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硫酸铜_重铬酸钾_明矾晶体制备实验的改进探讨_赵扬

合集下载

化学实验改进的尝试与反思

化学实验改进的尝试与反思

化学实验改进的尝试与反思作者:王爱云来源:《神州》2011年第16期【摘要】结合教学实践,通过举例说明总结了几点改进化学实验的心得体会:改变实验方法和改良实验装置、药品配方。

【关键词】化学实验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下面是本人在使用新课标沪教版教材时,对教材中的一些探究实验或演示实验我做了一些小小的改进,通过与原实验的对比,既增强了趣味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在实验中迸射出创造的火花。

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验该实验的操作是取两根含硫的火柴,点燃,迅速伸入罩在上方的烧杯中,片刻后取出火柴,振荡盛溶液的烧杯,观察褪色现象。

我按照要求做了该实验,结果现象不明显。

对此我进行分析,认为火柴头中含硫量太低,点燃后再迅速伸入烧杯,这一过程中肯定会损失一部分二氧化硫,导致实验失败,于是我在火柴头上粘了一点硫粉,再做实验,结果高锰酸钾溶液明显褪色。

下课后我又想到,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怎样合理的利用资源,提倡使用无硫火柴,而这样一改,现象是明显了,但违背了目标要求。

于是我进行了第三次实验:用三根火柴,使其中的一根火柴的头与其余两根火柴的头错开一段,先点燃这一根,立即伸入罩在上方的烧杯中,在引燃另外两根火柴,这样损失减少了,效果也明显了,同时也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要求。

经过上面的改进,第一根火柴不仅火柴头在燃烧,木棒也燃烧,并且产生了二氧化碳,于是我又提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是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的色吗?还有可能是什么物质使它褪色,怎样证明?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在空气中点燃铁铁是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所必做的一个经典实验,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发出“嚓嚓”的声音。

这个实验现象能帮助学生理解铁是化学性质较活泼的金属,同时,实验现象还能给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制作明矾的实验报告(3篇)

制作明矾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明矾晶体的生长过程。

2. 掌握制备明矾晶体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明矾(KAl(SO4)2·12H2O)是一种双盐,可由硫酸铝和硫酸钾在水中反应制得。

在制备过程中,溶液逐渐达到饱和,过量的明矾会以晶体形式析出。

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浓度等因素,可以促进晶体的生长。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结晶皿、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

2. 试剂:硫酸铝(Al2(SO4)3)、硫酸钾(K2SO4)、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称取10g硫酸铝和5g硫酸钾,放入烧杯中。

2. 加入5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3. 将溶液加热至60℃,继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4. 将溶液冷却至室温,此时溶液逐渐达到饱和。

5. 将饱和溶液过滤,去除未溶解的杂质。

6. 将过滤后的溶液倒入结晶皿中,放入通风阴凉处。

7. 观察晶体生长情况,记录生长时间。

8. 待晶体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取出晶体,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

9. 将晶体放在干燥处晾干。

五、实验现象1. 溶液加热过程中,溶液逐渐变浑浊,说明溶液中的硫酸铝和硫酸钾开始反应。

2. 溶液冷却过程中,溶液逐渐变得清澈,说明溶液逐渐达到饱和。

3. 过滤后的溶液中,晶体开始析出,形成明矾晶体。

4. 随着时间的推移,晶体逐渐长大,形态逐渐趋于规则。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浓度等因素,可以制备出明矾晶体。

2. 晶体生长过程中,温度和浓度是影响晶体生长速度和形态的重要因素。

3. 实验过程中,晶体生长时间较长,需要耐心等待。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制备明矾晶体的基本方法。

2. 了解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后续晶体生长实验提供参考。

3. 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溶液溅到皮肤上。

2. 实验过程中,控制好溶液的温度和浓度,以保证晶体生长效果。

自制明矾晶体实验报告

自制明矾晶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明矾晶体的制备过程。

2. 掌握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理明矾晶体是由硫酸铝钾(KAl(SO4)2·12H2O)组成的。

在制备过程中,明矾溶解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随着溶液的冷却,明矾的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晶体。

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浓度和晶核的大小,可以影响晶体的生长速度和形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 明矾:适量- 烧杯:1个- 玻璃棒:1根- 滤纸:1张- 细线:1根- 硬纸片:1张仪器:- 电子天平:1台- 温度计:1个- 秒表:1个四、实验步骤1. 准备溶液:将一定量的明矾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明矾完全溶解。

