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2017年高考版)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2017年高考版)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准确筛选、转述和推断的文字游戏2016.8.1湖北省黄石三中胡平一、考题背景(为何考)都是“准确”惹的祸海量信息社会,怎样快速而准确获取信息是现代文小阅读命题的初衷。

既然现代文小阅读命题是围绕“准确”采集信息而进行设计的,那么我们就不要把它当作鉴赏题来做,它其实就是准确筛选(即概括)、转述和推断的文字游戏。

二、考点内容(怎样考)读懂题干,明白考点,做到心中有“点”“现代文小阅读”即“论述类文本阅读”,它包括自然科学类文章(简称“自科文”)和社会科学类文章(简称“社科文”)阅读。

近三年甚至近五年,各地高考所考试题绝大部分属于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

其对应新课标全国Ⅰ卷的是第一大题1-3小题,每小题赋分是3分,总共9分。

所用文本材料通常有4-7自然段,字数1100字左右。

近三年甚至近五年新课标高考Ⅰ卷Ⅱ卷和Ⅲ卷关于该三道小题都是选错误项(即不正确或不符合或不属于的一项),并且每道题四个选项所涉及的原文内容基本上是按文本材料的先后顺序来设置的。

其中第1小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含义或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题干中常见关键词是“对……的表述(解说)是否正确”;第2小题考查对文中主要内容概括的判断,看符不符合作者在文中的看法(即观点态度),题干中常见的关键词是“理解是否符合原文意思”;第3小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题干中常见的关键词是“根据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是否正确”。

三个小题都要运用到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需要单独强调一下:从2014年新课标高考Ⅱ卷开始,第1题不再考到“对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含意)理解”考点,随后2015年新课标高考Ⅰ卷和Ⅱ卷、2016年新课标高考Ⅰ卷Ⅱ卷和Ⅲ卷第1题也都没有考到该考点,这些试卷第1小题和第2小题一样,考的都是“对文中主要内容概括的判断”考点。

其中2014年新课标高考Ⅱ卷第1题题干表述为“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015-2016年五套新课标卷第1小题题干都表述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这种变化要引起重视。

2017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归纳要点-专题练习-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归纳要点-专题练习-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归纳要点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

2017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汇编

2017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汇编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论述类文本阅读汇编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答案】1.D试题分析:对照原文,内查语意。

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对象、数量、范围、先后顺序等。

A项范围扩大,原文是“一些非政府组织”,遗漏了“一些”;B项说法绝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国内公平,不只是单一的“限制排放”。

C项对象错误,不只“为后代设定义务”,也要“为自己设定义务”。

D项是总括了二三段的内容得出的正确结论。

2.C【解析】本题重在比对词语:命题者在没置选项时是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两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立足未来,说法错误。

第三段在阐述代际公平是说我们这一代,我们作为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可见,作者的立足点是当代。

3.B试题分析: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每一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题干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项关系错误,不仅是“需求可以得到保证”,还有“义务”需要分担。

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B.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 成于商代。 C. 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 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 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 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 在着一定的不足。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 项“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
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扭曲文意。原文“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 ,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意思是说“中国的文字学家很早就把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为探究先 民造字之法的凭依”了,而“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只是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并非能导 致D项分句之间的必然关系。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
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不 住史证的旧史学无情批判”,并没有泛指旧史学,漏掉了修饰语。

2017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四)-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四)-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练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一、【答案】1.B2.A3.D二、【答案】1.C2.A3.D三、【答案】1.D2.D3.A四、【答案】1.(3分)B2.(2分)B3.(3分)A4.(3分)A5.(3分)C6.(2分)C7.(3分)A8.(6分)他们遭贬谪或受排挤因此到僻远荒凉的地方为官;他们面临着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艰难的生存状态;他们能以积极的态度实践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们有政声政绩,促进了流寓地区的文化发展;他们书写了大量的诗文作品来反映流寓生活;他们得到了流寓地人民的认可和纪念。

(任意写出其中5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答对1点得1分,2点得2分;答对3点得4分,4点得5分,5点得6分。

