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课程课堂心育渗透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研究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成员:XXX、XXX、XXX、XXX、XXX一、课题提出1、研究背景1)地理因素本课题组所在学校——XXX是武胜县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但地处乡镇,属农村学校,在农村学校系列中,教学质量位居全县前列,但与县城学校相比,教学质量仍有一定差距。

因身处农村,见闻、资讯相对闭塞,学生的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效率低下,老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慢,课堂教学仍属“教师中心式”模式,学生参与度低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未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教学效果差。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学生的研究效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教学因素自主研究、小组合作研究、探究性研究在城市数学课堂教学中,已被广泛采用,师生由此而受益的报道、案例层出不穷。

但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这种“学生中心式”的教学模式,少之又少,课堂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效率低下。

对于农村的数学教师,应尽快更新相对滞后的教育理念,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让数学课堂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研究环境,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3)科研因素长期以来,我们农村的老师惯于教学,惯于教书育人,却很少思考,很少研究,只满足于研究现有的实际,很少实际联系实际,很少举行理性思考,更不要说举行教学研究,这种状况长此已往,我们农村黉舍的数学教学不落后才怪。

提高教学质量,就得在学生研究的主阵地——课堂上下手,还课堂于学生,学生活动、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做主人,对于数学,让他们携手合作,去观察、去发现、去归纳、去探究、去应用,从而认识数学、感悟数学、研究数学,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数学。

2、教育现状教育发展到现在,教育专家和教育部门提出了很多课改意见、计划。

但是多年的教育传统使学生、教师都惯于传统教育体式格局:“老师惯于教,学生惯于学”,不断呈现“学而不思”、“高分低能”的现象。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研究背景和目的1(美国、法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学校德育内容方面,从整体上看是围绕公民教育进行的。

以约翰•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被尊为美国的“官方哲学”,因而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也是“个人主义”为第一的;英国和德国一样,学校德育或者说是宗教德育相当稳固,但没有专门的道德课,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只是在其他学科或活动中有些德育渗透;日本学校的德育渗透及培养方式和方法异常丰富,大量地引进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民主主义思想,并融会于各学科中,形成崭新的个性教育。

2(我国《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北京、上海等已经走在时代的前沿,如上海市正在大力推进《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纲要》,要求中小学要将《两纲》内容与"二期课改"紧密结合,使之作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使广大教师在深刻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明确知识与品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关系,在观念层面形成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内化德育渗透的意义,提高渗透意识。

3(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出了教师的职责——传道是置于首位的,必须突出德育的地位。

发展和探索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理念和手段,能促进教师的德育水平和学生的终生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科学地处理学科教学和德育的关系是关键,武装教师更多的德育知识和方式。

但是,为顺应科技的发展,学生要掌握很多科学文化知识,势必占据学生更多时间,而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势在必行。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正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认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方面的偏颇,学校和教师屈从于升学压力,教师在观念方面和理论与实践、评价等方面都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没有得到真正具体的落实。

新课程德育工作中渗透心育之探究

新课程德育工作中渗透心育之探究

新课程德育工作中渗透心育之探究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应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业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所谓“学科中渗透心育”是指教师将学科中的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巧妙的融合,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和开放的环境带来了各种刺激和诱惑,因此在学科中渗透心育,使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让他们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心理健康又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育的必要性1、教育改革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的全面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尤其是对正在从事政治教学的我们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只有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才能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良好的精神基础,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将心育和学科相融合,在师生进行心灵的接触中,真正使学生在教师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被感染,学生心理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增强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由于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常常出现不适应的问题,如刚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于新的学习环境感到陌生,在学习感到力不从心,出现了学习不主动,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谈了自己的感受,并对症下药,建立学习的信心,真正使他们成为了学习的管理者。

中学生由于自身心理发展相对滞后,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往往会产生各种心理冲突,这些冲突往往是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在原因。

由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着中学生正常发展,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教育和指导,尤其是通过学科渗透并加以引导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初中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心理健康是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的问题之一,而初中生作为青少年群体,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特别关注与帮助。

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借助自己的力量和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调适和管理的过程。

通过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实践研究,可以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初中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实践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提高。

三、研究内容1. 分析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探究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3. 设计有效的初中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实践课程,并进行实践。

4. 分析实践结果,对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实践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估。

