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学案:第六单元 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7课《毛泽东思想》教案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7课《毛泽东思想》教案

毛泽东思想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记忆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及论述。

2.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3.探究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的影响,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现实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在互联网、资料室、图书馆收集图片、文字资料、影像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走访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感受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注重调查研究的学风。

3.通过本课各子目之间的学习和提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能力,通过对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内涵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探索毛泽东思想的产生过程,认识毛泽东思想是从革命实践中产生的,并经过以后的实践检验证明了其正确性,说明理论来源于实践且指导实践的道理,使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并进而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难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今天我们接触到的人物是毛泽东,1893年出生,也算是个90后吧,和在座的各位一样,不过他没有大家幸运,能坐在修缮一新的教室里学习,有条件接收从幼儿园到现在还有将来上到大学的系统教育,毛泽东没有系统的教育,最高学历相当于现在的中专,平定师范一个级别,湖南第一师范。

之后就投身革命,但这个不高的学历并没有影响他创立改写中国历史的伟大思想。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毛泽东思想。

高中历史第6单元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6单元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

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背景(1)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经济更加繁荣,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2)平民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个人主义情绪不断高涨。

(3)一些学者把研究方向由“神”转移到“人”,被称为“智者学派”。

2.基本思想:用人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法律等问题;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4.评价(1)积极: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率先吹响人类精神觉醒的号角,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源泉。

(2)消极:造成人类为自身的发展而肆意破坏自然,最终危及自身生存的恶果;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判断正误(1)“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说人的需求是衡量事物的标准,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强调个人选择。

( √)(2)智者学派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因此,智者学派怀疑和否定神的存在。

( ×)问题思考材料关于神,我无法知道它们存在还是不存在。

因为有许多障碍使我们得不到这种知识,一则这个问题晦涩不明,再则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思考普罗泰格拉与古希腊人崇拜、敬畏神的意识的区别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提示区别:对神提出质疑,而且将精力投入到对人的研究上。

意义:这些思想挑战了神学的权威地位,在当时起到了思想启蒙和解放的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1.背景(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忽视道德对人的影响。

(2)雅典社会道德沦丧,城邦制度日趋衰颓。

2.代表人物:苏格拉底。

3.主要思想(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2)提出“美德即知识”,指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3)强调人们应当“认识你自己”,即认识自己的理性。

(4)强调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4.评价(1)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一门学问,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的道路。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学案:第16课 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 Word版含答案

[时空观念·线索特征]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梭伦改革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把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推向鼎盛时代。

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完善过程,对其统治起到有力的维系作用,对欧美法律的发展以及民主进程影响深远。

第16课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分析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的特点及影响,归纳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内容,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实质及局限性,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1.地理环境(1)希腊半岛山多平原少,矿藏丰富。

(2)海岸线曲折,水深、多良港。

(3)气候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适合葡萄、橄榄生长。

2.城邦制度(1)兴起:公元前8世纪起,希腊就出现了许多小国。

(2)代表:雅典、斯巴达和科林斯等。

(3)概念:大多由原始公社演化而来,由有亲族关系的公民团体组成,通常包括一个中心城市和周边的乡村。

(4)城邦的突出特点:小国寡民。

(5)阶级关系:公民作为一个整体构成统治集团,没有公民权的自由人和奴隶构成被统治者。

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1.背景(1)可能性:手工业、商业尤其是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为民主政治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必要性①大量平民沦为债务奴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②一批平民因经营工商业致富,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2.发展历程(1)产生:梭伦改革①发布解负令,取消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按财产的多少将公民分为四等,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③增强公民大会的权力,设立400人议事会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设立陪审法庭,打破贵族对司法的垄断。

(2)发展:克利斯提尼改革①废除4个传统的血缘部落,设立了10个地区部落。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案: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Word版含答案

第17课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识记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背景、性质和影响。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比较二者的异同。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花朵1.背景(1)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产生,新兴资产阶级逐渐形成。

(2)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打破封建神学的束缚,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反对世俗封建制度和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2.性质:反映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3.代表(1)彼特拉克①创作抒情诗集《歌集》,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

