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伯牙绝弦表格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像看到了巍峨高耸的泰山、那个宽广的江河
生:心里想的意思。想。
仿写句子
品味知音
补充拓展,领悟知音。
1、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
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
徐徐清风依依杨柳皎皎明月袅袅炊烟淙淙流水萋萋芳草灼灼霞光潇潇春雨
教材分析
本课地作用
重点
1、理解全文大意,理解重点字词含义。
2、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难点
1、积累中华经典诗文(背诵),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2、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高山流水》的乐曲、查找字典等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语句。
教学方法
1、注重朗读。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品尝语言、运用语言,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律。2、品读感悟。3、读写结合
教后
反思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预设答案:1、失望。2、寂寞。3、忧虑。生4、渴望。……)
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
(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生答:知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民族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活页纸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读题质疑
1、同学们,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和音乐有关的文章,它是一篇古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一读这个课题?
2、板书课题
3、理解课题
4、伯牙把把琴弦弄断,从此?再也不弹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答案在哪里?在课文里。
悠悠白云潺潺流水
滚滚波涛粼粼波光等。
2、 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
师: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3、你能听懂我的琴声,听到我的志向我的情怀,和我心里所想的(生:一模一样)这两个人之间的默契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讲,
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
总结
全文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同学们,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知志,知念知心的人我们才叫他什么?
生:知音。
3、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这段话,老师和大家配合着来,看看我们是不是心有灵犀。
(师生配合读文,首先师读伯牙部分,生读子期部分,然后交换角色)
师:是呀,你看写得多妙啊,仿佛让人看到了伯牙和子期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默契呀,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读懂课文,合作理解
1、师:其实有些语言我们是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对吧?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句子从而读通句子。
2、学习文言文,不仅要会读,而且还要能读懂。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借助课后的注释,也可以翻翻词语手册。
生1:“伯牙善鼓琴”里的“善”是因为他很擅长弹琴,(师补充,一个擅长弹琴,一个擅长听琴)“善哉”的“善”意思是“好”。
学生练读
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你在读“峨峨兮若泰山”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什么?
当你读到“峨峨兮”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的时怎样的景象?怎样的画面?
2、伯牙所念,这里“伯牙所念”的“念”跟前文中的哪个字是一样的?(指句回答)
3、我们能从课文哪一句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就真的善听呢?
4、小结方法:有注释的时候就借助注释,没注释的就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补充,这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
5、“善哉”的“善”跟“伯牙善鼓琴”里的“善”一样不一样?
6、师:谁能来读一读,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
1、小组合作理解句子。
1、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来相会,可是当第二年中秋伯牙兴致满满地来与子期相会的时候,天意弄人啊!(播放背景音乐)此时高山默默,江河呜咽,天地之间也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暗然失色。
2、理解句子。
3、子期已逝,知音不再,知音难觅呀!(齐读课文后半部分:子期死……)是呀,终身不复鼓,伯牙绝弦,那是绝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期望啊,这真是一曲肝肠断,天涯无外觅知音,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得遇知音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从此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颂着它,同学们桌面有个资料袋,就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源远流长,请你快速地浏览一下。好了坐正示意我。
民族学校小学部集体备课活页纸
年级
六(上)
科目
语文
课题
2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1、掌握文中出生的生字新词,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2、理解全文大意,理解重点字词含义。
过程与
方法
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2、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读通全文。
老师范读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预设(1)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来自百度文库。
预设(2)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3、学生读、练习仿读、齐读。
指导: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没错,“千古知音最难觅”尽管我们知道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是我们依然要怀抱着愿望,在天地间寻寻觅觅着我们的什么?
(知音!)
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生:知音。
生:知音!
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表达和朋友知己之间深厚感情的诗句
板书
设计
25.伯牙绝弦
知音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钟子 期善听 必得 之死
1、指名学生读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学生谈自己的见解
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要求:请你按照你的感觉大声地读,最少读三遍,努力把它读正确。
课文讲述的是伯牙和谁的故事?
2、你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他在读的时候,我们大家注意听。
3、出示课件(节奏)
2、生1:可以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从这句话中就能体会到伯牙在想什么钟子期就可以听出。
生2;伯牙弹琴,心里在想着高山。钟子期就回答:“好啊”,高高的像泰山。
生3: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4:这句话就是说,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的是流水,于是钟子期就回答道,好啊,广大的像江河一样。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3.《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个故事,我相信以后我们遇到很知心的人,我们就可以叫他是我们的什么?
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说的也不只是伯牙的琴声吧?他也道出了伯牙内心的什么?
也道出了伯牙的志向和胸怀。
生:心有灵犀、心心相印!
指名学生读“子期死”
1、后引读课文后半部分(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学生理解句子。
3、生浏览资料袋
此环节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与钟子期是人生知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