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导论~第2章)【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一、名词解释1.国际关系答:国际关系是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重要集团间的关系,尤指当今按领土组织起来的主要的民族国家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侧重于国家间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国家间关系。
界定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全面地观察世界,既看到国家行为体,亦看到非国家行为体。
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把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三类关系:①国家与国家的关系;②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③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2.国际政治经济学答:国际政治经济学是指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国际政治学研究,重点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渊源有三,即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的理论渊源,而且其本身就包含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学说,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
3.理想主义答:理想主义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产生较早的一个学派。
这一理论体系又被称为制度跨国主义,其关注点是国际规范和制度化的全球合作。
这一范式认为,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能够规范国家的行为,制止侵略,实现国际和平。
以集体安全原则来解决国家间的安全问题,是这一范式所设想的主要模式。
这种构想追求的不是权力的平衡,而是某种权力的共同体。
在这个新体系中,所有国家将在共同的事业中合作,为所有国家提供安全与正义。
理想主义者认为,国际组织即使不能提供世界政府,至少也能提供某种国际行为规范和约束。
理想主义的渊源之一是古典法学家格劳秀斯的思想。
现代理想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学说。
它的特点是强调跨国联系。
并且积极推动国际组织的建立。
理想主义对人类持乐观的观点,认为通过建立新的标准和制度,人类社会就可以得到完善和改进。
理想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时任美国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和赫德利·布尔。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一、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的动力答:国际政治的动力是指推动国际社会发展和国际政治演变的作用力,其内涵既包括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又涉及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实力和利益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
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问题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和研究国际政治的动力,是认识国际社会和国际政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基础。
2.国家实力答:国家实力是指国家行为主体所拥有的维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力量,是它们维护自身利益、推行对外战略和影响其他行为主体的重要基础。
国家实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是衡量行为主体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能力的尺度,又是行为主体借以实现其对外目标,维护其国家、民族或共同体利益的手段。
现代国家实力的构成分为有形的构成和无形的构成两部分。
有形的构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地理条件、人口、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以及科技实力;无形的构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制度、政治体制、政治局势以及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3.能力答:能力是指国家以实力为基础对其他行为主体发挥影响和作用的条件和手段,是使实力真正转化为权力的途径和方式。
实力和能力都是权力形成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没有一定的实力,权力便失去了物质来源;不具备一定的能力,实力本身很难影响和改变其他行为主体而形成真正的权力。
4.社会制度答:社会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等制度的总称。
社会制度的基础是经济制度,即一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中主要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社会制度作为国家实力构成中的无形要素,其核心并不在于确立的是什么制度,而在于这种制度是否符合该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否代表着社会向前进步的趋势。
5.政治体制答: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党和政府体制,如一党制、多党制、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等。
与政治体制相关的,还有政府素质或政府效能。
一个国家的政策、在国际政治中的行为主要是要通过政府来实现的,一个国家的政党和政府能否充分、合理地调动本国的各种资源,能否对国际事件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否准确、及时地贯彻国家的战略意图,是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权力地位的重要因素。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民族国家[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研]答: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民族国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乃20世纪主导的现代性民族自决和自治概念及实践。
与18及19世纪传统帝国或王国不同,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
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治体制,因此,从一个民族构成政府体制,或者由数个民族经同一共享的政府体制构成的国族,都是民族国家的可能结合型式。
2.中导条约[上海外国语2019年研]答:中导条约是指1987年12月美苏双方签署的《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条约规定:①消除所有双方已达成协议的中程导弹和发射装置,以及有关的一切辅助设施和设备;②最迟在本条约生效3年以后,任何一方都不再拥有这种中程导弹、发射装置、辅助设施和辅助设备;③在条约生效18个月后,任何一方都不再拥有中短程导弹、发射装置及辅助设施;④本条约生效后,任何一方都不再生产或试验任何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
为了监督条约执行情况,每一方都拥有就地核检查的权利。
⑤双方将不再担任任何可能与本条约条款相抵触的国际义务,不采取任何可能与本条约相抵触的国际行动。
该条约的意义在于,尽管该条约规定销毁的武器只占美苏核武库的极小一部分,但它是美苏间缔结的第一个真正裁减核力量的条约,对于促进美苏关系的缓和及推动它们为削减战略核武器、禁止化学武器和减少常规武器而进行的谈判具有一定意义。
3.新古典现实主义[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研]答:新古典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流派的分支。
