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分析5页
2023年5月初中德育教学工作总结
2023年5月即将结束,德育教学工作也到了总结的时候。
本文将对2021-2023学年初中德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一、2021-2023学年初中德育教学工作回顾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过去两年初中德育教学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1.教育思想深入学生心灵我们注重德育教育思想的灌输,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有的价值观念,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灵魂的教育,让他们在学习之余更加注重品德修养,这些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我们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德育入手,引导大家树立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便于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同时我们也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基础科学知识体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3.促进校风建设德育教学的一大重点是促进校风建设。
我们激励了优秀学生,鼓励拥有优秀品质和能力的学生发扬光大,从而使学校充满了更多的正能量。
同时,我们也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提高教职工的教学能力和素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和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二、2021-2023学年初中德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在2021-2023学年初中德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由于初中学生接触德育教学的时间较短,基础比较薄弱,很多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也很难从根本上理解德育知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2.教育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初中德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学校很难为每个学生提供德育教育所需的丰富教育资源。
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这使学生缺乏兴趣,难以渗透进学生的心灵。
3.教师教学水平不足。
德育教学的教师需要有很强的授课技能和理论素养,但是本校的很多德育教师还存在一定的教学水平不足的问题,缺乏德育教育的理论体系知识和实际的教学经验。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篇1本年度,学校德育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抓好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效果良好。
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一、抓好教师师德建设。
坚持每月一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学习。
我们先后学习了《把终身学习确立为坚定目标》、《换个思维天地宽》、《教师要做到五个自觉》、《教师应具备的六种意识》、《做学生喜欢的教师,上学生喜欢的课》、《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精神》等内容。
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并组织教师谈学习感悟、写心得体会,使教师的思想受到熏陶,提升师德水平。
二、继续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这一中心环节。
1、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组织班主任在班级常规管理、班风、学风建设上相互交流,各抒己见,相互借鉴,促进了班级的管理。
2、坚持每月组织一次班主任学习,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先后学习了如下内容:《管与放》《严与宽》《如何培养班级小助手》《沟通困难,老师错在哪》《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班主任语言艺术规律》等。
3、开展文明班级的评选活动。
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奖,颁发流动红旗,调动班主任和学生的积极性,促进班级管理。
三、抓养成教育,落实常规管理。
1、加强对学生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习惯养成教育,敦促学生做到养成求规范,规范促发展。
开学初,抓好学生的卫生、学习、礼貌等行为规范。
各班级能做到按照学校的统一布署,保质保量的做好常规卫生工作,保证校园大环境的整洁、清新,以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效能。
2、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安全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热爱家乡的情感;学习法律,遵纪守法;讲文明礼貌,做时代新人,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3、加强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通过法制报告、主题班会或其它形式,强化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等各项安全教育。
春风化雨,德育为先—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春风化雨,德育为先—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摘要:“立德树人”是现代初中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方向指南。
在班主任工作中必须要贯彻体现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初中是学生发展过程中一个较为敏感和关键的阶段,学生在自我意识、情感情绪、生活和学习心态以及日常交际等方面快速发展,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学生个性中所体现出的不平衡性和偏执性可能会让学生的成长“脱轨”,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将德育放在首位全面渗透,从而实现对学生良好的熏陶与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引言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对于学生来说,“德”应该是优秀的道德品质、科学的价值观念、明晰的法律意识、初步的政治认知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
初中班主任是学生在学习、思想和健康等方面的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责任者。
那么班主任如何在自身的工作中落实“春风化雨,德育为先”的育人任务?应该严慈相济、爱而有教,应该知行结合、实践发展,应该言传身教、上行下效。
一、严慈相济,爱而有教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平衡是关键,高质量的教育管理应该是张弛有度,严而有爱。
德育是对学生品德思想的教育,让学生可以在优秀品德、正确思想的引导之下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所以教师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严”在恪守底线,恪守道德的底线、法律的底线,“爱”在平等尊重,循循善诱。
[1]只有把握人性与法律的平衡、思想与行为的平衡,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给予学生最正确的指引,最真实的关怀,从而获得学生的认可与信任,确保学生的稳定、健康发展。
比如:在面对成绩截然不同的学生时,教师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不能让智育占据主导,对学生偏爱偏教,并给所谓的“问题学生”或者“学困生”打上“自生自灭”“烂泥扶不上墙”“朽木不可雕也”这样丧失师德的标签。
而是应该在学生的学习中寻找问题,并通过更加严苛、灵活的管理帮助学生掌握方法,看到进步,提升自信,然后在课余和课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七 章 中学德育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 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 开端和顺序
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若只是此一时、彼一时的偶然表现,
则不能称之为品德,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
德的形成。 最后,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
