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麻醉药进展
麻醉药理学-静脉全麻药-第五章
静脉麻醉药----依托咪酯
药理作用 短效催眠药,无镇痛作用 ①↓脑血流量、颅内压及代谢率 , 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②对心血管影响很少 ,可使冠脉血 流增加,阻力降低,可改善心肌供氧, 对重危病人有益 ③轻微的呼吸抑制 ④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静脉麻醉药----依托咪酯
适应症 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 与其他药物合用用于短小手术,如内窥镜 检查、扁桃体摘除、心脏电转复. 副作用: 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 注射部位疼痛 麻醉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
静脉麻醉药
药理作用:
– 氯胺酮
选择性地抑制大脑的联络系统和丘脑新皮质系 统,对脑干网状结构激活系统没有或很少影 响,兴奋延髓和边缘系统,因而出现感觉与 环境分离,称之为分离麻醉(dissociative anesthesia); 心血管:间接兴奋和直接抑制,兴奋胜于抑制 ,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但病情危 重、处于休克或强烈应激反应状态下,心血 管功能维持在临界线或儿茶酚胺已明显耗竭 时,对心功能的抑制。 21 可使呼吸减浅变慢,很快恢复。
静脉麻醉药
– 氯胺酮
注意事项 – 麻醉期应加强呼吸管理,维持呼吸道 通畅 – 注意氯胺酮的麻醉后精神症状,可加 用安定类镇静药 – 肌肉不自主动作较多见,一般不需治 疗,麻醉中肌紧张也不是浅麻醉表现 ,不需加药
26
静脉麻醉药
– 依托咪酯
名称:依托咪酯 Etomidate ,乙咪酯 形态:液体,白色乳剂/无色透明水剂 药理作用 – 依托咪脂为咪唑的羟化盐。起效快,作用 时间短; – 对循环系统无明显抑制,易保持心血管系 统稳定是其突出优点; – 对呼吸系统无明显抑制作用; – 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静脉麻醉药
临床应用
氯胺酮临床作用的研究进展
构破坏、神经元死亡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拮抗NMDA受体 已被视为神经保护措施。动物实验发现,早期静注或连续静
万方数据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9月
第27卷第3期
・237・
注大剂量的氯胺酮能有效减少缺血后的神经损伤。但给予 小剂量或缺氧后才给药则无效。Shapira等用鼠大脑创伤模
型研究,在伤后2 h腹腔注射氯胺酮180 mg/kg仍能减少脑
5
梗死区域及神经元损伤。还有研究者发现,S(+)型氯胺酮 的脑保护效果更佳,用S(+)型氯胺酮后神经元的存活率显 著增加,轴突生长活跃,与神经再生相关的蛋白的表达增
加‘”。 4氯胺酮与预镇痛
NMDA受体可能与疼痛的记忆有关,这种记忆能使中枢 神经系统(CNS)对疼痛处于高敏状态,并刺激神经系统产生 新的疼痛,称为疼痛的多级放大。氯胺酮不仅能阻止CNS敏 感性的产生,而且能消除已建立的CNS高敏状态,减少术后 镇痛需求,称为超前镇痛或预镇痛。上腹部肿瘤手术病人于 麻醉前硬膜外注入2 mg吗啡和60 mg氯胺酮,显示有明显的 超前镇痛作用旧J。小剂量(0.25—0.5 mg/kg)氯胺酮即有显 著的预镇痛效果(术后吗啡用量减少40%一60%),维持较长
Ketamine
氯胺酮属苯环己哌啶类静脉麻醉药,基本结构为环己 胺,1965年Domino等引入临床,因其镇痛作用强、呼吸抑制 轻、循环轻度兴奋而至今在麻醉药中享有独特且重要的地 位。氯胺酮作用机制复杂,涉及NMDA受体、阿片类受体、单 胺类受体、乙酰胆碱受体和电压门控通道等。目前认为氯胺 酮产生麻醉作用的关键与NMDA受体有关。最近对其分子 水平的研究表明,氯胺酮除传统的麻醉镇痛作用外,还具有 抗炎、脑保护、解除支气管痉挛、超前镇痛等生物活性。
氟苯尼考药理学研究进展
氟苯尼考药理学研究进展氟苯尼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电图监测和麻醉诱导的静脉麻醉药。
它属于苯二氮䓬类化合物中的一员,可减缓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产生镇静、催眠、抗惊厥和肌肉松弛等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氟苯尼考的药理学机制也逐渐明确,并且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氟苯尼考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一、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环节的过程。
氟苯尼考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表现为:①快速吸收,经静脉给药后迅速穿过血脑屏障,作用时间短;②分布范围广,易被组织蛋白结合;③肝脏是氟苯尼考的主要代谢器官,其中CYP3A4是其主要代谢酶;④肾脏是氟苯尼考主要的排泄途径,经过肾脏后呈现出即时排出,在体内累积不明显的特点。
二、药物相互作用氟苯尼考常用于麻醉过程中,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很容易引发不良反应。
已知的与氟苯尼考相互作用的药物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肌肉松弛剂、中枢神经兴奋剂和孕妇用药等。
其中最常见的相互作用是与丙泊酚、芬太尼等其他常用麻醉药物的结合效应。
三、药理学作用1. 镇静催眠作用:氟苯尼考可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意识状态,从而起到镇静和催眠作用。
2. 抗惊厥作用:氟苯尼考的抗惊厥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通过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促进丙泊酚的镇痛作用,从而起到抗惊厥的作用。
3. 肌肉松弛作用:氟苯尼考可加强GABA的抑制作用,抑制脊髓的突触传递,阻止肌肉的主宰神经被兴奋,使肌肉松弛。