新古典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外交政策的范围与雄心,首先取决于它们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它们的相对物质力量。
这种相对物质力量确立了国家外交的基本参数。
其次,国家政治领导人所作的外交政策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出自于他们自身对国家相对权力的判断。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论~第2章)【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0.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政治学★★1.国际政治学的概念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等学科特征。
2.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见表0-1)表0-1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考点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国际社会的实际出发,去研究它的发展变化。
(2)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坚持唯物辩证法,要注意两点:①正确地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②要正确地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
2.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见表0-2)表0-2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国际政治学的具体研究路径及其特点(1)西方学者提出的具体研究路径(见表0-3)表0-3西方学者提出的具体研究路径(2)中国学者可学习和借鉴的西方研究路径(见表0-4)表0-4中国学者可学习和借鉴的西方研究路径0.2典型题与考研题详解一、概念题1.相互依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年研]答:相互依赖是“相互依存理论”的核心概念。
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指出,“依赖是指受到外部力量决定或重大影响的一种状态。
相互依赖,按照最简单的界定,意指彼此相互依靠。
在世界政治中,相互依赖所涉及的情形是以国家之间或不同国家的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为特征。
”作为一个分析性用语,它所指的是一个体系中的不同行为体或事件的相互影响。
约瑟夫·奈曾把它描述成一种非常客观的现实,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
就像是婚姻一样,对于双方来说,无论会更穷、更富、更好、更坏,都是一种相互依赖。
2.国际政治[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国际政治是指全球性的政治活动,它与国际关系、国家间的互利与合作、各个国家的政治动态有很大的关系。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1.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学科,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为国际社会中最主要的行为体即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一体,使得彼此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垄断逐渐取代自由竞争而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
在这个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为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而在经济上和领土上将世界瓜分完毕,同时也使整个世界形成为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整体,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
(3)国际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这是现在国际社会比较一致的看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了较为专门和系统的国际政治教科书和理论著作。
(4)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各国政治家和思想理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了当代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学。
2.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国际政治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但是它的思想理论渊源可以追溯至近代,甚至是古代,从思想史的发展角度看,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学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有哲学、政治学、世界史学、国际法学、地理学、政治经济学。
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具体内容见表1-1。
表1-1 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3.国际政治学的发展阶段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国际政治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是“世纪风云的产儿”。
自形成至今,国际政治学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国际政治学的创立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政治学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政治学主要处于初创阶段。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二章 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圣才出品】
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2.1复习笔记一、国际体系及其特征1.国际体系及其形成(1)国际体系的含义国际体系,也称世界体系,包括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是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它具有整体性、相互联系性、不平等性等特征。
(2)国际体系形成的条件国际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它开始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最终形成于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之时。
国际体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客观历史条件。
①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两次科技革命在资本主义国家内率先发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加速了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加深和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
②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又一重要因素垄断的发展,使帝国主义走上瓜分世界以获取超额利润的道路,实现了对输入国在政治、经济上的控制,使其相互间的政治经济联系不仅扩大了,而且更加深刻了。
③殖民政策的出现是国际体系形成的决定性条件殖民政策瓦解了旧的社会经济结构,移植了新的生产方式,为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物质基础,加快了世界资本主义化的进程,促进了国际体系的最终形成。
(3)国际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国际分工的完成,世界市场的出现以及世界范围内殖民体系的建立。
