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曹劌論戰》一、文學常識1、本文選自《左傳》。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舊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認為是戰國時人所編。

它是根據魯國史料編寫的編年體史書。

二、字詞解釋:1、通假字:“徧”同“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從也)三、內容理解:1、曹劌認為作戰的先決條件是:政治上取信於民。

“取信于民”在文中是指: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分析魯莊公“鄙”的表現。

戰爭前:“公將戰”表現其輕率;前兩次答語中,將戰爭勝利寄託在臣子支持、神靈保佑上,表現其目光短淺。

戰爭中:“將鼓”“將馳”表現其不察敵情,急躁冒進。

戰爭後:“問其故”表現其勝不知因,平庸。

3、分析曹劌“遠謀”的表現。

戰前,他啟發魯莊公認識取信於民的重要性;戰中,他掌握戰機,詳察敵情,後發制人;戰後,他善於總結經驗。

4、評價魯莊公其人。

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他把戰爭勝利寄託在臣子支持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說明他目光短淺,政治上平庸;在戰爭過程中,他急於迎戰,又說明他軍事上無知;但在曹劌啟發下終有所悟,認識到“取信於民”的重要性,在作戰中能聽從曹劌的正確指揮,說明他知人善任,與一般昏君有別。

5、齊魯長勺之戰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取勝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戰前的政治準備:取信於民(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於捕捉進軍反攻的時機:彼竭我盈;三是追擊時機的判斷正確:轍亂旗靡。

6、本文多處將魯莊公與曹劌進行對比描寫,請找出其中一例,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戰前:魯淺陋;曹有遠謀戰時:魯不察敵情,急躁冒進;曹詳察敵情,抓準時機戰後:魯茫然不知;曹細說原委好處是通過對比,突出曹劌指揮作戰的卓越軍事才能。

7、曹劌的“遠謀”體現在哪裡?用自己的話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簡要說說。

政治方面,認為取信於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

軍事方面,善於把握進攻和追擊的時機。

(或:適時出擊,適時追擊)8、談談“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為下文寫莊公的“鄙”作鋪墊;②襯托曹劌的遠見卓識。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注释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注释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鲁国与齐国的一场战争。

原文:曹刿论战先秦-左丘明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对照翻译: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其乡人曰:“他的同乡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刿曰:“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乃入见。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问:“何以战?”您凭借什么作战?”公曰:“鲁庄公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对曰:“曹刿回答说:“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公曰:“鲁庄公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对曰:“曹刿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公曰:“鲁庄公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初三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

初三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

初三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曹刿论战》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依照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

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二。

重点字词解释师:军队、伐(fá):讨伐,攻打、肉食者:吃肉的人,这个地方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间(jiàn):参与。

鄙:鄙陋、这个地方指目光短浅。

乃:因此,就。

见:觐见。

何以战:即“以何战”,宾语前置。

凭什么作战。

以:介词,用,凭,靠。

安:养。

弗,不。

专,独自专有。

对:应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徧:通“遍”遍及、普及。

牺牲: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等。

玉帛,玉器与丝织品。

加:虚夸,这个地方指以少报多。

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孚,为人所信服。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狱:案件。

虽:即使、察:明察。

情:(以)实情判断。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一类事。

能够一战:能够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战则请从:(假如)打仗,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之,凑足音节,无实在意义。

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辙(zhé):车轮轧出的痕迹。

轼:此指车前的横木。

逐:追赶、追击。

既克:差不多战胜、既,差不多。

克,战胜,攻下、故:原因,缘故。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无实义。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作,振作。

鼓,击鼓。

再:第二次、竭:(士气)枯竭、测:估计,推测、伏:埋伏。

靡(mǐ):倒下。

盈:充满、这个地方指士气正旺盛。

三、古今异义1。

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2。

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今义:监狱)3、弗敢<加>也(古义:虚报夸大今义:增加)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今义:诚信)5、<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7。

(完整版)《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完整版)《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曹刿论战》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它是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共200多年间的历史,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史书.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2、《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二、背诵课文1、文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7、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8、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限四个字)9、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10、表明曹刿必待“齐人三鼓”而后“鼓"原因的句子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三、句读停顿1、可 / 以一战。