②提倡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薄伽丘:最著名的作品是散文故事集《十日谈》。

4.意义: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的高峰,他们的作品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传播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

宗教改革的人文精神1.兴起(1)16世纪,欧洲出现了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

(2)宗教改革运动最初出现在德意志,接着波及瑞士、英国和法国等国家。

2.代表及主张(1)马丁·路德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核心,是如何救赎灵魂的问题。

②主张通过对上帝和耶稣的信仰、对《圣经》的理解和自身的行为悔改使灵魂获救。

③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干涉德意志内部事务,号召德意志民族的教会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

④主张人人都有能力与上帝直接沟通,并不需要罗马教廷做中介。

(2)加尔文①主张“信仰得救”。

②提出了“先定论”的神学学说。

3.评价(1)积极性:宗教改革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2)局限性:宗教改革没有突破对神的信仰的牢笼。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必修三第17课学案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必修三第17课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必修三第17课学案一高考大纲及考点分布毛泽东思想:①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③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和影响二复习指导1、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历程与相应的政治上民主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明确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线索。

结合史实和历史阶段特征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围绕“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的精髓实质体会毛泽东思想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和历史地位。

2、本单元考查以综合题居多,注意古今思想、中外思想的比较联系,重大理论成果与产生的实际效果的综合,如毛泽东思想与新民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综合等。

三重难点解析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萌芽:①时间:国民革命时期。

(1924—1927)②内容: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③主要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初步形成:①时间: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37)②内容: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③主要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走向成熟:①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②内容:A.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指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B.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主要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4)丰富发展:①时间:解放战争(1946—1949),社会主义改造(1949—1956)、建设时期(1956—1966)。

2019高中历史 第6单元第16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2019高中历史 第6单元第16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学习目标]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历史背景(1)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2)平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个人主义情绪不断高涨。

(3)一些学者把研究方向由“神”转移到“人”。

2.智者学派(1)研究内容①用人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法律等问题。

②关注人际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与伦理道德。

③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3)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4)历史意义:否定了传统观念,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率先吹响人类精神觉醒的号角,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源泉。

(5)局限性①在自然世界里,使人产生对自然的优越感,造成人类为自身的发展而肆意破坏自然,最终危及自身生存。

②在文明世界里,忽视道德对人的影响,不利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1.背景(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忽视道德对人的影响。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目的:重建道德价值观,挽救城邦制度。

3.代表:苏格拉底。

4.主要思想(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

(3)强调人们应当“认识你自己”。

(4)强调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5.评价(1)进步性①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种重要表现。

②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一门学问,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的道路。

(2)局限性①对知识的内涵认识片面、狭窄,美德与知识之间不能画等号。

②美德与知识的关系并不成正比。

③片面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自由,忽视道德;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性美德。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1)认为雅典民主制度下的公民,没有超越自己的个人利益达到认知真理的能力。

(2)批判雅典民主制度是一种不合理的制度。

2.亚里士多德(1)地位:古希腊最后一位哲学大师,当时最博学的人。

(2)贡献①关注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世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②在社会政治观上,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主张由“中等阶级”来治理国家。

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3第6单元第16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

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3第6单元第16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

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学习目标】1.熟记古代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理解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本节所学要让学生认识世界经济从战后至今的发展趋势。

准确认识经济全球化。

3.激情投入、感悟到任何思想都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并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过程】知识梳理案重难点阐释1、人文精神的内涵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简单地说,其核心就是关心人,肯定人的价值。

2、如何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的含义和意义?(1)含义:人的需求是衡量事物的标准,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强调个人选择。

(2)意义:①积极: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本质。

②局限性:重视人的作用,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的道德,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泛滥。

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不同点: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认为人个人所有的需要都是正确的;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

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也就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

4、比较:苏格拉底与孔孟孔孟与苏格拉底虽分别是东西方的先哲,但大致同属于同一个时期。

他们的共性是: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他们都重视道德的意义、知识的作用,也都属于伟大的教育家。

