,导致了“bother”翻成了“brother”,翻译的不准确会使 读者在理解文章内容时有中“丈二摸不着头”的感觉,不知道 自己该如何理解文章内容。而邓在细节上比耿要做的细心很 多。没有一些基本的文字翻译错误,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时进入 到作者描绘的场面中,跟着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心情一起征战。 2 专有名词的对比 在小说前几章,要对人物、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这样才 能够让读者在开始读时就知道自己置身于怎样的一个故事 中,所以,对于专有名词的翻译是至关重要的,在专有名词的 翻译上,对于人名,耿译与邓译基本相似,而在地名的处理上, 两位翻译专家有着不同的翻译策略,我们通过一个表格进行 分析。(见表1)
1 词语的翻译对比 我们通过对《饥饿游戏》中的阅读可以发现,饥饿游戏的 作者语言风格精简准确,生动形象。作者很善于利用不同词汇 的活用来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在翻译中词语的翻译是翻译的 基本,我们也能够从翻译者对于词语的翻译中看出翻译者的 风格以及情感。通过对两个中译本的阅读,笔者发现对于文中 一些生动词汇的翻译,两位翻译者都有自己的翻译风格,耿在 翻译词汇时比较遵循英文在中国的意思,而邓在翻译时更贴 近原著,在词语的选择上更为准确,我们通过举例进行分析。 【例1】是在《饥饿游戏》的第二十七章,原文是“...that’s when I realize the slim,metal constraption in his hand is some kind of cane.” 耿在这句中的翻译的是:这时我看到他手里拿着的一个 纤巧的原以为是金属的盒子原来是藤编的。 邓对这句话的翻译是:那时我意识到他手里那个细的金 属制的新奇玩意儿是一种手杖。 “cane”在字面上的意思是藤条。如果不联系上下文的语 境,将其直译为藤条是很准确的,但这里的“cane”指的是手 中拿的东西,翻译为手杖才更为准确。邓在这句话翻译为手杖
是比较贴合语境的译法。邓在进行翻译的时候翻译为藤条会 让读者不明白藤条出现在文中的意义是什么,会让读者觉得 不能理解,与后面发展的情节也有出路。相比之下,邓对这句 话的翻译更为合理。
【例2】She must have had bad dreams and climbed in with our mother. Of course,she did. This is the day of rea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