5. 提出初中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实践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调研法:对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调研,为实践课程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2. 访谈法:通过与初中生及其家长、老师等的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对心理健康的认知、态度和需求,为实践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3. 实践研究法:在初中校园内开展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实践,并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法等方式收集数据,对实践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估。

五、研究意义1. 丰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2. 探究初中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增强自我调适和管理的能力。

4. 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

六、预期成果1.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报告。

2. 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实践课程设计。

3. 实践数据收集和分析报告。

4. 初中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实践的总结与评估报告。

5. 初中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指导手册。

七、研究进度安排1. 文献资料调研:1个月。

2. 访谈调查:2周。

3. 实践课程设计与实施:2个月。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可能来自于家庭结构的变迁、社会压力等多种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区教育局不定期地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掌握积极研究、创新、交往和自理的方法,从而实现全面的发展。

在课题界定方面,我们提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通过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来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提高各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优化学校和班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调节学校和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加强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使学校和班集体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

此外,自我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途径之一。

在实践中,我们将通过各种途径,如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和走出学校走向社区等形式,来优化学校和班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同时,在班集体建设中采取民主管理的形式,如干部轮流制和一日班主任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我们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实现全面的发展。

n is the process in which students XXX students lack self-reliance and self-management skills is that schools do not provide enough guidance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self-XXX。

schools should XXX and include students' self-XXX-class and out-of-class nal activities。

schools can guide students to "use people as mirrors," learn to observe。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开题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开题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开题报告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开题报告1一、课题名称: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二、课题主持人:朱学猛三、课题产生背景:21世纪我们面临的诸多挑战,归根结底是对国民素质的挑战,对教育的挑战。

无休止应付考试的办法,是不能提高国民素质的。

用这种办法可博得某些家长的赞誉和某些领导人的首肯于一时,却可能在迎接挑战时要打败仗。

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众所周知,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

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观念、教育实践的重大变革,作为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心理健康教育,毫无疑问,应“直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新课改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对课程本身的积极构建,是课程实施策略的一种改进和提升。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也迫在眉睫,其教学背景是:课堂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缩影。

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应成为实施学校德育的主渠道。

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分辨是非的能力和优良的心理品质的需要。

80年代以来,国外“课程设计的人本化”和我国对素质教育的研究,作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已引起现代教学论和当代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

贯穿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是课堂教学整体生命的一部分,与智育、体育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直接发挥着导向、激励、调节和强化的功能。

课堂心理教育是学校德育中最经常、最丰富、最有效、最现实和最活跃的一种形式。

因此,加强和改进课堂心理教育对实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十分必要的。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如何在农村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开题报告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开题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课题开题报告XXXX XXXXX一、课题研究意义及背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

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因而我们开展初中生心理品质研究,就是要有针对性的对广大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其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发现学生心理品质的共性和个性,继而有的放矢的开设心理辅导。

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这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开题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开题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开题报告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开题报告《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问题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家庭结构的变迁(如离婚率的提高)等社会因素给孩子带来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我们对青山小学的小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

总目标是培养小学生对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使学生和环境之间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掌握积极学习、创新、交往、自理活动的观念和方法,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课题界定:1、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学校各科的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等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使各科教学过程和学校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通过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来真正提高各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充分挖掘学校各科教学中蕴含的的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通过对心理学及其他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改进对待学生的方式。

二是有意识地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如把“遵纪守法”、“学会负责”等内容和思想品德课有关内容结合起来。

?2、优化学校、班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学校教育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心理环境建设、班集体建设。

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发展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调节学校、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以及加强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使学校、班集体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

? 学校大队部为此开展了各种活动,如“健康教育主题大队活动”等。

又以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形式走出学校,走向社区。

同时,在班集体建设中采取民主管理的形式,在实验班开展“干部轮流制”和“一日班主任”活动,中、小队干部定期轮换,不搞终身制。

使绝大部分同学都有了当干部的体会,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

课题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方案万合二中夏经垌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常会看到或听到有些学生离家出走、厌世轻生、杀死父母、激情犯罪等悲剧发生,这也引起了广大教师、家长、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莫大惊讶:为什么在学生身上会有这么多的悲剧发生?究其原因,问题的根本症结其实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青少年学生患心理疾病的时代正悄悄来临: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实验课题组的检测表明,约有32%的学生有心理障碍,约有12%的学生有心理缺陷,约有28%的学生有心理失常。

