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课 走进信息技术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七年级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七年级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个单元——“走进信息技术的世界”。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位于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的开篇,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信息技术的基本认知框架,并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认识常见的信息技术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伦理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认识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方法本单元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操作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信息技术发展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随后,我会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吗?”“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2. 讲授新知接下来,我会系统地介绍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常见的信息技术应用。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3. 实践操作在理论学习之后,我会带领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实践,如开机、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创建和保存文件等。
(教案)浙教版_新教材-七上第1课走进信息技术
师、生:信息技术正加速向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物联网、下一代因特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
三、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
1、计算机的起源
任务一:查找第一台计算机何时何地诞生的?(可以用搜索引擎查找)
生:1946年在美国,用于军事研究。
2、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课题
走进信息技术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信息、信息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等知识。
技能目标:通过设置计算机桌面背景等操作,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情感目标:始学教育,在熟悉网络教室环境的同时,了解在网络教室中的卫生和纪律等注意事项。
重点和难点
重点:始学教育,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能连接因特网,课前准备好幻灯片。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师:今天开始我们要正式学习七年级的课程了,大家说一说我们在电脑房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生:不吃零食、不大声说话等。
教师宣读机房纪律注意事项和卫生注意事项。
师:牢记这些机房注意事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走进信息技术》。
师: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呢?
师、生:信息技术是人米用来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
学生观看“神发射实况录象片段,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及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师:计算机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呢?
生: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
初中信息技术 七年级上 第一节课 走进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教案(2)(1)
《教学系统设计》主题第一单元第一课走进信息技术授课对象七年级课时一课时学时40分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与学习中的实际应用;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2.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实践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计算机硬件设备教学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学习者特征1. 认知能力:经历小学四年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对信息技术学科有初步的了解2. 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较强3. 学习风格:学生个体现有的知识水平的差异,使学生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参差不齐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有:启发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式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教室、黑板、粉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与时间安排教师的行为学生的行为教学媒体设计思路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电闪雷鸣”、“红绿灯”等生活案例,从而开始进行分析。
思考这些现象,获取有效信息。
计算机、PPT课件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任务驱动,层层深入通过提问:我们知道了信息的概念,那什么是信息技术呢?PPT课件问题的层层递进,进一步开动学生大脑三、教师引导,探究新知(活动1)播放PPT中的图片以及教师的解说,引导学生回答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基本说出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PPT课件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结合实例,应用新知得出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是人们用来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技术。
结合以上概念,我们一起来想想生活中信息技术的相关应用。
学生讨论,相互分享计算机、PPT课件通过新知的应用,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技术这一概念的理解,并让学生慢慢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五、教师引导,探究新知(活动2)1.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入如今使用最普及的是计算机,并详细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讲解冯诺依曼体系结构;2.教师通过五个部分并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个部分1.学生观看相关图片;2.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部件。
