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单元综合提升课件含
2020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2第43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含2019新题新人教版
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历史进 程。……《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大 贡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 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 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 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 》
史料二
作为思想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是中国传统
文化中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且有碍于社会发展的成分,批判的矛 头直指以封建统治者意识形态出现的儒家学说。但必须注意, 这种批判是在民族危亡时进行的,它不是纯学理意义上的一般 学术批判,而是以文化为切入点,以实现民众启蒙、民族独立 和国家解放为目的的社会运动。这就决定了这种批判不可避免 地带有强烈的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恰恰是 五四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担 当意识。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史料实证——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特点 史料一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
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 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 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 学与人权并重。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 年)
2.兴起 (1)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宣传民主 与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3)阵地: 《新青年》(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活动基地)。 3.内容
民主 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1)提倡______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人教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1)
1.(2017·天津文综)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
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
”这段话出自()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就,说明这一时期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据此分析只有D项符合要求,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发表于1956年之前,故均可排除。
答案:D2.(2015·上海单科)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 A.《民报》《时务报》B.《民报》《天演论》C.《天演论》《时务报》D.《海国图志》《天演论》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上,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变法之本……在开学校”是梁启超发表在《时务报》上的有关变法的主张。
答案:A3.(2014·广东文综)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在()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解析: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仍是革命的动力之一。
根据材料中“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可知毛泽东强调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故C项符合题意。
A项与毛泽东的意思相反,B项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D项与材料意图没有关联,故均可排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4.29
14.29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毛泽东思想中不少哲学命题源于中国古代典籍,如“实事求是”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矛盾”来自《韩非子》,“相反相成”首见于《汉书·艺文志》。
这反映了( ) A.毛泽东思想主要来自传统典籍B.马列主义和传统文化结合产生毛泽东思想C.马克思主义基本符合中国国情D.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2.有学者认为:“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已超越了满汉他我之辩,而将重心放在抵抗帝国主义的诉求上。
”下列最能反映该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同盟会的成立B.武昌起义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国民革命3.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表明( ) A.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B.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D.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4.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唯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
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
”其主张的意图是( ) A.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B.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D.联合苏联推动社会革命5.1924年,孙中山说:“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那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租田,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
”这表明孙中山( )A.十月革命影响下主张将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B.十月革命影响下决定节制资本以实现民生C.受十月革命影响,主张改进民生主义D.想仿照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以实现耕者有其田6. 1937年9月,毛泽东撰写《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指出自由主义来源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并强调在“革命队伍中不应保留它的地位。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 14.44 三民主义及马克思主义
14.44 三某某义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关键能力·素养提升考点一孙某某的三某某义探究1 旧三某某义史料一20世纪初,民族主义引进中国之时……一直隐然深埋在汉族士人心中的对满洲贵族统治合理性的质疑,在甲午对日海战失败之后开始全面爆发,一场擎着种族革命大旗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在知识和思想界之外的政治领域迅速地展开……这种民族主义的革命宣传和策略即是一把双刃剑:在鼓动起民族革命激情的同时,也大大伤及中华民族的整体统一。
——陈永霞《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潮》发现问题:(1)史料一中的“民族主义”指的是什么?它对中国近代革命有何影响?(历史解释) 【解读】史料一中“民族主义”即反满,体现了一定的民族狭隘性。
其虽调动了人们的革命热情,但不利于中华民族的统一。
提示: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影响:有利于掀起辛亥革命高潮(鼓动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但不利于民族统一。
史料二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
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某某选集》发现问题:(2)史料二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它为什么难以得到农民的支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解读】史料二中“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表明孙某某的民生主义思想,主X实行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度。
提示:核心内容:土地国有,核定地价,涨价归公。
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探究2 新三某某义史料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发现问题:(1)史料一中的民族主义相对于旧民族主义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唯物史观) 【解读】史料一反映出孙某某发展了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帝主X。
提示: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020版高考历史(含2019届新题):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综合提升
[对点训练]
2.(2019· 深圳模拟)孙中山认为, 共和是中国政治之
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 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 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
