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检测:1 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二)+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二)+Word版含解析.doc

综合能力检测(二)(本试卷满分60分,时间90分钟)一、知识积累(共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巡狩.(shòu)沟淢.(xù)陂.九泽(bēi) 断垣.残壁(yuán)B.践阼.(zuò) 田筹.(chóu)度.九山(dù) 骄奢淫逸.(yì)C.湍.悍(zhuān) 衍.溢(yǎn)飨.其利(xiǎng) 川壅必溃.(kuì)D.蓟.北(jì) 僭.端(jiàn)相.齐国(xiāng) 殷.鉴不远(yīn)解析:选A。

B.筹—畴,“度”读duó;C.“湍”读tuān;D.“相”读xià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B.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驽马十驾,功.在不舍C.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伯尔教其所爱者相.驽马D.女其往视.尔事矣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解析:选C。

A项,名词,惩罚;动词,诛杀。

B项,功效;成功。

C项,察看,考察。

D项,办理;比较。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女平水土,维是勉之.卜居焉,曰吉,遂国之.B.我以.其璧与圭归南面倍依以.朝诸侯C.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氵侵D.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解析:选C。

A项,助词;代词。

B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

C项,连词,表承接,就。

D项,动词,相信;副词,确实。

4.下列选项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②九山刊旅,九川涤原③太公、召公乃缪卜④薄衣食,致孝于鬼神⑤坠天之降葆命⑥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⑦淮夷、徐戎亦并兴反⑧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⑦C.②⑤⑥⑧D.①④⑦⑧解析:选C。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

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

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

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战争中的苦难。

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高中语文太史公自序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高中语文太史公自序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太史公自序同步练习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一、双基提要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颛顼..()(3)徇.朝歌()..()(2)蒯聩(4)爰.及公刘()(5)以尊后稷.()(6)篡弑..之诛()(7)改正朔..()(8)股肱.之臣()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指数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失之豪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天人之际,承敝通变____________________(4)故长于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__________________(6)弗敢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辅拂股肱之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堕先人之言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至于..夏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泽为汉市长..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得与从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4)终于..立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迁俯首流涕.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6)道之不行..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7)以为天下仪表..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8)余所谓述故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9)维我汉继五帝末流..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10)于是..汉兴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11)则文学彬彬..稍进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12)《诗》《书》往往..间出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意义。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x

综合测试(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中国古典山水诗究竟源于何时?近人范文澜说:“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

”这话不无根据,写作山水诗形成一种潮流、一种时尚,的确是在东晋时期,《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

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

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至蔚然成风。

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法自然而为化”之类的主张。

“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所谓“知者”,就是智慧之人;“仁者”则是仁义之人。

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朱熹的解释是:“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

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原来,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乐水乐山之情。

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

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

“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

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

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

好的山水诗总是包含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一第课太史公自序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一第课太史公自序含答案

第1课 太史公自序1.通假字(1)《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___________________(2)《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罔.罗天下放失.旧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辅拂.股肱之臣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1)适⎩⎨⎧ 白司马氏去周适.晋:而子迁适.使反:(2)卒⎩⎨⎧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于是卒.述陶唐以来:(3)罔⎩⎨⎧ 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罔.疏则兽失:(4)略⎩⎨⎧ 南略.邛、笮、昆明: 略.推三代:(5)论⎩⎨⎧ 于是论.次其文:孙子膑脚,而论.兵法:论.考之行事:3.虚词归纳以⎩⎪⎨⎪⎧ 以.传剑论显: 是故《礼》以.节人: 以.天下之大过予之: 作《师说》以.贻之:4.古今异义词(1)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余所谓述故事..①,整齐..②其世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则文学..①彬彬稍进,《诗》《书》往往..②间出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1)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是非,定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则学者至今则.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程伯休甫其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子所论,欲以何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见父于河洛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此孝之大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1)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高中语文第1课太史公自序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第1课太史公自序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1课太史公自序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王:姓②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③则学者至今则.之则:视为准则④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显:显露⑤故长于风.风:讽喻⑥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遭受A.①②④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⑤2.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事武安君白起②而子迁适使反③弗敢阙④其指数千⑤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⑥泽流罔极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⑥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汝其.念哉②察其.所以③王卬于.殷④建于.明堂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B.两上“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不同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相同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也不同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全部不同的一组是( )①不得与从事..,明是非⑤万物之散...之德④别嫌疑..立身③言其能论歌文武..②终于聚.皆在《春秋》⑥余所谓述故事..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⑥5.下列不属于宾语前置句式的一句是( )A.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B.小子何敢让焉C.欲以何明D .安在其不辱也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

