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格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跨文化交际课 修辞与认知
一、认知科学 与认知语言学认知(cognition)一词来源于 拉丁语 cognitio(the action or faculty of knowing or learning ),指人获得知识或学 习的过程。
Lakoff 和 Johnson 认为,从认知科学角 度看,认知包括十分丰富的内容,如心智 运作、心智结构、意义、概念系统、推理、 语言等。 由于我们的概念系统和推理是来自我们的 身体,因此“认知”也包括感知动觉系统, 它促成了我们的概念化和推理能力。可见 Lakoff 和 Johnson 将“体验”和“语言” 都包括在了认知中。
二、隐喻与认知
人类对隐喻的研究已经有2000 多年的历 史,但是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把隐喻作为 一种修辞手段来进行,一向都被边缘化,尤 其是亚里士多德学派将隐喻局限于诗学、 修辞学的研究领域。 然而,到了19 世纪,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为主的柏拉图学派认识到,隐喻是人类内 部的一种机制,既反映了语言的本质,又反 映了人类的本质 。
认知科学兴起于 20 世纪 60、70 年代, 它是综合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 脑科学、神经生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新兴 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人脑的信息加工及处理 机制,解析人脑的工作原理和运行规律。 “认知科学的主要指导原则是将人脑看成 类似于计算机处理符号和加工信息的系 统。”(Rose1985:46-51)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体验 哲学的中心内容是:心智的体验性、认知 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 心智的体验性是指范畴、概念、推理和心 智并不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也不是人 生来就具有的能力,而是人们在对客观世 界感知、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获得 的。 人类所处的空间(地点、方向、运动等) 和自己所拥有的身体(器官、身体与环境 的关系等)为推理提供了认知基础。
修辞格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语 言 研 究 修辞格在跨Fra bibliotek化交 际中的应用
王舟航 张金 宝
宁 波 大 红 鹰 学 院 浙 江 宁波 3 1 5 1 7 5
摘要 : 在跨 文化 交际 中人们经 常使 用隐喻 、 排 比、 双 关这 排 比是利用三个或三个 以上 意义相关 或相近 、结构相 同 三个常用修辞格。恰 " 3地使 用这些修辞格 可以使语 言表 达流 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 以达 到一种加强语势 的 - 畅、 得体、 高雅 , 从 而在跨文化 交际中发挥 重要作 用。 效果 。 在跨 文化交 际中, 排 比的运用在不 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是 关键词 : 修辞格 跨文化 交际 英汉文化 有差异 的。西方人注重先重点后 次要 , 侧重线性思维 ; 中国人 更倾 向于先部分后整体 , 侧重发散思维 。因此 , 英语学习者需 1 . 引言 要注意 中西方人在使用排 比时的差异性 。 当今社会 , 人们在言语交际 中离不开修辞格 。 修辞格的使 比如 “ Y o u a r e o v e r w h e l m i n g j a d e , a s w h i t e a s s n o w ,a s mo o t h a n d mo i s t a s g r e a s e , a s b r i l l i a n t a s c a n d l e s ,a n d a s i f r m 用在 人们 的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 。任何 人如果 想要 建 s 立和维系 良好 的人际关系 ,能在各 种场合成 为脱 颖而出的佼 a s r o c k ” 。 这个例子用三个排 比形容女子洁 白如雪 , 润泽I I I I , 佼者 , 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 突发事件和棘手 的问题 , 始终保持 光辉如烛 , 坚贞如磐 , 如令人倾 心的美玉一样美 丽 , 活灵活现 优雅得体的举止、 谈吐机智、 幽默, 非使用修辞格不可。 地将女 子美貌勾勒 出来 。它反映了西方人逻辑思维 的特点是 先宏 观后微 观 , 而中 国人的逻辑思维恰恰相 反 , 即先微观后宏 2 . 修辞格和跨文化交际的关 系 修辞格是指在一定 的语境中使 用有效的语言操作方法 以 观。具体来说 , 中国人先细细地把 女子 的美 描绘 一番 , 然后将 实现说话者 目的效果 的语言实践艺术。跨文化是指 目的文化 这名美 貌的女子 比喻成通透 的美玉 ;西方人更青 睐于先把她 知识和交际技 能的获得 以及立场 、 情感 、 行为模式从本族文化 定义成美玉 , 然后在细致地描绘她 动人 的美丽 。 在跨文化交 际 转移到 目的文化 。修辞格和跨文化关系密切 , 两者相互作用 、 中, 西方人注重先重点后次要 , 而在 中国人更倾 向于先部分 后 相辅相成。 两者在原语的基础上 , 使用修辞的手段将原语转化 整体。 成听者能接受并理解 的 目标语 ,以此来达到语言转化和原语 3 . 3双 关 目标实现的 目的。 修辞格有利于跨文化 的语言输 出, 使得输 出 双关是指范畴化 的词语 的语义从一个范 畴到另一个范畴 的语言拥有多样的形式 和丰富 的表达性 ,从而让听者容易理 进行跨 越式 移动 。例如 “ R o s e i s a r o s e a s a r o s e i s a ms r 解, 乐于接受 , 形成 良 好 的会话和沟通 。跨文化交际给修辞格 G e r t r u d e S t e i n ” 。例 中的 “ r o s e ” 不 仅指玫瑰 , 还指她 的小说 中 提供语言素材 , 使之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具有 民族性和影响力 。 个人物的名字 , 另外还指一个概念。 这里重复使用玫瑰这一 3 . 修辞格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词, 既有它字 面的意思 , 也有它 的内在含义 , 双关很好 地被运 修辞格不仅在同一种语 言内部广泛使用 ,而且在跨 文化 用在这个句子 中。 不 同的人对这句话有不 同的解读 , 在 中国人 交际中不 同语言之间也普遍使用 。 常用的修辞格有 以下几种 : 眼里 , 玫瑰代表高贵、 美丽 ; 在西方人眼里 , 玫瑰代表高傲 。 3 . 1隐 喻 又 如“ He d r o v e h i s e x p e n s i v e c a r i n t o a t r e e a n d f o u n d o u t 隐喻是指用一种事物暗喻另 一种事物 。它是一 种重要的 h o w i t b e n d s ” 。 “ b e n d s " 实际上是指德 国的名车 品牌“ B e n d z " f 奔 修辞格 , 在所有修辞格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隐喻使用恰当 驰1 , 又指这个车撞弯 了。这句话用双关将车牌子 和车撞弯 了 可以使语 言委婉 、 含蓄 , 富有意义。 在跨文化交际中 , 需要注意 联 系在一起 ,把一个人开着奔驰车撞到树上和车子撞弯绘声 不同语 言文化背景下隐喻含义可能发 生相应 的变化 ,需要对 绘 色地表现 出来 , 很具有幽默感 。 如果读者不 了解 “ 奔驰” 是一 其进行相应 的转换 。 个 德国的品牌车 , 那么很难体会这 句话 的幽默感 。 在汉语 中 , 人们常常对无 中生有 、 夸大其词的人的言语行 再 如“ T i me l f i e s l i k e a n a r r o w . f r u i t f l i e s l i k e a b a n a n a ” 。 从 为称为“ 吹牛” 。但是 , 在英语文化里 , 人们 通常把“ 吹牛” 称为 意义上不难 看出 ,这句话运用 了双关 的修辞格 。中国人理解 t a l k h o r s e ” 。可见 , 英汉文化之 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汉语 “ 时光飞逝” , 但不理解“ 果蝇噬蕉” 。在跨文化交际 中, 如果母 里意象是 “ 牛” , 然而 , 在英语里意象是 “ h o r s e ” 。在跨文化交际 语不是英语 的人 是 比较难发 现这句话所蕴含 的幽默感 的 ; 反 中, 如果不清楚在跨 文化 交际 中“ 吹牛” 不同的语言表达 方式 之 , 对于一个母语是英语的人或熟知英语的人来说 , 这句话 在 是会 出洋相的 。 跨文化交际 中可 以增添语 言的趣 味性 。 又如 , 汉语里有一个成语叫“ 胆小如 鼠” 。 这个成语是 比喻 4 . 结语 在跨文化交际 中恰当地使用隐喻 、双关和排 比这三个修 个人象一只老 鼠一样胆小怕事 。 但是 , 西方人通常用兔 子来 形 容人胆小 怕事 。