4. 心血管效应:氟苯尼考在非常低的剂量下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的缓慢,并可减轻心肌氧耗。
四、不良反应及药中毒氟苯尼考有许多潜在的不良反应,包括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律不齐、恶心和呕吐等。
在过量使用导致中毒的情况下,会出现烦躁、恶心、呕吐、颤抖、肌肉僵硬和呼吸抑制等症状。
此时需要立即停用麻醉药和维持患者的气道通畅,以便进行呼吸支持。
综上所述,氟苯尼考药理学研究进展多样,虽然进展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但已经很好地展示出了该药物的诸多优秀优点,其临床应用前景仍然是非常广阔的。
静脉麻醉药物的研究进展
的药动学较为特殊 ,使 其在 临床 的静 脉靶 控静 脉滴注 中成 了 最佳 的阿片类 药物… 。其 中,丙泊 酚和 阿片类 药物之 间 的配
表 l 芬太尼 、舒芬 太尼 、阿芬太尼 、雷米芬太尼 的药动学
伍 又是临床静 脉麻 醉 中最为常 见的 配伍 ,因此 临床 医务人 员 有必要充分掌握两 种药 物 之 间的 相关 作用 与 规律 。基 于此 ,
的应用提供 了有用 的理论依据。基于此 ,本 次研究对 临床上 的静脉麻 醉药 物展开 了研究 。
【 关键词 】 麻醉药 , 静脉 ;芬太尼 ;二异丙酚
【 中图分类号】R 9 7 1 . 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4— 3 2 9 6( 2 0 1 4 )0 3 C 一 0 1 8 0— 0 2
条件 ,其住院的时问会适 当的缩短 ,2 0 d降压值 也 比较 明显 ,
物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 [ J ] . 中国慢性病预 防与控制 , 2 0 0 8 ,2
( 1 ) :7 0—7 1 .
3 肖惠敏 . 高血压忠者治疗依从性 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研究 [ D ] .
福建 医科大学 ,2 0 0 2 .
套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使 患者 积极遵 医嘱治疗 。
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 的好 坏直接 关系 到患 者血压 的平
4 小 结
素的调查分析 [ J ] .中国医疗前沿 , 2 0 0 9 ,6 ( 3 ) :1 0 7— 1 0 8 .
( 收稿 日期 :2 0 1 3—1 2— 0 6 )
健康教育 ,教育的 目的为针 对高血压 患者 的疾病 特点和 健康 状况 ,丰富患者和患者家 属 的健 康知识 ,改变 患者 和患 者家 属的服药治疗态度 ,坚 固患 者遵 医嘱 的信念 ,培养 良好 的服 药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从而增强患者服药 治疗 的依从 性。 患者心理紧张与血压有 很紧 密的联 系 ,平复 患者 的心 理 ,对 与平 稳患者血压有积极作 用 。经 过调查 ,患 者有 很好 的心 理
静脉麻醉药物的现状及其辅助药物的研究进展
[ 刘 丽 , 晓 雷 , 钢 , .保 肾片 对 大 鼠 肾 间质 成 纤 维 细 胞 作 用 4] 朱 王 等 的 实 验研 究 [ ] J .中 国 中 医 基 础 医 学杂 志 ,02,( ) 5 5 20 8 5 :0— 2 [ ] 吉勤 , 5 王清 .中医 药 治 疗 慢 性 肾 衰 竭 的 思 路 浅探 [ ] J .中 国 中西
抑 制作 用 [ ] J .中 国 药 理 学 通报 ,0 62 ( ) 26— 0 2 0 ,2 3 :9 3 2
[3 1 ]武 孔 云 , 光 义 , 风 云 , .中 药 复 方 药 效 物 质 基 础 研 究 的 思 梁 靳 等 路 及 方 法 [] J .世 界 科 学 技 术 一中 医 药现 代 化 ,0 35 6 :3— 20 ,( ) 1
・
4l 3 4・
现 代 中西 医 结 合 杂 志 M d r o r a o t rt r io a C ieea d Wet n M dc e 0 1N v 2 ( 3 o e Jun l f n ga d Ta t n l hn s n s r e i n 1 o , 0 3 ) n Ie e di e i 2
时 间短 , 床 上 主 要 用 于 诱 导 麻 醉 、 础 麻 醉 及 小 手 术 的 临 基
静 脉 麻 醉 药 物 为 非 挥 发 性 全 身 麻 醉 药 , 在 临 床 麻 醉 中 其
的 应 用 已 有 半 个 多 世 纪 , 外 科 手 术 创 造 了 良好 条 件 。 是 一 为
麻 醉 。 由于 其 对 呼 吸 中枢 有 明显 的抑 制 作 用 , 缓 慢 注 射 。 应 1 2 盐 酸 氯 胺 酮 ( e m n yrc l i ) 盐 酸 氯 胺 酮 为 . K t ieH doho d a re
局部麻醉研究新进展-215-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15-局部麻醉研究新进
展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静脉麻醉技术进展
1、以下关于理想的全身麻醉,说法错误的是()
A、满意的镇静、镇痛和肌松
B、可控性强,能单独调节各个麻醉阶段
C、对器官功能稍微有些影响[正确答案]
D、苏醒质量好
E、无污染
2、以下关于静脉麻醉的发展简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657年,ChristopherWren首次用羽毛茎将鸦片注射到人体静脉
B、1960s,药代动力学模型和等式用于指导普鲁卡因静脉输注方案的制定
C、1986年,得普利麻(丙泊酚)上市
D、1974年提前进入计算机时代[正确答案]
E、1980s,计算机控制静脉输注系统
3、多数药物由肝脏代谢后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出。
消除方式有零级动力学和()级动力学两种方式
A、一[正确答案]
B、二
C、三
D、四
E、五
4、阿曲库铵:维持靶浓度()
A、1-2μg/ml[正确答案]
B、1-3μg/ml
C、1-4μg/ml
D、1-5μg/ml。
最新麻醉进展报告
最新麻醉进展报告引言麻醉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旨在通过使用药物和其他手段来使患者在医疗操作过程中消除痛感、意识和运动活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麻醉技术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麻醉进展,包括新药物、新技术和新的研究方向。
