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It is the meaning of a message that is transferred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and the transfer is accomplished by analyzing and then reconstructing semantic relationships.”1 “Translation can therefore be defined as the operation by which the relevant signification of linguistic signs is determined through reference to a meaning as formulated in a message, which is then fully reconstructed in the signs of another language.”2 1、2. Delisle, J. Translation: An Interpretive Approach[M]. Eng. trans, by Logan. P & Creery. M., Ottawa: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 1980: 3;52
翻译中英汉语言对比的重要意义 Nhomakorabea就保留原文句法与译文体现原作精神的问题,傅雷也有精辟的论述:“假如破坏本国文字的结构与特性,就能传达异国文字的特性而获得原作的精神,那么翻译真是太容易了。不幸那种理论非但是刻船求剑,而且结果是削足就履,两败俱伤。” 1
01
怒安. 傅雷谈翻译[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2
关于英汉语言的比喻
陈安定:英语句子好比“一串珍珠”,而汉语句子则像“一盘大小各异的珍珠,散落玉盘,闪闪发光,灿烂夺目。”1
英汉语言对比-术语翻译
1.dynamicity of language 语言的动态性It refers to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Chinese. Compared with English, Chinese have a much higher degree of dynamicity. It puts more emphasis on motion or action, which finds its expression in verbs and adverbs; however, English seems to lay more focus on the concept, as is expressed by nouns.例:你怎么看?How do you think? What do you think?2.semantic motivation 语义理据It refers to the mental associations of the conceptual meaning of a word. It explain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literal meaning and figurative meaning of a word. It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rhetorical devices such as metaphor, hyperbole, analogy, metonymy and image.例:metaphor: 喇叭花,纸老虎,鹅卵石3.lexical gap 词汇空缺Lexical gap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no corresponding lexical items of the source language can be found in the target language. There are several causes for such gaps: different motivations behind nomenclature, different ways of grouping things, differences among synonyms, and things unique to a culture, etc.例:billions, millions4.parataxis 意合It means that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sentences depend on the meanings of the languages or their logical relationship. Compared with English, Chinese is more paratactic because of its perceptional thing and holistic comprehension.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9
第二小点:‘有人就提前’
Unfortunately, the grey and blue cotton pieces reached us whereas our order was for a selection of the green and orange ones. 很遗憾,我们收到的棉制品是灰色的和蓝色的,而 我们订货时选的是绿色的和桔黄色的。 A fair comparison of quality between our products and similar articles from other sources will convince you of the reasonableness of our quotation. 贵方只要把我们的产品质量与别处的同类产品质量 比一比,就会知道我们的报价是合理的。
12
第五小点:抽象变火人
If understanding prevails, WTO is in a position to replace confrontation with agreement; it cannot be pull off. 如果大家能普遍接受的话,WTO就能用协议 取代对抗,而这项工作不能在拖延下去了。
10
第三小点:人多挑一个
Spectacular economic results ultimately won impressive staff support for the reformer manager. A.惊人的经济成果最终赢得了职工对这位改革派经 理的热情支持。 B. 到头来,职工们对这位改革派经理取得的惊人的 经济成果给予了热情的支持。 C. 这位改革派经理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成果,最终赢 得了职工们热情的支持。 D.这位改革派经理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成果,职工们 给予了热情的支持。
左彪-英汉对比与翻译(全)
Two Types of Transfer
• Negative Transfer (负迁移) Errors arise from analogy. 类推会产生错误。 • Positive Transfer (正迁移) Errors decrease by analysis. 分析能减少错误。
We could turn negative transfer (interference) into positive (facilitation) by making analysis o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and arouse the learner‟s awareness of avoiding or reducing errors from analogy.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两种语言的差异,提高学生避免 或减少类推错误的意识,把负迁移(干扰)转化为正迁 移(促进)。
人在阵地在。 The position will not be given up so long as we are still living. 人无远虑, If one has no long-term considerations, 必有近忧。 he will find trouble at his doorstep.