于是就 产生 了“ a s t i m i d a s a h a r e ” 这一 成 辞格可 以使语言流畅 、 得体 、 高雅。掌握这几种修辞格能极 大 语 。很 明显 , 汉语和英语 中该成语的意象是不同的 , 即汉语 成 提 高英语学 习者 的实 际表达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 中发挥重要 语 中用 的意象是“ 鼠” , 英语成语中用的意象是 “ 兔” 。 如果不注 作用 。 意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面的差异 , 就会让西方人不知所 云。 作者简 介 : 王舟航 。 女。 祖籍 浙江 , 现就读 于宁波大 红鹰 学 研究 方向是语言教育 ; 张金 宝 , 男。 副教授 , 祖 籍 再如 , 英语谚 语“ L o v e m e , l o v e m y d o g " 是指 喜欢一 个人 连 同 院人文学 院 。 喜欢他身边 的事物 。汉语里也有 表达 同样 意义的成 语 , 即“ 爱 江苏 。 研究方 向是英语语言文学 。1 9 8 7年 7月毕 业于安徽 大 屋及 乌” 。 但是 , 汉语这个成语里所用的意象不是“ 我” 和“ 狗” , 学外语系 。 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2 0 0 6年 8月至今 。 在宁 0 0 5年公派赴澳大利亚进修 , 而是“ 屋” 和“ 乌” 。“ 胆小如 鼠” 在英语 和汉 语里的表达方式虽 波大红鹰学院从事英语教学。2 然是“ 八竿子打不着边 ” , 他们 的含义却是殊途同归的。 获T E S OL 证 书。
人际沟通中的语言修辞与交流技巧
人际沟通中的语言修辞与交流技巧人际沟通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语言修辞和交流技巧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语言的能力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理解对方所传达的信息。
因此,掌握语言修辞和交流技巧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有效沟通非常必要。
首先,语言修辞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语言修辞是指用文学艺术方法和手段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实际交流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修辞手法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例如比喻、夸张、反复等。
比如,我们可以说:“她就像一只优雅的天鹅,在人群中显得格外耀眼。
”这句话通过比喻手法,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被描述对象的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说话人的意思。
其次,交流技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有效的交流不仅需要我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还需要我们能够理解对方的意思,最终达成共识。
因此,交流技巧的核心是善于倾听。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需要注意到对方所表达的信息,并且给予其足够的回应。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细节,例如眼神交流、姿态语言等,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更好的联系。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技巧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掌握正确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在交流中,语言的使用非常重要,不恰当的语言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交流的进程。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信任和尊重。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需要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意愿和处境,这样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我们还需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在交流过程中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表达。
总结来说,人际沟通中的语言修辞与交流技巧都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实际的交流中,我们需要注重细节,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巧,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达到更好沟通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其表达方式和思考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也需要灵活变通,积极理解和倾听他人的意愿和想法。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分析和规避方法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分析和规避方法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语言学习其实就是语言学习的文化,最终目的是交流。
本文主要讨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并分析了语用失误的原因。
一、引言由于不同的历史渊源和社会习俗,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背景,而特定的文化背景又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规范和语用规则。
这些因素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障碍、交际低效、相互误解以及可能的文化冲突,给交际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仅仅意味着表达,而真正的交流涉及到很多沟通问题。
交流的目的是让听者理解他们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而不是他们说了什么。
因此,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分析语用失误的原因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
二、语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要理解语言,就要理解文化,要理解文化,就要理解语言。
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沟通和交流并不容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中往往会遇到困难。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经常会出现交际失误。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它也指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
例如,在中国的母语为汉语的人和美国的母语为英语的人的交流中,由于价值观、习俗、思维模式等的差异。
,在交际中何时何地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对不同的受众说什么,都是交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听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义不同,这时就产生了语用失误。
jenny thomas把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划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指学习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语用错误,涉及到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人际关系的远近,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等,与人们的价值观有关。
