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季学期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物体的运动方式表格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 物体的运动方式表格教案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物体的运动方式表格教案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物体的三种运动方式: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2)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并加以分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体验物体运动的方式。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体的三种运动方式: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2. 教学难点:(1)物体运动方式的分类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图片或视频。
(2)准备表格模板。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
(2)准备记录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
(2)引导学生说出物体的运动方式。
2. 新课导入:(1)介绍物体的三种运动方式: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旋转运动。
(2)讲解每种运动方式的特征和例子。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
(2)每组选择一种运动方式,进行观察和实验。
(1)学生分组汇报,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5. 巩固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更多的物体运动方式,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拓展1.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物体运动方式,如布朗运动、振动等。
2.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界中物体的运动方式。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物体的三种运动方式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物体运动方式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拓展活动1. 开展“物体运动方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运动方式。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物体的运动方式》学案——第1课时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物体的运动方式》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观察出物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这五种运动方式。
会用图示法表示出五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2.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出移动、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3.能够找出物体运动方式之间的异同点。
4.能够找出同一物体的多种运动方式(复合运动)
二、学习过程
1.你知道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几种吗?分别是什么?
2.你能举例说说物体运动方式吗?
3.请你根据实例用结合的方法表示出移动、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4.你是怎样理解复合运动的?能举例说明吗?
5.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够找出同意具体的多种运动方式吗?
使用‘学乐师生’APP录像、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1。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第九课静止和运动教学目的:科学探究1、可以运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
2、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3、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尊重证据;2、引导学生自觉注重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3、引导学生培养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求未知,对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科学知识1、理解参照物的含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个适宜的参照物;2、学会描绘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参照物的含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个适宜的参照物;难点: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学会描绘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教学方法: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准备:老师:运动和静止的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学生:课前搜集运动与静止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再现,提出问题播放一组录像:校园内景物、正在活动的学生们。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学生答复后板书课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生活总,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2.学生讨论交流。
3.老师小结: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4.学生模拟实验。
5.师生交流并小结。
6.描绘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三〕拓展活动查阅资料,理解同步卫星的运行情况。
板书设计:9、静止和运动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令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参照物:描绘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必须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就叫参照物如何描绘物体的静止与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教学反思:本课对于参照物概念的理解,假如单纯地从理论方面讲解,将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使学消费生一定的厌学情绪,所以理解此概念要需要利用一些生动的情景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亲历其中,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进展效果。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案——第2课时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物体的运动方式》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出物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这五种运动方式,知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的运动特点和异同点。
2.能够用图示法表示出五种运动方式的特点,认识到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存在关系,体会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出移动、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找出物体运动方式之间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知道物体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着五种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木块、荡秋千图片、单摆装置、若干红点(做标识用)。
环境布置:教室里准备各种运动玩具,提供尽量多的可操作器材。
学生准备:(每组一个)纸风车、易拉罐、钢锯条、橡皮筋。
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要想研究物体的运动,就要确定物体的位置。
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所研究、学习的内容,要说清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交代清楚哪几个方面?先请学生自由回答,再作概括。
(三个方面:参照物、方位、距离)2.读一读:要想说清楚一个物体的位置,先要确定以什么为参照物体,再说明物体在什么方位,离参照物有多远的距离。
3.请你说一说老师现在的位置。
4.老师在教室里走动,提问:现在我的位置还是同学们刚才描述的吗?我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5.物体运动的方式有很多,你知道物体有哪些运动方式?6.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揭示课题:物体运动的方式。
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设计意图:“读一读”的内容是课本第31页上的一段话,课上可以用比较醒目的方式呈现出来,再指导学生抓住三个关键词语来加强理解。
“说老师的位置”这项活动旨在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距离来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在学生描述过程中老师应尽量保持位置的稳定。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方式》》教案
12、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学目标:1、能够用图示法表示出四种运动方式;能够运用观察、比较的方式认识各种运动方式及特点。
3、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现出移动、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3、体会自然界和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愿意合作与交流。
4、知道移动、转动、滚动和摆动的运动特点和异同点。
认识到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重点:认识物体的运动方式及相互联系,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难点: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教具学具:木块、纸风车、单摆装置、易拉罐、钢尺、橡皮、小盒等学习用品、多媒体课件一、开门见山式引出课题提一个问题:一个物体运动起来会有哪些方式?学生回答(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
(板书:12、物体的运动方式)。