但是,他们也有不同点,孔孟从君主统治出发,强调礼乐制度、等级秩序,有压制人的个性发展的一面,而民主政治环境中成长的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强调人的“思想力”,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

5、古希腊哲学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①自然哲学: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究自然的奥秘,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②智者学派:讨论的重点是认识社会,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学习总结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学习总结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

单元学习总结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1.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1)主要内容:学习以坚船利炮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观。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的表层阶段,对封建旧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触动。

2.第二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1)主要内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2)指导思想:由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发展为“三民主义”。

(3)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已发展到学习西方“制度”的深层阶段,但对封建文化没有进行全面彻底地批判。

3.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1)主要内容:前期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想,后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

(2)指导思想:前期是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3)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已深入到“思想”的层面,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高潮。

存在绝对肯定和否定的偏向,前期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例题(2018·全国Ⅲ卷,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解题规范一明考点:维新思想——严复的社会进化论思想。

二抓关键:对严复思想的特点的理解。

三析选项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严复“煞费苦心”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目的是推动国人的思想解放,故A项错误排除B项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没有倡导反清革命,故B项错误排除C项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无关,故C项错误排除D项严复“煞费苦心”的目的是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正确答案 D解题技巧运用排除法解答历史选择题的技巧解答历史选择题时,选项可优先排除的一般情况:(1)答非所问。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6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Word版含答案.pptx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6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Word版含答案.pptx
【重点难点】
1、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2、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用近代爱国者谢缵泰的《时局图》,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 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面对这一危局,以孙中山先 生 为代表的爱国志士作何反应? 一、背景 1、政治: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种种救国主张屡屡碰壁(1900,1901),资产阶级革命派登 上历史舞台; 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壮大; 3、思想(外因):西方民主、民生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孙中山主动吸收西方思想; 二、三民主义的提出 1、标志:1905 年,日本东京《民报》发刊词 2、内容
四、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1、标志:1924 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内容
学无止 境
3、与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的“新”: 1 认清帝国主义面目,提出明确反帝主张【最大的“新”】 2 民权具有普遍性、具体性和可行性 3 新三民主义关注农民、工人的生计 【合作探究】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相比,有何异同?
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理论发展,是孙中山先生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体现,反 映出孙中山先生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及坚持民主革命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要继承 和 发扬这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 三 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 面反 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具有 崇高的人格品质。
学无止 境
第 16 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三维目标】

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3第6单元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教案1 精品

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3第6单元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教案1 精品

第17课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学习目标】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2.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教学过程】教材整理1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花朵1.背景(1)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产生。

(2)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打破封建神学的束缚,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2.兴起反映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3.代表人物及作品(1)彼特拉克①代表作:《歌集》,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

②主张:提倡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③地位: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薄伽丘①最著名的作品:散文故事集《十日谈》。

②《十日谈》刻画出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败,嘲笑教士及封建贵族的不学无术和虚伪,称道商人、手工业者的聪明勇敢,赞美青年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

(3)评价①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的高峰。

②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传播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

教材整理2宗教改革的人文精神1.概况最初出现在德意志,后波及瑞士、英国和法国等西欧国家。

2.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和加尔文。

3.过程(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①序幕:1517年,为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

②主张a.核心内容是主张信仰上帝和耶稣即可得救。

b.反对繁缛的礼拜仪式及各种名目的“圣礼”。

c.反对罗马天主教会干涉德意志内部事务。

(2)加尔文宗教改革①代表作:《基督教原理》。

②主张a.主张“信仰得救”。

b.进一步提出“先定论”的神学学说。

4.影响(1)进步性①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不少国家和地区成立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组织。

②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3第6单元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

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3第6单元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

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不同时期涌现出的一些文化巨匠的人文风采。

2、通过学习,使学生从中领会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认识到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善于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更加注重人的价值,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教学重难点】重点:文艺复兴巨匠们的人文风采难点:文艺复兴作品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乃至世界产生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语:1550年,意大利艺术家兼艺术史家乔治奥·瓦萨利把自己所处的时代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欧洲人文主义者一般把欧洲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时期,第二个时期为中世纪“黑暗”时期,第三个时期为文艺复兴时期。

