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和五脏的关系
肾与五脏间奇妙的关系
n
t h
e i r
b e
i n g
a r
e g
o o
d f
o r
s o
肾与心:肾为水脏,而心为火脏,二者共为水火既济关系,心火下降,以
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以使心阳不亢,肾水有病必殃及心脏,而心脏有疾也
会影响肾脏,于是就水火失济,心肾不交。
肾与脾:肾为水脏,内容相火,而脾为土脏,土筑为堤,水屯其中,命
门火旺必生脾土,脾土旺满,方可容大;肾为“先天之本”而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肾精,有赖后天之脾气滋养和培育,肾水有恙,命门火衰,则脾土难旺,水失收藏;堤内无水则堤岸崩塌,脾随肾虚,肾降脾殃。
肾与肺:肾为水脏,而肺为金脏,金水相生,则肺为肾水之上源。
肺金
不旺难生肾水,肾不纳气则肺气短浅,肾水枯竭必耗水源,二者共为母子,肺
为肾之母,肾为肺之子。
肾与肝:肾为水脏,而肝为木脏,水木相生,涵养共勉。
肾水充盈则肝
木条达茂盛。
肝木凋零则肾水空泛,二者共为母子,肾为母,肝为子。
二者唇
齿相依。
可见肾脏并不是孤立的脏器,而是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的一个功能系统。
循五行的生克制化,患病则可相互传变,因此,肾脏患病,心肺肝脾诸脏也都
会同病,可见治肾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必须找到根源,全息调治。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中医通常用“脏腑”来总称人体的内脏。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心外面有心包经)六腑指: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
脏腑共同配合,五脏为主帅,六腑为辅佐,才能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功能。
由此出现了物种表里关系: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一、肝与胆肝与胆互为表里。
“肝主藏血”,肝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液”之说。
肝气条达有升发疏泄的作用,可舒畅全身,令人精力旺盛又心平气和、神情怡然。
(1)“肝开窍于目”,肝是眼睛的根,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明亮、黑白清晰,炯炯有神,如果火上炎,可是双目肝赤、肝虚则会双目干涩,视物不清。
(2)“肝主筋,其华在爪”,肝的精气充足能养筋、筋壮肢体灵活自如,指甲丰满光洁、透明呈粉色;肝虚则筋发硬,活动迟钝不灵,指甲糟脏,凹陷不透明,缺少血色。
(3)“怒则伤肝”肝气调达顺畅,人的精力旺盛而又能心平气和,与人交往亲和友善,肝瘀气则易生怒火,目光凶狠,脸趁呈绛色,体内臭气鼓胀,令人厌恶而避之。
肝阴包括血液和全身筋与肌肉运动时所需的润滑液——阴津,肝阴足,身体轻松自如,内心自信不愠不和。
肝的不适之证分阳亢和阴虚,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形象美,调肝要区别阳亢和阴虚,其不同的特点分别如下:1.肝阳亢者性情急躁尚有气力;肝阴者性情焦躁但疲惫不堪。
2.肝阳亢眼红,干涩和眼角膜有斑,或眼袋鼓胀,下垂或眼球外突;肝阴虚者眼窝内凹,或干涩视物模糊,或迎风流泪,或眼花,或色盲,或视网膜脱落,黄斑性病变,白内障,重则患神经炎。
3.肝阳亢饭后两肋下胀满,或右肋常胀痛;阴虚右肋常隐隐作痛。
4.肝阳亢者双脚躁动不安;阴虚者两腿酸软。
5.肝阳亢者遇事焦躁,处事不周;阴虚者办事心余而力不足。
二、心与小肠中医讲的心包括心脏和大脑。
例如:心里想,不是指心脏在想而是讲大脑在思考。
心主神明是精神意识,思维等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的主宰,对其它脏腑的功能起领导作用,气足血旺的人精神愉悦,神采奕奕。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
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
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
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
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
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
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
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
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肾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
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
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
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
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
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
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
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中医知识:肾与五脏的关系
肾与五脏1.心与肾心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一是在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
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焦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焦而属于阴。
从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来说,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
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表明阴阳水火升降原理。
