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2ppt课件

合集下载

呼兰河传(节选)ppt实用课件

呼兰河传(节选)ppt实用课件
(节选)
萧 红
1911-1942
萧红
(1911--1942),现代女作家,原名张 迺莹,笔名悄吟、田娣等。黑龙江呼兰县人。 “萧红”是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 国四大才女(卢隐、张爱玲、石评梅)中命 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人物。曾 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 《马伯乐》
•现代小说家。呼兰县人。
•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 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 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 报刊写稿。
•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 1933年自费出版。
•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 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 《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 书”,1935年12月出版,鲁迅亲自校阅 并写了序言。
萧红:一个被放逐的灵魂
----寂寞的写作——“失功”之痛: 火热的抗战时代,民族的独立成 为社会和历史的主流,而坚持个 体独立精神和女性价值关注的萧 红的个性化独立写作,注定成为 “主流”文化的“他者”,得不 到男权社会的认同。
第三层次
• 对国民性的思考
“几乎无事的悲剧”---《呼兰传》
• 生存而非生活:“生、老、病、死,都 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长去; 长大了就长大了,长不大也就算了”, 在这被动的生与死中,“一切都是自然 的结果”,呼兰河人以对生死的极度麻 木和漠然,彻底放逐了有关生命的珍贵 与死亡的悲哀之感觉,而呈现出彻骨的 生命虚无和人生悲凉。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这时期结集 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商市街》(1936)、《桥》 (1936),短篇小说集《牛车上》(1937)等。1937 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先后到过武 汉、西安、重庆等地,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 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 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1939),散文集《回 忆鲁迅先生》(1940)和《萧红散文》(1940) 1940。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 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中篇小说《马 伯乐》(1941),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出 版。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 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ppt课件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ppt课件
23
有二伯:
穷困麻木、虚荣、 好面子。
24
他在家里边,他一看见他的女人端一个大盆, 他就说:你这是干什么,你让我来拿不好么!” 他看见他的女人抱一捆柴火,他也这样阻止着她: 你让我来拿不好么!”可是他媳妇,却一天比一 天瘦,一天比一天苍白,她的眼睛更大了,她的 鼻子也更尖了似的。他说,过后多吃几个鸡蛋, 好好养养就身子好起来了。他家是快乐的,他把 窗子上挂了一张窗帘。这张白布是新从铺子里买 来的。他的窗子,三五年也没有挂过帘子,这是 第一次。他买了二斤新棉花,买了好几尺花洋布, 买了二三十个上好的鸡蛋。A还是照旧的拉磨,媳 妇就剪裁着花洋布做成小小的衣裳。 。
14
冯歪嘴子
他的女人一死,大家觉得这回他 算完了。他扔下了两个孩子,一个四 五岁,一个刚生下来。看吧,看他可 怎样办!……可是他自己,并不像旁 观者眼中的那样的绝望,好像他活着 还很有把握的样子,他不但没有感到 绝望已经穿了他。因为他看见了他的 两个孩子,他反而镇定下来。他觉得 在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要长 得牢牢洞的。
11
掀开《呼兰河传》的面纱 A、人物素描
1、《呼兰河传》有这样的一群人是 悲哀的、落寞的。我来描述,你来猜 猜他是谁 。
12
读情节 道人名
13
有二伯
有东西,你若不给他吃,他就骂。 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我不吃这个, 你们拿去吃吧!‛家里买了落花生、冻 梨之类,若不给他,除了让他看不见, 若让他找着了一点影子,他就没有不 骂的……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我 不吃这个,你们拿去吃吧!
21
读片段 析形象
22
他的鞋子,不是前边掉了底,就是后边缺了 跟。 他自己前边掌掌,后边钉钉,似乎钉也钉不 好,掌也掌不好,过了几天,又是掉底缺跟仍然 照旧。走路的时候拖拖的,再不然就趿趿的。前 边掉了底,那鞋就张着嘴,他的脚好像舌头似的, 每一迈步,就在那大嘴里边活动着,后边缺了跟, 每一走动,就踢踢趿趿地脚跟打着鞋底发 响。 …… 他虽然作弄成一个耍猴不像耍猴的, 讨饭不像讨饭的,可是他一走起路来,却是端庄、 沉静,两个脚跟非常有力,打得地面冬冬地响, 而且是慢吞吞地前进,好像一位大将军似的。

