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第44讲百舸争流的思想

合集下载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2)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2)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1.2规定的“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要求。

●课标解读本标准要求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的含义,唯心主义的含义,人类所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

理解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说明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能分析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对于哲学发展的影响,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落实策略1.老师讲解与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

哲学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知识不等于智慧,不能把哲学仅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学习。

只有在学习知识和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敢于质疑,通过亲身体验、长期积累,才能增长智慧。

2.坚持合作探究方式。

通过学生之间分组搜集材料、互助合作,共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把哲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生活和实践是我们进入哲学殿堂、把握哲学智慧的重要途径,对哲学问题的追溯和思考离不开人类的生活。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方式一:话题导入人类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这些思想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激荡澎湃,奔流不息。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很多哲学家,他们对于世界、宇宙和生命有着不同的阐释。

他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呢?首先简要了解他们的观点。

方式二:情景导入漫画中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两人之争的焦点在于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之一。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2. 使学生理解各种思想流派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儒家思想:仁爱、礼治、君子、孝道等。

2. 道家思想:无为、自然、道德、无欲等。

3. 法家思想:法治、权谋、利益、秩序等。

4. 墨家思想:兼爱、非攻、节用、尚贤等。

5. 其他思想流派:名家、阴阳家、杂家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各种思想流派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流派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思想流派的定义和意义。

2. 讲解儒家思想:介绍儒家的起源、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影响。

3. 讲解道家思想:介绍道家的起源、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影响。

4. 讲解法家思想:介绍法家的起源、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影响。

5. 讲解墨家思想:介绍墨家的起源、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影响。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他思想流派的特点和影响。

7.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流派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思想流派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逻辑性和深度。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异同,加深对各种思想流派的理解。

2. 现实联系:让学生探讨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体会古代思想在现代的意义。

3. 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如孔庙、道观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思想文化的魅力。

七、教学难点:1. 理解各种思想流派的抽象概念:如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等。

2. 分析复杂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同思想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2)

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2)

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2)这个问题应该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1) 由其在哲学中的地位决定。

在中外哲学发展史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研究的问题也包含着许多方面的内容。

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着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和解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哲学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2) 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内容目标规定有:要求学生“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在“提示与建议”中也明确指出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解释哲学基本问题的要求,是过去的课程标准(1998年教育部颁布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没有的。

(3) 由教学的目标任务决定。

学生只有了解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才能对哲学的内容有一个宏观和总体的认识,才能了解不同哲学派别和观点,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但这个问题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概括性,学生初步接触哲学,缺乏高度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

另外,教师对这个问题的教学掌握的理论深度和层次也是有难度的。

尽管哲学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提法存在着争议(详见本课“教学资源链接”),但教材还是采用恩格斯的论述。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教学,建议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

可以选用哲学史上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开展争辩的史实,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

这样既可以给学生讲点哲学史的东西,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里不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到对这些问题的评价上)。

比如,选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关于形神关系的争论的史实(详见本课“教学资源链接”),提出问题:这里的“形”指的是什么,“神”指的是什么?你认为先有“形”还是先有“神”?“形”和“神”的关系应该怎样?为什么说它们的观点是对立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什么样的哲学问题?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议论。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2. 使学生理解各种思想流派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思想文化的包容性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以及其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2. 道家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理念,及其对环境保护和人生哲学的影响。

3. 法家思想:法治国家、纪律严明等观念,以及其在社会管理中的运用。

4. 墨家思想:兼爱、非攻、节用等原则,及其在促进社会和谐与和平中的意义。

5. 其他思想流派:如名家、杂家、阴阳家等,及其独特的观点和贡献。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各种思想流派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各种思想流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思想流派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景模拟法:模拟古代思想家的辩论场景,让学生体验思想碰撞的乐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思想流派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讲解儒家思想:阐述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