战 / 则请从。

2、夫 / 战,勇气也。

一鼓 / 作气,再 / 而衰,三 / 而竭.3、夫 / 大国,难测 / 也,惧 / 有伏焉。

吾 / 视其辙乱,望 / 其旗靡,故 / 逐之。

4、小大/ 之狱,虽 / 不能察,必 / 以情。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重点字词、段意,习题,综合版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重点字词、段意,习题,综合版

曹刿论战《左传》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进见。

他的同乡说:“高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高官们见识浅陋,不能作长远谋划。

”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靠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你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的牛、羊、丝织品,我不敢(向神)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

”曹刿回答说:“小的信用,不能受到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给你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既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尽责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作战。

作战,请允许我跟从。

”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作战。

庄公将要击鼓进攻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齐国军队击了三通鼓。

曹刿说:“可以(进攻)了。

”齐国的军队溃败。

庄公将要驱车追赶。

曹刿说:“不可以。

”于是下车仔细看齐军的车辙,登上车前的横木远远的看齐军,说:“可以了。

”于是就追赶齐国军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曹刿两次阻止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

曹刿论战基础知识汇总

曹刿论战基础知识汇总

班级:姓名:号:《曹刿论战》基础知识汇总一.课文字词梳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十年春,齐师伐我。

师:军队。

伐:进攻,攻打。

□曹刿请见:见:拜见。

□肉食者谋之: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政的人。

谋:谋划。

这:这件事。

□又何间焉:间:jiàn,参与。

何:疑问代词,怎样。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鄙陋、目光短浅。

远谋:深谋远虑。

□乃入见:乃:于是、就。

□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用、靠。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吃的穿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我是不敢独自享用。

安:养。

弗:不。

专:独自占有。

□必以分人:即“必以(之)分人”。

以:把。

之:指吃的穿的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对:应答。

小惠:小恩小惠。

徧:遍及(老百姓)□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玉帛这些都是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牛、羊之类用于祭祀的祭品。

玉帛:指丝织品。

加:虚夸、谎报。

□必以信:即“必以(之)信”。

以:把。

之:指牺牲玉帛这些祭品。

信:诚实。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小处。

孚:fú:孚:使人信服。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之:的。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弄得清清楚楚。

□必以情。

以:按照、根据。

情:实情。

□忠之属也。

(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

忠: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

属:类。

□可以一战。

可以一战即可以(之)一战。

可以:可以凭借。

之:这个条件。

□战则请从。

(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则:就。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曹刿论战译文 重点词

曹刿论战译文 重点词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就入朝拜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来作战?”庄公说:“衣服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他分给分给别人。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虚报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守信。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会按照实情来判断。

”曹刿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战,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鲁庄公与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将要击鼓命令进军,曹刿说:“不行。

”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庄公将要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还不行。

”他下车观察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向远处瞭望齐军的队形,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已经战胜了,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要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士气就衰弱了,到了第三次士气就衰竭了。

齐军士气衰竭,我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齐国是大国,很难推测他们,恐怕他们有埋伏。

我见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一.重点解词1、伐:攻打2、我:代指鲁国3、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4、间:参与5、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6、乃:于是,就7、以:凭,靠8、安:这里有“养”的意思9、弗:不 10、专:个人专有11、徧:同“遍”,遍及,普遍。

对:回答。

12、牺牲:指猪、牛、羊等 13、加:虚报 14、信:实情。

15、孚:为人所信服。

16、福:赐福,保佑17、狱:案件 18、虽:即使 19、察:明察 20、情:(以)实情判断21、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情 22、属:本职 23、鼓:击鼓进军24、败绩:大败 25、驰之:驱车(追赶) 26、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27、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中考《曹刿论战》一句一译,字词翻译,全文翻译,解析详解

中考《曹刿论战》一句一译,字词翻译,全文翻译,解析详解

1.曹刿论战《左传》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历史学家)·讲述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说明了战略防御的原则,是后发制人,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1.十年春,齐师伐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伐:进攻。