《呼兰河传》ppt课件

《呼兰河传》ppt课件
呼兰河传
(节选)
萧红
初读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回忆了那些动植物物?有何特点? 2、课文回忆了哪些人?有何特征? 3、课文对景物的描写充满着童趣,请边读 边从文章中找出来。
动物:蜂子、蝴蝶、蚂蚱…… 地点:大花园
童话的王国 植物:榆树、谷子、黄瓜……
童 年 生 活
自 由
快 乐
人物:祖父和我
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文体特征,创造了 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歌之间的文体风格,一方面 延续了废名以来小说诗化、散文化的风格,进一步促 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则以其独特的文 体风格和悲剧性主题形成了一种独具意味的艺术世界。 这种文体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别具一格的“萧红体”
诗意之美 :诗意之美是“萧红 体”小说最显著、最潜在的美 质。抒情主体自我形象的存在, 构成了富于抒情气息的情境、 氛围,形成了小说常有的诗意 美。 “非常”的语言:用自然的 陌生语言(儿童语言)描写熟 悉的世界,使其语言新鲜自然、 稚拙浑朴,别具情趣。 自传式叙事方法:自传性的怀旧笔调和第一人称叙述限制, 丰富了小说的情感容量,并带来突出的艺术效果。 散文化的文体结构:突破传统小说以线性时间关系和因果关 系结构作品的方式,有意淡化时间和因果关系,强化空间结 构,代之以富于情趣的场景和片断的细腻描写。
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 萧红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一点地方色彩,它本身 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别具一格的“萧红”
萧红作品虽没直接描述 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 悟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 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 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 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 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 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 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 的呼唤”。

第11课《呼兰河传》课件(共44张PPT)

第11课《呼兰河传》课件(共44张PPT)
返回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 作者视窗
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
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用自己寂寞的文字
成就了一种的文字轻松地叙述着磨难于她的沉重命运。在萧红的笔下,
纯美的不仅是她的文字,更是她内心完美的世界、完美的灵魂。传统中
有一种叛逆,新潮中有一种坚守。娓娓中,萧红的文字就像流星划过夜
注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 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逃婚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 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
这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却有着写作天分的女性,命运却是悲凉的, 1942年1月22日逝于香港。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小,但因为只有他父亲一人而显得空荡荡的。老人低着花白的头,正在凝
视儿子背着行囊的照片。此刻,市内举办的余纯顺徒步走中国事迹展览正
观者如潮。当时正午已过,听说老人还没有吃午饭,我走进厨房,发现只
有一把青菜。我帮老人煮了一碗清汤面,老人端着碗仍吃不下,他睁着昏
花的双眼望着我说:“人们夸倒下的是个英雄,对我这个父亲来讲,死 去的是一个儿子啊。”
拯救( zhěnɡ ) 感喟( kuì) 荒谬( miù)
答案
(2)多音字 扎破( zhā )
扎 扎彩铺( zā ) 通红( tōnɡ)
通 一通( tònɡ)
蒙骗( mēnɡ) 蒙 蒙起来( ménɡ )
蒙古(Měnɡ )
答案
2.辨形组词 婉 婉约 惋 惋惜 蜿 蜿蜒
裸 裸露 踝 脚踝
倔 倔强 崛 崛起 掘 挖掘
栏目 索引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高中语文课件第六单元-呼兰河传

