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教学设计332农业区位因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设计:3.1农业的区位选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设计:3.1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案例分析及读图的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2.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地区发展的影响,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和发展方向的选择。

3.通过具体案例学习理解农业地域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知识的学习,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2.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

2.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中,力图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采用问题探究和小组合作模式组织教学活动。

通过对图表的判读和教材文字内容的阅读,试图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以小组合作为载体,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知识层面上,本节课让学生充分参与,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使其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吃货眼里的中国地图”,以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食材导入新课。

(二)主要教学环节1.农业区位教师对学生分组,安排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41页内容,指出42页图3.1和图3.2中农业活动的劳动场所、劳动对象。

(2)说出造成图3.1和图3.2农业活动差异的地理原理。

教师巡视各组讨论的情况,请各组学生代表发言,然后进行总结性说明。

根据教材41页对农业生产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对象是动物和植物。

而动植物生存所依赖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地带性规律,各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必然存在差异。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农业区位因素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农业区位因素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农业区位因素一、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教学点(1)了解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3)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对自然因素可以进行改造。

(4)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2.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生活实例分析归纳结论的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使学生树立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以发展农业,但要遵循自然规律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3.解决办法(1)运用阅读、举例等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取地理知识,如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通过练习、联系实际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运用所学进行正确的农业区位选择。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教学课件五、学生活动设计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最后归纳结论。

如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让学生通过具体练习,分析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如农业最佳区位的选择。

3.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变化着的区位因素怎样影响农业区位。

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区位的含义;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2.培养学生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和生活实例分析归纳结论的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树立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以发展农业,但要遵循自然规律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整体感知(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复习提问]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

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栽培作物和驯化动物,那么,在一定地域进行生产时应如何选择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农业的区位选择”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

一、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条件;加深对农业区位含义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能力、阅读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科技兴农意识;了解我国农业的辉煌成就和农业问题的紧迫性。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和区位条件难点:季风水田农业水利工程量大的原因;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专业化和区域化特征;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导入:提问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那些?学生:自然方面: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土壤,地形,水源社会经济方面: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机械,科技提问2:按生产对象不同,农业可以分为哪些类别?学生: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教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农业中的种植业。

通过分析教科书47页四幅图来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提问:看47页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说明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哪些地区?学生: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提问:对比水稻种植业分布图和亚洲气候类型图,说明水稻种植也主要分布在哪些气候类型区?学生:亚洲季风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提问:这些气候有什么共同点?提问后讲解水稻习性。

总结:水稻种植需要水热充足,雨热同期练习巩固:讨论1:英国是否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讨论2:地中海气候区适合种植水稻吗?提问:对比水稻种植业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图,分析水稻种植业地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地势低平。

提问:对比水稻种植业分布图和亚洲人口分布图,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人口稠密。

讨论:季风水田种植区人口稠密的意义?教师主要从劳动力,粮食需求方面来说明。

教师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教师讲解:季风水田农业特点:本区人口稠密,地少人多,所以小农经营;地少人多,精耕细作,所以单产高;地少人多,每家的总产量不高,农民将大部分收获粮食自用,所以商品率低;季风区为主,降水年际变化大,所以水利工程量大;板书设计: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农作物2、分布3、区位条件4、主要特点随堂练习1.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有()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D.便利的效能运输条件2.东亚水稻种植区必须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其原因是()①该区机械化水平低②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③亚洲水稻种植区气候干旱④水稻生产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1_农业的区位选择_教学设计_教案_1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1_农业的区位选择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提高读图分析能力2. 教学重点/难点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提高读图分析能力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3.1农业区位的选择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2)农业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

3.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土壤、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政策、科技等。

(3)探究讨论:农业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吗?答:不是。

自然因素发展变化比较稳定,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探究讨论:同一农业地域内,有何共同特征?答: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发展方向等相同。

3.成因:是发展农业、农业土地的结果。

【课内探究学案】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的区位因素:读P42图3.3,说出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1)自然条件:典型例题一:影响某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很多,但其中必然会有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主导因素)。

找出下列某地影响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课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单元三学科地理年级教材分析该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产业区位因素”中“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本章的第一项内容,介绍了区位的概念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并阐述了农业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对接下来“工业区位”、“服务业区位”等内容的学习有示范作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当地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了解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通过对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形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2.综合思维:在理解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基础上能具体分析家乡农业生产特点的形成条件、家乡农业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3.区域认知:了解农业生产的概念、特点。