English-Chinese Contrast and Translation 左飚
英 汉 对 比 与 翻 译
English-Chinese Contrast and Translation
左 飚
上海建桥学院 上海海事大学 zuobiao212@
欢迎光临
英 汉 对 比 与 翻 译
Chinese
Lacking inflection in the strict sense 缺少严格意义的 形态变化 老师们、同学们 我的爸爸、你的妈妈 认真的态度、 认真地学习
英汉语言系统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被动与主动(⼀)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2、句法的要求。
(1)为了使句⼦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2)为了使句⼦平衡。
(3)修辞的考虑。
(4)⽂体的需要。
(⼆)汉英多主动式原因1、汉语被动式的使⽤受到限制。
2、使⽤受事主语(Receptor subject)导致⼤量的“当然被动句”。
3、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汉语可以采⽤⽆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的主动形式。
4、当施事者难以指明时,汉语还可以采⽤通称(generic person)或泛称作主语。
5、当不便使⽤被动式时,汉语可采⽤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1)处置式(即“把字式”或“将字式”)(2)“为……所”式。
(3)“是……的”式。
(4)“……的是”(5)“……加以/予以”式。
⼆、物称与⼈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英语常⽤⾮⼈称,主语汉语常⽤⼈称主语1、⽤抽象名词或⽆⽣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
2⽤⾮⼈称代词“it”作主语。
代词“it”除了⽤来代替除⼈以外的⽣物或事物之外还⼴泛⽤作填补词expletive。
(⼆)英语常⽤被动式,采⽤物称表达法:汉语常⽤主动式,采⽤⼈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三、静态与动态(Static vs. Dynamic)1、名词化倾向是英语的特征之⼀2、名词作为施事者对动词的替代3、名词构成标题式短语对形容词的替代4、名词优势引起的介词优势5、动词的弱化6、形容词副词对动词的替代7、动词连⽤是汉语的常态8、动词可以充当汉语的任何句⼦成份9、汉语句⼦中的动词可重复重叠⼀、被动与主动(Passive vs.Active) 被动语态在英语⾥是⼀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在某些⽂体中,使⽤被动句⼏乎成了⼀种表达习惯。
Baker 指出:“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物称倾向也滋长了被动句”。
(⼀)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们表达思想的时候,通常使⽤主动句。
04.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_讲义
04.英汉语⾔对⽐与翻译_讲义第四章英汉语⾔对⽐与翻译Fiona Ma April, 201221. 英汉语⾔特点2. 英汉语⾔特点对翻译的启⽰3. 课堂互动及课后练习英汉语⾔对⽐与翻译1.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2.英语偏静态,汉语偏动态3.英语重抽象,汉语重具体4.英语重物称,汉语重⼈称5.英语重被动,汉语重主动6.英语多替换,汉语多重复7.英语重后饰,汉语重前饰8.英语重聚焦,汉语重流散9.英语重时体,汉语轻时体1. 英汉语⾔特点返回章重点 4例1: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译⽂】⼉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作伙伴⼉不是⼯具,⼈们将在⽓味电视前休闲,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例2: 早知今⽇,何必当初?【译⽂】If I had known it would have come to this, I would have acted differently.1.1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1. 英汉语⾔特点返回章重点 5例3: As we lived near the road, we oftenhad the traveler or stranger visit us to taste our gooseberry wine, for which we had great reputation, and I confess, with the veracity of an historian that I never knew one of them to find fault with it.【译⽂】我们就住在路边。
实用英汉对比与翻译
第二章英汉句式结构对比与翻译一. 英文句式结构基本上为主谓结构,可以扩展为5种: 主+谓、主+谓+宾、主+谓+宾+宾补、主+谓+宾+间宾+直宾、主+系+表。
汉语中有部分句子与上述英文句子是对应的。