高中语文课件第六单元-呼兰河传

小结:
文章回忆了童年的“我”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表现 了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 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文章记叙的是一个孩子在狭小的生活空间的 琐事,但是由于作者在文字中倾注了热切的情感,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 旺盛灿烂的生命图景,显得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9.(2017·咸宁中考)—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_B_ ? —Sorry, I am too busy now. Why not search the Internet for information? A.how does smog(雾霾) come into being B.where the national space station lies C.why are tigers becoming fewer now D.how many years did the Qin empire last
(自言自语,充满孩子气。)
疑问:
写《呼兰河传》这部小说时,萧红已经是一位很成熟的作家了, 为什么她这样怀念童年的生活?
她童年生活很美好,很自由,而成年后的生活并
不幸福,在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回忆故乡、回 忆美好的童年是一种精神寄托。她曾说过:“若是 能回呼兰我的家乡去多好啊!”,然而故乡已在日 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对于萧红而言,真正想回到 的,真正眷恋的是故乡的后花园、祖父和她构成的 温馨世界,是过去自由、幸福纯真的童年生活。
文中提到了哪些 自然事物?
蜜蜂、蝴蝶、蜻蜓、 蚂蚱、鸟、虫子;果树、 榆树、小白菜、草、韭 菜、谷穗、黄瓜、玉米; 大花园、风、雨、太阳、 白云等。
合作探究:
1. 这里的动物、植物都是自由的,那么置身于这样环境中的人的生活又 是怎样的呢?

《呼兰河传》 ppt课件

《呼兰河传》  ppt课件
第二章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面貌。小城人的生 活空间局促、简陋,城里除了十字街外,还有两条 都是从南到北五六里长的街,再就是有些小胡同, 街上为人而做的设施不多——几家磨房,几家豆腐 店,一两家机房、染缸房,东二道街上唯一的文化 设施是两座小学校,西二道街还有一个设在城隍庙 里的清真学校。
ppt课件
7
“ 东二道街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全城引为光 荣与骄傲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在这里上演了一 幕幕让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呼兰河人虽然深受 其苦,但一直没有想用土去填平,因为这泥坑子 施给当地居民两条福利:一是常常抬轿抬马,淹 鸡淹鸭,闹得非常热闹,可使居民说长道短,得 以消遣;二是居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吃又经济, 又不算不卫生的瘟猪肉。”在呼兰河畔,人们对 生活抱着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态度,生、老、 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
1940年,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完成长篇小 说《呼兰河传》。
1941年,在医院检查出患有肺结核,因庸医误诊为喉瘤 而错动喉管,手术导致萧红不能饮食,身体衰弱。
1942年1月22日萧红病逝,享年31岁。
ppt课件
4
关于作品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 表作,也是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 作品。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 传性的散文体小说。
结尾处,有二伯因“绝后”而生的哭泣,顺势为 全书最后一章,即第七章勾画冯歪嘴子一家,原本 的幸福生活因为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使冯歪嘴子 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后媳妇因难产死去。
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 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 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呼兰河传》到 此结束。
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写 了呼兰河村的人情风貌。书中刻画出了当时生活压 力下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的 社会现实的否定,反映了童年生活的乐趣与苦闷。

《呼兰河传》ppt课件

《呼兰河传》ppt课件
呼兰河传
萧红
泗店镇中心小学 孙安丽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作品简介:
小说共有七章,每章内容 并没有密切的关联。第一、 二章,分别是对呼兰城人们 生存环境的描写,对其生活 状态的揭示,从宏观上展示 呼兰城的总体印象,落墨于 风土和人情,突出的是“大 泥坑”和“精神盛举”。从 第三章开始陆续有人物出场: 祖父,园里各样的邻居,小 团圆媳妇,有二伯,磨倌冯 歪嘴子……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文章大意
野台子戏:呼兰河人为了感谢天地每年 都要唱野台子戏,一唱就是三天。亲朋 好友借看戏之机互相叙旧,年轻男女借 机相亲,小商小贩热闹非凡,台下甚至 打起架来。透露出这个落后的小镇极为 庸俗和精神空虚的一面。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文章大意
娘娘庙大会:四月十八这一天,男女老 幼都去逛庙会,通过描写走丢的男孩、 先到老爷庙去烧香,再去娘娘庙求子求 孙,反映出旧社会教育的落后和重男轻 女的封建思想。烧香求子之后买带子, 买不倒翁,表现出作者的深刻记忆和怀 念之情。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四娘娘庙大会)那些烧香的人,虽然说是求子 求孙,是先该向娘娘来烧香的,但是人们都以为阴 间也是一样的重男轻女,所以不敢倒反天干。所以 都是先到老爷庙去,打过钟,磕过头,好像跪到那 里报个到似的,然后才上娘娘庙去。 反应出旧社会“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是根深蒂固 和无处不在的。
萧红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文章大意
跳秧歌 :正月十五的跳秧歌是唯一为活 人准备的。作者一笔带过,这样反差强 烈的比重安排,表现出呼兰河人重视 “鬼神”远远胜过活人的思想状态。
萧红
呼兰河传(节选)
请小组合作,讨论一下,从每件 “盛举”中,你学到了什么?

