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优获奖教案 第4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优秀5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优秀5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
2、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
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2、师:同学们,有一天,小狗和小兔为了一件事发生了争吵。
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小狗用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小兔用绳子围成了一个长方形。
小兔说:我用的绳子长,小狗说,我的绳子比你的长。
同学们,你们能有什么办法判断谁的绳子长一点,谁的短一点呢?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
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
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6、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9、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认为谁用的绳子长?三、实践应用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3、作业: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设计总第20课时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验证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内容周长的定义:围绕图形一周的长度。
长方形周长: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正方形周长=边长×4。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并应用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尺子、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实物模型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周长的定义,演示周长的计算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操作,测量并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5.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周长的计算。
板书设计周长定义:图形一周的长度。
长方形周长: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周长=边长×4。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计算给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计算其周长。
3. 思考题:如何计算一个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课后反思教学效果: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周长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本教案旨在通过生动的实物模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将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5+3+5+3=16米。
(2)5×2+3×2=16米。
(3)(5+3)×2=16米。
5.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出示正方形作品,为四周镶画框,需要多长的木条?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1)10+10+10+10=40(分米)。
(2)10×4=40分米。
概括出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只要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
三、理解多种计算方法
1.尝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2分米,宽是8分米。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反馈方法:
(1)算式:12+8+12+8=40(分米)。
(2)算式:12+12+8+8=40(分米)。
(3)算式:12×2+8×2=40(分米)。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有关周长的知识。
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并算出他们的周长。
学生描出边线,并算出周长。
2.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呢?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通用14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通用14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篇1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现代小学数学》第五册79~80页)。
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归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电脑,长方形铁丝框,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图形的纸片,火柴棍。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2、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二、引入课题:(出示)做这样一个长方形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实际是求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出示课题。
三、展开与讨论:先请你们试一试。
(电脑出示例1)[例1]你能求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周长吗?怎样列式?(三角形逐一出示)学生列出算式:4+5+6=15(cm)5+5+4=14(cm)6+6+6=18(cm)5×2+4=14(cm)6×3=18(cm)讨论:都是求三角形的周长,为什么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而有的可以用两种方法呢?四、探索与归纳: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电脑出示,学生拿出学具)请你量一量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长5cm,宽3cm)小组讨论: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怎么求?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讨论后由各组汇报得出):(1)5+3+5+3=16(cm)(2)5+5+3+3=16(cm)(3)5×2+3×2=16(cm)(4)(5+3)×2=16(cm)(由电脑演示每种算式的推理过程)提问: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根据生答板书):(5+3)×2=16(cm)提问: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括号里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2?小组讨论:你能根据第四种算法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吗?(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2、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引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2)实验操作:简单实验操作,演示周长计算的基本原理。
5.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主题: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与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6.成果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结果。
7.总结回顾: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有疑问,请随时提问。
2.新课讲授:
(1)理论介绍:周长是指图形所有边的总和。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展示周长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计算桌布、纸张的周长。
3.重点难点解析:
(1)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通过举例和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周长的计算。
4.实践活动:
本节课将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采用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突破学习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直接输出:
四、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章节。在生活中,你们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的情况呢?让我们一起探索周长的奥秘。
3.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增强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4.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将围绕核心素养目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通用9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
2、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
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2、师:同学们,有一天,小狗和小兔为了一件事发生了争吵。
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小狗用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小兔用绳子围成了一个长方形。
小兔说:我用的绳子长,小狗说,我的绳子比你的长。
同学们,你们能有什么办法判断谁的绳子长一点,谁的短一点呢?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
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
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6、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9、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认为谁用的绳子长?三、实践应用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3、作业: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优秀4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优秀4篇)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四边形,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的数感。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根据读讲精练教学法的理念运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3、充分运用课件、学具的辅助作用,巩固知识4、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和个性的张扬四、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五个环节:设疑激趣,引入新课;自读引导,探究新知;系统整理,明确算法;分层精练,巩固达标;抒发感受,心灵对话。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首先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问题。