修辞手法的跨文化解读
修辞手法的跨文化解读修辞手法是指作家或者演讲者在表达中使用的一些技巧和手段,以达到更加生动、有趣、感染力强的效果。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修辞手法的运用可能存在一些差异,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对修辞手法进行解读。
一、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它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在不同的文化中,比喻的使用方式和内容可能存在差异。
以中国文化为例,中国人常常使用动物来进行比喻,比如“狐假虎威”、“如鱼得水”等。
这些比喻常常与中国人对动物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观有关。
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植物、自然景物等进行比喻,比如“as quiet as a mouse”、“as bright as the sun”等。
二、夸张夸张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它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增加表达的效果和感染力。
在不同的文化中,夸张的程度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夸张常常与幽默和夸张的表达方式相结合。
比如在相声中,演员会夸大自己的形象和表现,以引起观众的笑声。
而在西方文化中,夸张常常与戏剧和幽默相联系。
比如在喜剧中,演员会夸大动作和表情,以制造出更多的笑料。
三、反问反问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它通过提出一个问题,但并不期望得到真正的回答,而是用来强调某个观点或者引起读者的思考。
在不同的文化中,反问的使用方式和效果可能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反问常常用于表达一种委婉的意思,或者用来质疑某个观点。
比如“难道我们不应该追求自由和平等吗?”这种反问常常带有一种期待和批判的意味。
而在西方文化中,反问常常用来表达一种强调和肯定的意思。
比如“难道这不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吗?”这种反问常常带有一种赞美和肯定的语气。
四、排比排比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它通过将一系列的词语或短语排列在一起,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在不同的文化中,排比的使用方式和内容可能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排比常常用于表达一种对比和对立的意思。
跨文化言语交际 互动语用修辞观
其次,我们需要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言语表达方式和社交规则,以便更好地 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环境。
互动语用修辞观是指交际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运用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来传 递信息、表达情感,并在互动中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以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 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互动语用修辞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互动语用修 辞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意图和情感色彩。其次,互动 语用修辞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言语交际中的策略和技巧,如如何表达自 己的观点,如何倾听他人,如何协调分歧等。
2、提高语用意识。我们应该注意言语交际中的话语意图和情感色彩,并学会 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此外,我们还应该交际策略和 技巧的运用,以便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环境。
3、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我们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沟 通渠道,以便更好地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彼此之间 的互动和协调,以达成共识并解决问题。
参考内容二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重视言语交际,却忽视了非言语交际的重要 性。实际上,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促进有 效沟通、理解文化差异以及处理文化冲突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非言语交际是指通过身体语言、姿态、面部表情、目光接触、空间距离等非语 言手段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具有以下特点:
中国人可能认为美国人的催促是不尊重他们的时间,而美国人可能认为中国人 的拖延是因为缺乏合作诚意。
在这种情况下,运用互动语用修辞观可以帮助双方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文化差异, 并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首先,双方需要尊重并接纳彼此的文化差异,不将其 视为障碍。其次,他们需要更加话语意图而非语言形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 的立场和观点。此外,他们可以运用一些交际策略和技巧,如通过建立良好的 沟通渠道、明确沟通目标、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等,以协调分歧并达到预期的 交际效果。
跨文化交际技巧与案例分析
跨文化交际技巧与案例分析1. 引言1.1 概述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或群体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人们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越来越频繁地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技巧。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技巧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常见挑战,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展示其应用和效果。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跨文化交际技巧以及案例分析。
在引言中,我们将介绍本文的背景和目标,并简要概述后续章节内容。
接着,在跨文化交际技巧部分,我们将深入讨论其定义、重要性以及常见挑战,并提供解决策略。
最后,在案例分析部分,我们将通过两个实际案例来具体说明跨文化交际技巧在实践中的应用。
1.3 目的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
通过对定义、重要性和常见挑战进行研究,读者可以认识到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有效交流的必要性,并学习到应对挑战的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解决实际问题,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最终,本文还将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以帮助读者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跨文化交际技巧。
