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精要
15控制目标151血糖控制目标强调个体化并根据其年龄与预期寿命是否存在微血管和大血管疾病ccvd危险因素是否存在可导致严重低血糖的疾病及危险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如医疗条件经济条件和健康需求等制定血糖控制水平
2014
年 7 月第 34 卷第 7 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IGT
1 2 3
IFG IGT
IFG + IGT
1 3
先根据高危因素( 同上)进行初筛, 对于具有一项危 险因素者进一步进行 FPG 或任意点血糖(RPG)筛 查。( 建议以 FPG ≥5 6 mmol / L 作为行口 1) FPG: 建议 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切点。( 2) RPG: 3 )由 以 RPG≥7 8 mmol / L 作为行 OGTT 的切点。( 于 FPG < 5 6 mmol / L 或 RPG < 7 8 mmol / L 的人群 特别是老年人群不能完全排除 IGT 及餐后血糖升高 的糖尿病, 因此老年及其他高危者(确诊冠心病或 合并较多危险因素)也建议行 OGTT 明确血糖代谢 的情况。 1 4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管理 1 4 1 血糖正常性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管理 ( 1) 健康教育: 目前缺乏证据与共识。参考糖尿病健康 教育, 建议每位高危者和( 或) 家属(照护者)应接受 系统性的教育, 并且做到每年巩固一次。教育的内 容至少应包括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相关知识, 如什 么是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 医学营养治疗、 运动和戒 烟的基本知识等;此外还应包括该人群的其他 CCVD 风险的管理知识。( 2) 其他干预: ①生活方式 干预。这是干预的基础。应建议通过医学营养治疗 和运动等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减少发生糖尿病的风 险。推荐肥胖或超重者控制至正常 BMI < 24, 或体 重至少减少 5% ~ 10% ; 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 1680 ~ 2100 kJ; 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 30% 以下; 体力活动时间增加到 250 ~ 300 min / 周。 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后, 须定期随访其执行度。② 其 他 CCVD 风险的管理, 如血压、 血脂同等重要, 详细 指标见控制目标部分。( 开始生活方式干 3 )监测: 预后, 须定期随访该人群的血糖变化情况, 建议每年 至少一次于医院行 FPG 和( 或) OGTT 检查。 1 4 2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管理 同血糖 1 4 2 1 IFG 人群的管理 ( 1 )健康教育: 正常性糖尿病高危人群部分。( 2 )其他干预: ①生 活方式及血糖外其他 CCVD 风险的管理同血糖正常 性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管理。必须再次强调, 强化生 活方式干预是基础。②降糖药干预。如严格执行生 活方式干预达 6 个月以上而血糖仍控制不佳 ( , 或高血糖进展, 且年轻、 经济 FPG > 6 1 mmol / L ) 表 1 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参考标准 条件好、 有高的健康需求及医疗条件者可考虑使用 ; 若要 药物。推荐使用二甲双胍( 750 ~ 1700 mg / d ) 减重, 平均剂量 2000 ~ 2550 mg / d。二甲双胍不耐 且 受可使用阿卡波糖 150 ~ 300 mg / d( 若要减重, 平均 剂量 300 mg / d )或噻唑烷二酮类(TZDs)如罗格列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 无糖尿病病史者, 首 酮 4 ~ 8 mg / d、 ~ 45 mg / d。治疗应遵从 吡格列酮 15
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完整版)
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糖尿病类型、教育、职业、经济状况、 病程、病史、用药情况、糖尿病家族史等。 2.糖尿病相关临床指标评估:
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等。 3.并发症评估:
急性并发症,如低血糖、酮症酸中毒;慢性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 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病等评估。 4.饮食习惯:
自我管理处方是一种个体化的糖尿病教育管理工具,将 2 型糖尿病全 方位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以处方形式综合为一体,且随着处方的实施和 不断改进,能将 DSME/S 延续并形成持续支持的糖尿病教育管理行为改变 闭DSME/S 的支 持形式之一。自我管理处方应由有资质的糖尿病教育者或教育护士主导制 定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患者行为改变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具有 综合性、个体化、易操作、可持续改进的特点,是协助医务人员实施糖尿 病教育管理与支持以及指导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的实操性工具。 二、自我管理处方的理论依据