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 个体品德的内容来自社会道德 • 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 C. 道德情感 D. 道德行为
8
• 3、辨析题:有什么样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2014下)
• 错误。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 现。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 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制。道德行为是品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 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个体道德认 识的外在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 影响,因此,不一定能形成和道德认识相应的道德行为,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
论,晓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 (D2014下)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22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道德两难法:海因茨偷药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肯定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观点,同时指出皮亚杰观点的局限性:利 用对偶故事法不能很好地揭示儿童道德的推理过程,他认为一切文化中儿童的道德
初中教师德育工作总结范文(4篇)
初中教师德育工作总结范文我们学校校长是一把手,我现在是唯一的副校长,是校长的助手,我的责任和担子都是很重的,从学校领导分工来看,我管的事情很多,管理教育、教学、教研是我的工作主体,德育(教育)工作是我的核心工作,我努力地和各位行政领导一起、和各位教职工一起来重抓德育工作。
下面做些简要的汇报:1、思想认识上我是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的。
教育大计,德育为本。
我认为学校的一切教育都以转变学生的思想和培养良好品行为根本。
德育工作要放在首位,对眼前的这些未成年人学生来讲,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是第一重要的。
不管什么样的学生,解决他(她)的思想问题最关键,教育引导他(她)提高认识,提高觉悟,要放在第一。
然后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养成优良的品德。
老师首先就是对学生“传道”,作好和完成“传道”这个第一的任务。
2、我大力宣传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团结和调动教职工们来一起抓好德育工作。
我在学校教职工当中,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当中,时时强调育人首位,教学生做人最重要,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当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来开展,围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来开展。
对于青少年学生,我们说“德育不好,可能是危险品;智育不好,可能是次品;体育不好,可能是废品。
”最关键的就是我们要抓好德育,努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青少年良好品行。
因为“危险品”是最不好的,将来可能会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
要让老师们牢固树立“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观念,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实认真实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
全体教职工形成共识是首要的,都来高度重视德育工作,齐抓共管,亲密配合,这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
3、我们一直成立有学校德育工作组织机构,领导小组组长是校长,我是副组长,成员为中层干部和工会、团队领导及各班班主任老师,常务机构是政教处。
德育工作组织机构时时研讨和开展德育工作,抓好对全校学生的日常常规管理,将工作细化,制定有学生常规管理细则,认真的检查落实学生“守则”和“规范”,对学生的纪律表现和卫生情况天天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将德育工作规范化并且常抓不懈,这就有利于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师德师风)初中教师师德教学工作总结报告5篇
学校老师师德教学工作总结报告5篇工作总结是对这一年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评价、分析以及争辩,从而分析缺乏,得出可供参考及改良的阅历。
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学校老师师德教学工作总结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学校老师师德教学工作总结报告1本年度,在××委的领导下,全校师生通力合作,在同学思想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立体化上走出了新路,切实提高了_中同学的思想道德水平。
本年度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突出重点,抓好主题教育活动1、本年度我们以同学的人格塑造和全面开展为目标,组织了以下活动:(1)引导同学阅读。
组织阅读名人传记和励志类书籍,开列必读书目,在阅读、争辩的根底上,围绕“成功的途径〞做好读书札记,利用班会课进行沟通。
(2)组织辅导讲座。
邀请专家来校讲课,就“自我人生规划〞、“如何走向成功〞等话题与同学沟通。
(3)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多样竞赛,让同学在活动中培育谋划成功和实现目标的力量。
(4)充分利用班会平台。
结合主题教育,以同学为主体开展各类班会活动,抓住“设计、组织、开展、反思〞四个环节,让同学在总结中体会成功是一个过程。
(5)提倡自我总结。
结合成功教育,利用每日点评、周记、期中小结等活动,引导同学为“做更好的自己〞而不断总结、反思,将“成功是一个过程〞的教育落到实处。
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让同学明确成功既意味着的优秀、道德的完善,也意味着体质的增加、心理的健康。
成功是阶段性的,学校三年是努力的三年,付出的三年,学习的三年,成熟的三年。
2、抓住契机,激发同学爱国热忱引导同学充分生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宏大,切实加强同学的抱负前途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同学的爱国热忱和社会责任感。
3、开展“走近幸福〞的社会实践活动。
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人的生命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幸福不仅仅是得到和索取,同时也是付出和奉献。
本年度围绕“微笑给社会·志愿效劳〞的主题,细心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引导同学感受“为他人效劳、为社会奉献〞的幸福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育改革只有深入到课堂的层面,才能真正发展。
为此,掀起课堂革命,打造高效课堂逐渐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向。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变革传统教学方式,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诉求。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对策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1.1内容选取有失偏颇课程内容应该选择围绕对人的发展有较大价值的知识。
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课程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功能就是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这就决定了教学内容的选取一定要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学生身边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但是,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大部分教师仍停留在讲解教材阶段,没有突出该门课的时政性特点和德育功能。
照本宣科的教学意味着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挖掘,教学的深度不够。
1.2教学环节把控欠佳这里的教学环节是指教学活动中链锁式结构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小结、作业布置等主要环节。