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我创设了同学们都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情景,小兔子和小乌龟因为路线不同发生争执,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了小兔子的路线是长方形的,乌龟的路线是正方形的,那么他们的路线长短到底相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说出:“要想知道它们的路程长短实际上就是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直接引出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2.教学难点
(1)理解周长的概念:学生需要从直观上理解周长的定义,并能够将其应用于不同形状的图形。
(2)灵活运用周长计算方法: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难以灵活运用周长计算公式,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转换。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把握图形的几何特征,发展空间想象力;2.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规律,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4.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定义: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即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四边的总长度。
(2)周长计算方法:教授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即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
(3)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将周长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给定长方形或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得还算不错。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周长在实际中的应用。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学生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对于公式的运用还不够熟练。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过程中,对于公式的推导和解释还不够详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公式背后的原理,让他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直尺、计算器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这两种图形的特点。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探究新知- 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这两种图形的周长。
-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和宽的和乘以2,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乘以4。
- 教师总结并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 活动与练习- 分组活动:每组学生用直尺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计算结果。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应用。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问: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测量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同时,通过分组活动和课后作业,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 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人教版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课时继续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内容将围绕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深入讲解。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和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准确地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教具学具准备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或图片。
2. 直尺、彩笔等绘图工具。
3. 数学练习本和草稿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概念,让学生复习周长的定义。
2. 新课内容讲解:- 详细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 通过实际例子,演示如何应用公式计算周长。
3. 动手操作:- 分发教具,让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并计算给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规律。
4. 巩固练习:- 在黑板上展示几个不同尺寸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独立计算周长。
- 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计算过程。
5.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 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板书设计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2. 重点内容:- 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周长 = 2 \times (长宽)\)- 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周长 = 4 \times 边长\)3. 示例:展示至少两个计算实例,包括解题步骤和答案。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一系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结合实际情境的周长计算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3. 拓展练习: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含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事物,测量并计算其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通用9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通用9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
2、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
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2、师:同学们,有一天,小狗和小兔为了一件事发生了争吵。
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小狗用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小兔用绳子围成了一个长方形。
小兔说:我用的绳子长,小狗说,我的绳子比你的长。
同学们,你们能有什么办法判断谁的绳子长一点,谁的短一点呢?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
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
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6、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9、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认为谁用的绳子长?三、实践应用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围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长方形周长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正方形周长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比较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定义。
2. 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 能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异同。
教学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比较两者的周长。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或图片- 计算器- 黑板和粉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进而引入周长的概念。
2. 讲解周长的定义详细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周长是指图形边缘的长度总和。
3. 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对于长方形,周长等于长和宽的两倍之和;对于正方形,周长等于边长的四倍。
4. 练习计算周长让学生分组练习计算给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师巡回指导。
5. 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异同,让学生发现正方形周长的简便计算方法。
6. 总结对本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1. 周长的定义2.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4.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比较作业设计1. 计算给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比较不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异同。
3. 探索其他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本课时结束后,教师应反思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个别辅导,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比较两者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长方形的周长计算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两个关键公式:周长= 2 × (长宽)。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2第一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22、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新课标的分类目标,我将教学目标分为3个方面:(1)知识技能方面,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2)解决问题方面,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动手能力;(3)情感与态度方面,培养学生的美感以及小组协作能力。
