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我谈“中学历史课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谈“中学历史课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摘要:历史课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必备的历史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各种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和阵地。
本文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历史课教学能力培养清朝大教育家梁启超曾说: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去教人。
也就是说,我们作为教师最要紧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各种基本能力。
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这更是历史课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那么,中学历史课教学中怎样加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呢?结合教学实践,我想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纵向和横向能力的培养历史是前后承接、相互联系的,所以不能把历史孤立起来分析,要引导学生将历史事件以时间为线索进行纵向分析,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深化认识、学好历史。
例如,在复习《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二、三次技术革命时,可以按照这三次技术革命的时间先后,对它们的背景、经过及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
这样不但使学生弄清楚了三次技术革命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而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技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
通过比较加深了学生对三次技术革命的理解,认清了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到计算机时代的经过。
历史是纵横交错的,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横向比较能力,只有引导学生从纵横的方面对历史进行分析比较,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
所谓横向比较就是让学生把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分析,找出异同,深化理解。
例如,在学习“8世纪中期的阿拉伯”时,知道它横跨欧亚非、国力强盛,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横向联系:这个时期的中国是怎样的?学生可联想到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开元盛世,处于封建社会发展的繁荣昌盛时期。
通过这样横向比较,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当时的经济文化是居于世界前列的,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单纯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从而为其终身学习,为其将来步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基础,也为社会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认为“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就有了能力”,因而只关注如何把知识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传授给他们,觉得这样就算是完成教学任务了。
不管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是现如今轰轰烈烈的课改,都存在一定的误区。
传统的历史教学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整节课都是教师在台上一个人表演,一讲到底,“满堂灌”,结果学生觉得枯燥无聊、兴趣全无,更别说提高能力了。
现在很多的公开课、评优课,甚至赛课基本都是播放几段视频,设计几个讨论环节,演个课堂情景剧、小品就算是走在课改的大道上了,殊不知这只是花架子,有些课堂上讨论环节问题的设置,要么简单得无可救药,要么深奥得无话可讲,好不容易能讲上两句吧时间到了,课后再探讨吧。
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一样忙着看、听、演、说,学到的只是一些书本上现成的史实,了解到的只是表象,没有能通过讨论、思考得出一些结论,真正提高历史能力。
其实,知识与能力是不能直接等同的,就好像学历和能力不能简单画等号一样。
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却只能培养,而且传授知识的高层次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宁可节奏慢一些,花架子少一些,形式简单一些,也要有意识地关注自己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意识地设置了一些“任务”“关卡”让学生来完成、勇闯,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
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施教,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努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历史阐述的是过去的、不可再生的事物,许多内容单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简单乏味的讲述,学生听了枯燥无味,兴趣不高。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历史教学当中,我们教师应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各学科的进步,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大有益处。
本文就四方面能力的培养阐述了一些想法。
一、概括能力的培养1.调动学生自觉进行概括的积极性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在学习环境的创设上,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放手让学生练习概括历史事件,无所顾忌地去分析、综合、比较和抽象。
学生练习得多了,概括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总结正确进行概括的方法。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正确途径历史事件是历史教材的最重要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必须在研读历史教材、挖掘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中进行。
在引导学生挖掘历史事件内在联系时,一般都按“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了什么”这三步去循序渐进地展开。