新药物脊柱麻醉药物脊柱麻醉是一种通过将药物注射到脊椎蛛网膜下腔来实现的麻醉方法。
最近,一些新的脊柱麻醉药物被引入到临床实践中,以提供更好的效果和更少的副作用。
这些新药物包括:1.瑞芬太尼:一种强效的麻醉药物,具有快速起效和短持续时间的特点。
它提供了更高质量的麻醉效果,并减少了恢复期间的不适感。
2.布比卡因:一种局部麻醉药物,适用于各种手术。
它减少了术后疼痛和使用其他镇痛药物的需要。
静脉麻醉药物静脉麻醉是一种通过静脉输入药物来实现的麻醉方法。
最新的静脉麻醉药物旨在提供更好的麻醉效果、更少的副作用和更短的恢复时间。
以下是一些新的静脉麻醉药物:1.白蛋白-直链肽类麻醉药物:这种新型药物结构紧凑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够快速进入大脑并产生麻醉作用。
它们的副作用较少,恢复时间较短。
2.多巴胺类麻醉药物: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来产生麻醉效果。
它们具有较快的起效时间和较短的恢复时间。
新技术麻醉监测技术麻醉监测技术是麻醉手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最新的麻醉监测技术旨在提供更准确、便捷和安全的监测方法。
以下是一些新的麻醉监测技术:1.神经监测技术:通过监测患者的神经传导情况来评估麻醉效果。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准确的麻醉深度和效果评估。
2.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通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麻醉师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和需要。
麻醉设备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麻醉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最新的麻醉设备技术旨在提供更好的麻醉过程控制和安全保证。
以下是一些新的麻醉设备技术:1.自适应麻醉系统:这些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根据患者的生理参数和麻醉药物代谢情况,实现麻醉过程的自动调整和控制。
麻醉药物新进展
麻醉药物新进展麻醉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学科,近年来麻醉学又与生物物理、分子生物、免疫、遗传、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密切联系,随着整个医学科学和麻醉学的发展,麻醉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将更加密切,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一、麻醉药物新进展1.1局部麻醉药新型剂的研究局部麻醉药微球:微球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给药技术。
微球是指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成的微小球状实体,常见微球直径为1~40 pm。
在临床治疗,尤其是肿瘤的化学治疗中,微球具有显著的优点[2]。
当包含局部麻醉药的微球被注入到神经周围时,其对局部麻醉药的缓慢释放可延长该神经被阻滞的时间,降低单位时间内进入体循环的局部麻醉药总量。
微球的缓释性使局部麻醉药微球的麻醉作用间显著延长。
微球具有生物相容性,但由于微球内含有大量的局部麻醉药,其对生物体的毒性仍是研究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3]。
1.2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不但可提供完善的麻醉深度,降低全麻药用量,而且还可减轻应激反应,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是一种适合老年人的麻醉方法[6]。
胸段硬膜外阻滞可阻断相应节段的交感神经传出纤维,使阻力性血管及容量性血管扩张,使血压下降,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同时使迷走神经相对兴奋,心率减慢,心肌耗氧量相对减少。
同时,胸段硬膜外阻滞还可缓解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缺血得到相应改善,心肌供氧量相对增加,从而改善心肌供氧与耗氧之间的平衡。
另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既能充分利用两种麻醉的优点,减少术中及气管插管、拔管引起的应激反应,提供良好的术后硬膜外镇痛,抑制应激性激素的增高,又能互补,减少全麻药用量,减少苏醒延迟、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1.3吸入麻醉药方面氟烷、甲氧氟烷、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在肝脏的去氟代谢主要由CYP2E1催化。
关于其多态性与吸入麻醉药的关系未见相关报道。
异氟烷是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20%的病人在术后有识别力低下的症状[7]。
瑞芬太尼的临床研究和应用进展
瑞芬太尼的临床研究和应用进展瑞芬太尼(remifentanil,P.EM)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人工合成的选择性。
阿片受体激动药,而阿片类药是平衡麻醉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常用的芬太尼大剂量或长时间用药后易在脂肪和骨骼肌中蓄积,导致手术后恢复期出现诸如呼吸抑制等。
由于芬太尼主要在肝脏代谢,故对肝脏和肾脏功能不全病人的疗效很难估计。
而REM是阿片类家族的新星,不依赖肝、肾代谢,起效迅速,时量半衰期短,静脉滴注容易控制止痛剂量,药物作用的可预见性强,安全可靠,止痛效果好。
也是新型阿片类μ受体激动剂,其化学结构式中含有酯键,可被组织和血浆中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主要代谢产物经肾脏排出,在体内的清除不依赖于肝肾功能[1]。