齐师:齐国的军队。

2.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将要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将:将要。

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他的同乡说:“有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肉食者:“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间:参与。

谋:谋划。

4.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远谋:深谋远虑。

5.乃入见。

问:“何以战?”于是他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和齐国作战?”乃:于是,就。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凭、靠。

6.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臣子。

”衣:衣服。

食:食物。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个人专有。

7.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徧:通“遍”普遍,遍及。

惠:恩惠。

从:听从,服从。

8.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必须对神说实话。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

玉帛,玉和丝织品。

加:虚报。

信:实情。

9.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说:“小信用不能被人所信服,神不会保佑(你)。

”孚:为人所信服。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曹刿论战》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它是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二、字词解释:1、通假字:“徧”同“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三、内容理解:1、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取信于民”在文中是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分析鲁庄公“鄙”的表现。

战争前:“公将战”表现其轻率;前两次答语中,将战争胜利寄托在臣子支持、神灵保佑上,表现其目光短浅。

战争中:“将鼓”“将驰”表现其不察敌情,急躁冒进。

战争后:“问其故”表现其胜不知因,平庸。

3、分析曹刿“远谋”的表现。

战前,他启发鲁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战中,他掌握战机,详察敌情,后发制人;战后,他善于总结经验。

4、评价鲁庄公其人。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胜利寄托在臣子支持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说明他目光短浅,政治上平庸;在战争过程中,他急于迎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启发下终有所悟,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知人善任,与一般昏君有别。

5、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

6、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战时:鲁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曹详察敌情,抓准时机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好处是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卓越军事才能。

7、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8、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北京中考必考古文】部编初中语文-《曹刿论战》重点文言知识及课文理解

【北京中考必考古文】部编初中语文-《曹刿论战》重点文言知识及课文理解

《曹刿论战》重点文言知识一、重要字词1.齐【师】伐我军队2.【肉食者】谋之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3.又何【间】焉 jiàn 参与4.肉食者【鄙】/不以臣卑【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5.衣食所【安】,弗敢【专】业安:指安身专:独自享有6.【对】曰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7.小惠未【遍】遍及、普遍8.弗敢【加】也虚夸,夸大9.必以【信】实情10.小信未【孚】使信服11.虽不能【察】明察12.必以【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13.【忠】之属也尽力做好分内的事14.战则请【从】跟随15.齐师【败绩】大败16.公将【驰】之驱车追赶17.【既】【克】既:已经克:战胜18.一鼓【作】气鼓起19.三而【竭】穷尽20.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21.难【测】也推测,估计22.惧有【伏】也埋伏23.望其旗【靡】倒下24.伐(1)齐师【伐】我攻打(2)【伐】薪烧炭/【伐】竹取道砍伐25.属(1)忠之【属】也类(2)【属】予作文以记之同 "嘱",嘱托26.故(1)【故】克之因此,所以(2)公问其【故】缘故,原因27.从(1)战则请【从】跟随(2)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28.以(1)何以战?凭,靠(2)必以分人把(3)必以情按照29.之(1)代词: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公与【之】乘(代词,他,指鲁庄公) (2)结构助词,的:小大【之】狱二、古今异义1.【牺牲】玉帛 <古>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2.小大之【狱】 <古>指诉讼事件3.【可以】一战 <古>可:可以;以:凭借4.【再】而衰 <古>第二次三、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

赐福,保佑2.一【鼓】作气名词用作动词。

击鼓(进军)四、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2.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即“于长勺战”3.省略句(1)省略主语:(曹刿)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初一语文:曹刿论战重点字词解释

初一语文:曹刿论战重点字词解释

初一语文:曹刿论战重点字词解释本文是关于初一语文:曹刿论战重点字词解释,感谢您的阅读!初一语文:曹刿论战重点字词解释曹刿论战《左传》十年(2)春,齐师伐我(3),公(4)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5)谋之,又何间(6)焉?”刿曰:“肉食者鄙(7),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8)?”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9),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10),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11),弗敢加(12)也,必以信(13)。