2. 控制温度:将溶液加热至比室温高10-20℃,并持续搅拌,以确保明矾充分溶解。

3. 冷却结晶:将烧杯放置在室温环境中自然冷却,观察溶液的变化。

当溶液冷却至比室温略高3-5℃时,将溶液倒入洁净的碗中,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

4. 晶核形成:第二天,从碗中选取2-3粒形状完整的小晶体作为晶核。

5. 悬挂晶核:将晶核用细线轻轻系好,悬挂在烧杯中央,注意不要使晶核接触杯壁。

6. 补充溶液:将明矾溶液倒入烧杯中,向溶液中补充适量明矾,使其成为比室温高10-15℃的饱和溶液。

7. 再次冷却结晶:待溶液自然冷却至比室温略高3-5℃时,将小晶体悬挂在烧杯中央,用硬纸片盖好,静置过夜。

8. 晶体生长:每天将已形成的小晶体轻轻取出,重复第6项操作,直至晶体长到一定大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多次重复操作,成功制备出明矾晶体。

晶体呈六方柱状,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规则性。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浓度和晶核的大小,可以影响晶体的生长速度和形态。

在本实验中,通过自然冷却和补充溶液的方法,使晶体逐渐长大,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大小和形态的晶体。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对晶体的生长速度和形态有重要影响。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化学实验一直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各种问题。

传统的化学实验往往受到实验器材、实验方法以及实验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实验结果不够准确,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效果有所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中化学实验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现代化学教育的需求。

研究背景中,我们需要关注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改进和创新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目前,高中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实验器材不足、实验设计单一、实验操作流程复杂、实验结果难以观测等。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实验原理和掌握实验技能,限制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如何通过改进措施和创新方法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奠定基础。

部分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改进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实验内容和方法的改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和耐心。

通过改进与创新,可以让实验更贴近实际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当今社会,化学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势在必行。

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实验内容和方法,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化学科学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和创新方法,从而提高高中化学实验的质量,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对部分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方法的探索

对部分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方法的探索

对部分初中化学实验改进方法的探索王勇英(沙河市第四中学河北邢台 054100)摘要:农村学校条件有限,装配的实验装置不尽合理,又由于个别实验步骤繁琐、操作困难等原因,导致耗时长、实验现象不明显、成功率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笔者通过反复实验研究,对九年级化学中部分实验提出个人改进建议,旨在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改进发展能力直观、有趣的化学实验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然而,由于不同学校条件的差异,以及教材编写者与学生认知冲突的可客观存在,使得教材中的部分实验实验现象不明显、耗时长、成功率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的效果,对课堂教学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操作水平,很有必要对部分实验予以改进。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同行参考。

一、实验改进的原则改进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装置更加趋于合理,操作更简便,更易于学生获取化学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

因此,实验改进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过程必须科学、严谨、合理。

2.显现性原则:实验现象明显、结论直接,它是实验改进成功的标志。

3.简易性原则:实验装置简单,操作简便。

4.安全性原则:实验操作及药品要确保师生安全,避免事故发生。

5.环保性原则:实验用品无毒,实验过程环保,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6.趣味性原则: 实验过程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实验改进方法的探索依据实验改进的原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教材中几个实验提出个人改进建议如下:1.调整实验步骤,优化实验过程人教版教材中的某些实验在知识上出现了前后不太吻合的现象,致使学生对教材知识产生了怀疑。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对这些实验予以改进。

人教版上册教材14页活动与探究——关于“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然后用实验方法检验呼出的空气与吸入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的不同。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探究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探究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探究一、引言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和体会化学现象,锻炼实验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化学实验往往存在安全隐患、实验步骤繁琐、实验现象不直观等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创新。

本文将探讨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以期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常规实验改进1. 采用替代试剂传统的实验中常用的试剂可能存在环境危害或健康隐患,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应该采用替代试剂。

传统使用的碘液可以用食盐水溶液代替,能够达到相似的实验效果。

传统的实验中使用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也可以用无害的氢氧化钠溶液代替,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2. 使用微型实验装置传统实验中常使用大量试剂和设备,不仅耗时耗材,同时也容易发生事故。

使用微型实验装置可以减少试剂和设备的使用量,不仅能够降低实验成本,同时也更加安全和环保。

可以使用微型加热装置、微型分液漏斗等微型装置进行实验,进行体积小、耗材少、实验效果好。

3. 强调实验过程的探究性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往往侧重于实验结果的呈现,忽视了实验过程的探究性。

改进后的实验过程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在实验前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可能结果,通过实验过程的观察和记录,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