二、玩玩具,观察运动方式-----移动玩一玩手中的物体,让它们运动起来。
你能让这些物体在桌面上产生什么样的运动?做一做吧。
学生实验。
(让学生可以灵活的使用材料进行实验)(学生上台演示重复动作)给运动方式取个名字(移动)。
描述移动特点小结:不论木块怎样运动,一个面上的两个红点的相对位置都不发生变化。
这两个红点代表物体上的各个点,也就是说明整个物体的各个点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不管运动的方向和路线是怎样的,都叫移动。
三、画出物体的运动轨迹闭上眼睛,想象木块的运动方式,把它运动过的路线想象出来,画在纸上。
学生画图,评价学生的图示。
(在黑板上画出简图。
)点代表什么?箭头代表示什么?运动方向。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运动是移动?(滑雪、推车、滑滑梯等)四、用以上方法认识转动、滚动、摆动1、(出示风车)怎样运动?起名字。
发现转动特点。
转动用简图表示出来。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运动是转动?(电扇、陀螺、车轮)2、(出示易拉罐,在实物投影仪下演示)取个名字(板书:滚动)自己利用标注红点的方法找出滚动的特点。
请同学描述一下滚动的特点。
把描述的特点用图示法画出来。
请一位同学上来画生:(在黑板上画出滚动。
六年级科学上册 物体的运动方式表格教案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物体的运动方式表格教案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三种基本运动方式: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振动。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探究物体运动特点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表格归纳和总结物体运动方式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三种基本运动方式: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振动。
2. 物体运动方式的观察和实验。
3. 利用表格归纳和总结物体运动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体的三种基本运动方式,物体运动方式的观察和实验。
2. 教学难点:利用表格归纳和总结物体运动方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物体运动方式。
2. 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物体运动特点。
3. 采用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总结物体运动方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体运动方式,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课:a. 讲解物体的三种基本运动方式: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振动。
b. 进行物体运动方式的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3.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归纳和总结物体运动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4.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5.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物体运动方式的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究其他运动方式,如螺旋运动、旋转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发现的特殊运动方式。
3. 邀请专家或家长进行讲座,介绍相关领域的运动方式知识。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体的三种基本运动方式。
2. 强调利用表格归纳和总结物体运动方式的方法和重要性。
八、评价与反思: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收获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第三单元《12. 物体的运动方式》青岛版
《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体的运动方式》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12课。
本课对物体运动的方式及特点进行研究。
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到了许多不同物体的不同运动方式,如风车的转动、汽车轮子的滚动、秋千的摆动等,对一些简单物体运动的形态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只是对它们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系统,对物体运动方式的本质特点还不很清楚。
同时六年级的学生的认识存在于感知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课堂上创设具体、生动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玩玩具,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研究材料,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他们在亲自动手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振动,主要有两种种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2、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3、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
探究目标: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2、会描述分析同一个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运动的简单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复杂的运动是由简单运动组合而成的。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命名并分类。
教学难点:分析一个运动物体的复合运动方式。
五、教学准备:教师:摆、风车、塑料盒子、皮球、纸筒、有关课件、报告单。
学生:纸、彩笔。
板书设计:运动的方式你小组研究的物体是:给这种运动方式起个名字吧!别忘了在上面画下物体运动的路线呦!。
六年级科学上册 物体的运动方式表格教案 青岛版
教案:六年级科学上册物体的运动方式表格教案青岛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物体的运动方式的定义和分类。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物体的运动方式。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体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物体运动方式的兴趣。
1.4.2 讲解:介绍物体的运动方式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运动方式的特点。
1.4.3 案例分析: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的运动方式。
1.4.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体的运动方式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二章:直线运动2.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2 教学内容:介绍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4.2 实验观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4.3 讲解:根据实验观察结果,讲解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2.4.4 应用练习: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应用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问题。
第三章:曲线运动3.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曲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3.2 教学内容:介绍曲线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曲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曲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3.4.2 实验观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曲线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3.4.3 讲解:根据实验观察结果,讲解曲线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3.4.4 应用练习: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应用曲线运动的规律解决问题。
第四章:匀速运动4.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匀速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4.2 教学内容:介绍匀速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方式》教案
2.作品探究单展示,学生观察不同的作品,发现优缺点,那种方法更好?
3.总结发现用点表示物体,箭头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
4.学生自己去画剩下的几个物体的运动方式。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木块的运动轨迹。
学生画出木块的运动轨迹:
→
学生回答:运动方向。
三位学生分别上黑板画出
纸风车→转动
易拉罐→滚动
因为易拉罐是圆的转起来就是很多的螺旋,同时它又往前移动。
转动摆动振动
单摆→摆动
学生小组讨论:比较钢尺和荡秋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画出震动轨迹图。
老师带领小结。
通过刚才的实验操作和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认识了移动、转动、摆动、滚动,经过思考总结出了这几种运动的特点:当一个物体沿直线从A点移动到B点时,这种方式就叫做移动;转动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做圆周运。
最新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方式》教案.doc
第12课物体的运动方式
学习目标
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能够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式认识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2.意识到复杂的运动方式是由简单的运动方式组成的;感受分析问题的乐趣。
3.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这要有四种类型: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学习重难点
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这要有四种类型: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学习准备
直尺、风车、易拉罐、木块、铁架台
学习过程
1.判断下面的图片中分别是哪种运动方式。
A B C D
2.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运动分别是移动、转动、滚动、摇摆?