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

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

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

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曰:“於戏!余维先人尝掌斯事,显于.唐虞,至于周,复典之,故司马氏世主天官。

至于余乎,钦念哉!钦念哉!”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1.1 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1.1 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一专题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太史公自序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绍.重黎之后 绍:继承 ②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 徇:死去 ③小子不敏..不敏:不灵活 ④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害:嫉恨 ⑤退而深惟..曰 深惟:深思 ⑥秦拨.去古文 拨:废弃 A.①②④⑥ B.①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⑥解析:②徇:夺取,攻占。

③不敏:不才,愚钝。

答案:B2.下列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事武安君白起 ②而子迁适使反 ③弗敢阙 ④其指数千 ⑤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 ⑥泽流罔极A.②③④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⑥解析:②“反”同“返”;③“阙”同“缺”;④“指”同“旨”;⑥“罔”同“无”;①和⑤没有通假字。

答案:A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汝其‧念哉 ②察其‧所以 ③王卬于‧殷 ④建于‧明堂A .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B.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不同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相同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也不同解析:第一个“其”是副词,表强调语气,第二个“其”是代词,他们。

两个“于”都是介词,“在”。

答案:C4.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司马迁创作《史记》缘由的一项是( )①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②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③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④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⑤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 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A .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④⑤⑥解析:①是司马迁自述出生地,④是孔子自述著《春秋》的缘由,均与“司马迁创作《史记》缘由”无关。

答案:B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9题。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语文导学苏教史记选读讲义:专题一 第1课 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答案

语文导学苏教史记选读讲义:专题一 第1课 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答案

第1课太史公自序——司马迁的学术史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如“适”“略”“论”等多义词,重点掌握通假字。

2.思维:理解太史公创作《史记》的条件、动机和指导思想,加深对其人其书的认识。

3.审美:主客问答的写作手法。

学法点拨初学《史记》,同学们一定有理解不深不透、弄不明白的地方,不必急躁,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将它与必修五《报任安书》结合起来学习。

2.借助注释和译文。

抓住常见常用的语言点学习积累,过于艰涩的地方可以放过。

尤其对文中最难的部分——司马迁与壶遂的对话,只要知道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要效仿孔子作《春秋》、寓褒贬于书中即可,不必强求自己弄通。

3.实在不明白,可以边学习其他文章边学习本文,将本文与其他具体文章结合学。

还可以在学完所有的选读篇目后,再重温甚至重学它。

诗美晨读题汉太史司马迁墓诗[明]李园春曾读遗书慕令名,祠堂今教观仪型。

数茎白发欺霜雪,一寸丹心贯日星。

文藻不随秋色老,英灵常伴晓峰青。

穷碑犹记当年事,三复令人涕泪零。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首联点题,表达了自己对太史公的仰慕之情。

颔联承接上联运用白描,描写了太史公的白发,疑似霜雪,让人想见太史公著述的艰辛,同时诗人点出太史公的一片丹心可昭日月,与日月同辉,彪炳史册。

颈联是转,写太史公的文采不会跟秋色一样衰败,太史公的英灵永远和清晨的山峰一样万古长青。

尾联是合,写诗人读完碑文,想起了太史公一生的际遇,心中感慨万千,不禁涕泗交流。

Ⅰ语言积累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1)《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罔.罗天下放失.旧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辅拂.股肱之臣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讽”,讽喻(2)同“旨”,要旨(3)同“毫”,毫毛,极小的数量单位(4)同“矣”,助词,表陈述语气(5)同“隳”,毁(6)“罔”同“网”,搜罗;“失”同“佚”,散失(7)同“弼”,辅助(8)同“倜”,与“傥”构成联绵词,卓越洒脱,不拘于俗[必备知识]通假字古人在写作时,有时对某一个词没有用记录它的那个固定的字,而用了一个跟它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就叫做“通假”,原先那个固定的字叫“本字”,用来代替的字叫“通假字”。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专题一、二检测卷(有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专题一、二检测卷(有答案+解析)