呼兰河传赏析ppt课件

呼兰河传赏析ppt课件

主题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本文回忆童年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 该作品是寂寞的萧红的寂寞之作 的自由生活,表现了亲近大自然万物,亲近 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 怀念,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 第三层次 对国民性的思考 “几乎无事的悲剧”---《呼兰河传》 生存而非生活:“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 自然地长去;长大了就长大了,长不大也就算了”,在这被动的生与死 中,“一切都是自然的结果”,呼兰河人以对生死的极度麻木和漠然, 彻底放逐了有关生命的珍贵与死亡的悲哀之感觉,而呈现出彻骨的生 命虚无和人生悲凉。
主旨
本文回忆童年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的 自由生活,表现了亲近大自然万物,亲近 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作者对故乡 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
自从读过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人最 关键的是要继续生存下去,还要有一种 自由。就像故事中的“我”一样,快乐 的生活,每天天亮就起床,天黑就睡觉, 从小无拘无束,就像小猴在森林里玩耍, 就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这是什么?是 自由,也是一种享受。 在这个村里, 有一种自私的精神,村里有一个大坑, 别人都不肯去填平,生怕花掉自己一点 点钱财;而这个坑,害死了多少人?就 连鸡、鸭、牛、羊它都不肯放过,都要 结束他们的生命。
创作历程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 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 ,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 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讲述 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 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 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 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不少研 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 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

《呼兰河传》课件

《呼兰河传》课件

主题思想
作品通过描绘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和人物命运,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人性的思考, 具有深刻的主题思想。
艺术风格
作品的艺术风格独特,既有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又有浪漫主义的抒情氛围,是中国现代 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社会意义
作品通过反映呼兰河地区人民的生活和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问题,具有深 刻的社会意义。同时,作品也表达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道 主义精神。
04
人物形象研究
主要人物分析
萧红
小说中的叙述者,通过她的视角展 现呼兰河城的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 她是一个聪明、敏感的女孩,对周围 的世界充满好奇。
祖父
萧红的祖父是一个慈祥、智慧的老人 ,他对萧红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教会了她许多生活的道理,是萧 红最亲近的人之一。
次要人物塑造
团圆媳妇
小说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悲剧人物,她因为不符合呼兰河城 的传统观念而被虐待致死。她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 的压迫和残害。
语言特点
语言风格
地域特色
作品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用词简练 明快,表达了小萧红天真无邪的个性 和情感。
作品的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通 过方言和俚语的运用,展现了呼兰河 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
修辞手法
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 喻、拟人、排比等,使语言更加生动 形象,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
文学价值
05
作品影响与启示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提供了乡土文学的范本
萧红的《呼兰河传》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乡土情 感,影响了后来的乡土文学创作,为众多作家提供了借鉴 和启示。
拓展了女性写作的视野
萧红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其作品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书 写,为后来的女性作家提供了新的写作视角和思考方向。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呼兰河传》课件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呼兰河传》课件
▪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 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 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读书感悟
小城故事多
▪ 一个人走到生命尽头,最怀恋是出发的地方。
▪ 一起笔,萧红就将读者带进冰冷雪地,然后将那里的 街道商铺与人间烟火娓娓道来。
▪ 人翻车,马失蹄,淹死过小猪,泥浆闷死过猫狗鸡鸭, 放学的小孩掉进去,被路过的小贩救上来……
美丽大花园
▪ 萧红的童年很寂寞,却也亲近自然。
▪ 和祖父一起度过的那段时光,点点滴滴,从萧红的语 调中,不难看出她的意犹未尽与深情怀念。
▪ 任时光流逝,生命消亡,艺术之花永不凋零。
一篇叙事诗 一副多彩的风图画 一串凄婉的歌谣
THANKS
Thanks for your watch
语言特点
萧红的小说有超常规的文体语言, 诗化、直率而自然。
▪ 萧红的创作多有自叙传的色彩,她并不是按照常 人的思维循规蹈矩地写作,而是以一种极自然的陌 生语言去描写她所熟悉的一切。
▪ 萧红对语言的超常规运用,既表现为新鲜、生疏, 同时又表现为直率、自然。萧红语言的直率首先表 现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观照世界时对这 个诗意世界不加雕饰的语言描绘。