3. 讲解道家思想:解释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理念。

4. 讲解法家思想:介绍法治国家、纪律严明等观念。

5. 讲解墨家思想:阐述兼爱、非攻、节用等原则。

6. 课堂互动:提问、回答、讨论等环节,巩固所学内容。

7. 总结与拓展:概括各种思想流派的特点,提出思考题,鼓励学生课后自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各种思想流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和对思想流派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情况。

4. 期中考试:设置有关思想流派的试题,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精选涉及思想流派的教材,如《中国古代思想史》、《诸子百家》等。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如《论语》、《道德经》等。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1.1对本课做了以下要求:“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理解哲学是时代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设计而成的。

二、教材分析1.《百舸争流的思想》是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课内容是《生活与哲学》模块教学的知识起点,对于学生认知哲学问题、学习哲学知识是入门课。

教学安排2课时。

???2.本课包括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框题。

第一框主要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框主要学习唯物主义的含义及其三种形态,唯心主义的含义及其两种形态等基础知识。

承接前一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知识,主要介绍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来指导日常生活实践。

三、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相对初学者来说,哲学这门学科的概念、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

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包括的两方面的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2)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3)掌握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或是唯心主义的、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2.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2)初步掌握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感悟人生智慧,过有意义的生活。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4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4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4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明白得哲学的差不多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差不多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提示】1、注意搭配,如不能说“思维和物质的关系”。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什么缘故:什么缘故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差不多问题?第一,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第一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差不多问题。

第二,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三,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进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差不多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题的回答。

➢ 2. 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独标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展开的。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独标准。

➢ 3. 明白得唯物主义的差不多观点及唯物主义的三种差不多历史形状。

唯物主义是哲学中两大差不多派别之一。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随着人类实践的进展和科学的进步,经历了三种差不多形状: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差不多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经典观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也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经典观点有: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差不多元素➢ 4. 明白得唯心主义的差不多观点及唯心主义的两种差不多形状。

唯心主义是哲学中两大差不多派别之一,同唯物主义全然对立。

它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靠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高中思想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百舸争流的思想》——《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复习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生在完成复习预习学案后,关键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分析和探究材料,应用所学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一课对哲学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判断以及对它们各自发展形态的判断。

本课知识是必修四的一个基础,理解它对以后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本着高考的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对于这些哲学的基础知识,只有达到完全理解的程度,才能保证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学习下一阶段知识。

二、学情分析1、知识技能:在高二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哲学知识,不再那么陌生。

2、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3、学习态度:高考在即,学习目标明确,愿意刻苦专研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于哲学有初步的认识与理解。

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运用: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如何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理解思想多样性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的概念和背景。

强调思想多样性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1.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思想多样性的看法。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以便在后续课程中进行进一步讨论。

第二章:思想的多样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思想多样性。

培养学生对不同思想的尊重和包容。

2.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

强调不同思想的互补性和互动性。

2.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和文化的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不同思想的看法和理解。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以便在后续课程中进行进一步讨论。

第三章:思想的交流与碰撞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于思想交流和碰撞的积极态度。

3.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的案例和影响。

强调思想交流和碰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3.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的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思想交流和碰撞的看法和经验。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以便在后续课程中进行进一步讨论。

第四章:思想的融合与发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和发展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于思想融合和发展的开放态度。

4.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和发展的案例和影响。

强调思想融合和发展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4.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和发展的情况。

百舸争流的思想高三政治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高三政治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高三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政治课的教学,学生应当能够:1.了解与思考“百舸争流”的含义与内涵。

2.通过个案分析与讨论,了解历史上与当代有影响力的“百舸争流”的人、事和社会背景。

3.了解并评价不同人物、事件在历史与现实进程中的意义。

4.在掌握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尝试用“百舸争流”的视角看待当下的社会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深入理解“百舸争流”的内涵。

2.掌握“百舸争流”所代表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文化、制度、观念、价值的区别和对比。

