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谷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甘肃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诊断考试试卷(含解析)

甘肃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诊断考试试卷(含解析)

甘肃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诊断考试试卷(含解析)2019.41.中国茶道讲究茶的自然、清新的特性,这有助于人们养成清新、恬淡的良好心态,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反映了中国茶道蕴含着A. “天人合一”思想B. “无为而治”主张C. “知足常乐”观念D. “以德治国”理念【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自然、清新的特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合一,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无为而治”主张,故B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知足常乐”观念,而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故C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以德治国”理念,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天人合一”思想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2.从秦建国到始皇统一天下,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农战、攻伐、显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

这说明秦人的治国理念具有A. 极其鲜明的开放性B. 开拓创新精神C. 功利实用主义倾向D. 锐意进取意识【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反映了秦人注重国计民生的实用思想,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鲜明的开放性的特征,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开拓创新的精神,故B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锐意进取意识,而是反映功利实用思想,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注重国计民生的实用思想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南宋陈耆卿曾说:“古有四民……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穑;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

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

”这反映了陈耆卿主张A. 农本商末B. 重农抑商C. 工商皆本D. 四民皆本【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反映了陈耆卿主张“士农工商”四民皆本,故D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农本商末思想,故A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重农抑商的主张,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工商皆本,而是主张四民皆本,故C排除。

2019年甘肃高三下期第二次高考诊断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甘肃高三下期第二次高考诊断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甘肃高三下期第二次高考诊断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A.统一性与集权性 B.分散性与松散性C.统一性与制衡性 D.独立性与落后性2. 汉代大将军周亚夫从官营手工业的官署购买了五百套皇室用作葬器的甲盾,因此被汉景帝治罪。

主要是因为()A.冒犯了皇权的神圣性B.违背了官营手工业的规制C.超越了将军的权限D.有贪污渎职之嫌3.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的中心在士族集团。

隋唐时期,学校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文化得以在更广泛的空间内普及,学术的中心由家族转向社会。

”出现这一变化的政治原因是()A.均田制的推行 B.科举制的实施C.学校教育的发展 D.“三教合一”的出现4.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讲道义,重诚信,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取利,成为明清著名的商帮。

从中可以看出徽商发展壮大的原因是()A.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 B.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C.惠而不费的勤俭作风 D.团队经营的乡土意识5. 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想通过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

据此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最终政治目标是()A.推翻封建统治 B.赢得民族独立C.建立宪政民主 D.解决民生问题6.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学者宣称西方文明是霸道文明,东方文明是儒家理想的王道文明,日本是东方文明的代表,应主宰世界、拯救全人类,为建立“王道乐土”而进行“大东亚圣战”。

这些言论的本质是()A.歪曲历史 B.掩盖真相C.美化侵略 D.混淆是非7. 近代以来,西方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大量涌入,与中国本土(主要是都市)的风俗互相碰撞、交融,形成富有现代意味的风俗景象。

甘肃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诊断考试试卷(含解析)

甘肃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诊断考试试卷(含解析)

甘肃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诊断考试试卷(含解析)2019.41.中国茶道讲究茶的自然、清新的特性,这有助于人们养成清新、恬淡的良好心态,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反映了中国茶道蕴含着A. “天人合一”思想B. “无为而治”主张C. “知足常乐”观念D. “以德治国”理念【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自然、清新的特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合一,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无为而治”主张,故B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知足常乐”观念,而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故C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以德治国”理念,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天人合一”思想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2.从秦建国到始皇统一天下,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农战、攻伐、显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

这说明秦人的治国理念具有A. 极其鲜明的开放性B. 开拓创新精神C. 功利实用主义倾向D. 锐意进取意识【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反映了秦人注重国计民生的实用思想,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鲜明的开放性的特征,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开拓创新的精神,故B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锐意进取意识,而是反映功利实用思想,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注重国计民生的实用思想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南宋陈耆卿曾说:“古有四民……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穑;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