理解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4.地理实践力:能够结合材料对农业进行区位选择及对农业区位进行分析。

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

难点区别农业的主要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给同学们展示一幅名为《吃货眼中的中国》的地图,并解释:在一位网友绘制的吃货美食地图上,东北的小鸡炖蘑菇、朝鲜冷面、云南过桥米线、福建的佛跳墙、广东的荔枝、台湾的蚵仔煎、新疆的羊肉串、大盘鸡、南京的板鸭....全国各地特色美食应有尽有,真是琳琅满目,催人口水。

人们不禁慨叹中国饮食博大精深,有网友甚至立志,“有生之年,要吃遍中国!”多媒体环境下的老师提问:请同学们从地理的角度思考:为何在中国的不同地方会形成如此多样的饮食文化?这些饮食文化与当地的什么产业活动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看图片思考问题。

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新的授课内容。

讲授新课一、农业生产及区位展示图片并讲解农业生产及区位相关内容(1). 农业生产定义: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2)农业生产特点:空间上:地域性;时间上:季节性、周期性(3)区位: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学生做好相关笔记或者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易于当地自然特征:红壤丘陵,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明前龙井”为什么在日本种不好?土壤龙井茶多种植于靠山近水,日照充分,又易于排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2)章节:第三章第一节一、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2.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二、教学重点:农业的区位因素。

三、教学难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知识回顾]:•一、地域文化• 1.文化具有地域性• 2. 地域文化的存在形式• 3. 地域景观的类型• 4. 城乡景观•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 红河哈尼梯田的乡村景观----顺应自然、趋利避害• 2. 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宅高田低”的空回格局----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了一种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3. 我国南方传统土楼----圆楼和方楼----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1. 城镇的色调、色彩---- 深厚的文化底蕴•(1)我国江南城镇----粉墙黛瓦•(2)意大利佛罗伦萨----黄橙交织•(3)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颜色五彩缤纷• 2. 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1)一所民居有其文化意蕴•(2)一座城镇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3. 城镇景观的设计要融合地域文化[新课导入]:出示“广西桑田”景观图,导入。

[新课教学]: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经济部门可以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不仅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自然、人文因素对经济活动都有影响,但对于不同的经济部门面言,影响是不同的。

在影响产业的区位因素中,人文因素尤为重要,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在本章,我们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服务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

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31农业区位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31农业区位因素
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和苗壮,大海航生靠舵手,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热量与降水)
热量:(积温)决定复种制度。复种制度=播种面积/耕地面积
降水:决定农作物类型(水田或旱田)
两者结合: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南蔗北菜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2)土壤:万物土中生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例:茶树:南方的酸性土壤,甜菜:北方的碱性土壤
地理学科备课表
课题
课型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年级
高一
日期
新授
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
复备人
授课人
教学
目标
1.了解主要农业区位选择。
2.掌握农业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3.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点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难点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器材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授课人标注
导入:第三单元: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三江平原:季风气候、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生产技术较先进、国营农场种小麦。
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地势高峻、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放牧藏绵羊、山羊和牦牛。
两地形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原因:农业区位差异。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
(1)气候:
(3)地形:
平原:种植业,原因: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山地丘陵:畜牧业与林业,原因:耕作不便,不易于保持水土,
(4)水源:灌溉水源,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
2、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市场需求量是农业生产的最终决定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设计3: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设计3: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一、课标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结合所学知识同,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二、课标分解1、了解农业区位的概念、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理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及成因3、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掌握农业区位各因素及其影响(3)掌握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原因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从材料中收集提取信息,学习综合分析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分析比较,得出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3)尝试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情况。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2)认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是可以改造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育.四、教学方法:本课内容和实际生活很贴切,对学生而言并不是很陌生,他们对农业问题其实有一定的认识,所以要充分运用活动、案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

教学方法以案例分析法和启发式讨论法,再辅以多媒体教学,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问题可想;二来可以培养学生通过思考和与他人合作获取知识的能力,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本课的特点就在于运用案例、实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学习,树立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五、教学设计思想本教学内容有两部分,一为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二为农业地域的形成。