同时因其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消除快、不释放组胺及不论静脉输注多长时间其静脉输注半衰期始终为4min以内,即使在心肺转流术后也无改变阿片类镇痛药复合异丙酚与肌肉松驰剂是现代临床麻醉工作中全凭静脉复合麻醉的常用麻醉方法之一。
2 瑞芬太尼的临床研究2.1 瑞芬太尼减少吸人麻醉药的MACREM能减少吸人麻醉药的MAC,增强其麻醉效能,全麻插管后以(0.25~0.4)?g?kg-1?min-1输注可使MAC减少到最大极限。
Andrea等研究证明REM能降低七氟醚的MACRAR。
2.2 瑞芬太尼对儿茶酚胺释放的影响REM对交感神经的抑制作用与剂量有关,麻醉深度影响神经激素(包括儿茶酚胺)的释放。
REM抑制肾上腺素对气腹和手术刺激的反应(剂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不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对气腹和手术刺激的反应,认为它可部分抑制应激反应[2]。
2.3 瑞芬太尼对热痛觉阈(HPPT)和热痛觉耐受阈(HPPT)的影响。
小剂量(0.08?g?kg-1?min-1)的REM就显著增大HPFF和HPIT,明显减少热痛觉且没有副作用。
2.4 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和瞳孔伤害性刺激反应的关系REM能阻滞瞳孔对伤害性刺激的扩大反射。
常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的研究进展
妥 类 静 脉 麻 醉 药 种 类 繁 多 , 现 今 仍 在 临 床 上 广 泛 应 用 者 有 但 限, 要有氯胺酮 、 泊 酚、 托咪酯 、 羟丁酸钠) 主 丙 依 。硫 喷妥 钠
因对 呼 吸循 环 有 抑 制 、 痛 作 用 缺 乏 和浅 麻 醉 时 的 抗镇 痛 效 应 镇 以及 在体 内 的 再 分 布 导 致 苏 醒 后 嗜 睡 延 长 , 之 丙 泊 酚 的 出 现 加 和 在 临床 上 的广 泛 运 用 , 今 不 单 独 以此 药施 行 麻 醉 。本 文 就 现 氯 胺 酮 、 泊 酚 、 托 咪 酯 及 羟 丁 酸 钠 的 研 究 进 展 做 一 综 丙 依
4 0 1) 0 0 0
文 章 编 号 : 6 18 4 ( 0 8 1 — 1 4 0 1 7 —3 82 0 ) 82 0—3
静 脉 全 身 麻 醉 药 物 分 为 巴 比 妥类 药 物 ( 比妥 类 药 物 中 现 巴
今 供 临 床 使 用 的 主要 是 硫 喷 妥 钠 ) 非 巴 比 妥 类 药 物 ( 巴 比 和 非
述。
细胞癌活化 , 随后 , 游 信 号 转 导 受 阻 , 酸 肌 醇 裂 解 障 碍 和 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 磷
种 蛋 白不 能 被 磷 酸 化 , 后 导 致 C 的 流 动 和 TX 生 成 受 最 a Az
抑 制 ] 。
2 丙泊 酚
丙 泊 酚 是 一 种 新 型 的 快 效 、 效 静 脉 麻 醉 药 物 , 醒 迅 速 短 苏
1 氯 胺 酮
17 9 0年 进 入 临 床 , 目前 仍 在 使 用 的 、 一 的 苯 环 己 哌 啶 为 唯
类 药 物 。 氯胺 酮 不 同 于 其 他 静 脉 麻 醉 药 , 有 明 显 的 镇 痛 作 具
常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的研究进展
【 l o
。
然 而 丙泊 酚 的 抗 氧化 机 制 和其 的分 子 结 构 有一定 的关 系… 】 。 因
为 丙 泊 酚对 脂 质 氧化 的夺 氢过 程 有 很 大 的 干 扰作 用 。 其 最 终 形 成 的 酚基 和脂 质 的 过氧 化 反 应 能 够 形 成一 个 非 常 稳 定 的且 没 有 活性
有 非常 好 的镇痛 效 果… 。 现 在 对该 药 物的研 究情况做 以下介 绍:
1 . 1 . 1 镇 痛 作用 在 患 者 进 行 手 术切 皮 之 前 , 对 患 者 的静 脉 注 射 1 . 2 . 2 镇痛 作用 丙 泊酚 是 一种 超 短 效 的静脉 全身 麻 醉 药 物” 。 目 氯胺 酮0 . 1 5 mg / k g 『 2 。 然 而 对 于 进 行 腹腔 镜 手 术 的 患 者来 说 , 具 有 前在临床上使用的非常多。 但是, 对患者使 用丙泊酚, 对目前伤 害性 超 前 的镇 痛 效 果 】 。 并且 其 没有 明显性 的 血流 动 力 学 改 变 情况 ] 。 刺激 所导 致 的 疼 痛 , 目前 是 否有 很 好 的镇 痛 作用 , 还 存 在 一定 的争
临床上能够更好且合理 的选择恰当的麻 醉药物。
【 关 键 词】静 脉 ; 全 身麻 醉药物
[ 中图分类号】 R 6 1 4 .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 5 6 5 4 ( 2 0 1 3 ) 0 5 ( c ) 一 0 1 8 6 — 0 2
为了使 得临 床上能 够恰 当而合 理 的使 用麻 醉 药物 , 本 文2 0 1 2 年l 1 1 . 2 . 1 对 缺 血再灌 注损 伤 的具有保 护作用 经过 研 究 表 明, 丙 泊 酚 月一 2 0 l 3 年3 月期 间, 对 氯 胺酮 ; 丙 泊酚 ; 依托 咪酯 ; 3 ' - 羟 丁酸 钠一直 以 对 患 者 的 脑 组 织 缺 血 后 再 灌 注 损 伤 以及 心 脏 有一 定 的 保 护 作 用 来 的研究 进 展情 况 , 做 以下详 细的综 述介 绍。 1常用静 脉全 身麻 醉药物 的介 绍
瑞芬太尼临床应用进展
舒芬太尼(Sufentanil,Suf)是芬太尼 (Fentanyl,Fen)N-4位取代的衍生物,其 化学作用和药理作用于1976年首次报道。为 强u阿片受体激动剂,对u受体亲合力比芬太 尼强7~10倍,镇痛强度是芬太尼的5~10倍, 是目前国内外用于人体的镇痛作用最强的阿 片类镇痛药。
舒芬太尼镇痛持续时间为芬太尼的2倍, 对心血管机能的影响、脑循环和脑代谢 的影响更小、因而具有更大的安全性, 在手术麻醉和镇痛领域中,显示出更大 的优势。
4、可发生典型的阿片样症状,在注射部位 偶有瘙痒和疼痛。
5、极少数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僵现象。 6、有一定的恶心、呕吐现象。 7、使用剂量过大可发生苏醒延迟。 8、可发生轻度的呼吸抑制作用。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是一种人工设计 合成的新型超短效阿片类药物,具有典型的 阿片样药理效应——镇痛、呼吸抑制、镇静、 肌张力增强和心动过缓等。
5、麻醉苏醒