3.历史理论提高学生概括的能力要使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提高到一个较理想的境界,那就要在解决“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了什么”的过程中,将必要的历史理论渗透其中,惟其如此,才能使历史事件和历史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中,中学生对历史学科形成的概念却是死记硬背。
许多学生平时根本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考试时就突击背几天去应付。
要扭转这一局面,历史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自觉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历史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是社会学科的必修课,有其他学科不能取代的功能。
因材施教,传授科学思维方式。
历史学科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分析和综合是认识历史现象和形成科学概念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如要形成“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概念,首先应分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具体功绩、取胜原因等,然后综合为:戚继光是明朝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
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应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的历史教学大纲中,对能力培养的要求是:初中历史教学,要求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托夫勒有句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因而笔者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有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能力,才符合大纲的要求。
然而在实践中,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是如何来进行的呢?作为一名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基层教师,笔者认为当前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与当前的考核制度,根本就体现不出对学生的能力是如何培养的。
一般情况都是这样的:历史教师往往习惯于按照教材内容向学生灌输一些历史知识,到学期将结束时讲完教材内容。
评定这门学科的办法,就是期末考试中那张答卷的成绩。
在这样一个指挥棒下,历史教师如果为成绩好就愿意早早结束该学期的课程,用一次又一次的考练让学生背一些死知识,然而在短暂的强化记忆后取得的好成绩,能否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呢?显然非也。
由此笔者想到了美国的教育方式,美国在1995 年颁布了历史学科“国家标准”,在该标准中提出了能力培养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即要求学生能评价证据,发展比较和因果分析能力解释历史的记录,根据历史对当代生活的影响决定提出正确的论据和看法。
《读者》上有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中国留学生带着自己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到美国定居,当他儿子在美国读小学后,他发现中美的教育是那样不同。
有一次,他发现儿子有这样一道历史题,让分析一下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战胜日本战败的原因。
令他吃惊的是,这个题目是他在国内上大学时导师曾留给他的。
他感慨:中美教育有如此大的差异!因而,笔者认为美国的历史教学有着明显的特点,历史教学的整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并把历史思维能力视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从而把历史教学的模式由传授知识的类型转变为思维训练的类型。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能力培养(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能力培养第一篇范文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历史学科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分析能力、历史评价能力和历史创新能力。
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这些核心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以历史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主线,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
2.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情境思维。
3.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比较,发现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思维。
历史分析能力的培养历史分析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1.教授学生历史分析的方法,如归纳分析、比较分析、因果分析等。
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过程、影响等,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习惯。
3.布置历史分析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历史评价能力的培养历史评价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作出合理评价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1.教授学生历史评价的标准,如客观性、公正性、全面性等。
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不同视角,培养学生的历史评价意识。
3.组织历史评价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历史评价能力。
历史创新能力的培养历史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鼓励学生提出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2.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组织历史创新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初中历史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通过以上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分析能力、历史评价能力和历史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中学历史教学要重视能力培养
中学 历史 教学 要 重视 能 力培养
梁 轶
( 内蒙古呼伦 贝尔市牙克石市免渡河镇 中学,内蒙古 牙克石 0 2 2 1 7 6 )
[ 摘 要] 在 中学历 史教 学 中,能 力的培 养 尤 为重要 ,我 从 事历 史教 学 多年 ,认 为主要 从 以下 几个 方面培 养 学生 的 能力: 一 、培 养 学 生 思 维 能力 ;二 、培养 学生 自 主 学 习能 力; 三 、培 养 学生 的创 新 能力 。这 几个 方 面能 力的培 养 ,不仅 可 以让 学生轻 松 学 习历 史,快速 记忆 历 史 , 同时还提 高 了学生综 合素 质 。 [ 关键 词] 历 史教 学 重视 能 力培 养