2. 跨文化交际技巧:2.1 定义与背景:跨文化交际技巧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和互动的能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变得非常频繁,因此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变得尤为重要。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会面临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或群体的人们所持有的各种价值观、信仰体系、社会规范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冲突甚至失败。
因此,了解并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对于建立有效沟通和相互理解至关重要。
2.2 重要性与作用:跨文化交际技巧具有以下重要性和作用:首先,跨文化交际技巧有助于建立信任和友好关系。
通过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并尊重对方,在交流过程中体现出善意和尊重。
其次,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有助于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
外语文学翻译中的修辞手法如何运用
外语文学翻译中的修辞手法如何运用在跨语言的文学交流中,外语文学翻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情感的共鸣和艺术的再现。
而修辞手法的运用,就如同翻译中的璀璨明珠,为文本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和深度。
修辞手法是作者用来增强表达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工具。
在外语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常常被巧妙地运用,以营造独特的氛围、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传达深刻的思想。
然而,将这些修辞手法准确而又自然地翻译到目标语言中,却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原文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和作用。
这要求译者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文学素养,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意图。
比如,在英语文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metaphor)、拟人(personification)、夸张(hyperbole)、排比(parallelism)等。
以比喻为例,“Her eyes were stars shining in the night sky” (她的眼睛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
)译者需要理解这个比喻所传达的是女子眼睛的明亮和美丽,然后在目标语言中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如“她的眼睛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星。
”在翻译修辞手法时,保持其效果的对等是关键。
但由于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存在差异,有时无法做到完全的形式对等。
这时,译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以实现功能对等。
比如,对于某些文化特定的修辞手法,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转换或解释。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英语中的“as American as apple pie”(像苹果派一样具有美国特色),如果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可能会让读者感到困惑。
这时,可以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转换为类似“像饺子一样具有中国特色”这样的表达,以让读者能够理解其含义。
另外,译者还需要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接受能力和审美习惯。
如果过于追求保留原文的修辞手法,可能会导致译文晦涩难懂。
比如,在翻译一些复杂的隐喻时,如果直译会让读者难以理解,不妨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其核心意思清晰地传达出来。
英汉移就辞格的跨文化语用分析
难 以简洁地表现 出来 , 作品就会因描写繁琐
而失去风采 。 ( 4 ) H e i s n o t a n e s a y w r i t e r . 他是一个作 品很难 读懂 的作 家。E s a y本来用 于说 明事 物 ,即修饰作品而不是作家 ,作者在此移用 来修饰人 w i r t e r 。a n e s a y w r i t e r 等于 a w r i t e r w h o s e w o r k s r a e e a s y t o r e a d( 作 品易懂 的作 家) 。
L i t e r a r y T e r m s( 《 文学用语 词典 》 ) 将其定义
为: A i f g u r e o f s p e e c h i n w h i c h t h e e p i t h e t i s
t r a n s f e r r e d f r o m t h e a p p r o p ia r t e n o u n t o mo d i f y
上泛 出来 。( 茅盾 《 子夜 》 )“ 铁 青色”本是
用来 写物 的 , 这里用来写人的心情 “ 苦 闷和 失 望” ,实质 暗含着 表现人 的脸色 的变化 , 人 们 由此能联 想到吴 荪甫 听到坏 消息后 脸 皮 由紫酱色变成铁青色的情形。此段描写如 果不用移就手法 , 人物 内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表情的变化就
理 论广 角 2 0 1 3年 1 1 期 ( 上)
英汉移就辞格的跨文化语用分析
张 明 ( 河南农业大学 外 国语学院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2 )
摘要 :移就是英汉语 中皆有 的一种修辞格 ,由修饰语 和通常不相搭 配的名词构成 ,其在两种语言 中的运用有相似之处 ,也有细微差别。从跨 文化的视角 , 探 讨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隐喻与文化传播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隐喻与文化传播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隐喻与文化传播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跨文化交际成为了当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隐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仅是语言的一种修辞手法,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隐喻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可能带来的挑战。
一、语言隐喻的定义与特点语言隐喻是指通过对比、类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概念或事物进行联系,以便更好地传递信息。
语言隐喻具有以下特点:1. 多样性:不同文化中的语言隐喻具有差异性,反映了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2. 深层含义:语言隐喻往往具有多重含义,需要读者或听者通过文化背景和语境来理解。
3. 隐蔽性:语言隐喻并非直接明示,需要读者或听者进行推理和解读。
二、语言隐喻与文化传播的关系语言隐喻在跨文化交际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递文化信息。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价值观的传递:语言隐喻能够将一个文化中的价值观念传递到另一个文化中,帮助人们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2. 文化认同的建立:通过使用特定的语言隐喻,人们能够表达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从而加强文化之间的联系。
3. 文化差异的理解:语言隐喻能够帮助人们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三、影响语言隐喻的因素语言隐喻的使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包括个体的认知和语言能力,也包括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1. 个体认知:个体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会影响他们对语言隐喻的理解和使用。