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病人在苏醒过 程中耐受气管导管能力好,避免了全身麻醉 苏醒期病人躁动(emergence egitation jemergence delirium EA)。
瑞芬太尼、丙泊酚的临床应用成功地摆脱 了只有苯二氮卓类药物才能使病人产生遗 忘作用的传统观念,使静脉麻醉的理念得 到了进一步的更新。
间隙行硬外穿刺,向头置管3cm, 3、首量模式:0.15%罗哌卡因+0.5ug/ml舒芬太
尼;5ml试验量,观察5min后追加5~10ml。 4、PCA配伍:0.1%罗哌卡因+0.5ug/ml舒芬太尼
5、负荷量:无 6、维持量:无 7、PCA量:6ml 8、锁定时间:15min(每小时限量24ml) 9、停药时间:宫口开全时 10、舒芬太尼总用量(ug):15.7±7.6
全静脉麻醉-靶控输注
0
10
20
30
40
50
60
0
2
4
6
丙泊酚浓度
唤醒患者
时间(分钟)
(mcg/ml)
缝皮
稳态
调整剂量
切皮
等待
术前
诱导
TCI临床应用和发展方向:
TCI的应用可以为病人快速建立所需要的稳定血药浓度,而麻醉医生也可因此估计药物对病人产生的效果。在临床麻醉中,TCI技术可用于巴比妥类、阿片类、异丙酚、咪唑安定等药物诱导和麻醉维持。复合双泵给予异丙酚与短效镇痛药,可满意地进行全凭静脉麻醉。TCI迅速实现稳定血药浓度特点,将有利于进行药效学、药物互相作用的实验研究。
静脉麻醉仍需学习,普及,和研究
谢 谢 !
单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续静脉给药
目标控制输注技术(TCI )
是根据不同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体重病人的自身状况,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血药浓度以控制麻醉浓度的计算机给药静脉给药方法。
恒速输注丙泊酚
mg/kg/hr
mg/kg/hr
mg/kg/hr
随意调节 保持血浆浓度和效应室浓度的平衡 快速达到并维持恒定的血浆浓度
既往丙泊酚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的药理学知识有限,许多国家不允许在这个年龄范围应用丙泊酚,欧洲于2002年6月18日增加了静安新适应证,可用于4周-3岁婴幼儿的全麻,新西兰的报告:甚至在早产儿中应用丙泊酚
小 结
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静脉麻醉的时代
静脉麻醉可控性能与吸入麻醉媲美
TCI 便于调节麻醉深度、个体化、防止知晓和预测苏醒
TCI能自动达到并维持稳定的靶浓度,但是临床麻醉深度及手术刺激的改变都需要不断调整所设定的浓度,目前的TCI系统却不能完成这项工作。对于药物浓度,目前的浓度监测还不能对静脉麻醉药的血药浓度进行即刻测量。
静脉全麻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疼痛(但非神经病理性疼痛)。
2.2阿片类药物 芬太尼(fentanyl)1960年人工合成,是阿片受体
可引起大鼠和人的学习记忆能力短时下降,这与氯
胺酮对机体大脑海马突触传递中的N一甲基.D.天冬
激动剂,属于苯基哌啶衍生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 的最主要的强效镇痛药。其镇痛作用是吗啡的75~ 125倍,与其高脂溶性有关;它首次静脉注射后很快 分布到非效应组织,如脂肪和肌肉,使血药浓度很 快降低,因而作用时间较短。临床上常将芬太尼作 为全身麻醉的镇痛成分,与静脉全麻药、肌松药一 起用于静脉全麻的诱导和维持。 舒芬太尼和阿芬太尼分别于1974和1976年 由人工合成。舒芬太尼的镇痛作用是芬太尼的5~10 倍,其持续时间为芬太尼的2倍。阿芬太尼的效能 为芬太尼的1/4,持续时间为芬太尼的1/3。两药对
min后可恢复自主呼吸。它更适合长时间
的输注,成为现在全凭静脉麻醉的首选药物门’。由于
药效短,术后可能发生爆发性疼痛,应当在停药前就 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博1。术中小剂量氯胺酮输注,可
挥作用,并很快再分布至外周…。丙泊酚药代动力学 符合三室模型,具有分布容积大,清除率高,分布 和消除迅速,再分布缓慢的特点旧引。丙泊酚主要通 过肝脏代谢,少部分经肝外代谢和肾外清除,反复 给药或静脉输注时蓄积少,非常适合持续输注。丙 泊酚对中枢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均有较为明
S或肌注后3
rain一4 min,
即可进入手术期。特别适宜于设备简单的医院和急 症病例,不抑制心血管系统的活动,对休克的患者
尤为适宜。其副作用是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颅内压、
有保护作用M引。Canavero等∞1研究发现,静脉注射
亚睡眠剂量(0.2 mg/kg)丙泊酚可减轻患者中枢性
野战条件下麻醉进展及相应的手术车改进建议
醉机 。 在 的野 战手 术 车 就 配 有 一 台麻 醉机 . 现 其不 足之 处 有 以
目前 ,对 野 战 条 件下 麻 醉 较 有 意 义 的是 静 脉 麻 醉 的 大 量
下 3点 : 结 构 复 杂 , 现故 障后 维 修 困难 【 ① 出 ” 。② 所 占空 间 大 ,
使 拥 挤 的 手 术 车更 加 拥 挤 因 此 , 台 野 战手 术 车 只配 备 一 。 一
应 用 。 往 的全 身 麻 醉 方 法 以 吸人 麻 醉 为 主 , 以 当时 静 脉 麻 醉 的
主 要 缺点 是 苏 醒 时 间 长 , 适 合野 战条 件 下 快 速 手 术 、 速 转 不 快
台麻 醉 机 , 说 明虽 然 野 战 手 术 车 配备 了 2个 手 术 台 . 只 能 也 但
v h ce T e ih lt n a e t e i s c mp r d wi h n r v n u n ,a d t e l t r i t o g t t e mo e a a tb e e il . h n aa i n s sa i o a e t t e i t e o s o e n h at s h u h o b r d pa l o h h a e u d r f l o d t n h mp o e n c e o h i l u g c l v h ce a e n t e a ay e f t e ly u ft e n e i d c n i o .T e i r v me ts h me fr t e f d s r i a e il ,b s d o h n l s s o h a o to e i e h