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解析:选 C。根据“先哲之遗业”“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 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1924 年发展 向社会主义 发展 为新三民主 过渡时期得到 义 资产阶级民 地位 主革命纲 领,使中国 人民醒过来 进一步发展 指导新民主主
社会主义本 科学发展观、 和 质的新概括 谐社会理论
义革命和社会 指导改革开 新时期的指导 主义建设,使 放,使中国 思想, 引领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 人民富起来 迈向小康社会 来
遭受严 重挫折
改革开 放以来
全面 繁荣
(2)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 中小学教育和 高等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3)“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科研、艺术 出现全面繁荣的局面
[对点训练]
3.(2019· 福州质检)1978 年 10 月 31 日,中共中央 )
宣布,不再实行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提出来的对知识分子“团 结、教育、改造”方针。这是基于( A.重新确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认识 B.知识分子积极响应“向科学进军”号召的现实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需要 D.贯彻“双百”方针已达成了预期目标的判断
可知孙中山认为民主共和是中国的政治传统,意在为其民权主 义寻找历史依据,故 C 项正确。
三、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发展的阶段特征与主要表现 时间 阶段特 征 主要表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
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 1.阶层广泛: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强国的道路上,参 加的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 级的不同派别、无产阶级等,其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 争和探索。
2.目的明确: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 想主题就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 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性质。
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 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 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 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 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 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 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 年)
比较类非选择题的答题模板 【典题例证】(2017·全国卷Ⅰ·T41)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 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 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
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 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 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 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 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 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 族。
二、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 运
1.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态度截然 相反:
(1)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 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 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单元整合课件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从“器物”到“ 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出现的原因。A项是对学习 内容的表述,故排除;近代社会随着列强的不断侵略,中 国的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需要,由抵御外来侵略到主张 建立民主共和国,到实行民主、科学,故B项正确;当时的 清政府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和思想,故C项错误;中国的 传统文化在近代没有出现强弱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 B
全国卷常见题型系列——(3)观点评述类非选择题 【典例】 (2015·北京高考·T37)(节选)历史语境中的语言 和文化 材料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下表内容 为新词汇示例。
创造新词 的方式
繁体字
1956年后推行 的简体字
沙發、牛頓、布爾 沙发、牛顿、布尔什维
音译外来词
什維克
【典例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
情的道路。下列历史术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
()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新三民主义 ③社会主义两类矛盾
学说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新三民主义只是孙中山 在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将原来的纲领演变成反帝反 封建的纲领,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典例1】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 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 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 别是( )
A.器物 制度 文化 B.器物 文化 制度 C.文化 制度 器物 D.制度 文化 器物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三十九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
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九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
这主要表明( )A.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B.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C.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D.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解析】选D。
材料中“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表明,传统文化为了适应中国近代空前的民族危机不得不在原来的基础之上作出了适应时代潮流与历史使命的改变。
故D正确。
【加固训练】1834年,在与英国首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有关往来文书、通商等问题的交涉中,两广总督卢坤得出这样的认识:“该夷船止有两只,番稍止三四百人,别无长技,所持铜炮之利,可以及远摧坚……且该夷素性凶狡,向来持其船坚炮利,蚕食诸夷,一旦创之太甚。
必不甘心,以后势必狡焉思逞。
”这表明卢坤( )A.对西方的认识停留在表象层面B.已经摆脱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C.夸大战争威胁为妥协制造借口D.认识到中英差距,产生防范心理【解析】选D。
题干中“该夷船止有两只……以后势必狡焉思逞”的大意是:英国的船只有两条,大约有三四百人,他们没有其他的优势,但是他们的铜炮非常厉害,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就摧毁坚固的东西,并且这些人素来凶残狡猾,经常用他们的坚船利炮蚕食其他国家,一旦他们受到重创,必定不会甘心,以后肯定还会竭尽脑汁思考如何得逞。
这表明卢坤认识到英国坚船利炮的威力,中英之间的差距,产生了防范心理。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洪仁玕所著的《资政新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
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B.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C.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D.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解析】选B。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主旨解读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探索中国的富强之路则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
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则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中相继创立了重要思想理论成果。
线索一:开明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思想。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线索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变革。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