浙教版七上第一课走进信息技术教案
浙教版七上第一课走进信息技术教案第一课走进信息技术教学重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应用;始学教育。
教学难点:通过始学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预热:播放生活在信息社会.flv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自我介绍:姓名,年龄,爱好等邀请一两位学生做自我介绍总结:设计意图:因为是第一节课,教师和学生都不认识,所以有必要通过自我介绍活跃一下气氛,同时也启发学生认识了信息。
)环节二:深入学习,探究新知1、信息提出问题:我们怎么称呼现在正在上的课?学生回答:信息技术课(电脑课)所以我们第一课就来学习下信息与信息技术。
刚才大家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自我介绍,了解一些各自的信息。
提出问题:那什么是信息呢?哪些可以被称之为信息教师展示PPT,呈现多种不同的信息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分别是什么信息?学生回答:红绿灯、秋天到了、禁止通行、时间、车票引出信息的概念,翻看课本,选择题巩固2、信息的特性(1)阅读以下几段对话,提出问题:说说共同点学生回答:都需要依托东西才能存在教师总结:信息的载体依托性的特性(2)阅读一则小故事,提出问题:信息存在哪些特征学生回答:信息存在价值教师总结:信息的价值性的特征(3)观察一张图片,提出问题:这张优惠券还能用吗学生回答:信息的价值有时间限制教师总结:信息的时效性的特性学生回答:信息存在价值教师总结:信息的共享性的特性(5)总结:信息具有1、载体依附性2、价值性3、时效性4、共享性3、信息技术讲完信息,我们再来谈谈信息技术,那什么又是信息技术?参看课本P2,对信息进行哪几类操作可以成为信息技术?学生回答:信息技术概念(1)以实例如何获得校长手机号码为例,谈谈如何获取信息(2)观察图片,看看信息存储介质的外形变化,以及存储的性能的发展(3)介绍3种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以及2个信息传递发展的产物(4)玩“卧底”游戏,体会信息表达的重要性(5)信息处理的工具:计算机4、总结1.信息具有哪些特性?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2.信息技术包括哪几方面?获取、传输、存储、分析、处理信息。
第一课《走进信息技术》教案docx(二)2024
第一课《走进信息技术》教案docx(二)引言概述:本教案是第一课《走进信息技术》的详细教学计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培养信息技术意识,并初步掌握信息技术中常用的一些工具和方法。
正文内容:一、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应用1. 信息技术的概念a. 从传统技术到信息技术的转变b.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范畴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a. 商业和工业领域b. 教育和研究领域c. 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信息技术的意义和影响a. 信息技术对社会的推动作用b. 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影响c. 信息技术对个人能力的培养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1. 数据和信息的概念a. 数据的特征和分类b. 信息的概念和特点2. 信息技术中的常用术语a. 硬件和软件的定义和区别b. 网络和互联网的概念c. 数据库和文件的区别和应用三、信息技术常用工具和方法1.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a.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分类b. 操作系统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2. 常用办公软件的介绍a. 文字处理软件b. 电子表格软件c. 幻灯片演示软件3.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a. 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b. 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c. 数据库查询和报表生成四、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1. 商业领域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a.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b. 在线支付和数字货币的使用2. 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a. 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平台的应用b. 移动学习和教育游戏的发展3. 社会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a. 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b. 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的应用五、信息技术的挑战和未来发展1. 信息技术面临的挑战a. 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的问题b. 技术更新和知识更新的挑战2.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a.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b.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定义、应用领域和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了解到信息技术在商业、教育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初步掌握了一些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法。
七年级_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说课稿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处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
《信息与信息处理》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
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
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传递与获取;重点:信息的特征;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说目标:1、一个指导思想:“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 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3、一种体验和一种培养: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4、多种收获: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习惯,通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上机姿势矫正、上机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
第1课 走进信息技术
准备一份Word测试题、一份幻灯片文稿和一台旧主机。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始学教育
课堂导入
大家第一次进我们这个网络教室,在这里有这么多的设备,而且它是一个公共教室,为了保护好这些设备给同学们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你能帮老师出一些主意吗?