2.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及原因(1)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国际体系自形成之后,迄今为止经历了四个时期:①单一的资本主义国际体系时期,从19世纪末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这一时期,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中占据支配地位,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政治经济规律成为世界现象。
②两种政治经济体系并存、斗争的时期,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③两大社会体系、多种类型的经济制度在一个统一的国际体系中并存、竞争、共处的时期,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导论 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一、概念题1.理性主义与建构主义答:(1)理性主义是指正式或非正式的把理性选择模型应用于国际关系问题,诸如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或博弈论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理性选择强调的是行为体怎样试图使其利益最大化,以及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手段来实现这些利益。
(2)建构主义是指针对理性主义以为既定的客观事实,从社会学的视角区分了具有物质属性的自然事实和人们的社会活动所建构的社会事实,认为社会事实的形成乃是人的行为的结果,它们并不是既定的,而是取决于观念因素的研究方法。
这种观念不是指个人观念,而是指“集体意向”,即共有的观念或文化。
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建构主义研究途径的主旨就在于说明行为体共同具有的理解与期望怎样建构了社会事实。
2.案例研究法答:案例研究法是指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人们基于特定目的,选择单个或少数事例,联系其发生条件与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与解释的一种途径。
案例研究法可分为非理论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前者是对该事实本身进行解释,类似于历史性研究,而后者则是为了检验或发展理论。
案例研究作为一种运用普遍却又存在争议的方法,通过联结个别研究和一般研究,可以打开通向理论概括的门径,但它本质上并不是一种普遍性研究,不适合需要用大样本进行分析的问题。
用案例法对理论进行检验,可以进行证实,也可以进行证伪。
3.定量研究法答:定量研究是指与定性研究相对的概念,也称量化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和方法之一。
进行国际关系研究,人们不但需要论及对象的质的规定性,而且需要论及对象的量的规定性。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测量、描述、分析和推论。
4.形式模型答:形式模型是指作为一种涉及对数学、图形和符号方法的使用的方法,其中博弈论的运用最为普遍。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形式模型可以发挥三种功能:描述、演绎和验证。
运用形式模型进行国际关系研究,特别适于进行决策研究,这是该方法的长处。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名校考研真题2014年中山大学683国际政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山大学二〇一四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683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考试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论述题。
共六题,每题25分。
1.什么是主权?对主权概念的不同的理解对不同的国际政治学派有什么影响?2.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有何作用?3.在国际关系中,在哪些条件下,使用武力是合法的?举具体事例说明。
4.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争论的问题主要有哪些?5.近年来,中美两国之间围绕人民币汇率的定值问题争吵不休,人民币汇率问题己经成为影响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人说,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不应该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也有人说,人民币汇率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政治问题,不存在经济问题政治化的情况。
请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6.2007—2009年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
请结合现实国际形势,谈谈你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政治后果的理解。
参考答案中山大学二〇一四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683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考试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论述题。
共六题,每题25分。
1.什么是主权?对主权概念的不同的理解对不同的国际政治学派有什么影响?答:(1)主权概念的提出主权概念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让•布丹在《国家论六卷》中提出的。
他把主权界定为“统治公民与臣民的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
其后,英国政治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从自然法理论出发,阐述了主权的产生。
(2)主权的概念主权具有双重含义:①对内主权,即国家对内享有最高的和最终的政治权威;②对外主权,即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是平等的一员,享有独立自主权。
它具有三方面的含义:a.它具有国际法的含义,即国家只有享有主权,才是国际法的一个主体;b.它具有政治含义,即在国际关系中,或者说在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它对其人民和领土享有不受外部干涉的独立的管辖权;c.它具有道德含义,即所有主权国家都应当尊重别国管理其内部事务的权利。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章节题库(1-4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答:国际政治是指全球性的政治活动,它与国际关系、国家间的互利与合作、各个国家的政治动态有很大的关系。
国际政治作为学科名称,与国际关系、世界政治通常同义,并且与国际研究相通。
在国际学术界,这几个概念的使用,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是可以互换的。
不过,在许多情况下,这几个概念的用法是有区别的。
由于每个国家的行为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因此国际政治就成了一种变数复杂和多维的研究领域。
它不仅涉及政治因素,而且涉及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生态、法律、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2.国际政治学答: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包括国际社会、行为主体、政治关系和一般规律,其中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战略学、国际经济学、国际法学、外交学等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这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此外,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
3.研究途径与范式答:研究途径是指国际关系研究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的。