心有阴阳,肾亦有阴阳,各自相互对立依存,以维持动态平衡。
心之阴阳必须下降于肾,而充养肾之阴阳;肾之阴阳必须上升至心,以濡养温煦心之阴阳,只有心肾阴阳之间的上下交通,相互依存,才能保证这两脏之阴阳充足,并维持动态平衡关系,而称为心肾相交,也即是“水火既济”。
如《慎斋遗书》说“心肾相交,全凭升降……升降者水火”。
《格致余论·房中补益论》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
水能升而火能降。
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
”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上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下泄,肾无心火则水寒,心无肾水则火炽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就会失去协调,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表现,即为“心肾不交”或“水火未济”,临床出现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见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症。
心主血,肾藏精,血与精之间可以相互化生。
血化为精,如《医原》所说“谷气归心,奉君火而化赤,赤血得金气敷布,下行入肾化精”。
精化为血,如《张氏医通》所说“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这种精血互生关系,即体现了心肾之间在生理上的关系之一。
亦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功能创造了物质基础。
临床所见心血不足导致肾精不足,或肾精不足导致心血不足,出现面色无华、心悸、耳鸣、腰酸膝软等症,就是心(血)肾(精)同病的征象。
2.肺与肾肺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与呼吸运动两方面的协同作用和依存关系。
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肾的协同作用,保证了水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赖于肾阳的蒸腾气化,而肾的主水功能亦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
肾与五脏的关系
肾与五脏的关系肾与五脏的关系五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侣山堂类辩》说“五脏之气,皆相贯通”。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古人在理论上多以五行的生克乘侮来进行阐述,即生理上任何一脏与其他四脏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联系,病理上任何一脏与其他四脏都存在着相乘、相侮、子及母、母及子四方面的影响。
但经过历代医家的观察和研究,脏与脏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五行生克乘侮的范围,目前主要从各脏的生理功能来阐述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来反证其生理上的关系。
1.心与肾心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一是在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方面。
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焦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焦而属于阴。
从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来说,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
《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
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表明阴阳水火升降原理。
心有阴阳,肾亦有阴阳,各自相互对立依存,以维持动态平衡。
心之阴阳必须下降于肾,而充养肾之阴阳;肾之阴阳必须上升至心,以濡养温煦心之阴阳,只有心肾阴阳之间的上下交通,相互依存,才能保证这两脏之阴阳充足,并维持动态平衡关系,而称为心肾相交,也即是“水火既济”。
如《慎斋遗书》说“心肾相交,全凭升降……升降者水火”。
《格致余论·房中补益论》说“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
水能升而火能降。
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
”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上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下泄,肾无心火则水寒,心无肾水则火炽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就会失去协调,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表现,即为“心肾不交”或“水火未济”,临床出现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见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症。
心主血,肾藏精,血与精之间可以相互化生。
血化为精,如《医原》所说“谷气归心,奉君火而化赤,赤血得金气敷布,下行入肾化精”。
【2017年整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脏腑之间胡关系
五脏六腑生理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是内脏的总称。
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五脏:心、肝、脾、肺、肾;实质性脏器,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中空管腔,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
形类似于腑,功能类似于脏。
«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此即对五脏六腑功能的总概括。
