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农村及城镇无序发展的原因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督教在农村及城镇无序发展的原因与对

一、基督教在我国及城镇无序发展的农村社会背景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全国的县、乡镇、农村各级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在发展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但在同时,对农民的思想领域丰富、塑造工作力度就显得不足了。

在这种背景下,农民贫富两极分化的出现和分化趋势的扩大;农民进城务工所受到的种种困境、生存成本上升,如:学生升学、医疗、住房难题;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农民和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一部分农民失去了生活的方向等等,一切客观问题都在农民头脑中形成难以破解的症结,加之国际因素的影响,这些共同构成了基督教在农村及城镇无序发展的背景总体因素。

二、基督教在农村及城镇无序发展的原因分析
国家缺乏应对宗教事务的可操控政策、法律细则和足够的监管力度
应该说,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宗教自由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也是于当时形势适合的。

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这一政策逐渐变得不能够适应新的国家、民族、文化形势发展要求。

国家在政策、法律层面缺乏制约
基督教无序发展的有力操控机制和细则条款,致使国家“自养、自传、自治”等宗教政策在事实上变成了宗教放任政策,导致国家的宗教政策变成了基督教在农村及城镇无序发展法律保障。

在国家没有明确政策态度之前,在全国大搞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宗教问题变成了政府关注的盲区,基督教等宗教在农村及城镇自发、无序的发展也就逐渐形成了。

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如此猖狂、膨胀,就是这种监管缺失的明证。

基督教在农村及城镇无序发展的精神性和物质性因素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民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同时,由于文化信息交流空前加大,农民的精神世界在物欲大潮的冲击下,传统的伦理道德的约束力似乎越来越弱化。

部分农民对现实的世界感到迷惘,在内心欲望的无限膨胀之时,现实却无法满足,这种内心冲突的激化,往往导致农民,特别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阶层对心灵寄托的寻觅。

基督教便以填补其精神空白的方式出现了,这是精神性因素。

在物质上,农村基督徒往往经历了种种物质性困境,如:疾病、苦难、生活困难得不到政府及时的救助和安慰,致使转向宗教的麻醉,其根本原因是物质生活的艰难所致,后选择加入基督教的基督徒大多如此。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相对医疗水平比较落后,群众医疗负担相对比较重,往往容易把病愈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另外一些困境如婚
姻问题心理方面的问题等等,基督精神确实对基督徒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上满足其心理的作用。

在这种功利性的需求下,心理、精神调节的积极作用被宗教信仰所利用,成为处于困境下农民的无奈选择。

对现代文明的误解导致将基督教等宗教文化视为现代文明的标准加以吸纳
随着世界交流的逐渐紧密,西方的文化流入中国,基督文化也随之发展特别是基督的节日的丰富多样成为中国人的假日生活的补充,对基督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作用。

“基督教会的社会交流特点也吸引了大量信徒尤其在社会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农闲时期的教会聚会查经唱教歌等文化娱乐活动的举办,为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教会又往往会组织一些对困难教徒的互帮互助,在教会内不少教徒可以体会到人间的真诚友爱,”这是将宗教传统、宗教感情曲解为现代文明和真诚的人间友爱,这种思想导致了对基督教的盲目接纳,并视为骄傲时髦,为部分人效仿。

传统观念淡薄、缺乏远大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理想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民自古就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小农意识强烈。

在农民的思想深处有“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农思想,所以小富即安,缺乏远大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理想情操。

在国家和各
级政府没有提出与农民相关、能够调动农民积极参与的战略目的和发展苑景的情况下,农民感受不到为祖国、为集体奋斗的高尚感和责任感,生活无味,内心空虚,无所事事,基督教便无声的潜入到了农民的精神世界。

再加之,基督教传播已经近两千年,有很长时间的理论积淀,很有迷惑力,所以,虽然,我国有几千年无神论的悠久传统,但在一般知识文化水平都比较低的农民那里,没有可能用一般性辩论来澄清信基督教的是是非非的。

又因为,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我国对传统文化存精去粗、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工作做得不到家,农民已经不似几十年前的农民那样能以浓厚的传统观念为根基对抗基督教成体系的进攻了。