这种途径包括研究问题、分析视角、资料搜集、概念运用、方法选择等要素,可以为研究提供指导,为回答有关问题提供准则。
在研究实践中,学者们通常会采用不同的途径,并因而会导致各种争论。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某一种途径得到广泛认可,取得支配地位,成为标准的研究和解释框架,那么它就变成了该领域的范式。
范式的概念是美国学者托马斯·库恩首先提出的。
在社会科学中,可以说几乎不存在单一范式的情况。
如果应用范式的概念,大概只能按照比较宽泛的标准,即范式不过是指一种得到较普遍认可的研究框架。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第三章 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圣才出品】
第三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一、概念题1.跨国政治[辽宁大学2019年研]答:跨国政治是各种跨国行为主体的一系列对外行为和相互关系的总和。
它既包括跨国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包括跨国行为主体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
简言之,跨国政治是指跨国行为主体为影响其他行为主体的对外政策和对外行为,影响国际关系发展变化而进行的各种政治活动,是跨国行为主体跨国行为的总和。
它与国家间政治密切相连,是国际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出现的一种新现象,是当今国际政治或世界政治的新内容。
跨国政治研究就是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各种跨国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跨国行为主体同国家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跨国政治与国际政治或国家间政治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作为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间关系的补充和延伸,反映了国家间相互作用的日趋复杂化。
2.国家实力[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2019年研]答:国家实力又称综合国力,是指一国所具备和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总和。
实际上就是一国所拥有的全部实力。
世界各国的学者对综合国力的衡量提出过各种不同的标准,但几乎都将综合国力看成是包括各种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一种综合,所不同的只是这些具体因素的多少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总的说来,综合国力的物质要素大致有:地理、人口、经济能力、军事能力、科技能力等;而精神要素则包括:民族特征、国民素质、政府效能、外交性质和国家凝聚力等。
综合国力是一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和作用的物质基础,对一国国际地位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3.政治实体答:政治实体是指在政策或政治领域中通过冲突或合作,谋求实现一定目标的个人或群体。
把这样的界定用到国际关系中,则国际关系行为体就是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其中发挥影响的政治实体。
这种政治实体可能是主权国家,也可能是非国家行为体,诸如国际政府间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种族集团、跨国公司、地方政府、政党甚至个人。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国家行为主体2.地缘政治学3.区域主义4.新多边主义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简述冷战后国际安全局势深刻变化的新特点。
2.简述肯尼思·沃尔兹关于国际冲突根源的层次分析理论。
3.简要回答当代全球问题的发展对国际政治产生的影响。
4.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应包括那几个方面?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国际合作与全球协调成为了全球治理中的重要问题,国际合作的关键点是各国利益的合力与国际制度的完善,试论述国际制度是如何促进国际合作实现的?(第五章)2.近年来,中美两国之间围绕人民币汇率的定值问题争吵不休,人民币汇率问题己经成为影响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人说,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不应该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也有人说,人民币汇率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政治问题,不存在经济问题政治化的情况。
请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国家行为主体答: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它是国际政治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它既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即当今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也包括大量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即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它的特征包括:①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和政治经济实力;②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④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2.地缘政治学答:地缘政治学亦称“地理政治学”,它是关于国际政治现象制约于各种地理要素和人文要素共同作用结果的理论。
它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形成,采用整体论的研究方法,把诸如疆域、气候、资源、地理位置、人口分布、文化属性、经济活动等现象综合起来,分析、解释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态势和国家的政治决策。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缘政治学研究有所发展,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提出“世界体系论”,布热津斯基提出“大棋局论”等,它是西方国家制定国家政治、军事战略和对外政策的一种理论依据。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考研真题精选(下)【圣才出品】
三、简答题1.试简述修昔底德陷阱。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研]答:“修昔底德陷阱”是一个用于描述国际关系中世界大国权力转移必然导致战争或“国强必霸”发展逻辑的概念,被看作是国际关系铁律。
(1)“修昔底德陷阱”论的起源“修昔底德陷阱”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修昔底德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归因为雅典城邦的崛起和斯巴达城邦的恐惧。
雅典城邦不断增长的权力使想要维持现状的斯巴达城邦感到恐惧,权力的转移滋生了疑虑,疑虑生发了战争,即“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2)“修昔底德陷阱”论的主要内容“修昔底德陷阱”论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导致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①基本假设“修昔底德陷阱”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权力转移理论和安全困境理论,它主要预设了三个前提条件,即新兴国家寻求武力改变现有体系、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以及霸权战争的收益大于成本。
②“修昔底德陷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核心内容a.在概念指涉方面,这一概念主要指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关系,其中,新兴大国特指那些能够对守成大国的国际地位构成威胁的挑战国。