二. 中文句式结构(一)主谓结构。
(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二)主题—评述句1. 很多汉语句子是“话题性”很强的句子,即句子的前面是一个话题,后面是对话题的评述或陈述、描述。
如:他处境很危险;楼上住着个女工。
2. 其中话题跟后面的动词只是对这个话题所作的说明,不一定表示主语所指称的实体的行动或性质,或者后面根本就没有动词。
3. 结论:将此类句子翻译成英文时,需进行句式结构的调整,在整个句中找到可以在英文中作主语的词,然后再根据主语选择合适的动词,如果找不到主语,就需要添加主语,或将句子中动作的承受着作主语,变为英文的被动语态。
4. 主题—评述句可归纳为如下几种:⑴动作承受者作话题。
如:那件事我已经办好了。
⑵双话题。
如:我头疼。
⑶动词或动词短语作话题。
如: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
⑷从句作话题。
如:张三明天去美国,我觉得很奇怪。
⑸地点作话题。
如:桌上搁着一碗饭。
⑹时间作话题。
如:今天风和日暖。
(三)无主句1.即“非主语句”,一种是没有主语的,叫无主句,还有一种是由一个词构成的,叫独词句,如:火!注意!这种句子可以直译。
2.一般来说,无主句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⑴表达客观、科学、公正的语气。
汉语的一些科技材料或法律条文中往往使用无主句,目的是使表达的内容更科学、公正。
这种情况下,无主句要以为英文的主谓结构时,一般都转化为被动语态,也就是使用原文的宾语做主语,因为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发出者,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达原文的语用效果。
如:要制造飞机,就要考虑空气阻力问题。
Air resistance ha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an airplane is to be made.⑵表达不满又不失礼貌地语气。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讲义6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讲义翻译典型译例举隅:(1)形神兼备式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Beyond the clouds seven or eight stars twinkle,Before the hills two or three raindrops sparkle.(2)舍形取神式Why the river is rich, because it has two banks.为什么河流是富有的,因为它总向前(钱)流。
(3)文字游戏人曾为僧;人弗能成佛,女卑为婢;女又何妨成奴。
A Buddhist cannot bud into a Buddha,A maiden may be made a home maid.(4)得形忘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Drawing sword, cut into water, water again flows;Raising up, quench sorrow, sorrow again sorrow.(5)象形诗的翻译starIf you areA love compassionate,You will walk with us this year.HuddldAt your feet星啊,如果你那爱中满含怜悯,来年就和我们同行。
我们面对冰河距离,如今拥挤在你脚底(6)难译的原文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
氏时适市视狮。
十时,适十狮适市。
氏视十狮,恃矢势,使十狮逝死。
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
食时,实识是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第一讲1、何谓翻译翻译,中国古代叫做“象寄”或“通事”《礼记·王制》。
严复在《天言论》的译例言中说:“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
《杨子·方言》中说:“译,传也。
”《说文解字》里说:“传译四夷之言者”。
汉明帝时,“摩腾始至,而译《四十二章》,因称译也。
英汉句子比较与翻译
01
傅雷: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
汉语学家王力: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所以中国语法以达意为主。 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写文章却往往化整为零。
1
2
3
5
这个问题必须予以处理。
6
This matter must be dealt with.
7
无被动助词
1
看似主动,但在主谓关系上却有被动含义,这种语言现象在汉语中大量存在。
2
例句:
3
那里讲什么语言?
4
What language is spoken there?
5
这个任务必须按时完成。
6
This task must be fulfilled in time.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is computer.