4. 引入信息技术手段传统实验中常常存在实验数据记录繁琐、实验结果展示不直观的问题。

可以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比如使用数字温度计、数码显微镜等设备实时记录实验数据,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同时还可以将实验结果通过多媒体、交互式实验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提高实验结果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三、创新实验设计1. 定制实验课题传统实验课程设计中常常使用现成的实验,而学生在实验中的思考和探究能力较少得到锻炼。

可以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课题进行实验,根据自身兴趣和实验条件选择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过程。

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我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探索

我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探索

我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探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实验教学在化学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无机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原理的基础实验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存在着实验内容单一、实验操作简单、实验教学不能体现实际应用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本文将对我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实验教学内容、实验环境、实验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一、问题分析1. 实验内容过于单一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实验内容大多围绕着无机盐酸碱滴定、中和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基本反应性质展开,过多关注了化学原理和实验的基本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让学生能够自己独立思考和实验设计。

很多学校的无机化学实验教材虽然内容涉及到多种基本的化学反应类型,但是在实验证明方面,很多学生仅限于简单的称量和稀释操作,对于实验的理论解释,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操作的改进等方面缺乏深入的了解。

3. 实验教学不能体现实际应用很多无机化学实验只追求基本操作和定量分析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化学实验的操作与实验室中的操作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将实验内容与实际应用进行结合。

二、改进措施1. 实验教材内容的更新完善教材的更新和完善是实验教学改进的首要任务。

教材可以加入一些实用的实验项目,如化学过程的可控性、高效催化剂的研究和合成等,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掌握更多实用的化学知识。

2. 打造更完善的实验室环境为提升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学校应该更注重对实验室设备的改进和管理,提升实验室设备的集成化程度和便捷性。

同时,加强实验室管理,完善实验室的安全保障措施,保障学生的实验安全。

3. 强化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该注重实验操作的多样化和实验项目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基于自己的思维和探究精神,探究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机理。

几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讨与反思

几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讨与反思

《几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讨与反思》摘要:如果能充分利用实验,不断对实验进行改进和探讨,师生共同参与,则不仅能降低教学难度,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及发散和创新的思维能力,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实验产物中的SO■很不利于师生的身体健康,也不符合化学教育中环境保护的初衷,并且本实验只让学生观察到浓硫酸使蔗糖炭化,并且膨松成“黑面包”,而未让学生明白气体的成分,充分利用实验,适时引导学生探讨实验改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摘要: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一门融合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综合性课程。

实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化学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研能力有效的教学形式。

如果能充分利用实验,不断对实验进行改进和探讨,师生共同参与,则不仅能降低教学难度,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及发散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本文对探讨几则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所引起的反思作出分析,并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探索实验教学改革。

关键词:实验改进化学理论创新能力发散思维知识迁移一、氨气喷泉实验的改进必修教材中的喷泉实验是先收集满满一烧瓶干燥的氨气,并且要求所用烧瓶必须干燥,一旦烧瓶湿润,就要换一个干燥的烧瓶,否则实验就会不成功。

改进方法:采用的装置与课本一致,但药品使用不同。

操作方法,向气密性好的烧瓶中放入固体氢氧化钠,然后迅速加入少量的浓氨水,盖上塞子,固定好烧瓶,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水,立即出现喷泉现象。

这样改进后,做喷泉实验可以不用考虑烧瓶是否干燥,因为湿润的烧瓶,同样可以做喷泉实验。

而且可以不用事先收集一烧瓶的氨气,做喷泉实验的氨气可以即用即取,操作起来很方便。

在对此实验改进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展开探讨:传统的氨气的喷泉实验,通常用固+固加热的制气装置获得氨气,反应原理即Ca(OH)■+2NH■Cl■CaCl■+2NH■↑+2H■O,改进后的实验是利用浓氨水+固体NaOH这一原理制得氨气的,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的生成。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化学实验一直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培养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实验步骤复杂、仪器设备不完善、实验材料难以获得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实验的进行,也影响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对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现代化技术的迅速发展,高中化学实验也应该与时俱进,引入新技术和方法,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加强师生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也是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改进与创新的必要性、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化学实验在高中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既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的重要环节。

在现有的化学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实验教学的发展,对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改进化学实验的内容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创新实验设计和实施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引入和创新方法的应用,为化学实验的改进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通过引入新颖的实验装置、分析仪器和实验数据处理软件等,可以使实验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改进与创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可以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深入理解,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实践操作的实质性内容,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不高,缺乏实践能力。