各环节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完整按照教学环节上课的人数不多,设计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和过渡更是被忽视。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往往是直接讲解新课,然后由学生作相应的配套练习,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欠佳。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策2.1以境寓情,巧设教学情境(1)课堂教学模拟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情感教学法来创设教学情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教师把现实生活情境与课堂模拟教学情境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入这个悦目、悦耳、悦心的课堂模拟生活场景,感受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人物、事物和关系。
这一教学情境的设置潜移默化地增添了学生听课的趣味,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2)实践创新离不开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设置是与时代发展密切联系的,是建立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基础之上的,要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要求。
初中德育实践情况报告
初中德育实践情况报告一、引言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初中阶段教育工作者,始终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初中德育实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校初中阶段德育工作的实践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德育工作具体实践2.1 德育课程建设我们学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将德育教育贯穿到各学科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使学生在研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德育教育。
同时,我们加强了德育课程的建设,设置了德育课程,如《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德育活动开展我们积极开展各类德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团队活动、节日教育、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我们组织开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3 德育队伍建设我们重视德育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培训,提高班主任的业务素质和育人能力。
同时,我们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通过定期开展德育研讨活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4 家校社会协同育人我们积极构建家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同时,我们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德育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格局。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在德育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道德品质有待提高,部分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有待提升,家校沟通效果不尽如人意等。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够创新,德育工作评价体系不完善,家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健全等。
四、改进措施及下一步工作计划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1. 创新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和探究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和探究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教育一门重要的学科,相对于其他科目来看,道德与法治长期在初中德育工作的一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道德品质为主要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教育教学理念的完善,才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深不断深入,新课改不断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既迎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值得每位教学工作者思考和探究。
(一)学科认识不足道德与法治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但是在当前教育评价体系下,不少学生、家长甚至部分领导和教师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是“小科目”,只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就能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导致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德育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
(二)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参与度普遍不高,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课堂没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对问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有的学生因为自身对学科的认识和性格特点,认为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一门非常枯燥的学科,不能很好的融入到课堂中。
把课堂所学知识原理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的意识和能力较弱:如怎样孝敬父母、与父母发生矛盾应该怎么办等问题,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练习和考试中学生能够轻松答出要点,但在日常的生活中却不能很好的运用,不能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经常发生矛盾,道德与法治教育渗透的功能没有体现。
(三)教师专业素养不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把学生获取高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认为学生只要考了高分就是学好道德与法治的标志。
有些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注重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采用了灌输意味的理念;有时为了节省课时,会省略一些不是考试重点的内容,尤其是德育方面的知识点。
德育工作体会:实现两个转变
德育工作体会:实现两个转变
在我的德育工作中,我经历了两个重要的转变。
首先,我从一个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师,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为主的教育者。
我意识到知识的传递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因此,我开始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通过
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自觉地培养正直、坚强、勇敢和友善的品质。
其次,我从以教育为目的的德育工作转变为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德育工作。
传统上,
德育工作主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但我意识到只有综合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出有道德
修养的学生。
因此,我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综
合素质。
我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
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这两个转变,我发现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了提高。
他们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更好