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

”这反映了陈耆卿主张A. 农本商末B. 重农抑商C. 工商皆本D. 四民皆本【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反映了陈耆卿主张“士农工商”四民皆本,故D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农本商末思想,故A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重农抑商的主张,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工商皆本,而是主张四民皆本,故C排除。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doc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doc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皇帝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4、.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5、亚里士多德时期,雅典每年抽签选举6000名陪审员,每个部落600人。

陪审员分配法庭的程序也采取抽签的办法。

陪审法庭的审判过程分为法庭辩论和投票判决。

这说明古代雅典 A.法律注重保护公民权益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司法程序突显民主原则 D.司法审判实现了公正6、《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归任何私人所有。

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7、“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8、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学年度高三年第二次阶段考历史科试卷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古代史和近代史。

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英语科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也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种延续到东周。

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

这种现象A. 导致社会矛盾尖锐B. 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C. 有利于社会的变革D. 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西周时期推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根据材料中反映的秦国九代国君的继承情况,可以看出当时的宗法制度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反映出宗法制的松弛,这有利于社会的变革,故C项正确;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2. 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

这反映出宋代A. 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B. 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C.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D. 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答案】A点睛:本题属于表格信息型题目,关键是注意表格中的地区、赴试人数、分配名额以及录取比例等信息,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联系宋代科举制的相关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甘肃省2019年文综二诊高三历史(无答案)

甘肃省2019年文综二诊高三历史(无答案)

24.中国茶道讲究茶的自然、清新的特性,这有助于人们养成清新、恬淡的良好心态,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反映了中国茶道蕴含着A“天人合一”思想B“无为而治”主张C“知足常乐”观念D“以德治国”理念25.从秦建国到始皇统一天下,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农战、攻伐、垦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

这说明亲人的治国理念具有A极其鲜明的开放性B开拓创新精神C功利实用主义倾向D锐意进取意识26南宋陈耆卿曾说:“古有四民……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穑;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

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

”这反映了陈耆卿主张A农本商末B重农抑商C工商皆本D四民皆本27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明清时期,总共有37.2%的进士来自于其祖上三代的教育背景很低活完全是白丁的家庭,而62.8%的进士则来自于三代以内有科举功名的书香门第活官宦之家。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获得科举功名的人A社会分布较为广泛B都来自于书香门第C家庭教育背景较低D有较强的实践能力28.有学者认为:“林则徐在他有机会对抗敌人之前就被撤职一事,导致许多人认为战争的失败只是一桩历史的偶然事件。

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

”这反映了A革职林则徐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B鸦片战争尚未真正惊醒沉睡中的中国人C鸦片战争对中国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D中国较西方在军事与政治方面优势明显29.马叙伦回忆说:“求是书院有一位教员叫孙江东,他偶然在暑假里出了一个题目叫《罪辫文》教学生做。

学生都大发议论,斥责清朝。

孙江东还嫌他们文章里‘本朝’两个字不行,给他们改成‘贱清’”。

由此可见A满清旧俗已得到彻底根除B学生剪辫易服投身革命C辫子与辛亥革命紧密相联D书院师生存在政见分歧30.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言》庄严声明: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甘肃省甘谷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甘谷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甘谷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 1 . 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

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B.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C.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 2 .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刺史部,九部在北,四部在南。

西晋前期10州,南7北12。

至唐贞观元年,分全国为10道,正好5道在南,5道在北,北宋元丰时期23路,南方占14路而北方只有9路。

明清时期南北方省区基本是二比一。

这说明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设置A.因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而调整B.随着统治区域不断变化而调整C.因为政治中心南移而不断调整D.随着经济格局的变化不断调整(★★★★) 3 .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突出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以相权的削弱展现了古代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黄宗羲曾经有这样的言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其含义是指宰相制度下A.容易形成极端专制B.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C.不易产生明君贤臣D.政治腐败现象更加严重(★★★★) 4 . 亚里士多德曾很巧妙地指出过,在民主政体下,应该怎样通过多次地召开公民大会,使那些较远地区务农的公民不能够常常出席,而在事实上剥夺他们的公民权。