专题一、二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知识(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B.女平水土,维是勉之C.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D.因举而笑之,不敢道解析A项“指”同“旨”;B项“女”同“汝”;C项“畔”同“叛”。

答案 D2.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封:封赏B.俟.后世圣人君子俟:等候,等待C.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诛:杀D.奸.神命者乃旦也奸:奸佞解析A项应为“封禅”;C项应为“惩罚”;D项应为“冒犯”。

答案 B3.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前有谗而弗见./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B.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而又不能与死节者比.C.因举.而笑之,不敢道/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D.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沛公乃置.车骑解析C项,举:拿。

A项,见:看见/同“现”,出现;B项,比:把……比作/并列;D项,置:交换/拋下,丢弃。

答案 C4.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孔子知言之.不用B.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女其.往视尔事矣C.为.其有所刺讥也/然此可为.智者道D.余于是因.《秦记》/因.招樊哙出解析A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其:助词,表期望,一定/助词,表婉商,还是;C项,为:因为/对;D项,因:介词,根据/介词,趁机。

答案 A.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B.平易..近民,民必归之C.有余则用溉氵侵,百姓..飨其利D.山东从此无限..解析A指“参与这件事”;B指“简便易行”;D指“没有险阻”。

答案 C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B.告纣之罪于天C.学者牵于所闻D.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A、C、D项均为被动句。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推荐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四) Word版含解析推荐

综合能力检测(四)(本试卷满分60分,时间90分钟)一、知识积累(共21分,每小题3分)1.下面汉字书写与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圩.顶(wéi) 皦.如(jiǎo)景行.行止(hánɡ ) 濯淖.(zhuó)B.僭.越(qiàn) 惨怛.(dá )帝喾.(kù) 匪兕.(sì)C.商贾.(ɡǔ) 举类迩.(ěr)唐眜.(mò) 翕.如( xī)D.汨.罗(mì) 三闾.(lǘ)温蠖.(jué) 弹.冠(tán)解析:选C。

A.“淖”应读nào;B.“僭”应读jiàn;D.“蠖”应读huò。

2.下列各组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予一以贯之B.夫子盖少贬焉C.离骚者,犹离忧也D.几然而长解析:选A。

B.“盖”通“盍”;C.“离”通“罹”;D.“几”通“颀”。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忌妒B.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C.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率:带领D.受物之汶汶..者乎!汶汶:玷辱解析:选C。

率:循,沿着。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请与孔子适.周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B.微.斯人,吾谁与归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C.管仲既任政相.齐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D.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解析:选B。

均是“没有”的意思;A.到/出嫁;C.辅佐/互相、交互;D.表达/购买。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B.出则接遇宾客..C.乃因史记..作《春秋》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解析:选B。

A.古义:繁盛的样子,意思是了解掌握的更多;今义:形容文雅。

C.古义:记载历史的书;今义:指司马迁的《史记》。

D.古义:脸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太史公自序(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太史公自序(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太史公自序(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王:姓②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③则学者至今则.之则:把……视为准则④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显:显露⑤故长于风.风:讽喻⑥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遭受A.①②④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③④⑤B[①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④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耀。

] 2.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事武安君白起②堕先人所言③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④辅拂股肱之臣配焉⑤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⑥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⑥B[①⑤没有。

②“堕”同“隳”,毁;③“纂”同“缵”,继承;④“拂”同“弼”,辅助;⑥“俶傥”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汝其.念哉②察其.所以③王卬于.殷④而君比之于.《春秋》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B.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不同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相同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也不同D[①其,表祈使语气,可译作“应该、可要”;②其,代词,他们。

③于,介词,在;④于,介词,同,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①相.中山②堕.先人所言③整齐..百家杂语④存.亡国,继绝世⑤善.善恶恶⑥则续.吾祖矣⑦贤.贤贱不肖⑧既科条..之矣A.①⑧/②④⑥/③⑤⑦B.①③②/⑥⑧/④⑤⑦C.①②/⑥⑧/③④/⑤⑦D.①/②⑥⑧/③④/⑤⑦A[①⑧名词用作动词,②④⑥动词的使动用法,③⑤⑦形容词用作动词。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以何明A.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B.显功名于虞夏C.臣不臣则诛D.浮于沅、湘A[A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B、D两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被动句。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