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品德修养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善良、守规矩,对团体合作和社会公益有更高的认识和参与度。
我深刻体会到,德育工作不
仅仅是为了传递道德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有
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初中德育实践情况报告
初中德育实践情况报告
1. 概述
本报告旨在总结初中德育实践的情况,包括学校的德育目标、实施的具体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等。
2. 学校德育目标
学校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积极社会参与意识的公民。
3. 实施举措
为了达成德育目标,学校采取了以下具体举措:
3.1 德育课程
学校开设了德育课程,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课程内容包括道德故事、伦理道德理论、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知识。
3.2 课外活动
学校组织了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包括志愿者服务、社区实践、社团活动等,旨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3.3 德育活动
学校定期举办德育活动,如主题讲座、德育竞赛等。
这些活动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道德成长和全面发展。
4. 成效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校取得了以下成效:
4.1 学生品德素养提升
通过德育实践,学生的品德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
他们的道德
观念更加明确,行为更加规范,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4.2 社会参与意识增强
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他们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
和社区实践活动,关心他人,关爱社会。
4.3 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的德育实践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通过德育课程的教学和组织活动的经验,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5. 总结
初中德育实践在学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校将继续深化德育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社会参与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摘要:德育不仅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不仅关乎当前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还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培养,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到明辨是非善恶,树立正确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黄金阶段。
因此,任课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重组教学内容、结合现实生活等改变授课方式,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元素,实现德育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让学生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明确为人处世的道理,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实现育人目标。
一、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组,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时,教师在向学生提出生命有哪些特征后,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开展小组合作。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相互探讨等方式,最终得出完整的答案: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也是短暂的。
由于学生个人的能力有限,教师要使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到问题探究中去,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加课堂趣味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而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基于这一现象,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是丰富情感体验、增强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付诸行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德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规范自身行为和言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提升人格素养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浅谈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浅谈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摘要:当前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着德育内容抽象空洞、德育方式枯燥单一、德育定位缺乏实质性教育等问题,文章试分析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德育目标应注意基础性和层次性;优化德育的形式,注重德育方法的多样性、个性化和有效化;拓宽途径,建立开放性德育模式。
关键词:德育教育德育政治化简单化德育目标基础性层次性德育方法多样性个性化和有效化德育效益德育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基本成分,而且是推动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
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笔者结合当前中学教学实践,谈谈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应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繁荣尤其是物质文明繁荣的同时,有的中学生的确出现了信念危机、价值偏失、道德淡漠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着客观的、外部情境方面的原因。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现象的存在也反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失误。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已明显落后于社会变革中学生的德育要求。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网络普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多元化价值观随之而入。
学校德育教育已到了非反思不可的程度。
(一)德育内容:抽象空洞、陈旧不变在中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经常用政治思想教育来代替。
“德育政治化”缩小了德育的视野,影响德育其它部分的教育,其结果一方面不利于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政治教育依靠于心理教育、思想、道德等教育,是建立在这些教育基础上的,一个没有良好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感及正确世界观的人很难有正确的政治观、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另一方面,假如单一强调政治教育,势必影响德育其它部分教育的开展,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得德育教育的目标只停留在“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这一宏观层面上,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接受能力将之具体化与层次化。
在此指导下,德育内容与课程教材存在严重的政治功利主义倾向。
这使一些中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之间常感失落和迷茫。
德育总结分析报告精选4篇
德育总结分析报告精选1我校视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立校之本,学生素质之首。