这表明亚里士多德A.寻求规避直接民主弊端的途径B.主张改变城邦民主的运作模式C.开始萌生现代民主模式的思考D.坚决维护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 5 . 行政长官告示是古罗马万民法最重要的渊源。

行政长官告示一般包括三种因素:地中海商人通用的早已存在的商法;那些剔除了形式主义成分的公民法规定;行政官自己所认为的公平和正义的观念。

据此可知,万民法A.实现了公民与外邦人的平等B.适应了帝国统治的现实需要C.强化了传统立法成果的权威D.是行政长官牟取私利的工具(★★★★) 6 . 下表为17、18世纪英国议会集会期和立法效率统计表。

2019届甘肃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甘肃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甘肃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A.统一性与集权性 B.分散性与松散性C.统一性与制衡性 D.独立性与落后性2. 汉代大将军周亚夫从官营手工业的官署购买了五百套皇室用作葬器的甲盾,因此被汉景帝治罪。

主要是因为A.冒犯了皇权的神圣性 B.违背了官营手工业的规制C.超越了将军的权限 D.有贪污渎职之嫌3.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的中心在士族集团。

隋唐时期,学校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文化得以在更广泛的空间内普及,学术的中心由家族转向社会。

”出现这一变化的政治原因是A.均田制的推行 B.科举制的实施C.学校教育的发展 D.“三教合一”的出现4.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讲道义,重诚信,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取利,成为明清著名的商帮。

从中可以看出徽商发展壮大的原因是A.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 B.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C.惠而不费的勤俭作风 D.团队经营的乡土意识5. 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想通过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

据此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最终政治目标是A.推翻封建统治 B.赢得民族独立C.建立宪政民主 D.解决民生问题6.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学者宣称西方文明是霸道文明,东方文明是儒家理想的王道文明,日本是东方文明的代表,应主宰世界、拯救全人类,为建立“王道乐土”而进行“大东亚圣战”。

这些言论的本质是A.歪曲历史 B .掩盖真相C .美化侵略 ___________ D.混淆是非7. 近代以来,西方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大量涌入,与中国本土(主要是都市)的风俗互相碰撞、交融,形成富有现代意味的风俗景象。

甘肃甘谷一中2019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历史

甘肃甘谷一中2019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历史

甘肃甘谷一中2019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历史历史试题历史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一卷〔选择题〕,第二卷〔非选择题〕。

总分值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48分.涂在机读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成语“不登大雅之堂”中的“大雅”源自于某朝宫廷乐曲。

该朝应是A、商朝B、西周C、东周D、西汉2、以下引文均出自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那么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4、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基本上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进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5、商鞅变法的以下措施,对促进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作用最大的是A、“令民为什伍”B、“燔诗书而明法令”C、“为田开阡陌封疆”D、“平斗桶权衡尺丈”6、“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

……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7、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假设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材料所说的行政治理制度最早出现在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朝D、西汉8、我国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甘肃省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甘肃省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甘肃省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9题;共38分)1. (2分)西周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被称为“齐祖”,这一称谓与下面哪一政治制度有关A . 察举制B . 科举制C . 三省六部制D . 分封制2. (2分) (2019高二下·威远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但是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极为匮乏,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 小农经济的发展B . 宗法纲常的束缚C . 专制制度的强化D . 科举制度的僵化3. (2分)主父偃曾上书汉武帝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分别是()A . 郡县制、设置中朝B . 郡国并行制、“推恩令”C . 郡国并行制、“封异姓王”D . 郡县制、设刺史4. (2分) (2018高二下·周口期末) 宋代出版中心散及全国四面八方,形成官刻、坊刻及私刻的印刷局面,印刷品内容也扩展到儒释道及诸子百家所有领域。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宋代()A . 活字印刷术得到普及B . 印刷术的进步和推广C . 《农政全书》的畅销D . 市民文化的广泛传播5. (2分) (2015高二上·福州期末)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A .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B .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C .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D .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6. (2分) (2017高一下·武汉期中) 欧美学者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到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