北京的调查表明,每10名中小学生中,就有1名心理障碍者。

曾让许多人羡慕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据称有三分之一不能完成学业而遭淘汰。

而从全国的调查情况看,中学生有较强自信心的比例只有43%,抗挫折能力强的仅占38%,意志力强者占20%。

在一些人文传统十分浓厚的地方,相继发生了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杀死父母的事件。

花季少年的暴力事件,更是层出不穷,充斥着各地报纸的社会新闻版面。

如陕西城固县的三名学生在饭店喝酒时,看前来讨要的女乞丐不顺眼,使拳打脚踏,恶意伤人致死。

初中生全某在放学回家路上,与同学赵某发生争执并打了起来,全某在情急之下拿出菜刀向赵某头部砍去,使赵某全身多处受伤。

同时,还有一项调查表明:自杀已经成为我国未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有明显上升趋势。

据统计,我国每100名罪犯中就有10名是14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

在一些发达地区,近几年抓获的刑事罪犯中,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比率超过20%。

在一些贫困地区,这一比例高达42.7%。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已占犯罪总人数的14%左右,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有的教育专家分析说,心理上的狭隘、自私、惟我独尊、好占上风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内因,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则是不容忽视的外因。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开题报告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计划,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序推进。

三)招募专业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师,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试、心理辅导等,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五)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和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三、实验方案的实施步骤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招募专业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三)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试、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四)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和记录。

五)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实验方案的预期效果一)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减少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出现的研究、生活和社会适应困难,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预防和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防止学生出现极端行为,如自杀轻生、离家出走、敲诈勒索、杀人等恶性事件。

四)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培养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统一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学校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由校长牵头,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各部门分工,并建立了一套操作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使各方力量融合为一个整体,共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素质,我们选聘了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具有较强业务经验、参加过积极心理治疗培训和心理教育专业培训的实验教师。

我们建立了环境幽雅、设备先进的心理咨询室,设立了咨询信箱、,并成立了“共建心桥”心理健康活动小组和“心灵之音”广播站,为心理教育工作做好了其他准备。

《心理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开题报告

《心理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开题报告
淄博市"十一五"滚动立项课题
《心理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临淄区教研室 尤霞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
我区《心理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课题,是我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滚动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115G5G034)。在市领导和于主任的亲切关怀和帮助下,在课题组中心成员的集中努力下,今天隆重开题了。在此,我代表课题组成员欢迎各位专家和领导的光临指导,感谢全区初中化学教师积极支持,和参与课题研究的高涨热情。今年,是我区教育局明确提出的"教育科研年",是我区大兴研究之风、科研兴教的研究年,也是我们走上研究之路、寻找教育规律的关键年。在这令人鼓舞的形势下,为了使我们的课题研究焕发出其真正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我代表课题组全体成员,将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2、各小组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由组长负责制定出各小组子课题的实施方案(主要是课题分工、具体措施),于3月1日前上传教研员邮箱。
3、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实行月汇报阶段推进制度,利用教材通研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交流课题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4、为了强化课题的实施过程,教研室将在视导和督导过程中进行检查和评价,检查成绩记入优秀教研组的考核中。同时,各学校参与课题的人数也将记入优秀教研组评价。
2、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指导:尤霞
课题设计兼学术秘书:晁博、徐迎春
课题研究成员:初中化学教师
六、课题实施具体措施
1、根据课题需要和教师专业特点,建立五个课题小组,分别进行学生心理研究、学科知识建构、典型课例实验、学习兴趣培养研究,教师根据自愿的原则,选择加入适合自己的课题小组,由组长分工后开始工作。

“初中新课程课堂心育渗透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新课程课堂心育渗透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新课程课堂心育渗透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1)如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建立更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2)如何利用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促进新课程的推进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方法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通过以下各个子系统的建立形成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一)课程系统把心理与新课程结合起来,使心理学的理论能指导每一节课的教学,它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的:1、环境营造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改善课堂人际环境尤其是师生关系,把关爱带进课堂,把微笑送给学生,把希望注入学生的心田,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成功的机遇和体验,感受到独立人格的尊严。