他强调指出第一和第三个时期是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时期。

前者创造了古代文化,后者复兴了古典文化。

那么,什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是什么?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1.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实质背景:⑴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的蒙昧之中。

⑵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生的资产阶级力求冲破教会的思想障碍。

⑶意大利特殊的人才结构。

(4)14世纪中叶蔓延于意大利的黑死病促使人们反省。

实质:“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

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其实质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潮的思想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3第6单元第16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

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3第6单元第16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

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教学素材)【史论拓展】
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典型例题】
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而苏格拉底则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两者都()
A.注重强调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能力
B.否定了人在民主政治中的主体作用
C.意图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
D.强调知识与美德对自我认知的提升
【解题模板】
比较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思想的异同
相同: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

不同: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

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

感悟名言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谬之千里。


——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
古希腊哲学家,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

他关心的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

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

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追求真理的圣人,几乎与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

普罗塔哥拉苏格拉

柏拉

亚里士多
德。

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3第6单元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课件1) (共26张PPT)

北师大版历史高中必修3第6单元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课件1) (共26张PPT)
资本主义萌芽 (1)14 世纪,________________ 最早在意大利产生。 意识形态领域 打破封建神学的束缚,突出以人为本 (2)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在_____________
的思想。 2.兴起
资产阶级 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首先在 反映正在形成中的 ________ 意大利 兴起。 _______
2.代表人物 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 3.过程 (1)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 ① 序 幕 : 1517 年 , 为 反 对 罗 马 教 皇 兜 售 “ 赎 罪 券 ” , 张 贴 了
九十五条论纲 》 《_____________ 。
②主张 a.核心内容是主张信仰上帝和耶稣即可得救。 b.反对繁缛的礼拜仪式及各种名目的“圣礼”。
合作探究
探究点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史料 史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 解读 抓住句中转折词
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 “并非……而 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 是……”,理解中
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 心句“是新兴资产
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桎梏下解放出 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 阶级反封建斗争在 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 意识形态上的反 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世界史· 近代史编》 映”。
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 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 阶级世界观 从意大利兴起,是意识形态领域(文 学和艺术领域)的思想解放运动 的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从德意志开始的一场 社会思想政治运动, 群众基础广泛
不 同 点
将人们从宗教神学世界观中解放出 影响 来, 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 件
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 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 出来,动摇了罗马教 会的统治

高中历史 期末复习指导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高中历史 期末复习指导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期末复习指导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单元线索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现代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

中国现代科技、文化发展迅速,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特色。

1.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两弹一星”、高产杂交水稻、“银河”亿万次计算机、航天工程等一系列高科技成果令世界瞩目,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现代化建设水平。

2.“双百”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了科技文艺工作的迅速发展,其间虽有曲折,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执行,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3.教育事业:建国以后,我国教育事业曾经受到“文革”的干扰,但是“文革”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科教兴国”战略为中国21世纪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

方法指导1.复习本单元时要注意纵向把握历史事件的整体发展过程,明确各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

如科技发展的历程及其特征:(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两弹”发射成功的成就。

(2)“文革”时期,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3)新时期,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的研究等。

2.复习本单元时还要注意横向把握归纳同一历史阶段各方面的社会变化。

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技方面成功发射“两弹”;文学艺术领域提出“双百”方针,科技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教育上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单元线索本单元的主题是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人文主义精神起源于古代希腊哲学,复兴于文艺复兴,发展于宗教改革,成熟于启蒙运动。

1.起源: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奠定了人文主义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升华。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多媒体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氛围中。
2.教师可以穿着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以角色的身份进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也置身于那个时代,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3.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身临其境地感受新兴资产阶级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和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强调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4.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历史,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支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作为导入,让学生在优雅的旋律中进入学习状态。
2.教师提问:“你们对文艺复兴时期有什么了解?谁能告诉我文艺复兴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回顾已有的知识。
2.教师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看法和感悟。
3.教师强调作业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和探索。
五、案例亮点
1.多媒体教学的应用:通过多媒体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文艺复兴的氛围,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以“文艺复兴”为核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发展和影响。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文艺复兴的背景、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以及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影响。
2.教师强调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人文主义的认同。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1-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7课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1-北师大版

