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课改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课改生活
林州市四中2009级4班石钰晓
辅导教师韩贵成
2009年新的学年,我来到了林州四中,成了一名高中生。坐在新的教室,开始了新的学习,既感到新鲜,也感到困惑。尤其是我们正好赶上了新课改,从开始的茫然和无所适从,到完全适应,其中的感受就像冬、春、夏、秋一样。现在的我就要高中毕业了,是新课改给了我充实的高中生活。现在我把我的感受写下来,与学弟学妹分享新课改的魅力。
以前的课堂总是死气沉沉的,老师在讲台上拿着粉笔滔滔不绝,同学在课桌上用课本打“掩护”睡的不亦乐乎,鼾声此起彼伏,偶尔有一天阳光稍有灿烂,教室里放眼望去,趴倒一大片,下课后大家纷纷拿阳光太温暖为借口,私下里却抱怨老师们的喋喋不休。
不知不觉中,“课改”像一阵旋风一样刮进了我们的校园。刚分小组时,同学们很兴奋,因为我们将要接触一种全新的、以学生合作讨论为主的学习模式。那时,我们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向往。然而,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却不尽如人意。由于我们早已习惯独来独往的学习方式,再加上开学之初彼此之间又不熟悉,所以课改之初,我们虽说分了小组,但我们并没有形成学习上的互相讨论、互相帮助的现象。依旧是“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面对这种情况,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曾经有一位教授做了一个实验:他在美国和中国的两所中学分别问了同一个问题,在12:00—1:00之间,时针和分针会重合几次。美国的学生纷纷摘下手腕上的手表转动观察,并交头接耳,讨论交流;而中国的学生则是拿出演草纸,各自在纸上计算,套公式。“背课文,套公式”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的根深蒂固,可是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并不是只靠背课文、套公式就能够解决的。我们要学会讨论、交流,学会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而这一目标只有通过课程改革而逐步实现。
春,在老师的带领、班长的号召下,我们渐渐形成了合作探究的意识。渐渐的,课堂不再是老师的课堂,而成了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老师唱独角戏的机会少了,上课打瞌睡的人少了;学生讨论的机会多了,上课积极思考、争着发言的人多了。
现在的课堂就好像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
看,现在的课余时间,同学们忙着查资料、交流讨论,一个个都冥思苦想着,要把自己的想法用最创新的方式表现出来。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歌曲、舞蹈、绘画、话剧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也被同学们搬上了课堂。“之乎者也”,“加减乘除”,“ABCD”,“力电光声”,一个个知识点仿佛也充满活力,微笑着向我们走来。课堂由一本枯燥无味的黑白摇身变成了异彩纷呈的水彩画。这边正讨论着如何用更简单的方法解出这道题,那边正商量着下次如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老师则“悠闲”地踱着方步,在各个组间转悠,不时地指点几下。过去枯燥无味的课,因大家的积极合作而上得有声有色。
我们在合作中分享快乐,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夏,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合作,老师们绞尽脑汁,想出了用活动单的办法,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积极性。
所谓“活动单”就是一堂课的流程,将一堂课所需解决的问题罗列下来。这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效率。拿到活动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本课目标,这就
为我们讨论确定了方向。接下来,我们按照活动一、二、三,很快就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
课堂上,同学们也不再有所拘束,讨论的氛围更加热烈。老师们也不闲着,“花招百出”。一会儿,让我们比赛哪个组能又快又准确地写出答案;一会儿,又让我们抢答抛出的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中,一堂课眨眼间就过去了。
活动单让我们的思维汇到一起,猛烈碰撞。
秋,当我们遇到相同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时,每一个小组成员都会陈述自己的观点。几个观点一碰撞,我们能很快得到正确的答案。相较以往,不仅缩短了做题的时间,还提高了答案的正确率。我们学会了利用“合作”这个优势,增强了自我学习的能力。
怀揣着秋的收获,我们充满干劲奔向未来。
“课改”之前,判定好生和差生的标准就是分数,就是成绩。是的,成绩固然是重要的标准之一,然而,过分地依据成绩显然是不够全面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是意味着其他方面都不行,学习成绩好,也并不意味着其他方面都行。曾经有一个上海的学生,八年前他是一个标准的差生,经常被老师“重点关照”,随后他去了美国读书。八年后,他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的冠军,被人们称为“天才”。显然,在美国,这些被误认为是差生的天才得到了重视,得到了发挥个性的空间。
我们的“课改”就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特长的空间,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不以成绩作为评价优等生、劣等生的标准。老师只是我们获得知识和才能的途径而不是结果,是我们的引路人而不是铺路人,知识的获得、才能的培养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新课改给了我们知识,更给了我能力。
冬的沉寂孕育了春的活跃;春的活跃带动了夏的热情;夏的热情催生了秋的收获。学习如四季,因为不同,所以精彩。这便是“课改”的神奇魔力。
教师评语:
课改如一缕春风,所过之地必将催生无限的生命与活力。
《我眼中的课改生活》一文中,小作者以自己“春、夏、秋、冬”的感受引出“课改”这一话题,发人深思;用那个上海学生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下则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判结果事例,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一步揭示了课改的重要性。
该文结构严禁,语言简洁、流畅自然,比喻形象、贴切,如用异彩纷呈的水彩画来比喻新课堂等。这一切都充分显示了小作者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
是啊,传统教育整体划一的教育模式造成了千人一面的结果,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人性的悲剧。它抹煞了人的个性,使本应充满朝气的校园丧失了创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曾是传统教育的维护者和执行者,我们要有勇气走出传统教育的藩篱,身体力行,让课改的春风吹遍校园的每个角落。
在课改中,我们不能做形式主义者,新颖的形式固然重要,内容的时效性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形式大于内容是课改的悲哀,两者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是我们奋斗的方向,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不断探索,为课改之路打造一道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