这可以由三个心理的理论基石来支撑。

(1)人本主义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环境,实际上是把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潮融入到我们传统的课堂环境之中。

人本主义认为人是存在非理性因素,诸如人的情感、意志等,才使人的存在、人的本质,而理性和科学不过是意志的工具。

因此,现代人本主义特别强调对人的非理性的发现和追求,凸现人的主体性和价值。

因而,在营造课堂环境方面,我们必须遵循人本主义的一些理念:①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向善的愿望;每个人都有渴望尊重、渴望关爱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自我了解、自我发展的潜能。

要相信每个人都是可以教育好的,人类基本上是值得信赖的。

②教育的本质在于开发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完善人的个性,实现人的本性发展。

人本主义理想的课堂环境应该是:一切课堂活动都应该有利于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控。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从而形成群体的心理优势,达到互相激励、共同提高的佳境。

操作策略:微笑/ 环视/ 尊重/ 表扬/ 关心/ 热情/ 宽容/ 亲切/ 幽默/ 以身作则/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这13条起码有10条要在一堂课中体现出来。

(2)互动沟通新课程提出的新环境,这实际上也是“互动沟通”辅导原则在新课堂中的运用。

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摘要:新课标的出台对于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中内在要求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完善初中生的心理品格,一个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具备坚强意志的学生,是学好包括数学学科以及其它各科的必备的要素。

关键词:初中数学;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氛围一、教师树立育人意识,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近年来,师生关系一直是人们热衷于讨论的话题,师生关系是关乎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之处,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是师亦是友,教师应该既是学生的老师也是学生的朋友,既可以在科学文化领域为学生指引方向,也可以在生活中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初为人师,就应该要明确,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既然投身于教育行业,便要忠于教育行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最好的榜样,为学生创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学习,为学生答疑解惑,和学生一起进步,努力提升自己的品质,为人师表,做一个好的引路人。

初中生对朋友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他们的心理问题随着对人际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而越来越多,教师需要作为学生的好朋友,去倾听、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的欢乐与忧愁,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心理问题,借助课堂对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积极健康的发展。

二、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样不但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而且教师教的开心,学生学的轻松,因此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且有序的课堂氛围。

首先,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应该摒弃自身一切不良情绪,脸上带着笑容,带给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用自己高昂的情绪去带动学生,使学生处于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之中。

其次在课中,教师应该尽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状况,特别是遇到一些不太自信的学生时,他们在回答问题时胆小、害怕、紧张,有的学生甚至不敢说话,这时教师应该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给予他们一些言语上的安慰,始终用和蔼的目光看着学生,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实践表明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轻松自在的学习,而一个高压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高度紧张,疲惫不堪。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作者:姜俞含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22年第05期摘要当下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模式单一、内容缺乏专业性、评价机械和滞后等问题。

教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多种形式,结合学科渗透方式营造心理健康教育宽松和谐的氛围。

关键词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教学由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开展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惠及面广,强调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1.心理学专业师资匮乏。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

在我国高校中,心理学及相关专业虽不是冷门专业,但心理学专业的师资培训起步较晚,国家也刚推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

这导致了能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资源严重匮乏。

通常每所中学只配备两名心理老师,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广大中学的开展。

因此,对其他学科教师进行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初中生心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身心变化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易怒、恐惧、自卑、情绪低落等诸多心理问题。

越来越多的初中生产生心理问题,唤起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单纯地以心理课程对其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从各个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行为被广大学校倡导。

3.“双减”政策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初中课堂教学实证研究

初中课堂教学实证研究

初中课堂教学实证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对初中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初中课堂教学实证研究的相关问题。

1. 教学设计的实证研究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探索出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式。

例如,研究可以发现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2. 教师教学行为的实证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的学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研究出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例如,研究可以发现启发式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学生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对于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不同学习策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例如,研究可以发现积极主动的学习策略,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适当运用记忆技巧等,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课堂教学环境的实证研究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探索出创设良好教学环境的有效方法。

例如,研究可以发现有效的课堂管理和鼓励学生参与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

5. 多元评价的实证研究多元评价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教学的改进和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探索出适合初中课堂教学的多元评价模式和方法。