综合能力检测(一)(本试卷满分60分,时间90分钟)一、知识积累(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 .圜.墙(yuán) 倜傥.(tǎnɡ) 徇.朝歌(xún) 石室金匮.(kuì) B .缧绁..(léi xiè) 曩.者(rǎnɡ) 司马卬.(Án ɡ) 牝.牡雌雄(bì) C .蝼蚁.(shì) 股肱..(ɡǔ ɡōnɡ) 记正朔.(sù) 贪生恶.死(è) D .厄.运(è) 会稽..(Kuài jī) 纂.其职(zuǎn ) 强.颜欢笑(qiǎnɡ) 解析:选D 。

A 项,“圜”读huán ,“徇”读xùn ,“匮”读ɡuì;B 项,“曩”读nán ɡ,“牝”读pìn ;C 项,“朔”读shuò,“恶”读wù。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代所说的“古文”与今天不同,它是指用先秦古文字所写的古书。

B .“乡射”是古代的礼节之一,是指州、乡的长官在乡学里会集乡民习射,秦汉以后,时有仿效。

C .古书上说“刑不上大夫”是说古代的官吏因为自身的职位而不受刑法约束。

D .司马迁写到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人,是为了交代自己忍辱负重写《史记》的动力,表达自己写《史记》的决心。

解析:选C 。

“刑不上大夫”是说士大夫应该加强自我约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序:理,这里是主管的意思 B . .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缀集 C .伏羲至.纯厚 至:到 D .史记放绝..放绝:废弃 解析:选C 。

至:程度副词,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故:所以 B .而子迁适.使反 适:正好 C .故发愤且.卒 且:将要 D .及以至是.是:正确的 解析:选D 。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太史公自序演练 Word版含解析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太史公自序演练 Word版含解析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子迁适使反B.无忘吾所欲论著矣C.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D.辅拂股肱之臣配焉解析:选C。

A项,反,通“返”;B项,无,通“毋”;D项,拂,通“弼”。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B.南略邛、笮、昆明C.孔子修旧起废D.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解析:选D。

A项,“将”,名词活用为动词,率领军队;B项,“南”,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南;C项,“旧”、“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过去被废弃破坏的礼乐。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序:顺序B.守经.事而不知其宜经:经过C.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表被动D.海外殊俗,重译款.塞款:叩解析:选D。

A项,序:理,主管。

B项,经:常,通常。

C项,被:蒙受,遭受。

4.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B.古之人不余欺也C.此孝之大者D.大王来何操解析:选C。

C项为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太史公自序(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含解析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太史公自序(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含解析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失之毫厘,差之千里B.罔罗天下放失旧闻C.辅拂股肱之臣配焉D.以拾遗补艺解析A项“豪”通“毫”;B项“罔”通“网”,“失”通“佚”;C项“拂”通“弼”。

答案D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司马氏去周适.晋而子迁适.使反B.泽流罔.极罔.疏则兽失C.孙子膑脚,而论.兵法每与臣论.此事D.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解析A项分别为“到,去”,“恰逢”;B项分别为“无,没有"“网”;C项分别为“著述"“谈论";D项均为“死”。

答案D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以达王事而已矣A .在赵者,以.传剑论显 B .以.其地为河内郡 C .垂空文以.断礼义 D .汉兴以.来,至明天子 解析 例句和C 项均为连词,表目的,来。

A 项介词,凭借;B 项介词,把;D 项连词。

答案 C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不得与从事..B .整齐..其世传C .故发愤..且卒 D .忠信..行道,以奉主上 解析 A 项指“参与其事";B 项指“整理,归纳”;C 项指“愤懑”。

答案 D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3分)A .坑.赵长平军 B .学者到今则.之 C .诸侯之相王.D .父不父.则无道 解析 B 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 B6.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例句:欲以何明A .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B .显功名于虞夏C.臣不臣则诛D.浮于沅、湘解析A项和例句为宾语前置句,B、D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被动句。

答案A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迁的感叹表明,他对自己在汉武帝面前为李陵辩护一事深感后悔。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五)+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五)+Word版含解析.doc