必修三第6课《探究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活动探究课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2003版】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017版】1.18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结果及评价。

2.难点: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内涵,分析其关系。

三、教学目标1.时空观念:自行收集和解读材料,引导学生把握史事时空联系,能够运用时空术语对基督教发展的脉络加以概括和说明。

2.史料实证:通过课前指导,引导学生自行从多渠道获取材料解答自己所提出的历史问题,掌握获取史料的基本方法,了解基督教的基本情况;通过展示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发展概况、德意志民众对教会的狂热、马丁·路德的改革主等文字和图片史料,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论证宗教改革在德意志爆发、宗教改革引起共鸣的原因。

3.历史解释:通过解读马丁·路德《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等文献中的史料,引导学生对材料所体现的改革主张作出解释。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学生结合导学案,在限时阅读相关教材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以下四个提示指引,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疑惑的问题。

提示指引:⑴关于基督教,你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⑵阅读必修一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关于中世纪政教冲突,你有什么疑惑?⑶阅读必修三第28页至第29页“宗教改革”的正文内容,你对文内哪些表述感到困惑?⑷阅读必修三第29页“资料回放”和“学习延伸”,关于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你有什么疑问?2.学生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从不同渠道获取材料尝试解答,从而掌握获取史料的基本方法。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学生需在导学案上简要做笔记。

笔记内容既要包括相关历史事件的概述,也要包含个人对该一问题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学习目标]一、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花朵1.文艺复兴的兴起(1)背景①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逐渐形成。

②基督教神学垄断束缚人们的思想。

③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打破封建神学的束缚,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反对世俗封建制度和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2)兴起:反映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2.代表人物及作品(1)彼特拉克与《歌集》①代表作:《歌集》寄托了作者关于美和精神品质的理想,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

②主张:提倡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建立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③地位:皮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薄伽丘的《十日谈》《十日谈》以爱情和机智为主题,刻画出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败,嘲笑教士及封建贵族的不学无术和虚伪,称道商人、手工业者的聪明勇敢,赞美青年男女之间的真挚爱情。

3.影响: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的作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基督教神学的批判,传播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

[思维点拨]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允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建立在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思想文化基础之上。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所以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而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1.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出现。

2.如何理解把这场运动称之为“文艺复兴”?提示这场运动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因而被称为“文艺复兴”。

其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不是提倡复古,只是借复兴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思想。

二、宗教改革的人文精神1.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

②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2)兴起:1517年,马丁·路德在维滕贝格大教堂门口,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欧洲历史舞台上出现了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

这场运动最初出现在德意志,接着波及瑞士、英国和法国等西欧国家。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马丁·路德①著作:《九十五条论纲》。

②思想主张:a.教徒通过对上帝和基督耶稣的虔诚信仰、对《圣经》的认真理解和自身的行为悔改,就能使灵魂获救。

b.人人都有能力与上帝直接沟通,并不需要罗马教廷做中介。

c.反对通过繁缛的礼拜仪式及各种名目的“圣礼”来实现自己的信仰。

d.号召德意志民族的教会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

(2)加尔文①著作:《基督教原理》。

②思想主张:a.主张“信仰得救”,人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信仰耶稣而直接与上帝沟通。

b.提出了“先定论”的神学学说。

他认为人的“得救”与否,是上帝预先决定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在生前从事业的成败中体会到自己是不是上帝的选民。

3.影响(1)积极影响①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和财产被没收,不少国家和地区成立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组织。

②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2)局限性:没有突破对神的信仰的牢笼。

[深度点拨]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每个基督徒都可以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而不是盲目地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兴起于德意志?提示16世纪的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

4.下图所示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

画面的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而天平的左端站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这反映的实质是什么?提示图画体现了对教皇、教会权威的否定,宣扬了信仰即可得救的主张。

