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气体的制取专题--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
![气体的制取专题--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https://img.taocdn.com/s3/m/934b99db195f312b3169a560.png)
气体的制取专题—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班级:姓名:【复习回顾】1.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反应:一般考虑反应条件是否简单,反应是否容易进行,反应的速率是否适中等。
2.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来确定。
应注意,即使是制备同一种气体,实验装置也会随选用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不可死记硬背。
3.气体的收集方法:收集方法取决于气体的性质。
如果气体既不与水反应,又难溶于水,则可用法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明显大于空气,则可用法收集;如果气体的密度明显小于空气,则可用法收集;当排水法和排气法均可选用时,常用法收集。
4.气体的净化原则:净化时所需气体不能参加化学反应或因溶解而损失,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净化的顺序一般是除杂在前,干燥在后,干燥后的气体不能再通过水溶液。
5.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顺序是: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先固体,后液体)→反应→收集气体(应等到装置中空气排净后再收集)。
题型一:物质制备及性质验证物质的制备是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
这部分内容综合性强,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的知识基础。
纵观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此部分知识以气体的制取和性质验证为考查的核心内容。
例题: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完成下列问题:(1)请写出在装置B中放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如果在实验室中用A作气体发生装置,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写管口字母)______________。
若只改变A装置中的药品,仍采用已连接的整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所选用发生装置的对比,可总结出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4)装置A 和C 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A 和C 相比,具有哪些优点?(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二: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中考的命题走向常趋向于:给出正确的实验方案描述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给出实验目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给出实验方案,评价方案的合理性、实验现象或结论的正确性,并改进实验方案等。
气体复习——气体的制取、收集、检验PPT课件 人教版优质课件
![气体复习——气体的制取、收集、检验PPT课件 人教版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0435aa5acfa1c7ab00cc25.png)
气体的制备和收集ppt实用资料
![气体的制备和收集ppt实用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0c17bdaa32d7375a51780c8.png)
空气
e
Hf2
我的小体会:
⑴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⑵本节课我有了什么体会? ⑶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
用了什么方式、方法?
活动与探究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⑶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
1. 下列四瓶气体存放方法正确的是( 1、掌握选择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的一般规律。
关闭弹簧夹,继续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至导管中形成一段 ②若使用丙收集了一定量气体后夹紧弹簧夹,试管内反应物固体与液体无法分开,可能原因?
B
)
1、掌握选择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的一般规律。
图C 图D
完整
答案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研究思路
确定反应物的 种类及化学反 应的方程式
反应原理 发制生取装装置置 收集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和 反应发生的条件
气体的密度、溶 解性以及气体是 否与水反应
验证、验满方法
利用气体的 化学性质
如何用以下二套装置进行气体的收集?
水
气体
ρO2>ρ空气
cO2
空气
d
ρH2<ρ空气
管如应内图怎反(样应甲检物、查固乙装体)置与,的液用气体它密无来性法制? 分取开二,氧可化能碳原气因体?,其
乙 气关①气①体闭盐体中的 弹 酸 制打关收簧中取盐集夹的装正可,溶置开闭选继质中酸在用续已常弹弹向经出__中长反现产簧簧颈应的漏完错的_斗全误生夹 夹_中__加溶_, ,_气水__至_质_向 继导_体管法中。长续已形的成颈向一经是段漏长反_斗颈_应_中漏_完加斗(全水中填至加写接水“近至甲隔 导”板 管处 中或形 形“成 成乙液 一”封 段)。
问题一:
制取甲烷时,气体的发生装置与实验
室 用氯酸钾制取O2 气体的发生装置相同。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e1042f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8.png)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收集方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5.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详细设计:在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教师不仅系统地介绍了气体制取和收集的方法和原理,还通过示范实验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环节,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培养学生对实验安全和实验规范的意识,让学生明白实验是一门严谨的科学。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气体制取和收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模型,展示气体的制取和收集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
3.创设实验操作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气体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感性认识。
2.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对知识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提问。
3.培养学生对团队的尊重和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任务,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分工意识。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公众表达能力。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讲课文档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dda3a94a98271fe900ef9c8.png)
第五页,共27页。
3.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1)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O2 装置的选择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克/升, 密度比空气大(空气密度1.293克/升)。
第六页,共27页。
2)用高锰酸钾制取02的装置选择
第七页,共27页。
4.加热高锰酸钾制取O2的主要操作步骤: 查 1.按要求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原理
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 不同,使液态氮先汽化
高温 CaCO3=====CaO+CO2 ↑
工业制法需考虑因素: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能否
大量生产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实验室制取气体选取药品需考虑的因素:药品的价格、反应条件、反应
速率、收集难易、气体的纯度、安全与否、是否环保等。
第十四页,共27页。
2、气体发生装置
设计原则: 根据反应物质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基本类型: 1)固体反应物(需加热)--固固加热 2)固液反应物(不需加热)--固液不加热
第十五页,共27页。
1)固体反应物(加热)--固固加热
注意事项:
(1)加热时,先预热且应用外焰加热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试管炸裂
(2)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第一页,共27页。
1.复习O2、CO2、H2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2.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
2 第二页,共27页。
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应从哪 些方面考虑?