脏腑之中以五脏为中心,脏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一)心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在五脏阴阳中属阳中之阳,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表里。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从而发挥营养全身的作用。
心气的充沛、血液的充足、脉道的通利是保证心主血脉功能的三个条件。
在这个系统中,心起着主导作用。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时,气血运行通畅,脏腑机能正常,表现面色红润而有光泽,舌色淡红,脉和缓有力。
若心火旺,则面赤舌红,尤其舌尖深红起刺,脉数;若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脉象细弱无力;若心、脉为淤血所阻,则面色与舌色均较暗、可出现青紫,舌上有紫色瘀斑,脉象涩而不流利,有时可有结代脉2)心主神明:心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
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指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之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2 、系统连属(1)心在志为喜(2)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3)心在窍为舌(4)心在液为汗心火上炎,可见舌质红赤,甚则生疮;心血瘀阻,可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可出现舌卷、舌强、失语等现象。
(二)肺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一身之气肺主呼吸之气(2)主宣发和肃降(3 )通调水道(4)朝百脉、主治节治节作用,主要体现四个方面一、肺司呼吸二、调节气机三、助心行血四、调节水液代谢2、系统连属:(1)肺在志为悲忧(2)肺在液为涕(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4)肺在窍为鼻(三)脾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运化水谷,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液(2)脾主升清(3)脾主统血2、系统连属(1)在志为思(2)在液为涎(3)在体合肌肉,主四肢(4)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四)肝肝为魄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内外双修,五脏同调―补肾脏
内外xx,五脏同调—补肾脏xx养生时间:2013-02-21曾经有一位养生大师说过:“疲劳的本质是衰老,衰老本质是肾虚。
”这句话虽然不全然正确,但是却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肯定会衰老,衰老在人体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肾虚。
因为在五脏中,肾脏是人的先天之本只是父母给我们恩赐,是我们人体的米缸。
五脏中肾脏承载的功能是最多的。
肾脏除了具备主藏精,主纳气,主骨生髓,其华在发放入功能以外。
肾脏还掌管着我们周身水液的循环,肾主水液代谢,我们日常的水的吸收和排泄都直接和肾脏有关系。
可以说肾脏是人体水液代谢的“总开关”。
人每天都会和很多水,水喝到肚子里以后,首先要输送到各个器官供人体使用,使用不了的经过代谢系统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我们全靠肾脏这个总开关进行调节。
要是肾脏功能降低了,就会出现这个水不受控制了,四处乱窜,就会出现两种结果,该排的水排不出去,该得到水供应的器官又得不到。
很多老年朋友会出现水肿,早上起来脸滂了,双腿肿的一按一个坑,经常的便溏、盗汗,这是该排的没有排出去。
而口干舌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小便不利,甚至咱们说的失眠、健忘都是该得到水的地方又得不到水了。
这都是肾主水液功能衰退导致的。
说到肾主水液的功能就不能不提肾司二便的功能。
我们经常说的肾脏可以掌管这大小便的功能,肾气足的时候啊,那么大小便都非常有规律,有力量而且大小便是可控的。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说一个人啊都吓尿裤子了,说的是,当一个人极度恐惧的时候,肾气严重亏虚,不能固摄二便了,所以就尿裤子了,那么再比如说我们走在大街上想小便,没有厕所怎么办啊,年轻人就能挺得住,挺一会,及时找个厕所,解决一下,但是我们年纪大的人可就完喽,只要一有大小便,憋都憋不住,多少人都因为没找到厕所尿裤子、拉裤子,我们还有很多老年朋友,尤其是男同志,在街上,马路上,想小便但是没有厕所,挺不住,于是就在墙角啊,胡同啊,就地解决了,根本顾不上什么脸不脸面的事。
肾和五脏的关系
肾和五脏的关系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肾于心·肺·脾·肝的关联心:心主血、藏神,主喜。
心气虚行血无力,心血虚则血脉空虚。
心不藏神,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异常。
心为火之源,1.肺:肺主气司呼吸,藏魄,主悲(忧)。
肺气虚则影响呼吸功能。
助心行血,肺主通调水道,肺气虚衰则功能异常。
2.脾: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藏意主思。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失健运则血液亏虚。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脾虚则气血不能固摄。
3.肝:肝主疏泄,藏血,藏魄。
疏泄不及则肝之气火上逆。
若干失疏泄则气机郁结、气滞血瘀。
4.肾: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肾藏精,纳气,主水液,臧志,属恐肾气固摄肾精,气虚则精泄。
肾中精气虚衰,则功能减退。
1、肾与前列腺的关系因为肾与膀胱为表里,肾主水液,肾有升清降浊的功能(肾脏将有用的五谷精华运送至全身,将体内的垃圾毒素尿液代谢出体外。
),肾气的固摄能力于推动作用直接关系到了膀胱的开合。
(您看比如您平时全身无力的现象就是肾气不固,推动力出现了问题,同样的肾精亏虚就会出现小便无力尿急尿频····等现象。
肾气不固其实就像是家里用水壶烧水,水壶里的水蒸气多了才能出现呼呼的响声,如果水壶里的水蒸气总是没有那么多,响声液就很难出现了对吧?这就和咱们所说的肾气不固。
也就是说没有力气了,劲不够了。
)西医当中认为,前列腺炎(增生或肥大)就是无菌性炎症和有菌性炎症。
(例如,非衣原体或衣原体)。
2、阳痿早泄和肾的关系:因为肾主藏精主生殖(先天之精,五谷之精气,营养物质)肾阳亏虚、命门火衰,。
