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三章教案 (1)
政治经济学教案(增加特殊条款)
政治经济学教案一、引言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旨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指导。
本教案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系统阐述,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提高运用政治经济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主要任务是从理论上揭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指导。
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1)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3)分配关系: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反映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4)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生产是起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消费是终点。
3.商品经济及其发展规律(1)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商品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
(2)商品的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表现形式为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逐渐取代实物交换。
4.资本主义经济及其发展规律(1)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逐渐取代封建主义。
(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3)资本积累与剩余价值规律: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5.社会主义经济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邵玉东(一)使用教材本课程使用的是«政治经济学»陈征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三版〕(二)教学参考书1、郭吴新:«90年代的美国经济»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2、余永定:«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进展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年。
3、周茂荣:«解读新经济»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
4、李京文:«知识经济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5、张幼文:«世界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
6、北京大学经济系:«〈资本论〉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7、张熏华:«〈资本论〉的脉络»,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
8、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适当案例教学,同时将开展2—3次课堂讨论活动。
(四)教学手段传统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总评成绩由期末卷面成绩与平常成绩、期中测验成绩三部分加权平均算出,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常成绩占20%,期中测验成绩占10%。
平常成绩依照作业〔课程论文〕成绩、课堂发言、读书笔记、考勤记录等综合给出。
(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1、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把握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样原理及其运行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进展以及必定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代替的规律;2、能够运用所学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市场经济的一样问题。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七)其它要求:1、按时完成课后练习〔共三次〕。
2、结合本课程的差不多理论与方法,完成课程论文一篇,学期末交任课教师。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是理解劳动力商品的 特殊性。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 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1,劳动力商品价值 受到道德、历史因素 的影响。 2,劳动力商品价值不 是固定不变的。 3,劳动力商品价值 受到降低和提高两种 因素的作用。
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 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
2013-9-22
德语商 品为 waren
W (商品)
G (货币)
W (商品)
注意:1,此流通形式中,货币充当了交换的媒介。 2,此流通形式中,两端均是商品,但商品类型不同。 3,此流通过程中,交换的目标是获取不同使用价值。 4,此流通过程中,两个交换均遵循了等价交换原则。
2013-9-22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3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m’ =
必需生活资料价值
由于必需生活资料价值采取工资形式,对企业而言,支付的工资 表现为可变资金,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可变资金转化为可变资本,即:
2013-9-22 27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第二节
资本的增殖运动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m)
剩余价值率m’ =
可变资金
=
可变资本(v )
本质上,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现在,因 为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通过购买劳动力占有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 动),包括占有剩余劳动。被资本占有的劳动力也就转化为可变资本v, 剩余劳动m表现为可变资本的增殖部分,所以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m’ 的实质是资本对剩余劳动的占有程度。
2013-9-22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2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1.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1.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第二章:商品与货币2.1 商品的基本属性和价值规律2.2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2.3 货币流通与信用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3.1 资本和剩余价值3.2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3.3 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4.1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4.2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4.3 资本主义的最终命运第五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5.1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5.2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5.3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道路和模式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6.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6.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第七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7.1 公有制的性质和作用7.2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7.3 混合所有制经济第八章: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8.1 非公有制经济的概念和作用8.2 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8.3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政策第九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9.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9.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任务9.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第十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当代中国10.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10.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应用10.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挑战与前景这些章节旨在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希望这些教案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教学。
如有需要,请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理解其与传统经济学说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在于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特别是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第一章:政治经济学概述1.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2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1.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商品与货币2.1 商品的基本属性2.2 商品的价值与交换2.3 货币的产生与职能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3.1 资本与剩余价值3.2 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3.3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阶级斗争第四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1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4.2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4.3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矛盾与危机第五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5.1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5.2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所有制形式5.3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与定位6.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6.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家调控第七章:国家宏观调控7.1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与目标7.2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与方法7.3 我国宏观调控的实践与成效第八章: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8.1 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与重要性8.2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8.3 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第九章:全球化与政治经济学9.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特点9.2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经济学挑战9.3 我国应对全球化的战略选择第十章: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10.1 当代政治经济学的新问题与新挑战10.2 当代政治经济学的新理论与新观点10.3 政治经济学未来的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政治经济学概述难点解析: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包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历史分析等,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
二、商品与货币难点解析:商品的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价值的概念、价值形成过程以及价值规律。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难点解析: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剩余价值的产生、实现和分配过程。
《政治经济学》教案
十,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 P63
1,在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生产资 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快 2,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原理的基本内容是: 3,生产资料的生产不能孤立地增长,它在两方面依赖 于消费资料生产.
