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导学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导学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导学案
一、搜集资料(故事背景资料、伽利略、亚里士多德资料完整)
二、搜集关于真理的名言。
三、初读文本,扫清字词障碍。
1、我会读
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的确更改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伽利略比萨城亚里士多德
2、理解词语
四、熟读文本,整理文章主要内容。
五、两次实验情况有什么不同,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说体会
六、走进文本,细一细体会伽利略的态度、思想变化。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实验前实验后
态度变化
思想变化
七、再读课文,找出你受启发最深的地方,反复读写出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达标
1、我会写:
Jiālìluèbiàn lùn xìn fèng wéi bèi yíbàng shun zhù
()( ) ( ) ( ) ( ) ( )
Tuōzhe xuān bùgùzhi bǐsàchéng dǎn dàwangwei
( ) ( ) ( ) ( ) ( )
2、学完课文后你一定心潮起伏想写写,下面是小练笔的题目选一个写写吧!◇伽利略从斜塔上走下来◇伽利略走上斜塔◇伽利略的故事让我想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的故事,下面给大家分享《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5课,本课是篇精读课文。
主要讲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勇于试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两个铁球着地,与他们的重量有关(重的先着地,轻的后着地),这个论断是错误的。
通过伽利略的亲身试验,证明我们不能盲目迷信权威,要敢于质疑,勇于试验,才会有重大发现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对做试验也很感兴趣,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但对于文中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那个论断所提出的质疑,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
因此老师要做好点拨,让学生有深入的理解,对于本文主要内容的进一步深入理解提供帮助。
三、教学目标1、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本课生词。
2、理清文章脉络理解,理解本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白不能迷信权威。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文章脉络理解,理解本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难点:引导学生弄明白:只有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才会有重大发现的道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诵读法、电教法六、课时安排七、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师提问:通过上节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师组织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伽利略会有所发现?他是怎么发现的?2、研读课文教师导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文,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1、为什么伽利略会有所发现?了解伽利略。
(1)他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上学时善于提问质疑……设计意图:为下文学习他敢于质疑,做好铺垫。
(2)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因为他不迷信权威,所以他敢于质疑。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精选3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精选3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及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伽俐略敢于提出疑顺,大胆进行试验的语句。
【教学准备】1、课外读本。
2、重量不等的两个物体。
3、课前布置学生了解伽俐略、亚里士多德生平。
【教学过程】一、读悟质疑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两个科学家之间的故事。
(指名一生简介亚里士多德、伽俐略的生平)2、在学生自学课文,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本课探究的任务:伽俐略怀疑亚里士多德的什么话呢?他是怎样证明自己的怀疑是正确的呢,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出示探究任务:⑴ 亚里士多德是什么样的人?当时的人们是怎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⑴ 伽俐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做了怎样的试验?结果怎样?二、自读课文,探究解疑1、阅读一段。
2、阅读第二段。
⑴ 课文告诉我们亚里士多德是什么样的人?课文用一个什么词说明当时的人对他非常相信?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
比比读读:研究科学的人都相信亚里士多德。
⑴ 指名读第二段。
3、讲读第三段:⑴ 伽俐略却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伽俐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哪句话产生了怀疑?⑴ 伽俐略是怎样想的?谁来读读伽俐略的心里话,指名读第三段。
⑴ 指点:伽俐略想的非常好,先从正面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就会产生什么结果;然后又从这句话错的一面分析。
(突出:如果……就……;但是,如果……就……)⑴ 齐读第三段。
4、讲读第四段(4~6)⑴ 伽俐略可贵的地方还表现在哪儿?默读,找出重点词语:(反复做,都证明,总是,才,已经)⑴ 齐读第四自然段。
⑴ 指点:① 在教师里做一个轻重物体同时落地的试验。
② 请同学们听师读,想象当时伽俐略做实验的情景。
③ 请大家作准备,谁能把那天的情景描述出来?⑴ 各自准备讲述。
⑴ 同座对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3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一一、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
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在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正音,读题。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检查字音等三、课文讲了谁的事?作者怎样介绍他的?学习第一自然段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读出?抓很不寻常,常常,辩论家。
(善于思考,善于发问。
)四、课文写了伽利略的什么事?整理课文思路:质疑求证公开试验。
五、学习质疑部分。
1、伽利略对谁的话提出了质疑。
2、亚里士多德是个怎样的人物,从哪段话读出。
(学习第二自然段)抓信奉、不容更改、真理等。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
马克思、恩格斯称他为最博学的人。
当时,科学界狂热崇拜他,将他作为真理的化身,对他的每一句话都深信不疑。
亚里士多德就是真理。
真理就是亚里士多德。
指导朗读。
读出大家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
3、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提出了质疑。
[简笔画板亚里士多德的观点]4、伽利略产生的疑问是(1)自由读伽利略的疑问。
(2)句中的这句话是哪句话?(3)伽利略想的这句话说了哪两层思,各用句子中的一个字概括每层意思(慢、快)。
分男女生读。
(4)用板演图示引出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
指着板图引说两个相反的结论。
(5)如果把句中的如果删除可以吗?为什么?从中体会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质疑,并不是简单草率的怀疑,而是有理有据,它以假设正确为前提,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可见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过渡: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进行了求证。
六、学习求证部分。
1、自由读课文,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1)提出问题:伽利略做试验有什么特点?(反复、许多次)(2)换词比较:用重复换反复行吗?两者有什么不一样?(3)设境想象:伽利略反复做试验,每次做的都不同,可能有什么不同?(高度不同、球的质量不同、试验地点不同、天气、风力等试验条件不同)进一步理解反复许多次的语言内涵,进而感受伽利略治学的严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精选20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精选20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精选2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学会课文生字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第三段内容。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多媒体、两只铁球(一大、一小)。