这台电脑没有什么毛病。
2 –ible, -able 结尾的形容词作定语,与every, the only或形容词最高级连用来修饰一个名词时,也常需后置。 The doctors have tried every way possible. 大夫们已经试过各种可能的办法了。 They had the greatest difficulty imaginable getting there in time. 为了能及时赶到那儿,他们克服了极大的困难。 It is the only wild berry edible here in this area. 它是这个地区惟一能食用的野莓。
I worked very hard on this book.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教案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语法、词汇、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2. 培养学生运用翻译技巧进行英汉互译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英汉语言对比:语音、语法、词汇、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2. 翻译技巧:直译、意译、借译、归化等。
3. 文化差异:英汉文化背景、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1.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让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其特点。
2. 案例教学法:提供典型英汉互译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翻译技巧进行实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文化差异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教学安排1. 英汉语音对比:4课时2. 英汉语法对比:4课时3. 英汉词汇对比:4课时4. 英汉表达习惯对比:4课时5. 翻译技巧讲解与实践:8课时6. 文化差异讨论:4课时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翻译练习:布置英汉互译练习,评估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对翻译技巧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与实例1. 英汉语音对比:通过播放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样本,让学生识别并对比其差异。
例如,英语中的元音和辅音发音规则与汉语的声调特点对比。
2. 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时态、语态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英语的被动语态和汉语的无主句对比。
3. 英汉词汇对比: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的构成、词义差异和词性转换。
例如,英语的派生词和汉语的成语对比。
4. 英汉表达习惯对比: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日常交流中的习惯用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其差异。
例如,英语的直接引语和汉语的间接引语对比。
七、翻译技巧训练1. 直译: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将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结构等进行直接对应翻译。
例如,将英语的被动语态直接翻译为汉语的被动语态。
2. 意译: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结构等进行调整。
英汉句子比较与翻译
• 英语:end-weight头轻脚重,属于主 语显著(subject-prominent)语言 • It is….to…; there… • 英语重视主语的位置及其统帅全局的作 用。因此在汉译英中,如何找准句子重 心,确定主语常常是翻译成败的关键因 素。
• 汉语:头重脚轻,属于主题显著 (topic-prominent)语言 • 语言学家赵元任:在汉语中,主语与谓 语之间的语法关系与其说是施事和动作 的关系,不如说是话题和说明的关系, 施事和动作可以看作是话题和说明的一 个特例。
• Inadequate training for farmers and the low productivity of many farms place the majority of country dwellers in a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in their own countries. • 农民缺乏训练,许多农场生产率很低, 这就使得大多数农民处于贫穷的境地。
• 英语句子中,名词与介词占优势 英语句子中, • 主谓机制:抓住了谓语动词就抓住了英 语句子的灵魂。 • 名词与名词之间的联系要借介词来串通
• Carlisle Street runs westward, across a great black bridge, down a hill and up again, by little shops and meat-markets, past single-storied homes, until suddenly it stops against a wide green lawn. (7个介词) • 卡莱尔大街往西伸展,越过一座黑色大 桥,爬下山岗又爬上去,经过许多小铺 和肉市,又经过一些平房,然后突然朝 着一大片绿色草地中止了。
语言对比与翻译(5)英汉句式
以一首著名英语儿歌为例:
基本句: This is the farmer that sowed the corn, 向后延伸:That kept the cock that crowed in the morn, 再延伸: That waked the priest all shaven and shorn, 再延伸:That married the man all tattered and torn, 再延伸:That kissed the maiden all forlorn, 再with the crumpled horn, 再延伸:That tossed the dog 再延伸:That worried the cat 再延伸:That killed the rat 再延伸:That ate the malt 再延伸: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
8)I must say that his statement was laudable for its frankness and quite plausible on the basis of premises which, I’m afraid, are invalid in the context of the United Nations Charter. 需要指出,他言词坦率,值得称赞,也颇有 几分道理。然而,按照《联合国宪章》的 精神,这些言论所依据的前提恐怕是站不 住脚的。
4)由于距离远,又缺乏交通工具,使农村社会 于外界隔绝,而这种隔绝,又由于通讯工 具不足而变得更加严重。 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教案
第1讲导论主要内容:从语言对比角度探讨翻译概念阐释、翻译标准厘定、翻译过程梳理、翻译方法运用等与翻译相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教学要求:了解翻译中的语言比较与对比概念,理解翻译概念、翻译标准、翻译过程等,掌握上述相关概念基本内容及其与语言对比相关的问题。
重点、难点:语言比较与对比概念差异及其之于翻译能力培养的终极意义。
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
——吕叔湘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
——吕叔湘You could know your own language only if you compared it with other languages.——EngelsExplain some of the points:1.Why “contrast” but not “compare”?2.What is “language”?3.What’s the aim of contrastive study of two languages?4.Content of study.5. A general contras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6.Contrastive study of phonetics.Explanation:1. Compare: similarity of two thingsContrast: differences of two things语言对比是指不同语言间的对比分析,通常是通过compare 和contrast两种途径。