)五、【答案】1.C2.B3.A六、【答案】1.B2.D3.C七、【答案】1.A2.B3.B八、【答案】1.C2.D3.A九、【答案】1.D2.D3.A十、【答案】1.B2.C3.A十一、【答案】1.C2.D3.A十二、【答案】1.B2.A3.D十三、【答案】1.A2.B3.B十四、【答案】1.D2.C3.C十五、【答案】1.B2.D3.A十六、【答案】1.D2.C3.A十七、【答案】1.C2.A3.D十八、【答案】1.D2.C3.B十九、【答案】1.B2.B3.C二十、【答案】1.D2.A3.A二十一、【答案】1.C2.B3.C二十二、【答案】1.D2.C3.A二十三、【答案】18.(6分)剪纸的文化根性是剪纸所承载的形象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和创造;②中国人的审美和情感需求(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审美需求);③创作者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

(每点2分)19.(6分)原因有三:①有市场的诱惑。

一些人以政绩、赚钱为目的,以创新为借口,将中国剪纸引向商业化、低俗化、机器化的发展道路。

②传承上的断裂。

传统的师徒传授、家族相传等传承方式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

③文化土壤的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特别是在青少年教育中出现断裂。

2017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论述类阅读附答案

2017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论述类阅读附答案

2017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论述类阅读附答案1. [2017·全国卷甲卷·T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

2017高考一轮语文(通用版)复习课件:专题11 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7高考一轮语文(通用版)复习课件:专题11 论述类文本阅读

行”,而不是“发行”。
答案: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机构。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 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
B.在宋代,出典人将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且不必支付利息。 在
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 C.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携带的缺点,保障商品交易 中货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 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 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 解析:“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错,注 意这里的“各种”和“非常积极”,“高利贷”就是其中之一,属于“私人借贷”。而 文中说“赊买赊卖” “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高利贷“束 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绝不能说是“非常积极的作用”。
(2015· 全国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 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 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 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 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 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
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 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 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 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中)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中)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中)考点四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向一分析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字材料的组织和安排形式。

“分析文章结构”是指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行文的思路。

【例1】(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

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

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肴来,不至于不堪入口。

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

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30分钟”“35分零5秒”那样死板的,到时一定起锅。

“火”曰“候”,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体会感觉出来的。

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而且是艺术性的。

就实用性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

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摘编自叶秀山《从脸谱说起》)请简要归纳本段的论述层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解析认真阅读文段可知,前三句为第一层,讲菜谱的作用;中间五句为第二层,由菜谱转入火候,指明火候的重要性;最后一句为第三层,由烧菜的火候过渡到“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这一话题上。

答案首先,指出菜谱对做菜的规范意义;其次阐述厨艺想达到上乘须把握火候;最后,指出舞台艺术的火候在于把“谱”用活。

分析结构思路解题技巧1.从话题入手,探寻文章思路,把握结构特点话题是文章的核心,文章是围绕话题展开的,抓住了话题,就能提纲挈领,理出文章的脉络。

2017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及例题

2017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及例题

2017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一、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二、选择题解答一般方法1、比照原文弄清概念把握句意辨析筛选。

设题情形有三种:形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2、懂得审辨标志性词语。

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

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三、抓关键词关键词在读文本时要圈划出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三、简答题解答一般方法1、把握文章基本思路,切分语段层次;准确把握、分析概括文章的观点;快速搜寻答题区间;组织表达语言,做到规范作答。

2、具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

利用顺序词或数字号列清思路要点2、把握观点类题目解答方法议论文的观点表述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1)文题即观点。

一般议论文的文题只是个“话题”,它的观点围绕着这一话题来展开,但有的话题往往就是作者的观点。

(2)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因为议论文必须要达到“观点明确”这一最起码要求,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的议论文都是开门见山提出观点,这就给我们一个提示:阅读这种文章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文章开头一内容。

(3)有的议论文观点的提出必须要通过几个分论点来表述,所以观点往往会在文章的最后提出,带有一定的总结性和归纳性。

2017年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7年论述类文本阅读
命题陷阱:混淆是非 考查对“悲剧”性质的理解,文中的“悲剧”应该指的是“悲剧 艺术”,“甲午海战”是历史事件,不是文学艺术。A、B、C 的信息体现在整篇文章中。
【2014全国1】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 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 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2013全国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 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 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对应文段】五段:《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 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 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朱熹指出的“或人所称” 即“或曰”,“见《老子》书”即“以德报怨,何如”, 《论语》 引用《老子》的铁证应该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而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一句是对《老子 》的批评。 “这一条”应该是《论语•宪问》这一条,而选项表述 的“一句”与此也所指不同。 命题陷阱:无中生有 “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 系。”
【对应文段】一段: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 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 派别终无可言。”
命题陷阱:偷换概念(张冠李戴) 命题者在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考察学生是否把握 文句、“其”字逻辑和内涵。
【2013全国1】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 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 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专题10 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10 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年高考考纲解读】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其具体要求如下: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对上述考点解读如下: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即理解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的内涵(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对象)。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即能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中提纲挈领的、过渡性的、总括性的等关键语句的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等。