综合能力检测(五)(本试卷满分60分,时间90分钟)一、知识积累(共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数阕.(què) 附和.(hè) 曩.者(nǎnɡ) 肉袒.负荆(tǎn ) B. 绐.曰(dài) 刈.旗(yì) 不怿.(yì) 以药淬.之(cuì) C .单.于(chán) 睨.柱(nì) 拜谒.(yè ) 遗.赵王书(wèi) D .渑.池(miǎn ) 瞋.目(chēn ) 燕.国(yān ) 赍.金百斤(lài) 解析:选D 。

“赍”读jī。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王军壁.垓下 壁:名词,石壁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名词,下属C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属:名词,部属D .盖聂怒而目.之 目:用眼睛瞪着解析:选D 。

A.军营;B.跟随;C.类。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 .太子送至门,戒曰D .楚兵罢食尽解析:选A 。

B.蚤,同“早”;C.戒同“诫”;D.罢,同“疲”。

4.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 A .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B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D .专诸之.刺王僚,彗星袭日 解析:选D 。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结构助词,的;B.定语后置标志;C.动词,到、去、往。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 B.⎩⎪⎨⎪⎧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D.⎩⎪⎨⎪⎧秦王怒,不许.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解析:选C 。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章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章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章末综合检测(一)
(时间:90分钟 分值:90分)
一、知识积累(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徇:示众 B .而右将军独下吏,当.
死 当:应当 C .广时知之,固.
自辞于大将军 固:坚决 D .而王独居南郑,是迁.
也 迁:流放 解析:选B 。

当:判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
归 B.⎩⎪⎨⎪⎧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胡兵终怪.
之,不敢击 C.⎩⎪⎨⎪⎧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汉王引诸侯兵北,示.
鲁父老项羽头 D.⎩⎪⎨⎪⎧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会.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解析:选C 。

解释为“摆出来给人看”“指出来使人知道”。

A 项,同“懈”,松懈/解脱,逃脱;B 项,怪现象/感到奇怪;D 项,会合/正赶上。

3.下列各项中,不.
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故槐里,徙成纪。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专题测评一(第一-三专题)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专题测评一(第一-三专题) Word版含解析

专题测评一(第一~三专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羑.里(yǒu)诎.体(qū)愠.色(wēn)谿.谷(xī)B.股肱.(gōng)颛顼.(xū)田畴.(chóu)言讫.(qì)C.吐哺.(pǔ)谮.言(zèn)骁.骑(xiāo)麾.下(huī)D.自刭.(jǐng)庶.人(shù)讷.口(nà)漕.渠(cáo)解析:A项,“愠”应读“yùn”;C项,“哺”应读“bǔ”;D项,“讷”应读“nè”。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纪:法度,准则B.无坠.天之降葆命坠:坠落C.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啖:利诱D.吏当.广所失亡多当:判决解析:B项,“坠”应解释为“丧失”。

答案:B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禹为人..敏给克勤B.久劳于外,为与小人..C.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D.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解析:A项,“为人”,古义和今义均为“做人及做人处世的态度”;B项,“小人”,古义为“小民”,今义为“人格卑鄙的人”;C项,“得意”,古义为“实现统一意愿”,今义为“称心如意或感到非常满意”;D项,“鄙人”,古义为“质朴的乡里人”,今义为“无知浅陋的人或谦称”。

答案:A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忠臣死.义之士②薄.衣食,致孝于鬼神③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④矫称蜂.出⑤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⑥卜居焉,曰吉,遂国.之⑦会项伯欲活.张良⑧昔周公勤劳..王家A.①⑤⑥/④/②③⑦/⑧B.①④/②③⑥/⑤/⑦⑧C.①⑧/②③⑦/⑤⑥/④D.①⑦⑧/②③/④/⑤⑥解析:①⑧为动用法,②③⑦使动用法,⑤⑥意动用法,④名词作状语。

答案:C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将兵数困辱A.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B.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C.奸神命者乃旦也D.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被动句。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太史公自序(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太史公自序(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课时分层作业(一) 太史公自序[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王:姓②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③则学者至今则.之则:把……视为准则④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显:显露⑤故长于风.风:讽喻⑥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遭受A.①②④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③④⑤B[①王: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④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耀。

] 2.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事武安君白起②堕先人所言③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④辅拂股肱之臣配焉⑤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⑥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⑥B[①⑤没有。