自制硫酸铜晶体的感想和体会

自制硫酸铜晶体的感想和体会

自制硫酸铜晶体的感想和体会一、设计主题在初中化学书中,教师通常在课堂上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制备硝酸钾或明矾晶体。

但如果把制备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制备硫酸铜晶体(硫酸铜外观更漂亮,更受学生欢迎),学生的成就感和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回大大提高。

而实际操作中,学生制备的硫酸铜晶体的析出不够理想,晶体较小。

而且,学生在同样的实验操作条件下,得到的产品收率和外观却总是千差万别。

对此学生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为了能够制备出大的、具有规则外形的硫酸铜晶体,提高实验的重现性及产率,减少实验的步骤及实验所需时间,有必要对实验进行改进,在多次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技能可大大提高。

二、活动目的1、通过对网络查找化学资料,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学习能力,以及掌握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

2、通过对影响硫酸铜晶体析出条件的探究,复习巩固溶解度、溶液的过饱和度,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了解结晶方法。

3、通过活动的开展,把知识转化成其自身的能力,把课堂更多地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活动计划1、活动对象:九年级学生;2、活动时间:综合实践课3、活动内容:制备硫酸铜晶体。

四、活动过程1、准备阶段(1)查阅资料与实验设想结晶与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和结晶过程中的操作方式等有关,溶液的过饱和度是结晶的主动力。

硫酸铜晶体属三斜晶系,要获得颗粒较大的理想晶体,需要严格控制溶液的过饱和度,溶液蒸发或冷却的速度,晶种的数量,溶液的pH值,共存的杂质及其它相关条件等。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着重对溶液的过饱和度、pH值、冷却速度及温度、加入晶种的种类及数量进行探究。

(2)主题讨论:让学生开展讨论,选择和确定学生所反映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3)分组活动。

对所确定的内容:溶液的过饱和度、pH值、冷却速度及温度、加入晶种的种类及数量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比较特长的部分进行实践活动。

(4)成立筹备小组的负责机制,让有责任心的小组长统筹所。

初中化学一些实验的改进和补充

初中化学一些实验的改进和补充

初中化学一些实验的改进和补充厦门市金尚中学赵赤颖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化学教学中更应充分应用实验这一手段。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实验进行了改进和补充,请大家指正。

一、分子运动──氨分子的扩散在此实验中,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

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较大。

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用小烧杯代替大烧杯、用小贝壳代替小烧杯,分别在贝壳内滴入酚酞试液和浓氨水,把实验微型化,这样既节省了药品,现象明显且又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

(小贝壳也可以用干奶片的空塑料面板代替。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是以大理石或石灰石为原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的,那么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呢?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部分知识,可补充下面的实验:(1)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刚开始时反应进行很快,但反应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不断生成,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使大理石无法接触到稀硫酸,反应就逐渐停止,没有气泡产生。

(2)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反应速度过快,反应物一会儿就反应完了,产生的气体来不及收集。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并讨论反思,找出最佳的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容易地记住结论,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在生物实验用的玻璃培养皿中放入两个垂直交叉的塑料片,形成四个格子,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和铜片,倒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使四种金属同时接触酸液,实验现象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操作更加简单。

四、溶解过程吸热或放热现象的补充探究实验对于本探究实验做了如下补充。

首先布置探究课题: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你最多能设计出几种方案?提供几种药品:NaCl、NaOH、NH4NO3、浓硫酸。

晶体制作实验报告

晶体制作实验报告

制作明矾晶体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制作硫酸铜、明矾晶体实验仪器:、硫酸铜600g、木棒多根、玻璃杯多个、细线一团、硬纸板一张、硬纸片多张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放入比室温高10 ℃~20 ℃的水,并加入硫酸铜,用木棒搅拌,直到有少量晶体不能再溶解。

2.待溶液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3 ℃~5 ℃时,把溶液倒入洁净的玻璃杯中,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

3.从杯中选取2~3粒形状完整的小晶体作为晶核。

将所选的晶核用细线轻轻系好。

4.把硫酸铜溶液倒入玻璃杯中,向溶液中补充适量硫酸铜,使其成为比室温高10 ℃~15 ℃的饱和溶液。

待其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3 ℃~5 ℃时,把小晶体悬挂在玻璃杯中央,注意不要使晶核接触杯壁。

用硬纸片盖好玻璃杯,静置过夜。

5.每天把已形成的小晶体轻轻取出,重复第4项操作,直到晶体长到一定大小。

实验记录: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现象晶核没有太大变化,其他粉末沉到杯底,细线上沾有少许蓝色粉末。