中国 2 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完整版)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 2 型糖尿病患病率为 9.7%~11.6%[1,2],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糖尿病作为慢性 终身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赖于自身管理[3,4]。有效的糖尿病自 我管理教育和支持(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support, DSME/S)是协助糖尿病患者管理和维持自身健康行为的基础[5]。我国的 糖尿病教育管理起步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最初是医护人员组织住院糖 尿病患者进行授课,模式单一,患者学习比较被动。随着国外的成功经验 不断引入,以专业人员小组授课、个体化自我管理技能培训及病友同伴教 育相结合的 DSME 模式开始出现[6]。但目前我国糖尿病教育存在诸多问 题:如内容单调(以书本知识为主)、讲者随意性强、缺少系统评估和随 访、教育与行为改变脱节、脱离患者需求、缺乏个体化的教育和饮食、运 动计划以及制定的 DSME 计划无法很好地落实等[7,8,9,10]。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精要
病因和诊断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近年来,研 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和慢性炎症反应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诊断2型糖尿病通常基于血糖水平、症状和体征,同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 别、种族、肥胖程度和家族史等因素。除了血糖检测外,还应其他代谢指标如血 脂、血压和尿酸等。
具体实施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专家们提出以下具体实施方法:
1、健康教育: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通过宣传单、宣传册、网络等多种渠道传播糖尿病的知识和预防措施。
2、健康促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适量运 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为大众提供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建立 健康的生活方式。
3、胰岛素治疗:当口服药物无法控制血糖时,应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起 始剂量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并定期调整。
四、随访与监测
1、定期随访:EOT2D患者应定期接受随访,以监测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进 展及药物不良反应。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2、自我监测:鼓励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以更好地了解自身血糖波动情 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并发症监测:EOT2D患者应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 病变、肾脏病变等。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应提前进行相关检查。
五、预防与教育
1、预防: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定期检查,可以有效预防EOT2D的发生和发展。 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应尽早采取预防措施。
2、教育: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和心理支持非常重要。教育内容包括饮食 控制、运动锻炼、药物使用、并发症预防等。同时,应患者的心理健康,减轻焦 虑和抑郁症状。
在预防方面,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例 如,保持健康的体重、合理饮食、增加运动量等均有助于改善代谢,预防2型糖 尿病的发生。此外,针对高风险人群,如家族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或患有代谢综 合征等疾病的人群,应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如定期检测血糖、加强健康教育等。
成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基层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对估计效应值几乎没有信心:估计效应值与真实效应值很可能完全不同。对效应值的任何估计都很不确定
推荐强度分级
强推荐(1)
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
弱推荐(2)
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
表 1 GRADE 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分级
由于“三高”防治的复杂性及当前“三高”患者基层防治临床证据匮乏,本共识仅对干预措施确定了相关推荐意见等级。本共识可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等专业人员参考和使用。共识推荐意见的目标人群为中国 18 岁及以上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 2 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者,以及经评估可能罹患“三高”的人群。
2.5 如何对“三高”患者进行相关并发症的识别、筛查和初步处理?
2.7 “三高”患者的综合治疗目标?
图 4 全人群“三高”诊疗路径
2.6 “三高”患者的转诊指征?
2.7 “三高”患者的综合治疗目标?