艺术特色
散文化的叙述结构
在《呼兰河传》中,凭个人的天赋和感觉来进行创作的萧红打破了传统的严 丝合缝的结构章法,通过自由联想将这些看似破碎的生活画面连缀起来,进 行无边的伸展,成就了一种非情节化的散文风格。这种看似无组织的组织、 无结构的结构,正是中国散文“行散而神聚”的精髓所在。
散文化的叙述情调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不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追忆了往昔,而且也表达出 了对温暖和爱的痴痴追求。因而,在整个《呼兰河传》的叙事中,作者一直 都将抒情的笔法渗入到叙事文体中,使其叙述模式充满了散文化的情调。

《呼兰河传》课件

《呼兰河传》课件

5
第五章 温情的岁月
呼兰河保护的成效逐渐显现,生态文明建设开始主动引领未来的环境保护之路。
结语
环境问题的现实意义
通过《呼兰河传》,我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家园。
个人应当做出的贡献
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采取行动,用实际行动为生态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呼兰河传》ppt课件
呼兰河传是一部描写呼兰河流域环境变迁的文学作品,通过表达环境问题的 重要性,唤起人们对生态保护的关注。
简介
作者简介
刘洁民,中国作家,呼兰河传的作者,关 注环境问题,致力于传达生态保护的理念。
呼兰河传简介
《呼兰河传》是一部以呼兰河流域变迁与 环境问题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揭示人类活 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生态破坏的故事。

主要内容
1
第一章 希望的曙光
改革开放背景下,呼兰河治理初期,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开始逐渐觉醒。
2
第二章 巨变的岁月
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恶化问题凸显,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3
第三章 毁灭的预兆
呼兰河流域的环境问题逐渐加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
4
第四章 抗争的岁月
物种灭绝问题的引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呼兰河保护运动的开展为环境保护注入 了新的力量。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ppt课件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ppt课件
2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 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 母。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 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 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 街》。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 《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 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942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怀旧的心情中,完 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 是其艺术上的颠峰之作。萧红的作品还有一系列回 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 《马伯乐》,但质量不高。
21
读片段 析形象
22
他的鞋子,不是前边掉了底,就是后边缺了 跟。 他自己前边掌掌,后边钉钉,似乎钉也钉不 好,掌也掌不好,过了几天,又是掉底缺跟仍然 照旧。走路的时候拖拖的,再不然就趿趿的。前 边掉了底,那鞋就张着嘴,他的脚好像舌头似的, 每一迈步,就在那大嘴里边活动着,后边缺了跟, 每一走动,就踢踢趿趿地脚跟打着鞋底发 响。 …… 他虽然作弄成一个耍猴不像耍猴的, 讨饭不像讨饭的,可是他一走起路来,却是端庄、 沉静,两个脚跟非常有力,打得地面冬冬地响, 而且是慢吞吞地前进,好像一位大将军似的。
15
小团圆媳妇
她天天牵马到井边上去饮水, 我看见她好几回,中间没有什么人 介绍,她看看我就笑了,我看看她 也笑了。我问她十几岁?她说: “十二岁。”我说:“不对”。 “你十四岁的,人家都说你十四 岁”。她说:“他们看我长得高, 说十二岁怕人家笑话,让我说十四16
祖父
他长得很高,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 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 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 天空飞个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 伸出手去把那个孩子的帽子取下来了,有的 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 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啦。” 孩子 们都知道了他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 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 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17