3.“筛选”指根据试题要求对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取舍来辨别选项信息的正误,“整合”指对原文信息根据题干要求进行筛选并进行组合表述。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即研究文章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顺序,抓住要点。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即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能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即在整体阅读中通过审读标题、寻找文章的中心句、概括文中重点段落的大意等方法,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重点、难点剖析】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

“文中重要概念”,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

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就要既明确概念的内涵(特有属性),又明确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对象)。

(1)明确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标志。

就通常情况而言,一般论述类文本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是一些术语,其内涵大多是临时的、具体的,不具备普适性;其对概念内涵的揭示,也不一定是“下定义”的标准语言形式。

201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复习指导

201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复习指导
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
【对应文段】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泌 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 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白鼠的 干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 入患糖尿病的小白鼠胰腺中,结果小白鼠的糖尿病症状消失 了。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医学界的美梦 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而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又保留了鲜叶的
原色,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对应文段】在我国,茶叶可依据制作过程中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 的不同,分为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六大类……绿 茶在制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保持鲜叶的原色, 富含维生素,称作不发酵茶,如产于黄山市的“屯绿”、苏州的 “碧螺春”。
第16页,共47页。
【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湖北卷第10题)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
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对应文段】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 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 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 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
2017届高考现代文专题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1页,共47页。
选材范围
1.社会科学类
常常指研究社会科学的文章,如政治经 济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 历史学等方面的文章
2.自然科学类
主要指研究自然科学的文章,如天文学、 医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17年高考语文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专习题训练习题(含答案)

17年高考语文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专习题训练习题(含答案)

17年高考语文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专习题训练习题(含答案)阅读一般论述类文体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以下是17年高考语文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专习题训练习题,请考生认真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习题。

从“筑梦”计划中看教育机制近日,北京大学公布了20XX年面向农村单独招生的“筑梦计划”,获得该计划入选资格的考生,在高考录取时最高可获降至当地一本线录取的优惠政策。

清华大学也启动了“自强计划”,入选考生最高可降65分。

随后,一批名牌高校(如中国政法大学、西南大学、武汉大学、江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相继制定了针对农村考生的“筑梦计划(或称“高校专项计划”)”。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好想法,但好想法得有好规定,没有好规定的好想法在实践中就会变成坏想法。

人类美妙的构想足够多,但就是因为失去了好规定,美妙的构想一经实践,就结出了丑陋的果实。

如果好想法与好规定相统一,好想法制约着好规定,好规定服务于好想法,好想法才有实现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好规定就是需要有良好的机制,这种机制要体现机会平等的机制。

但机会平等的机制不等于过程平等,更不等于结果平等。

对于上大学的考生来说,只要给人以人人平等的机会即可,无论什么样的考试结果都是公平的结果,至少不是最坏的结果。

对于考生来说,这种机会平等的机制,就是考试。

对农村单独招生的“筑梦计划”是想从考试的结果来纠正考试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会破坏起点的公平,也会破坏考试过程的公平。

有时候,公平再前进一步,量变就转化为质变,本来追求公平的考试管理办法,在权力和政策的干预下,却导致了对非农村大学生极端不公平的结果。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照顾农村大学生,在客观上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歧视。

有人会说,美国也有对黑人等少数族裔的照顾政策,但这种政策,是建立在维护生源的多样性和平权政策的前提下,且受到法律的保障,并没有因此破坏机会平等和考试平等。

那些有权人不敢滥用自己的权力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分数的照顾,那些有钱人也不敢行贿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分数的照顾。

2017年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整理版

2017年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整理版

2017年新课标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集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7年新课标1卷)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2017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32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32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专题32 论述类文本阅读1.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