组分
控制目标
BMI
18.5~24.0 kg/m2。随着年龄增长,体质量控制范围可适当放宽
腰围
男 <90 cm,女 <85 cm
血压
<130/80 mmHg,DBP 尽量≥ 70 mmHg,年龄 >80 岁、健康状态差或伴有严重并发症者可适当放宽至 <150/90 mmHg
血脂
TC<4.5 mmol/L,TG<1.7 mmol/L未合并 ASCVD 时:年龄 <40 岁者 LDL-C<2.6 mmol/L、非 HDL-C<3.4 mmol/L,年龄≥ 40 岁者 LDL-C<1.8 mmol/L、非 HDL-C<2.6 mmol/L合并 ASCVD 时:极高危患者 LDL-C<1.8 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 >50%超高危患者 LDL-C<1.4 mmol/L,且较基线降低幅度 >50%年龄 >80 岁时:预期寿命短、健康状态差或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建议适当放宽 LDL-C 控制目标
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完整版)
使用药物及注射装置的种类、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注射前的准备工作(剂量调节和检查、胰岛素摇匀方法、部位选择、装针头方式、皮肤消毒等)、注射的操作方式(捏皮方法、进针角度、推注方法、停留时长、拔针方法等)、注射部位的轮换、注射部位皮肤问题的处理、胰岛素的保存方法等。
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以免遗漏信息。评估方式和评估内容视患者的年龄、病程、接受情况等而异,避免引起患者的抵触心理,评估的结果需要完整记录并且存档,作为下一次随访及复诊评估的参考。
(二)个性化目标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或多个组分,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症等,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血糖,还要降压、调脂、控制体重,改善生活方式,只有全面达标,才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目标设定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并发症或合并症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
1.控制目标:
(1)毛细血管血糖:空腹与非空腹;(2)糖化血红蛋白;(3)血压;(4)血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体重:体质指数;(6)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
(一)综合评估
在制定个性化自我管理方案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系统的评估:
1.患者基本信息:
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糖尿病类型、教育、职业、经济状况、病程、病史、用药情况、糖尿病家族史等。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作者:————————————————————————————————日期:1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专家共识》建议: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即根据病情分层和社会因素的差异设定相对合理、因人而异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强调不要因为HbA1c达标或正常化而增加患者低血糖风险,或使超重和肥胖患者体重增加,或患者死亡等风险增加[1]。
虽然对住院患者的高血糖管理不可能以HbA1c 为目标,而是以血糖为目标值,此共识病情分层及个体化原则仍十分适用。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改变,住院患者越来越多,且糖尿病患病率居高不下,成人住院患者中高血糖较常见,他们的高血糖管理目标制定问题亟待解决。
2009年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联合发布了《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共识》,针对重症患者和非重症患者提出了相应的血糖控制目标[2]。
2011年美国内科医师协会(ACP)发表了《住院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管理指南》[3]。
这些权威指南与我国住院患者情况不太符合,如我国住院患者病情轻者比例高,甚至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也被收入院治疗,住院期间新发现的糖尿病较多,常常住院作术前准备等,因此患者病情差异很大。
不论高血糖还是低血糖,都可影响住院患者的预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为了较合理地解决临床工作者的实际问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组织专家对我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制定了个体化的血糖管理目标。
一.共识要点(一)证据等级参照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的证据等级分级标准[4],标注于相应推荐后的括号中。
(二)住院高血糖诊断标准患者住院期间任意点的血浆葡萄糖水平 > 7.8 mmol/L(E级)。
成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基层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PPT模版
血压筛查
血糖筛查
血脂筛查
生活方式干预
高危人群除了一般人群的预防措施外,还应进行中国成人ASCVD总体发病风险评估,控制被动吸烟、既往吸烟史、饮酒过量和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等因素。
超重和肥胖是“三高”高危人群的一个重要因素。超重是指体质指数达到或超过24.0 kg/m2,肥胖是指体质指数达到或超过28.0 kg/m2。
为了鼓励人们积极参与运动,建议提供健身区域和器材。这样可以方便人们进行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家庭内共同调整生活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可以通过共同参与运动活动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是预防“三高”的关键。这包括饮食健康、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人们应该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同时,适量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正常高值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因素是高危人群的识别标志。这些人群需要进行个体化管理,以预防和控制“三高”发展。