精不足,血就不足,血不足勃起就无力就会出现阳痿早泄等症状。
西医当中认为:《1》血液当中的垃圾毒素太多堵塞了海绵体的血管,阻止了海绵体的充血,勃起就会困难。
《2》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敏感度决定的时间的长短,兴奋度高了也就早泄了。
五脏的关系
中医脏腑脾与肾的关系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
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的。
脾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反映在先后天相互资生和水液代谢方面。
1.先后天相互资生: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藏精,主命门真火,为先天之本。
“先天为后天之根”(《医述》)。
脾的运化,必须得肾阳的温煦蒸化,始能健运。
所以说:“脾胃之腐化,尤赖肾中这一点真阳蒸变,炉薪不熄,釜爨方成”(《张聿青医案》)。
“脾为后天,肾为先天,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傅青主女科·妊娠》)。
肾精又赖脾运化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才能充盛。
故曰:“脾胃之能生化者,实由肾中元阳之鼓舞,而元阳以固密为贵,其所以能固密者,又赖脾胃生化阴精以涵育耳’,(《医门棒喝》)。
这充分说明了先天温养后天,后天补养先天的辩证关系。
总之,脾胃为水谷之海,肾为精血之海。
“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
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
”“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赖后天为之资。
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景岳全书·脾胃》)。
2.水液代谢方面:脾主运化水湿,须有肾阳的温煦蒸化;肾主水,:司关门开合,使水液的吸收和排泄正常。
但这种开合作用,又赖脾气的制约,即所谓“土能制水”。
脾肾两脏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水液的新陈代谢。
脾与肾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致脾阳不振或脾阳久虚,进而损及肾阳,引起肾阳亦虚,二者最终均可导致脾肾阳虚。
临床上主要表现在消化机能失调和水液代谢紊乱方面。
但须指出,由于有“肾为先天”,“脾为后天”之论,因此对脾肾两虚证的治疗大法,有“补肾不若补脾’’和‘补脾不若补肾”的学术之争。
如李东垣、罗谦甫以补脾立论,主张“补肾不若补脾”。
许叔微、严用和以温肾为法,主张“补脾不若补肾”。
五脏六腑是怎么相生相克
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
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使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
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
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
这类五脏相互滋长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说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限制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限制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能够防备心火之亢烈。
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限制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克制肺气清肃之太甚。
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限制肝木,如肺气清肃太甚,可克制肝阳的上亢。
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限制脾土。
如肝气条达,可疏泄性情之壅滞。
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限制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备肾水的泛滥。
这类五脏之间的相互限制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五脏中每一脏都拥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
五脏之间的生控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有他脏的资助,不致于虚损,又能控制此外的脏器,使其不致过亢。
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限制;本脏之气虚损,则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
如脾(土)之气,其虚,则居心(火)生之;其亢,则有肝木克之;肺(金)气不足,土可生之;(水)气亢,土可克之。
种生克关系把五系成一个整体,进而保了人体内境的立一。
就五行的相互关系而言,除五行之的生控制化复外,尚有五行互藏。
五行互藏又称“五行体”,“⋯⋯既有,故一行当体,即有五”(《五行大·卷二》)。
而明朝景岳明确提出了五行互藏,“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第人皆知五之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复有互藏之妙焉”(《翼·五行》)。
中医五脏六腑与脏腑调理
中医五脏六腑与脏腑调理中医学中,五脏六腑是对人体内脏器官的分类和组织方式,其理论基础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小肠、膀胱、大肠、三焦。
这些脏腑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组织功能和调节作用,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心脏心脏是中医学中的至高无上之官,被视为人体的君主。
心的主要功能是主持血液循环,保障全身器官和组织的营养和氧气供给。
此外,心还与情绪、思维、记忆等精神活动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保持心的健康需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劳累。