同学们都很聪明,帮助老师想了很多办法。现在老师把大家的办法分为纪律注意事项和卫生注意事项,并请同学们把这些注意事项记录下来
对操作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通过广播展示。
设置“雪中长城”桌面背景。
根据任务选择自己喜好的壁纸作为桌面背景
巩固新知,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
拓展练习,增强学生知识的连惯应用,探索更多的操作方式
回顾本节课知识点
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学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变得更加的重要。本节课所学内容除了认识信息和信息技术,其余内容都在小小测试题当中了,下面请同学们整理好前四题内容,对这节课进行一个小结,完成之后,将作业交上来(教师演示作业是怎么交的,在学生电脑上演示。)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点评,并展示表扬上交速度最快,内容完成最好的学生。
第一课《走进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课时)
教材分析
内容主要以让学生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对信息的概念有一定的认知,便于今后的学习,做到小学和初中知识的链接。在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同时为今后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到新的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同学们理论上应该学会了电脑的基本操作,但是其基本功方面也必定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从心理特点来看,他们都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渴望获得教师的认同,作为老师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完整版)第一课《走进信息技术》教案.doc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重点难点教学环境教学素材第一课《走进信息技术》1课时1、知道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定义;2、能够举例生活中的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3、能够熟练说出并区别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外观组成;4、初步了解Windows 操作系统;5、能够熟练按照自己的喜好设置桌面背景。
1、通过自学课文内容,培养独立获取课文知识的方法和技巧;2、通过学习信息和生活各种信息,举一反三,掌握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3、通过设置桌面背景,发现桌面属性的其他设置,并尝试一些个性化的设置1、通过观察网络教室环境和学习网络教室的规章制度,自觉培养良好的纪律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2、通过举例信息技术的应用,感受信息技术的神奇,加强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感受信息技术的重要和神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多媒体网络机房准备一些漂亮的桌面背景图片。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这节课是大家进去初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听教师自我介作为始学教育,也是老师和大家第一次和大家见面。
(教师作简单的绍。
培养学生良好自我介绍)卫生纪律习惯自我介绍和课大家第一次进我们这个网络教室,请大家说一回答教师提问,尤为重要,顾开堂导入说它和普通教室有什么区别?大声朗读网络门见山让学生在这样一个教室里上课,大家觉得有哪些纪录教室注意事项;先自述再大声和卫生需要注意?朗读,以加强内呈现网络教室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大声朗读。
化。
好了,在明白了这些注意事项知道,请大家以后都自觉遵守。
为引出“信息和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平时私底下怎么称呼我回答教师提问,信息技术”做好们这个课程的呢(电脑课)根据教师要求。
铺垫,同时也为为什么都叫电脑课?纠正学生不专要求学生翻看教材封面,引出信息和信息技术。
业的术语。
那什么是信息呢?自学课文,学习请大家打开课文P2,看看书上是怎么定义的呢?自学课文,回答知识,培养自主解释信息的概念,并举一例解释身边的信息。
浙教版新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走进信息技术说课课件(14张PPT)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始学教育,养成在网络教室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始学教育;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小学信息技术 课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 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具备利用信 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来自 不同的小学,因教学条件的差异,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教师提供实物展示让学生看一看,使学生对硬件有更 多的感性:设置电脑桌面的背景 通过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完成桌面设置。 拓展任务:较早完成任务的同学上网搜索喜爱的壁 纸,下载后设置为计算机的桌面背景并设置窗口中 的其它选项。
2.信息技术的应用
论一论:分组讨论信息技术的应用 允许学生参阅课本,借助网络完成,最后每组 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 的小组合作精神。)
3.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
练一练:屏幕展示四个有关计算机的问题,学生分组 完成任务。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有关情况。 2)常见计算机有哪些?想象未来的新型计算机。 3)从网络教室中的计算机外观来看,计算机一般包括 哪些设备。 4)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大组成部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践,将本课的知识点落实,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的操作水平有差异, 所以采用了分层教学。)
环节三 人人争当机房小主人—— 始学教育
动一动:“电脑是我家,干净美丽靠大家” 金点子征集活动。
(设计意图:始学教育对学生今后上网学习 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很重要的意义,让学生 出谋划策,这样的方式给学生留下深刻印 象。
第一课走进信息技术(教案)
①打开计算机,进入操作系统
②空白处右击鼠标
③单击“个性化”选项
④“桌面背景”
教师通过一体机或者PPT课件演示桌面背景的更换方法。
教师操作
教师故意选择一些系统中难看的图片作为背景,引出:大家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图片背景。
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能会有不同的计算机桌面。但是不管怎样的操作系统,我们都可以有个性化的计算机桌面背景,大家会设置桌面背景吗?
活动二: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推动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信息技术正加速向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物联网、下一代因特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逐步地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将极大地拓展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空间,推动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2、信息技术是推动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3、第一台计算机从1946年诞生,计算机一般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计算机硬件结构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
4、设置计算机桌面背景
计算机的未来发展方向: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多媒体化。未来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将更快,体积更小,形式更多样,功能更强大。
教师简单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功能部分组成,这种计算机结构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
活动四:设置计算机桌面背景
现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操作系统已经更新到了window 10版本了,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还是WindowsXP或者Windows 7操作系统。在WindowsXP系统下更改桌面背景,或许用电脑的同学的父母都会,那在Windows7操作系统中更改桌面背景呢?