遇到个别语句不懂时,可以先跳过去,等读完全文,再回读。

2.要抓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论证、阐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发的,用了哪些论据和方法,论点和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

3.要把握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清论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

4.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

可以作为标志的词语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阅读时要特别将它们圈画出来。

热点题型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例1、(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一轮复习文档:论述类文章阅读 专题二考题突破 含答案

2017版高考语文(全国)一轮复习文档:论述类文章阅读 专题二考题突破 含答案

一、读文:勾画圈点,整体把握论述类文章阅读是一种信息型阅读,以提取整合文中重要信息为目的。

虽说读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能辅以勾画圈点,把文本中的重点内容标记出来,力求读通、读透、记住(从记忆的角度理解就是提取重要信息,对重要信息进行有效的编码,使工作记忆中的信息进入到长时记忆),那么,有利于整体把握文本,正确、快速地把握阅读材料。

1.要做好阅读前的准备.要给自己明确的心理暗示,要张弛有度,克服紧张心理,集中注意力.2.边读边勾画圈点出下面的内容。

(1)圈点出文中重要的句子。

这些重要的句子是指:①统摄全篇,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即文眼句、中心句、总结句等。

②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

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2)圈点出文中重要的词语。

这些重要的词语是指:①反复出现的词语,它往往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②陈述对象转换的词,它们的变化往往体现了行文的思路,抓住这一点有利于理清文章及其段落的思路.③论点与论据.论点是论据的统帅,论据为论点服务。

在提问中,对论点发问则答题的要点是论据,反之亦然。

④限定性的词语、定语与状语,如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凡是、所有、都、全、几乎等),又如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如基本、最、非常等程度词,迄今为止、如果、可能、一定等已然、未然、或然词语)。

3.提取圈点内容,整体把握文意和思路。

圈点的目的是把握文章的整体及理清文章的思路.在前面勾画圈点的基础上看看文章的核心话题是什么,基本观点包含的是什么内容,全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阅读示例:中国历代正史错误!记“礼乐"史。

有心研究中国错误!的人错误!进入正史的错误!中寻宝。

不娴熟古汉语,不养成阅读四库音乐文献习惯的人,则不能治中国音乐史。

画线句子点明了正史的音乐史在研究中国音乐史中的作用.“音乐史”出现两次,表明论述对象。

“皆”,全部;“必”“须",肯定。

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题集锦2017

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题集锦2017

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题集锦2017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集锦2017.11.24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美学所讲的“意象说”主张“美在意象”:美在“象”外之“意”,言外之情。

任何一件美的文艺作品,其本身或为声色,或为言词,都是有“象”的(“在场的东西”)。

能体悟到“象外之意”“词外之情”,就是一种美感。

此种美不是低层次的感性美,而是深层次的意境美、精神美。

“意象说”突破了美在声色之类的局限性,深刻地揭示了美之为美的本质内涵,不仅值得中国美学继承和弘扬,而且也值得世界美学借鉴。

但为什么要深入到象外,才能达到此种美的境界呢?“意象说”没有做论证。

我根据“万有相通”的哲学本体论认为,原因就在于,任何一件美的作品,都是作者凝聚了作品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的结晶。

这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说得通俗具体一点,就是指形成作品本身的背后的人、事物和社会历史背景等。

我们对一件作品的欣赏,不过是把凝聚在作品这一点“在场的东西”中无尽的内涵(“不在场的东西”)展现在想象中,点点滴滴地加以玩味;不过是回归到形成作品的母源,从母源中,我们对作品获得了一种“原来如此”的醒悟,从而产生了一种满足感。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的愉悦”“美的享受”。

这种愉悦和享受不是感官的娱乐或感性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满足,思想上的满足。

XXX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什么能引起美感?“山河在”是一点在场的东西,但形成此“在”之背后的东西,则是什么都“不在”。

正是这什么都“不在”构成这“在”的内涵(此即XXX的解读:“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我们欣赏这诗句时,就回归到这“在”的母源——什么都“不在”,自然倍感凄凉。