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这是 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导言部分的重点问题) 导言部分的重点问题) P 3
生产方式
定义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两者的统一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P 3 )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P 3~4 )
(九)分工与协作 1,关于分工的含义 P29 2,协作 (十)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阶段(经历三个阶段)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阶段(经历三个阶段) 1,形成阶段(包括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两个层次) (1)简单协作 (2)工场手工业阶段 2,成熟阶段 3,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化阶段 (1)生产的垄断化 (2)生产的国际化
1,资本总公式是:G — W — G P45 2,资本总公式包含着一个内在矛盾 P45 3,劳动力成为商品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也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P45 (1)货币转化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 1,剩余价值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 生产力 P47~48 2,资本的本质 生产关系 (1)资本的定义,具有二重属性 (2)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m生产过程总的不 同作用资本可以划分为 P48 (3)划分的意义 3,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4,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有三种)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课文 P50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P50 (3)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P51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C/V
14
从物质形 态看
由生产资料 和劳动力构成
资
本
构
成
从价值形 态看
由不变资本 和可变资本构成
技术构成
决定
反映
价值构成
有机构成
15
4、正确理解资本有机构成 (1)价格变化也会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 (2)不同部门和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可能有差 异 5、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 (1)技术进步——购买更多的先进技术设备— —不变资本的比重上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2)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中 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下降——不变资本的比重上 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简单再生产既是扩大再生产的因素,又是 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5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3、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 8000c + 2000v + 2000m = 12000w 剩余价值全部用于消费,生产在原有的 规模上重复进行 ●从再生产动态的角度发现新的特点: (1)不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而是工人养活了资 本家 工资的假象 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都由工人劳动创造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也是生产关系再生产
特定的社会再生产维持、巩固、发展 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3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4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1、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 产的统一 2、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扩大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16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6、资本积聚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增大资本总额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从两者的区别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经济活动方式来看 (2)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 三、市场经济形成的基本条件
▫ 第一,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占统治地位的经 济活动方式。
▫ 第二,拥有独立财产和资金的营利性企业成为社会经 济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 (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在内容和形式、产生和发展上既相 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从相互联系的方面看:
(1)二者有共同的基础——市场。 (2)二者遵从共同的经济规律。 (3)二者反映的都是经济运行层次的经济活动方式。 (4)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
第四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二、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
▫ 第一,美国式市场经济体制,即所谓消费者导向型模 式,又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 第二,德国式市场经济体制,即所谓社会市场经济模 式。
▫ 第三,日本式市场经济体制,即所谓政府(行政)导 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又称“社团市场经济”。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 一、经济体制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 经济体制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经济决策 体制、利益分配体制、生产调节体制和信息传递体制 等。
• 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 一、市场经济的实质内容
▫ 上述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形成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内 容,反映出市场经济的实质在于:
第四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纲版)第三章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
政治经济学
*
第一节 市场经济
2.竞争机制:
➢竞争是指各种市场主体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相互排斥甚至 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动力。竞争是为了占有 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优势从而获取最低的成本, 最大的收益。
政治经济学
*
第三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2. 生产要素市场:
✓ 生产要素市场提供各类生产要素的交易。
✓ 生产要素市场主要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 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
生产要素市 场
金融市场
劳动力市场
土地市场
技术市场
信息市场
政治经济学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1)金融市场:是指货币资金融资和交易的市场。
政治经济学
*
第二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含义: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所决定,不同商品的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价值规律既 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实现的规律,既调节商品生产, 又调节商品的交换。
✓价值规律的作用:
发展的时间。”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
*
第三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一、 市场体系的分类和构成: ✓ 含义:市场体系是指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的各级各类市场的
总和。 ✓ 分类: a) 按交易的对象: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b) 按交易的空间范围: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和国际市场 c) 按商品的流通环节: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 d) 按市场交易的具体方式:现货交易市场、远期交易市场和
政治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挑战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国家干预经济、福利国家制度、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知识经济 兴起等。
当代资本主义面临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金融危机频发、社会不平等加剧、生 态环境恶化等。这些挑战使得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寻求新的发 展模式和经济政策来应对。
03 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理论与实践