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线索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实践。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无产阶级有了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线索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线索1西学东渐——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发展线索时期发展历程19世纪四五十年代“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2)代表:林则徐、魏源(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19世纪60~90年代中体西用(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2)代表:奕 、曾国藩、李鸿章(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4)主张:自强、求富(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世纪60~90年代维新思潮(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5)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初民主、科学(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2)代表:李大钊(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4)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深化历史理解1.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学习目的: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四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专题综合提升教案(含解析)
专题综合提升
线索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阶段特征
1.19世纪40~9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2)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3.新文化运动前期: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
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
(1)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2)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线索2 20世纪以来的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四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史料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识图解史] 图一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 为伪书,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 的理论基础。图二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结合所学,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有何特点? 提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 合,宣传维新变法。
要点二 (加试)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背景 史料一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 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903年12月13日 [读史用史] 史料一显示孙中山实行民主共和的主张,结合所 学,指出促使他力行该主张的政治和经济因素有哪些? 提示:政治上《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的卖国本质暴露, 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 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
(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b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015·10月,7)综合考查近代思想 的演进时序
4次2考 (2015·10 月 , 27) 对 考 查 维 新 思 想 c 的理解 (2016·4月,9)考查文学革命 (2017·4月,10)考查新文化运动的 4次2考 内容
c
考点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梳理·基础知识]
2.近代民主共和思想 (1)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 逐鞑虏,_____恢__复__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2)章太炎: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指出中国 的出路只有革命。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单元总结提升课件新人教版
解放思 什么是社会主 指导改革开
想、实事 义、怎样建设 放,使中国人
求是
社会主义 民富起来
“三 个代 表” 重要 思想
中共十六 大
指导现代化
实事求 建设什么样的
建设,引领中
是、与时 党、怎样建设
国迈向小康
俱进
党
社会
[针对训练]2.(2017·山东烟台模拟)中共在将马克思主义的普 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飞 跃。第一次飞跃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找到 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纵横归纳 学科素能 单元检测提升
单元总结提升
【单元概览】
一、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过程中走过的三种道路 1.第一种:走西方人的路。 (1)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向日本学习,通过 改良,建立日本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结果失败。实践证 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向美国学习,通过 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以美国为榜样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果,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也行不通。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 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 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 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 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 《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 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4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教师用书含解析新
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及新中国的科教文化【主题线索】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先进分子为救亡图存,不断探求独立、富强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又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艺事业。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各行各业取得辉煌成就。
【主要表现】(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①学器物。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基本未实践;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秉持“中体西用”的思想, “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发起洋务运动。
②学制度。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起辛亥革命。
③学思想。
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2)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①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成为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3)新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从“两弹一星”到“神舟五号”胜利返回,表明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推动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双百”方针在改革开放后大放异彩,科学研究与文艺事业迎来春天。
第38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对应学生用书第233~235页)一、“师夷长技”1.背景(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2)主观原因: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表现(1)“开眼看世界”①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 第31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
【史论归纳】 多角度看待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
从时代背景看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
从纲领内容看 大众的矛盾,推翻满清统治 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
从民生意识看 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
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临时约法》 的颁布,确立了三权分立式责任内阁制, 从民主政治看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 主政治的进程 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 从时代发展看 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孙中山选集》
【探究】 孙中山一再阐明民族主义必须和民权主义结合 起来,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必须一次完成,为什么?“就算汉 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体现了孙中山什么思想?