3、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通过它们的特征来辨别长方形与正方形;(2)难点:让学生归纳总结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各一张学生准备长方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片16张、三角板两块、直尺多媒体设备、PPT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
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
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
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
”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多媒体课件�)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学生讨论。
(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出示目标指名读读)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结果。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宽×2+长×2=周长�长+宽�×2=周长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几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案 (市优)2022年小学数学精品教案
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教学内容】教材第86页例5 .【教学目标】1.能运用所学知识将假设干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周长最|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学会拼周长最|短图形的策略 ,并计算出最|短周长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开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如何拼成周长最|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并能计算出这时的周长 .难点:掌握拼周长最|短图形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复习稳固 ,导入新课1.我们上节课研究了什么知识 ?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要怎么求 ?板书:长方形的周长 =〔长 +宽〕×2 为什么乘2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为什么乘4 ?2.计算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今天就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二、探究新知出例如5 .1.阅读理解 .〔1〕默读例5 ,收集数学信息 .〔2〕反响: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如何理解 "最|短〞 ?〔有几种不同的拼法〕2.分析与解答 .〔1〕拼一拼:将准备好的学具〔16张正方形纸〕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形状 ?〔小组活动〕〔2〕拼法反响正方形:〔一种〕16 =4×4长方形:〔二种〕16 =1×16 =2×8〔3〕画一画:怎样拼使周长最|短 ?画图试一试 .〔4〕画法反响:共有几种拼法 ?〔三种〕周长各是多少 ?〔5〕拼法、画法比照:共有三种拼法 ,结论是否一致 ?哪个图形周长最|短 ?〔6〕你有什么体会与同学交流 .拼成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3.回忆与反思:只有这三种拼法吗 ?只有拼成正方形周长才最|短吗 ?三、稳固练习1.教材第86页做一做 .〔1〕求怎样最|节省胶带 ,也就是要使捆的胶带最|少 ?〔2〕有几种捆法 ?先画一画 ,也可以捆一捆 ,再算一算 .〔引导出:只要画出12个边长是5的正方形的周长的捆法就行〕〔3〕反响画法或捆法:12 =1×12 =2×6 =3×4 ,三种 .通过计算三种捆法的周长 ,发现12 =3×4周长最|短 .〔4〕将此题与例5比较 .得出:要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那么拼成正方形最|短;不能拼成正方形时 ,拼成的图形越接近正方形 ,周长就越短 .2.练习十九第4题 .〔1〕独立完成 .〔2〕反响:说说为什么这时贴的花边最|少 .3.练习十九第5题 .〔口答:〔1〕有几条路可以走 ?〔2〕哪条近 ?哪条远 ?为什么 ?〕4.练习十九第6题 .〔1〕尝试完成;〔2〕反响演示 ,说理由 .5.练习十九第7题 .〔1〕独立完成;〔2〕板演齐练 .6.练习十九第8题 .〔1〕尝试完成;〔2〕反响:第1问求什么 ?第2问如何理解 "至|少〞 ,这时哪边靠墙 ?7.练习十九第9*、10*题 .通过比较、演示或计算得出结论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反思】大胆让学生拼一拼 ,通过小组协作探索出各种拼法 ,并计算出周长 .通过比照各种拼法的周长 ,得出哪种图形的周长最|短 .拼一拼 ,算一算是根底 ,比一比后发现规律是提升 ,是关键 .第2课时学习目标1. 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并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2. 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3. 活动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重点:能准确的说出钟外表上表示的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难点:准确区分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导学流程一、导入今天上课,先让大家猜个谜语,什么谜语呢(课件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揭题: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猜着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二、导学(一)认识钟面:1、讲述: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面上有什么呢(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答复,教师随机引导)(1)钟面上有数字.引导:请小朋友指好自己学具钟上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起读一读.(出示一个只有3、6、9、12四个数字的钟)像这个钟上只有4个数字,没写数字的地方你知道是几吗指着没写数字的地方让学生说一说是数字几.(2)钟面上有针.引导:你的钟面上有几根针老师的钟上有几根针这根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走的小手比画一下. 说明:其实屏幕上这两根针也是按同样的方向走,只是它们走得慢一些,看上去好象不在动.引导:比较一下这两根针 .在同一个钟面上长的针叫分针,短的叫时针.谁来指一指这钟面上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同桌互相在学具钟上指一下)(3)钟面上有大大小小的格子.说明:这些格子是帮助人们更准确地来看时间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进一步学到.(二)认识整时:1、观察贴出的钟面,提问:现在钟面上是几时你怎样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这是7时 .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7 ,是7时.小结: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7 ,是7时.2、试一试 .课件出示"试一试〞三个钟面,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3、归纳总结.仔细观察一个这几个钟面,你发现1时、5时、11时,还有开始认识的7时,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特点时针呢4、"想想做做〞2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看图说话:这三幅图上分别是几时了小朋友在做什么5、"想想做做〞1 .让学生自由说说你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的(三)认识大约几时.1、贴出例2的两个自制钟面.如以下图:观察一下,这两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你的好朋友.2、汇报交流:哪个小朋友可以把你的发现大声地告诉大家第|一个钟:7时不到一点第二个钟:7时刚过一点3、小结:像这样,7时不到一点或刚过7时,都可以看成是大约7时.三、导疑导疏1、拨一拨 .2、画一画 .四、导评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通过一年级|学生喜欢的猜谜语来引出本课要学习的钟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师:同学们,你能帮虎裁判解决这个问题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吧!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周长的知识,谁愿意举例说说什么是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投影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说说它们的周长是多少?(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进行新课】1.导入。
每个小组有一些这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
2.学生自主探究。
(1)想一想:小兔子和小乌龟跑完一圈实际上是求什么,怎么求?(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并加起来)(2)请你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算一算,看看哪组的同学想的办法多。
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并计算。
(3)班内讨论,学生汇报。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要这样算。
学生叙述思考过程:6+4+6+4=20(厘米);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6+4)×2=20(厘米);等等方法。
(4)小结:这三位同学的算法都能帮老师把长方形的周长求出来,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说说为什么?第三种方法最好,只需要两步就可以解决问题。
(5)学生再试着求正方形的周长,汇报计算方法及算理。
5+5+5+5=20(厘米)逐边加起来5×4=20(厘米)4个5(6)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每种方法的思考过程。
(7)那么小兔子和小乌龟的比赛公平吗?(公平)【课堂作业】1.判断对错。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如果把它平均剪成两个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
()2.完成课本第85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提问: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求长方形的周长,只要找准长和宽,在根据长方形的特点即可求得周长;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找准它的边长,再根据正方形的特点,即可求得周长。
【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九第1~3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4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
【教学内容】
教材第86页例5。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所学知识将若干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周长最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学会拼周长最短图形的策略,并计算出最短周长。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拼成周长最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计算出这时的周长。
难点:掌握拼周长最短图形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我们上节课研究了什么知识?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要怎么求?