例如,研究可以发现能够准确衡量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的多元评价工具,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中课堂教学实证研究对于提升课堂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策略、课堂教学环境和多元评价等方面,可以为初中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投入到初中课堂教学实证研究中,为促进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初中生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

初中生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

龙源期刊网 初中生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作者:廖雪霞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0期摘要:初中阶段的青少年的发展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在此阶段,他们塑造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并且他们的心理发展变性较大,由于他们较容易的能够受外界影响,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

我们应该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在教学之中不断地对其进行渗透,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提升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使学生掌握对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这能够帮助学生们积极的解决问题。

本文通过对现有的初中生心理发展现状做积极的研究,各方面渗透心理学健康教育,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学教育;渗透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之中,带来了机遇的增加,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心理压力。

人们面临着的心理问题是一项较为严重的现象,它对人们的影响不低于生理疾病的影响。

在相应的社会环境中,也不断着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使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加剧。

由于社会的竞争逐渐激烈,学校和家长都更加重视学生的应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造成了更多中学生更加的迷茫。

目前在初中课堂中进行心理学课程教育的学校并不是很多,使得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关注。

基于目前的现状,我们需要渗透式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更加积极健康阳光的发展。

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初中生开展心理学渗透教育,我们应该保证坚持渗透性、教育性、全体性、差异性和主体性的原则。

把心理学教学作为主要重点,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用心理学知识引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学以致用。

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的主体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只是部分学生。

同时我们要关注和重视学生中的个别差异现象,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的试验-常熟福山中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的试验-常熟福山中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的实验报告江苏省常熟市福山中学执笔人:袁志琴序: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流,更是新世纪乃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心理素质与人的生理和社会文化素质构成了人的素质的整体,其中心理素质处在中间层次,它与生理素质结合,共同构成人生发展的基础,构成了人的世界的“生理—心理—社会”的统一体。

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体系的基础,同时又是一个人素质结构的中介。

从人的本质属性上看,人既是一种社会性产物,又是整个社会结构中的核心成分。

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才能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调整自己,适应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或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反之,不仅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就是生理素质和文化素质都将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发挥。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无论是从教育思想到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到教育目标,还是从教育过程到教育评价都无不浸透着心理教育的印迹。

换句话说,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双方的心理过程或心理交流。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因心理问题而造成的社会问题也是令人警醒的。

正因如此,《中共中央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更是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育部则在1999年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并规定:“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城镇及农村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然而,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毕竟是一门比较稚嫩的学科,它经历了80年代初期的调查、呼吁和80年代中、后期的尝试、摸索和90年代初期的发展、推进及90年代后期的全面重视、整体发展四个阶段。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发布时间:2022-09-28T03:20:34.56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0期作者:黄梦春[导读] 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行业发展也十分快速。

黄梦春广西马山县民族中学广西马山 530699摘要: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行业发展也十分快速。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惠及面广,强调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教学引言无论是初中学校的教师还是学生和家长,都需要不断地提升和调整自身,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个初中学校都不能忽视的重要教育内容。

初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再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而要跟上时代的变化,利用好各种互联网平台,加强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当前幸福的生活,做一个积极、健康、快乐的新时代大国工匠。

1建立并实施心理健康评估机制近年来,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广受社会关注,为更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首先需要初中心理健康教师保证自身个人心理健康,在对自身心理健康以及心理状态展开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再对初中生进行更准确且真实的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师要在综合考虑多项因素的基础上,详细梳理教育教学中可能面临的影响因素,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评估机制,以对初中生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评估,在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

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通过全面考核了解学生心理状态。

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首先,教育改革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其次,教育改革需要更加注重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

此外,由于初中新课程的不断推出,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以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初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反思。

具体来说,本研究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究:1.初中新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2.初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3.初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案例研究法进行探究。

对于初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反思,我们将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进行研究,包括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反思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我们将总结出初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反思的规律和方法。

四、研究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和目的:本研究将探究初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作用。

2.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初中新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以及初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等方面的信息。

3.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进行研究。

4.数据采集: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信息。

5.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初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反思的规律和方法。

6.撰写研究报告: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撰写出分析、讨论和结论等内容的研究报告。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总结出初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反思的规律和方法,并探究初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作用。