3.深入挖掘“百舸争流”的历史与现实的人物、事件及背景,引导学生评析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难点1.细节还原与诠释,识别在一定历史进程中的政治、文化、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

2.理解“百舸争流”的概念,并能够融入现实情境中进行思考。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概念介绍及批判思考执行•“百舸争流”的概念介绍•“百舸争流”背后的思想价值和历史渊源•对“百舸争流”的批判思考与研讨第二课时:历史案例分析•张之洞与自强运动•梁启超与戊戌变法•胡适与新文化运动第三课时:现实案例分析•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竞争:美国与中国的比较•文化意识的差异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印度与中国的比较•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念碰撞:人权、多元化、包容性与传统主义的比较第四课时:思想概念的应用•以“百舸争流”的视角看待同性恋与同婚问题•以“百舸争流”的视角看待女性崛起的现象•以“百舸争流”的视角看待群体歧视与反歧视团体之间的冲突四、教学方法•讲授和互动式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多思考,引导学生互相进行讨论和策划展示活动。

•鼓励学生在讲授的过程中进行多层次阅读与思考。

五、课堂练习1.学生自主或分组进行个人研究(包含文献阅读与实地调查)和展示(包括口头或书面汇报、突发状况演练等)。

2.班级或聚焦一主题的大讨论。

3.课堂快速读书,开展辩论或其他思辨活动。

六、教学评价和达成标准教学评价的标准应当包括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评估。

2018高三政治(浙江选考)一轮复习必考部分必修4第1单元二百舸争流的思想

2018高三政治(浙江选考)一轮复习必考部分必修4第1单元二百舸争流的思想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考+选考总复习
C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两大阵营指的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 派别,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 项正确。A、B、D 项不符合设问要求,排除。]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考+选考总复习
[例 5] (2015 年 10 月浙江高校选考,28)我国哲学家张载认为,气是万物的 本原,一切有形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气。这种观点属于(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考+选考总复习
[例 2]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 2016 年 10 月 17 日发射,入轨后经 5 次变轨调相, 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构成组合体,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开展实验。 这说明( )
A.世界观决定着方法论 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 D.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考+选考总复习
D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根据题中观点,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这种观点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肯定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属于可知论,D 项正 确。彻底的或不彻底的不可知论,都否认了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A、B 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可知论是否彻底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即正确认 识现象又正确认识本质的问题,C 排除。]
学考+选考总复习
(2)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包括:主观 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 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学考+选考总复习 [典型例题讲解]

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高中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百舸争流的思想是政治必修四课本的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一、本课设计意图(一) 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 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3) 运用○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如何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1) 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2) 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 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二)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内容目标: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提示与建议: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表达着各自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争辩、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不同。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汇集资料: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教学内容分析(一) 教学提纲框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高三政治复习教案:百舸争流的思想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复习教案:百舸争流的思想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复习教案:百舸争流的思想复习教案
【摘要】高中政治阶段正是整个学习生涯中的紧张时刻,复习,做题也随之更加繁多。

高三政治教案栏目小编为您编辑了大量资源,此文:“高三政治复习教案:百舸争流的思想复习教案”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本文题目:高三政治复习教案:百舸争流的思想复习教案
一、高考考点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4)

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4)

思考提示(1)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 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强调精神作用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是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就不是唯心主义。

3.议议“疑邻偷斧”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

后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那邻居家的孩子,怎么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了。

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什么错误?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并说明哲学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思考提示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从主观出发的错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列举事例略。

4.列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在实际生活中具体表现。

思考提示(略)六、教学资源链接(一) 名词解释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哲学学说,认为我们的感觉、表象、概念、思想能够正确认识世界。

一般来说,唯物主义都认为意识是物质派生的,认为世界是可知的。

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所说的世界可知只是精神的自我认识,旧唯物主义者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但由于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辩证地解决世界可知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认识论的第一和基本的观点,科学地证明了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不可知论是否认人们认识世界或彻底改造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学说。