主题比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两者发生的原因史料一在①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睡眠状态。

②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教你读史]①欧洲中世纪(约公元476~公元1640年),这一时期,封建割据带来频繁战争,天主教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生产力、科技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困苦,被称作“黑暗时代”。

②这段文字描述反映了基督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

[问题思考](1)史料一所说的“纱幕”指的是什么?答案天主教的蒙昧主义(基督教的神学束缚)。

史料二此时①教会内部的腐败,已日益显著……此外卖官赎罪,②举凡一切弄钱之法是无所不用其极。

教会的人格,至此既已完全丧失,③人民对他的信仰,当然也就渐渐变为憎恨了。

——陈衡哲《西洋史》[教你读史]史料从①中“腐败”、②中“弄钱之法”、③中“憎恨”三个方面分析了宗教改革的原因。

[问题思考](2)依据史料二,概括宗教改革的原因。

答案教会本身的腐败;教皇出售赎罪券激起了德意志民众的反抗。

2.两者对人文主义的认识史料一我的命运就是生活在变动的乱世风暴之中,而你(指他的诗)也许会如同我们希望的那样,在我身后活得长久,将会遇上一个更美好的时代。

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①黑暗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②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

——彼特拉克《阿非利加》[教你读史]①“黑暗”指人民长期处在蒙昧状态和对宗教的迷信中。

②“先世纯粹的光芒”指人文主义。

[问题思考](1)彼特拉克的《阿非利加》表达了彼特拉克怎样的思想主张?答案批判了封建教会的腐败专制,表达了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

史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

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路德选集》[教你读史]“因信称义”说是指信徒可以由于信仰而直接成为义人,可以免去中世纪教会的繁文缛节。

[问题思考](2)结合史料二,说明你怎样理解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说。

答案马丁·路德的主张体现了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打破天主教会精神独裁,争取精神自由和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1)相同点①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进行的反封建斗争,都波及西欧的广大地区。

②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发展。

③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都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2)不同点[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1.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16世纪,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欧洲出现了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是对西欧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批判和否定,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是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与思想 自由。

1.(2017·济宁高二检测)14、15世纪,“越来越多的人在思想上开始觉醒……人们把关注的中心由教会所代表的‘神’转到人类自身上”。

导致欧洲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动力是() A.工商业的发展B.新航路的开辟C.“寻金热”的推动D.世界市场的扩大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14、15世纪”和“人在思想上开始觉醒”“人们把关注的中心由教会所代表的‘神’转到人类自身上”可以判断出描述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因此其兴起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故A正确。

2.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的产生不能脱离中世纪在各个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当然它并不是这些方面的简单的数的增长,而是有了质的变化。

这里的“质的变化”是指()A.弘扬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与文化B.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C.宣扬了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思想D.将宗教信仰与抨击封建专制相结合答案 A解析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来弘扬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性质上有别于封建传统文化,故A项正确。

B项只是表面现象,C项违背了文艺复兴的宗旨,D项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

3.但丁在《神曲》中批判道:“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这里的“你”是指() A.专制君主B.封建教会C.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答案 B解析但丁生活于文艺复兴时期,他在《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4.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答案 D解析题干材料认为,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会垄断教义,具有绝对的权威。

宗教改革后,人们绕开了教会直接与上帝对话,不再迷信传统、陈规,即挑战以教皇为首的教会权威。

故选D项。

5.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的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

”这句话表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A.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B.使欧洲出现宗教信仰危机C.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D.为启蒙运动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答案 A解析材料“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反映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得到广大民众的响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史实不符。

[基础达标]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创立答案 B解析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形成了新兴资产阶级,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日益自信,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从而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故选B。

2.(2017·北京学业水平测试)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誉。

对该作品主题表述准确的是()A.倡导社会契约B.主张民主政治C.肯定人的价值D.反对宗教信仰答案 C解析在《十日谈》中,薄伽丘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故选C。

3.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

”这反映了他主张() A.追求人的自由B.追求现世幸福C.反对禁欲主义D.反对等级观念解析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说明反对把幸福寄托在来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