比较语言学(Comparative linguistics)的主要任务是寻找不同语言间的共性。
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不同之处。
2. 起步阶段:二十世纪初——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严复、赵元任、吕叔湘、王力停滞阶段:1949——1976复苏和发展阶段:1977年5月后,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3. What is “language”?语言: 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
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英汉语言翻译的比较导语: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涉及到两种语言在表达某一文本的同一个内容时的各种表达方式。
这些表达方式,有的是相似的,有的是有差别的。
下面本文将从词汇、句子结构、篇章及文化四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一、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英国翻译理论家Newmark曾说:“文本翻译的大多数工作都是在词汇层面上完成的”。
许多学习者在翻译时逐字逐句地把汉语翻译成对应的英语,从而导致“中国式英语”现象的频繁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受到了汉语的干扰。
英汉词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对比:(一)词义比较1.词的多义性英语词义比较灵活,词的涵义范围比较广,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较大,而汉语词义比较严谨,凝滞,词的含义范围比较窄,词的意义比起英语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少。
英语一向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可塑性较强的语言。
Eric Partridge: 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s; people have meanings for words.(词本无义,义随人意。
)英语词义灵活,突出地表现为一词多义。
例如:“story”这个词,汉语的词义是“故事”,但在英语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却有不同的词义。
如:2.抽象与具体英语表达中常使用抽象名词,这类名次涵义抽象笼统,往往给人以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
而汉语用语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并给人以一种“实、明、直、显”的感觉。
3.静态与动态英语常用静态词汇,具体体现在较多的适用名词和形容词。
而汉语则多使用动态词汇。
如: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他能吃又能睡。
4.构词法(1)英语主要构词法有派生、转化和合成三种,汉语主要有派生、转化、合成、重叠四种。
(2)英语派生可用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汉语派生只用于名词。
(3)重叠是汉语主要构词法之一,英语则无重叠法。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与翻译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与翻译
1.主谓结构:英语中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位置固定,而且一般不允许有其他成分插入;汉语中则允许主谓之间插入状语、宾语等成分,主语通常出现在句首,谓语动词出现在句尾。
英语:He is reading a book.
汉语:他正在看书。
2.宾语结构:英语中宾语通常出现在动词后面,而且一般不允许有其他成分插入;汉语中宾语可以放在动词前面或后面,并且可以有其他成分插入。
英语:She likes to eat apples.
汉语:她喜欢吃苹果。
3.状语结构:英语中状语通常出现在动词后面,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信息;汉语中状语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或句尾。
英语:He goes to school by bus every day.
汉语:他每天坐公交车去学校。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根据英语和汉语的句子结构差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换。
具体翻译方法有:
1.主谓结构的翻译:将英语的主语翻译为汉语的主语,谓语动词翻译为汉语的谓语动词。
2.宾语结构的翻译:将英语中的宾语翻译为汉语中的宾语,并根据需要放置在动词前面或后面。
3.状语结构的翻译:将英语中的状语翻译为汉语中的状语,并根据需要放置在句首、句中或句尾。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考虑句子结构的差异,还要考虑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和上下文的语境。
对于复杂的句子结构和长篇文章的翻译,还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和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作业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作业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作业1. It is flattering to believe that they are too profound to be expressed so clearly that all who run may read, and very naturally it does not occur to such writers that the fault is with their own minds which have not the faculty of precise reflection.翻译:认为自己的思想深奥,不可能表达得很清楚,让任何人都能理解,这是一种虚荣的念头。
这样的作家当然不会想到,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脑子缺乏精确思考的能力。
2. He had a disconcerting habit of expressing contradictory ideas in rapid succession.?翻译:他有一种令人不安的习惯:一会儿一个看法,自相矛盾,变化无常。
3.While the present century was in its teens, and on one sunshiny morning in June, there drove up to the great iron gate of Miss Pinkerton’s academy for young ladies, on Chiswick Mall, a large family coach, with two fat horses in blazing harness, driven by a fat coachman in a three-cornered hat and wig, at the rate of four miles an hour. (Thackeray)翻译:(当时)这个世纪刚过了十几年。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翻译的作用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翻译都是一项极其古老的活动。
在整个人类历史上,语言的翻译几乎同语言本身一样古老。
从原始部落之间的交往到现代文明的传播;从古罗马帝国到现代欧洲共同体的发展,从基督教的传播到佛教的弘扬,首先应归功于翻译活动的进行。
文明的保存与传播、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无不是通过翻译工作者的参与而得以实现的。