我认为,第一部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应使学生深刻认识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以及当其中某些易变因素发生变化后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背景分析(一)课标标准及解读1、课标原文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课标标准解读在课标要求中,行为动词是“分析”,分析的对象是“农业区位”分析的载体是“某种农业活动”。

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受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技术,资金,地价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所以,根据课标原文中“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一点,首先要求学生认识农业区位的概念,其次是知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最后本课标要求学生会对不同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区位因素的分析。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初中《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节中,已经学过农业的简单分类、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以及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他们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接触到了一些世界和中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知识,大致知道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所以初中的学习为高中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气候、土壤以及水资源等知识点,又在上学期刚学习过自然地理,也相当于对初中学过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重新复习了一遍,这样学生在学习到自然条件影响区位选择的时候会比较容易理解,学起来不会太吃力,可能会增加他们学习的激情和积极性。

通过初中地理和高一地理的学习以后,大部分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但是对人文地理的知识还不是很熟悉,对于复杂的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身边的事例进行案例教学,对待不同地区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案例,老师要善于利用身边耳熟能详的经济作物或粮食作物作为相应的案例来进行这一节课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生活中区位选择的一些实际问题,激起学生们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学科地理授课年级高一年级学时2讲课题目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授课人课标要求本节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教学内容,本节分析农业的概念、类型及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

农业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该节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对这一节的学习,可以为该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第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学习提供一个范式的参考,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高一学习了一些关于自然地理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该节内容贴近生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较高;但也存在一些存在的问题,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不是很清晰,且学生地理基础不一,发散思维不足,分析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学习重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学习难点农业的区位选择学习目标人地协调观:结合实际情景,深刻理解和体验农业区位因素(人文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区域认知:学生能够运用不同区域的案例对比,说明农业的概念、类型和区位因素。

综合思维:学生运用综合的思维,分析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地理实践力:学生能够实地观察的方式,归纳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

评价任务1.结合实际情景,深刻理解和体验农业区位因素(人文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2.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的方法;3.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学习环节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让学生知道认识什么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

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类型和特点都有所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考虑多种因素而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呢?思考并回答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可以让学生思考进入课堂的主题内容,引出下文。

任务一农业生产活动一、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对象:农业:利用土地农业生产特点:植物、动物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地域性(因地制宜)季节性周期性可以巩固学生学生的基础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 第3章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2课

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 第3章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2课

高中地理人教版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和主要的区位因素2.结合具体农业区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等,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评价,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俗话说“无农不稳”。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的重点。

因此,农业在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本课题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另外,关于“农业区位”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3.分析和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会运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事物,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2.运用具体情景材料,学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观;2、通过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业生产、热爱当地产业活动,为将来从事社会活动打下基础;3、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掌握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区位的含义,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和分类。

