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我们要明确培养目标。

师范类化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学化学教育工作和科学研究。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和方法。

2.教育教学能力:具备中学化学教师的基本素质,能独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素养,能从事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

1.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英语、计算机、体育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化学基础。

3.教育教学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化学教学论等,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4.实践教学课程:化学实验、教育实习、科研训练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实验教学:加强化学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2.教育实习:安排学生到中学进行教育实习,了解中学教育教学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培养科研素养。

四、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要注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

1.引进人才:积极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

2.培养人才: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师资培训:定期组织师资培训,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质量保障质量保障是人才培养的生命线,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1.教学质量监控:对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2.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发展状况,为人才培养提供反馈。

(完整版)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完整版)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化学过程和产品研发,了解化学专业前沿动态,具备化学专业知识、现代教学基本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受到严格科学研究训练,能在中等学校从事教学、教育科学研究,在化工、材料、制药、能源、环保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生产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以及相关的化工技术知识,受到化学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训练,通过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学习与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协同创新能力。

经四年学习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及化工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4.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教育发展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5.掌握网络基本知识,能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设计和信息处理。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实验设计能力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八年内。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化学五、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及实验、化工原理及实验、学科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

六、自主学习课程食品化学、精细化工工艺学、化妆品学、化学发展史、绿色化学。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爱岗敬业,具备宽厚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教学、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教育事业,了解教育法规,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3.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化学教学、研究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适应社会的发展.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化学。

2.学位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A、有机化学A、物理化学A、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B、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A、物理化学实验A、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B、中级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计算机上机实习、基础化学设计性实验、中学化学实验设计、教育技能训练I、教育技能训练II、教育技能竞赛、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五、专业特色:化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已在化学教育、应用电化学研究、精细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学研究及应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化学专门人才。

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初步训练,毕业后能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学生在掌握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高年级阶段进人化学的一个二级学科专业方向,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该领域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与方法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的具体知识和能力:1.学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及生物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基础理论课,并通过化学基础实验课程和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2.够运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及专业知识研究物质的设计合成、加工、结构分析及性能表征。

3.了解国家关于科学研究、化学相关产业的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了解化学某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4.学习英语、学习计算机,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培养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的能力;培养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的能力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化学。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化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化学实验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科技实践、研究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化学综合实验。

四、专业方向及专业特色化学专业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4个专业方向;化学专业的科学研究基础雄厚,二级学科中有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两个国家级的重点学科。

作为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的很多学生将免试保送研究生继续深造。

化学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实验动手能力强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外一些高校中也有很好的影响。

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基本学制:四年 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
类 别
课程类别
第一 第二 学期 学期
第三 学期
第四 学期
第五 第六 学期 学期
第七 学期
第八 学期
总计
百分比 %
通识教育必修课 192 112 176 128 0
0
0
0 608 21.6%
学科基础必修课 64 208 0
0
0
0
0
0 272 9.7%
6017000003
3
6 96 64 32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通 识 教必 育修 课 程 平 台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arxism
大学英语(1) College English(1)
大学英语(2) College English(2)
开设总学分
179.5 100.0%
-3-
课课 程程 类性 别质
六、课程计划表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学时分配

Proportion
学 期 课程编码 Course Code
学 分
学 of Course

Hours
讲实实
授践验
双学位 课程 Double Degree
备注 Remark
Courses
专业编号:110611 专业代码:0703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坚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且有扎实的数理和化学基本理论、基 本知识和较强的化学实验技能,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具有 良好的科学素质,能在化学及相关的学科领域继续深造,能从事化学、医学、材料、环境保 护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化学专门人才。

化学师范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化学师范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化学(师范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6级执行)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人文和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科研方法,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化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2.培养要求:(1) 热爱祖国,诚信求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2) 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3) 掌握化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化学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及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 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5) 较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6)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关于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能力的要求。

(7)掌握信息检索方法,具有较强的文献查阅能力;(8)具有规范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学制与毕业要求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

毕业要求:学生应修满规定的160学分,德、智、体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要求,方能毕业。