所以,农村基督教无序、扩张的现实目前在没有法律、政治层面的介入时是不会有明显的改观的。

境外敌对势力、国内别有用心的人和部分被迷惑的被利用的群众的大力传播
笔者曾接触过一些村屯的基督徒,其中骨干分子的确有真心信教的,其迷醉程度几近疯狂,遇人便推销基督教如何好,能解决生活困境,云云。

还有些“基督徒”,不事生产,专门传教,完全不担心经济费用,还能免费发书、赠光盘,其资金支持语焉不详,其组织的行动也背离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新农村的战略构想。

所以,其身后有境内、外势力的
支持是毋庸置疑的。

三、对策分析
第一,国家亟需健全应对基督教无序状态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将其发展纳入到合理轨道上来
当前,国家亟需完善我国的宗教信仰政策,改变以往政策过于粗、梳的状态,完备处理宗教问题的法律体系。

在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基础上,从我国无神论国度的传统和现实出发,将有害于国家发展、人民权益等不良宗教倾向遏制住。

比如,基督教徒登记制度,基督教徒活动上报制度,发展规划动态汇报,基督教徒爱国、爱民行动章程、基督教徒违法传教处罚细则。

等等。

同时,我们要吸取基督教的人文关怀意识、群体活动形式以及灵活机动的做法,改进我们对基督徒众的管理水平,同时组织不信教的群众进行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

因此 ,对农村基督教的扩大 ,对农民的宗教热情 ,一定要策略地加以正确的引导 ,以发挥其积极作用 ,减少或避免其消极影响。

当然 ,农民不是被动的“容器”,所有的政策和措施 ,都必须立足于调动农民的主动性 ,使之不断增强自我改造主观世界、自我实现精神需求的能
第二 ,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
要加大对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科学文化、传统文化知识人才培养的投入。

在农村科技文化、传统建设过
程中 ,必须抽出一部分财力建设以村镇为单位的剧院、图书馆、群众娱乐场所、文化站等。

规模不求宏大 ,重要的是突出地方特色 ,方便村民的自娱自乐;并对某些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间艺术和娱乐形式加以扶植和发展。

要有目的的、有策略的培养文化宣传人才,使之能够发挥在农村科学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心作用,将农民吸引到用科学文化实现自己的愿望、改变自己处境的轨道上来。

还要坚持不懈地对青少年进行无神论思想教育。

宗教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

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未来发展方向存在着诸多可能性,环境的熏陶作用举足轻重。

家庭要力避有神论对孩子的潜移默化,学校要加大科学世界观教育的执行力度,社会要营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优良氛围。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无神论教育工作,使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成为鼓舞广大青少年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激励广大青少年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 , 提高对宗教发展态势的重视,有步骤、有策略的将农民纳入到国家发展大战略的棋局中来
加强县、乡、村级领导的文化意识、政治意识和政策策略意识。

以各级党委、党支部书记为首 ,要在配合国家大战略的同时,结合本地区的具体实际,细化农民行动细则指南,使之动而有轨,行而有据。

同时 ,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的参政、议政活动 ,提高农民的主人翁意识 ,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感召力。

要重视农民的思想动态,及时疏通村民的不满低落情绪 ,引导他们摆脱悲观消极的生活态度 ,并对其给予实质性的帮助 ,使他们在经济上和精神生活上都能不断有所提升。

国家应该制定出关于农村农民在国家现代化发展中农民的作用和意义的发展战略。

国家大战略的布局与各级政府的落实,应有目的地将农民编入我国的国家发展的大战略之中,并且人人都能较现实、妥当的找到自己的位置。

将农民和农村的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大战略结合起来,使农民看到融入其中的巨大利益和伟大意义。

第四 ,建立和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各种互助活动的开展
对原有的敬老院、五保户、合作医疗制度 ,应加以完善 ,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推行养老保险制度等新的事物 ,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 ,为广大农民、尤其是困难农户解决后顾之忧。

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有效的组织农民进行互帮互助良好社会关系和风尚的形成,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基督教在农村的无序发展 ,已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出现的问题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因此,我国亟需将规范基督教在农村发展的工作摆上日
程,高度重视,密切观察,力争将基督教发展引到正确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林兆荣:《市场经济与中国宗教走向探索》,载《世界宗教研究》1993 年第 2 期。

2、于忠伟:《正确认识宗教的文化意义》,载《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XX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