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文言文(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原文、注释与翻译

合集下载

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虽然难懂难学,但是只要多读多看就一定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哦!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三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翻译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文言文

天下之事以①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②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③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④而去,何移⑤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⑥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⑦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⑧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⑨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博议》)

【注释】

①以,因。②连兵,联合出兵。③立谈之间,站着说话的工夫。④置戍,指秦国为郑国设立戍守。⑤移,改变。⑥讵(jù)能,岂能,怎么能。⑦怵,恐惧。⑧何有,有什么(不能抛弃的)。⑨翻然,形容转变很快。

【翻译】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或“攻打”)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但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以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以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以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以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

周·左丘明

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见《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烛之武退秦师

先秦:左丘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文言文(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原文、注释与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文言文(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原文、注释与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文言文(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原文、注释与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原文】(本文为古人读《烛之武退秦师》的读后感,此处作精细标点、加上注释并进行全文翻译)

天下之事以①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②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③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④而去,何移⑤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⑥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⑦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⑧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⑨从之矣!

【注释】

①以,因。

②连兵,联合出兵。

③立谈之间,站着说话的工夫。

④置戍,指秦国为郑国设立戍守。

⑤移,改变。

⑥讵(jù)能,岂能,怎么能。

⑦怵,恐惧。

⑧何有,有什么(不能抛弃的)。

⑨翻然,形容转变很快。

【翻译】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或“攻打”)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但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是高中语文要学习的重要文言文篇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与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的翻译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及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及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及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及注释

孙子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看来“三寸不烂之舌”在乱世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译文与注释,一起来学习吧!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

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及赏析

先秦:左丘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

朝代:先秦作者:左丘明

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文言文(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原文、注释与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文言文(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原文、注释与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文言文(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原文、

注释与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文言文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原文、注释与翻译

【原文】(本文为古人读《烛之武退秦师》的读后感,此处作精细标点、加上注释并进行全文翻译)

天下之事以①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②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③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④而去,何移⑤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⑥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⑦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⑧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⑨从之矣!

【注释】

①以,因。

②连兵,联合出兵。

③立谈之间,站着说话的工夫。

④置戍,指秦国为郑国设立戍守。

⑤移,改变。

⑥讵(j?)能,岂能,怎么能。

⑦怵,恐惧。

⑧何有,有什么(不能抛弃的)。

⑨翻然,形容转变很快。

【翻译】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或“攻打”)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

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但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

烛之武退秦师 课文、译文对照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 课文、译文对照翻译

精心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对照翻译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国国王、秦国国王围攻郑国,因为他对晋国无理,并且(存)有贰心和楚国结交。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

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泛河南岸。佚之狐对郑国国王说:“国家危险啊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

往来的使者,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就没什么害处啊。而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这两座城池,(但他们)早上(渡过黄河)上岸晚上就设置筑城墙的板(修筑城墙以防您要那两邑),

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

这是您知道的啊。晋国,哪里有知足的啊?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便)又想

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精心整理

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的土地,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损伤秦来让晋获利,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国国王很高兴,跟郑国人结盟。派杞子、逢孙、扬孙戍守,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晋国的)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国国王说:“不可。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及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及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释

(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出亡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以,因为。

(3)贰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军,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现在河南新郑北。

(5)氾( fà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7)若:假如。

(8)子犯请击之:子犯请求袭击秦军,子犯,晋国大夫狐偃(晋文公的舅舅)的字。之,指秦军。

(9)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10)辞:推辞。

(11)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2)犹:尚且。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文言文

天下之事以①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②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

公,立谈之间③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④而去,何移⑤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

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

能⑥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⑦于烛之武之利,弃晋

如涕唾,亦何有⑧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⑨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注释】

①以,因。②连兵,联合出兵。③立谈之间,站着说话的工夫。④置戍,指秦国为郑国设立戍守。

⑤移,改变。⑥讵(jù)能,岂能,怎么能。⑦怵,恐惧。⑧何有,有什么(不能抛弃的)。⑨

翻然,形容转变很快。

【翻译】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或“攻打”)

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

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

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

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不是(烛之武

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

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但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转引自《词话丛编》) 【翻译】 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个幕客擅长歌咏,于是问:“我的词跟柳永比怎么样?”(他) 回答道:“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拿着红牙板,歌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的 词必须是关西的大汉,(用)铜的琵琶,铁的绰板,歌唱‘大江东去’。”苏东坡因此而放声 大笑。《辛弃疾词两首》课后文言文 1、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词哉,直 陶写之具耳。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 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毛诗序》) 【翻译】 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 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 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情感要用声音来表达,声音成为宫、商、角、徵、羽之调,就是音乐。太平盛世的音乐安顺 而欢乐,其时的政治就平和通畅;动乱之世的音乐怨恨而愤怒,其时的政治就乖戾残暴;亡 国之时的音乐悲哀而思虑,其国民就困顿贫穷。所以矫正政治的得失,感动天地鬼神,没有 什么比诗更近于能实现这个目标。 2、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 咏之词也。
(摘自《苏轼文集》) 【翻译】
我的文采就像有一万斛水的泉源一样,(随时)随地都会涌出。(如果)在平地上,文思 不断如汩汩流水,即使一天流淌千里也不算难。等到它随着山势石型弯曲,随着(遇到的) 事物变换形式,却不能知晓。能够知晓的,通常是(在我的文思)应该继续的时候继续,(在 我的文思)不能够停止的时候停止,就是这样罢了!别人,即使是像我一样(有文采)却不 能像我这样了解自己啊。 必修 3 《琵琶行》课后文言文 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 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 圣贤,下至愚呆,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 而不感者。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音有韵,义有 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 上下通而二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翻译】

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文言文(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

原文、注释与翻译

导读:【原文】(本文为古人读《烛之武退秦师》的读后感,此处作精细标点、加上注释并进行全文翻译)

天下之事以①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②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③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④而去,何移⑤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⑥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⑦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⑧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⑨从之矣!

【注释】

①以,因。

②连兵,联合出兵。

③立谈之间,站着说话的工夫。

④置戍,指秦国为郑国设立戍守。

⑤移,改变。

⑥讵(jù)能,岂能,怎么能。

⑦怵,恐惧。

⑧何有,有什么(不能抛弃的)。

⑨翻然,形容转变很快。

【翻译】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或“攻打”)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但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