具有发展为“三高”风险的人群
“三高”在中国人群中的患病率
“三高”患者的控制率和达标率不理想
“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
高危人群的识别和筛查方法
除了正常高值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还有其他因素如遗传因素、经济因素、生活方式等也会影响个体发展为“三高”的风险。
02
03
01
对于"三高"患者,基层医务人员需要具备并发症筛查意识,并利用医疗资源进行筛查。对于急性并发症,应快速识别,并在必要时进行紧急转诊和院前急救处理。
对于"三高"患者,应定期进行慢性并发症的筛查。在必要时,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并按照相关指南规范进行管理。
2022版中国2型糖尿病泛血管疾病共识主要内容
2022版中国2型糖尿病泛血管疾病共识主要内容近期,2022版《2型糖尿病患者泛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于《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以及Cardiology Plus共4大杂志上同期重磅发布。
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牵头组织心血管病学、内分泌学、肾脏病学、神经病学以及健康管理等5大领域的国内权威学者,结合该领域的重要科学证据及国内外临床医生的实践经验联合制订。
共识内容涵盖了T2DM 患者泛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生理机制、多学科协作诊疗、风险评估以及管理等内容,共识共21条推荐意见,可以为临床对2型糖尿病患者泛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提供系统、规范的指导建议。
共识适用于从事临床工作的内科、外科、全科医学以及体检等科室的医生。
《2型糖尿病患者泛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 版)》02 T2DM 患者泛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03 T2DM 患者泛血管疾病的多学科协作诊疗04 T2DM 患者泛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05 T2DM 患者泛血管疾病的管理策略共识着重突出了 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早期风险评估的内容,即每年至少进行1次危险因素、血管结构和功能以及靶器官损伤的评估,强调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的管理需要由患者和多学科医师共同参与,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强化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和抗血小板治疗。
本文就2型糖尿病患者泛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与大家分享。
T2DM 患者泛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对T2DM患者进行常规问诊、体格检查以及一般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 )、胰岛素、C肽等,还要进行系统的泛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表1),以早期检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和靶器官损伤。
推荐T2DM 患者泛血管疾病的系统性评估至少包括危险因素、血管结构和功能以及靶器官损伤等内容。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目前,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控制血糖是延缓糖尿病进展及其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虽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公认指标,但应该控制的理想水平即目标值究竟是多少还存在争议。
各权威组织推荐的血糖控制目标HbA1C的水平也不尽相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推荐的一般HbA1C目标值为<6.5%。
一、无糖尿病并发症和严重伴发疾病的非老年人(<65岁)患者1. 一般将HbA1C控制于<6.5%,若降糖治疗无低血糖或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者可使HbA1C<6%。
研究已经证实,在糖尿病诊断时就严格控制血糖,同时控制体重、血脂、血压、抗血小板治疗,全面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会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2. 口服降糖药物未达标加用或改用胰岛素的患者,其血糖控制目标值可适当放宽至HbA1C<7%,以减少低血糖和体重增加这两大不良反应。
3.目前不必使用降糖药物的患者,即经过一定时间的降糖治疗后已经停用降糖药物,仅使用生活方式干预血糖控制很好,其目标值应该更严格(HbA1C<6%)。
二、已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极高危者糖尿病病史长,已患心血管疾病(CVD)或处于CVD极高危,我们推荐HbA1C≤7.5%,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HbA1C控制在7%以下对大血管的益处。
三、老年糖尿病患者若患者脏器功能和认知功能良好、预期生存期>15年,应严格控制HbA1C <7%;若患者合并其他疾病、预期生存期5~15年,可适当放宽HbA1C<8%;若患者既往有严重低血糖史、合并其他严重疾病、预期生存期<5年,美国退伍军人事务局推荐控制目标放宽到HbA1C<9%。
HbA1C较高者应避免发生高血糖症状、急性代谢紊乱和感染。
对老年尤其高龄(>80岁)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总体放宽,放宽程度因人而异,治疗措施应简单易行,控制高血糖还需充分考虑患者脏器功能的减退程度。
成人早发2型糖尿病诊治专家共识