b.在因果机制方面,这一概念包括两个重要变量——新兴大国实力的提升和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对彼此战略意图的怀疑,这两个变量主要涉及国家之间两种不同类型但是同时发生的竞争安全动态。
前者主要涉及权力转移问题,后者主要涉及安全困境问题。
c.在预设结果方面,这一概念认为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对峙会以霸权战争方式结束。
霸权战争最重要的后果就是不仅改变了这一体系,以适应新的权力分配,也带来了对该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的重新安排。
这种霸权战争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即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必须涵括现有国际体系内的主要大国,无限制地使用各种手段并进行大规模的战争。
因此,“代理人战争”即大国不直接参与,而由其独立的代理国家或者某一势力发动的战争则不属于“修昔底德陷阱”的涵盖范围。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结束语 国际政治的全球化发展)【圣才出品】
结束语国际政治的全球化发展8.1复习笔记国际政治的全球化是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国际政治的一系列重要领域出现全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在全球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这种趋势的出现规定和制约了国际政治的发展方向,推动人类社会在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方面加强合作,促使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全球相互依存的发展1.相互依存理论相互依存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广泛而普遍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面对相互依存时代下国际政治的新变化,各国国际政治学者纷纷提出了与全球相互依存发展的趋势相一致的国际政治理论,相互依存理论就是其中的典型。
(1)美国学者约翰·斯帕尼尔提出了相互依存的国际体系的七个特点:①具有毁灭性质的核武器产生了更大的安全感;②在国家对外政策中,初级政治(福利)逐渐比高级政治(安全)更趋重要;③国际经济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网络;④低级政治导致合作,高级政治引起冲突;⑤武力在相互依存的国际体系中的作用日趋减弱;⑥权力的真正含义发生变化,相互依存的原则成为处理外交事务的核心内容;⑦相互依存的模式将体现多极化局面,权力等级制度被新的平等主义替代。
(2)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把当代世界的相互依存称做“复合相互依存”,并指出它有三个基本特征:多渠道的国际联系;对外事务的议事日程日益庞大和多样化;军事力量在复合相互依存占优势的某些领域的作用逐渐下降,经济力量的作用日益上升。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三世界国家学者普雷维什和阿明等人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这一理论把世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少数高度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处在世界的社会与经济中心;另一部分是非工业化的不发达国家,形成世界的社会与经济周边或外围。
“外围国家”对“中心国家”存在着不平等的依赖关系,“外围国家”越来越趋于贫穷,“中心国家”则越来越富裕。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0.1复习笔记一、国际政治学1.国际政治学的概念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等学科特征。
2.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其内容包括国际社会、行为主体、政治关系和一般规律,其中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2)国际社会的定义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它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它是世界政治、经济的各行为主体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在频繁相互过程中所形成的整体。
(3)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定义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社会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它们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最主要对象,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其研究对象多为相互之间的政治关系。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国际社会的实际出发,去研究它的发展变化。
(2)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坚持唯物辩证法,要注意两点:一是正确地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二是要正确地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
2.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此外,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
(1)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将政治和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贯彻于对国际政治经济相互作用的分析,它对现代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我们研究国际政治学理论提供了重要指导。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政治互动的基本形式)【圣才出品】
第五章国际政治互动的基本形式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国际行为与国际政治互动★★1.国际行为及其产生(1)国际行为的含义国际行为是指国际行为主体的对外行为及其相互行为,它是人类政治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产生及其普遍化与国际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直接相关。
(2)国际行为的产生过程①人类从非政治社会向政治社会的过渡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发展过程,国家的出现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基本完成。
自国家出现以后,就有了国家的对外行为和相互行为。
②在殖民体系下,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并没有权利参与国际社会的主要活动,在这种状态下,国际行为只能是少数国家的对外行为,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没有国际行为能力。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殖民体系时代的结束,世界范围的主权—民族国家体系才成为真正全球意义上的社会体系,国际社会才成为一个完全、完整的社会,直到这时,国际行为才成为国家行为主体的普遍行为状态。
2.国际行为的基本方式(见表5-1)表5-1 国际行为的基本方式3.国际行为的基本特点(1)任何国际行为都是为一定的利益和目标服务的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动因是维护和增进各自的国家利益,国家的对外行为和对外政策的根本依据是国家利益。
因此,由国家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所构成的国际行为都是为一定的利益和目标服务的。
(2)国际行为总是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内进行的国家对外行为的作用范围一般取决于对外行为的对象范围和问题领域。