甘肃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甘肃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甘肃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6高一上·双峰月考)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 . 河南B . 河北C . 陕西D . 山东2. (2分) (2018高一上·沭阳期中) 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职应是()A . 丞相B . 御史大夫C . 太尉D . 郡守3. (2分)(2020·浙江模拟) 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

唐代越客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

这说明唐代()A . 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B . 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C . 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D . 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4. (2分) (2019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明朝时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处于停顿乃至衰退状态,但实用数学普及程度却超越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

民间出现了大量内容浅显、切近实用的数学书籍.书中将公式和法则编成口诀,使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推广。

材料中明朝数学的演变()A .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B .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 . 推动古代数学向纵深发展D . 表明明代数学成就落后于西方5. (2分) (2019高一下·荆州月考)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一年后,英国代表璞鼎查认为“在中国的某些高级官员中又逐步地恢复了那种对外国人的傲慢和排拒的态度”,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则强调必须强迫中国尊重英国人。

这反映了当时()A . 清政府对外来侵略予以坚决回击B . 清朝君臣的华夷观念仍根深蒂固C . 英国并没有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D . 英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受到抵制6. (2分) (2017高二上·宁夏期中) 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

甘肃甘谷第一中学2019高三上第二次检测考试-历史

甘肃甘谷第一中学2019高三上第二次检测考试-历史

甘肃甘谷第一中学2019高三上第二次检测考试-历史本卷须知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一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共48分〕1.在都城举行了宏大的册封仪式后〔如右图〕,受封者率领军队、人民前往东方的封地,结果受到封地上的土著军队攻击,好不容易才将土著居民征服。

接下来的首要工作是筑城,用来作为未来统治这个封地的基地。

这是哪一时期的政治状况〔〕A.西汉初年B.周朝初年C.唐朝初年D.清朝初年2.秦灭六国后,奏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4.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5.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说明当时〔〕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6.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考试试题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考试试题

甘谷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级第二次检测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

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商朝人多占卜,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包括祭祀、收成、征伐、天气、祸福、田猎、疾病、以至于生育等,几乎无事不卜;将所卜之事及应验情形记录在龟甲兽骨上,由此留下了珍贵的甲骨卜辞。

这反映出商朝时期()A.珍藏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 B.形成了完整的史学体系C.具有贯通古今的历史观点 D.编辑了最初的历史典籍2。

《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这一记载反映了()A。

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B。

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C. 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D。

国君巡守应成为常态3.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损害身体及鬓发、胡须等均属不孝行为。

秦朝将强制剃除头发、鬓毛和胡须的髡刑和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的耐刑等刑罚作为纯粹的耻辱刑而存在。

这反映出秦朝( )A。

刑法受传统思想影响B。

社会风俗得到了革新C. 法律由严酷走向宽容D。

法律执行缺乏严肃性4. 两汉时期,选官实行乡举里选的察举制。

曹魏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规定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的大中正官必须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且德名俱高者担任。

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A.导致世家大族垄断了政权B.有利于强化中央政府权力C.否定了地方官员的特权D.注重思想品德和知识水平5。

西汉皇帝朝会时,官俸只有六百石的刺史的班序远在官体两千石的郡国守相之后,但刺史与郡国守相因政务而单独会见时,则要以刺史为尊.这主要是因为( )A.刺史代表中央管理地方B.郡国守相畏惧刺史权威C.刺史职权是皇权的延伸D.汉代朝廷礼仪规定混乱6。

贞观年间,唐太宗曾签署一份向未满十八岁强壮男子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

甘肃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9月)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甘肃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9月)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甘肃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9月)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 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B. 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 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D. 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2.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

