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笔记

合集下载

心理学笔记20篇

心理学笔记20篇

心理学笔记20篇1. 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在处理信息时,出现了与自身价值观、信念或行为不一致的情况。

该理论探讨了认知失调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缓解认知失调带来的不适。

2. 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刺激引起特定反应的现象。

这一理论解释了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和原理,并提出了条件反射在研究和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3. 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和信心。

该理论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行为、情绪和成就的影响,并提供了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4.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个体如何通过观察他人来研究和模仿行为。

该理论还探讨了人们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以及如何形成自我认知。

5. 情绪调节理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的管理和调整过程。

该理论研究了情绪调节的方式、影响因素以及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6. 研究理论:研究理论探讨了个体如何通过经验和观察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该理论涉及到不同类型的研究方式、记忆过程和研究动机。

7. 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社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该理论研究了社会认同的形成和变化,以及社会认同对个体自我感知和行为的影响。

8. 情绪智力理论:情绪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能力。

该理论探讨了情绪智力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并提供了提高情绪智力的方法。

9.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研究了个体对自己行为的动机和意愿的产生过程。

该理论探讨了自我决定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自我决定能力。

10. 人格理论:人格理论研究了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

该理论探讨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人格对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影响。

11.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探讨了个体追求目标和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

该理论涉及到不同种类的动机和动机养成的方式。

12. 注意力理论:注意力理论研究了个体对特定刺激的关注和集中程度。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一)反应时实验: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减法反应时小结: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三章)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三章)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三章)自己整理的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三章)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三章。

注意(一)注意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各种心理现象共有的名称。

人们注意到这个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

注意相关现象:选择性注意、注意转移、注意力分散、信息抑制和注意力集中。

一、斯特劳特效应Stroop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觉任务。

这种效果是指当一个单词的印刷颜色与一个单词的意思冲突,任务是命名印刷颜色时,被试的反应很慢。

在Stroop效应实验中,受试者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面对一个选择,即不得不从印刷色彩和意义两个维度中选择印刷色彩维度。

斯特劳普(1935)首先证明了这种效应。

他发现人们平均需要110码来说出100个冲突的单词。

相比之下,命名100个纯色方块只需要63秒。

两者之间的47秒差代表strop干涉或strop效应。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Stroop干扰效应更大。

Stroop干扰已被用作评估抑制系统有效性的指标。

干扰越大,抑制效率越低。

第二,自动加工和受控加工与注意力相关的加工有两个层次,即自动加工和受控加工。

自动处理主要用于涉及高度熟悉项目的轻松任务;受控加工主要用于困难任务或涉及不熟悉项目的任务。

自动处理是并行的,换句话说,人可以同时处理两个或多个项目。

相比之下,受控加工是一个系列,一次只能加工一个项目。

在选择性注意任务中,当任务简单时,人们倾向于使用自动加工。

当任务因为包含不熟悉的项目而困难时,人们会使用控制加工。

三、特征整合理论:处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分散注意力,人们利用并行处理自动注册特征。

即在分心阶段,人自动处理孤立的特征。

当无关项较多时,被试的目标意识速度与刺激显示只包含三项时一样快,因此无关项较少。

结果表明,特征配准或编码是自动的。

由此可见,在特征集成理论中,走刀是一种相对低级的加工,大致相当于自动加工。

这种处理需要很少的努力,以至于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它的发生。

自学考试《认知心理学》串讲笔记

自学考试《认知心理学》串讲笔记

绪论1.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作用。

2.认知的范围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表象、语言、问题解决和推理等。

3.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或途径。

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简史1.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学习和记忆的法则。

2.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把人的记忆比喻成鸟舍,而回忆就像从鸟舍中捕捉出这只鸟进行检查一样。

3.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和生理学中独立出来。

4.冯特提出,心理学应该使用一种叫内省的技术,内省是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地、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地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冯特的仔细的严格的方法,在很多方面类似于今天的认知研究。

不过,冯特特别指出,象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这样的高级心理过程,不适合用内省技术来研究。

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构建了2000多个无意义音节。

(节省法)6.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心理学家的是威廉詹姆斯,他出版了《心理学原理》,这本着作被描述成“可能是美国最重要的心理学论述。

7.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起了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是一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它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不是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者认为内省法过于主观,是不科学的,意识太模糊以至于不能恰当地进行研究。

事实上,对可观察的行为的强调,使得行为主义者拒绝任何和心理事件有关的名词,如注意、表象、观念或思维。

但是,行为主义却把注意看成是心灵主义的概念,认为科学心理学中不应该有注意的地位。

8. 在欧洲,重要的新的流派是格式塔心理学,这一流派强调,人有一种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倾向。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格式塔心理学着名的论调。

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顿悟”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当你努力解决一个问题时,问题的各个部分最初看起来彼此无关。

然而,随着突然的“顿悟一闪”,各个部分就会配合在一起产生解决办法。

大部分早期的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完成的9. 一些心理学家把1956年9月11日确定为认知心理学的生日,许多重要的研究者出席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讨论会。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讲义笔记重点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第7版讲义笔记重点