同时,我们希望本研究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初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新课程课堂心育渗透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1)如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建立更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2)如何利用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促进新课程的推进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方法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通过以下各个子系统的建立形成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一)课程系统把心理与新课程结合起来,使心理学的理论能指导每一节课的教学,它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的:1、环境营造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改善课堂人际环境尤其是师生关系,把关爱带进课堂,把微笑送给学生,把希望注入学生的心田,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成功的机遇和体验,感受到独立人格的尊严。

这可以由三个心理的理论基石来支撑。

(1)人本主义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环境,实际上是把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潮融入到我们传统的课堂环境之中。

人本主义认为人是存在非理性因素,诸如人的情感、意志等,才使人的存在、人的本质,而理性和科学不过是意志的工具。

因此,现代人本主义特别强调对人的非理性的发现和追求,凸现人的主体性和价值。

因而,在营造课堂环境方面,我们必须遵循人本主义的一些理念:①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向善的愿望;每个人都有渴望尊重、渴望关爱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自我了解、自我发展的潜能。

要相信每个人都是可以教育好的,人类基本上是值得信赖的。

②教育的本质在于开发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完善人的个性,实现人的本性发展。

人本主义理想的课堂环境应该是:一切课堂活动都应该有利于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控。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从而形成群体的心理优势,达到互相激励、共同提高的佳境。

操作策略:微笑/ 环视/ 尊重/ 表扬/ 关心/ 热情/ 宽容/ 亲切/ 幽默/ 以身作则/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这13条起码有10条要在一堂课中体现出来。

(2)互动沟通新课程提出的新环境,这实际上也是“互动沟通”辅导原则在新课堂中的运用。

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以平等为前提,以同感为基础,实现辅导者和受导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心灵沟通。

因此,辅导的过程是一个沟通的过程,是一个通过沟通增进理解与信任的过程,是一个通过沟通更好地认识自我的过程。

同时,教学是一种多边的活动,既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生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

开展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课堂人际互动的有效性,它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课堂是培养学生逐级升高的责任感的微型社会。

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发展必要的社会技能,学习对他人、对团队、对班级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

因而,从这一点出发,新课程的课堂环境应该是:师生交往、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和谐、民主、健康”的课堂人文环境。

操作策略:多边互动:小组互动/ 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注重小组合作,重视个体参与。

这四标准在一堂课中至少要体现其中的三种。

创设机会:给时间、给空间/ 给情境、给条件/ 给困难、给冲突/ 给对手、给权利。

这四标准在一堂课中至少要体现其中的三种。

(3)主动参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罗杰斯认为,有机体的本然特性是:在环境条件允许下,朝最好的表现去发挥。

因此他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主张,创立了“非指导性教学”,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干预学生的思想,只起一个组织者的作用,由学生自己研究、自己表达、自己创造、自己选择、自己评价。

他认为成功的教育就在于学生学会了自我表现和自我选择。

这就是“自主学习”理念的由来。

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不是一种学习形式或学习方式,而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一种精神状态。

这种精神状态有几个显著的特征:能动的、独立的、有效的、相对的。

操作策略:自主学习:多发言、多交流/ 多讨论、多探究/ 多质疑、多解答/ 多尝试、多体验/ 多实践、多展示/ 多反思、多改进。

这六标准在一堂课中至少要体现其中的三种。

(4)社会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课程与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反对将情景简化的教学设计,因为这是学生脱离了产生为题的具体背景和环境,既无法使学习着深刻理解在特定背景下形成的概念与原理,也无法在学习后有效地迁移到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上。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总是与特定的背景与条件紧密联系的,总是真实而复杂的。

学习环境的设计应追求一种真实而复杂情景的创设。

操作策略:要使每一堂课做到以下四个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是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知识建构者/教材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认识客体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对象/媒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认知、交往、协作的工具、手段和资源。

2、教育理念如何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调适学生的学习情绪,磨练学生的学习意志,优化学生的学习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也可以通过四个心理学的理念来贯穿。

(1)助人自助心理辅导的核心是个人的成长。

心理辅导的意义在于使人学会自强自立,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心理辅导应该增强人的自立精神,而不是强化他对别人的依赖。

操作策略:在教学目标中至少提到以下的一点:①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分析、自我判断;②帮助学生学会自我选择、自我决策;③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完善、自我成长。