2 . 鼓 励 学生提 出问题 ,发挥 学生的 主体 能 动性
过 程 中 ,经 常针对 不 同层 次 的学 生设计 一 些难 、中 、易 的问题 ,引
教师的 “ 教 ”应 服务 于学 生 的 “ 学 ” 。教 师在 教学 中只起 引导 导 每一 个 学生 积极 思 维和 参与 。这 样 ,能 使每 一个 学 生都 有适 合 自 作用 :导思 、导学 、导 练 ,引 导学 生 自主地 完 成学 习活 动 , 自己去 己水平 的历 史 问题 情景 ,都 能参 与到 学 习过程 中去 。
一
、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良好 、和 谐 、融 洽 的课 堂氛 围 ,使 学 生在 较 为宽松 的环境 中接 受 知
针 对 初 中学 生 的年 龄特 征 ,在初 中历史 教学 中培养 学 生 的历史 识 ,而 教 师 训 斥 、挖 苦学 生 , 只能 引 起 学 生 的敌 意 , 紧闭 思 维 的 思 维能 力 ,让学 生 思考 问题 ,发 现 问题 ,提 出问题 ,也 是 实现 新世 闸 门。 因此 ,教 师必 须在 教学 实践 中 ,创设 有 利 于激发 学 生创 造性 纪 创 新 教 育 的重 要 方 法 之 一 。 初 中 生具 有 强 烈 的好 奇 心 、爱 表 现 的情境 ,尽 可 能地 挖 掘每 一个 学生 的创 造 潜能 ,尽 可 能把学 生 自身 自我 、思想 活跃 、兴趣 广泛 、知 识 面开 阔等 特点 ,加上 历史 学 科涉 的创造 潜质 和 创造 欲望 ,通 过 教师 的妥 善 引导 、点 拨激 发 出来 ,使 及 的问 题悬 念多 ,范 围大 ,学生 获 取历 史信 息 的渠 道广 ,因而在 历 其 转化 为现 实 的创 造 能力 ,成 为打 开学 生 心灵 的钥 匙 。现代 心 理学 史教 学 中培 养初 中生思 考 问题 ,发 现 问题 ,提 出 问题 ,能够 从平 常 认 为 :人 的一 切行 为都 是 动机 引起 的 ,所 以激 发学 习参 与动 机 是引 的 , 已经 习 惯 的历史 事 件 中发现 不平 常 的 因素 ,这 是极 具创 造性 的 导 学生 主动 参 与 的前提 。动 机 是激 励学 生 自主 学 习的 内驱力 ,教学 过 程 ,将 有助 于提 高初 中生 的历史 思维 能力 。 中 ,教 师要 注意 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以引起 学生 的参 与动机 。
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刘 芳
( 洪 泽 县新 区 中学 , 江苏 洪泽 摘 要 :历 史 是 初 中 学 生 必 修 的 一 门课 程 , 要 使 学 生 学 好历史 , 考好历 史, 教 师 必 须 平 时 注 重 对 学 生 历 史 思 维 能 力 的 培 养 。思 维是 智 力 的核 心 。培 养 和发 展 学 生的 思 维 能 力 , 是 教 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 : 历 史教 学 主 体 作 用 思维能力 历 史 教 学 的 核 心 任 务 是 培 养 学 生 的 历 史 思 维 能 力 。就 历 史 思 维 本 身 而 言 ,它 是 在 人 类 对 社 会 历 史 有 了感 性 认 识 的 基 础上 。 进行 理 性 认 识 的思 考 , 它是人们认识过去 、 考察 现 在 、 预 示 未 来 的 一 种 智力 活 动 , 它 以 辩证 思维 为特 点 。 心 理 学 研 究 表 明, 思 维活 动 一 般 是 在 皮 质 印痕 所 积 累过 去 经 验 的参 与下 , 通 过联想而进行的 。 所 以学 生头 脑 中 所积 累 的过 去 经验 越 多 , 联 想便越丰富 , 思维能力便越强。 充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体 作 用 。 让学生“ 学会思维” 学生历 史思维能力 的提高离 不开教师 的“ 主导 ” 。 但 学 生 的“ 主体” 作 用 却 是 思 维 能 力 形 成 的 关 键 。在 历 史 课 堂 教 学 中 应 该 让 学 生 有 一 定 的 机 会 去 探 究 历 史 问 题 ,从 内心 深 处 产 生 “ 要思维 ” 和“ 会思维” 欲望 , 并引导学生思考 “ 是 什么” 、 “ 为 什 么” 、 “ 怎 么办 ” 的问题 。 让 他 们 自主地 创 设 情 境 。 由 被 动 思 维 转 变为主动思维。 只有让学生“ 会思维” , 才 能让 学 生 更 加 积 极 主 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 在“ 保 卫 太 平 天 国的 斗 争 ” 一目 中, 有一段史实 “ 迫于 当时形势 , 《 资政新 篇》 没 有能够实 行” , 教 师 要 引 导 学 生 提 出几 个 问题 : 是 什么 形 势 ? 《 资政新篇》 如 实 行, 能 否挽 救 太 平 天 国 的命 运 ? 如 果 在 太 平 天 国 内部 推 行 资 本 主义方案 , 它能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这 些 问题 一 经 提 出就 引 起 全 体 同 学 的 激 烈 探究 。 有 的 同 学说 天 京 事 变 后 . 太 平 天 国运 动 由盛 转 衰 , 加 上 中外 反 动势 力 开 始 联 合 镇 压 . 它 已无 力 进 行 场 新 的 社会 变革 ;有 的 同 学 说 太 平 天 国 运 动 毕 竟 是 一 场 农 民运动 , 小 农 思 想 下 的 广 大 农 民也 很 难 接 受 《 资政新 篇》 提出 的 资 本 主 义 思 想 ;有 的 同 学 说 太 平 天 国 运 动 的 指 导 思 想 是 宗
中学历史教学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摘要: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能力是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又是在运用知识中得到发展的。
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机器,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识记解决问题思维观察想象一、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历史学科内容复杂,学生要想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首先要识记大量时间、地点、人名、历史事件和名词术语等,因此,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是学好历史的前提条件之一。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比较法。
比较法对培养分析和识记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比较识记,要求学生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中抽取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深入认识事物的特点和实质。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才能得出合乎实际的结论,加深识记。
历史知识的比较,主要有下列两种:一是对先后出现的同类事件、人物进行比较。
如讲《辛丑条约》时,可联系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让学生比较分析其异同点,学生很快就比较出三个不平等条约的相同点:割地、赔款、侵犯中国主权;不同点是割地、赔款的数量不断增加,后果也进一步严重,《南京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迈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这样通过比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从而加深了识记。
二是对同一时代、同类性质的人物、事件进行比较。
如对古希腊城市国家雅典和中国的经济、政治情况的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了人类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在找出不同点的基础上分析产生统一的原因,从而加深了对各种历史事件性质特点的认识,形成了准确而完整的概念,在大脑中留下了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