成人早发2型糖尿病诊治专家共识成人早发2型糖尿病诊治专家共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成人早发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为了提高对早发2型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西医结合的糖尿病专家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成人早发2型糖尿病诊治专家共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早发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专家们一致认为,肥胖、缺乏运动、高脂饮食等生活方式是早发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高危人群中。
二、早期诊断与筛查早发2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专家们建议在人群中开展糖尿病的筛查工作,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如超重和肥胖人群、家族史阳性人群以及老年人等。
血糖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三、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不同人群的个体化治疗是早发2型糖尿病管理的核心。
专家们强调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具体方案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合并症的存在与否进行选择。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控制体重,这些都可以对病情有积极的影响。
心理支持则是通过心理咨询、康复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四、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等。
针对这些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首先,血糖控制是最基本的措施,通过定期监测和调整药物治疗,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其次,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心脏、眼部、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评估,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
此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成人早发2型糖尿病的诊治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早发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防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防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和日常生活方式的调整。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还可能患有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是指患者在思维、记忆、学习和决策等方面出现障碍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中国专家们制定了以下共识:一、早期筛查:对于高危人群,例如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有基因遗传风险的人群等,应该进行早期的认知功能筛查。
通过一些简单的问卷或测试,可以及早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
二、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已经发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要加强患者的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脑的功能和记忆力。
其次,患者需要均衡饮食,增加摄入蔬菜水果的比例,减少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
此外,合理控制体重和血压也对改善认知功能有帮助。
三、药物治疗:对于认知功能障碍较为明显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药物来帮助改善认知功能。
临床研究表明,一些脑血管活性药物和改善血糖控制的药物对改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作用,但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五、家庭关爱和社会支持:2型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持对于他们的认知功能的恢复和改善至关重要。
家庭成员可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社会组织和人员也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支持来帮助患者。
最后,中国专家认为,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内分泌科、神经科、心理科等多个专业的医生和专家。
各个学科的医生和专家应该加强交流合作,制定出更为科学和有效的防治方案,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
2023年版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预防与管理专家共识PPT课件
03
收缩压<130mmHg且舒张压<80mmHg。
联合用药方案推荐
01
02
03
04
05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 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抑制剂(ACEI)/血管紧 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适用于高血压 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 、肾脏疾病等患者。
利尿剂+ACEI/ARB:适 用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 竭、心肌梗死后、糖尿 病等患者。
共识总结了近年来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 展,包括新型降糖药物、降脂药物和抗血 小板药物的应用。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精准医学在糖尿病心血管 疾病中的…