晶核略微变大,包裹住绑着晶核的细线,其他粉末沉至杯底,细线上有更多蓝色粉末。

晶体明显变大,略呈多面体。

其他粉末沉在杯底,变硬。

细线上有许多小晶体。

玻璃杯上附有硫酸铜。

照片结论硫酸铜饱和溶液呈深蓝色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学到了许多,让我真正体验到化学的神奇。

谁有能想到一杯看似普通的蓝色溶液却能结出一块块大晶体呢,要不是我真正去了解亲自去实验,我还真的不知道液体在常温下也能结出固体。

当踏进化学实验室时,一阵阵化学药品的味道飘来,这让我及紧张又兴奋,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名化学家一样踏入一个属于自己的化学实验室。

看着桌子上一排排都排满了化学仪器,我更是兴奋。

老师在一旁指导我,我一步步都小心翼翼的,遵守老师所说的步骤去做,不犯错。

配好了硫酸铜的饱和溶液,就开始引晶了。

老师说引晶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一个多星期。

我每天放学的时候都跑去实验室看看晶体的生长情况,并坚持做记录。

过了一个星期了,我终于看到了自己的成果,一块非常大的硫酸铜晶体,它犹如蓝宝石一样耀眼。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发表时间:2017-02-14T14:02:09.1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69期作者:赵彬[导读] 本文围绕着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这一论点,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具体的改进创新策略。

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高中545799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化学综合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得到诸多教学工作者的一致认可,同时也对高中化学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对高中化学实验适时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创新,成为诸多高中化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围绕着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这一论点,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具体的改进创新策略,以期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实验改进创新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也随之变化。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对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既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明确高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及时采取有效策略,改进创新高中化学实验,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进而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

一、实现高中化学实验趣味化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中化学实验趣味化。

比如讲授酸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一起做实验。

实验本身就已经很吸引学生,加上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过程是准备两杯不同浓度的硫酸,先不告知学生硫酸的不同浓度。

然后教师和学生分别将两杯硫酸导入两个装有蔗糖的烧杯中,并进行搅拌,让学生观察结果。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两个烧杯的反应情况大有不同,一个烧杯里的蔗糖变黑,而另一个烧杯里则没有明显变化。

硫酸铜制备实验的改进_纪明中

硫酸铜制备实验的改进_纪明中

绿色化学是新世纪化学发展的方向和议题。世 界各国都在进行绿色化学的研究,并注重绿色化学 的发展与教育。绿色化学是人类和自然和谐的化 学,是面向未来提出的化学新概念,同时也为中学 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绿色化学内涵的介绍,从绿色化 学角度分析现行教材,提出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新设 想。
1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 近年来,绿色化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化学反
根据化学原理分析该反应在热力学上是可行 的,但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认为是反应速率 太小。解决方案是:
(1)升高反应温度,水浴加热到80-90℃,反应 进行仍然缓慢。
(2)选择稀硝酸或硝酸铜为催化剂。其原理如下: 3Cu+2HNO3+3H2SO4→3CuSO4+2NO ↑+4H2 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反应过程中生成的NO与O 2及H2O循环反应,使 反应不断进行。该法仍产生有毒气体。但量却少多 了。若选择硝酸为催化剂,其用量仅为原实验方案 中所用量之1/10。但该反应装置较为复杂。 (3)选择FeSO4或Fe2(SO4) 3为催化剂。其原理如 下: 4Fe2++O2+4H +→4Fe3+ +2H2O 2Fe3++Cu→C u2+ +2Fe2+
催化剂的绿色化 无毒、无害催化
溶剂的绿色化 无毒、无害溶剂
应、原料、催化剂、溶剂和产品的绿色化开展的。
美国化学家提出了“原子经济反应”的概念。最理 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 转化为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废弃物和污染物。实 现污染物的“零排放”。
原料的绿色化 无毒、无害原料
可再生资料作原料
化学反应的绿色化 “原子经济”反应
提高反应选择性
产品的绿色化
了废弃物,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2.2 用空气为氧化剂两步法 以空气为氧化剂。将铜粉在坩埚中反复灼烧,

对“明矾水实验”的改良

对“明矾水实验”的改良

对“明矾水实验”的改良重庆市云阳县初二中张光贤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讲义55页的活动与探讨中如此说到:取3个烧杯,各盛大半烧杯浑浊的天然水(湖水、河水或井水等),向其中2个烧杯中各加入3药匙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观看现象。