3.飞机在起飞过程和空中飞行过程分别都有哪些运动方式?找找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方式》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方式》教案(第 12 课时物体的运动方式课型新授课备课人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第 32 页至第 34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式。
2、意识到复杂的运动方式是由简单的运动方式组成的,感受分析问题的乐趣。
3、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类型: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多种运动方式。
重点、难点: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能意识到复杂的运动方式是由简单的运动方式组成的,并会判断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运动属于哪种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木块、风车、易拉罐、直尺、红领巾、钥匙链、手帕、乒乓球、课件、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集体通研记录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师拿出一个漂亮的小风车,谁愿意上来玩一玩?学生踊跃举手。
找一生上来玩,他可以用嘴吹,也可以举着小风车跑。
1 / 5让学生认真观察。
师问:小风车怎么样了?转起来了。
像风车这种运动方式叫转动。
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想。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12 课物体的运动方式,并板书课题。
二、猜想假设 1、教师引导学生查看桌上的实验用品,并指名猜想它们的运动方式。
2、学生小组内猜想实验用品的运动方式,并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实验用品:木块、风车、易拉罐、直尺、红领巾、钥匙链、手帕、乒乓球学生汇报交流三、制定方案 1、大家刚才对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作了大胆的猜想,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
那么怎样验证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做实验。
2、实验前要制定实验方案。
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当中的,即使看似静止的物体,它们也是在运动当中的。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方式》表格简案
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
木块、易拉罐、钢尺、纸风车、橡皮筋、单摆装置等简单材料
教学过程
主体完善
(一)导课
由玩入境,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纸风车:谁会玩这个小风车?
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
3.让学生将自带的玩具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着玩一玩,看看哪些玩具会运动。是怎样运动的。
(三)拓展活动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运动时存在着多种运动方式?
学生在玩中学,然后引导学生对一些熟悉的运动轨迹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总结出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六年级科学(上册)电子备课
教学课题
第十二课物体的运动方式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能够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式认识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2.意识到复杂的运动方式是由简单的运动方式组成的;感受分析问题的乐趣。
3.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这要有四种类型: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4.学生汇报自己玩玩具的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师随机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出示小木块、易拉罐、钢尺、纸风车、橡皮筋、单摆装置等简单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运动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研究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可以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名,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得出物体运动的几种方式并画在黑板上。
木块——移动
六年级科学上册 物体的运动方式表格教案 青岛版
教案:六年级科学上册物体的运动方式表格教案青岛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注意物体的运动方式。
2. 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观察到的物体运动方式。
3. 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物体的运动方式的种类。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物体运动方式的认知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二章:直线运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线运动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直线运动。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直线运动的特点。
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直线运动,如小车在直线上行驶。
2. 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观察到的直线运动的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直线运动的其他特点。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直线运动的认知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三章:曲线运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曲线运动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曲线运动。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曲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曲线运动,如球在篮球筐中旋转。
2. 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观察到的曲线运动的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曲线运动的其他特点。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曲线运动的认知程度。
2. 评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四章:匀速运动1. 让学生了解匀速运动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匀速运动。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匀速运动的特点。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匀速运动,如自行车在平坦道路上匀速行驶。
六年级科学上册 动物的运动表格式教案 青岛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动物的运动表格式教案青岛版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2. 能够列举出几种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
3. 能够观察并分析不同动物运动的特点。
4.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动物运动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1. 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2. 动物运动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1. 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2. 动物运动的基本原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动物运动方式的图片和视频。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动物为什么需要运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二、探究动物运动方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的图片和视频,并记录下来。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总结出几种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
三、总结动物运动方式(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总结出的动物运动方式。
2. 学生总结出几种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如奔跑、跳跃、飞行、游泳等。