三、授予学位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四、课程设置1.主干学科:化学2.核心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毕业论文等。

4.主要专业实验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与设计等。

5.课程结构比例各类课程模块学时、学分分布表五、实践课程教学安排说明1.军事训练安排在第1学年进行。

2016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2016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2016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 2016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方面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化工及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前沿动态,具备化工专业知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化工、炼油、材料、制药、能源、环保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化学工艺、高分子材料、化工商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高分子材料等方面的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经四年学习, 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等学科的基本理论。

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3.了解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4.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制备等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5.掌握网络基本知识,能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设计和信息处理。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6.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7.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厚的人文素质、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专业充分与地方支柱产业相结合,以服务区域企业和经济建设为办学定位,以培养高素质、协同创新能力强的应用拓展型化学化工人才为目标,通过加强与地方部门及企业的合作,把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拓展为教学、科研及实践教学的平台,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最大程度的接轨。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302 学科门类:理学专业类别:化学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标准学制:四年适用年级:2016级所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负责人:冯剑方案制订人:张伟钢方案审核人:葛秀涛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理论厚实、能力本位、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校企政协同、产教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应用化学专业高分子材料和精细化工领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富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可在塑料、橡胶、化纤等高分子材料领域及涂料、粘合剂、表面活性剂、食品添加剂等精细化工领域从事应用技术研发、生产、质量管理及工艺工程师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应用化学专业高分子材料或精细化工方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受到高分子材料或精细化工基本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艺设计的基础训练,具有参与企业生产过程优化、革新改造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诚信、守法、敬业、爱岗;2.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的合格标准。

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3.具有一定的“数学、物理、计算机、机械制图、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材料改性、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以及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分析、精细化工设备与仪表、绿色化学与工艺”等方面的知识与技术;4.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高分子材料方向掌握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改性、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与研究方法、应化专业技能综合训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精细化工方向掌握精细化学品化学、波谱解析、化工仪表与自动化、精细化工设备与机械、绿色化学与工艺、应化专业技能综合训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5.掌握一门外语,熟悉国家关于高分子材料制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研发和环保等方面的政策,以及国内外相关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具有安全、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6.掌握高分子材料加工和精细化工工艺及其分析测试,具有初步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的能力,了解高分子材料改性、成型加工及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分析、工艺改进等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工程产业发展状况;7.具有一定的应用化学专业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领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8.具有人文社科和文化艺术修养及敏锐的判断力、理性的推断力和较强的适应性与自信心,懂得科学方法,能利用获得的信息解决复杂的生活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化学学科以及教师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实践与研究的能力,乐教、懂教和善教的服务于基础教育的化学教师。

基本要求: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学习和掌握本专业所需的通识课程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3.学习和掌握化学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熟悉本学科的研究前沿、应用前景和相关学科的知识;4.学习教育创新理论,掌握“以生为本”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5.掌握一门外国语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能力,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的能力;6.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励自己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二、主要课程普通化学原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基础、化学信息学及上述课程的实验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化学教学论等课程。