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为什么乘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为什么乘4?
2.计算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今天就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5。
1.阅读理解。
(1)默读例5,收集数学信息。
(2)反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理解“最短”?(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2.分析与解答。
(1)拼一拼:将准备好的学具(16张正方形纸)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能拼出几种不同的形状?(小组活动)
(2)拼法反馈正方形:(一种)16=4×4
长方形:(二种)16=1×16=2×8
(3)画一画:怎样拼使周长最短?画图试一试。
(4)画法反馈:共有几种拼法?(三种)周长各是多少?
(5)拼法、画法对比:共有三种拼法,结论是否一致?哪个图形周长最短?
(6)你有什么体会与同学交流。
拼成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3.回顾与反思:只有这三种拼法吗?只有拼成正方形周长才最短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6页做一做。
(1)求怎样最节省胶带,也就是要使捆的胶带最少?
(2)有几种捆法?先画一画,也可以捆一捆,再算一算。
(引导出:只要画出12个边长是5的正方形的周长的捆法就行)
(3)反馈画法或捆法:12=1×12=2×6=3×4,三种。
通过计算三种捆法的周长,发现12=3×4周长最短。
(4)将本题与例5比较。
得出:
要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那么拼成正方形最短;不能拼成正方形时,拼成的图形越接近正方形,周长就越短。
2.练习十九第4题。
(1)独立完成。
(2)反馈:说说为什么这时贴的花边最少。
3.练习十九第5题。
(口答:(1)有几条路可以走?(2)哪条近?哪条远?为什么?)
4.练习十九第6题。
(1)尝试完成;(2)反馈演示,说理由。
5.练习十九第7题。
(1)独立完成;(2)板演齐练。
6.练习十九第8题。
(1)尝试完成;(2)反馈:第1问求什么?第2问如何理解“至少”,这时哪边靠墙?
7.练习十九第9*、10*题。
通过比较、演示或计算得出结论。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反思】
大胆让学生拼一拼,通过小组协作探索出各种拼法,并计算出周长。
通过对比各种拼法的周长,得出哪种图形的周长最短。
拼一拼,算一算是基础,比一比后发现规律是提升,是关键。
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页例3。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掌握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比较。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巩固几分之一的意义,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难点:掌握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的意义
教师:拿出一条线,如果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多少?
平均分成3份、4份、8份,每份又是它的多少呢?(每说一次平均分的份数,教师就折一折,教师边折,学生边说份数。
)教师:像、、、这些分数哪个大,哪个小呢?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课题:分数的大小比较(1)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学习例3中的左图(用正方形代替)。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2张正方形纸片,重合在一起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对,这2张正方形纸片的大小完全一样,现在请你在一张纸上折出它的,并涂色表示。
在另一张纸上折出它的,并涂色表示。
学生独立操作,全班交流。
教师投影:
(2)观察比较涂色部分。
教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个正方形纸片的涂色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4)教师小结。
教师:同样大的正方形纸片,的涂色部分比的涂色部分大,所以
板书:>。
2.教学例3中的右图。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了>,那么和这两个分数谁大谁小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长方形纸片折一折、涂一涂,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投影反馈:
教师小结:同样大的长方形纸片的涂色部分比的涂色部分大,所以大于
板书:>。
3.实践巩固。
(1)请大家用老师给你的圆片创作一个你喜欢的几分之一的分数,并将其中的一份涂色,标明这一份表示整个圆的几分之一。
(2)小组活动,把创作的分数放在一起,两两比较大小,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4.归纳总结。
通过大家共同研讨,我们得出了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
【教师归纳】同一个物体,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其中一份就越小;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少,其中的一份就越大。
即: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
反之分数就越大。
三、反馈练习
1.完成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重点说说判断的理由。
2.看图写分数,并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展示交流结果。
3.开放题。
请学生随意说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获取了什么知识?对分数的比较大小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重视操作,促进参与。
让学生动手折纸、涂色,直观感知的涂色部分比的涂色部分大,使学生在表象中得出>。
接着再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得出>,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最终得出“同一个物体,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这一结论。
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知识,促进合作交流,提高课堂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