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年高中生物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作业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促成R型细菌发生转化。这个事实能证明( )
A.S型细菌的蛋白质和DNA的结构都很稳定
B.S型细菌的蛋白质的结构特别稳定
C.S型细菌的DNA结构比蛋白质的结构稳定
D.任何条件都不能破坏S型细菌DNA的结构
C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仍能促成R型细菌发生转化,说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虽然失去了活性,但DNA仍具有生物活性,说明S型细菌的DNA结构比蛋白质的结构稳定。] 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 )
A.3和4 B.1、3和4
C.2、3和4 D.1、2、3和4
D [2、3、4三支试管内只有R型细菌,因为没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三支试管中的R型细菌都不会发生转化。1号试管因为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R型细菌只是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存在。] 3.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此过程中小鼠体内S型细菌、R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列哪个图像( )
B [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同时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细菌。R型细菌的含量应先减后增,这与小鼠的免疫力有关,刚开始小鼠免疫力较强,注入的R型细菌大量被杀死;随后一些R 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S型细菌有多糖类荚膜的保护,能在小鼠体内增殖,使小鼠免疫力降低,对R型细菌、S型细菌的杀伤力减弱,导致R型细菌、S型细菌增殖加快、含量增加。] 4.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中,下列实验结果不正确的是( )
A.注射R型细菌后,小鼠不死亡
B.注射S型细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C.注射R型细菌及热处理的S型细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D.注射S型细菌及热处理的R型细菌后,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
C [肺炎双球菌分S型和R型两种,S型细菌有毒,会使小鼠患败血症而死亡;而R型细菌无毒,即使给小鼠注射R型细菌,小鼠也能正常生活。因此对实验鼠注射R型细菌后,小鼠不死亡,A项正确。而注射S型细菌则会导致小鼠死亡,也会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所以B项也正确。而注射R型细菌及热处理的S型细菌,S型细菌体内的DNA 仍有活性,能使部分R型细菌转化形成S型细菌,而导致小鼠死亡,因此从小鼠体内可分离出少量活的S型细菌和大量活的R型细菌,所以C项错误。而D项中注射的是S型细菌及热
处理的R型细菌,本身R型细菌就无毒又加热杀死了,因此只能从小鼠体内分离出活的S
型细菌。所以也是正确的。]
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
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的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
D.将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D [当把S型菌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与R型菌混合培养后,发现只有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菌发生转化,出现S型菌,而加入其他因子的培养基中R型菌(如加入蛋白质)不发生转化,即不出现S型菌。]
6.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
A.①不能证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说明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③和④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第①②组实验说明蛋白质和荚膜多糖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无关,A、B项错误。第③组实验说明DNA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有关。第④组实验说明DNA被水解后的产物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项正确。①~④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项错误。]
7.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
B.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C.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
D [核酸中不含硫元素,故A错误。T2噬菌体不能寄生在酵母菌细胞中,故B错误。任何生物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其中的一种,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故C错误。T2噬菌体作为病毒,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进行增殖,D正确。]
8.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②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③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④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离心,检测到以上4个实验中放射性出现的主要位置依次是( )
A.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
B.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C.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
D.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D [在该实验中,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细菌,上清液的主要成分为噬菌体外壳。①、③都直接对细菌进行了标记,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②用32P只能标记噬菌体的DNA,在该实验中,噬菌体的DNA会进入细菌体内,放射性也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④用15N可以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在该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会进入细菌体内,而DNA可以进入细菌体内,故放射性会出现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
9.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相关操作及结果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同时用含同位素35S、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含同位素35S、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经标记的大肠杆菌
C.噬菌体侵染细菌并经保温、搅拌与离心后,含35S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沉淀物中
D.噬菌体侵染细菌并经保温、搅拌与离心后,含32P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B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要用35S、32P分别标记噬菌体。35S只能标记噬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