【教学模式】1、设境导入、说学拟标。
2、据标自学、合作交流。
3、自由议标、点拔导学。
4、拓展延伸、自主评价。
5、测标总结、引导预习。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努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伽利略、亚里士多德两人。
3、尝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一、设境导入,说学拟标1、设境导入:同学们你长大后准备做什么?(学生自由说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科学家的故事,通过学习,老师想你一定会受到启发。
这位科学家的名字叫“伽利略”故事的题目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说学:⑴ 看了这篇课文的题目,你想说些什么?⑵ 对于一篇新的课文,我们第一课时学习的一般步骤是什么?3、拟标:(根据师生的交流,共同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根据自学,合作交流1、初步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合作交流。
3、自学生字词。
三、自由议标,点拨导学再读课文:1、独立划分段落,归的段意。
2、小组交流,互说划分段落的依据。
3、师生交流,教师有机点拨。
导学课文一、二两段:1、齐读第一段:⑴ 用笔画出自己读懂和有题问的地方。
⑵ 小组合作。
⑶ 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2、自学课文第二段:⑴ 同法自学。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6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认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了解他们的一些重要贡献或成就。
初步感知伽利略追求真理、勇敢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初步感知伽利略的伟大)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两个铁球,一重10磅,另一个重1磅,同时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落下来,你们想想看,谁会先着地呢?是的,两个铁球会同时着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5课(板书课题,齐读。
)2、早在400多年前,人们并不是这样想的。
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现了这个真理。
他就是──伽利略指名读“伽利略”。
指导书写“略”。
二、初读课文1、伽利略是怎么发现这个真理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通课文。
能干的同学还可以试着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要求: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⑴完成填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相同条件下,重的铁球先着地”的结论产生(疑问),并当众(试验),证明了(铁球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
2、检查自学情况:⑴这篇课文中还有这些多音字,你能读准它们吗?更正的确胆大妄为⑴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自己试一试:辩论信奉违背一磅拴住宣布固执比萨城解释开火车指名带读、齐读。
⑴指导“释、辩”的字形⑴交流填空题。
三、再读课文1、学生简介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这一结论产生了怀疑。
那亚里士多德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2、补充亚里士多德的资料,感受他的伟大。
3、师小结:正因为亚里士多德这么伟大,所以,人们把他看成是真理的化身。
(板书:真理)现在,就请你再读读课文,找找看,课文中还有哪几句话可以看出这一点。
4、(随机出示4个句子)指导:⑴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
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三篇.doc
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三篇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的比萨斜塔,1590年,看戏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初l 5、把你认为自己读得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听写本课的新词。
同桌互相检查。
2、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一) 结合上节课的内容交流填空,并说明理由。
(二) 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三) 集体主,引导结合重点语段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如: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都是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岁时就对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
亚里士多德在众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
所以说他关于思考。
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都是帮忙。
(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个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快。
图示法等)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不是妄下结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通用6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通用6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
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
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些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和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1简介伽利略、亚里士多德。
(强调伟大、著名)2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伽利略的话:“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质疑:谁是谁非?谁对谁错?3出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1提出读书要求:正确,流利。
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0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0篇)一、教案的详细内容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学问传授与力量培育点)七、教学方法(要依据学生实际,注意引导自学,注意启发思维)八、教学过程(或称课堂构造,说明教学进展的内容、方法步骤)九、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十、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预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十一、教具(或称教具预备,说明帮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十二、教学反思(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改良方法)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精选10篇)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预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精选10篇),盼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教学要求:1、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仔细求实地科学态度。
2、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物体从高处落下来有什么规律吗?这篇课文会告知我们一些道理。
二、检查预习: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课文着重讲的是什么人?3、他对谁的话提出了疑问?4、为了搞清晰这个问题,他做了哪些工作?5、试验的结果怎样?三、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想想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2、提问:你怎么分段:讲讲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四、人物介绍:学生依据查找的资料介绍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主见讨论自然界必需进展系统的观看和试验。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五、学习课文第一段:思索:该段怎样向我们介绍伽利略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寻常”是什么意思?“很不寻常”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伽利略“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由于他提出的问题经常使教师都很难解答,这说明他擅长发觉问题,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六、学习课文其次段:1、亚里士多德是什么人?“信奉”是什么意思?当时的人是怎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为什么要提到这个人物,他与下文有什么联系?(对这样的人提出疑问,需要有相当大的士气。