苏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章 走进信息世界教案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课时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信息及其特征”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说课稿信息技术第一节
说课稿信息技术第一节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我们来明确本节课的课程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同时,课程还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和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此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影响,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和道德责任感。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教学内容的安排。
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我们将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信息的定义、特征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我们会讨论信息如何从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以及这一转变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核心设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我会使用PPT展示和讲解,辅以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其次,我会设计一些互动环节,比如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
最后,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比如推荐一些在线课程和阅读材料,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信息技术的世界。
评价方式也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总结性评价则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此外,我还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进行一个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同时,我还会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比如研究一个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或者设计一个简单的信息技术项目,以此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
01走进信息技术
第一课走进信息技术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能区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能设置桌面背景。
过程与方法: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互动方式;引入游戏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能灵活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操作。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及应用。
三、环境与素材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最好能上因特网。
2.教学素材: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同学们,祝贺大家已经成为一名初中生,也欢迎你们来到我们学校学习。
我是你们的信息技术课老师,在这里,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相关知识。
(一)玩一玩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
知道规则吗?生:没有玩过,是怎么样的呀?师:规则就是你比划着,我来猜“你比划的内容”。
好,我们现在就进入到第一关。
哪一位同学自愿上来当猜者?生:上来了一位同学。
师:现在,你要遵守游戏规则,老师帮你站好位置,不准回头看屏幕。
同时,下面所有的同学当比划者,当然也要遵守游戏规则。
(课件展示):第一关=规则:只能用动作来比划,不能发出任何声音,也不能借助于其它的工具。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课件展示)“走”。
(课件展示):第二关=规则:只能用语言来比划,但我要你猜的字不能出现在你说的话中。
“狡猾”。
生:狐狸是怎么的?(课件展示):第三关=规则:只能用文字来比划,不能发出任何声音,但你可以用自己所带来的纸和笔。
“一心一意”。
生:都很聪明地拿起了自己的纸与笔,有的写“猫为什么会钓到鱼”,有的写“专心致志”等。
师:刚才为什么会猜对呢?生:有些在沉思,有些在小声地说着什么。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同时请大声地读出来。
(课件展示):两个大大地文字“信息”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关键是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一课《走进信息技术》,从而引出“信息技术”。
初中信息技术川教七年级上册 走进信息技术初一第一课
第一课了解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体验生活中的信息技术。
教学重点: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概念的含义;2、信息的获取、处理过程。
3、了解信息安全教学难点:1、信息的含义2、如何获取信息3、信息如何存储、处理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辅导法教学过程:一、信息与信息技术展示视频:did you kow 2023?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加强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信息普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人类离不开信息老师展示有关信息的视频、图片和声音1、海啸来之前的图片2、王铁人的泄密图片3、海军陆战队员的生存实验4、古代战争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1)、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里的鼓声和锣声,其声音本身是信息吗?2)、除了声音,还有其他能够传递信息的载体吗?信息:信息需要载体,没有载体,信息就不能表达,也不能传递任务一搜集三星堆文物的有关信息问: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获取三星堆文物的有关信息呢?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获取的信息,填入书上的表格2、思考:将以上得到的信息对比我们日常的物品,思考这些文物的外观为什么是这样的?将有关特点和结论填入下表3、交流你所分析得出的结论刚才同学们对三星堆文物的了解过程,其实就经历了一个存储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任务二回顾以上的分析过程,小组讨论,信息存储、加工和传递的方式有哪些?二、生活中的信息技术任务三信息的获取过程阅读书上提供的材料,通过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查找资料思考欢欢和爸爸去三星堆的过程中使用的信息技术和多年前相比有什么变化任务四在我们生活中哪些方面容易出现信息安全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思考并填写下表。
初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课