2. 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语言隐喻的理解和使用存在差异,这与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有关。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语言隐喻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政治、经济和历史等因素会影响人们对语言隐喻的选择和使用。
四、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隐喻挑战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隐喻可能带来一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误解:由于不同文化中语言隐喻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的发生。
浅谈古诗词中修辞格的对外汉语教学
浅谈古诗词中修辞格的对外汉语教学
于 颂
( 哈尔滨 师 范大学 文 学院 , 黑龙 江哈 尔滨 1 5 0 0 2 5 )
摘 要: 中国古典诗词 以其独特的 审美魅力受到汉语 学习者 的喜爱 。 但是 , 由于其悠远的意境和深刻的
文化 内涵 , 外国人 学 习起来存在很 大困难 , 尤其 是古诗词 中修辞格 的大量使 用 , 更增 加 了学习和理解 的难 度。通过分析相关对外汉语教材所 选的古诗 词中涉及 的修 辞格 , 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关于古诗 词修 辞格 对
外 国学生越 来越 多 ,相 当一部 分学 习者 对 中国古典
视 ,很少有专项的关 于修辞格 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任
务。 修辞 知识 的缺失 , 大 大影 响 了留学 生对古 诗词 的
诗词表现出浓厚兴趣 。 然而 , 他们在学习这些具有独 特文化魅力 的古诗词时也遇到重重困难 ,困难之一 就是古诗词 中的修辞 9 2 一) , 女, 黑龙江 宝清人 ,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研究方向 : 汉语 国际教育 。
一
、
修辞格在中国古典诗词教学 中的重要意义
一
由此可见 ,古诗词中修辞 的教学是极为重要 的
环 ,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修辞教学常常被忽
随着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发展 , 接受汉语教育的
2 0 1 5 年 6月
语文教学通讯
B u U e t i n o f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J u n e , 2 0 1 5
Vo 1 . 8 4 2 N o . 6
第8 4 2 卷
第 6期
◆对外汉语
修辞格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修辞格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作者:王舟航张金宝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经常使用隐喻、排比、双关这三个常用修辞格。
恰当地使用这些修辞格可以使语言表达流畅、得体、高雅,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修辞格跨文化交际英汉文化1.引言当今社会,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离不开修辞格。
修辞格的使用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任何人如果想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在各种场合成为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突发事件和棘手的问题,始终保持优雅得体的举止、谈吐机智、幽默,非使用修辞格不可。
2.修辞格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修辞格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有效的语言操作方法以实现说话者目的效果的语言实践艺术。
跨文化是指目的文化知识和交际技能的获得以及立场、情感、行为模式从本族文化转移到目的文化。
修辞格和跨文化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两者在原语的基础上,使用修辞的手段将原语转化成听者能接受并理解的目标语,以此来达到语言转化和原语目标实现的目的。
修辞格有利于跨文化的语言输出,使得输出的语言拥有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表达性,从而让听者容易理解,乐于接受,形成良好的会话和沟通。
跨文化交际给修辞格提供语言素材,使之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具有民族性和影响力。
3.修辞格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修辞格不仅在同一种语言内部广泛使用,而且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语言之间也普遍使用。
常用的修辞格有以下几种:3.1隐喻隐喻是指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
它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格,在所有修辞格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隐喻使用恰当可以使语言委婉、含蓄,富有意义。
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隐喻含义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转换。
在汉语中,人们常常对无中生有、夸大其词的人的言语行为称为“吹牛”。
但是,在英语文化里,人们通常把“吹牛”称为“talk horse”。
可见,英汉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英语修辞格Parody(仿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妙用
英语修辞格Parody(仿拟)与汉语修辞格仿拟相同。
这种修辞方式是故意模仿某一著名的诗歌,或某一名言警句,或某一谚语,改动部分词语而去表达一种新的思想,创造临时性新语句的一种修辞方式。
仿拟修辞格的运用的关键在于新颖的创意,有了新颖的创意才能根据新的语境创造出新的表达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新生事物、新观念、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人们需要更丰富、更快捷、更活跃的语言现象。
人们喜爱这种修辞格的修辞效果独特。
这种修辞虽为一种临时性语言变体,但由于其表现出的机智活泼,精炼传神,新鲜奇妙,幽默风趣,嘲讽犀利,表现力强而经常出现在语言交际、新闻、广告和文学作品中。
一、仿拟在广告语的妙用运用仿拟(Parody)这种修辞格,可以使话语新颖活泼,醒人耳目。
笔者在2014年在美国的夏令营当教师的时候,在明尼苏达州的伯米吉州立大学(Bemidji State University)旁的一家比萨店(Pizza hut)前有这样一则广告,上书Tasting is believing.这则广告是以“新”、“奇”“巧”的形式出现的,其本体为Seeing is believing。
用仿词Tasting替代了这则成语的Seeing,其意思也就由“眼见为实”变成了“口尝为实”。
广告本来就是用来吸引人们对某些商品发生兴趣,促成人们的购买行为的。
这则广告言简意赅,推陈出新,对笔者的视觉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于是我毫不迟疑地走进店内,买了一个Pizza,吃完后才发现,所谓的pizza 只不过是一个饼顶上抹了一层奶酪,再加上一些鸡零狗碎的辅料的发面饼而已。
Seeing is believing这句话被仿拟改造的如此自然,使人感觉不到斧凿之痕。
再看一则广告:East or west,the Guangzhou cuisine is the best.这则聪明的广州商家,套用了英语习语East or west,home is b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文化视野中的对外汉语修辞教学
文化视野中的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一、将对外汉语修辞教学放在文化视野中讨论现代修辞学认为,修辞就是特定文化情境中运用语言实现共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修辞手段和修辞方法,在这些修辞手段的形成和运用背后,是特定的文化积淀。