二、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具有储存血液、调节血液量和清除有毒物质的功能。
肝的主要功能是调畅情绪,保持血液的顺畅循环。
中医认为,肝的健康与情绪的稳定息息相关,过度愤怒、焦虑等情绪会影响肝的功能,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保持肝的健康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脾脏脾脏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同时参与免疫调节。
脾的健康与饮食习惯息息相关,中医强调“饮食为养生之本”。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保持脾的健康,避免脾虚引发的脾胃不和等问题。
四、肺脏肺脏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呼吸和气血的代谢。
中医强调肺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密切,保持肺的健康需要呼吸新鲜空气,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此外,中医还强调运动,通过适当的锻炼可以提高肺的功能和保持呼吸系统的健康。
五、肾脏肾脏是中医五脏之一,被视为人体的先天之本。
肾的功能主要包括调节水液代谢、排除代谢废物、控制生殖功能等。
中医认为,肾主管生长发育、生殖功能以及激素分泌,保持肾的健康需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六腑调理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治疗方法,通过调整脏腑的功能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的脏腑调理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饮食调理等。
中医强调一切从阴阳调理出发,通过调整脏腑的阴阳平衡来实现调理目的。
例如,如果肾气虚导致腰痛、夜尿频多等症状,中医会通过调整肾脏的功能来改善病情,常用的方法包括食疗、按摩、艾灸等。
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五脏六腑解释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
人体内的各种器官。
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
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
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
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
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
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
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
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
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目前,我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脏与脏的关系,和脏与腑的关系。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
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
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
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
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
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
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
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
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肾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
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
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
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
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
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
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
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五脏六腑互为表里关系
五脏六腑互为表里关系每一个人的身体里都存在着五脏六腑,五脏六腑主要是指一个人身体的主要器官。
因此五脏六腑中缺了哪一个器官都会导致一个人的身体出现异常情况,虽然五脏和六腑它们的存在形态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其实五脏和六腑之间存在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关于五脏和六腑之间的表里关系是什么呢?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
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
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
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
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
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