关于他的这一想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与中国古代道家思想有某些相似之处B. 柏拉图反对雅典民主政治制度C. 柏拉图认为民主制度不适用于希腊城邦D. 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3. 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本杰明·基恩)对这句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 美洲的发现为欧洲社会带来巨额的财富和广阔的市场B.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C. 有利于人性的解放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 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4.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1774年,当路易十六执政时,他所继承的是一个自路易十四时代就已经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的王朝。

……在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在14—15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

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

”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 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爆发B. 专制社会里,君主改革容易带来危险C. 革命前法国的社会矛盾并不尖锐D. 经济繁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5. 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

然而,1890年劳苦功高的俾斯麦还是被辞退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谷一中2019届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历史试(题)卷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

”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A.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C.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D.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2.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

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 B.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C.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 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3.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刺史部,九部在北,四部在南。

西晋前期10州,南7北12。

至唐贞观元年,分全国为10道,正好5道在南,5道在北,北宋元丰时期23路,南方占14路而北方只有9路。

明清时期南北方省区基本是二比一。

这说明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设置A.因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而调整 B.随着统治区域不断变化而调整C.因为政治中心南移而不断调整 D.随着经济格局的变化不断调整4.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突出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以相权的削弱展现了古代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黄宗羲曾经有这样的言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其含义是指宰相制度下A.容易形成极端专制 B.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C.不易产生明君贤臣 D.政治腐败现象更加严重5.亚里士多德曾很巧妙地指出过,在民主政体下,应该怎样通过多次地召开公民大会,使那些较远地区务农的公民不能够常常出席,而在事实上剥夺他们的公民权。

这表明亚里士多德A.寻求规避直接民主弊端的途径 B.主张改变城邦民主的运作模式C.开始萌生现代民主模式的思考 D.坚决维护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6.行政长官告示是古罗马万民法最重要的渊源。

行政长官告示一般包括三种因素:地中海商人通用的早已存在的商法;那些剔除了形式主义成分的公民法规定;行政官自己所认为的公平和正义的观念。

据此可知,万民法A.实现了公民与外邦人的平等 B.适应了帝国统治的现实需要C.强化了传统立法成果的权威 D.是行政长官牟取私利的工具7.下表为17、18世纪英国议会集会期和立法效率统计表。

据此可知英国A.议会主权得到凸显 B.国内矛盾日益激化C.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法律体系日臻完备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除众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之外,其他政府部门的官员都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通过州议会选出,总统由各州选出的选举人选出,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需经参议院批准。

美国的建国精英作出这样的安排是为了A.避免因某种共同利益而出现部门勾结 B.巩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联邦体制C.限制议员、总统和大法官的权力范围 D.保证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的独立性9.下表是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者情况,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被美国人民奉为“《圣经》”的1787年宪法。

由此可知,这部宪法A.协调了美国各个阶层间的矛盾 B.宣扬了人人平等观念C.是各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 D.体现了天赋人权学说10.1701年英国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天主教徒或与天主教徒结婚者丧失继承王位的资格;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这些规定A.结束了君主制政体 B.违背了自由、平等的原则C.巩固了民主政治 D.维护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11.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中外交涉剧增。

“五口”成为外国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法定地点,也成为中外交涉的法定地点。

列强不同意与理藩院或礼部打交道,于是清政府于1844年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

这表明清政府A.仍坚持天朝上国传统体制 B.谋求与列强进行长期交涉C.接受了西方现代外交的观念 D.建立了统一的常设外交机构12.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写道:“因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只有各都会城镇;纵使有些乡区地方,也在他们的政令管辖之下,但当军事扰攘之时,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

”这段材料A.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 B.反映该制度无法施行的客观因素C.表明该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13.“他们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于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