在实验教探讨中,若是依照讲义上的实验进行,笔者以为有两处不妥:一是在大半烧杯浑浊的水中放入3药匙明矾量太多,在日常生活中如按那个比例放明矾净水,这种水恐怕没人敢喝,因为长期服用3价的铝离子会令人变成傻子。

这对学生有误导作用,会以为明矾放得越多越好。

二是在大半烧杯浑浊的水中放入3药匙明矾,笔者经多次实验,发觉全然看不到杂质沉降,起不到净水的作用。

因此,笔者对此实验做以下改良:取3个250mL的烧杯,各盛大半烧杯浑浊的天然水(湖水、河水或井水等),再取4粒黄豆大小的明矾在研钵中研细,分成两份,别离加入其中2个烧杯中,搅拌溶解后,静置,观看现象。

如此改良后,约3到4分钟即可观看到杂质沉降,水变澄清。

实验现象超级明显,也可不能让学生感觉明矾放得越多越好。

重庆市云阳县初二中张光贤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讲义55页的活动与探讨中如此说到:取3个烧杯,各盛大半烧杯浑浊的天然水(湖水、河水或井水等),向其中2个烧杯中各加入3药匙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观看现象。

在实验教探讨中,若是依照讲义上的实验进行,笔者以为有两处不妥:一是在大半烧杯浑浊的水中放入3药匙明矾量太多,在日常生活中如按那个比例放明矾净水,这种水恐怕没人敢喝,因为长期服用3价的铝离子会令人变成傻子。

这对学生有误导作用,会以为明矾放得越多越好。

二是在大半烧杯浑浊的水中放入3药匙明矾,笔者经多次实验,发觉全然看不到杂质沉降,起不到净水的作用。

因此,笔者对此实验做以下改良:取3个250mL的烧杯,各盛大半烧杯浑浊的天然水(湖水、河水或井水等),再取4粒黄豆大小的明矾在研钵中研细,分成两份,别离加入其中2个烧杯中,搅拌溶解后,静置,观看现象。

关于“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实验的思考与改进

关于“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实验的思考与改进

关于“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实验的思考与改进发布时间:2021-07-05T08:42:14.29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5月总第371期作者:阮程威颜伟云[导读] 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但在实际实验教学中,效果不尽人意。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三甲中学318014;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白云中学318000摘要:分析“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以乙酸钠代替硫酸铜晶体,对实验进行改进。

关键词:硫酸铜乙酸钠晶体制备晶体生长实验改进科学家要研究一种物质,首先考虑的是怎样从混合物中把这种物质分离出来,怎样提纯这种物质,再进行分析、检测,研究它的结构和组成。

所以物质的分离方法对于科学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本通过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实验,让学生练习结晶的方法,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但在实际实验教学中,效果不尽人意。

一、硫酸铜结晶实验的教学价值及存在问题结晶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学会混合物的分离技能(过滤、蒸发、结晶和纸层析等)”。

从中可以看出,结晶教学价值在于作为混合物分离的技能。

为此,教材设计了两次实验。

1.硫酸铜结晶实验的教学价值课本中关于制备和观察硫酸铜晶体的实验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课本33页学生活动—-观察结晶:配置一杯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

利用滴管吸取一滴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仔细观察(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有没有晶体出现,如图1。

本活动简单易操作,而且即使不借助工具,肉眼也能看到晶体形成,通过本活动可以让学生懂得,除了蒸发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也能得到晶体,但想要观察到完整的晶体形状,则最好借助显微镜。

此实验还可以直接在玻璃片上蒸发后,观察晶体的存在。

如图2为显微镜下的食盐晶体。

此时,实验的教学价值在于观察到晶体真的可以从溶液中产生,而且可能是肉眼不可见的。

图1活动:观察结晶图图2显微镜下食盐晶体另一个是课本34页学生实验---制备硫酸铜小晶体:准备一杯约50毫升温度在70℃左右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切勿在杯底留下杂质,若有浑浊现象,用脱脂棉代替滤纸,趁热过滤,直到澄清为止。

硫酸铜催化代替氯化汞氧化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铁矿石中TFe

硫酸铜催化代替氯化汞氧化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铁矿石中TFe

硫酸铜催化代替氯化汞氧化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铁矿石中
TFe
薛明浩;王俊秀;张小燕;李龙霞;王际祥
【期刊名称】《冶金标准化与质量》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试样以硫磷混酸溶解后,加盐酸使铁转化为氯化铁,首先用SnCl2预还原大部分Fe3+为Fe2+,然后用TiCl,定量还原剩余的Fe3+为Fe2+,以钨酸钠作指示剂还原终点,即当Fe3+定量还原为Fe2+后,过量一滴TiCl3溶液时,可使作为指示剂的钨酸钠中的六价钨(无色)还原成蓝色的五价钨化合物,故溶液呈显蓝色。