第一章、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是一门探讨心理是如何被组织而产生智能思维,以及心理是如何在脑中实现的科学。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领域的研究者们一直在试图开发能使计算机展现智能行为的程序。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曾因其在经济学理论方面的建树而荣获了1978年的诺贝尔奖。

他付出了生命中的最后四十年研究认知心理学。

除了其他方面的贡献外,他集中研究了“从事”科学时涉及的智力过程。

他和同事们于1987年编制了模拟在科学探索中的问题解决活动的计算机程序。

所模拟的科学探索包括开普勒探索行星运动定律和欧姆探索电路定律。

学习认知心理学的动机有哪些?①基本的认知过程构成了诸如科学发现那样的伟大的智能成就的基础。

②认知心理学是所有其他社会科学的基础,就如同物理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

③认知心理学的实践意义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关键动机。

如果我们确实能弄清楚人们是如何获得知识和智能技艺的,以及人们是如何执行智能行为的,那么,我们就能够相应地改进他们的智能训练和绩效。

影响认知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科学事件有哪些?(16年北师大ux方向考题)1.早期史在西方文明中,对人类认知的兴趣可追溯至古希腊。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他们关于知识的本质和起源的讨论中,思考过记忆和思维。

这些早期的哲学讨论最终演变成为一场长达几个世纪的辩论。

对立的双方是经验主义和先验主义,前者认为一切知识来自经验,而后者则认为婴儿是带着大量与生倶来的知识降生于人世间的。

为经验论辩护的有贝克莱(Berkeley)、洛克(Locke)、休谟(Hume)和穆勒(Mill)等英国哲学家;提倡先验论的有笛卡尔(Descartes)和康德(Kant)等欧洲大陆哲学家。

虽然这些争论的核心是哲学方面的,但是双方却屡屡触及关于人类认知的心理。

2.德国的心理学:聚焦于内省观察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标志其诞生的时间通常被认为是1879年,那一年威廉•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认知心理学笔记第五章注意

认知心理学笔记第五章注意

第五章注意1、注意的理论模型: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反应选择模型;中枢能量及其分配2、普通心理学:注意是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认知心理学:强调注意在模式识别中的信息选择功能,提出注意的信息加工模型。

3、注意的研究简述:(1)冯特(1908):注意是伴随着心理内容清晰领会的状态;意识与视野一样,是以一定阈限为边界的一个有限领域,任何心理内容只有进入这个领域,才有被领会的可能。

在该领域内有一个范围狭小的中心区域,任何心理内容只有进入这个中心区域,才会获得最大的清晰性和鲜明性。

这个中心区域被称为“注意焦点”。

(2)James(1892):在《心理学教科书》一书中,把注意作为意识的特征之一。

(3)近代,谢林顿、埃克尔斯和克里克等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其都有所阐述。

4、注意模型有人也把注意模型看作为模式识别模型: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反应选择模型5、过滤器模型:英国心理学家,Broadbent,《知觉和通讯》(1958),这部专著的出现,标志,行为主义心理学禁锢了多年的注意问题又重新回到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

在Broadbent看来,象通讯系统一样,可以将整个神经系统看成信息传播速度有限的单一通道。

出于经济考虑,在容量有限的神经系统之前,需要一个选择性的过滤器或者开关,这种开关保护系统避免超载,只准许少量的被选择的信息通过过滤器,所有其他信息则受到阻挡。

此外,在选择性过滤器之后,有必要假设一个缓冲器。

这种缓冲器是一个暂时的记忆存储,未被选择的信息能够在其中短暂保留。

过滤器理论属于早期选择模型。

模型示意图:实验验证:1 刺激呈现是双耳分听(dichotic listening task),即同时呈现,每秒2个数字(每对数字到达双耳的时间相同,前后两对数字之间间隔0.5s),如,左耳=734,右耳=215。

任务是,被试自由报告。

2 被试的两种再现刺激的方式(大多数被试先左耳后右耳。

)第一种是(报告单个耳朵所听到的数字):左耳=734,右耳=215;正确率65%;第二种是(两个耳朵所听到的数字):7-2,3-1,4-5;正确率20%。

认知心理学笔记

认知心理学笔记

认知心理学笔记认知心理学完整版笔记1.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认知能力的学科。

它探讨人类是如何获得、处理和储存信息的,以及思维过程如何影响行为和决策。

2.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感知:研究人类如何感知并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 注意:研究人类如何选择关注某些信息,忽视其他信息。

- 研究与记忆:研究人类如何研究新知识和记忆信息,并如何运用这些知识。

- 思维:研究人类如何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

- 语言:研究人类如何理解和产生语言。

- 决策与判断:研究人类如何做出决策和判断。

3. 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与模型- 信息处理模型:将人类认知过程比喻为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

- 注意选择模型:解释人类如何选择关注某些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

- 工作记忆模型:解释人类如何在短期记忆中储存和处理信息。

- 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人类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思维。

- 懒惰大脑理论:解释为什么人类倾向于使用少量认知资源。

4. 认知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教育:利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改进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研究效果。

- 人机交互:设计更符合人类认知特点的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以提高用户体验。

- 健康与临床:研究认知心理学与健康、疾病之间的关系,探索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 组织与管理:应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改进组织和团队的管理、决策过程。