实用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3篇
实用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实用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实用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3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件,以供参阅。
24.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导学案
2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习目标①我能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②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我能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学习重点: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学习难点: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
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齐读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明确目标一、我会自主预习A我能大声朗读课文,尽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1.我能读准这三个字音,还能组词:违()妄()执()着()2.我会读写这12个字,还会给它们组词呢:3.我能学会这些词语(会读、会写、理解意思)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的确更改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伽利略比萨城亚里士多德B 我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我来与同学合作学习1.互读字词2.互读课文3.谈谈课文主要内容交流4.我与同学交流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资料:三、达标测评1.听写词语第二课时二、细读课文,我会交流1.通过读课文,我认为伽利略是一个(_____ ___)的科学家,因为(从课文中找理由)2.伽利略的这个试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跟没有关系。
围观的人惊讶的原因是:原以为没想到3.我能说一说“一个事实,两个相反结论”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研读第三自然段,以公式法、图示法、描述法等进行说明)4.他的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要到比萨斜塔上来做公开试验呢?5.我联系生活实际谈理解:“这时大家才明后,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才”说明“大”说明我体会到我还能举个例子:三、达标测评:1.有感情朗读课文2.课文中有一些反义词,我能找到,并抄写下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导学案)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谷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小黑板及课文插图小黑板片。
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这节课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看戏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二、自主预习:1、通过自学,掌握、理解了本课的生字词。
2、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想想课文讲了一伯什么事;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实验是谁做的,在什么情况下、什么地方、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连起来说一说四、达标测评:1、听写课后生字组成的新词。
2、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
二、自主预习:结合重点语段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有感情地朗读。
如: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都是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岁时就对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
亚里士多德在众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
所以说他关于思考。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在意大利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去,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要在这里做试验,楼下是想看他出丑和围观议论的人们,当然也有记者。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封面)《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自学、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教学插图、语段卡片教学过程:一、自主读书,诱导感悟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大家已经预习过,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次?哪就请大家读吧。
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喜欢的语段还可以多读几次。
2、学生自主读书。
3、进行读书交流,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大家听。
教师针对学生的读书情况,适时激励评价。
二、创设情境,合作研讨1、出示课文插图,认识这座塔吗?这就是世界闻名“斜而不塌”的比萨斜塔。
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同学们,你们谁有勇气像当年的伽利略一样,也在这座高塔上做做这个试验。
2、这么多人有勇气,老师真高兴,但是老师告诉大家,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出示亚里土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是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他,把他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现在你要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那人家是不会相信的。
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再认真读读书,仔细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伽利略,为了证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当时比萨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记者,听说伽利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你会向伽利略问些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导学案(7单元)
.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主编胡仕容审稿邓春艳编号:B4725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展示-点评”的方法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及人物动作、语言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总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了解课文大意。
活动一:
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批注自己从中感受到伽利略是一个什么样的科学家。
提示:(1)、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伽利略的疑问?从这里可以看出伽利略的什么品质?
(2)、伽利略产生疑问后是怎样做的?可以看出他什么品质?
(3)、伽利略是在人们的什么态度下公开试验的?可以看出他什么品质?
2.在小组里朗读自己划出的句子,并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
学习组长总结大家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汇报。
活动二:选出今天表现最好的同学完成实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活动三:伽利略走下斜塔,有的(表情描写或者动作描写),说(语言描写)
.