2.趣味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实际教学过程中,在不脱离新课标的前提下,可适当补充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更具体透彻地理解教材,引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创新和培养
练全 贵
革命 的结果 的成功还 是失败 的探究 中 , 学生分析讨论 行异常激烈 。教 师 分析指导 , 各种观点 , 只要 能 自圆其说便可 。 3 . 点燃 思维火花 在 教学活 动 中, 学 生是 学习 的主体 , 但 教师 的主 导作 用也是 不容忽视 的 , 教师要 善于导 出问题 以供探究 , 能化腐 朽为 神 奇, 化平淡 为生 动 , 教 师要 从学 生预 习的基础 上设计 问题 , 可 以少 而精 , 切入要点 , 积极 引导学生去思索 , 促 使学生 主动 探究未知领域 。如在《 经 济发展历程》 资本主义大危机一 节教学 中 , 教师可就 罗斯福 和胡佛 的争 论, 什么样的措 施才不 违背资本 主义 民主制原 则 , 同时又能很 好解决 经 济危机带来的各种负面的影 响, 学生讨论 的非常热烈 , 教师 最后进行 总 结性发言 , 历史事实说 明罗斯 福新政 开辟 了资本 主义发展 的新模式 。 4 . 鼓励学 生犯错 在学 生 的分析 讨论 中难 免偏 激 , 甚 至错 误 的观 点, 教师要尊重学生 , 引导他们敢于犯错 , 鼓励他们 , 勇于犯错 的信 心 , 善 于开动脑筋。让学生认识 到知识 就是在 不断 的犯错 的过程 中积 累起 来 的, 保护少数意见不同的学生 , 在学生雅典 民主政 治一节中 , 雅典 民主政 治 中多数人的决策正确机率 高, 但有 时真理 想掌握在 少数人 手 中, 苏格 拉底 的死反映 了雅典 民主政治的弊端 , 是一种 集体暴力 。爱 因斯 坦创立 相对论时 , 只有少 数人 理解 , 大多数 人持 反对 态度 , 但历史 证 明是 正确 的, 爱因斯坦相对论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 四、 要积极开展校 内外探究性教学活动 科学探究是现代教学理 论 中的重要 学习方式 。课堂教 学是 培养学 生 的学 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主战场 , 同时学生 在课 堂以外 的科学 探究活 动 中, 学生通过像科学工作者那样作研究 , 在此 过程 中, 主动地学 习知识 与技能 , 体验学习 的乐趣 , 从 而进入 自主 学习 的轨 道 中来 。学生 以各 自 的兴趣爱好和独 特 的思维 方式 , 或是对 所感 兴趣 的事物 进行 执着 的采 集、 收藏和探索 ; 或是利用现 有 的工 具和 材料 , 或 是通过 角色扮演 、 物体 构建 、 情境创设等途径 , 以满足其再现成人 世界和探究客观世 界的愿 望。 这些 活动有助 于学生提高认 识、 分析 问题 的能力 , 对 促进 学生想 象力 与 创新意识 的发展 有着 十分 重要 的意 义, 具有 明显 的探究 精 神和创 新意 识 。因此学校 和教 师要 充分 尊重他 们 的兴趣 爱好 , 重视 他们 的课 外 活 动, 为他们提供各种探究活动 的材料 、 工 具、 场地等 。我们学校 在历史教 学中指导学生 在元旦历史 晚会 , “ 一二九 ” 记念 活动 , 以及在历 史知识 竞 赛 中, 学生创作历史剧《 荆柯刺秦王》 表演 , 闽南 古建筑 探究 中 , 学生通过 查 阅文献资料 , 上 网搜索相 关资料 , 采访 民俗专 家 , 访 问文联 , 侨 联有关 活动 , 学 生学习能力有大 幅度 的提高 , 学 习方式也有很 大的创新 , 同时提 高了学生学 习历史 的兴趣 。 学习是一个 民族 的灵 魂 , 是 国家强 盛和社会 发展 的动力 , 是人才 成 长的必然过程 , 学 生学 习能力 的培养要 从小抓起 。我们教 师在 课堂教 学 中, 要努 力激发学 生的学 习能力 , 培养学 生的学习精神 , 为国家培养 出会 学习 、 并且适应 未来社会需要 的人才 。 ( 作者单位 : 福建省永春美岭中学 3 6 2 6 0 0 )
分析中学历史史料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分析中学历史史料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学历史史料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历史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通过研究历史史料,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认知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中学历史史料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历史史料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
历史史料是历史事实的记录和反映,学生在研究历史史料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谨的思维,分析史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客观性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和分析。
通过这样的历史思维训练,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未来职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升历史认知能力
历史史料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
历史史料直接记录和反映了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通过研究这些历史史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水平。
同时,历史史料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研究历史史料,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培养历史研究能力
历史史料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历史研究需要深入挖掘历史背景、历史事件的影响等方面的细节,通过研究历史史料,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史料,从而提高自己的历史研究能力。
通过历史研究训练,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历史研究水平,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基础课,担负着对学生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培养能力三大任务。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时代的潮流,历史教学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我认为应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理解能力的培养理解就是了解、体会,它是通过揭露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
历史所表现的不是现实的生活,而是人类已经逝去的,在今天不能重演的社会生活。
每个历史事件都有其起因、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并或多或少地对后世产生着影响。