社会形态及其演变规律
要点一
社会形态
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 成的社会模式。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 的统一体。
要点二
社会形态的演变规律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遵循着一定的客观 规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 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动 力。同时,社会形态的演变也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 约,如阶级斗争、文化传统、国际环境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01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
02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相互作用,实现资源
的优化配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03
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
会和谐稳定。
转换增长动力
政治经济学关注经济增长动力的转 换,推动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 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政策举措
保障和改善民生
政治经济学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深化医药卫 生体制改革等举措,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1.1 课程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政治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2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经济活动和经济学资源、稀缺性和选择市场、供给和需求1.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1 资本和资本主义资本的概念和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2.2 剩余价值理论劳动力商品和剩余价值的产生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矛盾2.3 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社会福利制度和政治民主制度的作用第三章:社会主义生产方式3.1 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马克思主义的形成社会主义从理想向现实的过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3.2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模式3.3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四章:国家与经济4.1 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国家经济职能的演变和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微观干预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和市场经济的局限性4.2 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和经济体制的类型和特点混合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4.3 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贸易帝国主义和国际垄断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组织第五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体系5.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特点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5.2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体系国家与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5.3 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和创新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和挑战第六章:市场经济体制6.1 市场经济的定义与特征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点与缺点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6.2 市场经济下的供求关系供给与需求的基本概念市场均衡与价格机制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6.3 市场经济与政府调控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与职责第七章: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7.1 企业行为与决策企业目标与利润最大化企业竞争策略与市场优势企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7.2 市场结构与竞争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与市场力量寡头垄断市场与竞争策略7.3 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企业间合作的形式与动机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企业战略联盟与产业集群第八章: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8.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与特点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8.2 国际贸易与对外开放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类型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与发展历程对外开放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8.3 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我国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策略与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与对外开放新格局第九章: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9.1 收入分配公平与不平等等问题收入分配的概念与衡量指标收入分配公平与不平等等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与现状9.2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与目标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与意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9.3 的收入分配与社会稳定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我国收入分配与社会稳定的现状与挑战第十章: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应用与挑战10.1 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应用政治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与分析中的应用政治经济学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的应用政治经济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10.2 政治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挑战科技进步与产业变革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政治经济学在应对新时代发展难题中的使命10.3 政治经济学的前景与学科建设政治经济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展望政治经济学在培养高素质经济学人才中的作用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政治经济学的课程内容,包括导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国家与经济、市场经济体制、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以及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应用与挑战等十个章节。
政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2. 理解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方法;4. 熟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代表性著作。
二、教学重点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3. 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 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5. 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代表性著作。
三、教学内容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分析经济和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主要关注经济发展、财富分配和权力结构等问题。
2. 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经过了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等思想家的贡献,逐渐形成了现代政治经济学的体系。
其中,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理论,强调市场经济的优势;卡尔·马克思则提出了“剩余价值”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强调社会主义革命。
基本概念包括价值、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
3. 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借鉴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同时又关注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政治学和社会学有很强的交叉点。