(2)发展关键期教师如何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发展水平,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来对教材内容作加工处理。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把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和有利于学生互动会话的教学组织形式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并从学生的角度时时关注学生头脑中发生的事情。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学生,理解学生所做所言,并且努力了解学生概念结构的“模型”。

这实际上是“发展关键期”理念在新课堂中的运用。

操作策略:创新设计:不让教材成为教师的思维定势/ 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严格控制教师活动时空。

基本教学流程:△明线——提示注意与激活旧知(明确教学目标/ 回忆旧有知识)→ 吸收与理解(呈现学习材料/ 感知信息/ 探索新旧知识关系/ 促进理解)→ 尝试与体验(针对目标尝试表述/ 形成“问题解决”的策略/ 体验表现成功的愉悦)→ 表现与反思(创设情境引导表现/ 自评、他评与小组评价/ 当堂反思与矫正)△暗线——激发表现欲望→ 指导表现过程(聚焦表现难点/ 强化表现深度)→ 共享表现成果→ 反思表现得失(3)知情融合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与理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在“知情融合”的教学情境中促成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

课堂是青年学生获得自我认同感的一种重要渠道。

在整个课堂系统,学生有意无意地向别人展示他们自己的独立性,推断着自己的能力、作用与价值,形成他们最初的个性,回答着“我是谁?”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

课堂教学又是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而人的生命经历和精神生活不应该是枯燥乏味、单调贫乏或萎靡不振的。

操作策略: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有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学生会感到恐惧和焦虑,也就没有激情去迎接学习的挑战。

其次是目的感、方向感、责任感、认同感和价值感,这些体验有助于学生产生喜悦、振奋、自尊、乐观等积极的情感,直至产生高峰体验。

最后,有效调控:表扬有创见的/ 肯定正确的/ 鼓励并纠正错误的/ 反馈及时,方法多样。

(4)认知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的教育哲学与课程哲学建立在一种非客观主义的认识论的基础上。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作为认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原封不动的。

知识是主体性的人创造,并受到“价值负载”的。

因而,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意义发现的过程,意义赋予的过程,也是一种意义创造的过程。

在这样一种教育与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不能简单地进行传授的,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在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与作为认识客体的知识之间的互动中,以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获得。

操作策略: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要做到以下两个转化:教师要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合作者/学生要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自我控制的管理者。

(二)辅导系统1、心理咨询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还常常产生各种各样的烦恼。

有的学生,学习不好又苦于没有良策;有的学生,与父母口角几句,就愤然出走;有的学生,由于与同学相处不好而长期郁郁寡欢;有的学生,无端地自我否定而产生自惭形秽情绪;有的学生,对别人的优势心里不满而产生嫉妒、怨恨、恼怒心理;有的学生,因意志不坚强而造成学习失败,等等。

学生的上述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且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导致不良心理品质的形成。

因而,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系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对有需要的同学进行心理辅导,并且通过各种途径来帮助问题学生,例如与该学生的家长联系,通过与家长的不断交流,让家长调整教育方式;与该学生的班主任联系,使学生在班级中树立自信心。

2、悄悄话信箱心理老师设置“悄悄话”信箱,放在心理咨询室的门外,平时同学们在学习上、生活中、交往中遇到的烦恼、困难都可以投稿于信箱中,心理老师每周开一次信箱,给心理咨询的同学以答复,能够愉快地和教师进行思想交流和对心理问题的讨论,他们开始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使心理障碍的同学得以治疗。

(三)学科渗透系统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学校里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专职的学科教师。

过去的学科教育往往仅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而今我我们知道,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对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体育课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善于合作的能力;美术、音乐课能培养学生对美的领悟力和感受力;历史、地理课能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等等。

除此以外,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等课程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各种专业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耐心、责任感、意志力和丰富的情感。

(四)环境系统1、校园环境梅山中学自2000年九月成立伊始,学校领导把学校的环境建设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不仅强化了环境的教育功能,而且考虑到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特别强调三个协调:即校园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校园环境与社区环境协调;校园环境与人文环境协调。

并开展了丰实多彩的活动来强化这种认识:环保知识进课堂,组织开展环境专题演练、讲座,征集环境标语。

成立环保科技活动小组,撰写环保专题论文……经过不到两年的努力,我校已建立起一个净化、绿化、美化的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全校师生已树立起现代的科学的环保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