- 运动与表演:研究认知心理学在运动和表演领域的应用,提高技能和表现。

5.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行为实验:观察和记录人类行为,分析其背后的认知过程。

- 认知实验:通过给被试者提供特定任务和信息,研究其认知能力和思维过程。

- 脑成像技术:使用MRI、EEG等技术研究脑部活动与认知过程的关系。

- 计算建模:使用计算模型来模拟和解释认知过程中的信息处理过程。

以上是一份对认知心理学的完整版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Goldstein, E.B. (2019). Cognitive Psychology: Connecting Mind, Research, and Everyday Experience. Cengage Learning.- Anderson, J.R. (2009).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Worth Publishers.。

认知心理学的笔记第五章 记忆的重构

认知心理学的笔记第五章 记忆的重构
复杂句子中比简单句子中回忆出更多的东西。对复杂句子的回忆成绩是平均成绩的两倍。
3.解释
两类句子都进行了语义加工,依据加工水平理论,这应该是最深层次的加工,加工结果应该相同,为什么在提取时出现由句子复杂性不同而造成的差异?这是精细复述或精细编码在起作用,被试者对复杂句子所进行的语义加工看来要比对简单句子的加工获得了更丰富、更精致的认知代码。
2.Ebbinghaus的观点意味着记忆是被动发生的,至少对于已转移到永久性记忆中的材料是如此。
3.记忆系统与其他认知系统的加工过程不同。
二、Bartlett的研究取向:重构
1.Bartlett的方法与Ebbinghaus有几点不同
(1) Bartlett更注重被提取材料的质量。
(2) Bartlett强调记忆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对个体经验所作的描述也是经常变化的。
(2)结果
客体的尺寸差异和回忆可能性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当这种差异较小时,被试者更有可能回忆出对应的客体。
(3)解释
评估差异的任务需要对对象的特征进行语义分析。但当客体尺寸差不多相同时,需要更深层的分析,因而能产生更持久的记忆编码。
被试者估计尺寸差异时并不知道要进行记忆测验,但是他们对单词的语义分析有利于记忆提取。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提取成功的可能性取决于加工类型而不是记忆难度。
2.加工深度与加工所用时间在定义上是无关的,而让被试者就其加工深度进行自我报告也存在着许多困难(Sesmon&Virostek,1978)。
(三)加工深度与自动加工之间的关系
语义判断任务非常熟练。
1.自动加工时,不需要多少认知负荷就能完成作业。按照自动加工的观点,被试对这些材料就可能保持得很少或根本没有保持。
(三)实验证据(证明加工深度效应)

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笔记第1章认知心理学导言1.1复习笔记一、认知心理学1、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是:对于信息的知觉,理解,思考,答案的形成和产生。

2、认知心理学是关于思考着的心智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信息的获取、储存与加工,以及问题解决等。

3、认知心理学涉及心理过程的所有领域—从感觉到知觉,模式识别,注意,意识,学习,记忆,概念形成,思维,成像,回忆,语言,智力,情绪,发展过程——横跨行为的广泛领域。

二、信息加工模型1、信息加工模型(information-processing model)信息加工模型是一个得到普遍采用的认知模型,该模型假定信息加工分成一系列阶段,每一个加工阶段都只执行一项单独的功能。

信息加工模型并不是唯一的认知模型,例如,另有一个神经科学模型(neuroscience model)则着眼于研究产生认知经验的内在脑功能。

2、信息加工模型建立的假设:(1)认知活动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

(2)每一个阶段都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独一无二的加工。

最终的反应被假定为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结果。

(3)每一个阶段都从先前阶段接受信息,然后完成其独特的功能。

由于信息加工模型的所有成分之间都存在某种相互联系,一般认为这个序列始于输入信息。

3、信息加工模型两个重要的问题:(1)信息加工经过了哪些阶段?(2)信息在人类心智中是怎样表征的?三、认知心理学的领域(一)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家致力于为他们的发现寻找神经学的解释,而神经科学家也开始面向认知心理学家,向他们解释神经科学实验室中的发现。

(二)感觉/知觉心理学中直接涉及感觉刺激的检测和解释的分支,就是感觉(sensation)和知觉(perception)。

感觉信息只有在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被知觉到。

对于知觉过程来说,某些线索会显得更重要些,另一些显得无足轻重。

(三)模式识别环境刺激很少会被知觉为各个孤立的感觉事件;这些感觉事件通常被知觉为一个更有意义的模式的组成部分。

心理学读书笔记大全(共5篇)

心理学读书笔记大全(共5篇)

心理学读书笔记大全(共5篇)文章1:《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00字)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的学科。

本文介绍了认
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感知、注意、记忆、研究和推理等内容。

文章2:《人格心理学的重要理论》(150字)
人格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模式。

本文介绍了几
个重要的人格心理学理论,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和荣格的
分析心理学理论。

文章3:《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行为》(180字)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在群体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

本文探讨了群
体行为的一些特征,如集体决策、社会规范和群体思维等。

文章4:《发展心理学中的儿童认知》(220字)
发展心理学关注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