纵观中西方翻译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翻译在文明、社会发展的历史中起着首要的作用。
公元前三世纪西方翻译揭开了它的第一页。
七十二名犹太学者聚集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把《圣经·旧约》由希伯来语翻译成希腊语,用以满足亚历山大城中说希腊语的犹太人的需要,书名叫《七十子希腊文本》。
自公元前四世纪开始至今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西方的翻译曾出现过五次翻译高潮(或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次是公元前四世纪末,希腊社会走向衰落,但希腊文化依然光辉灿烂,逐渐强大的罗马文化较之逊色不少。
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后来的普劳图斯、泰伦斯等大文学家都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史诗和大批的希腊著名文学作品,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于罗马以致日后西方继承古希腊文学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西方第二次翻译高潮出现在公元四——六世纪,即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
这个时期的翻译主要以宗教文献为主。
在西方宗教势力强大,他们敌视世俗文学,极力发展服务自身的宗教文化,《圣经》被奉为基督教经典。
于是,由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圣经》和其他宗教作品的拉丁语翻译和诠释轰动一时,在取得了教会文化上取得垄断地位,以哲罗姆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定本,标志《圣经》翻译取得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圣经》也被翻译成各自小国语言,使宗教翻译占有更大市场。
中世纪中后期,即十一至十三世纪之间,是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论文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论文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词的顺序和词的搭配能力三个方面;从句法方面来说,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句子顺序和其他一些表达方式上则有各自的特点。
下面笔者就从词汇现象和句法现象两方面来探讨英汉的对应程度如何,以及根据这些对比,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该运用哪些翻译技巧。
1 英汉语言的对比1.1 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首先,从词的意义方面来看。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相比于语音和语法,它的变化最快。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语言中一方面增加了新词,一方面旧词增添了新的意义。
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意为“帆”,短语“set sail”,就有张帆起航之意。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帆船逐渐被用煤,柴油,甚至是用核动力的轮船所代替。
自从潜艇出现后,“sail”这个词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的新含义。
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在对比英汉语言时,应该明确它们的对应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
英语词汇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情况。
第一,完全对应。
英语中的词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在汉语里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
如“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The U.S. State Department”(美国国务院)。
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生活中常见事物名称等。
第二,部分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和汉语中的词汇在词义上只能部分对应,体现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如“morning”(上午,早晨),“gun”(枪,炮),一个英语单词相对应有较多的汉语意义 . 第三 ,无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或汉语里有些词在对方语言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来表达。
这主要是指一些新词以及反映社会特殊风俗和事物的词。
如英语单词“beddo”(指的是一种多用途的床),“plumber”(美国调查政府雇员泄密的特工),“brunch”(为了休闲和放松 ,通常周日才吃的早午餐);汉语里如“八仙桌”,“太师椅”等在英语中都无法找到对应的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f winter comes ,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4.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Study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 When I try to understand what it is that prevents so many Americans from being as happy as one might expect, it seems to me that there are two causes, of
2. The mountains began to throw their long blue shadows over the valley. 群山开始向山谷投下一道道蔚蓝色长影。
3. 李教授原打算在这干一辈子的,但还是由于种种原因去 了深圳。 Professor Li had planned to work here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but now he has been to Shenzhen for reasons.
I also like righteousness. If I cannot have the
two together, I will give up my life to preserve
righteousness.”
hypotactic
Hypotactic vs. Paratactic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defines
Feature of English as a hypotactic Language
Feature of Chinese as a paratactic Language
英语造句常用各种形式手 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 句,注重显性接应(overt cohesion),注重句子形 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 以形显义。
4.一群人立刻把他围住了,向他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 Very soon he was surrounded by a crowd and was snowed under with questions.
Hypotactic vs. Paratactic 形合与意合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He was struck by her powerful profile, her rich black hair falling freely onto her shoulders, the intensity of her dark eyes.