”对曰:“小信未孚(14),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15),虽(16)不能察,必以情(17)。

”对曰:“忠之属也(18),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19)。

公将鼓(20)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21)。

公将驰之(22)。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22),登轼(23)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25),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26),再(27)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释】(1)选自《左传》,此书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我:《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4)公:鲁庄公。

(5)肉食者:吃肉的人。

指当权者。

(6)间(jiàn):参与。

(7)鄙:浅陋,无知。

(8)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9)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

(10)?:同“遍”,遍及,普遍。

(11)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

玉帛,玉和丝织品。

(12)加:虚报夸大。

(13)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14)孚(fú):信任。

(15)狱:诉讼案件。

(16)虽:即使(17)必以情:一定能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论战》原文+注释+译文

《曹刿论战》原文+注释+译文

《曹刿论战》①①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故又称“长勺之战”。

十年②春,齐师伐我③,公④将战。

曹刿请见⑤。

其乡人曰:“肉食者⑥谋之,②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年)。

③我:《左传》是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④公:鲁庄公。

⑤见,接见,这里指被接见。

⑥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意思。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应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此事的,又何间⑦焉?”刿曰:“肉食者鄙⑧,未能远谋⑨。

”乃入见。

问:“何以战⑩?”⑦间(jiàn):参与。

⑧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⑨远谋:深谋远虑。

⑩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太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他进宫廷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⑪,必以分人⑫。

”对⑬曰:“小惠未徧⑭,民弗从也。

”⑪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个人专有。

⑫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⑬对:回答。

⑭褊,通“遍”,遍及,普及。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们)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公曰:“牺牲玉帛⑮,弗敢加⑯也,必以信⑰。

”对曰:“小信未孚⑱,神弗福⑲也。

”⑮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东西。

牺牲,指猪、牛、羊等。

帛,丝织品。

⑯加:虚报。

⑰信:实情。

⑱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为人所信服。

⑲福:赐福,保佑。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曹刿论战》中考考点

《曹刿论战》中考考点

1. 文学常识、文章主题。

2. 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

3. 重点句的默写、翻译。

4. 文意理解及拓展迁移。

一、文学常识速记《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

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

又叫《左氏春秋》。

二、字音字形辨析刿(g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盈(yíng)靡(mǐ)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弗.(fú)敢专也三、重点词语识记1. 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2. 古今异义(1)小大之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2)必以情.(古义: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今义:感情)(3)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4)肉食者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5)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6)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忠诚)(7)弗敢加.也(古义:虚夸,夸大,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9)可以..一战(古义:凭借。

今义:能愿动词)3. 一词多义(1)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所以(故逐之)(2)从:听(民弗从)跟随(战则请从)(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其乡人曰)他们,指齐军(吾视其辙乱)(4)以:凭借(何以战)按照(必以信)(5)请:请求(曹刿请见)请允许我(战则请从)(6)之:助词,的(小大之狱)代词,代曹刿(公与之乘)(7)安:安身(衣食所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8)加:戴上(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虚夸,夸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四、重点句子翻译1.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八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重要复习资料

八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重要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曹刿论战》重要复习资料第27课《曹刿论战》⒉《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过较早的一部史学著作和重要的文学著作。

多用史实解释《春秋》,与用义理解释《春秋》的《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⒉“长勺之战”是我国古代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我过古代这样的战例还有:○1淝水之战○2赤壁之战○3官渡之战。

二、成语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

后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彼竭我盈:对方的勇气耗尽了,我方的士气正高涨。

辙乱旗靡:车迹杂乱,军旗倒覆。

形容军队溃败之状。

再衰三竭:力量已经衰竭耗尽。

三、按要求默写⒉曹刿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⒉“忠之属也”是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⒉《曹刿论战》中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其中“取信于民”是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认为庄公“可以一战”的理由)⒉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理由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⒉曹刿认为抓住有利反攻的时机是指“彼竭我盈”之时。