本文介绍了儿童认知的几个重要领域,如感知、语言、思维和情绪等。

文章5:《临床心理学中的治疗方法》(250字)
临床心理学致力于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并改善心理健康。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临床心理学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和家庭治疗等。

以上是本文档的五篇心理学读书笔记,涵盖了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心理学笔记整理

心理学笔记整理

心理学笔记整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它探究了人类心理过程、认知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以下是对心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的整理和总结。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等。

认知心理学家关注知觉的构建,理解人类如何对信息进行选择、处理和分类。

认知心理学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如信息处理模型、认知负荷理论和跨领域知识的转移。

1. 信息处理模型:这个模型将人的思维过程类比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

人们接收信息,经过注意、记忆、思考和输出等步骤来解决问题。

这个模型强调了人类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组织的能力。

2. 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负荷理论指出人们在进行认知任务时会面临认知负荷,即思维资源的有限性。

当任务复杂度超过个体的认知资源时,效果会受到影响。

这个理论对于设计教育和界面上的任务非常有启发。

3. 跨领域知识的转移:这个理论探讨了人们将自己在一个领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另一个领域的能力。

研究发现,与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相比,跨领域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和知识转移。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儿到成年的发展过程。

它关注人类在各个阶段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变化。

发展心理学提供了理解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线索。

1. 爱婴期:从出生到大约2岁,爱婴期是个体发展中最关键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婴儿经历了运动能力的发展、感知能力的增强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个时期,亲子关系对婴儿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2. 儿童期:从2岁到11岁,儿童期是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儿童在这个时期经历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能力的提高和社交技能的习得。

他们开始与同伴互动,并形成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3. 青少年期:从12岁到18岁,青少年期是身份探索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身体和性别的变化,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和决策,但同时也面临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

三、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认知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认知心理学的读书笔记

认知心理学的读书笔记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认知心理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认知心理学的读书笔记1在读《认知心理学》之前,一直都觉得心理学是一门很神秘的学科,因为由于它的名字比较突出。

吸引我的眼球。

所以就决定来看一看。

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洞悉别人的想法,所以当初就迫不及待地想读一读《认知心理学》。

可是当我拿到《认知心理学》,翻开一看,里面的种种术语就让我摸不着头脑。

那些模式识别、表象等概念,还有各种各样的学派,都是以前甚至连听都没听过的东西。

由于现实和想象差距太大(其实主要原因是我没有搞清楚认知心理学是什么),使得我当初的“一腔热血”当即变成了“一沟绝望的死水”,不再有兴趣看《认知心理学》了。

但是,既然已经选择了,那就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是?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开始翻看《认知心理学》,不过依旧是一头雾水。

看书的速度几乎到了一天一页。

过了几天自己也觉得这样不行,于是乎,到图书馆的角落里找了几本认知心理学方面的书,对照着自己手头的那本北大出版社的《认知心理学》看。

看着看着,真的开始有“传说”中的“渐臻佳境”的感觉,开始觉得认知心理学有意思了。

本书介绍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对各种重要认知过程的研究,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思维和言语等。

对记忆过程分章阐述了记忆结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对思维过程则分章阐述了概念、问题解决和推理。

书中涉及各种认知过程的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将丰富的实验资料与理论分析紧密地结合起来。

着重介绍了各种认知过程的模型,同时指明各种认知模型存在问题和争论,使读者可以了解认知心理学的全貌,有助于作深入的思考。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发展的结果。

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

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

这个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如培根、洛克等人。

笛卡尔强调演绎法的作用,认知心理学重视假设演绎法。

康德的图式概念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概念。

名词解释-认知心理学笔记

名词解释-认知心理学笔记

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个体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2、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减法反应时实验实验包含两种认知加工任务,其中一种任务包含另一种任务中所没有的过程或因素,而其他方面均相同。

两种任务反应时之差就是所要知道的心理过程所花费的时间,而这一差数表明存在着某种心理过程.相加因素法实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开窗"实验1、设计原理:通过某种实验操作技术,把某一认知过程所经历的阶段、时间等比较直接地测量出来(非间接推理)。

3、两个对立的知觉理论假设考验说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到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解释。

注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刺激物说知觉只具有直接的性质.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注重刺激的特点4、自下而上加工: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身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数据驱动加工.自上而下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概念驱动加工。

系列加工:对输入信息一个一个地依次处理。

人们通过辨认红色的,方形的,有五角星的,各个特征,最后得出结论是国旗.平行加工:同时对所有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

控制性加工:需要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

上课时认真听讲自动化加工不受人的目的与意图的控制的加工,且是不自觉的.边吃东西边看电视5模式识别: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第三版《心理学基础》笔记

第三版《心理学基础》笔记

第三版《心理学基础》笔记简介本文档是第三版《心理学基础》的笔记,旨在帮助读者概括和理解该教材的核心概念和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的定义:研究行为和心智的科学。

-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

-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第二章:神经科学和生物心理学- 神经元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神经传递和神经化学过程。

- 生物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视觉感知、研究与记忆等。

第三章:认知心理学- 认知过程与信息加工的关系。

-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 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发展心理学- 物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特点。

-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 儿童和青少年期的发展阶段和问题。

第五章:社会心理学- 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 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的理论与实践。