九年级语文呼兰河传2

九年级语文呼兰河传2
呼 兰 河 传
萧 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 代女作家。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 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 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她的 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 活的实感为限,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 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 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 鲜活和质利’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乎小 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代表作品有中 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mqx93jop
来,俺享老福了!她又是为了什么啊!她能再等,俺更应该等!”耿正激动地紧紧抱住秀儿,忘情地再次深深地亲吻了 她„„28第百十四回 乡情话罢疑窦生|(儿时好友话乡情,闲话怪事疑窦生;家人还话家常事,别番疑窦复又生。)大伙儿出 了粉坊后继续溜达着往家走去。还没有走出几步,迎面就碰上了三个人。见大伙儿走来了,这仨人目光诡异地往道路的一侧让 了让,然后继续往北去了。耿正清楚地认出来,他们还是那三个人!远远望见耿老爹家的门前站着两个人,并且他们正朝这边 张望呢!董妞儿眼尖,大声叫起来:“你们快看哪,那不是二狗哥和大头哥吗!”耿兰也说:“可不是嘛,是他俩耶!”二壮 看了也说:“是他俩!”秀儿说:“他们肯定是知道耿伯伯他们回来了,在门口等呢!”于是,大家加快了步伐。二狗和大头 老远就迎了上来,争着和大家打招呼:“老爹叔,终于回来了!”“老爹叔,盼着你们哪!”“耿正哥、耿英、小直子!”耿 直赶快把尚武拉过来,说:“这是俺们的三弟,他叫李尚武!”又转头对尚武说:“三弟,这是二狗哥,这是大头哥!”尚武 赶快弓身施礼,说:“见过两位哥哥!”二狗说:“这小兄弟真好!还斯斯文文的呢。”大头说:“你别说,真像小直子的弟 弟呢!可你们三个的变化挺大的,不是印象中的模样儿了!”耿正说:“快十年了,你们也都长成大人了啊!”二狗说:“可 不是耶,大头已经娶媳妇了,很快就要当爹了呢!”大头憨憨地笑了笑,说:“这个二狗子,你不也册了日子要娶亲的嘛!” 耿老爹高兴地说:“好哇,小娃娃们都长大成人了,俺们‘三六九镇’后继有人啊!”耿正问:“你俩可等了有一会儿了?” 大头说:“有一会儿了!”二狗说:“可真怪了,刚才和你们打了照面的那三个人,俺俩是看着他们从大街那边过来的。看到 他们在咱这儿附近一直转悠,俺就问他们找谁。你猜他们怎么说?”耿正问:“他们怎么说了?”“那个大个子说‘我们找客 栈!’”“有这事儿?”“俺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就又问了一句‘你说什么啊?你们找哪里?’”“另一个又说‘客栈!客栈 在哪里?’”“你们怎么说?”“俺觉得太好笑了,就说:‘你们不就是从大街那边下来的吗?客栈在十字大街附近啊,这儿 哪里有什么客栈!’”“他们还说什么啦?”“他们没有再说什么,就又往北面去了,这不正好和你们打了个照面!”大头也 说:“是啊,难道说他们大睁着眼,就看不见你舅舅家饭铺对面那个老大的客栈招牌吗?真是怪事儿!”耿正说:“谁知道呢, 大概是外地的山里人,‘三娃子进了城’,给转晕头了哇!”耿老爹却认真地问:“你俩听他们的口音,像是咱们这一带的人 吗?”俩人都摇摇头。大头说:“不像是咱们邻村上下的人!”耿正

五年级呼兰河传好书欣赏(共10张PPT)