提示:(1)革命者打倒满清政府,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从 驱除满人这一方面来说是民族革命;从推翻君主专制制度这 一方面来说,是政治革命。(2)民权主义思想。
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
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_国__民__革__命__
4.评价
时期的旗帜
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内容上仍然属于_资__产__阶__级__
_民__主__主__义__范畴
[轻巧识记]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可归纳为“一、二、三、 四、五”
【史料探究】 1.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 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危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 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 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 也不能不革命。”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4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
核心考点突破
考题研析演练
2.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维新思想 ①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_民__族___资__本__主__义___的产生。 ②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③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 ___商__战_____;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____君__主__立__宪______制度。
核心考点突破
考题研析演练
(3)从经济上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 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 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4)从思想上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 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 排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 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 变。
核心考点突破
考题研析演练
【构图解史】 维新变法思想
核心考点突破
考题研析演练
[史料实证·重难突破] 主题一 从“师夷长技”到“中体西用”
史料一 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 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 使偏废。
——张之洞《劝学篇》
核心考点突破
考题研析演练
《新学伪经考 《_孔__子__改__制__考___》
》借助经学的外衣,宣传变法的 必要性和合理性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主张伸民权、___设__议__院______、 变法图存
严复
《天演论》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 人民
核心考点突破
考题研析演练
③实践:戊戌变法。 ④影响:是近代一次______思__想__解__放__潮__流______,起到了思 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国民的觉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点三] “传统—近代”模式 历史学家陈君静认为:“传统—近代”模式是指西方近代社会 是当今世界各国万流归宗的“楷模”,因此中国近代史也将按 此模式,从“传统”社会演变为西方的“近代”社会。他认为: 中国历史在西方入侵前停滞不前,只能在“传统”模式中循环 往复或产生些微小的变化,只有等待西方猛击一掌,然后才能 沿着西方已走过的道路向西方式的“近代”社会前进。
(3)关联评述论证:解题时,从历史角度出发,注意“史由证来, 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特点,有理有据;要灵 活运用正确的观点、方法,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要尽量围 绕材料观点的判断,达到论点新、角度新,评论、论述恰到好 处。
史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化模式的四大观点 [观点一] “冲击—反应”模式 费正清教授认为:当“西学东渐”产生之时,中国传统文化和 传统社会已经失去生命力,变得衰老、迟钝乃至僵死。而西方 则是“19 世纪及 20 世纪震撼全球的技术进步和其他种种进步 的摇篮和发明者,因而西方能从自身的文明中完成近代化…… 而中国由于自身独特的传统,则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现代 化”。这就是所谓的“冲击—反应”模式。
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
之有理
【参考答案】 (略)
(1)审题确定观点:阅读试题材料,概括归纳材料的观点,学生 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为依托,以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为基 础,对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观点做出判断。 (2)运用相关理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从宏观 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从容与平和的 心态,公正、客观地分析评价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人 物的观点。如本题可采取辩证观点、重点论等解答。
时代 立时
革命接近尾声时
主要
面临反帝反封建的双重
主要是为了反对封建压迫
任务
任务
异
理论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体系
具体 引发了法国大革命
影响
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比较项
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深远 推动了欧美资产
广泛传播,中国革命有了新
影响 阶级革命的胜利
的理论指导
编后语
听课对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听得好好,直接关系到大家最终的学习成绩。如何听好课,同学们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一、听要点。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要点就是老师们在备课中准备的讲课大纲。许多老师在讲课正式开始之前会告诉大家,同学们对此要格外注意。例如在学习物理 课“力的三要素”这一节时,老师会先列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就是一堂课的要点。把这三点认真听好了,这节课就基本掌握了。
二、听思路。
思路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步骤。例如老师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首先思考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然后在思考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进行解 答。听课时关键应该弄清楚老师讲解问题的思路。
三、听问题。
对于自己预习中不懂的内容,上课时要重点把握。在听讲中要特别注意老师和课本中是怎么解释的。如果老师在讲课中一带而过,并没有详细解答, 大家要及时地把它们记下来,下课再向老师请教。
[对点训练] 1.(2019·成都检测)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
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
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