②“堕”同“隳”,毁;③“纂”同“缵”,继承;④“拂”同“弼”,辅助;⑥“俶傥”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汝其.念哉②察其.所以③王卬于.殷④而君比之于.《春秋》A.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B.两个“其”字相同,两个“于”字不同C.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相同D.两个“其”字不同,两个“于”字也不同D[①其,表祈使语气,可译作“应该、可要”;②其,代词,他们。

③于,介词,在;④于,介词,同,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①相.中山②堕.先人所言③整齐..百家杂语④存.亡国,继绝世⑤善.善恶恶⑥则续.吾祖矣⑦贤.贤贱不肖⑧既科条..之矣A.①⑧/②④⑥/③⑤⑦B.①③②/⑥⑧/④⑤⑦C.①②/⑥⑧/③④/⑤⑦D.①/②⑥⑧/③④/⑤⑦A[①⑧名词用作动词,②④⑥动词的使动用法,③⑤⑦形容词用作动词。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以何明A.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B.显功名于虞夏C.臣不臣则诛D.浮于沅、湘A[A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B、D两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被动句。

]6. 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言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史公自序浮生若茶一位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去请教一位得道高僧。

高僧明白他的来意后,便在他面前放了两只装了茶叶的杯子,他用温开水冲了一杯,叫年轻人喝。

年轻人细细喝了几口,发现一点香味也没有。

高僧又用沸水冲了另一杯,没冲满,只见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着,一会儿,一丝细微的清香便缓缓地从杯中溢出来。

接着,高僧又往杯里加了点沸水,一共加了三次水,里面的茶叶一次比一次沉浮得厉害。

年轻人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芳香,他细细地品味了一会儿,满意地点了点头,说一切全都明白了。

【内容赏析】同样的茶叶,两种不同温度的水致使一杯索然无味,一杯却香气四溢。

其实,人生就犹如一片茶叶,只有在艰难险阻中沉浮,在痛苦辛酸中磨砺,才能真真实实地体味到生活的原味与魅力。

在那一次次的沉浮与磨砺中,生命便变得光彩照人、芳香四溢。

[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颛顼..(kuǎi)(kuì)..(zhuān)(xū)蒯聩簒弑..(cuàn)(shì) 缧绁..(léi)(xiè)羑.里(yǒu) 股肱.(ɡōnɡ)封禅.(shàn) 牝牡..(pìn)(mǔ)朔.旦(shuò) 东渐.于海(jiān)重.译款塞.(chónɡ)(sài) 喟.然而叹(kuì)善善恶恶..(wù)(è) 二十八宿.(xiù) 辅拂.(bì) 俶傥..(tì)(tǎnɡ)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堕先人所言(“堕”同“隳”,毁)(2)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纂”同“缵”, 继承)(3)辅拂股肱之臣配焉(“拂”同“弼”,辅助)(4)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俶傥”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适⎩⎪⎨⎪⎧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动词,到……去)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形容词,舒适,满足)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通“食”,动词,享受)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动词,女子出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副词,恰好)适.得府君书(副词,刚才) (2)本⎩⎪⎨⎪⎧本.《诗》《书》《礼》《乐》之际(动词,遵奉)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名词,树木的根)自言本.是京城女(副词,本来)今存其本.不忍废(名词,稿本)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动词,推理,探究) (3)次⎩⎪⎨⎪⎧于是论次.其文(动词,编排、整理)列坐其次.(名词,旁边)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动词,按次序排列)其次.不辱身(形容词,低一等、次一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临时驻扎)(4)以⎩⎨⎧以.传剑论显(介词,凭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介词,把)是故《礼》以.节人(连词,用来)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介词,因为)(5)且⎩⎪⎪⎨⎪⎪⎧ 故发愤且.卒(副词,将要)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河水清且.涟猗(连词,又,表并列关系)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连词,并且,表递进关系)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况且,表递进关系)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其在卫者,相.中山(名词作动词)担任国相 (2)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名词作动词)担任将军 (3)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名词作动词)坑杀 (4)于是迁仕.为郎中(名词作动词)出仕 (5)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名词作动词)主管 (6)乡射..邹、峄(名词作动词)参加乡射之礼 (7)王.卬于殷(名词的使动用法)封……为王 (8)南.略邛、笮、昆明(名词作状语)向南 (9)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10)则学者至今则.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准则,把……视为准则 (11)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12)孔子修旧.起废(形容词作名词)指过去被废弃破坏的礼乐 (13)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形容词作动词)奖励/惩罚 (14)整齐..百家杂语(形容词作动词)整理,归纳 (15)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耀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无泽为汉市长..古义:掌管市场的官长。