“话语场是指人与人的言语交流网络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说话人永远(包括未说话时)有影响力的话语积淀。
这种积淀有时是即时生成的,有时是既定的并附有一定场景的语言用法。
”因此,对外汉语修辞教学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修辞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讲授汉语修辞手段和修辞方法,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理解修辞现象背后的文化积淀。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后者似乎更迫切、更必要。
原因如下;(一)跨越不同文化背景是对外汉语修辞教学的基本语境。
修辞作为特别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表达策略,凝聚着特定的民族文化内涵。
对于汉语学习者,尤其是初中级汉语学习者,他们更需要解决的是了解隐藏在这些修辞现象中的文化意义,扫除可能导致解读和沟通的障碍。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实现与汉语使用者的经验对接,建构正确理解和掌握运用汉语语码的必要平台。
在了解了修辞的文化意义之后,才谈得上了解修辞的美学意义。
(二)从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来看,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学习能力的限制,要求第二语言学习者掌握和运用目的语的各种修辞技巧是很难实现的目标。
从汉语使用情况来看,除了以研究为目的的学习者,绝大多数汉语学习者只是将汉语作为基本交际工具,以完成日常交际任务为目的。
对他们来说,自己的汉语输出只要达到规范准确就可以了。
因此,他们在学习上更强调对修辞的理解,而不是对修辞的运用。
目前,汉语水平考试等级大纲中有词汇、汉字、语法等级大纲,没有修辞等级大纲。
国内其它权威的汉语教学等级大纲中也没有专门的修辞教学大纲。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他们已经具有成熟的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这些汉语学习者虽然是从零起点学习汉语,但他们对修辞的理解和学习能力远比学习母语的中小学生要强,向他们讲解修辞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内容是必需的,也是可接受的。
跨文化修辞学
跨文化修辞学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修辞学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跨文化修辞学的概念指的是如何利用某一特定历史、文化和语言背景中的类似之处,以及借助跨文化语境的异同,去促成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化。
首先,在跨文化修辞学中,重要的是掌握母语文背景下的修辞手段。
尤其是在翻译时,能够理解一种语言如何使用修辞手段来表达意思,以及如何一词多义地表达出自己想要传达的思想。
同样地,也有必要抓住母语文背景下某些特殊符号、文字和句子的特殊含义,以此去更好地理解母语文背景下的文字重复、修辞手法与母语文背景下的文字重复、修辞手法等等。
其次,在跨文化修辞学中,重要的是把握外语文背景的修辞特点。
尤其是在翻译时,一方面,要理解外语文背景下的修辞手段,以及外语文背景下的文字重复、修辞手法、类比等,另一方面,要熟悉外语文背景下的文字特点,如外语文字的语气、强调、暗示、象征等,以及外语文背景下的文字引用,确保文章在表达意思上表现出外语文背景的修辞特点。
第三,跨文化修辞学也包括有关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对比、对照和衔接。
尤其是在翻译时,要抓住母语文背景与外语文背景之间的异同,在保留文章原意的前提下,词不达意,句不传意,利用母语文背景与外语文背景之间的相互衔接,巧妙地转换出文章所需要的文化特征,使文章更加地接地气,更加地有文化感。
最后,在跨文化修辞学中,也要注重对于母语文背景下文章一致性及一贯性的保证。
尤其是在翻译时,要注意文章的一贯性,保持文章的地道性,在把握语言精髓的同时,确保文章的一致性,以保证文章的正确性与可理解性,从而更好地传达文章的意义。
综上所述,跨文化修辞学是一门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课程,主要集中于如何利用母语文背景、外语文背景以及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异同,来促成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化。
它的主要内容有掌握母语文背景下的修辞手段,理解外语文背景的修辞特点,把握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对比、对照和衔接,以及注重母语文背景下文章的一致性及一贯性的保证。
跨文化修辞学
跨文化修辞学跨文化修辞学是现代语言学中一门广阔的研究领域,其目的是研究不同文化之间修辞变异的相互影响。
修辞学的重点是研究语言的变化,以及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语言如何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来传递各种观念、价值观和信念。
尽管在语言学中有一定的泛化,但仍然存在许多文化差异,正是这种多元的文化差异,促使跨文化修辞学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跨文化修辞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对比不同文化之间文学作品、言论或信仰的语言表现;另一种是讨论和探讨跨文化接口问题,例如,跨文化沟通如何受到修辞影响,语言如何影响文化观念等。
跨文化修辞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的构成以及文化的相互影响上。
语言的构成主要有四个要素,即声音,词汇,语法和修辞形式。
不同文化之间语言的这些要素都有所不同,修辞格式也有所差异,这个差异也会影响跨文化交流。
此外,跨文化修辞学还研究文化的不同形式如何影响语言,以及文化的不同表达方式是如何影响到跨文化交流的。
跨文化的修辞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的不同影响着不同文化之间的跨文化沟通。
例如,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价值观有所不同,西方人更加关注事实、论证和逻辑,而中国人更加注重情感和文学表现等。
因此,在交流中,中国人和西方人往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更加善于使用象征性语言、情感性语言等。
跨文化修辞学的研究也表明,不同文化之间的修辞差异会影响到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
例如,中国人在表达思想时往往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而西方人则偏重于实际的和逻辑的解释。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如果双方都不能理解对方的表达手法,就会出现误解和交流的障碍。
此外,跨文化修辞学的研究也表明,研究跨文化修辞学更有助于推动文化对话。
跨文化修辞学的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修辞差异,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克服不同文化差异的策略,使之成为一种融合,从而使人们在沟通过程中彼此理解和尊重,有助于推动文化对话。
综上所述,跨文化修辞学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修辞差异和文化的影响有了深入的认识,它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开展跨文化沟通,有助于推动文化对话。
旅游英语翻译中的修辞和中西方文化差异
旅游英语翻译中的修辞和中西方文化差异随着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英语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是,在进行旅游英语翻译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修辞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这些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一、修辞问题修辞是一种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技巧来达到其中一种效果的修辞手法。