今天老师要把题目更改为:《两个球同时着地》,你认为可以吗?请在课下仔细研究,并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导学案.doc
民主街小学“学案导学”备课表课题: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设计者:刘春花使用者:李贤忠魏海英林琳课时: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加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的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板书设计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 不迷信伽利略{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 善于思考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科学态度第一课时学案导案二次修改一、导学案中基础达标:4,我能选出正确读音。
的(di di)确着(zhdozhu6)急目的(di di)着(zhdozhu6)陆更(geng geng)正5.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妄:A.荒谬,不合理;B.非分的,出了常规的。
⑴这个青年真是肚大辜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⑵他是个狂妄的人,整天想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违:A.不遵守,不依从;B.离别。
一、初读课文,了解自学情况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着默读,边读边思考:伽利略是谁?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最后试验结果怎样?二、检测学生预习“基础达标”情况。
1、1-4题:学生先采取同桌互改,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或难点,老师直接指导。
2、5-9题:点小组汇报,其它学生或小组补充,然后老师作为重点讲解。
3、根据提出的思考题,检查学生读后是否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⑴路上,我遇到一个久0的朋友。
()⑵难道要通背人类的真理吗?()6.我能将句中的加点字换成意思相同的词语。
⑴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本。
()⑵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翅回。
()⑶实验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硕说错了。
()⑷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囿热不了啦!”()7.我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4.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导学案
2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习目标①我能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②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我能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学习重点: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学习难点: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
谁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齐读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明确目标一、我会自主预习A我能大声朗读课文,尽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1.我能读准这三个字音,还能组词:违()妄()执()着()2.我会读写这12个字,还会给它们组词呢:略辩奉违磅拴拖释宣萨妄执辩论寻常解答信奉容许违背曾经拖住的确更改解释教授宣布固执胆大妄为伽利略比萨城亚里士多德B 我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我来与同学合作学习1.互读字词2.互读课文3.谈谈课文主要内容交流4.我与同学交流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资料:三、达标测评1.听写词语第二课时一、生词我会写二、细读课文,我会交流1.通过读课文,我认为伽利略是一个(_____ ___)的科学家,因为(从课文中找理由)2.伽利略的这个试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跟没有关系。
围观的人惊讶的原因是:原以为没想到3.我能说一说“一个事实,两个相反结论”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研读第三自然段,以公式法、图示法、描述法等进行说明)4.他的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要到比萨斜塔上来做公开试验呢?5.我联系生活实际谈理解:“这时大家才明后,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才”说明“大”说明我体会到我还能举个例子:三、达标测评:1.有感情朗读课文2.课文中有一些反义词,我能找到,并抄写下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自学、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合作、研讨性学习,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教学插图、语段卡片教学过程:一、自主读书,诱导感悟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大家已经预习过,现在书就在你手边,想不想把课文再读—次?哪就请大家读吧。
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喜欢的语段还可以多读几次。
2、学生自主读书。
3、进行读书交流,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读给大家听。
教师针对学生的读书情况,适时激励评价。
二、创设情境,合作研讨1、出示课文插图,认识这座塔吗?这就是世界闻名“斜而不塌”的比萨斜塔。
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同学们,你们谁有勇气像当年的伽利略一样,也在这座高塔上做做这个试验。
2、这么多人有勇气,老师真高兴,但是老师告诉大家,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出示亚里土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是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他,把他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现在你要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那人家是不会相信的。
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再认真读读书,仔细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伽利略,为了证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当时比萨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记者,听说伽利略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公开试验,你会向伽利略问些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导学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3.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学习重点】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学习难点】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默读课文。
1.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句子。
3.我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读懂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实验是谁做的,在什么情况下、什么地方、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要连起来说一说二、合作探究。
1.在意大利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去,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要在这里做试验,楼下是想看他出丑和围观议论的人们,当然也有记者。
在这个名垂千古的试验中,你是想扮演做试验的伽利略还是做见证这个实验的现场的记者?2.认真研读课文,思考:如果你是记者,你会向伽利略提什么问题?(提示: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您是怎样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话有错误的?你的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还要到比萨斜塔上来做公开试验呢?)(1)。
(2)。
3.如果你是伽利略,有可能怎么回答呢?(在文中勾画重点语句并写下来。
)4、通过采访,你对伽利略有了怎样的认识?5.试验的结果到底怎样呢?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三、相互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1.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