【教学难点】主导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农业生产的。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案例学习: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如下问题: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教师讲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设计: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设计: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1)什么是农业?
(2)什么是“农业区位”?
转承:农业有狭义农业和广义农业之分,而农业区位的选择,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读图分析】
课件出示图3.3
请同学们读图3.3,思考:
(1)哪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
(2)除了这些因素还有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培养学生从案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拓宽学生思路,利用身边的典型农业生产活动为题材,培养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
学生自己操作电子白板总结并完成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建立本节课知识体系
高考追踪
课件展示试题
个别学生讲解,其他学生补充
白板展示习题,检测学习成果
2、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分享各小组搜集的有关红寺堡葡萄生产的资料
解读学习目标
联系学生身边的农业生产活动,利用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区位的含义
【自学探究】
课件出示不同农业景观图。
读图3.1和图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农业景观不同的原因并对比两地的差异;思考:
充分发挥powrepiont 的功能,制作可行性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展示各种地图和材料,让学生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1、多媒体播放视频:
《中国推介》—红寺堡葡萄酒企业
在葡萄酒行业,素有“三分靠工艺,七分靠原料”之说。红寺堡区能酿出香甜可口的葡萄酒与该地区能生产出优质的原料是分不开的,为什么红寺堡的葡萄味美质优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3.1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3.1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农业区域,分析其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等,并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该地区的农业发展。
要求:不少于500字,可以结合图表、数据等进行分析,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
要求:不少于1000字,项目设计需具备可行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撰写一篇关于农业区位因素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的短文,结合国内外的成功案例,阐述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
要求:不少于800字,观点明确,论述有力,能够体现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
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后。
作业评价标准:
2.教学内容:
(1)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与分类: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将其分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等几类。
(2)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分析各类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如气候、土壤、市场、交通等。
(3)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类型、生产布局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类型和生产布局中的作用。
1.内容完整,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2.分析深入,能够结合实例进行阐述。
3.语言表达准确,符合学术规范。
4.创新性和实用性。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师生互动,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教学内容:
(1)知识点回顾:回顾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等。
(2)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目标:
巩固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农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农业区位的素》为基础,紧密结合学科知识和课程内容,注重实用性,旨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4.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针对以下问题展开思考:
a)如何合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提高农业效益?
b)在农业发展中,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c)针对家乡或感兴趣地区的农业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议。
讨论结束后,每组撰写一份讨论报告,不少于500字。
5.观察实践: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实地考察家乡的农业发展情况,观察农业区位选择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能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农民、农村等问题关注不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意识,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等,并能运用这些因素分析实际农业区位问题。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总结:农业区位选择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天我们将学习农业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3.提出问题:什么是农业区位选择?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农业区位因素
学科
地理
学段:高中
年级
高一
教材
书名:地理必修第二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8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了解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及分类。
2.结合新疆伊犁薰衣草产业、柞水木耳产业的实例,分析说明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提问】结合我们前面介绍过的薰衣草的生长习性、参考普罗旺斯的自然条件,以及我们国家的自然条件,同学们是否能够推断出最后在哪里试种成功了?
【讲授】结合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对比我国适合种植薰衣草的地区。
【提问】那么到底哪里比较合适呢?
【讲授】介绍新疆伊犁引种成功以及新疆薰衣草产业的发展情况。
【提问】请同学们用这个思路分析一下新疆伊犁具备哪些适宜薰衣草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小结】总结自然和人文区位因素。
【过渡】介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关于发挥优势特色产业的内容。
【展示】洛川苹果、赣南脐橙、定西马铃薯、柞水木耳。
【提问】获得总书记“点赞”的柞水木耳在哪里呢?
【展示】中国地图、陕西省地图
【讲授】柞水县的自然区位条件、人文区位条件。
由薰衣草的产地分布引出薰衣草的生长习性、普罗旺斯地理条件,说明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重要关联,从而引出自然区位因素。
【展示】薰衣草产地示意图。
【讲授】介绍薰衣草的原产地普罗旺斯。
【提问】为什么普罗旺斯适宜大面积种植薰衣草呢?
【讲授】介绍薰衣草的生长习性、普罗旺斯的地理条件,分析得出一个地区农作物的选择与区域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提问】既然薰衣草有如此高的商业价值,那我们国家可以种植薰衣草吗?

高中一年级地理必修二人教版“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高中一年级地理必修二人教版“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必修二 3.1《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一、课堂教学目标(一)教材分析【课标呈现】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学业要求】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收集和呈现产业活动等人文地理数据、图表和地图(地理实践力);能够描述人文地理事物的空间现象及其变化,解释不同地方的人们对产业活动进行区位选择的依据(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能够形成判断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问题关系的初步意识(人地协调观)。

【内容分析】区位因素的分析需要逻辑性、综合性、辩证性等思维做支撑,能较好的反映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

农业是最重要的人类活动,由于农业分布的广泛性,农作物的复杂性,农业活动的地域性,农业成为地理学习必备的重点知识。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很多,而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借助区位分析理论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此部分内容,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农业地域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基础,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区位理论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关于农业的一些相关知识,基于对身边和农业相关现象的观察,具备一定的区域地理知识和地理基本素养。

但是学生缺乏相应的地理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难以梳理出农业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结合生活实例,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习地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通过观察辨认农产品图片,理解农业内涵,感知农业之美→重在提升地理实践力通过自主填空,教师引导记忆,熟记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重在提升综合思维通过图文分析,学会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重在提升综合思维、区域认知通过案例对比,学会区分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重在提升综合思维、区域认知通过开放性讨论,试从人地协调的角度评估农业生产活动可行性→重在提升人地协调观(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教学难点:地理区位分析方法(五)教学方式主要形式为学生活动,包括小组讨论、协作、发言、绘图、辩论等多种形式(六)教学资源硬件资源:具有影音投影功能、实物展示平台的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人教版教材、互联网、地理社团赴农超调研报告和资料、地理手绘地图二、课堂教学过程(一)生活体验入课堂设计活动结合地理社团外出考察的发现,呈现五组生活中常见的农产品和农业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小组讨论,选出全部都是农产品的图组。