历史具有延续性,体现出了事物承前启后,互为因果的联系。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老师既要讲解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与概念,更要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即教他们学会用联系的眼光去审视过去,认识现在,预见未来,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1.讲清基本历史概念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完整、准确、系统的历史概念能使他们抓住事物的本质,更透彻的理解历史知识,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对智能培养和思想教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在讲解〞科举制度〞这个概念时,教师首先指出它是我国封建社会采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吏的制度,然后具体讲解该概念内涵的诸要素:〔1〕时间:隋朝创立,唐初趋于完备;两宋时极力推崇;明初发展为〞八股取士〞;1905年清廷宣布废止。
前后历经1300年。
〔2〕产生原因:它是为适应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的需要而产生的;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使士族势力发展并垄断仕途,不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
隋统一后,为吸收有才干的人参与政权,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开科取士。
〔3〕历史作用:它箝制了仕途,统治了思想,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笼络了士人,扩大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基础;在推行初期它促进了封建文化教育的发展;但明清〞八股取士〞却严重的束缚人们的思想,埋没人才,阻碍文化科学的发展。
这样讲述,学生对科举制度就有了深刻的理解。
2.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史学理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讲述基本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还要给学生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讲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个性与共性,原则与策略,必然与偶然等等辩证关系;讲如何正确地评论历史人物,如何正确地认识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等问题。
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
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俗话说:"与其给学生一车猎物,不如给学生一杆猎枪。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授知识,授之以法。
"既要管教,更要管学,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就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对教材中历史概念较少,适宜学生自学的课文,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
初中历史教科书上的楷体字、图画说明、注释及竖体字等历史资料,很多是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禁烟运动,鸦片战争会爆发吗?在学习《戊戌变法》时问,如光绪帝真的有实权,戊戌变法一定能成功吗?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如果不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学生对课本中的重要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可能会忽略而过,或不理解,或理解不深刻。
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使学生清楚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的进攻方向和清军的反击方向,通过指导学生观看地图,使学生明了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形势及清军水师全军覆没的原因。
在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目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的《辛丑条约》签订的情景图叫学生谈谈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危害。
否则,有些学生只会把课本中的图画当成好看的画面来欣赏,并没有通过看图获得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增强学生疏理历史知识的能力教学中,对课文中条理较清楚的部分,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列出课文提纲,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如《女真的勃兴和辽、北宋的灭亡》一课中,女真的勃兴这一部分条理清晰,我让学生自行阅读,然后根据课文列出提纲。
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培养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历史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在初中阶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成为了历史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
一、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是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认知、分析、评价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
1.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概念。
教师应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历史概念,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辛亥革命”的概念,了解其背景、过程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3.提高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客观、公正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例如,在讲述清朝末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评价慈禧太后?”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
二、历史研究能力的培养历史研究能力是学生运用历史方法、技巧进行探究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方法。
教师应教会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历史观点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素养。
例如,在讲述中国古代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2.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历史。
例如,在讲述世界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国家,探究其历史发展脉络。