- 集体行为和群体决策的心理机制。

第六章:个体差异与人格心理学- 个体差异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 人格心理学理论和调查研究。

- 人格特质和个人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七章:心理障碍与治疗- 常见心理障碍的症状和诊断标准。

- 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

- 心理障碍预防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

结论本文档概述了第三版《心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学导论、神经科学和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个体差异与人格心理学以及心理障碍与治疗。

希望这些笔记能为读者提供一个简明扼要的概览,并激发读者进一步探索心理学的兴趣和研究方向。

心理学关于“认知”与“思维”笔记

心理学关于“认知”与“思维”笔记

心理学关于“认知”与“思维”笔记我哭泣,因为我没有鞋;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一个人——他没有脚。

世事并无好坏之分,全看我们怎么去想。

——哈姆雷特一、认知行为治疗(CBT)1、认知是由想法和观念组成的。

自己开车过十字路口,刚出现绿灯,一名小学生却从人行道走过,阻碍自己行程,心里会想:“这孩子真不知道老师家长怎么教的,交通规则都不懂。

”这其实是我们心中认知使然,认为遵守交通规则是铁律,任何人不得违背。

这时候如果我么换一种思维:“小学生应该遵守交通规则,而不是强制性的。

凡是都有例外。

”那么我们心中就只会有一点不快,而不会怒火中烧。

2、认知产生情感事实上,每当我们感到愤怒、内疚、焦虑、羞耻、受挫、怨恨或者忧郁,都是我们的认知使然——是我们关于某个情况的想法和观念使我们产生这种感受。

3、认知影响行为认知不但决定我们感受事情的方式,而且对我们的行为方式产生重要作用。

4、行为可以影响认知和情感·行为直接影响情绪:体育活动、倾诉、看电影、唱歌、听音乐等本身就可以愉悦心情·行为间接影响情绪:逃避社交——我认为别人不喜欢我;行动不果敢——我们得不到的;逃避现实——那种事太可怕了;做事尽善尽美——发现做的不完美时,紧张不安,不知所措。

5、改变行为可以改变情绪。

·改变某些行为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面临的问题,从而觉得好受些,勇敢面对我们害怕的某些事情,可以让我们不再把这些情况看成极具威胁性的。

例如主动去结交一个以前觉得我们肯定不会成为朋友的人,例如去参加社交聚会发表演说,去打一个让人不开心的电话,故意把某一件事做得不完美,因为世间没有完美的事情。

让我们从不必要的担忧中解脱出来,果敢的沟通解决冲突,让我们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得到快乐。

6、认知的由来·生物学方面的倾向:某些人存在焦虑倾向,很敏感察觉到某一件事存在危险,出现担忧、焦虑。

·从社会得到的信息:我们必须有体面高薪的工作;我们要苗条帅气;有钱,事业成功;家庭和谐幸福。

《认知心理学:心智、研究与你的生活》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认知心理学:心智、研究与你的生活》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书籍信息全书名:《认知心理学:心智、研究与你的生活》英文名:《Cognitive Psychology》作者名:[美]戈尔茨坦译者名:张明等前言咱们经常谈“认知”,可你真的对“认知”这个概念有着清晰的认知吗?或许你会把这个词拆开解读,“认”是认识,“知”是知道,更高维的认知就代表着对事物认识得更深刻,知道得更全面,这当然不错,但也不够全面。

“认知”这个概念其实覆盖范围很广,从最基础的视觉、听觉,到更高级的推理、判断与决策,都囊括在内。

这本书算得上是一本教材级别的书了,通过对它的学习,我们能对“认知”这个概念有一个更加系统的了解。

虽然大多数人最关心的往往是那些更高级的功能,但如果纯粹为了求知,探究一下基础功能背后的机制也是件很有趣的事。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比较“年轻”的分支,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那些有什么区别呢?1.1 探索心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智”,心智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点玄乎,但几乎我们的每一项活动都离不开心智。

回想一下我们日常语言中提到“心”的句子。

比如“专心做事”,这里的心就涉及心智中的注意和问题解决;比如“在心里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就涉及了心智中的表象;再比如“我还没下定决心”,就涉及了心智中的决策……就连我刚刚那句“回想一下”都涉及到了心智中的记忆提取,可见心智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是平时我们不这样称呼罢了。

心智产生认知,但该如何研究心智呢?曾经有段时期心理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心智不可研究,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没办法直接测量,貌似不符合科学的实证主义标准,这怎么办呢?总有些不服输的人,他们找到了一根杠杆,把不可测量的心智转化成了可以测量的行为。

其中一项家喻户晓的研究成果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是怎么得来的呢?艾宾浩斯对记忆和遗忘很感兴趣,于是他拿自己做实验,列出了一串没有实际意义的音节,从头到尾一遍遍地浏览,直到完全背下来,并记录下重复的次数;然后艾宾浩斯等待了一段时间(最长31天),再像之前那样重复浏览直到完全背下来,再记录下重复的次数,这肯定就比第一次的要少了嘛,最后他用“节省分数”处理这些数据。