在旅游英语翻译中,修辞的使用可以使翻译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修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可能会变得复杂和困难。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问题和解决方案:1.比喻和隐喻比喻和隐喻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本。
然而,比喻和隐喻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和象征。
为了更好地进行翻译,译者需要理解原文的含义,并根据目标语言和文化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比喻和隐喻。
例如,英语中经常使用“海洋的海洋”来形容广袤的海洋。
然而,在中国文化中,使用类似的表达可能不够真实和生动。
因此,译者应该根据目标语言和文化的特点选择更合适的表达方式,如“浩瀚无垠的海洋”。
2.夸张和夸张夸张是一种夸张和夸大事实或形容词的修辞手法,可以起到强调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的作用。
然而,在中西方文化中,对夸张的接受度和理解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和文化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翻译。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常常使用夸张的表达来形容美景,如“令人叹为观止”,而在中国文化中,这种表达显得夸张和不真实。
因此,译者应该选择更中立和客观的表达方式,如“景色壮观”。
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在旅游英语翻译中也会对修辞产生影响。
1.礼貌和客气在中西方文化中,对待陌生人的礼貌和客气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和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然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保持谦虚和客气。
在旅游英语翻译中,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言和文化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
如果原文中包含对陌生人或顾客的礼貌和客气表达,译者应该尽量保留这种表达方式,以符合原文的风格和文化特点。
言语修辞在社会交际中的作用
言语修辞在社会交际中的作用“修”,是修饰的意思;“词”本来的意思是辩论言词, 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言语修辞从较新的视角来体现修辞学时代性的一面。
其观点认为,修辞就是人们根据具体言语环境, 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 以取得理想交际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行为。
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影响对方的思想,改变他人的行为。
言语修辞如果利用得当,不仅可以无形中达到自己的目的,还可以充当人际关系软化剂,活跃社交氛围,为自己带来更好的人缘。
有一个例子说的是一个人到别人家里去做客,正好遇到这家人的儿子带女朋友回家。
这个人在见面时说了一句话使得四个人都开怀大笑。
他说:“这儿子像他爸,会挑”。
一句话夸了四个人,无疑是言语修辞运用的高手。
而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敬酒的故事也充分说明了语言在个体交际中的调节作用。
有一次在为他举行的饯别宴会上, 大家入席坐定, 都有点拘谨。
一时宴会的气氛极为沉闷。
张大千为了打破尴尬的局面, 便端起酒杯来到京剧大师梅兰芳的面前, 举杯说道: "梅先生, 你是君子, 我是小人, 所以我先敬你一杯! "众人听毕, 全都愣住了, 就连一向以见多识广著称的梅兰芳也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不知说什么好。
接着, 张先生笑着说:"你是君子, 因为你只动口不动手, 而我是小人, 因为我只动手不动口, 你说这杯酒该不该我敬你?"一番话逗得满堂宾客开怀大笑, 梅兰芳也乐不可支, 举杯一饮而尽, 整个宴会的气氛顿时变得极为热烈。
在整个交际过程中, 张大千先生以自我解嘲式的幽默语言来调整自己的言语修辞行为, 从而有效地传递了信息, 打破了宴会上的僵局, 缓解了气氛, 充分发挥了言语修辞行为的调节功能。
个体之间的言语修辞起着调节双方关系的作用,而群体交际之间的言语修辞则影响着整个群体的协调能力。
近年来, 人们在表达"减肥"时,改用"瘦身"、"纤体"就是顺应以瘦为美的审美价值取向。
对外汉语教学与修辞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与修辞文化对外汉语教学与修辞文化导语: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
下面YJBYS店铺解析对外汉语教学与修辞文化,欢迎参考!一、汉文化中的修辞文化语言蕴藏着民族文化的内涵,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表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修辞特征往往与汉文化思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为汉语修辞就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修辞现象是一种外部因素影响与制约下的一种内部语言结构的生成活动。
外部因素主要指题旨、情境与文化语境;文化语境包括历史的与现代的,是其中关联紧密、至关重要的一种关系,它决定语言内部词语与句式的选择和调整。
具体到汉语中的修辞文化,我们还要了解汉文化及汉民族的文化心理。
1.修辞现象的文化心理第一,炼字与求新求异的文化心理。
常用的修辞手段是使词语变异,突破一般词语搭配的习惯,比如临时改变词性,临时仿造词语,成语的活用和翻造。
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是“气管炎”,就是因为“气管炎”和“妻管严”谐音而有了新的含义。
第二,认同与谦逊的文化心理。
受儒家文化影响,谦逊、谦和是汉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中国人之间拉家常的时候常常问一些能拉近彼此距离的问题,来达到一种认同,比如:你今年多大了?你家孩子多大了?在送别时,我们说:“慢走,走好!”“别送了,请留步”,突出了谦逊的心理特征。
第三,求吉避凶的文化心理。
戴昭铭曾说:“耽于语言幻想大概是因为李泽厚说的中国人‘乐感文化’的国民性表现之一。
”这里的“乐感文化”体现在汉民族在生活中处处讲究“讨个好彩头”,如短信中的祝福语,命名(人名、地名、商店名)的含义。
第四,追求美辞的文化心理。
其中包括以“均衡”为美的审美心态。
体现在修辞里的对偶和排比,诗歌里的平仄和押韵;追求“典雅”“含蓄”的审美心态,体现在修辞里比喻、排比、婉曲等修辞手法;追求“气、韵、神”的审美特征,体现在修辞里的夸张和拈连;体现“意象”的审美特征。
修辞格的运用
修辞格的运用修辞是一种修饰语言的艺术,通过使用修辞格可以使文本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在文学作品、演讲和广告中,修辞格的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修辞格的定义、分类以及在不同文体中的运用。
一、修辞格的定义修辞格指的是通过对词语、句子或段落进行变换和修饰,赋予文本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
修辞格通常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排比、对仗、并列等。
这些修辞格的使用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二、修辞格的分类1. 比喻:通过比较两种事物,使用“如”、“似”、“好像”等词语来表达一种隐喻的修辞手法。
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类的属性和行为,增加文本的亲切感和形象感。
比如:“花儿微微一笑。
”3. 夸张:夸大叙述,通过夸张手法来强调某种情感或效果。
比如:“我饿得能吃一头大象。
”4.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修辞手法。
比如:“难道我们不应该追求自由和平等吗?”5. 排比:通过使用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和语法,列举多个相关的词语或短语的修辞手法。
比如:“春天是温暖的、花香的、鸟语的。
”6. 对仗:通过对意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进行对称的排列,增强句子的和谐和节奏感。
比如:“天上有风筝,地上有鸟儿。
”7. 并列:将多个并列的词语、短语或句子并列在一起,用来强调或对比。
比如:“他聪明、勤奋又有耐心。
”三、修辞格在不同文体中的运用1. 修辞格在诗歌中的运用:诗歌是修辞格最常见的运用之地。