本学期,学校德育处充分发挥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帮助和引导功能,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载体,在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和行为习惯为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育人效果。
一、做活德育管理,彰显德育效能1.健全德育管理网络本学期德育处组织和健全德育管理网络。
充分发挥年级组的作用,强化班主任的职能,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全员育人机制。
进一步强化班主任的职能,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建立班主任的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的地位、待遇和积极性,鼓励班主任敬业、乐业、精业,使他们勇于开拓创新,努力建功立业。
本学期一开学,我们就对全校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培训,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对班主任的工作分阶段进行量化考核评定。
班主任老师根据德育处工作计划和要求,都制订了各班的工作计划、目标。
有了目标、方向,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1)年轻力量的成长我校班主任队伍中年轻的较多,相对教育经验不足。
为了使他们经历磨练快速成长为班主任队伍的骨干力量。
我们就充分利用年轻人精力充沛,富有创造性的优点。
每月一次班主任培训,在集体活动、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关心和转化特殊学生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并采用观看著名班主任讲座对班主任进行培训,还采用班主任沙龙的方式,让年轻班主任将自己班内出现的班级管理上的问题拿出来跟全体班主任探讨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以此来积累方法和经验。
德育处还建议年轻班主任们平时多多向老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学习。
一学期下来,我们欣喜地发现,年轻的班主任已经逐渐成长起来,他们处理问题冷静老道,全然没有了新班主任的青涩与紧张,顾月红、严忠英等年轻班主任所带的班在本年级常规管理中名列前茅。
(2)师德水平的提高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初中九年班级德育工作计划PPT
定期对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进行 评估,及时调整转化方案。
问题学生帮扶工作
01
02
03
04
确定问题学生名单
通过观察、调查和家访等方式 ,确定存在行为问题、情绪问 题或人际关系问题的学生。
分析问题成因
深入了解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 、成长经历和心理特点,分析
问题产生的原因。
制定帮扶计划
针对问题学生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明确帮
心理健康教育
情绪管理教育
帮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 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
挫折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 失败,培养坚韧不拔的意 志品质。
人际交往教育
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 和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 神,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班级物质文化
包括学生行为规范、奖惩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等,确保德育工作有 章可循。
规范工作流程
明确德育工作的各项流程,如学生请假、违纪处理、评优评先等, 确保工作规范有序。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包括思想动态、行为表现、奖惩情况等,作为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依据。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建设整洁、美观、富有特色的班 级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班级制度文化
建立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和评价 体系,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
我发展。
03
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渗透
德育与学科融合
结合学科特点,挖掘德育元素,将德育融入日常 教学中。
德育案例分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德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 论,增强道德意识。
初中德育教育任务总结报告
初中德育教育任务总结报告
1. 背景介绍
初中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的重要任务。
本文档旨在对初中德育教育任务进行总结和评估,提供有关初中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和实施建议。
2. 任务总结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初中德育教育面临了许多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总结了以下任务完成情况:
- 通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志愿者活动等,成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学校建立了德育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了评估和奖励,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
3. 有效策略和实施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初中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我们提出以下有效策略和实施建议:
- 建立德育示范班级:选取一些德育表现优秀的班级作为示范班级,鼓励其他班级向他们学习。
- 加强教师培训:提供更多的德育教育培训机会,提升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和专业水平。
- 引入德育课程:设计德育课程,将德育教育纳入正式的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 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建立紧密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育人力量。
4. 结论
初中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需的重要任务。
通过总结已完成的任务和提出有效策略和实施建议,我们相信初中德育教育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希望学校能够重视并积极推进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
德育工作体会:实现两个转变
德育工作体会:实现两个转变
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两个重要的转变:个体转变和环境转变。
首先,个体转变是指通过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等方面实现积极的变化。
德育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使其成为道德高尚、责任感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从种种不当的行为、观念中转变过来,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价值观。
我通过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思考、开展社会实践等方式,促使学生认识到了个人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并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动力去改变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
逐渐地,学生们从思想上和行为上都发生了积极的转变,变得更加自律、自觉,为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其次,环境转变是指通过德育工作,改善学校和社会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另外,社会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引导社会资源向教育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需要实现个体转变和环境转变,通过引导学生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积极变化,以及改善学校和社会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条件和机会,从而实现德育工作的目标。