四、探究动物运动的基本原理(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了解动物运动的基本原理。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动物运动的基本原理,如肌肉的作用、骨骼的支持等。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反思。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适应性和优势。
2. 学生可以进行动物运动方式的实地观察和调研。
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反馈,反思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动物运动方式的适应性和优势(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适应性和优势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动物运动方式的适应性和优势。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七、动物运动与生活环境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动物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并记录下来。
青岛版科学六上《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学案例
青岛版科学六上《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学案例师:我们科学课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欢迎同学们在课上提出有意义、有意思的问题,不过今天我就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一个物体运动起来会有哪些方式?(板书:运动方式)。
生:弹动。
生:滚动。
生:走动。
生:跑动。
师:你知道这些运动方式的特点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运动的特点。
师:(出示木块)我手上的是什么?你能让木块在桌面上产生什么样的运动方式?生:(在实物投影仪下)挪动了木块。
师:(重复动作)能不能给这种运动方式取个名字。
生:移动。
师:(板书:移动)师:物体的移动有什么特点,或者说什么样的运动才是移动,你能不能描述一下?生:慢慢的滑动。
生: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
师:同学们的描述并不是十分的准确,老师交给大家一个科学的研究运动的方法。
师:(在实物投影仪下,边讲述变做)我们在木块中心和边角上标注两个红点。
一个为a点,一个为b 点,现在以a点为参照物,请你描述一下b点的位置。
生:b点在a点的右上方。
师:非常好。
现在请你给木块边上点,再让木块发生移动,b点的位置发生变化了么?生:没有。
师:(演示:将木块提起)这样的运动是不是移动?师:请你继续观察这两个点位置有没有变化?师:现在你能不能解释一下移动的特点是什么?生:物体在运动时点的位置没有变化叫做运动。
师:整个物体的各个点相互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不管运动的方向和路线怎样的,都叫移动。
师:刚才我们是用语言来描述运动的特点,有时候我们还需要用图来描述,谁来画一下这个木块?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立体的木块。
)师:画的很好,但如果我们研究其它物体是不是也要把它画下来,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来表示?生:可以用点。
师:看看书上的简图,你能看懂么?点代表什么?箭头代表示什么?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
)师:(出示小风车)这是什么?生:风车师:你会玩么?谁来玩玩生:(吹风车)师:风车有没有在运动?生:有。
师:是不是移动?生:不是。
师:可以给他取个什么名字?生:滚动。
【精选】新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物体的运动方式》教案.doc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学设计教案背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一些简单物体运动的形态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认识还不够深入、系统,对物体运动方式的本质特点还不很清楚。
本教案的设计,重点抓住学生认识模糊的地方,化复杂为简单,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实验器材观察、感知、认识、分析它们的运动方式及其特点。
教学课题:物体的运动方式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三课。
本课对物体运动的方式及特点进行研究,让学生知道物体运动的类型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摆动,并了解五种运动类型各自的特点,能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复合运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出物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这五种运动方式。
会用图示法表示出五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2、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出移动、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3、能够找出物体运动方式之间的异同点。
4、能够找出同一物体的多种运动方式(复合运动)5、体会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木块、荡秋千图片、单摆装置学生准备:(每组一个)纸风车、小木块、易拉罐、钢尺、橡皮筋、单摆装置教学过程:一、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1.(出示纸风车)师:谁会玩这个小风车?(强调玩字)生举手。
师:如果给你这个风车你会怎么玩呢?(引导学生说出“转”、“动”字)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
3.师:生活中有哪些运动的物体?你能说出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学生汇报)4.展示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百度搜索】二、自由研究,定向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1.师:刚才我们说了,看了这么多运动的物体,你们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模拟它们的运动吗?(出示纸风车、小木块、易拉罐、钢尺、橡皮筋、单摆装置)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后,教师让学生小组交换一下意见,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几种材料来研究。
(学生选取材料)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要研究的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运动起来?学生小组交流一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随机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出示小木块、易拉罐、钢尺、纸风车、橡皮筋、单摆装置等简单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运动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研究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可以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名,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得出物体运动的几种方式并画在黑板上。
木块——移动
纸风车——转动
易拉罐——滚动
单摆——摆动
5.实践应用,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1)教师出示图片:下落的雨滴、跷跷板、转椅、水车、锯木头、火车在直直的轨道上行驶、开启的电风扇、滑滑梯、被反复按动的键盘、玩漫步机等。
(2)学生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第十二课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学课题
第十二课物体的运动方式课时安排 Nhomakorabea1
教学目标
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能够知道运用观察、比较的方式认识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2.意识到复杂的运动方式是由简单的运动方式组成的;感受分析问题的乐趣。
3.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这要有四种类型: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重点难点
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
木块、易拉罐、钢尺、纸风车、橡皮筋、单摆装置等简单材料
教学过程
主体完善
(一)导课
由玩入境,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纸风车:谁会玩这个小风车?
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
3.让学生将自带的玩具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着玩一玩,看看哪些玩具会运动。是怎样运动的。
(三)拓展活动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运动时存在着多种运动方式?
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运动引入,然后引导学生对一些熟悉的运动轨迹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总结出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