4. 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政治经济学采用了多种分析框架和方法,包括比较研究、历史分析、制度分析、数理模型等。
不同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
5. 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代表性著作政治经济学有多个主要理论流派,包括古典政治经济学、新古典主义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
每个流派都有其代表性著作,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约瑟夫·施坦伯格的《经济学原理》,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述的方式,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概念等内容;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激发思考和交流;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4.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材料,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流派和代表性著作的认识。
07政治经济学第三章1
结论:
剩余价值来自于生产领域, 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流通过程即买和卖的过程都应该是 等价交换过程,所以不可能产生多余的 价值,只有经过生产才能创造新的价值, 但是,没有买的过程,就没有东西拿来 生产,没有卖的过程,生产者生产出来 的产品就不能换成货币,成本都捞不回 来,也就谈不上赚钱了。
如果说,生产过程存在,那么,资本 总公式就变成了G-W…生产…W’-G’,其矛 盾也就得到了解决。因为G-W和W’-G’这两 个交换过程都是等价交换。因此,要解 决矛盾就要能够进行生产。而要进行生 产,又必须具备那些条件呢?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能 够满足人们进行劳动的需要)。 对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能 够创造价值,因此,对劳动力的使用能 够创造价值。而且,劳动时间越长,创 造的价值就越多,当劳动超过一定时间 (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之后,就会创造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多 的价值,超出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通用的定义:资本——能够增殖的价值。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也存在)
(二)资本流通
1、资本流通公式(资本总公式): G-W-G′( G' G G ) 马克思把△G称为剩余价值(用字母 m表示)。 这个公式反映了所有的资本主义生 产的目的和动机(追求剩余价值),因 此,称为资本总公式。
2、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A 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 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 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 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答案:D
资本流通的总公式是
A G—W—Gˊ B G—W—G C G—Gˊ D W—G—Wˊ
答案:A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A B C D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 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案】第一章: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学科。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理论,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内涵与要义。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渊源2.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背景2.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与观点2.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影响第三章:劳动价值论3.1 商品与价值的概念3.2 价值量与劳动时间的关系3.3 商品交换与价值实现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4.1 剩余价值的概念4.2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4.3 剩余价值的实现与分配第五章:资本主义经济体系5.1 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与发展阶段5.2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矛盾与危机5.3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扩张与全球化第六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6.1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发展6.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与优势6.3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原则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7.1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与趋势7.2 跨国公司的概念与发展7.3 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与挑战第八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价值8.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当代中国的指导作用8.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发展8.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际影响尾声通过本教案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全面了解、分析和应用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理论,为日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希望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思辨与实践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大学政治第三章讲解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政治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日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
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区别。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吗?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 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
- 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区别。
- 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阶段。
三、课堂讨论1. 讨论题目: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和特点?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案例分析1. 案例一:我国某地区发展农村电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 案例分析: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分析该案例。
3.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
三、课堂讨论1. 讨论题目:如何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问题?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资本积累的实质
五、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几个因素
第二节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发展趋势
二、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三、相对人口过剩
第四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的贫困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
三、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课堂练习:
已知总资本构成为1500c+750v,剩余价值率100%,积累率20%,追加资本与原来的有机构成相同,求第二年的总产值?
教
学
后
记
注意收集现代西方国家失业的相关理论观点
教学
重点
及
突出
方法
资本积累概念、资本有机构成的内涵与相对人口过剩的成因,以及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与历史趋势。
教学
难点
及
突破
方法
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关系、雇佣工人贫困的内涵
相关
内容
素材
《资本论》第一卷
教
学
过
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一、生产和再生产二、资本主义简ຫໍສະໝຸດ 再生产政治经济学课程教
案
课程编号:030001
总学时:68周学时:4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经济学院一年级新生
开课时间:2006—2007学年第1学期
使用教材:政治经济学程长羽
授课教师姓名:刘秉龙
章节
第三章资本的积累过程
课时
4
教
学
目
的
本章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阐明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积累理论,重点把握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其实质,并深刻了解其历史作用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