备课笔记备课时间2010年9月22日总备课1课时单元、章、节1、1 课题走进计算机世界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德基本概念2、了解信息技术中计算机技术德发展、特点、应用3、初步认识计算机德基本组成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教学程序和内容方法和手段一、引入充满信息的时代学习科学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提高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可以预言,未来的世界是一个信息的世界,未来的时代是一个数字时代、信息时代,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
作为21世纪的新人才,必须掌握信息技术。
二、新授(一)信息及信息社会的特点1、信息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务通过一定的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知识内容。
想一想:试举出生活中同一个信息的3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2、信息的特点(1)信息是可以传递的(2)信息是可以隐藏和检测的(3)信息是可以存储的(4)信息是可以共享的(5)信息是可以加工处理的想一想:试举出生活学习中碰到的信息加工的实例4、信息社会信息时代的特点,就是无形的东西将支配社会更加高速地发展(二)信息处理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是信息处理的主要内容。
阅读书本讲授法教学程序和内容方法和手段(三)信息技术及应用1、信息技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2、信息技术的应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军事科学中的应用教育科学中的应用医学科学中的应用(四)信息数字化未来的信息社会,将是一个数字时代。
(五)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工具1、走机计算机时空隧道。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阅读和讲授相结合板书设计1、1走进计算机的世界1、信息及信息社会的特点2、信息处理3、信息技术及应用4、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教后小记授课时间:2010年9 月22 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第一课走进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
《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
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
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
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说目标:
1、一个指导思想:
“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
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一种体验和一种培养:
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
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
4、多种收获:
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习惯,通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上机姿势矫正、上机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
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判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任务驱动: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
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平台。
(2)、讲解演示法:投影一部分图片,其中包括生活中常见的,也包括学生只要稍稍动脑就能马上反应过来的,结合课本插图来共同讨论。
2、学法指导:
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应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应此在讨论的过程中,重在学生说出他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
在情境中感悟,在解决问题中交流探索,在实践中内化、自悟。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设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具体感受信息的获取方法,二是,“自悟”,针对不同的任务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根据现有条件,选择最佳。
三是:“尝试”,通过动手操作来体现通过信息技术获得信息的优越性。
过程设置分为:创设情境,以境激趣----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归纳总结,体验成功1、创设情境:
一公司贴出招聘广告,广告上只有公司名称和该公司所需的聘用职位(仅限三人),其他的信息都没有,如果你是一名应聘者,你该如何处理呢?
目的:创设美好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有明确了任务,利用学生对虚拟生活情境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2、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本环节从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了解信息的普遍性和对不良信息的正确识别;
(1)、相邻两个同学相互讨论,举手发言,你能在生活中发现获得信息的途径吗?(交通标志、阅读等等)
(2)、阅读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图片给出了哪些信息;
(3)、投影一些图片:例如:2008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等等,学生交流,反馈信息。
(有的学生一眼就可看出,有的只要“学生“掂掂脚”就可以达到)
这一环节是课堂内容的中心部分,我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以前知识的迁移,来发散思维。
真正体现信息的“无处不在”。
第二层次:怎样识别不良信息
(1)、手机短信:“某某中了大奖后?”
(2)、讲一个小故事来激趣:“包不掉毛和毛掉不包”说明怎样去识别信息的好与坏。
(3)、让学生自己搜索记忆,你知道哪些与此类似的事例;
本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明白: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优劣之分,培养学生的辨析信息的能力。
(借此告诉学生,天上不会掉馅饼)
第三层次:学生上网查找我们学校的主页(投影出上网的基本步骤和查找的关键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某些同学上机的操作姿势和不良习惯;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做科学有效的控制;这一过程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选择不同的手段和方式进行辅导。
分层次的教学的运用,使全体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发展,从而突出了课堂的重点,分散了难点。
特别是最后的上机操作,让学生过了一把瘾。
3、总结归纳,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4、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当一辆汽车突然从我身边驶过,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
5、作业布置:
课后调查:无论通过什么合理的途径,了解一些社会上的通过误导信息来骗人的实例。
要求讲出你获得该信息的途径。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得和信息的正确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
提高学生更大的兴趣,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