只有在这样的转变中,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高尚品格和正确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初中德育活动总结汇报
初中德育活动总结汇报标题:初中德育活动总结汇报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初中部德育主任,很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们过去一年的德育工作。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活动概述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包括爱国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具体实施情况1. 爱国教育:我们通过举办升旗仪式、观看爱国影片、参观历史纪念馆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2. 公民道德教育:我们通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
3. 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进校开展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三、活动效果经过这一年的努力,我们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生们的道德素质明显提升,他们更加尊重他人,更懂得感恩,更有责任感。
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如何处理各种心理问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尽管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对德育活动的理解不深。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未来展望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和完善德育工作,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少年而努力。
谢谢大家!(签名)日期。
初中德育教育任务总结报告
初中德育教育任务总结报告一、引言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初中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初中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校在过去一个学期初中德育教育的任务完成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任务完成情况1. 德育课程建设:本学期,我们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严格执行德育课程计划,确保每周至少有一节德育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法制教育、传统文化、公民道德等方面。
通过德育课程,学生们的道德素养、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得到了提高。
2. 德育活动开展:本学期,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动,如“爱国卫生运动”、“志愿者服务”、“法制宣传周”等。
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
3. 德育队伍建设:我们重视德育队伍建设,组织了一系列培训活动,提高德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德育工作能力。
同时,通过班主任会议、德育工作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德育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家校合作:我们积极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存在问题1. 德育课程设置不足:尽管我们已尽力执行德育课程计划,但部分课程内容仍显得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2. 德育活动开展不够丰富:部分德育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影响了德育教育效果。
3. 德育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部分德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仍有待提高,德育工作能力有待加强。
四、改进措施1. 丰富德育课程内容:我们将根据学生需求,调整德育课程设置,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创新德育活动形式:我们将尝试更多样化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3.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我们将加大对德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德育工作能力。
同时,加强德育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优秀教育资源。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亲和力之我见
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亲和力之我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
目前在一些学校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亲和力不足,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同感不强,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
如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亲和力,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和乐于学习,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我个人对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亲和力的一些见解与建议。
要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种涉及情感、心理、行为等多方面的教育,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并将道德与法治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贴近生活,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和情境模拟进行道德与法治讨论和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和法治的力量,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
要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趣味性。
学生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对枯燥的知识和单调的教学方法缺乏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
比如可以通过游戏、互动、实验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要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用性。
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的亲和力不足,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这门课程离自己的实际生活太远,不够实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分析案例、讲解知识,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观念对于自己的生活和成长是有着直接影响的。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课堂学习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能够转化为实际行动,使之对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亲和力。
要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多元性。
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涉及到宗教、思想、历史、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向学生介绍多元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包括不同宗教的道德规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法治观念等,帮助学生建立开放包容的法治观念,形成多元文化的法治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分析