认知笔记整理版

认知笔记整理版

认知笔记整理版第一章绪论两个重要的问题:心理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如何知道心理过程是如何发生的?认知:研究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es 如何产生的,sensory input is transformed转化、reduced 集中认知资源于一定的刺激上以待进行精细加工、elaborated精细加工、stored存储、recovered 复述and used使用。

[即:编码操作(转换、缩减、添加)&记忆和应用操作(储存、提取、运用)]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领域:知觉、注意、记忆、一般知识组织、表象、语言、问题解决、推理Eg:语言产生(心理过程,依赖于认知系统,非常快):思维表达——概念形成——选择词汇——语法概念、线性顺序(细分的心理结构)心理表征:加工时,要转化成心理符号;【发展简史】(1879年以前,心理学时而敲敲哲学的大门,时而敲敲生理学的大门)1879年冯特科学心理学实验室;(内省是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地、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地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19世纪艾宾浩斯研究记忆(学习无意义音节,测量重学时节省的时间);19世纪威廉詹姆斯注重生活中的心理学;20世纪华生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一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它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不是心理过程。

)20世纪格式塔心理学顿悟对问题解决的影响;(人有一种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倾向,“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顿悟——问题的各个部分最初看起来彼此无关。

然而,随着突然的“顿悟一闪”,各个部分就会配合在一起产生解决办法。

)1956年9月11日认知心理学的生日;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出现:对行为主义的观点越来越不满——皮亚杰发展心理学(儿童如何发展);信息加工途径*(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序列的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内部表征: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符号→脑);信息加工模型与神经科学模型。

自考《认知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2)

自考《认知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2)

自考《认知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2)-自考串讲笔记一、面孔识别的准确性本身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1)面孔的独特性;(2)对于本族的面孔人们识别效果姣好,反之则较差;(3)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二、倒摄一直会导致目击者不准确的回忆,事后的误导性信息同样会影响目击者记忆。

第六章一般知识组织1. 特征比较模型的证据,主要来自采用句子核证技术所完成的一些实验。

在这类试验中,被试有一些简单句,然后根据头脑中所存储的语义知识,判断句子是真是假。

被试反映的潜伏期被纪录下来。

P1362. 典型性效应:即当一个项目是某个范围的典型成员时,被试的判断更快。

P1363. 范畴大小效应:特征比较模型难于解释同样是使用句子和政技术,所获得的另一个普遍的发现,即范畴大小效应。

P1364. 原型途径认为,不是范畴的所有成员都平等。

P1405. 原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原型经常被当作范畴的样例。

(2)原型能担任参照点的角色。

(3)启动之后人们对原型的判断更快。

(4)在句子中,原型可以替换范畴名称。

(5)原型能有相似家族范畴。

P1416、相关范畴:① 一种范畴水平叫做上位范畴。

② 第二种范畴水平叫做基本范畴。

③ 第三种范畴水平叫做下位范畴。

原型和基本范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术语。

前者是指一个范畴的最好的样例,而后者是指即不是太一般也不是太专门的一种范畴。

P1427、基本范畴的特殊地位:(1)人们用基本范畴名称来标明物体的身份。

(2)基本范畴成员具有普遍属性。

(3)基本范畴名称产生启动效应。

P1438、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相对于有生命物体来说,这些病人的有生命物体方面的知识损伤更严重。

P145 第七章表象一、两种观点1. 许多理论学家认为,表象以模拟码的形式存储。

模拟码也叫描述表征,是指与实际物体非常相似的一种表征。

按照这种模拟码存储的观点,表象是知觉的“近亲”。

2. 另一些理论家认为,我们以为命题码而不是模拟码的形式,存储心里表象。

认知心理学笔记

认知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认知(Cognition)人们获得和应用知识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总称为认知。

认知心理学(Cognition Psychology)广义:以认知为研究取向的心理学。

狭义:信息加工心理学。

运用信息加工观点,即将人脑看作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来研究认知活动。

研究心理活动内部机制----认知结构和过程。

建立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型。

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Newell&Simon)信息加工系统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认知的过程与结构(一)认知过程信息加工的阶段或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感觉输入、转换、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过程。

1、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up processing)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

自上而下的加工(top-down processing)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

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系列加工(serial processing)对输入的信息依次一个一个地加以处理。

平行加工(parallel processing)同时对所有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

3、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化加工控制性加工(controlled processing)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

自动化加工(automatic processing)不受人的目的与意图的控制的加工,且是不自觉的。

(二)认知结构人的知识的表征。

表征(representation)(1)代表和传递某种事物的信息。

(2)人的内部心理结构,是知识及知识的组织方式。

认知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一)认知与情绪认知是情绪产生的基础和决定性条件。

情绪可以调控认知。

(二)认知与意志、动机意志推动认知。

认知引发需要和动机。

(三)认知与人格人格差异造成了认知上的个体差异。

认识模型认知心理学同过建立各种认知模型来说明人的认知活动,包括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名、选、填)一、认知和认知心理学1、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作用。

2、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和途径。

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二、发展史1、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2、一些心理学家把1956年9月11日确定为认知心理学的生日,许多重要的研究者出席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讨论会。

Ulric Neisser(1967)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

3、行为主义是一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他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