此概念首先由英国的赫胥黎(1825—1895)于1869年提出,不可知论的思想在古代就已产生,欧洲近代的主要代表是休谟和康德。

其本质是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屏障而不是桥梁,不承认在感觉之外有确实可靠的客观外部世界的存在,不懂得认识过程中本质与现象、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

高三政治教案: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三政治教案: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三政治教案: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高考考点(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二、自主学习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问题,也就是的关系问题。

⑵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②思维和存在的问题,即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

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与。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

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⑴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是人们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⑵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重点难点⑴哲学的基本问题⑵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1).doc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1).doc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复习目标1.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二、复习要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2)客观唯心主义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授课过程考点精析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2.为什么从社会实践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从哲学自身派别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同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拓展升华(2016·盐城期中)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家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材料表明(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和普适性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解析:屠呦呦通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说明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正确;屠哟哟的研究成果是为了治疗疟疾,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正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说真理具有普适性,①错误;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而不是唯一途径,③错误。

考点精析考点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温馨提示:不能认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都主张世界是物质的,都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在本质上是正确的。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案.doc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案.doc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复习内容展示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和的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

2.为什么从社会实践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和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从哲学自身派别来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同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和,决定着它们对的回答。

考点精析考点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的,坚持了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没有;它把物质归结为,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

但是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认为是世界的本原。

它具有、和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是无产阶级的,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2.唯心主义及其形态根本观点:是本原的,依赖于,不是决定,而是决定(1)主观唯心主义:把(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

(2)客观唯心主义:把(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的外化和表现。

(如:认为上帝创造了万物)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哲学史上存在着和、和“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和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二、习题巩固1.斯蒂芬·霍金的一位学生在评价《大设计》时说:“极端物质化的当今世界是否比以前更进步,还是很可疑的事。

”这种观点( )①没有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②没有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③是一种唯物主义观点④是一种不可知论思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013年10月21日,我国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秦大河博士获得2013年度沃尔沃环境奖。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明确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的“名言〞,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引用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等古代哲学问题,理解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哲学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确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教学重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三、教学难点•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四、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探究活动1】课本第9页●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派别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可知论、不可知论〔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探究活动2】课本第10页●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第二课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识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各种形态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的了解,加深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 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思想上辨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 在工作、生活、学习的实践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归纳总结:
附: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正确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区别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地位
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是哲学基本问题中从属的方面
意义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技巧方法】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可采用图示法理解:
考点二哲学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派别
评价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论
局限性:①对世界的物质性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进步性:坚持并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①把物质归结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为物质的属性。②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③历史观上属于唯心主义
【知识拓展】在哲学的“两个对子”中,由于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因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从哲学的派别上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第44讲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标分解
考纲细化
以背诵案、教材为载体,以学生问题反馈为重点,通过学生展示落实基础知识、解决疑难问题。
本部分考题集中于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和主要派别(哲学家及其观点),以选择题为主,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归纳总结:
问题三: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4.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上述观点
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
1.哲学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4.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主干知识梳理(写到背面)
三、问题探究
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的区分
1.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归纳总结:
问题四: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5.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
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B.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它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辩证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内部派别
主要区别
例证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实在,认为客观世界依赖于人的精神
对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联系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的展开和深化;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的彻底解决。
关注热点:①根据中外哲学家的著名论断、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或以漫画形式,说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基本哲学派别。②结合党和政府处理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方针政策,如应对通货膨胀、全球金融危机等说明正确对待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③
归纳总结:
问题二: 区分哲学的基本派别
3.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与“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万物皆备于我;心外无物;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我思故我在;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8”就是发;喜鹊报喜;彗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理生万物、理主动静;上帝造万物
2.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6.6级地震,地震发生以后,一则“昆明提前67秒收到预警”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将会准确预警地震的到来,避免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与损失。这说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们能够彻底的认识世界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④人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