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
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
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肾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
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
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
中医学课件-五脏-肾
肾与耳、目的关系
肾与目的关系:肾精充足,目 明有神;肾精不足,目昏、眼 花
肾与耳的关系:肾气充足,耳 聪目明;肾气不足,耳鸣、耳 聋
肾与耳、目的共同点:肾气、 肾精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耳、
目的健康
肾与耳、目的不同点:肾气主 要影响耳的功能,肾精主要影
响目的功能Leabharlann 肾与脑的关系肾精不足,脑髓亏虚,记忆 力减退
肾主藏精,主管生殖和生长 发育
肾主骨,影响骨骼发育和健 康
肾主志,影响人的意志和情 绪
肾主耳,影响听力和耳部健 康
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肾与心:心肾 相交,水火既 济,维持人体
阴阳平衡
肾与肝:肝肾 同源,精血互 化,共同维持 人体气血运行
肾与脾:脾肾 互用,脾主运 化,肾主藏精, 共同维持人体
水液代谢
中药
补肾气:使用 黄芪、党参、
白术等中药
补肾精:使用 何首乌、黑芝 麻、核桃等中
药
调理脾胃:使 用茯苓、白术、
陈皮等中药
调理肝肾:使 用枸杞子、菊 花、决明子等
中药
食疗调理肾虚的方法
黑芝麻:具有补肾益精、 养血润肠的功效,适合肾 虚者食用
枸杞:具有滋阴补肾、明 目益气的功效,适合肾虚 者食用
黑豆:具有补肾益精、活 血利水的功效,适合肾虚 者食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肾阴虚:表现为口干舌燥、五心烦 热、失眠多梦等,调理方法包括滋 阴补肾、清热解毒等。
肾精不足: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头 发早白、牙齿松动等,调理方法包 括补肾填精、增强体质等。
中药调理肾虚的方法
补肾阳:使用 鹿茸、肉苁蓉、 淫羊藿等中药
补肾阴:使用 熟地黄、山茱 萸、枸杞子等
阴阳图五脏六腑位置图
阴阳图五脏六腑位置图阳(清)升火↓南夏热中气↑木土→金↓东中西春温土秋凉阴(浊)降水↙北冬寒火(升炎)心(火)木(发散)土(濡湿)金(收敛)↑肝(木)←脾(己土) 胃(戊土)→肺(金)↓水(降润)[血/营]肾(水)[气/卫]心(丁火) 小肠(丙火)神(心)胆(甲木) 肝(乙木)脾(己土) 胃(戊土)肺(辛金) 大肠(庚金)魂(肝)魄(肺)肾(癸水) 膀胱(壬水)精(肾)五脏/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五体:筋、脉、肉、皮、骨五华:爪、色、唇、毛、发五官/窍:目、舌、口、鼻、耳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色(肝):青、赤、黄、白、黑五臭(心):臊、焦、香、腥、腐五味(脾):酸、苦、甘、辛、咸五声(肺):呼、笑/言、歌、哭、呻五液(肾):泣/泪、汗、涎、涕、唾五气:风、热、湿、燥、寒五志:怒、喜、思/忧、悲、恐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化:生、长、化、收、藏五音:角、徵、宫、商、羽原文地址:转-五脏六腑位置图作者:随新所遇五脏六腑位置图黄元御气机升降图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
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
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
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
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
脏腑之间的关系与之所对应的病理现象
脏腑之间的关系与之所对应的病理现象一、五脏之间的关系与之所对应的病理现象五脏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古人多以五行相生相克来说明其生理上的联系,即任何一脏与其他四脏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联系关系;并用五行相乘相侮与子母相犯来说明其在病理上的联系,即任何一脏与其他四脏都存在着相乘、相侮、子病及母、母病及子四方面的病变关系。
但是,经过历代医家的观察与研究,对五脏之间关系的认识,早已超越了五行生克乘侮的范围,目前主要是从各脏的生理功能来阐述其间的联系,并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来反证其生理上的关系。
这样,就更具体、灵活、实用。
五脏之间的关系较复杂,为了便于分析,此以两脏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1.心与肺的关系“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就是心主血与肺主气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从心主血对肺主气来说,心推动血液运行,一方面,能维持肺司呼吸功能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血是气的载体,气附于血而运行全身,从而使肺能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
从肺主气对心主血来说,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能促进、辅助心脏推动血液运行,是保证心血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联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之间的中心环节,主要是积于胸中的宗气。
在肺司呼吸的作用下形成宗气以养心,促进心脏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心血运载宗气以养肺,以维持肺脏司呼吸的功能。
所以,宗气具有的贯心脉以行气血和走息道以司呼吸的功能,能够强化血液循环与呼吸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
病理现象:心与肺的病变可以相互影响。
如肺气虚弱,宗气生成不足,使血行无力,或肺失宣降,气机不畅,使血行受阻,出现咳嗽、气短、胸闷、心悸、唇青、舌紫等症。