3.提高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述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当时采取了另一种策略,结果会怎样?”三、历史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历史情感与价值观是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
论历史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
论 历 史 教 学 中 学 生 综 合 能 力 的 培 养
巴献敏
( 阳 三中 初 巾部 , 南 荥 阳 荥 河 400 5 1 0)
随 着新 课 程 改 革 教 学 实 践 的推 进 ,我 们 深 切 地 认 识 到 新 旧课 程 有 很大 差 别 。 旧课 程 功 能 过 于 注 重 知 识传 授 , 纯 追 求 单 学 生 认 知 的发 展 。 新课 程 强 捌 的 是 培 养 学 生 的 能 力 . 决 问 而 解 题 的 过 程 与方 法 。综 合 能 力 的培 养 是 课 程 改革 的一 项重 要 内 容 , 对 新 课 程 , 们 应 怎 样 培养 学 生 的综 合 能 力 呢 ? 面 我 我 认 为 , 史 教 师 不 单 单 对 学 生 有 传 授 历 史 知 识 的任 务 , 历 更 重 要 的 是通 过 历 史教 学 , 力 培 养 学 生 的 各 种 能 力 . 种 能 努 这 力 会让 学 生 在 未来 的 学 习 、 作 当 中 , 挥 巨 大 的作 用 , 1 工 发 i 他 : 们 终 身 受 益 。 样会 促 进 素质 教 育 的发 展 , 对 传 统 机 械 教 学 这 是 的 改 革 , 够 提 高 学 生 学 习 各 种 知 识 的 能 力 和 效 率 , 于 培 养 能 便 新 世 纪 合 格 的学 生 。 合 历 史教 学 实 践 , 认 为 能 培 养 学 生 以 结 我 下 几 方 面 的能 力 。 概 括 能 力 的培 养 概 括 能 力 是 人 的 思 维 过 程 的 高 级 阶 段 , 在 思 想 上 把 抽 是 象 出来 的各 种 事 物 和 现 象 之 间 的本 质 特 征 结 合 起 来 、 系起 联 来 。学 生 的 概括 能力 往 往 受 心 理 发 展 年 龄 阶段 的制 约 , 学 生 中 的 抽 象逻 辑 思 维 在 他 们 身 上 已经 开始 发 展 。 不过 , 竟 闲 为 他 毕 们 还 没有 完 全 成 熟 ,所 以有 时 也 会把 正 确 的与 错 误 因素 混 存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历史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标,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在备课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方式。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问题的设置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注重历史知识的联系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历史知识的联系和比较,让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其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的历史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讲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当被 问 起 最 难 忘的 教 育 经 验 时 , 多数 人 会 想起 的是 ~ 个 全 身 心 投 入 的 过图片 、6 30度景观图来展示如福建土楼 、 安徽宏村等建筑物, 诸如此类的 课 时 、 次 提 供 亲 自动 手 和 充 满意 义 的 学 习 。初 中历 史 比 较 充 裕 的 教 学 时 电子 技 术可 以让 学 生 超 越 现 实 的环 境 来 认 识 全 世 界 。 而 教 师 带 领 学 生 参 一 间 安排 给 历 史 活 动课 程 提 供 了 条 件 。 比 如 多媒 体 技 术 在 初 中历 史 课 堂 的 观 当地的博物馆 、 能 力 的 培 养
作品同与之相对应的历史 时期的背景更加理解。
六 、 知 能 力 的培 养 认
空间思维是获取、 处理和呈现信息的基本方式。当今的学生是观看 电
视 长 大 的 一代 人 , 有 高 度 视 觉 化 的 学 习 倾 向。 因 此 , 学 用 的 图 片 、 具 教 教
警 警
浅 谈 初 中 历 史 教 学 中 学 生 多 种 能 力 的 培 养
◆ 邵 日高
( 江苏省必化 市陈 初级中学)
【 要 】 中历 史教 学 的主 要 目的 , 摘 初 是培 齐初 中生在 历 史学 科 中的 多种 能 力 , 发 学 生 求知 的 强 烈欲 望 , 求 学生 更 多地 参 与 到 学 习历 史 激 要 的 活动 中去 不 同的 教 学 方法 可 以 培 幂 学 生的 多种 能 力 , 促进 学 生发展 , 而提 高 历 史课 教 学质 量 。 从
生 多种 能 力 的培 养 , 成许 多具 有 其 它 方 面 之 天 赋 与 才 能 的学 生没 有 得 到 音 乐 于情 绪 有 密 切 的联 系 , 中历 史课 堂 中 可 以运 用 音 乐 来 加 强 一 个 课 时 造 初 及 时和 更 深 层次 的关 注 。 以 专 制 化 的 教 育 方 式 、 薄 化 的教 育 内 容 、 一 的凝 重 、 单 单 悲伤 、 悦 等 来配 合 教 学 内 容 。 而 初 中历 史 教 学 内 容 中 包 含 了 众 喜
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
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1.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历史学习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2.形成全面的历史观: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历史观。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多种历史解释、观点和方法,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分析和理解能力。
3.强调历史观念和历史能力的发展: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历史能力。
历史观念包括对历史事实、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和理解,历史能力包括历史文献的解读、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等。
4.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是指学生能够运用历史观念和历史知识,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判断和归纳。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解读历史文献和图表、讨论历史事件和现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的历史修养: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修养。
历史修养包括对历史的热爱和敬重,对历史问题的认真和负责任的态度。