2.交流后两个问题:从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方面来了解。
3.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文中写了伽利略做这个试验的三个阶段、、。
四、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课给自己的启示。
五、课堂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伽利略右手拿着一个()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人们所看到的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
最新版四年级下语文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导学案)
第七单元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七,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课题内容简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
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全神贯注本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赞扬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鱼游到了纸上本文通过描写一位聋哑青年在星期天到玉泉画鱼的情景,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认真、执着勤奋的优秀品质。
父亲的菜园课文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
1.会写23个生字,会认2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懂得只有坚韧不拔、执着专注,才能成功的道理。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懂得只有坚韧不拔、执着专注,才能成功的道理。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3课时《全神贯注》…………………………………………………………………… 1~2课时《鱼游到了纸上》……………………………………………………………… 2~3课时《父亲的菜园》……………………………………………………………… 1~2课时语文园地七……………………………………………………………………… 4~5课时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杨马庄小学宋亚静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正确读写“伽利略、辩论、信奉、违背、一磅、拴住、拖着、宣布、固执、比萨城、胆大妄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学习重点
1、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着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2、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知识链接
1、伽利略·伽利雷 (1564~1642) 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
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他是为维护真理
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战士。
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
1564年2月15日生于比萨,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
2、亚里士(斯)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预习检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尽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2、借助课本或字典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违背(wâi wãi)胆大妄为(wàng wǎng)固执(zhì zhí)
着地(zhuó zháo)更正(gēng gâng )的确( dí de
3、我会读写这12个字,还会给它们组词呢:
略辩奉违磅拴拖释宣萨妄执
4、我能会读、会写这些词语。
伽利略、辩论、信奉、违背、一磅、拴住、拖着、宣布、固执、比萨城、胆大妄为
自学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磅
2、区别
辩————辨————辫————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我把几点疑问批注在课文中。
互学
1、互读字词
2、互读课文
3、谈谈课文主要内容交流:这个实验是谁做的,在什么情况下、什么地方、怎样做的?
4、我与同学交流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资料:
拓展练习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资料
2,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
课堂检测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备()直()复()试()妄()辩()
略()真()夏()拭()忘()辨( )辫()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正确——()公开——()
怀疑——()落下来—()
找出课本中的一些反义词————————————————————————————3,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伽利略和亚里斯多德是同时代的人。
()
2.伽利略在校常提不寻常的问题,使老师很难回答,同学们称他为“辩论家”。
() 3.两个铁球重量不一样,但落下的速度一样。
()
4.伽利略的试验证明,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对的。
()
5.伽利略是意大利人。
()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预习检测:
1、理清文章脉络:
本课讲述了哪位科学家的一件什么事?作者赞扬了他什么精神?
2、写出下列拼音的汉字
biàn lùn xìn fâng wãi bâi shuān zhù
()()()()
xuān bùgù zhíyāo qǐng zhì yǒu
()()()()
yí tài xún cháng dǎn dà wàng wãi
()()()
3、组词语(一字组多词)
辩()()略()()
拴()()执()()
自学
1.本文写了__________的科学家伽利略在__________上做一次公开试验让两个铁球同时_________结果是两个铁球同时__________从而用__________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____ 的。
2.人们开始对伽利略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当看到实验成功时对他的态度则是______________。
3、通过读课文,我认为伽利略是一个(_____ ___)的科学家,因为(从课文中找理由)
4、他的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要到比萨斜塔上来做公开试验呢?
5、我联系生活实际谈理解:“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
“才”说明——————————————————————。
“大”说明——————————————————————。
我体会到———————————————————————————————————我还能举个例子:———————————————————————————
互学
1,课文为什么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为题,作者想表现伽利略的品质为什么还写亚里士多德和“人们”呢?
2,把你的收获和同学们交流同时说出自己的疑惑。
拓展练习
1,我能说一说“一个事实,两个相反结论”的意思?
2,学完课文后你一定心潮起伏想写写,下面是小练笔的题目选一个写写吧!
1、伽利略从斜塔上走下来
2、伽利略走上斜塔
3、伽利略的故事让我想到
课堂检测
一、根据课文填空
1.如果亚里斯多德的话是正确的,那么把一个10磅重的铁球和一个1磅重的铁球拴在一起,同时从高处落下来,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①
②
2.伽利略带着对亚里斯多德说的话的疑问,反复做了试验,结果都证明了亚里斯多德的这句话。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铁球很大落的跟铁球的没有关系。
二、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的启发是什么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乡亲们长年累月地为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挑水。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
莫名()妙()心悦目一丝不()全神()注
()惑不解()为一体清()见底仪态()庄
五、选词填空。
镇静安静寂静平静冷静
1、夜深了,周围一片()。
2、他遇事很(),从不急躁。
3、上课铃一响,沸腾的校园顿时()下来。
4、做作业遇到了难题,我们要()思考,仔细分析。
六、读下面的一段话,并回答问题
小虾正排着长队,一个接着一个地逆流而上。
我顺手拾起一颗小石子扔了下去,它们立即解散了队伍,一个个警惕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大概没发现什么情况,它们又开始列队前进了。
这段话对小虾是围绕这句写的。
是从小虾怎样和怎样两方面来写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