因此,任何国际行为的发生都有一定的边界限制,总是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内进行的。
(3)国际行为是以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基础的任何国际行为都要达到一定的目标,实现一定的利益,而利益的实现和目的的达成均需要一定的行为能力。
国际行为能力的大小与其总体实力的强弱,特别是与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弱紧密相连,行为主体总体实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其行为方式的取向。
考点二:国际冲突及其解决★★★★★1.国际冲突的内涵国际冲突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对抗性或敌对性的相互作用,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由于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标的不同而处于自觉地对立之中的相互行为和相互活动。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圣才出品】第四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4.1复习笔记一、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1.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1)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们的产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必然产物,它们的发展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2)生产力的发展是政治及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在整个国际和国内政治中起了最基础和最根本的作用,它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方面的联系,使现代国际关系具有全球性和整体性,从而推动了政治和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
(3)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国际政治的发展科学技术推动了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奠定了基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不平衡,是国际政治体系和格局不断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2.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在国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运动表现为世界基本矛盾的运行和发展,以及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矛盾运动的发展,并由此决定着国际关系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
其中,世界基本矛盾的作用最为突出。
(1)世界基本矛盾①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与封建制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②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十月革命以后形成的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间的矛盾。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基本矛盾错综复杂,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开始产生;此外,还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等新的内容。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国际政治的全球化发展)【圣才出品】
结束语国际政治的全球化发展一、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的全球化答:国际政治的全球化是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国际政治的一系列重要领域出现全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在全球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这种趋势的出现规定和制约了国际政治的发展方向,推动人类社会在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方面加强合作,促使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2.相互依存答:相互依存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广泛而普遍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面对相互依存时代下国际政治的新变化,各国国际政治学者纷纷提出了与全球相互依存发展的趋势相一致的国际政治理论,相互依存理论就是其中的典型。
美国学者约翰·斯帕尼尔提出了相互依存的国际体系的七个特点:①具有毁灭性质的核武器产生了更大的安全感;②在国家对外政策中,初级政治(福利)逐渐比高级政治(安全)更趋重要;③国际经济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网络;④低级政治导致合作,高级政治引起冲突;⑤武力在相互依存的国际体系中的作用日趋减弱;⑥权力的真正含义发生变化,相互依存的原则成为处理外交事务的核心内容;⑦相互依存的模式将体现多极化局面,权力等级制度被新的平等主义替代。
3.世界主题答:世界主题,实质上就是全球性的问题,是指世界范围内的基本矛盾和根本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和主要课题。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的表述。
邓小平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它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普遍要求,是世界各国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也是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和潮流,而不是已经达到的客观现实。
4.全球化理论答:全球化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学理论之一。
20世纪90年代形成。
美国学者罗斯诺提出了“全球化动力说”,认为全球化的动力来自于“条件、利益和市场”的扩散。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模拟试题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国际关系2.国际体系3.综合国力4.跨国政治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简要回答跨国行为主体与国家行为主体的联系和区别。
2.简述经济因素在国家对外决策中的作用和地位。
3.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争论的问题主要有哪些?4.全球化对国际行为主体的影响?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国家利益在一国对外战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决定着一国的对外政策,请论述国家利益的内涵,并分析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2.亚太地区成为了21世纪以来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交融区和节点,特别是美国重返亚太,围堵中国战略使这个地区局势变得日益紧张,结合国际政治经济研究的不同视角,试综析中国在亚太政治事务中的角色。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1.国际关系答:国际关系是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重要集团间的关系,尤指当今按领土组织起来的主要的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国际关系侧重于国家间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国家间关系。