他一下子为她的出众长相所倾倒了:她一头乌发披肩,飘 逸潇洒,一双黑眸炯炯有神 。
谈判期间,各国的利益变化不定,好像万花筒似的,这就 使人难以分辨出究竟谁是“胜者”,谁是“输家”。
Subject prominent vs. Topic-prominent
主语显著与主题显著
汉语是一种“话题突出”的语言, 基本格式为”话题语+评论语“, 而英语是一种主语突出的语言,突 出的是句子的主语,而且两种语言 在表达形式上也相去甚远。
在不同的语言中,句子内部连接或外部 链接几乎都是用三种手段:
句法手段(syntactic devices)
词汇手段(lexical equivalence) 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 用前两种手段连接成为形合 (hypotaxis), 用后一种手段连接成为意 合(parataxis)。
which one goes much deeper than the other.
为什么如此众多的美国人不能如想象中那样幸福呢?我认
为原因有二,而两者之间又有深浅之分。 2. 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Once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is grasped, all problems can be readily solved. 3.不进则退。 He who does not advance falls backward./ Move forward, or you’ll fall behind.
paratactic
Mencius said, “ I like fish and I also like
bear’s paws. If I cannot have the two
together, I will let the fish go and take the
bear’s paws. In a similar way, I like life, and
as “the arranging of clauses one after the other without connectives show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for example, The rain fell; the river flooded; the house washed away.
2.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 不敢直接下手,真要令我笑死。
All these people wanting to eat human flesh and at the same time stealthily trying to keep up appearances, not daring to act promptly, really made me nearly die of laughter.
Feature of Chinese as an Analytic Language
汉语基本没有形态变化,主要靠词语、词序及暗 含逻辑关系来表达句子的语言意义。
Practice
1.听到他这样讲话,我差点笑出来了。 I could have laughed to hear him talk like this.
analytic
Synthetic vs. Analytic
A synthetic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by frequent and systematic use of inflected forms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Practice
1.玛丽没有被邀请去参加宴会,心里很难受。 Mary felt sad not to have been invited to the
banquet.
2.许多房子,盖着琉璃瓦,曲曲折折,无数的朱红栏杆。 Many houses were roofed with glazed tiles and set
汉语的主语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可有可无。谓语也 复杂多样,可以是动词、名词或形容词可以是一个动 词,也可以是多个动词,还可以没动词;可以是一 个单词,也可以是多个词组。
汉语句式松散,句与句之间缺少连接成分,所表现 的信息往往从语法外形上主次不分,善用流水句, 常常把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区别暗含在短句的并 列之中。
Feature of English as a Synthetic Language 英语通过词汇的形态变化,表示句子丰富多采的 语言关系和逻辑关系。
形态变化包括性(gender)、数(number)、格(case)、 时 (tense) 、 体 (aspect) 、 语 态 (voice) 、 语 气 (mood)、比较级(degree of comparison)、人称 (person)、词性(parts of speech)。
compact
男孩哭得心都快碎了,当我问及他时,他说饿极了,有 两天没吃了。
diffusive
Features of English as a Compact Language
句子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前呼后拥,严密规范, 句式呈“聚集型” (compactness)。
结构严谨,通常由名词性短语和动词性短语构成; 主语不可或缺,谓语动词是句子的中心,两者协 调一致提纲挈领,聚集各种关系网络。
英语句中的形合手段:关 系词和连接词、介词、其 他连接手段,广泛使用代 词 , 以 及 替 补 词 it 和 there 等等。
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 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 贯 (covert coherence) , 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 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 形。
汉语的意合法往往采用以 下手段:语序;反复、排 比、对偶、对照等;紧缩 句;四字格。
Synthetic vs. Analytic 综合与分析
They told me that by the end of the year they would have been working together for thirty years.
synthetic
他们告诉我,到(那年)年底,他们在一起工 作就有三十年了。
within winding red balustrades.
3.The kaleidoscope of shifting interests of the nations during the negotiation made it impossible to sort out the “winners” and “losers”.
英语句子先把主要信息以“主、谓、宾(表)” 的语法主干形式突出地表达出来,尔后再运用动 词不定式、分词短语、从句、独立结构或其他语 法手段来表现次要信息或用连词、介词来衔接。
Features of Chinese as a Diffusive Language
汉语主谓结构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因 而句式呈“流散型”(diffus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