⒉曹刿论战的依据是“夫战,勇气也”:“夫大国,难测也”。

⒉为何待齐人“三鼓”而后“鼓”?“夫战,勇气也……故克之”。

⒉为何“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夫大国……惧有伏焉”。

⒉“肉食者鄙”中的“鄙”在战前表现在:“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战中表现在“公将鼓之”,“公将弛之”。

战后表现在“公问其故”。

四、字音字形曹刿(ɡuì)又何间(jiàn)焉弗(fú)小信未孚(fú)玉帛(bó)下视其辙(zhé)登轼(shì)败绩(jì)遂(suì)逐(zhú)齐师夫(fú)战旗靡(mǐ)五、古今异义⒉又何间焉古义:参与jiàn今义:隔开,不连接jiàn中间,空间或时间jiān⒉肉食者鄙古义:鄙陋,目光短浅今义:卑鄙,道德品质恶劣⒉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或某种利益⒉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监禁罪犯的地方⒉忠之属也古义: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今义:忠诚⒉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⒉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⒉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⒉弗敢加也古义:虚夸今义:增加⒉齐师伐我古义:军队今义:老师六、一词多义⒉从民弗从也(听从)⒉间又何间焉(参与)战则请从(跟从)其间千二百里(间隔)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⒉请曹刿请见(请求)⒉作一鼓作气(振作)战则请从(请允许)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奋起)⒉属忠之属也(shǔ类)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zhǔ连缀,连续)⒉夫夫战,勇气也(fú句首发语词,表示抒发议论)荷担者三夫(fū成年男子)⒉故问其故(原因)⒉其其乡人曰(他的)故克之(所以)下视其辙(他们的)公问其故(其中)⒉之肉食者谋之(代词,这件事)⒉以何以战(凭借,用、靠)公与之乘(代词,指曹刿)必以分人(把)小大之狱(的,结构助词)必以情(按照)公将鼓之(助词,补足音节,不译)必以信(用)公将驰之(代词,指齐军)⒉于战于长勺(在)⒉焉惧有伏焉(于此,兼词)舜发于畎亩之中(从)又何间焉(呢,语气词)七、词性活用⒉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名词作动词⒉公将鼓之鼓:击鼓,名词作动词⒉惧有伏焉伏:伏兵,动词作名词八、文言句式⒉何以哉?(“何”是“以”的宾语,本句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即“以何哉”)译:“您”凭借什么作战?⒉战于长勺(“于长勺”作“战”的状语,本句是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曹刿论战》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曹刿论战》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曹刿论战》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曹刿论战》精品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②【师】军队。

③【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

④【间】参与。

⑤【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⑥【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安,指安身。

专,独自享有。

⑧【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⑨【对】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⑩【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加】虚夸,夸大。

【信】实情。

【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使信服。

?【福】赐福,保佑。

【狱】指诉讼事件。

【察】明察。

【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

【忠之属也】(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类。

?【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从】跟随。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

之,指曹刿。

【鼓之】击鼓进军。

之,起补足音节作用。

【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

【下视其辙】向下查看车轮碾出的痕迹。

【登轼而望之】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既克】战胜齐军后。

既,已经。

【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

作,鼓起。

【再】第二次。

【竭】(士气)枯竭。

?【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测】推测,估计。

【伏】埋伏。

【靡】倒下。

二、重点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翻译: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3、何以战?翻译:您凭借什么作战?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论战 词解 句译 文常

曹刿论战 词解 句译 文常

曹刿论战《左转》红字与原文不同,注意11、伐:攻打2、我:代指鲁国23、肉食者:当权者4、间:参与35、鄙:浅陋,无知6、乃:于是,就47、以:凭,靠58、安:这里有“养”的意思 9、弗:不 10、专:独自专有611、徧:同“遍”,遍及712、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13、加:虚报夸大 14、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815、孚:信任 16、福:赐福保佑917、狱:诉讼案件 18、虽:即使 19、察:明察 20、情:根据实情判断1021、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情 22、属:本职1123、鼓:击鼓进军1224、败绩:大败 25、驰之:驾马车追逐1326、辙:车轮碾出的痕迹 27、轼:车厢前的横木,作扶手用 28、逐:追赶,追击1429、既:已经 30、克:战胜 31、故:原因,缘故1532、作:振作 33、衰:衰弱 34、竭:枯竭,竭尽1635、盈:充满17故逐之。