教师应该通过讲授历史事实和推理历史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6.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历史素养包括对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对历史问题的基本分析和解释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著作和研究历史事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7.创设情境教学中的历史: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创设情境教学中的历史。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历史事件、实地考察和展示历史文物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历史事件,感受历史的魅力和深度。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在培养学生历史观念和历史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创设情境教学中的历史,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和理解历史。
这些基本原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释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修养和历史素养。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资本 主义萌芽 的因果关系、英国资产 阶级 革命 的必然性 、
欧洲 封建 国家改革 的导向等 问题 时 ,就 离不开生产 力与 生产 关系 、上 层建筑 与经济基 础、矛盾 的普遍性 与特殊 性等 辩证 关 系这样 一 些马 克思主 义 的基本 理论。 可见 , 基本 的历史理 论是连接 分散的历史 事件 的筋骨 ,是培 养
兴 趣 是 人 们 力 求认 识 某 种 事 物 或 爱 好 某 种 活 动 的倾 向 。 著 名 教 育 家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指 出 ,如 果 教 师所 追 求 的
只 是那种表 面的、显 而易见 的刺激 ,以引起学 生对上 课
的 兴 趣 ,学 生 就 永 远 不 会 真 正 热 爱 学 习 。 那 么 ,在 历 史
教 学 当 中 ,教 师 要 注 重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引 导 学 生
么” 为什么 ” 说 明什 么” 的过 程中 ,将 必要的历史 、“ 、“ 理 论渗透 其中 ,惟 其如此 ,才能使历 史事件和 历史理论
有 机 地 结 合 起 来 。 否 则 ,便 不 会 有 真正 意 义 上 的 历 史 概 括 能 力 。 例 如展 和 欧 洲
学 生 历 史 概 括 能 力 的重 要 因 素 。
种 能力 ,这种 能力会让 学生在 未来 的一生的学 习、工作 当中 ,发挥 巨大的作 用 ,让人 终生受益 。这样会 促进素 质 教育的发展 ,是对传 统机械教 学的改革 ,能够 提高学 生学 习各种 知识能力和 效率 ,便 于培养 新世纪合格 的学 生。从历史 教学的 实践 中 ,我认 为在 历史教学 当中 ,能
容 的设计上 ,在学 习环境的刨 设上 ,都 要充 分尊重学 生
龄 阶段 的制约 ,中学生 的抽 象逻辑思 维在他 们身上 已经
中学历史教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了变化, 让学生前后联系, 就会发现鸦片战争为何会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联系时也可横 向联系, 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 不同事件之间也有联系, 只有将它们联系起来, 进行比较 , 就
对改革主要分析背景原因、 时间、 人物、 改革的内容、 意义等
我 国为何要坚 定不移 地坚 持改革 开放 , 片战 争 的失败对 中 鸦 国有何 影响 ?它使 中 国的政治 、 经济 、 矛盾 、 社会 性质 都发 生
作为老师要授学生以“ , 渔”教会学生 自主学习的方法 。
历史大 多 以叙 述历 史史 实为主 , 针对 历 史事件主 要教 学生分 析事件 的原 因 、 间、 点、 物 、 时 地 人 经过 、 结果 、 响等方面 ; 影 针
然会 弄清事 情 的前 因后果 。 ( ) 导 自主学 习 的方 法 , 高学 习效率 三 指 提
纵向联系, 每件事每个举措可以说都有前因后果, 把握了它 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如鸦片战争为何 会失败?这与清朝的落后有关, 为何落后与闭关锁国的政策
有关, 为何闭关锁 国与清政府 的腐朽有关, 由此可联系今天
了兴趣才会产生求知欲望, 才会去 自主学习。 教学时可 以讲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历史故事、 利用教材 中的图片、 利用诗词 歌赋、 联系现实利用时事热点、 联系地方史、 参观历史遗迹和
博物馆 等激 发学 生 的兴趣 。 ( ) 设 问题情境 , 二 创 诱导 学生 自主学 习
斯福新政, 要正确理解这次新政, 必须分析它在什么背景下
等。
新 课改要 求我们 在历 史教学 时要完 成三 大任务 : 授历 传
史知识、 进行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能力, 其中传授知识是基础, 进行思想教育是灵魂, 培养能力是核心, 可见, 中学历史教学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历史知识浩如烟海,错综复杂。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多方面,我把教学中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几点体会写出来,以求教于同行。
一、培养阅读和理解能力中学历史教学课时少,内容多,阅读是学生学习成功的第一个关键。
阅读也和其他技能一样需要实际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达到边读,边思考,进而有所收获。
只有这样才能变阅读为获取知识的途径。
阅读不仅要注重于眼看、口读的培养,还应着眼于眼看手写。
学生通过认真看书写出阅读提纲,使知识系统化。
这种阅读是在学习熟知内容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完成的.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历史知识,一定能收到好的授课效果。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会使自学能力大大提高,乃至终生受益。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由许多更为具体的能力构成的,是人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应用概念、判断、推理等,经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获得理性认识的能力。
历史本身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经验。
比如在讲西安事变时,把对蒋介石的处置问题交给学生:“请你们设想一下,在当时情况下,如何处置蒋介石呢?”这一问题引起了热烈争论。
有的说“杀”,有的说“关”,有的说“放”。
各自陈述了自己的理由。
教师在学生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再具体分析引导,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会不断提高。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
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探索。
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使其得以持久和发展,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比如在讲到王安石与苏东坡在外郊游,看到一块倾斜的大石。
苏东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当年安石不正。
”王安石马上反驳道:“至今仍向东坡。
”这样一下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因势利导,逐步把学生引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失败原因等历史史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历史教师,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从多方面进行。