人教 版高一 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人教 版高一 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必修(下)第五章《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第二节,内容包括农业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三部分内容。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

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

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

另外,本节内容在本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第三、四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区位的含义;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是可以进行改造的;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生活实例比较、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德育目标:领会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生产的意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4、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二、教学方法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辅以比较法和图表分析法,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教学思路:案例---讨论----推理---结论---反馈案例。

三、学习方法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通过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自学或讨论,解决目标问题,归纳结论,如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2、让学生通过具体联系、分析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变化着的区位因素怎样影响农业区位。

4、教学中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板书设计】气候①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地形自然因素利用改造②改造自然因素土壤③考虑投入与产出比农业区位因素市场市场区位交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需求政策交通、保鲜冷藏技术【复习旧课】1.农业生产需要哪些投入?有哪些产出?2.农业生产如何分类?【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农业的特点和农业的不同分类方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本时期工作的重点,那么不同的地区如何根据国情寻找适合自己的农业发展道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课时计划课题: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区位的含义;(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农业地域的概念、类型。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解决方法:知识讲授、案例分析、问题探究与讨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3.1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区位的概念——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两要素:位置、空间联系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1.充分利用:光热水土并扩大范围2.及时改造:使之更合理地发展农业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展了市场【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

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类型和特点都有所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考虑多种因素而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呢?一、农业区位 1、区位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绝对区位);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相对区位)。

2、农业区位即农业生产所处的区域位置(包括该区域位置环境构成的所有组成,如气候、土壤、地形等)和该区域内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的其他事物的状况(如交通运输、市场、政策、科技水平等)。

3、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的区位选择,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实现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获得生态系统的最佳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学生学、思过程设计如何考虑多种因素而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呢?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气候热量-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光照-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因为植物体内的干物质绝大部分来自光合作用)降水-多少(过干、过湿)、季节分配(如华北的春旱、夏涝);一般年降水少于250mm,除有灌溉水源,一般不能种植作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标:能够分析代表性的地区农业的主导因素
课标内容分析:
“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就是要能说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些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农业区位的概念,理解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用案例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过程和方法:
(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不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
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主导因素
教学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方法:分析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表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幽默语言情境设计引入:
课件展示:图片——开心农场。

幽默语言——赵本山:“偷菜表以下决心”,丫蛋:“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把我爹拍在瓜地里”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4、思考问题:“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试想一下,导致此类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读两地区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学生讨论回答,解释为什么?
5、课件展示问题情境:甘蔗是一种糖料作物。

世界主要甘蔗产地集中于低纬度地区。

古巴因盛产蔗糖被誉为“世界糖罐”,中国甘蔗则集中分布于华南,主导因素是什么?
读甘蔗分布地区图,讨论回答。

6、课件展示问题情境:法国人在南部相对低平的罗讷河谷地种植葡萄,而在谷地两侧崎岖的高原,山地发展畜牧业。

主导因素是什么?
学生读图回答。

7、课件展示问题情境:中国的龙井茶遐迩闻名,曾被日本茶道研究者带到本国栽培,茶树虽然成活,但色泽,口感均大为下降,主导因素是什么?
学生读图回答。

8、课件展示问题情境:伊拉克大部分国土为热带沙漠气候,农业集中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形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主要作物有大麦和枣椰等。

主要因素是什么?学生读图回答并归纳总结自然因素。

9、课件展示问题情境:近年来,烟台市城区面积扩展飞
速。

与此同时,近郊农民的种植结构也不断变化,由粮食种植为主转变为蔬菜,花卉种植和乳畜,蛋禽饲养为主,主导因素是什么?学生读图回答。

12、课件展示问题情境: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业,需要投入较多劳力精耕细作。

而澳大利亚的诸多农场,却主要由机械从事农业活动。

这是何种因素的差异?学生读图回答。

13、课件展示问题情境: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而我国某些地区的农业则与之相反。

这是哪个因素存在的差异?学生读图回答
14:课件展示问题情境:经历过太空遨游的农作物种子,
返回地面种植后,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比原来普遍增长而且品质也大为提高。

主导因素是什么?学生读图回答并归纳总结科技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