五年级呼兰河传好书欣赏(共10张PPT)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中国
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 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寂寞的童年使萧红的性格孤独、敏感而又倔强。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
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 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 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2. 小说的散文化
※无完整故事情节和中心人物
她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家乡。以其敏锐纤细的艺术感受力,朴实 细腻的笔调,写出当时东北乡村小镇的闭塞与荒凉。其中长篇小说
《呼兰河传》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
《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 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 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 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 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 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 是一整体。
石评梅: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原名汝壁,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 取笔名石评梅。1902年出生于山西省平定县。石评梅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游
记、小说,尤以诗歌见长,有“北京著名女诗人”之誉。她的作品无论是对光明的渴望、爱 情的追求,还是对妇女和社会的解放的渴望,都充满着柔弱女性奋力挣扎和不断追求真理的 执著精神。她的作品呈现了其思想发展过程中从充满时代悲哀的叹息到对理想追求执著精神 的转变过程;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她怀念在祖父身边快乐、自由的生活,那也是她童年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读十一个“就” 一切都在自由源自生长走近萧红整体感知
关于作者
民 国 四 大 才 女 之 一
萧红(1911~1942)
现代小说家。呼兰县 人。 1911 年 6 月 2 日出生于 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 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 包办婚姻离家出走。 1932 年在哈尔滨与萧 军相识,并与萧军合著 小说散文集《跋涉》
深入思考
2、在那样的年代,作者回 忆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的向 往吗?揣摩一下作者是否有 别的用意?
《呼兰河传》不仅仅是为了回忆美好的童年, 更是对慈爱的祖父是无限的眷恋,对自由的后花 园是无限的向往,祖父与花园是她的精神家园。
名家评论
1、“《呼兰河传》的长处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实 感。”
——文学批评家夏志清
2、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
小说,而在于它“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 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茅盾
3、《呼兰河传》以更加成熟的艺术笔触,写出作者记忆中
种菜 自 铲地(认错谷子) 由 的 摘黄瓜、追蜻蜓 天 采花心、绑蚂蚱腿 堂 浇菜
园趣
祖孙情
童年趣事 我和祖父 我家的大花园
品读赏析
《呼兰河传》是一部散文体小说,非常 适合诵读,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片段, 以自己的方式为我们朗读,读出你在文 中体味到的情感 。
示例诵读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 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 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 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倭 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 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 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 意,就是一个黄瓜都不结,一朵花都不开, 也没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 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人管。蝴蝶随意地飞, 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 头上飞走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 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关于作品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 自传性的散文体小说。 作者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 较 真实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 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 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河城的 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 生活的种种方面,它是为整个小 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小说里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 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 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 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
示例诵读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 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 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 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 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 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 愿意,就是一个黄瓜都不结,一朵花都不开,也没 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 天去,也没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 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一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呼兰河传
(节选)
萧红
初读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回忆了那些动植物物?有何特点? 2、课文回忆了哪些人?有何特征? 3、课文对景物的描写充满着童趣,请边读 边从文章中找出来。
动物:蜂子、蝴蝶、蚂蚱…… 地点:大花园
童话的王国 植物:榆树、谷子、黄瓜……
童 年 生 活
自 由
快 乐
人物:祖父和我
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 萧红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一点地方色彩,它本身 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别具一格的“萧红”
萧红作品虽没直接描述 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 悟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 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 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 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 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 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 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 的呼唤”。
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文体特征,创造了 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歌之间的文体风格,一方面 延续了废名以来小说诗化、散文化的风格,进一步促 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则以其独特的文 体风格和悲剧性主题形成了一种独具意味的艺术世界。 这种文体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别具一格的“萧红体”
诗意之美 :诗意之美是“萧红 体”小说最显著、最潜在的美 质。抒情主体自我形象的存在, 构成了富于抒情气息的情境、 氛围,形成了小说常有的诗意 美。 “非常”的语言:用自然的 陌生语言(儿童语言)描写熟 悉的世界,使其语言新鲜自然、 稚拙浑朴,别具情趣。 自传式叙事方法:自传性的怀旧笔调和第一人称叙述限制, 丰富了小说的情感容量,并带来突出的艺术效果。 散文化的文体结构:突破传统小说以线性时间关系和因果关 系结构作品的方式,有意淡化时间和因果关系,强化空间结 构,代之以富于情趣的场景和片断的细腻描写。
深入思考
1、作者写这部作品时已经成年,为 什么她对这童年生活的记忆如此深刻, 且又这般的怀念?
2、在那样的年代,作者回忆天真烂 漫的童年生活的向往吗?揣摩一下作 者是否有别的用意?
深入思考
1、作者写这部作品时已经成年,为什么 她对这童年生活的记忆如此深刻,且又这 般的怀念?
童年是属于每个人的自由天地,童年没有奢 望、没有责任、无拘无束,没有成人世界的烦恼, 无忧无虑,而成人不得不为生计操劳奔波,所以 往往会怀想童年。 萧红20岁起就漂泊流浪,生活极不安宁,情 绪波澜起伏,国难之际,亡命香港,一再受到感 情挫折、病魔缠身,故乡又沦丧在日本侵略者的 铁蹄之下,因而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童年,成了 她精神的最后寄托与情感的归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