1、药品及反应原理 2、发生装置
3、收集装置
4、检验
第三页,共27页。
初中常用实验仪器
试管 锥形瓶 烧杯 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集气瓶 玻璃片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d6284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1.png)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体制取和收集的规律,强调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此外,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于制取和收集指定气体,并分析实验结果。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气体性质与收集方法之间的关系,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以及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
2.难点:如何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实验操作中的细节处理,以及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结合实验操作、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体性质与收集方法之间的关系,突破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于制取和收集指定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或氢气)。要求详细描述实验步骤、所使用的化学试剂和仪器,以及收集气体的方法。
2.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气体性质与收集方法之间的关系,并撰写实验报告。报告中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分析等内容。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了解各种方法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2.使学生了解气体性质对气体收集方法的影响,如溶解性、密度、可否与水反应等,并能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改进,提高气体收集效率。
气体的制取及收集
![气体的制取及收集](https://img.taocdn.com/s3/m/f5d68848011ca300a7c39000.png)
一、气体的制取及收集
1、选用发生装置的依据: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
(1)凡用固体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固固加热型
(2)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固液不加热型
(1优点:简易、操作简便)(2:随时添加液体,不影响气体收集)(3、4:可控制液体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度)
(5、6、7、8: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节省药品。
)
2、选用收集装置的依据:气体的性质(如密度、溶解性)
(1)
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V 水=V 气)
(2)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 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气体 水 气体
谁密度大,谁用 谁密度小谁用
二、气体的检验
见中考新评价87页表
三、气体的除杂
四、气体的干燥
五、净化顺序
先除杂后净化
六、气密性检查
原理:构成密封系统,构成压强差。
方法有:
1、空气热胀冷缩法
2、注水法
3、抽气或压气法,。
实验报告气体的生成与收集
![实验报告气体的生成与收集](https://img.taocdn.com/s3/m/0a0d1b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8.png)
实验报告气体的生成与收集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气体的生成与收集的方法,并了解不同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材料:1. 烧杯2. 锥形瓶3. 橡皮塞4. 氢氧化钠 (NaOH) 溶液5. 硫酸 (H2SO4) 溶液6. 碳酸氢钠 (NaHCO3) 固体7. 实验管8. 灯9. 针管实验步骤:生成氢气:1. 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NaOH溶液,然后再加入一小块NaHCO3固体。
2.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转移至锥形瓶中,同时用橡皮塞封闭住锥形瓶的口部。
3. 用一根针管插入橡皮塞的另一端,将针管固定在烧杯中。
4.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加热,观察气体的产生。
5. 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在实验管中。
生成二氧化碳气体: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H2SO4溶液。
2. 将烧杯中的H2SO4溶液倒入一个较大的容器中,例如一个用水盆。
3. 将一根倒置的锥形瓶浸入容器内的H2SO4溶液中,确保锥形瓶口部完全浸入溶液中。
4. 将一根管子与锥形瓶的口相连,然后将管子的另一端放入容器中。
5. 施加热源于烧杯中的H2SO4溶液,观察气体的生成。
6. 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在实验管中。
实验结果:生成氢气时,通过观察可知烧杯内的混合物被加热后,产生了气泡。
这些气泡是由于化学反应产生的氢气。
我们将氢气收集在实验管中,务必小心操作,避免泄漏。
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时,通过观察可知,在加热前,烧杯内的H2SO4溶液是无气泡的。
但是在施加热源后,冒出了大量的气泡。
这是由于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我们将二氧化碳气体收集在实验管中,也需要小心操作,以防止泄漏。
讨论与分析: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气体的生成与收集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
例如,在生成氢气时,氢气是易燃易爆的,所以必须小心处理。
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时,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在高浓度下可能造成窒息,也需要注意安全。
此外,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常见的气体,在生活和工业上都有广泛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气体的产生和性质,为我们后续的学习和实验提供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集 装 置 的 确 定 依 据 是 什 么 ?