界定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全面地观察世界,既看到国家行为体,亦看到非国家行为体。
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把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三类关系:①国家与国家的关系;②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③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2.国际体系答:国际体系是指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主要指国家)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国际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它开始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最终形成于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之时,它具有整体性、相互联系性、不平等性等特征。
3.综合国力答: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实力的综合性指标,在国际学术界,人们在思考影响权力的因素时,往往比较强调领土与地缘因素、人口因素、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和军事能力这五个方面。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三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三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圣才出品】第三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3.1复习笔记一、国际行为主体的一般特征1.国际行为主体的含义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其特征包括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和政治经济实力、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2.国际行为主体的类型当今世界的国际行为主体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1)国家行为主体国家行为主体是指国际社会中独立的主权国家,以联合国组织的成员国为依据,国际社会目前已有192个主权国家。
(2)非国家行为主体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那些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但并不具有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
它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
3.国际行为主体的发展(1)国家间政治与国家行为主体从国家和国际政治发展的历程来看,国际社会的基础仍然建立在国家间政治的基础之上,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的中心单位,是国际社会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行为主体。
(2)跨国政治与跨国行为主体跨国政治作为国际政治总现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国际政治或国家间政治的基础上形成,并随着国际政治的不断变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3)跨国政治与国际政治①跨国政治的定义跨国政治是指各种跨国行为主体的一系列对外行为和相互关系的总和,它既包括跨国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包括跨国行为主体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与国家间政治密切相连,是国际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出现的一种新现象。
②跨国政治与国际政治或国家间政治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a.跨国政治是国家间关系的补充和延伸,反映了国家间相互作用的日趋复杂化。
b.跨国政治和国际政治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二、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1.国家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1)国家的构成要素:①具有固定的领土和一定数量的居民这是国家作为基本实体存在的首要条件,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答:国际政治是指全球性的政治活动,它与国际关系、国家间的互利与合作、各个国家的政治动态有很大的关系。
国际政治作为学科名称,与国际关系、世界政治通常同义,并且与国际研究相通。
在国际学术界,这几个概念的使用,并没有严格的区别,是可以互换的。
不过,在许多情况下,这几个概念的用法是有区别的。
由于每个国家的行为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因此国际政治就成了一种变数复杂和多维的研究领域。
它不仅涉及政治因素,而且涉及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生态、法律、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2.国际政治学答: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包括国际社会、行为主体、政治关系和一般规律,其中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战略学、国际经济学、国际法学、外交学等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这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此外,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
3.研究途径与范式答:研究途径是指国际关系研究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的。
这种途径包括研究问题、分析视角、资料搜集、概念运用、方法选择等要素,可以为研究提供指导,为回答有关问题提供准则。
在研究实践中,学者们通常会采用不同的途径,并因而会导致各种争论。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某一种途径得到广泛认可,取得支配地位,成为标准的研究和解释框架,那么它就变成了该领域的范式。
范式的概念是美国学者托马斯·库恩首先提出的。
在社会科学中,可以说几乎不存在单一范式的情况。
如果应用范式的概念,大概只能按照比较宽泛的标准,即范式不过是指一种得到较普遍认可的研究框架。
由于存在多个范式,因此在范式之间常常存在争论。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人们经常提到的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理性主义与建构主义等争论,就是这种意义上的“范式之争”。
4.传统主义与行为主义答:传统主义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之前,国际关系学界的主要研究途径。
这种研究途径具有较浓厚的道德哲学色彩,其基本特征是运用思辨式语言和诠释方法进行文献研究,注重演绎推理,倾向于通过历史回溯和案例分析获得经验主义的知识积累,很少或基本不使用定量的方法。
英国学派的一些学者是坚持这一研究途径的代表人物,例如赫德利·布尔。
行为主义是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兴起的。
行为主义的兴起使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传统主义的研究途径受到了挑战。
在国际关系学界,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卡尔·多伊奇、辛格和罗西瑙等。
这些学者谋求使国际关系研究更科学,方式是通过借用来自于自然科学的更严格、更复杂的途径,以期建立一种累积的知识体系,所用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定量分析、数学模型等,并且使用计算机。
5.博弈论答:博弈论又称对策论,原是一种数学的运筹学方法,20世纪40年代被应用到经济学中,用来分析经济和贸易竞争。