三、学制4年四、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五、教学时间分配表项目周数学分各学期分配情况(周数)备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军事训练 3 3 3 0 0 0 0 0 0 0 学年论文0 0 0 0 0 0 0 0 0 0 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8 8 0 0 0 0 0 0 8 0 见习 4 4 0 1 1 1 1 0 0 0 毕业论文(设计)16 16 0 0 0 0 0 0 8 8 复习考试12 0 2 1.5 2 1.5 2 1.5 1 0.5 入学及毕业教育 2 0 0.5 0 0 0 0 0 0 1.5 学年总结 1.5 0 0 0.5 0 0.5 0 0.5 0 0 机动 4.5 0 0.5 0 1 0 1 1 1 0 课程教学113 157 15 17 17 17 17 17 3 10 小计164 188 21 20 21 20 21 20 21 20 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类别学期课类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计百分比%学时通识教育必修课213 201 136 153 0 0 0 0 703 24 专业类必修课188 356 442 225 272 118 0 0 1601 54.6 专业类选修课计划开设0 0 0 136 359 655 102 187 1439学生应修0 0 0 34 85 238 0 68 425 14.5 通识教育选修课0 0 0 51 51 51 0 51 204 7 小计401 557 578 463 408 407 0 119 2933 100学分通识教育必修课13 11 8 11 0 0 0 0 43 27.4 专业类必修课10.5 17.5 21.5 11 13 4 0 0 77.5 49.4 专业类选修课计划开设0 0 0 8 20 37 6 11 82学生应修0 0 0 2 5 13.5 0 4 24.5 15.6 通识教育选修课0 0 0 3 3 3 0 3 12 7.6小计23.5 28.5 29.5 27 21 20.5 0 7 157 100 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七、课程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号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分学时分配表周学时先行课考试方式双学位课素质课程课程课类授课实验课外通识教育课必修课31001001 计算机基础 1 3 51 0 34 4 1 理31004001 高等语文 1 3 51 0 0 4 1 文33001100 大学体育1 1 1 30 0 0 2 1 体340000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3 48 0 0 3 1 文3500001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1 1 2 42 0 0 3 1 文3500001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1 1 2 15 0 15 1 1 文31001003 高级程序语言设计 2 3 51 0 24 3 1 理33002100 大学体育2 2 1 34 0 0 2 33001100 1 体3400002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24 0 10 3 1 文3500002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2 2 2 51 0 0 3 35000011 1 文3500002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2 2 2 17 0 17 1 35000012 1 文33003100 大学体育3 3 1 34 0 0 2 33002100 1 体3400002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3 34 0 17 2 1 文3500003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3 3 2 51 0 0 3 35000021 1 文3500003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3 3 2 17 0 17 1 35000022 1 文33004100 大学体育4 4 1 34 0 0 2 33003100 1 体3400002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 6 51 0 51 3 1 文35000041 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4 4 2 51 0 0 3 35000031 1 文35000042 大学英语听力与口语4 4 2 17 0 17 1 35000032 1 文选修课学生至少修取12个学分,其中:线性代数B(第二学期开设)2学分、概率统计B(第三学期开设)2个学分、文科类的课程4个学分、艺体类课程2个学分、其余2个学分由学生自主决定选择。

化学专业培养计划

化学专业培养计划

化学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化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级化学人才。

本专业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实验技能和数理基础,具备扎实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工作或应用技术开发工作。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无机化学:主要介绍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周期表、无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等内容,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无机化学基础。

(2)有机化学:着重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合成反应及机理等知识,培养学生解决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

(3)分析化学: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使学生掌握常用分析方法和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4)物理化学:涵盖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等内容,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化学基本原理的能力。

2. 专业课程(1)药物化学:介绍药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药物合成与改良等内容,培养学生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能力。

(2)环境化学:重点学习环境污染物的分析与监测、环境修复技术等知识,培养学生在环境保护和治理领域的应用能力。

(3)材料化学:介绍材料制备、表征和性能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应用能力。

(4)化学生物学:研究化学与生物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培养学生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能力。

三、实践环节1. 实验课程通过化学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 实习实训安排化学专业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实训,以扩展学生的实践经验,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四、毕业设计学生在毕业前应完成毕业设计,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和创新性的课题,进行科研实践,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就业方向化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科研院所、高校、医药企业、环境监测机构、化工企业等部门从事科研、教育、检测分析、生产管理等工作。

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从事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工作或者成为一名独立创业者。