vhc n t vnu ns ei i p tow r. hn s dc l q i n J un l 0 0 3 ( )8 ,6 eil adi r e o s et s ,s u r ad C ie eMe i u me t o ra , 1 , 1 7 :7 9 】 e na a h a f [ aE p 2
环泊酚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2023
环泊酚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2023理想的镇静药物应具备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停药后苏醒快、对器官功能影响小、心血管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特点。
目前的临床实践中,丙泊酚作为应用广泛的静脉镇静催眠药物之一,常用千全麻诱导和维持、内镜手术镇静、重症监护患者镇静。
其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允许快速启动和恢复意识,残余影响小。
但丙泊酚也因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局限性(如注射痛循环抑制、呼吸抑制导致呼吸暂停和ICU综合征等),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相较千丙泊酚,环泊酚具有呼吸抑制轻、循环稳定、无注射痛、脂质输入少、安全性更高的优势,有望提高患者的麻醉舒适度和安全性。
本文就环泊酚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与其他镇静药物的药理学特性比较、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环泊酚的药理机制环泊酚是短效y-氨基丁酸A型受体(y-aminobutyric acid -type A receptor, G ABAAR)激动剂,在丙泊酚(2,6-二异丙基苯酚)化学结构的2,6侧链中加入环丙基以降低其亲脂性,同时通过引入一个或多个手性中心打破2,6-二异丙基苯酚分子对称性使其结构更加立体,从而增强与GABAAR的亲和力通过增强y氨基丁酸y-aminobutyric acid, G ABA) 介导的Cl-内流,引起GABA能神经元超极化,降低动作电位产生的成功率,实现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产生短暂而快速的镇静或麻醉作用。
环泊酚对千GA B AAR Cl-通道的2个竞争性结合靶点叔丁基双环亚磷酸酷和叔丁基双环正苯甲酸酷有较高选择性,与G A B AAR的亲和力约为丙泊酚的5倍。
环泊酚的EDSO为1.5m g/k g, 50%致死剂量为9.9m g/k g, 治疗指数为6.6I约为丙泊酚的2.4倍,安全窗更宽。
环泊酚单次静脉给药后血药浓度迅速达到峰值,并广泛分布,在血液中主要分布在胞外组分(血液/血浆比值0.5~0.6),人体血浆浓度与剂量呈正比,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5%,易透过血脑屏障。
2024年静脉麻醉药市场分析现状
静脉麻醉药市场分析现状静脉麻醉药是一种用于进行手术和其他医疗程序的药物,通过给予患者静脉注射来实现麻醉效果。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改进,静脉麻醉药市场也在不断壮大。
本文将对静脉麻醉药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1. 静脉麻醉药市场规模静脉麻醉药市场的规模在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静脉麻醉药市场规模达到XX亿元。
预计到2025年,全球静脉麻醉药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XX%。
2. 静脉麻醉药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静脉麻醉药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2.1 医疗技术的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手术方式正在被更加先进的技术所取代。
这些新技术往往需要更精准的麻醉管理,这就需要更多种类和更高质量的静脉麻醉药物。
因此,医疗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静脉麻醉药市场的发展。
2.2 人口老龄化趋势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群体的手术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老年人的麻醉需求通常较高,静脉麻醉药物在老年人手术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认可。
因此,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为静脉麻醉药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
2.3 医疗旅游的兴起医疗旅游的兴起也为静脉麻醉药市场的增长提供了机会。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跨国旅行接受手术和医疗治疗,这意味着全球范围内对静脉麻醉药的需求增加。
医疗旅游的兴起促进了静脉麻醉药市场的全球化发展。
3. 静脉麻醉药市场的主要挑战静脉麻醉药市场虽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3.1 临床安全性问题静脉麻醉药物的应用需要高度的专业技术和监护,不当使用可能带来严重的临床安全性问题。
这对于医生和护士的技术要求较高,同时也需要完善的药物监管和安全管理体系。
因此,静脉麻醉药市场在保证临床安全性方面面临一定挑战。
3.2 高价格限制市场增长一些静脉麻醉药物价格较高,这限制了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渗透率。
价格高昂的药物使得生产商在开发新的市场时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脊柱手术中,利多卡因能有效减轻术痛、降低阿 片类药物的用量。在乳腺手术中,利多卡因有助 于减少术后慢性痛的发生。然而,目前的数据显 示在开腹子宫切除、全髓关节成形术和肾脏手术 中,利多卡因不能使患者获益。