”36、测:估计,推测 37、伏:埋伏 38、靡:倒下二、句子翻译(只需抄原句,空行)1、十年春,齐师伐我。

2、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问:“何以战?”5、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6、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7、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8、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9、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12、既克,公问其故。

13、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彼竭我盈,故克之。

1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曹刿论战》字词句复习要点-word文档

《曹刿论战》字词句复习要点-word文档

《曹刿论战》字词句复习要点《曹刿论战》字词句复习要点《曹刿论战》选自《左传&middot;庄公十年》。

左传》传说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gu&igrave; 又何间ji&agrave;n焉玉帛b&oacute; 辙zh&eacute; 轼sh&igrave; 靡mǐ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间:参与。

(2)肉食者鄙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3)何以战以:凭,靠。

(4)弗敢专也弗:不。

专:个人专有。

(5)弗敢加也,必以信加:虚报。

信:实情。

(6)公将鼓之鼓:击鼓进军。

(7)遂逐齐师逐:追赶,追击。

(8)一鼓作气作:振作。

(9)夫大国,难测也测:推测,估计。

(10)望其旗靡靡:倒下。

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一鼓作气:现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那些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事)之类的事。

凭这一点,就可以跟敌人打一仗了。

如果(跟齐国)作战,就请(让我)跟从(您)。

(4)夫战,勇气也。

作战,要靠勇气。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仔细察看发现了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知道他们真的败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

曹刿论战重点字词

曹刿论战重点字词

曹刿论战重点字词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西南部。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3)公:鲁庄公。

(4)曹刿(guì):鲁国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大夫以上的高官。

(6)间(jiàn):参与。

(7)鄙:浅陋、无知.这里指目光短浅.(8)乃:于是,就。

(9)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以:用,凭,靠.(10)衣食所安: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

(11)专:个人专有。

(12)遍(应写作:一个双立人,一个“篇”去掉竹字头)(bian 四声):遍及,普遍。

(13)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牺牲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帛,丝织品。

(14)孚(fú):信任,为人所信服。

(15)福:作动词,赐福,保佑。

(16)狱:诉讼案件。

(17)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北。

(18)鼓:作动词,击鼓进军。

(19)驰:驱车(追赶)。

(20)辙(zhé):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21)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此指车前横木(22)既克:已经战胜。

(23)盈:满。

这里指旺盛。

(24)靡(mǐ):倒下.(25)弗:不。

(26)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7)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8)加:虚报,夸大。

(29)察:明察。

(30)情:(以)实情判断(31)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32)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

(33) 败绩:大败。

(34)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去。

(35) 遂:就(36) 逐:追赶,这里是追击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它是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共200多年间的历史,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史书。

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2、《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

《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二、背诵课文1、文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7、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8、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限四个字)9、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10、表明曹刿必待“齐人三鼓”而后“鼓”原因的句子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三、句读停顿1、可/ 以一战。