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停滞与腐朽”。

马克思评价的是A.巴黎公社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反洋教斗争14.在学术界,颐和园最先吸引人们关注的是其兴建经费与近代海军的关系。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邹容等宣传干将,都将矛头对准颐和园,使得颐和园的建设经费问题成为当时学术研究的重点问题。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根源于A.政治斗争的需要 B.民主思想的传播C.近代海军的发展 D.甲午战争的失败15.有人曾对《东方杂志》1915—1921年开设的“法令”栏目公布的法规统计如下:对其变化原因解读最准确的是A.辛亥革命后法律制度渐趋完善 B.军阀统治出现政治认同危机C.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大解放 D.参加一战降低了人民参政的兴趣16.林毓生在《五四:多元的反思》中认为:“‘五四’个性解放思潮所向往的自由说到底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艺家所标榜的‘人格自由’,而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即‘政治自由’。

”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A.未能彻底地变革中国社会 B.标榜民主却忽略民族危机C.激进有余而政治变革不足 D.政治主张理想化而忽略实际17.193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还曾使用过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称号。

1935年改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1936年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

这反映了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B.中共根据地的范围在不断扩大C.共和国观念已深入人心 D.日本侵华改变了共和国的观念18.1935年9月,党中央在甘肃通渭县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做出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保卫陕北苏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

这次会议A.表明党中央探索到正确革命道路 B.说明民族矛盾成为社会最主要矛盾C.反映出党坚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人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实践 B.是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真实反映C.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体现 D.是对国民党最后垂死挣扎有力打击20.如下图,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A.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条件已成熟 B.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阶段C.工业革命没有增加财富反而加剧矛盾 D.此时期历史发展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21.《中国大趋势》作者奈斯比特认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

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们只能通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

这表明奈斯比特A.认为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B.认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具有积极作用C.称赞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肯定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优势22.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23. 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

”“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

”这反映了中国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策 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24. 2005年11月《中国多边外交显著加强,更深入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一文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已经相继成功组织了四次朝核六方会谈,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大力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在政治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

这反映了中国A.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B.极力打造国内外建设环境C.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致力于建立多边外交机制25.有历史学家说:“尼克松、基辛格的两人组合与北京的秘密联系,不但台北一无所知,包括罗杰斯在内的美国国务院系统也无人知悉。

”其原因是A.尼克松反共立场变化 B.中国的地位不断提高C.中美建交符合双方利益 D.美国曾长期敌视中国26.下表是二战后初期苏联对外贸易(单位:百万美元)表。

这一现象表明二战后初期A.苏联依靠西方恢复本国经济 B.西方国家持续扩大对苏贸易C.东西方分裂的格局日益明显 D.美苏间的贸易关系趋于恶化27.美国在19世纪末提出了“海洋自由”原则,与欧洲“海洋霸权”战略形成鲜明对比。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又提出“海洋控制”战略和“陆海空一体战”理论,相继赢得了太平洋战争和美苏军备竞赛的胜利。

材料表明近代以来A.技术的进步奠定了美国的崛起 B.海洋是美国与他国争夺的出发点C.欧洲在理论创新上落后于美国 D.美国对外战略务实且具有前瞻性28.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在演说中强调:“除非欧洲的各个部分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协调一致,否则欧洲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取得欧洲经济及军事的协调乃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

”这说明A.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占支配地位 B.美国强大得益于欧洲统一市场形成C.西欧联合有利于美国的冷战政策 D.欧洲一体化对世界政治格局影响大29.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欧洲民族主义情绪上升。

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

随后,意识形态的前哨国家西德也违反美国意愿,缓解了与东德的关系,实施“新东方政策”。

这表明当时A.法德外交政策已脱离冷战轨道 B.西欧离心倾向冲击了两极格局C.法德两国已足以与美国相抗衡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30.苏联解体以后,科索沃危机使南斯拉夫成为大国关系的试金石:德国企图从这里迈出实现“德国的欧洲”的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法国希望使它变为用西欧联盟取代北约组织的试验场,美国决心用它证明自己对欧洲的指挥棒并没有脱手而去,英国打算通过它拉拢美国牵制法、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