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ment


“三字一话”
课 程
教 师
Basic Skills: Practice Handwriting 14162009
withChalk,PenandBrushandSpeak
32
24技
StandardChinese
学能
分课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程 SF160012 TheApplicationofModernEducation 32
CollegeEnglish(IV)
32 24 8 2 4 2
高等数学 B 12160003
AdvancedMathematicsB
64 64
415
大学语文 02160001
CollegeChinese
48 48
323
大学体育 (一) 30160001
CollegePhysicalEducation(I)
64 64
454
14161036 化工原理 ChemicalEngineeringPrinciples
64 64
464
无机化学 (三)(双语)
14161037 InorganicChemistry(III) (Bilin 48 48

gual)
363

高等有机化学 (双语)
专 14161038 AdvancedOrganicChemistry(Bilin 48 48

开课
总学 讲 实践 分 学期 学 备注
时 授 (验) 数

思想 道 德 修 养 与 法 律 基 础 (含 中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7160002 MoralEducationandFundamentalsof 48 32 16 3 1 2 Law (IncludingPrimaryandMiddle SchoolTeachersOccupationMoralit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版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七、课程设置
(一)通识教育课程安排表(48学分)
1.必修课(41学分)
注:
1.思想政治课的在线学习主要是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实践教学主要有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
2.大学外语课程实行分层次、分语种教学,大学英语分普通本科专业层次和艺术体育类专业层次分类教学,学生也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大学日语、大学德语、大学韩语学习;
3.计算机技术基础类课程:根据专业特点与后续课程,从技术基础类课程中选一门作为必修课程;
4.国防教育(含军训)课程实行网络学习,另含2周军训。

2.选修课(7学分)
选修要求:
1.自然科学类专业在通识教育限选课程中至少修读“人文社科类”和“艺术类”课程4学分,在通识教育任选课程中自由修读3学分;
2.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在通识教育限选课程中至少修读“自然科学类”和“艺术类”课程4学分,在通识教育任选课程中自由修读3学分;
3.艺术类专业在通识教育限选课程中至少修读“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科类”课程4学分,在通识教育任选课程中自由修读3学分;
4.体育类专业在通识教育限选课程中至少修读“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艺术类”课程4学分,在通识教育任选课程中自由修读3学分;。

通识教育任选课程除可从全校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类公选课修读外,也可从学校选定的优秀网络视频公开课程修读。

(二)学科基础课程(22学分)
注:
1.各大类所在学院突破原有的院、系框架,充分利用多学科的优势,构建宽口径的课程体系,统一大类学科基础课程。

2.课程设置应从学科专业的深度、厚度出发,避免各专业的简单堆砌,切实加强学科基础培养,为学生长远、自主、个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各大类学院要单独设置专业启蒙教育课程(16学时,1学分),以讲座形式对学生进行学术前沿教育。

4.学校确定可供选择的大类学科基础课程有“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其余大类学科基础课程由相关学院商定共同开设。

5.采取“1+3”模式的大类,建议大类学科基础课程为18学分左右;
6.外语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美术学院各自开设学院内的学科基础课程,自行安排学分。

(三)专业核心课程(38学分)
注:专业核心课程是为反映专业特点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设置的课程,参考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所列课程。

(四)专业拓展课程(8学分)
注:
1.可以在专业选修课中修读,在所属大类中修读的其他专业的课程或跨院、跨学科的专业课也可视为自主发展课程。

2.师范类专业可以自主确定部分学分为自主发展课程。

(五)教师教育课程(16学分)




注:1.非师范专业不修读该模块课程;
2.主要面向中学各学科课程教师培养设置;
3.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自行设置该模块课程。

(六)实践课程(18学分)
注:1.部分教师教育专业的实习时间可延长到16周,部分专业的实习时间可延长到一学年;
2.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周活动,参与学科竞赛、课题研究、创新实验、自主创业等活动,均可认定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分,每位学生至少获得3个学分,累计超过修读要求的,可以申请替换相关课程学分,具体参见《海南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办法》。

(七)辅修专业、辅修学位培养方案
化学 专业(为其它专业学生设置)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必修课( 32学分)
制订人:学院盖章
校对人:注:辅修双学位的课程主要由该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组成,课程学时、学分、学期安排必须与主修培养方案一致,学生至少修满44学分。

审定人:注:辅修双专业的课程主要由该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组成,课程学时、学分、学期安排必须与主修培养方案一致,学生至少修满31学分。

化学 专业(为其它专业学生设置)辅修学位培养方案
必修课( 42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