气 体 的 密 度 和 溶 解 性
a
b
用作排气集气装置时,若气体密度比空 气大的气体,应从___ a 端进. 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应从 b 端进. ___ 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应从 ___ b 端进.
a
b
a
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应从 a 端进. ___
世界著名的“杀狗洞”, 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 化学家波意尔欲测定“杀
狗洞”内空气中二氧化碳
的含量,你能帮他设计从
洞中取回空气样品的方法
吗?
专题复习
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①
②
③
④
发生装置的确定依据是什么?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该装置有什么优点 和缺点?
利用所给仪器以小组为单位组装仪器,并讨论装置的特点
用作排水集气装置时:应先在瓶中注 a 端出。 b 端进___ 水 ,气体从___ 满___
1 4
2 5
3 6
实验室制取氨气,常采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 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气味的 气体,极易溶于水,它的密度比空气小,是制 取氮肥的一种基本原料。试确定制取氨气的装 置。
A
B
C
D
今天是实验室的开放日,某小组的同学来到实验 桌前,桌上摆放有下列仪器:
我的收获: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a.加入药品 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验满 e.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4)小明在整理桌面时发现一支底部打破的 试管,他没有扔掉,他联想到以前用过的一 些装置,自己设计了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 置(如右图A)。他的装置和设计有什么优 ②废物利用 。 点 ①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A
(5)小勤说也可以将稀盐酸改成浓盐酸,你觉得是否可行?可 能产生的后果是 收集的CO2不纯 ,原因是 浓盐酸易挥发 。
A 发生装置相同
B 都可以用MnO2作催化剂
C 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 D 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相同 (2)李丽同学设计了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如右图所示),装置中出现了一个错误, 你的纠正方法是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
铜丝上下抽动起到的作用是 使反应随时开始和停止 。 如果将稀盐酸改成浓盐酸,收集到的CO2中还会含有 HCl。
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核中,他的实验桌上摆放有如下用品
(1)根据以上用品,你认为小明要做的实验是 实验室制取CO2。 小明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实验仪器和一种药品,请你写出所缺 仪器的名称 镊子或药匙 ; 所缺药品是 稀盐酸 ; CaCO3+2HCl=CaCl2+H2O+CO2↑; (2)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3)下图是小明实验时的主要步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 d 。 字母标号,下同) c a b d e ,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两个气体制备、收集、净化的多功能装置。
(1)若制备的气体是氢气,用乙装
置收集氢气,A应与 C (填“B”或 “C”)相连。 (2)若X是稀盐酸,Y是石灰石,用
甲
乙
甲、乙两装置组成发生、净化、收集CO2气体的系列装置。 若要收集到干燥的气体,乙中应放入 浓硫酸 。
(3)若 制备的气体是氧气,且A与C相连,检验气密性后, 还须将装置乙 装满水或倒置 。
在实验室里常采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所给仪器可以组装出多套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请你组装一套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写出所选择的仪器 A ①③⑤⑦ B ①③⑦⑧⑨ C ①③④⑤⑥ D ①③④⑥⑧⑨ 编号 。
① 双孔 ⑥ ⑦
②
③
④
⑤
⑧
⑨
⑩
(2)说明你组装的气体发生装置的优点AB:装置简单 CD:添加药品方便 。 (3)用你组装的装置收集氧气,如何知道氧气已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复燃或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
(6)小明想用B装置收集并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 量筒 体积,还需要的仪器是 ,气体应从 a 端通入。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 是 防止CO2溶于水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 结果 没有 (有或没有)影响 。
B
我们学习了实验室制取O2和CO2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收集纯度比较高的O2,最好用 排水 法收集。 比较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氯酸钾制取O2的方法,二者的共 同点是 B C 。
1 2 3 0
11
12
13
14
能制取大量气体
能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能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
实验室收集气体的常见装置:
难溶或不易溶于水且 不与水发生反应
排水集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且常温 不与空气中各气体发 生化学反应
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且常温 不与空气中各气体发 生化学反应
(1)组长让大家完成的第一个任务是写出仪器的名 称,同学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如上图所示, 其中名称有错误的是 C、f (填序号)。
(2)某同学想用右图装置制取CO2,组长指出, 这需要太多的稀盐酸才能淹没漏斗的下管口, 起到液封的作用。张兵同学选用了上面的一种 仪器,加在右图装置上,既解决了液封的问题, 又可以减少酸的用量.请把该仪器画在图中应 该放置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