行为主义者认为内省法过于主观,是不科学的,意识太模糊以至于不能恰当地进行研究。

4、重要的新的流派是格式塔心理学,大部分早期的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完成的。

格式塔心理学派也强调顿悟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

三、认知心理学现状1、生态学效度是指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2、认知科学是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他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3、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知道方法)⑴脑损伤病人研究;⑵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⑶磁共振成像;⑷事件相关电位;⑸单细胞记录技术。

其中⑸不能用在人类身上。

第二章知觉一、模式识别的含义与理论1、知觉:是使用我们先前的知识,收集并解释我们的感觉所登记的刺激的过程。

2、※模式识别理论的主要假设,观点,彼此之间的区别?①所谓的模式识别是指对感觉刺激复杂排列的识别。

②模式识别理论:⑴模板匹配理论;⑵原型模型;⑶区别性特征模型;⑷计算途径。

⑴原型模型:按照原型模型,刺激与原型之间的匹配不需要十分精确。

⑵区别性特征模型认为,我们对刺激的辨别是在少量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些将一个刺激同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特征叫做区别性特征。

在解释人们如何识别字母时,该模型认为在人的记忆中存储着每个字母的特征成分。

在记忆中的区别性特征相比较。

区别性特征模型假定,字母的区别性特征是不变的,不管一个字母是手写体、印刷体还是打字体。

◎※当要求识别整体时,局部特征的性质,即局部特征是否与整体特征相匹配,并不影响整体的知觉。

然而,当要求识别局部时,整体特征的性质,即整体特征是否与局部特征相匹配,影响局部的知觉。

这些结果提示知觉过程中存在整体优先。

因此,上述结果模式称整体优先效应。

⑶区别性特征模型得到了一些实验证据的支持。

Gibson的研究证明,当一些字母共用很多关键特征时,人们判断这些字母是否相同要花更长的时间。

共用许多关键特征,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其潜伏期要长。

对类似这样的字母对,判断得相对要快。

判断的速度快慢依赖于共用的区别性特征的数目。

区别性特征模型的优势在于,它不仅与心理学实验数据一致,也得到了一些生物学研究证据的支持。

某一个神经元可能对一个垂直的光栅有强烈的反应,而距离非常近的另一个神经元,则可能对偏离垂直方向10°的光栅有最强的反应。

一小块视皮层可能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神经元,其中一些对垂直的线条作出特别的响应,另一些对水平的线条作出特别的响应,还有一些则对特异性的斜线作出特别的响应。

视觉系统似乎包含了一些专门的特征觉察器,它们帮助我们对字母和简单模式的某些特征作出识别。

⑷计算途径。

考察三维形状的分类,这种成分识别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一个特定观察角度的物体,可以用一些简单三维形状的排列来表征。

Biederman将这些简单的三维形状称作几何离子。

3、※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式?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讨论的模式识别理论主要集中在人们如何觉察孤立的客体。

自下而上加工也叫数据驱动或刺激驱动加工,它强调了刺激本身在模式识别中的重要性。

与刺激有关的信息来自感受器,这些信息触发了模式识别过程。

简单的基础水平特征的结合,使我们能够识别更复杂的、整体的模式。

然而,事实上,知识和期望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客体。

这样,除了自下而上加工之外,模式识别还涉及到另外一个重要过程,即自上而下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

这种加工强调概念和高水平过程对模式识别的影响。

词优效应是指,同出现在非词(即一串无关的字母,如orwk)中相比,当一个字母(如k)出现在非词(如work)中时,我们对它的识别更快、更准确。

许多研究证明了自上而下加工在字母识别中的重要作用。

甚至在镶嵌目标字母的单词中,目标字母不发音时,词优效应也存在。

4、※过去经验和模式识别(掌握实验方法、发现问题、说明问题……P36图)Schacter和他的同事(1991)证明,与物体有关的过去经验,的确能够帮助人们识别物体。

这些研究者向被试呈现三维物体的图画。

其中一些物体称作可能图形,从结构上看,这些图形在现实世界中可以存在。

而另一些物体称作不可能图形,它们包含结构上的违反,在三维空间中不可能存在。

实验并不要求被试记住这些图形。

相反,只是要求被试判断图形主要是面向右侧还是主要面向左侧。

后来,研究者将这些图形和他们先前没有看过的新图形,一起呈现给被试,并要求被试判断每个图形是否真地存在于三维空间,或者是否是一个不可能的图形。

结果显示,对于可能图形来说,同先前没有出现过的新图形相比,被试对先前出现过的图形,判断得更快。

然而,对于不可能图形来说,新图形和旧图形判断的潜伏期没有差异。

这些结果在后来的一些研究中得到了重复。

Schacter和他的同事们所进行的上述研究提示,我们能够存储可能图形的结构,因此,过去经验促进了相对快的、自上而下的过程。

然而,由于我们的知觉系统不能对不可能图形作出一致的解释,所以,我们不能存储不可能图形的结构。

这样,在识别不可能图形时,看不到自上而下的过去经验的作用。

5、※面孔失认病人LH试验面孔失认这是一种最惊人的面孔加工紊乱。

这种失人通常同大脑右侧颞叶损伤相联系患有这种失认的病人是别人的面孔的能力受到严重损伤。

可分两个亚类:一类病人在面孔知觉方面存在缺陷,而另一类病人知觉能力相对完整,缺陷主要表现在对先前存储的有关熟人外貌的记忆上。

前一类病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障碍,称作知觉的或感知的面孔失认,而后一业病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障碍,则称作记忆的或联想性的面孔失认。