20世纪50年代以后,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国际政治研究领域,最常见的国际政治博弈论模型有“小鸡游戏”、“囚犯的困境”、“针对不平等的威胁对策”和“协调博弈”等,其中又可分为“零—和”或“定数—和”、“非零一和”或“变量一和”、“两方”和“多方”的博弈模型。
博弈论在国际合作问题上的应用研究是建立在这样一种理论假定的基础上的,即:国家是统一而理性的行为主体,国际间的博弈是由国家居主导地位的。
在大多数研究国际问题的西方学者看来,博弈论模型能够为他们提供一种借以分析国家间安全问题和经济问题的理论方法。
6.公共选择理论答:公共选择理论被称为“新政治经济学方法”,主要是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或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政治过程、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新现实主义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公共选择理论主要是通过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来对政治过程、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它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政治制度的运作和政府、政党、投票者、利益集团、官僚的行为进行明晰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又寻求从规范的角度建立一种更理想、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它的主要特征包括:①将个人作为分析的主要单位层次,个人被假定为是“有理性的”,即其行为是经过选择的,旨在根据个人的效用功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②假定个人在行为过程中是能够对可能的选择进行比较的,即可以根据其所受到的限制来进行边际调整;③强调研究的精确性和正规性,即所研究的命题要能够经得住经济计量或政治计量的检验。
在研究国际政治经济问题时,公共选择理论中最经常使用的概念有“公共物品”、“搭便车”、“政治商业周期”、“相互依赖”等。
二、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
答:(1)国际政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我们过去的研究还很不充分,西方的研究则起步较早,影响较大,有些西方学者还有意无意地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中关于国际政治的丰富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更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绝不是搞教条主义,简单地背诵和搬用现成的结论,而是要紧密地结合国际社会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得出新见解。
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贡献在于,它消除了以往历史理论的两个主要缺点,即只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动机,而不考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看出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规律的根源,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系统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对研究国际问题确实是适用的,是很有价值的。
但归根到底,我们还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即从国际社会的实际出发,去研究它的发展变化,也就是既要弄清国际社会的构成、各种力量的对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分析引起变化的动因、发生变化的条件、具体变化的表现以及变化的趋势和规律等。
系统论的方法和唯物辩证法是一致的,或者说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系统论的方法包括哪几项原则?答: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系统论的方法,这在目前已经普遍地为人们所接受和采用,它包括以下五项原则:(1)整体性原则,即要求把研究的对象纳入它所属的整体,从整体来认识和对待;(2)相互联系性原则,即强调整体内的各部分、各要素相互之间的密切联系;(3)有序性原则,即整体内部各部分、各要素的联系是有一定的结构和规律的;(4)动态性原则,即整体、部分、要素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绝非静止不变的;(5)定量化原则,即它们的运动变化都可以用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
3.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坚持唯物辩证法要注意哪几点方法?答:在国际政治学研究中坚持唯物辩证法,尤其要注意两点方法。
(1)正确地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
在国际政治的研究中,阶级分析的方法并未完全过时,这是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所决定的。
但是又不能把阶级分析简单化、绝对化。
这是因为国际关系并不完全等同于阶级关系。
一般来说,作为国际行为主体,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除了代表本国统治阶级的利益外,也代表整个国家、全民族的利益。
同时,还要把阶级分析和历史分析很好地结合起来,因为某个阶级或它的代表人物在不同时期、不同问题上还会有不同的表现,绝不能只看到阶级属性这一点,就简单地下结论,那是注定要脱离实际,甚至闹出笑话的。
(2)要正确地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
既要坚持归根到底经济因素是“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这一科学论点,又不能忽视“上层建筑各种因素”的反作用,这两方面本来就是有机地联结在一起的,我们应该如实地把它们统一起来,这也就是辩证法讲的对立的统一。
只要真正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就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4.简述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政治经济学方法。
答:虽然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主要是国际政治关系,但是政治与经济、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在国际问题研究中始终具有重要地位。
(1)重商主义是最早运用政治经济学方法研究国际问题的理论学派,在政治哲学上,重商主义者信奉的是修昔底德、马基雅弗利、霍布斯等人的“自然状态”学说和霸权理论,即认为国际社会处于一种彼此争夺权力与财富的无政府状态,国家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一方之所失必为另一方之所得”的“零—和”博弈。
在一个资源有限的世界里,一个国家要想改变或改善自己的权力地位,就只有掠夺别国的财富。
重商主义盛行的时期,正是欧洲各个新兴国家加紧扩张财富、人口和领土的时代,这就决定了重商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要将一切经济活动都从属于国家对权力的追求,即在重商主义者看来,政治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就在于政治决定经济。
(2)古典政治经济学对重商主义学说进行了批判,认为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权力十分重要,但是国家乃至国际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制度,特别是市场则更为重要。
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并非国家的政治权力,而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有机结合的产物。
重商主义强调政治决定经济,古典政治经济学强调经济决定政治,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将其贯彻于对国际政治经济相互作用的分析,对现代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5.简述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与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