反之,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血行不畅,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出现心悸、唇青、舌紫、咳嗽、气喘、胸闷等症。
2.心与脾的关系心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二是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关系。
血液生成方面,心主血,心血供养脾,维持脾的正常运化;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运正常,则化生血液功能旺盛,保证心血充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于心·肺·脾·肝的关联心:心主血、藏神,主喜。
心气虚行血无力,心血虚则血脉空虚。
心不藏神,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异常。
心为火之源,1.肺:肺主气司呼吸,藏魄,主悲(忧)。
肺气虚则影响呼吸功能。
助心行血,肺主通调水道,肺气虚衰则功能异常。
2.脾: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藏意主思。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失健运则血液亏虚。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脾虚则气血不能固摄。
3.肝:肝主疏泄,藏血,藏魄。
疏泄不及则肝之气火上逆。
若干失疏泄则气机郁结、气滞血瘀。
4.肾: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肾藏精,纳气,主水液,臧志,属恐肾气固摄肾精,气虚则精泄。
肾中精气虚衰,则功能减退。
1、肾与前列腺的关系因为肾与膀胱为表里,肾主水液,肾有升清降浊的功能(肾脏将有用的五谷精华运送至全身,将体内的垃圾毒素尿液代谢出体外。
),肾气的固摄能力于推动作用直接关系到了膀胱的开合。
(您看比如您平时全身无力的现象就是肾气不固,推动力出现了问题,同样的肾精亏虚就会出现小便无力尿急尿频····等现象。
肾气不固其实就像是家里用水壶烧水,水壶里的水蒸气多了才能出现呼呼的响声,如果水壶里的水蒸气总是没有那么多,响声液就很难出现了对吧?这就和咱们所说的肾气不固。
也就是说没有力气了,劲不够了。
)西医当中认为,前列腺炎(增生或肥大)就是无菌性炎症和有菌性炎症。
(例如,非衣原体或衣原体)。
2、阳痿早泄和肾的关系:因为肾主藏精主生殖(先天之精,五谷之精气,营养物质)肾阳亏虚、命门火衰,。
精不足,血就不足,血不足勃起就无力就会出现阳痿早泄等症状。
西医当中认为:《1》血液当中的垃圾毒素太多堵塞了海绵体的血管,阻止了海绵体的充血,勃起就会困难。
《2》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敏感度决定的时间的长短,兴奋度高了也就早泄了。
所以我们也要抑制中枢神经的兴奋度和敏感度。
《3》体质衰弱,也就是说的是元气亏虚。
就是咱们老百姓常说的精力不足,也就是说没有力气了勃起就无力了。
坚持的时间自然就短了困难了。
3、骨病肾主骨生髓髓生血,主纳气,腰为肾之府。
(腰和膝)原因就是肾气亏虚,骨骼失养。
为什么肾气不足就会出现骨关节疾病呢?咱们人是靠气血活着的,骨头的健康靠的也是气血。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骨关节,两个骨头中间是“骨间盘”,骨间盘的作用是干嘛的呀?吸收营养,让骨头长高的;还有一个作用是干嘛的呀?它是减震的。
当咱们受到外力的情况下,比如咱们走路、提东西、下蹲,它都起减震润滑的作用。
骨头疼就跟这儿有关系。
人只要做动作,这骨关节就要活动。
大家看每一个骨关节,都由骨头和中间的骨间盘构成,骨间盘是软的,它里头是液体;关节不停的活动,骨间盘就总是受挤压、受摩擦。
如果我们懂营养、会吃饭,骨间盘就会得到持续的补充,它老是丰满的;如果我们不注重营养,老不给它“吃饭”,我们天天用它,越挤这个东西越薄;如果我们老挤它,慢慢液体没了,是不是就变成固体了?我们医学名字叫“钙化”了。
如此一来,这个病就出来了。
西医认为:骨的营养物质供应不上造成了骨缝分泌润滑液的功能降低,软骨直接摩擦。
骨免疫功能下降,关节出现炎症,增生等情况或关节炎或者各种关节疾病。
4、心于肾的关系:中医认为,心居隔上阳位,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
在五行属水。
为先天之本。
藏真阴而寓真阳,心为君火,肾为相火。
如若心火不能下降与肾而上亢。
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下泻,肾无心火则水寒,心无肾水则火炽。
心肾不交,水火未济。
肾精不足导致的心血不足出现面色无华、心悸、耳鸣、腰膝酸软,胸闷气短、心跳加速、心律不齐。
等症状。
西医认为。
心脏统领全身的血液的重要器官,胃肠吸收的营养物质随着血液布散到全身,血液当中的自由基、甘油三酯、胆固醇、等物质在肝肾的代谢下随着小便大便排泄出体外。
肝解毒,肾排毒。
所以肾脏的健康才能防止血液中的脂质板块的合成和降低血脂。
防止血液流通受阻。
所以说中西医认为心脏的健康和肾脏是分不开的。
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治疗心脏病必须恢复自身(肝、肾)的代谢功能。
血毒排出了,心脏的负荷就没有了。
呼吸就顺畅了胸不闷气不短了心脏不舒服的症状才能彻底消失。
5、肺与肾:肺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与呼吸运动量方面的协同作用和依存的关系。
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肾的协同作用,保证了水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赖于肾阳的蒸腾气化,而肾的主水功能亦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
肺肾在水液代谢功能方面,既有协同作用又有依存关系。
例如有的人肺炎或老慢支等等严重了,全身或局部会出现浮肿等现象或囊肿等都是以上原因。
就像是一个河流里面有很多水,这条河道就是肺,里面的水就是肾,水道通畅没有淤阻里面的水就能正常的流动,而水就不会溢出。
也就不会出现水肿或浮肿的或囊肿的现象。
但是河道受阻挡水就会淤阻,水出不去,水就越聚越高,如果是人体那么久是形成了水肿或囊肿。
所以现在您能明白为什么肺病在治疗肺的同时要一起修复补充肾脏了吗?6、肝与肾肝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于精之间和阴与阳的相互依存关系。
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
肾精亏损导致肝血不足也就会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腰酸等症。
肾阴不足可以导致肝阴不足,称为“水不函木”。
肝阴不足,亦可导致肾阴亏虚而致“相火偏亢”阳强不泄,遗精滑精等症状。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可以互生;肝属木,肾属水,水可以生木。