利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技 术,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精准 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和管理方案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糖尿 病心血管…
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 实现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 的智能预测、诊断和治疗。
关键成果回顾
强调全面风险评估
个体化治疗方案
共识强调了全面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 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性,包括 血糖、血脂、血压等多个方面。
针对不同患者的风险因素和临床特点,共 识提出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旨在降低心 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强调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进展
共识强调了生活方式干预在预防和管理2型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包 括合理饮食、增加运动、戒烟限酒等。
03 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 患者血糖管理
血糖控制目标
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
对于大多数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应将HbA1c控制在7.0%以下,以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风险。
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并发症情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2型糖尿病缓解中国专家共识 pdf
《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是由中国专家委员会编写的,旨在规范临床医生在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缓解2型糖尿病的相关临床诊疗工作,
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使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
共识中明确指出,2型糖尿病可以实现缓解,即减药、停药、远离并发症。
这意味着,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以及代谢手术能够促进合并超重和肥
胖的2型糖尿病缓解,使患者在较长时间内免于使用降糖药物。
此外,共识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策略和实践指南,包括建立跨学科综合干预团队,形成配套管理流程,以及通过认知行为及心理干预来调整患者的生活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型糖尿病的缓解可能带来许多好处,如减轻患者心
理负担、增强患者依从健康生活方式的信心,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远期还可以延缓疾病进展速度,降低终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是,任何措施改善了导致
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如胰岛素分泌受损、胰岛素抵抗(IR)、肥胖等,均可减缓
血糖升高的速度或使高血糖逆转到相对低的水平且已被临床研究证实。
总的来说,《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实用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有望帮助更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现病情缓解,提高生活质量。
2023年健康管理师之健康管理师三级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
2023年健康管理师之健康管理师三级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单选题(共30题)1、下列不属于健康需求管理主要工具和常见方法的是()。
A.24小时电话就诊分流服务B.提供就医服务C.基于互联网的卫生信息数据库D.健康课堂【答案】 B2、《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的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空腹血糖()mmol/L和(或)糖耐量试验2h血糖()mmol/L。
A.5.6--7.8、6.9--11.0B.6.9--11.0、5.6--7.8C.5.6--6.9、7.8--11.0D.7.8--11.0、5.6--6.9【答案】 C3、()是指凡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须经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查确认。
A.保健食品备案B.保健食品注册C.保健食品监管D.保健食品审评【答案】 D4、二、某男,74岁,身高1.72米,体重85公斤。
吸烟,不饮酒,最近确诊高血压,168/88mmHg,无其他器官损害和临床情况。
A.超低危B.中危C.无危险D.高危E.低危【答案】 D5、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其主要功能是( )A.促进体内胶原的合或B.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C.促进伤口愈合D.强还原剂,具有抗氧化作用E.以上都是【答案】 C6、初级卫生保健的工作内容不包括。
A.增进健康B.及时治疗C.合理用药D.预防疾病E.康复防残【答案】 C7、诸多因素影响能量消耗,除了( )A.气候条件B.一天中的不同时刻C.记忆力D.活动的类型E.个人技巧等【答案】 C8、下列哪种食物性质偏寒凉,不适宜虚寒体质的人长期或大量食用( )A.绿豆B.桂圆C.红枣D.羊肉E.生姜【答案】 A9、()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A.血B.气C.经络D.津液【答案】 B10、张女士,59岁,身高1.60米,体重75公斤。
平时每日在家里操持家务,较少参加体育锻炼,喜吃油炸食物,口味重,无烟酒嗜好。