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 D.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解析:选 D。“中体西用”没有否定儒家的思想,故 A 项错误;
解析:选 A。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学者们主张“灭国粹而 后输入欧化”,即全盘否定中学,完全肯定西学,体现了新文 化运动中,学者态度较为偏激,对中西学犯了绝对主义的错误, 故 A 项正确。
突破高考全国卷压轴大题——开放性材料解析题之历史公式 关系探究类
(2015·高考全国卷Ⅰ·T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 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义
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本 科学发展观、和 质的新概括 谐社会理论
指导新民主主
资产阶级民
义革命和社会
主革命纲
地位
主义建设,使
领,使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
人民醒过来
来
指导改革开 新时期的指导 放,使中国 思想,引领中国 人民富起来 迈向小康社会
[对点训练] 2.(2019·深圳模拟)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 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 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 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 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解析:选 C。根据“先哲之遗业”“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 可知孙中山认为民主共和是中国的政治传统,意在为其民权主
出现“百花凋零”局面
(1)科学技术全面繁荣,在航天、信息技术方
面成就突出
改革开 全面 (2)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中小学教育和
放以来 繁荣 高等教育得到全面发展
(3)“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科研、艺术 出现全面繁荣的局面
[对点训练] 3.(2019·福州质检)1978 年 10 月 31 日,中共中央 宣布,不再实行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提出来的对知识分子“团 结、教育、改造”方针。这是基于( ) A.重新确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认识 B.知识分子积极响应“向科学进军”号召的现实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需要 D.贯彻“双百”方针已达成了预期目标的判断
解析:选 A。随着“文化大革命”浩劫的结束和邓小平复出, 1978 年 3 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重新确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 级的一部分”的认识,这就扭转了十多年来对知识分子的不公
平待遇,故 A 项正确。
比较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
比较项
启蒙运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新文化运动
所处 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开始确 发生于中国旧民主主义
四、听方法。
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老师讲课的结论而且要认真关注老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上语文课学习汉字,一般都是遵循着“形”、“音”、“义”的 研究方向;分析小说,一般都是从人物、环境、情节三个要素入手;写记叙文,则要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方面进行 叙述。这些都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其他的科目也有适用的学习方法,如解数学题时,会用到反正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消元法; 因式分解法等,掌握各个科目的方法是大家应该学习的核心所在。
第三步 关联知识,组织答案
主干 知识
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
从世界近现代史中选取一项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
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如选择第一次工业革命
中牛顿力学与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度的建立;第二 解答
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流水 思路
线生产等内容。除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对公式进
义寻找历史依据,故 C 项正确。
三、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发展的阶段特征与主要表现
阶段特 时间
征
主要表现
1949~ 深受苏 (1)新中国成立之初,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
1956 年 联影响 (2)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
(1)1956 年提出“双百”方针,但是,1957
1957~ 曲折中 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又破坏了“双百”方针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
从学习制度到
宪制,开展了戊戌变法运动;革
戊戌变法至 学习思想文化
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
五四运动前 层面,用资本
朝,建立民主政治,发动了辛亥
夕
主义制度改造
革命;激进派提倡民主与科学,
中国社会
掀起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 动至新 中国成
立
经历了学俄国 无产阶级向俄国学习,以马克思
[观点二] “中国中心观”模式 这一模式与“冲击—反应”模式是对立的理论体系。美国卫斯 理学院历史系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保罗·柯文认 为:“冲击—反应”模式是“帝国主义”论,具有很强的以西 方为中心的色彩,扭曲了中国的历史事实。柯文“中国中心 观”的核心概念是必须以中国为中心。他认为,传统中国有自 己独特的历史形态和展开过程,社会内部张力会不断地为自身 发展开辟前进的道路。因而不必把它看成是“西方历史之实际 或理论上的延续”。
走十月革命道 主义为指导,掀起了新民主主义
路到走中国特 革命,最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
色的革命道路 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历程
的胜利
2.特点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主要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 主和富强。 (2)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出强烈的反封 建、反侵略性质。 (3)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 “制度”再到“文化”的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 国情的是社会主义道路。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单元综合提升
一、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特点
1.历程
时期
特征
表现
学习西方仅 鸦片战争至
停留在“器 甲午中日
物”的层面 战争
上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 以制夷”;洋务派坚持“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掀 起洋务运动
时期
特征
表现
1966 年 前进 (2)1964 年先后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发射
了一枚中近程导弹
时间 阶段特征
主要表现
(1)除航天和农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科学
1966~ 197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