但这里的凄凉绝非现实生活中的凄凉可以比拟,它是审美意义下的凄凉,它超越了现实生活中凄凉的现实性,给欣赏者引发了一种对“在”的内涵的醒悟,这种醒悟就是审美的愉悦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XXX的画《农鞋》,为什么能引起人的美感?XXX做了生动的说明:是农鞋这点“在场的东西”引发观赏者回归到了其背后一系列“不在场的东西.’_一农夫为了面包而日日夜夜地在崎岖的道路上奔波,一年四季风风雨雨对农夫的摧残,以至社会的贫穷、落后、不公,等等,这些都是构成农鞋上几个破洞的母源。

2017高考语文考点复习题及答案【第1季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5小题精做

2017高考语文考点复习题及答案【第1季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5小题精做

小题精做 1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1.(16届黑龙江哈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出国绕一圈,‘山寨’变大牌。

”从事海外代购4年的徐晓对某些代购店这种“以假充真”的行为,但又无可奈何。

②在云南地震灾区采访,碰到巧家县安监局职工刘诗明,他正脚裹纱布,为灾民分发救援物资。

休息时他乐呵呵地向笔者说:“与灾民的利益相比,这点伤病。

”③有网友说“你再优秀也会有人对你,你再不堪也会有人对你青睐有加”,所以不妨拨开世间纷纭,做好自己。

A.不屑一顾不足挂齿嗤之以鼻B.嗤之以鼻不足挂齿不屑一顾C.不足挂齿不屑一顾嗤之以鼻D.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不足挂齿【答案】B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16届甘肃兰州一中期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自199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市老龄化速度加快。

据统计,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45.6万,占总人口的17.7%,老龄人口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邵逸夫的传奇人生令人感慨,他随兄十几岁时闯南洋,饱尝20世纪上半叶的动荡之苦,从命运的夹缝中打拼成功。

C.自从实施飞行员培训计划后,学员报名十分踊跃,有航空爱好者,有想开飞机节省时间的企业家,还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

D.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的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

其中,B项有歧义:“他随兄十几岁时闯南洋”,是他十几岁,还是他兄十几岁?表意不明。

C项不可逻辑。

航空爱好者之中也有企业家和家长。

D项搭配不当,应将主谓短语“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改为偏正短语“著名的由荷兰铸制的马剑银币”。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肯定与否定

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 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对应文段】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等
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 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

(第二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
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 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
明辨八大设题陷阱
选项句特征 某某的观点是
混淆是非 指代不明
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已然变未然,未然变已 然,或然变必然,必然变或然。 这、这些、此、与此相反
全部、都;必然、一定;严重非常 已经、将要、完成、成功、全部、都、一定 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中有,却在不同位置 因果的位置和原句是否一致 ;选项中的因与果在原文 中是否在同一位置;之所以,就,只要„就 增加减少一两个词,甚至是 “的” “了”等改变意思; 或换一个相近的词语或句子以改变意思。

1)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
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 词语)
2)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
在所见的、将要等表时间的词语)
3)或然必然
(如果、可能、也许、一定、 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
4
)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 的词语(因为、因此、……的原因是、 因而、由于、从而、但是、反而、其实、 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 仅……还等)
七、偶然、可然、或然与必然。
【对应文段】如果每一个人都按个人的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 动,它的结果很可能是集体的或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的非理性或 无理性。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就说明了这 一点。当时许多产品卖不出去,以致发生将生产出来的牛奶倒进
大海这类事件。事实上,这并不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导致
放 松 眼 睛
七大干扰点 解析
一、部分与整体
在事物的数量、程度、范围上设置干扰
【对应文段】但这种“神秘”的医药学(指中医), 却常常有着神奇的功效,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 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 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 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 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2)怎么比
(3)比什么
另外:要有一种全局意识,明确整体和局 部的关系。关键是对文章的整体有把握,考题 往往是考某一点,要有总体的概念,虽然问在 一点上,但实际是关系到整篇文章的,一定要 学会整体阅读理解。
解题步骤
1.粗读文本,整体把握 2.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3.题文对照,确定区间 4.精心辨别,判断正误
2.审——审题干。
审清题干要求,明确题目要求是什 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属于还是不 属于、能还是不能。 3.找——找原文。 把选择项在原文中所对应的内容找 出来,要找准确、找全面,不可遗漏。
4.比——比文题。