A.电话通知B.打印的健康信息邮寄+电话通知C.到健康管理中心自取+短信通知D.电子邮件形式发送E.短信通知【答案】 B11、一、某老年社区为提高辖区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水平,引进某健康管理机构为糖尿病患者进行服务,对不同糖尿病患者分别开展常规管理和强化管理,并在管理一年后进行年度考核A.1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治疗为主,同时配合饮食疗法,适当运动锻炼B.2型糖尿病首先实施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如果实施无效,则应考虑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增敏剂C.2型糖尿病一般不需使用胰岛素治疗D.康复治疗可以使糖耐量减低患者不再进展为糖尿病E.糖耐量减低康复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等措施【答案】 D12、计划书评价内容包括过程评价、( )和结局评价3个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正式发布医脉通2014-05-09发表评论分享糖尿病是最重要的慢性非传染病之一,虽然不同年代流行病学研究采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不一,但其在我国人群中患病人数和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
若任其自然发展,我国将面对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带来的严重健康、医疗支出与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即糖尿病的一级预防)是亟待解决且意义重大之事。
针对糖尿病的一级预防,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CSE)根据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权威指南制定了《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希望能对我国2型糖尿病的预防起到积极的作用。
共识全文近日正式发表于《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年4月刊。
(共识正式版全文下载)注:本共识(征求意见稿)曾于2013年8月24日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CSE2013)上首次发布。
(详见资讯:童南伟:“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要点介绍)共识要点如下:糖尿病高危人群定义:包括血糖正常性高危人群和糖尿病前期人群为便于描述,共识将糖尿病发病风险高者定义为糖尿病高危人群,他们可能糖代谢正常(血糖正常性糖尿病高危人群),也可能为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因此糖尿病高危人群与糖尿病前期是不同的概念。
糖尿病前期可以作为诊断用语,而糖尿病高危人群一般不作为诊断用语。
血糖正常性高危人群成年人(>18岁)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高危因素,可定义为糖尿病高危人群:(1)年龄≥40岁;(2)既往有糖尿病前期病史;(3)超重、肥胖(体重指数≥24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4)静坐的生活方式;(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妊娠期显性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妇女;(7)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8)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mmol/L及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9)动脉粥样硬化性CCVD患者;(10)有一过性类固醇性糖尿病病史者;(11)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2)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糖尿病前期人群为了通俗易懂,共识使用“糖尿病前期”而不用“糖调节受损”或“糖稳态受损”。
流行病学调查和循证医学证据均表明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fastingglucose/glycemia,IFG)、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和IFG合并IGT这三类人群的糖尿病发病风险及未来脑心血管事件风险存在差异,因此共识依据血糖谱将糖尿病前期分为IFG、IGT、IFG+IGT三种类型。
并将糖尿病前期定义为:糖尿病前期指空腹血浆葡萄糖和(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浆葡萄糖(2hPG)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存在IFG或IGT或两者兼具(IFG+IGT)。
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见表1。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无糖尿病病史者,首先根据高危因素(同上)进行初筛,对于具有一项危险因素者进一步进行空腹血糖或任意点血糖筛查。
空腹血糖:建议以空腹血糖≥5.6mmol/L作为行OGTT的切点。
任意点血糖:建议以任意点血糖≥7.8mmol/L作为行OGTT的切点。
由于空腹血糖<5.6mmol/L或任意点血糖<7.8mmol/L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群不能完全排除IGT及餐后血糖升高的糖尿病,因此老年及其他高危者(确诊冠心病或合并较多危险因素)也建议行OGTT明确血糖代谢的情况。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管理血糖正常性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管理(1)健康教育:目前缺乏证据与共识。
参考糖尿病健康教育,建议每位高危者和(或)家属(照护者)应接受系统性的教育,并且做到每年巩固1次。
教育的内容至少应包括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相关知识,如什么是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运动和戒烟的基本知识等;此外还应包括该人群的其他CCVD风险的管理知识。
(2)其他干预:①生活方式干预。
这是干预的基础。