过量的TiCl3可在硫酸铜的催化下,借水中溶解氧及空气中的游离氧氧化使钨蓝色泽褪去,从而消除过量TiCl3,还原剂的影响。

避免了国标法及经典法的无汞测铁分析方法用重铬酸钾氧化过量TiCl3时易引入的误差。

在硫磷混酸介质中,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全铁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总页数】4页(P30-32,59)
【作者】薛明浩;王俊秀;张小燕;李龙霞;王际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5
【相关文献】
1.测定铁矿石中TFe的重铬酸钾滴定法改进实验
2.硫酸铜催化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炼钢除尘灰中TFe
3.硫酸铜催化代替氯化汞氧化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铁矿石中TFe
4.铁矿石中重铬酸钾滴定测TFe分析方法优化研究
5.硫酸铜催化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硅铝钙钡合金中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高中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实验改进与创新中的问题。

本文将就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中的问题主要包括实验内容的陈旧化、实验环境的安全隐患、实验设备的老化和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不足等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传统实验内容的陈旧化成为了问题。

传统的化学实验多以观察性、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对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在实验环境的安全隐患方面,缺乏规范的实验操作流程和安全防护措施,容易导致实验过程中的意外伤害事故。

实验设备的老化也成为了制约实验创新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基础设备更新不及时的学校,常常面临实验设备不足或老旧设备无法满足实验需要的情况。

由于高中化学教师实验指导能力的不足,导致实验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学生在实验中的实际收获有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与创新。

对实验内容进行更新与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可以引入一些新颖的实验内容,例如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及自主实验等,通过这些实验形式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完善实验操作规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实验事故的发生。

对于设备的老化问题,学校可以适时进行设备更新和维护,保证实验设备的完好性和实用性。

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开展实验设备共享,解决一些设备不足的瓶颈。

提高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加强教师的实验技能培训,提升其实验教学水平,真正做到以实验为主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热情。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中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教学改革问题,需要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8
-
好家长 / 教育前沿
关于硫酸铜、重铬酸钾、明矾晶体制备实验的改进探讨
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赵扬 北京市十一学校/陈玮钰 姚顺宇
【摘要】硫酸铜、重铬酸钾、明矾晶体制备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兴趣实验。

本实验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就三种晶体的制备过程给出详细的实验步骤及数据。

通过分析,总结出能够较快析出有规则几何外形的晶体的相关数据,为三种晶体的制备实验提供建议。

【关键词】晶体制备 析出晶体 硫酸铜 明矾 重铬酸钾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硫酸铜、重铬酸钾、明矾晶体制备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兴趣实验。

关于硫酸铜和明矾的晶体制备,已有文献给出了相应的制备方法——制备大晶体时,先配制成70~80 ℃的饱和溶液,自然冷却,可得到较好的晶体,而重铬酸钾的晶体制备,目前没有详细实验数据作为参考。

本文提供了另外一种制备方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获得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三种晶体,为晶体制备补充数据,并提供相关建议。

二、实验探究
1.硫酸铜晶体制备实验。

(1)硫酸铜晶种制备。

分别将55 g 、50 g 、45 g 、40 g 五水硫酸铜加入100 g 水中加热溶解,然后取少量溶液分别倒入4个培养皿中,编号1.2.3.4。

3小时后1号培养皿中析出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硫酸铜晶种,晶种质量0.04 g 。

(2)制备析晶溶液。

分别将40 g 、37.5 g 、35 g 五水硫酸铜溶解于装有100 g 水的A 、B 、C 三个烧杯中,在45℃时,选取1号培养皿中小晶体若干,用细线悬于溶液中结晶。

15小时后,A 烧杯中晶体长大,且有规则的几何外形,B 、C 烧杯中晶体溶解。

两天后,A 烧杯中的晶体质量平均为3 g 左右。

(3)改进实验。

分别将40 g 、37.5 g 、35 g 五水硫酸铜溶解于装有100 g 水的A 、B 、C 三个烧杯中,在40℃时,选取1号培养皿中小晶体若干,用细线悬于溶液中结晶。

15小时后,A 烧杯中晶体长大,且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B 、C 烧杯中的晶体经过几天后长大,也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2.重铬酸钾晶体制备实验。