在学校的教学中,尤其是中学教学中德育教学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对初中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也正是因为初中生正处于心理的发育期,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比较缺乏,因此要根据他们的年龄、认知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将德育教学与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转化与结合,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1. 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的转化与结合
在德育教学中,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式难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甚至还会引起初中生的叛逆心理,但是道德说教又是离不开的一种教育模式,古今中外有很多道德说教的例子,只是方法、技巧有所不同而已。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初中德育教学首要的教学方法就是道德说教,可见其重要性。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道德说教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要将直接的道德说教与间接性的引导教育相结合,为道德说教增加润滑剂。
在二者的结合教育中要注意避免两个极端,不能只注重直接说教忽视间接教育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也不能只注重间接引导教育忽视直接说教导致学生方向不明思路不清。
对于初中生要分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初一的学生知识储备还较少,思想观念正在形成,思想道德观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一阶段主要以直接说教为主,知识的传授量更大。
到了初二初三,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开阔了视野,对于世界、道德、礼仪都有了一个自己的认知,他们开始注重自身的鉴别能力与判断力,此时则应该以间接引导式教育为主,对于他们的一些错误认知及时引导纠正。
2. 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的转化与结合
人都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不管是在哪个层次或层面上的道德教育都要注重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因为人既是主体也是客体。
尤其是初中生,他们相比理性教育更愿意接受感性的熏陶,但是他们又是理性思维相对缺乏的年龄段,必须要进行必要的理性教育。
初中生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一到初三经历了两个教育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内,教学强度不断增加,他们的知识也逐渐丰富,在这些知识的武装下他们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评价能力都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他们思维由感性思维逐渐向理性思维过度,因此德育教育方法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初一阶段,主要以感性教育为主,如通过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明对他们进行感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通过一些团结拼搏的事例来帮助他们树立集体主义的意识;通过一些先进的道德典型、感人事迹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悲天悯人的善心;通过一些励志故事培养他们的毅力,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心和信念。
在初一到初三的教育过程中,感性教育也要逐渐向理性教育演变,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心理品质教育为主,从最初的事例教育、情感教育转向以知识教育为主要载体,让他们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知,从思想的深处对道德观念进行固化。
3.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转化与结合
学生道德观念的最终形成不仅需要理论教育也离不开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有助于他们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养成,让他们的优良品德在不断深化的实践中得到完善和提高。
初中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对于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正好符合他们活泼好动的特点。
例如,在"爱心大接力"的活动中,我
们组织为雅安地震灾区的受难群众捐款,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奉献了自己的一片爱心,钱虽然不多,但是都是他们省下来的零花钱,就连班上一些平时喜欢调皮捣蛋的孩子也伸出了援助之手。
这次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爱心的传递,是为灾区人民带去的祝福与祈祷,他们自己也收获了一份快乐。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他们自己或许没有注意到,在他们拿着自己省下的零花钱去帮助他人的时候,他们的灵魂迸发了怎样的火花,耀眼而美丽。
由此可见实践教育对于初中生德育教学的意义,老师们应该在做好理论教育的同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道德的真谛,通过身体力行对于思想道德观念形成自己的评价。
4. 自我教育与榜样模仿的转化与结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尤其是初中这个喜欢追捧英雄的年龄段,无论是英雄伟人、道德模版亦或社会名流甚至是影视明星,只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都能够对于初中生的道德观念的形成起到正面的作用。
榜样模仿最重要的是班主任和同学的作用,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他们的道德观念、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在德育教学中,班主任要秉着"想要学生做到自己先做到"的观念,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思想品德表率。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都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尤其是在正面的教育场合很难放开自己,他们想的都是此时自己该说什么该做什么而不是内心深处真正的认同。
相比之下,班主任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影响则更为深刻,能够让学生从思想深处做出认同。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同龄人的榜样作用,尤其是身边的同学。
学生在进行自我教育时,他们虽然认识到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优良品德,但是
往往并不能在实际行动中有所表现,觉得这些事情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通过榜样的作用,让他们从行为上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触摸他们的灵魂深处,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5. 灌输教育与渗透教育的转化和结合
灌输教育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过去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学生身心的发展,灌输教育的缺陷也逐渐显露,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初中德育教学应该逐渐由灌输教育转化为渗透教育,将二者有机结合。
不仅要进行专门的德育教育,还要渗透到思想品德课程及其他课程中去;不仅要由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其他的老师和人员也要肩负起德育教育的重担;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还要渗透到班级和学校的教学环境中去。
总之,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特点、初中德育教学的特点,将各种教育方法相互转化相互结合,做到灵活多变,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避免固定化、机械化的现象。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2、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
3、不同的信念,决定不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