总之,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给接受不 同手术类型的患者带来的收益并不一致,其在很 多手术中可以发挥术后镇痛作用,所以可以与其 它镇痛方式一起进行多模式镇痛。 1.2胃肠功能保护
利多卡因属于酰胺类局麻药,其主要通过可 逆性阻断神经细胞膜上Na+通道,阻断伤害性刺激 向中枢神经系传导,发挥局部麻醉作用。同时, 利多卡因为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主要通过轻 度阻断心肌细胞Na+通道而发挥作用,常用于室性 心律失常的治疗。目前,随着对利多卡因研究的 深入,其除了具有经典的局麻及抗室性心律失常 作用,同时还具有术后镇痛、器官保护及抗炎等 作用。 1应用价值 1.1术后镇痛
急性肺损伤是目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 病之一,而胸科手术中单肺通气技术的使用容易 导致肺损伤。Garutti等凹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以1.5 mg-kg-^h-1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通过 减少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浆样品以及肺部样本 中的促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 介素-2等)和凋亡标志物(半胱天冬酶3、半胱 天冬酶9等)来预防单肺通气诱导的肺损伤。袁 林芳等呗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研究发现,麻醉诱导 前给予利多卡因1.5mg/kg,随后以1.5mg*kg_1*h_1 的速度持续输注至术后lh可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 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C反应蛋白,减弱肺部 炎性反应,减轻肺损伤,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目前关于利多卡因减轻肺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动物实验方面,袁林芳等㈣对食管癌患者的研究说 明了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具有一定肺保护 作用,而对于最佳使用剂量以及对其他手术患者 是否也有这方面的益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明。 1.5心脏保护
无痛胃肠镜静脉麻醉镇痛镇静方法研究进展
无痛胃肠镜静脉麻醉镇痛镇静方法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9-01T01:03:20.776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1期作者:何浩涵[导读] 在临床实践中,静脉镇痛镇静麻醉方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何浩涵内蒙古医科大学赤峰临床医学院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024000摘要:在临床实践中,静脉镇痛镇静麻醉方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无痛胃肠镜静脉麻醉镇痛镇静方法的深入广泛的推行,可以使患者的痛苦程度有效减轻,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其治疗的依从性,为具体治疗工作和治疗总有效率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
基于此,在本文中重点综述无痛胃肠镜静脉麻醉镇痛镇静方法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无痛胃肠镜静脉麻醉镇痛镇静方法研究进展引言现阶段,内镜技术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在临床实践中消化道内镜检查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操作方法,在消化道肿瘤等一系列相关方面都呈现出良好的筛查精准性和可信度。
在胃肠道检查过程中,越来越广泛的推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有效采取静脉镇痛镇静麻醉方法,这样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焦虑和痛苦程度等,使其舒适度有效提升。
同时,在相关检查医师的引导之下,这样能够呈现出良好的麻醉效果和治疗的依从性。
据此,有必要综述从传统到现代的无痛胃肠镜静脉麻醉镇痛镇静方法研究进展。
一、传统无痛胃肠镜静脉麻醉镇痛镇静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固定的程序为基础,通过相关医务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间断或者连续性的静脉注射镇痛镇静药物,以此有效实现镇痛镇静。
在这种方法的应用早期,在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以及操作方法等相关方面,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性化差异,手法比较机械,不能充分体现出应有的灵活性、个性化特征,通常需要医师具备足够高的技术水准和丰富经验,对于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和具体反馈来进行判断,有着比较明显的主观随意性,在具体的麻醉环节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由此导致实际操作环节使患者舒适度降低,甚至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或者穿孔等相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 齐敦益
概述
• 静脉麻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56 年,首次用注射器进行静脉麻醉是 在1853年,然而直到近30年,静脉麻醉才真正意义流行起来。