肝肾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故有“肝肾同源”、“精血同源”、“乙癸同源”之说。
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相反相成,故肝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肝肾同源及疏泄与封藏关系方面。
1. 肝肾同源:所谓肝肾同源,主要是指精血同源、精血互生的关系。
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
肝血有赖于肾精的资助,肾精足则肝血旺,肾精亦赖肝血的滋养,肝血旺则肾精充。
正是由于精血之间可以互生互化,所以,肾精与肝血,荣则同荣,衰则同衰。
肝血和肾精,又同源于水谷精微,依靠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才能充盛而不衰,故称肝肾同源。
在五行中,肝属木,肾属水,肾水可以养肝木。
阴阳学说认为,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对各脏腑的阴液具有滋养功能,肝阴得到肾阴的资助,即能涵敛肝阳,使肝的阳气不至过亢,保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
肾阴养肝阴的理论与水生木是一致的。
脏腑配属五行、天干、方位,肝为东方甲乙木,肾为北方壬癸水。
肝胆相表里,均属木,但肝为乙木,胆为甲木。
肾与膀胱相表里,均属水,但肾为癸水,膀胱为壬水。
因此,肝肾同源又称之为“乙癸同源”,其中乙代表肝,癸代表肾。
由于肝肾在生理上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在病理上也常互相影响。
2. 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反相成的联系。
7、脾与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依存和协同的关系。
《2》是脾之运化功能要和精阴阳的温煦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
《3.》脾胃的布散在水液的代谢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关系到脾肾两脏。
两者相互资生,相互促进。
脾主运化,肾中有肾精肾阳,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脾之健运,花生精微,需借助于肾阳的推动、温煦。
故有脾阳根与肾阳之说。
肾中精气亦依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补养。
脾主运化水液,肾主观代谢水液,脾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相互配合发挥协同作用。
如肾阳不足就会导致脾阳亏虚,则可见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水肿等。
若脾阳久虚进而可损伤及肾阳,而成脾肾阳虚之病。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水液。
脾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天与后天相互促进及津液代谢方面。
1.先后天关系方面:肾藏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
先后天之间的关系是“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
脾主运化,脾的运化全赖于脾之阳气的作用,但脾阳须依赖于肾阳的温煦才能强盛。
肾藏精,但肾精必须得到脾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不断资生化育,才能充盛不衰,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在病理情况下,脾肾之间相互影响。
2.在水液代谢方面:人体水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多个脏腑协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尤以脾肾的作用更加重要。
脾主运化水液,为水液代谢的枢纽,肾主水液,气化作用贯彻在水液代谢始终,故曰“其本在肾,其制在脾”。
概括了脾肾两脏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特点。
在病理方面,脾肾两脏功能失调,如脾肾阳虚等,均可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出现水肿、泄泻、小便不利等症。
8、肝与脾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统血又为气血生化之源。
故肝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及血液的生成运行方面。
l. 在消化方面:脾主运化,摄入到人体内的饮食物,必须经过脾胃共同作用,才能使水谷化为精微并输送到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
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与肝的关系极为密切,这种关系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只有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正常,胆汁才得以正常的分泌和排泄,脾胃升降有序,饮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得以正常的消化吸收。
脾的运化功能,对肝之疏泄亦有一定影响,只有脾气强健,饮食物及水液得以及时的输布而不发生滞留,肝之疏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
在病理情况下,如肝的疏泄不利,即可对脾胃的运化功能产生影响。
. 在血液方面:肝主藏血,贮藏和调节全身血量,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
肝脾之间在血液方面有着较为密切地联系。
脾气健运,气血生化有源,血量充足,则肝血充盈。
而肝血充足,可以涵敛肝阳,使肝气条达舒畅,才能保证脾之健运发挥其统血功能。
在病理上,如果脾气虚弱,运化不利,水谷精微吸收障碍,血液化源不足,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均可累及于肝,导致肝血亏虚,出现食少、消瘦、眩晕、视物模糊、肢体麻木、女子月经量少,甚或经闭等病症。
反之,肝血虚少或肝不藏血,均可影响肝之疏泄,疏泄失常,则可致脾之运化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