应建议通过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等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减少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推荐肥胖或超重者控制至正常体重指数(<24kg/m2),或体重至少减少5%~10%;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400~500kcal;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体力活动增加到250~300min/周。
开始生活方式后,须定期随访其执行度。
②其他CCVD风险的管理,如血压、血脂同等重要,详细指标见控制目标部分。
(3)监测: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后,须定期随访该人群的血糖变化情况,建议每年至少1次于医院行空腹血糖和(或)OGTT检查。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管理●IFG人群的管理(1)健康教育:同血糖正常性糖尿病高危人群部分。
(2)其他干预:①生活方式及血糖外其他CCVD风险的管理同血糖正常性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管理。
必须再次强调,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
②降糖药干预。
如严格执行生活方式干预达6个月以上而血糖仍控制不佳(空腹血糖>6.1mmol/L),或高血糖进展,且年轻、经济条件好、有高的健康需求及医疗条件者可考虑使用药物。
推荐使用二甲双胍(750~1700mg/d);若要减重,平均剂量2000~2550mg/d。
二甲双胍不耐受可使用阿卡波糖150~300mg/d(若要减重,平均剂量300mg/d)或噻唑烷二酮类(如罗格列酮4~8mg/d、吡格列酮15~45mg/d)。
治疗应遵从个体化原则,特殊情况IFG人群的处理见下文特殊人群的管理部分。
(3)监测: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后,需定期随访其血糖变化情况,建议每年至少1次于医院行空腹血糖和(或)OGTT检查。
若已进行药物干预,每次随访时检测空腹血糖。
定期监测体重及其他CCVD危险因素同样重要。
●IGT人群的管理(1)健康教育:同血糖正常性糖尿病高危人群部分。
(2)其他干预:淤生活方式及血糖以外其他CCVD风险的管理同血糖正常性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管理。
必须再次强调,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
于降糖药干预。
如严格生活方式干预进行6个月以上而血糖仍控制不佳(餐后血糖>7.8mmol/L),或高血糖进展,且年轻、经济条件好、有高的健康需求及医疗条件者可考虑使用药物。
如:阿卡波糖(150~300mg/d);若要减重,平均剂量300mg/d。
如不能耐受阿卡波糖,可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罗格列酮4~8mg/d、吡格列酮15~45mg/d)。
(3)监测:该部分人群重点监测餐后血糖。
血糖监测频率及其他监测指标及频率同IFG 人群。
IFG。
●IFG+IGT人群的管理(1)健康教育:积极进行教育,教育频率应提高到每年至少1次。
(2)其他干预:应立即启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仍然强调,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
如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进行6个月以上血糖仍控制不佳[空腹血糖>6.1mmol/L和(或)餐后血糖>7.8mmol/L],或高血糖进展,且年轻、经济条件好者,推荐早期使用药物干预。
推荐使用二甲双胍1750mg/d(若要减重,平均剂量2000~2550mg/d)或阿卡波糖150~300mg/d (若要减重,平均剂量300mg/d)。
若6个月单药控制血糖不达标可联合使用。
如不能耐受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可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罗格列酮4~8mg/d、吡格列酮15~45mg/d)。
(3)监测:该人群的血糖监测频率每6个月至少1次,具体血糖监测指标及其他监测指标同IGT或IFG患者。
荫特殊人群的管理:应该根据患者情况即个体化区别对待。
如已患CCVD、老年或超老年、阿尔茨海默病、精神障碍、脏器功能受损、预期寿命<10年以及老年独居等的糖尿病前期者,其病情差别较大,重点是健康教育、血糖外其他CCVD危险因素的控制与监测及血糖监测,一般不需要针对血糖做特别干预。
控制目标血糖控制目标强调个体化,并根据其年龄与预期寿命、是否存在微血管和大血管疾病、CCVD危险因素、是否存在可导致严重低血糖的疾病及危险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如医疗条件、经济条件和健康需求等制定血糖控制水平。
理想水平:空腹血糖≤6.1mmol/L,OGTT2hPG≤7.8mmol/L。
自然餐后2hPG≤7.8mmol/L。
糖尿病前期人群理想的控制目标是将血糖水平逆转至糖耐量正常(NGT)水平。
如无法逆转至NGT水平,至少应尽力维持在糖尿病前期,力争阻止或延缓其进展为糖尿病。
体重控制目标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体重应减少5%~10%,并使体重指数长期维持在健康水平。
其他CCVD因素控制目标见表2。
总之,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首先要注重高危人群的筛查,通过筛查尽量做到糖尿病前期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管理,这对于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及CCVD的发生至关重要。
干预方面,生活方式干预最重要且安全、有效,因此是基础、是首选。
但是,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是很难在短期内被完全纠正,需要有专人进行健康教育、饮食运动指导,并需要严格随访和监督,因此付出的人力、费用等较大。
而且,临床工作中这些人群的依从性并不十分理想,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所以,生活方式干预的依从性较差。
因此,对执行强化生活方式十分困难者可考虑首选药物干预或强化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以上血糖仍不达标者可考虑药物干预。
但针对不同个体,如健康条件、健康要求、经济条件及医疗条件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即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决定干预方式。
同时必须强调,血糖以外的CCVD危险因素的管理同样甚至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