通过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格,可以赋予诗歌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情感。
2. 修辞格在小说中的运用:小说是通过叙述故事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体。
通过使用各种修辞格,可以增加情节的张力和角色的形象感。
3. 修辞格在演讲中的运用:演讲是通过口头表达来传递信息和触动听众情感的方式。
修辞格的运用可以使演讲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说服力。
4. 修辞格在广告中的运用:广告是一种宣传和推销产品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格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作者:王舟航张金宝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5期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经常使用隐喻、排比、双关这三个常用修辞格。
恰当地使用这些修辞格可以使语言表达流畅、得体、高雅,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修辞格跨文化交际英汉文化
1.引言
当今社会,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离不开修辞格。
修辞格的使用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任何人如果想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在各种场合成为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突发事件和棘手的问题,始终保持优雅得体的举止、谈吐机智、幽默,非使用修辞格不可。
2.修辞格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修辞格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有效的语言操作方法以实现说话者目的效果的语言实践艺术。
跨文化是指目的文化知识和交际技能的获得以及立场、情感、行为模式从本族文化转移到目的文化。
修辞格和跨文化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两者在原语的基础上,使用修辞的手段将原语转化成听者能接受并理解的目标语,以此来达到语言转化和原语目标实现的目的。
修辞格有利于跨文化的语言输出,使得输出的语言拥有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表达性,从而让听者容易理解,乐于接受,形成良好的会话和沟通。
跨文化交际给修辞格提供语言素材,使之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具有民族性和影响力。
3.修辞格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修辞格不仅在同一种语言内部广泛使用,而且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语言之间也普遍使用。
常用的修辞格有以下几种:
3.1隐喻
隐喻是指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
它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格,在所有修辞格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隐喻使用恰当可以使语言委婉、含蓄,富有意义。
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注意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隐喻含义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转换。
在汉语中,人们常常对无中生有、夸大其词的人的言语行为称为“吹牛”。
但是,在英语文化里,人们通常把“吹牛”称为“talk horse”。
可见,英汉文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汉语里
意象是“牛”,然而,在英语里意象是“horse”。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清楚在跨文化交际中“吹牛”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会出洋相的。
又如,汉语里有一个成语叫“胆小如鼠”。
这个成语是比喻一个人象一只老鼠一样胆小怕事。
但是,西方人通常用兔子来形容人胆小怕事。
于是就产生了“as timid as a hare”这一成语。
很明显,汉语和英语中该成语的意象是不同的,即汉语成语中用的意象是“鼠”,英语成语中用的意象是“兔”。
如果不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面的差异,就会让西方人不知所云。
再如,英语谚语“Love me,love my dog”是指喜欢一个人连同喜欢他身边的事物。
汉语里也有表达同样意义的成语,即“爱屋及乌”。
但是,汉语这个成语里所用的意象不是“我”和“狗”,而是“屋”和“乌”。
“胆小如鼠”在英语和汉语里的表达方式虽然是“八竿子打不着边”,他们的含义却是殊途同归的。
3.2排比
排比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以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在跨文化交际中,排比的运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是有差异的。
西方人注重先重点后次要,侧重线性思维;中国人更倾向于先部分后整体,侧重发散思维。
因此,英语学习者需要注意中西方人在使用排比时的差异性。
比如“You are overwhelming jade, as white as snow, as smooth and moist as grease, as brilliant as candles,and as firm as rock”。
这个例子用三个排比形容女子洁白如雪,润泽如脂,光辉如烛,坚贞如磐,如令人倾心的美玉一样美丽,活灵活现地将女子美貌勾勒出来。
它反映了西方人逻辑思维的特点是先宏观后微观,而中国人的逻辑思维恰恰相反,即先微观后宏观。
具体来说,中国人先细细地把女子的美描绘一番,然后将这名美貌的女子比喻成通透的美玉;西方人更青睐于先把她定义成美玉,然后在细致地描绘她动人的美丽。
在跨文化交际中,西方人注重先重点后次要,而在中国人更倾向于先部分后整体。
3.3双关
双关是指范畴化的词语的语义从一个范畴到另一个范畴进行跨越式移动。
例如“Rose is a rose as a rose is a rose—Gertrude Stein”。
例中的“rose”不仅指玫瑰,还指她的小说中一个人物的名字,另外还指一个概念。
这里重复使用玫瑰这一词,既有它字面的意思,也有它的内在含义,双关很好地被运用在这个句子中。
不同的人对这句话有不同的解读,在中国人眼里,玫瑰代表高贵、美丽;在西方人眼里,玫瑰代表高傲。
又如“He drove his expensive car into a tree and found out how it bends”。
“bends”实际上是指德国的名车品牌“Bendz”(奔驰),又指这个车撞弯了。
这句话用双关将车牌子和车撞弯了联系在一起,把一个人开着奔驰车撞到树上和车子撞弯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很具有幽默感。
如果读者不了解“奔驰”是一个德国的品牌车,那么很难体会这句话的幽默感。
再如“Time flies like an arrow,fruit flies like a banana”。
从意义上不难看出,这句话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格。
中国人理解“时光飞逝”,但不理解“果蝇噬蕉”。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母语不是英语的人是比较难发现这句话所蕴含的幽默感的;反之,对于一个母语是英语的人或熟知英语的人来说,这句话在跨文化交际中可以增添语言的趣味性。
4.结语
在跨文化交际中恰当地使用隐喻、双关和排比这三个修辞格可以使语言流畅、得体、高雅。
掌握这几种修辞格能极大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实际表达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王舟航,女,祖籍浙江,现就读于宁波大红鹰学院人文学院,研究方向是语言教育;张金宝,男,副教授,祖籍江苏,研究方向是英语语言文学。
1987年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外语系,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2006年8月至今,在宁波大红鹰学院从事英语教学。
2005年公派赴澳大利亚进修,获TESOL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