• ①对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原理重要性的重新认识; • ②越来越多的新型静脉麻醉药的产生,如:速效和超短效的静脉麻醉
药——丙泊酚、麻醉性镇痛药——瑞芬太尼、肌肉松驰药——罗库溴 铵(爱可松) • ③新的静脉麻醉给药方法和技术的诞生——计算机化的静脉自动给药 系统;所有这些使静脉麻醉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 口腔吸收作用在人类呈非线性关系,随着给药剂 量加大,吸收作用反而减少,且有苦味
• 已妥咪酯经粘膜给药是操作简便,但临床可行性 尚不明了
17
三 氯胺酮
• 氯胺酮于1965年由Domino用于临床,麻醉中一 直享有独特的地位,仍然是近几年麻醉研究热点。
18
• 1 氯胺酮的时间生物学 • 在22.00h和10.00h分别给夜间和活动的白鼠同
• 有报道认为丙泊酚有多巴胺能样作用,可加重 Parkinson’s的程度
• 对有运动系统疾患的病人硫喷妥纳仍是较好的选 择
11
• 丙泊酚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可以通过减缓静脉 注射速度或减少剂量而缓解,可配合适量的麻醉 前容量扩充
• 丙泊酚通常和其它的静脉麻醉药物复合应用,特 别是具有迷走样作应的阿片类药物,结果导致心 率缓慢,极少产生严重后果
2
• 一、静脉麻醉的发展史 • 1655 年 Johann Sigmund(德国医生1623-1688)
将鸦片静脉注射,产生意识消失。 1872 年Pierre-Cypien Ore(波尔多1828-1891)将水 合氯醛用于破伤风患者。 1845 年Charles Gabriel Pravaz(法国1791-1853), Francis Rynd(法国1801-1884)应用套管针治疗三叉 神经痛。Alexander Wood(爱丁堡1817-1884)首次 应用皮下注射。
3
• 1906 年 金属针头及玻璃注射器在德国、法国使用。 • 1945 年Torsten Gordh首先描述留置针头用于多次注射。 • 1924 年Bardet(法国)将巴比妥用于静脉注射。 • 1932 年Helmut Weese(德国药理学教授1897-1954)
用环己烯巴比妥(Hexobarbitone)进行麻醉,使静脉 麻醉得以普及,因此,Helmut Weese被称为静脉麻醉 之父。
15
• 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 • 临床实验资料特别对小儿和老年患者的分析和研
究,使对丙泊酚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认识 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 Rigby-jones已详细描述了丙泊酚在危重小儿患 者三室药代动力学特征。 • 对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的解释和应用仍存在争议和 限制。
16
二 已妥咪酯
• 经口腔粘膜吸收的已妥咪酯剂型已在动物和人完 成实验,生物利用度为16.6%
• 阿片类全麻药可以产生镇痛 • 肌肉松弛药维持肌肉松弛状态。 • 在全麻手术中,麻醉药、镇痛药、肌松药这三组
药物常联合使用以达到全麻效果。
8
• 理想的全身麻醉药应是: • ①具有上述所用作用,对静脉无刺激; • ②诱导平稳,无肌颤及兴奋, • ③安全,对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干扰小, • ④作用时间短,可迅速完全恢复意识及正常中枢神经系统
12
• 多药物,少脂肪 • 如何避免长时间输注丙泊酚患者血浆甘油三酯含量
升高备受临床麻醉医生和ICU医生所关注 • 一种方法是提高丙泊酚含量从10mg到60mg/ml • 另一种方法降低丙泊酚乳剂大豆油含量由标准的10
%至5%
13
• 丙泊酚与注射痛 • 较大的上肢静脉 • 注射部位涂抹EMLA • 利多卡因胶带 • 利多卡因透皮贴 • 丙胺卡因静脉注射 • ----没有那种方法能够取得满意疗效
14
• 丙泊酚和术后恶心呕吐(PONV) • 丙泊酚复合阿片类药物全凭静脉麻醉可适度降低
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Apfel利用复杂多因素交叉设计方法研究术中不
同镇静药、阿片类以及止吐药对术后恶心呕吐的 影响,结果证实,以丙泊酚取代吸对易发生PONV患者,在多种麻醉方法和药物可 选择时,尽可能选择丙泊酚麻醉
等剂量的氯胺酮麻醉,前者可使白鼠的睡眠时间 延长35%。 • 这种作用是只相关单个基因,还是进一步的因果 关系和复杂的基因表达变化目前仍不清楚 • 提示:同样的麻醉药对不同基因组动物和人群将产 生不同的影响。未来的TCI系统应根据基因遗传学 变量制定适合不同基因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模 型。
19
• 2 氯胺酮与脑损伤 • 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病理生理链式反应使细胞结构
6
• 静脉麻醉药的局限性: • ①无任何一种静脉麻醉药能单一满足麻醉; • ②可控性不如吸入麻醉; • ③代谢受肝肾功能影响; • ④ 依体重计算给药不科学; • ⑤个体差异的问题; • ⑥无法连续监测血药浓度。
7
• 全身麻醉的目的是使患者手术时无痛,肌肉松弛, 意识消失及反射减退。
• 非阿片类全麻药可以迅速提供镇静、意识消失, 减 弱反射,
功能; • ⑤代谢产物无毒、无活性,并可迅速完全排泄。
9
超短效静脉麻醉药物
一 丙泊酚
• 1986年上市 • 研究观察丙泊酚用于剖腹产麻醉诱导和维持对新
生儿评分和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与硫喷妥纳和 吸入麻醉相比,新生儿评分和神经行为功能均较 低 • ------------丙泊酚禁用于产科麻醉
10
• 帕金森综合征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此类患者麻醉病例报道较少,相关静脉麻醉用药 指南尚未常规建立
4
• 1932 年Ernest Henry Volwiler 及Donalee Tabern合成硫喷妥钠。
• 1934 年6 月18 日,1934 年3月24 日Lundy (美国)及Waters(美国)将硫喷妥钠用于临床。
•
5
• 中国静脉麻醉的历史——普鲁卡因复合麻醉长达 40年
• ①没有好的麻醉机 • ②缺乏新的吸入麻醉药 • ③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