战/ 则请从。

2、夫/ 战,勇气也。

一鼓/ 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3、夫/ 大国,难测/ 也,惧/ 有伏焉。

吾/ 视其辙乱,望/ 其旗靡,故/ 逐之。

4、小大/ 之狱,虽/ 不能察,必/ 以情。

四、字词解释:1、通假字:“徧”同“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2、一词多义:①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②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请允许我)③从:战则请从(跟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④信:必以信(实情)小信未孚(信用)⑤何:何以战(什么)又何间焉(为什么,何必)⑥焉:又何间焉(语气词,相当于“呢”)惧有伏焉(“于之”的合音,在那里)⑦以何以战/ 可以一战(凭,靠)必以分人(把)必以信/ 必以情(根据,按照)⑧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迎战齐军这件事)忠之属也(代词,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登轼而望之(代词,代齐军撤退的情况)公与之乘(代词,代他,指曹刿)故克之/ 故逐之(代词,代他们,指齐师)小大之狱(助词,的)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⑨其:公问其故(这样,如此)下视其辙/ 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师)其乡人曰( 他的,指曹刿)3、古今异义:①小大之狱:案件(古);监狱,监禁罪犯的地方(今)②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古);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今)③齐师伐我:讨伐,攻打(古);今义:砍伐④又何间焉:参与(古);今义:隔开,不连接;时间或空间(今)⑤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古);今义:轻视,看不起(今)⑥弗敢加也:虚报,以少报多(古);今义:增加(今)⑦虽不能察:即使(古);今义:虽然(今)⑧再而衰:第二次(古);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今)⑨必以信:实情(古);今义:书信(今)⑩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古);今义:忠诚(今)五、翻译课文(略)十年春,齐师伐我,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伐:进攻,攻打。

齐师:齐国的军队。

公将战。

曹刿请见。

鲁庄公准备应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他的同乡说:“当权者策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就进入(宫殿)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些只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器,丝织品等,我从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汇报。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给你的。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能根据实情审理。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了。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

鲁庄公准备下令击鼓进军。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曹刿说:“不可以。

”在齐军击过了三次鼓之后。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曹刿说:“可以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准备驱车追赶齐军。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曹刿说:“不可以。

”他下车,看齐国军队车轮辗过的痕迹。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登上战车,手扶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了。

”于是鲁庄公就下令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已经战胜了,鲁庄公问(他)胜利的原因。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

(齐军)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进军,士兵们的士气就低落了;等到第三次击鼓进军,士气就耗尽了。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师。

齐国是大国,很难预测(他们的军事行动),我害怕他们有埋伏。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观察他们车轮的印子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齐军。

”六、内容理解:1、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通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关于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战争中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作战中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等。

2、本文的特点是“记言”,剪裁得当。

以“远谋”为线索组织材料;并使用对比手法,以鲁庄公的“鄙”,突出了曹刿的“远谋”,从而塑造了军事家曹刿的形象。

3、表明对话背景的句子是:齐师伐我;公将战。

4、反映人民对统治阶级的态度的话语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5、表明全文线索(纲,文眼)的词语是:远谋。

6、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取信于民”在文中是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分析鲁庄公“鄙”的表现。

战争前:“公将战”表现其轻率;前两次答语中,将战争胜利寄托在臣子支持、神灵保佑上,表现其目光短浅。

战争中:“将鼓”“将驰”表现其不察敌情,急躁冒进。

战争后:“问其故”表现其胜不知因,平庸。

8、分析曹刿“远谋”的表现。

战前,他启发鲁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战中,他掌握战机,详察敌情,后发制人;战后,他善于总结经验。

9、证明曹刿指挥正确的句子是: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10、评价鲁庄公其人。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胜利寄托在臣子支持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说明他目光短浅,政治上平庸;在战争过程中,他急于迎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启发下终有所悟,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知人善任,与一般昏君有别。

11、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

12、“远谋”一语是“论战”的中心,贯穿全篇,而鲁庄公的“鄙”又自始自终衬托曹刿的“远谋”。

13、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战时:鲁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曹详察敌情,抓准时机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好处是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卓越军事才能。

14、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15、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为下文写庄公的“鄙”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19、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

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七、人物形象:1、怎样评价曹刿其人?富有爱国热情,有远见卓识,临危不乱,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2、鲁庄公真的就没有可取之处吗?不是,鲁庄公的可取之处在于他能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唯才是用,并且亲临前线担任统帅。

八、课外拓展:1、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后比喻鼓起干劲,一口气完成。

2、大凡高瞻远瞩者都注重人民的作用,举例说明。

①李世民说:“民,水也;君,舟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②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3、写出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牧野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4、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写出中国历史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写出评价。

①文天祥起兵抗元,宁死不屈。

②岳飞精忠报国,英勇抗金。

③邓世昌,奋勇抗日,壮烈殉国。

④林则徐不畏洋人,虎门销烟。

⑤戚继光抗击倭寇,保家卫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