实验时,研究者向LH呈现三张同一类型的图片(面孔、鞋子,可正反放置),在三张图片中有一张目标图片,他总是正面的。

另外两张为探测图片,其中一张为正确图片,一张为干扰图片,两张均为3/4侧面观。

目标图片和探测图片或者同时呈现,或相继呈现。

另外,目标图片呈现在上方,而两个探测图片并排呈现在下方。

研究者要求LH完成匹配任务,即通过言语反应指出,位于下边的两张探测图片中,那一张与上面的图片相同。

结果发现,同正常方位的刺激相比,LH对倒置的刺激识别的更好,无论目标图片和探测图片是同时还是相继呈现,无论刺激的图片内容是什么(面孔、鞋子),当正常方位时,LH的识别成绩都是机遇水平。

实验说明:LH能可靠地匹配倒置刺激,但不能匹配正常方位刺激的事实,基于部分的加工通路是完整的,但是,当面对正常方位的刺激时,基于整体的加工通路会对基于部分的加工通路造成干扰。

倒置的刺激不存在这种干扰,所以识别的好。

当刺激为正常方位时,LH对整体刺激语境特别敏感,而且,LH 不能克服整个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该实验说明:两种刺激上所观察到的同样的模式,消弱了有关面孔加工模块性的结论。

第三章注意(一)※一、Stroot效应视觉选择性注意,研究者进行过大量的研究。

Stroop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觉任务。

该效应是指,当词的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相冲突,而任务是命名印刷颜色时,被试的反应要慢。

Stroop(1935)最早证明了这种效应。

他发现,人们命名100个冲突词的墨水颜色,平均要花110称的时间。

相比之下,命名100个实心彩色正方形的墨水颜色,平均只需63秒。

二者之间47秒的差异代表Stroop 干扰量或Stroop效应量。

同年青人相比,老年人有较大的Stroop干扰效应。

Stroop干扰量已经被用作估计抑制系统效能的一种指标。

干扰量越大,抑制效能越低。

※二、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自动加工主要用在容易的、涉及高度熟悉项目的任务中;控制加工主要用在困难的或涉及不熟悉项目的任务中;在选择性注意任务中,当任务容易时,人倾向于使用自动加工。

练习和自动加工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过大量练习的任务倾向于主要要求自动加工,而练习得不够的任务主要要求控制加工。

※三、特征整合理论特征整合理论把加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分散注意,人利用平行加工,自动地对特征进行登记。

即在分散注意阶段,人自动地加工孤立的特征。

无关项目较多时,被试的目标觉察速度,和刺激显示中只包含3个项目,因此无关项目较少时的一样快。

结果说明,特征登记或编码是自动的。

这样,在特征整合理论中,分散注意是相对低层次的加工,粗略地等同于自动加工。

这种加工几乎不需要努力,以至于我们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发生。

第二个阶段为集中注意,主要进行系列加工,即一次只识别一个客体。

粗略地等同于控制加工。

特征整合理论实质上认为,尽管特征登记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错觉性结合是指特征的不恰当的结合。

注意超负荷或人们分心时,特别是对注意的要求很高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记忆依赖于注意。

我们只能记住我们所注意到的东西。

※四、有关选择性注意的早期理论◎Welford(1952)通过实验证明,当相继快速呈现两个信号,而且被试必须对两个信号都作快速反应时,被试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时间,依赖于从第一个刺激开始呈现到第二个刺激开始呈现之间的时间差,即刺激呈现差异,简称SOA。

同长SOA相比,当SOA非常短时,被试对第二个刺激的反应要慢。

Welford将这种短SOA条件下,被试对第二个刺激反应的延迟,称作心理不应期。

◎早期的关于注意的实验,所采用的流行的实验范式是双耳分听。

在这种范式中,主试通过耳机,向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听觉刺激。

通常,到达两耳的是不同的刺激。

然后,要求被试完成一些任务。

在分散注意实验中,研究者要求被试同时注意两个信息。

然后,在选择性注意实验中,指导语告诉被试注意呈现给一只耳朵的信息,忽视同时呈现给另一只耳朵的其他信息。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者可以向人的同一只耳朵呈现两个听觉刺激。

这两个刺激可以以不同的声音出现,也可以相同的声音出现。

因为两个听觉刺激到达的是同一只耳朵,因此刺激的空间位置相同。

此外研究者也可以向人的两只耳朵呈现上述刺激。

一些研究显示,声音之间物理的声学差异和位置的物理分离,均有助于信息选择,其中,最有效的线索是位置的物理分离。

这些结果表明,听者能够选择性地注意具备某些普通物理特征的刺激,同时能够拒绝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刺激。

※五、过滤器理论属于早期选择模型。

在Broadbent看来,象通讯系统一样,整个神经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信息传速速度有限的单一通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