把文章和试题选项进行比照(尤其关注细 微变化),确认对还是错。
(1)与谁比
何方向运动的目的。 【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
项是( )(湖北卷第10题)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 此可以运动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三、客观与主观
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 能力、功能和效用
【对应文段】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全球日 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参考消息》 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186 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量150万份排在第20 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 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7080万份。 【试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上海卷2题) 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 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领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 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 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试题】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考什么? 阅 读 一 般 论 述 类 文 章
理解 B
必考:论述类文章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 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态度
分析 综合 C
其一、了解考纲


选文特点
⒈选文时代感强 ⑴常关注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新出现的社 会现象,文化现象,世界政治形势等。 ⑵人类关于生物、电子通讯、天文学等方 面研究的新发现和发明创造,是人类当代科 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 。
了商品的绝对过剩,而是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无序导致了市场萧 条的恶果。
【试题】】(广东卷第7题)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
是( ) A.因为每个人都按个人经济理性从事市场经济活动,所以
社会经济的无序竞争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
三、主要与次要
将 “主要” 和“次要” 倒置
【对应文段】 到宋代……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
【试题】根据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验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产 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
二、已然与未然
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 或推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
【对应文段】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学分部的布朗博士说: “表面看人类和老鼠显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像我 们一样常常生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状。”在一个与人 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 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 【试题】】(福建卷第3题)下列对“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 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老鼠遗传研究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因 的序列。

⒉文章内容单一,结构相似,思路明晰。
论述类文本,一般是围绕一个概念 展开,对这个概念从几个方面加以阐释, 常用的结构模式是总分式。开篇第一段 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往往置于 段首或独立成段。
设题特征
★考查论述的严密性和逻辑性,鉴赏的成分不
大,主要是信息阅读,考查重点是理解分析能力, 复习着力点应放在如何理解文章、筛选信息上。
(学会检索信息、筛选信息、理解含 义、把握观点)
怎么考?

熟悉“六大”命题手段
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在设 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似是而非”的 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靠近文本原句,而 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命题者设置的 干扰项常用六种: 删、添、调、改、漏、凑
怎么考?

内容 曲解 错因 张冠李戴
程度 差异
以偏概全 混淆时态 无中生有
逻辑 误
混淆因果 偷换概念
考考你的眼力找出下列两幅图中不同的五处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思路:
解题基本思路: 读——审——找——比

解题方法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解题方法很多,一般 来说我们常用读、审、找、比四步法来进 行解题。 1.读——读原文。 快速阅读文章,将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一 些带有修饰限制性的词语用笔圈出来。
设题常涉及的重要词语:因为、因此、……的原因是、 因而、由于、从而)
五、肯定与否定
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 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对应文段】网格协议使得人们几乎能够链接与计算机 有关的其他任何东西:数据库、虚拟和可视化工具, 甚至是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 【试题】下列有关“网格协议”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 思的一项是( )(辽宁卷第7题) D.网格协议能提供标准平台,但与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 力无关。
设题常涉及的重要词语(表时间的词语):迄今为止、到 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将要等。
三、客观与主观
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 能力、功能和效用
【对应文段】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 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 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
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
哈佛名言
赢家和失败者的区别是,赢家总拿他们 的成就和他们的目标比,失败者总是拿他 们的成就和其他人比。 赢家永远说:我能,我来做。失败者永 远说:我不能,这不是我的事。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必考)
社科文阅读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什么? 考向研读
新课标卷中,从命题选材看,选文涉及美学、经济 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文字学、生 物学、天文学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类文章,文本大 都观点新颖,视角独特。 从命题形式上看,多为单项选择题,一般设3道题, 每道题3分,共计9分;从考查的层级来看,新课标卷 只在“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能力层级命题。从 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多数新课标卷对一般论述类文 本的考查是稳中有变。 稳中有变的是淡化了“根据文意进行推断想象”等 高能级的试题,而加强了对文本文意的关注,加强了 对“理解”“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四、原因与结果
或将因果关系颠倒, 或强加因果关系
【对应文段】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 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 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 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 【试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全国卷Ⅱ6题) 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 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
四、原因与结果
或将因果关系颠倒, 或强加因果关系
【对应文段】在我国,茶叶可依据制作过程中多酚类物 质氧化程度的不同,分为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 茶和黑茶六大类……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多酚类 物质的氧化,保持鲜叶的原色,富含维生素,称作不发 酵茶,如产于黄山市的“屯绿”、苏州的“碧螺春”。 【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 是( )(广东卷第10题) A.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而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又保留 了鲜叶的原色,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