今义:市的最高行政长官。

(2)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古义:参与其事。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

(3)先人..有言古义:父亲。

今义:祖先。

(4)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古义: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

(5)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古义:褒贬评定。

今义:对错。

(6)以为天下仪表..古义:标准。

今义:人的外表。

(7)余所谓述故事..古义:历史旧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8)夫《诗》《书》隐约..者古义:含义隐奥而言辞简约。

今义: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明显。

(9)维我汉继五帝末流..古义:遗业。

今义:已经衰退的;等级或质量低的。

(10)小子..何敢让焉古义:我。

今义:男孩子;人(指男性,含轻蔑意)。

(11)《诗》《书》往往..间出矣。

古义:不断。

今义:常常,经常。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判断句)译文:扬名于后世来光耀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

(2)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判断句)译文:所以《春秋》是礼义根本之所在。

(3)韩非囚秦。

(被动句)译文:韩非被囚秦国。

(4)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宾语前置句)译文:从前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呢?(5)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宾语前置句)译文:先生所要撰述的,究竟想阐明什么呢?(6)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

[状语后置句、被动句、省略句(省略介词“于”)]译文:回来后与武安君一起被赐死在杜邮。

(7)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

(被动句)译文:君不像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像臣就会被诛杀。

(8)见父于河洛之间。

(状语后置句)译文:在黄河、洛水之间拜见父亲。

(9)皆葬高门。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译文:都葬(在)高门。

[常识·速览][识作者]千古“史圣”——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韩城县芝川镇)人,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十岁起在长安求学,受教于当时的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开始学习古文典籍。

二十岁离开家乡漫游各地,寻访古代遗迹,收集资料,回到长安后,入仕做了郎中,奉武帝之命随军西征巡视西南地区。

父亲司马谈去世之后,当了太史令,曾经参与制定太初历。

后因李陵之祸,激怒汉武帝,自请腐刑,得以保全性命,忍辱完成了《史记》的创作。

[探背景]《史记》简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 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共50多万字。

无论大小人物,都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作者本着“读其书想见其人”的知人论世理念,着力凸显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灵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叙事有详有略,笔锋纵横捭阖,语言生动,个性鲜明,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的传播历经坎坷。

著成后,秘而不宣,将其“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以防被毁。

尽管如此,“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

汉明帝说:“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扬名后世。

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刺讥,贬损当世。

”直到司马迁死,“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甥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

西汉对该书的流传控制很严。

后东汉、南北朝以及隋唐,对《史记》多有微词,甚至还有人指责《史记》是“谬孔子言”,直到宋代《史记》才遇知音。

明清学者多精读《史记》,开始考证,核差误,论得失,《史记》的研究至此才蔚为大观。

[巧识文]自序序言又称序,通常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等。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写的序言,也是司马迁为自己写的一篇自传。

[整体·探究]1.这篇自序介绍了哪些内容?请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填写下面的表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家族赋予的使命。

其家族世代为史官,祖先的光荣显赫的历史,使他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

(2)父亲的遗愿、时代的要求。

①写史是祖传的事业,修史是孝道。

②写史是以周公孔子为榜样,兴礼乐,正王道,修史有规范社会道德的作用。

③汉兴以来有许多值得记载的史实,写史是时代的要求。

(3)成一家之言的心愿。

遭受奇耻大辱后,他形成了超出时代很远的人生价值观,决心“隐忍苟活,幽于粪土而不辞”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时代的因素:依据文章第9段壶遂的话,第10段司马迁的话以及第12段《史记》产生的条件可知,当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学术发展较快。

(2)家族的影响:史官世家赋予司马迁的使命感、责任感,先祖多方面的才艺对司马迁的熏陶。

(3)自身的努力:依据文章第4段可知,司马迁自幼攻读古代典籍,青年时期的两次游历开阔了眼界,积累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

(4)前人的表率作用:孔子作《春秋》奖善惩恶给了他启迪,在自己遭受挫折的时候,屈原、左丘明等人“述往事,思来者”,最终能“扬名于后世”给了他很大的激励作用。

4.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司马迁强调“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