关键词历史教学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分析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056-02
新课改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时要完成三大任务: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其中传授知识是基础,进行思想教育是灵魂,培养能力是核心,可见,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本文主要谈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对学生的发展终身有益。
如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产生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了兴趣才会产生求知欲望,才会去自主学习。
教学时可以讲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历史故事、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利用诗词歌赋、联系现实利用
时事热点、联系地方史、参观历史遗迹和博物馆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自主学习
历史就是过去式,如果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历史之外去学习,那就只能死记知识,死记结论,就不能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就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因此,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历史,必须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讲西安事变时,要让学生弄清背景,此时日本侵略中国日益加剧,全国人民要求团结抗战,一致对外,在这种情况下假如你是蒋介石你会怎样做?如果蒋介石坚持打内战,你是张学良你又会怎样做?针对当时亲日派何应钦想借此机会除掉蒋介石,共产党该如何做?再想一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何意义?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自然会去钻研教材,思考问题,自然会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作为老师要授学生以“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历史大多以叙述历史史实为主,针对历史事件主要教学生分析事件的原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针对改革主要分析背景原因、时间、人物、改革的内容、意义等方面;针对文化思想方面,主要从时间、领域、代表人物、取得的成就等方面去把握;针对意义结论的文字,可以抓关键词等。
二、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
学生看到的只是史实的陈述和专家的结论,学生如果不了解历史
背景,不了解内在联系,很难揭示其规律,把握其实质,因此教师要教学生根据现象深刻分析理解,从而掌握其实质,为此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用历史的方法分析理解
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有其特殊的背景,我们分析人物和事件必须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理解,脱离历史背景理解人和事件都会得出不恰当的结论。
如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要正确理解这次新政,必须分析它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当时美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矛盾尖锐,为了摆脱危机,罗斯福才实行新政,那么当时美国在那些方面存在危机和尖锐矛盾呢?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会在银行信贷、工业、农业和公共设施等方面采取改革措施,再从这次新政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它到底有何意义,这次新政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发展可以说起到积极作用,也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只有从这次新政当时的背景、内容及效果去分析,才能真正认识到它在历史上的作用。
(二)用联系的方法分析理解
历史事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与当时其他事件存在着联系,因此我们要真正理解它还要用联系的方法,联系时可以纵向联系,每件事每个举措可以说都有前因后果,把握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如鸦片战争为何会失败?这与清朝的落后有关,为何落后与闭关锁国的政策有关,为何闭关锁国与清政府的腐
朽有关,由此可联系今天我国为何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鸦片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有何影响?它使中国的政治、经济、矛盾、社会性质都发生了变化,让学生前后联系,就会发现鸦片战争为何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联系时也可横向联系,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不同事件之间也有联系,只有将它们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就会找到规律,认识本质。
例如讲资产阶级革命时,可以指导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进行比较,可以从原因、时间、领导阶级、性质、任务、开始标志、重要文献、结果、历史意义等方面比较,从中找到相同点,其原因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结果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可发现不同,原因不完全同,结果不完全同,学生只要分析比较,对事物的认识会更全面更深刻,从而分析理解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三)用辩证的方法分析理解
对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我们要用辩证的方法评价,既要看到他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他消极的一面,把二者结合起来评价,才会做出较正确的判断,否则就会有所偏颇,在评价时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断。
例如隋炀帝奢侈腐化、劳命伤财是该否定的,但他主张修建大运河、派人出使西域和台湾是值得肯定的。
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才会得出科学的判断。
总之,历史教学担负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让学生记住事件、
记住结论,更重要的是把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核心任务,培养出适应时代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责任编辑若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