(1)重铬酸钾晶种制备。

分别将7.3 g 、4.5 g 重铬酸钾溶解于10 g 水中并加热,将溶液分别倒入编号为1,2的培养皿中。

溶液快速结晶,没有形成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小晶体。

(2)晶种制备改进实验。

将10 g 水与1.8 g 重铬酸钾溶解于10 g 水中并加热,将溶液倒入培养皿中。

15小时后,没有合适的小晶种形成,析出的晶体小且碎。

(3)无晶种制备实验。

不制备晶种,直接将棉线于30℃时悬在溶有1.8 g 重铬酸钾的11.8 g 溶液中。

两天后,重铬酸钾晶体沿线生长,呈锯齿状,质量为1.1 g 。

3.明矾晶体制备实验。

(1)制备明矾晶种。

将25g 明矾溶于100 g 水中加热,形成明矾溶液。

60℃将溶液分别倒入编号为1和2的培养皿中。

三小时后,1号培养皿中析出大晶体,质量为3.6 g ;2号培养皿中析出晶种若干,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平均质量为0.1 g 。

(2)培养大晶体。

选取2号培养皿中的晶种若干,用细线于40℃悬在盛有100 g 水与11.7 g 明矾的溶液中。

两天后,沿
线无结晶,烧杯底部有大结晶析出,且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平均质量为1.3 g 。

三、结果与讨论
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可分为晶核生成和晶体生长两个阶段。

在结晶法中,通过加入不溶的添加物即晶种,形成晶核,加快或促进与之晶型或立体构型相同的对称异构体结晶的生长。

由于硫酸铜晶体、重铬酸钾晶体和明矾晶体的溶解度变化随温度变化较大,所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晶。

在硫酸铜晶体制备当中,首先制备晶种,选取晶种制备大晶体时,选取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晶种,在大晶体生长过程中,会延续晶种的形状长大。

重铬酸钾和明矾溶液由于在降温结晶过程中析晶较快,不需要制备晶种,即可获得具有相对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大晶体。

1.硫酸铜晶体制备实验分析。

实验表明,35.5%的硫酸铜溶液(55 g 硫酸铜,100 g 水)可以较快析出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硫酸铜晶种。

将析出的晶种于40℃~45℃放入28.6%(40 g 硫酸铜,100 g 水)的硫酸铜溶液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析出规则几何外形的大晶体。

因为硫酸铜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加,所以硫酸铜适合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使其析出晶体。

若加入的硫酸铜溶液浓度较大,会导致析出晶体的速率过快,晶体碎且小,不形成晶种。

若加入硫酸铜溶液浓度较小,也可析出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晶体,但所需时间较长。

另外,在培养大晶体的溶液中,28.6%的浓度可以使硫酸铜大晶体生长速率适中。

保持温度在40℃~45℃的原因是: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晶种溶解;温度过低,会使大晶体的生长过慢。

2.重铬酸钾晶体制备实验分析。

第一次实验中采用了42.2%(7.3 g 重铬酸钾 10 g 水)和31.0%(4.5 g 重铬酸钾 10 g 水)的浓度制备晶种,由于浓度较大,析出的晶体过快,晶体小而碎。

故第二次试验采用了15.3%(1.8 g 重铬酸钾 10 g 水)进行改进,发现析晶速率仍然过快。

这是因为重铬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快,所以析出晶种速率过快,不容易形成晶种。

建议使用浓度较低的重铬酸钾溶液在常温下进行实验,可减缓重铬酸钾析出晶体的速率。

3.明矾晶体制备实验分析。

实验表明,可选用20%(25 g 明矾、100 g 水)的明矾溶液制备晶种,该浓度的溶液有时也会直接结晶出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大晶体。

将小晶种于40℃放入10.5%(11.7 g 明矾、100 g 水)的明矾溶液时,发现小晶种溶解,烧杯底部有大晶体析出。

这是因为明矾溶液在40℃时溶解度为11.7 g ,10.5%的明矾溶液仍然可以溶解明矾晶体(若浓度太高,析晶太快,得到的晶体没有规则几何外形,若浓度太低,析晶慢,耗时长,且仍然容易溶解)。

通过以上分析,制备明矾大晶体可采取配制20%及以上的明矾溶液,静置,即可获得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晶体,不需要制备晶种。

参考文献:
[1]宋鑫明,刘丹霞,郑彩娟,吴禄勇,付艳辉,李小宝.水合硫酸铜制备实验的改进[J].化学教学,201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