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微型课教案 (新版)苏教版

合集下载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1《论语》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作为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深入了解《论语》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中的《论语》八则教案。

教案一:《论语·学而》此教案主要围绕《论语·学而》展开,通过读懂文本,分析文本,理解知识,了解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开启学生的学习之路。

教案二:《论语·为政》此教案主要围绕《论语·为政》展开,通过解读文本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建立合理的国家管理制度,加强社会公平和人民福利方面的意义。

教案三:《论语·里仁》此教案主要围绕《论语·里仁》展开,通过理解仁道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探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找寻自己的内在动力和奋斗方向。

教案四:《论语·行有恒》此教案主要围绕《论语·行有恒》展开,通过感受恒心和毅力的力量,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坚定毅力,追求真理,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案五:《论语·中庸》此教案主要围绕《论语·中庸》展开,通过了解中庸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平衡自我,遵守规则,实现自我净化和自我提升。

教案六:《论语·生子》此教案主要围绕《论语·生子》展开,通过了解生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孔子对待子女教育的态度和思想,重视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性。

教案七:《论语·为学》此教案主要围绕《论语·为学》展开,通过了解为学的道理和方法,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教案八:《论语·卫灵公》此教案主要围绕《论语·卫灵公》展开,通过理解孔子谈笑风生的背后,引导学生摒弃虚浮,追求真诚,建立个人品格。

以上是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中的《论语》八则教案,每一篇教案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深入解读《论语》及其内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论语>八则》
班级姓名学号等第
【学习目标】
1、走近《论语》,诵读积累名句,感知传统文化。

2、通过自悟、合作与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把握选言含义。

3、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课前预习】
1、了解孔子及《论语》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论语()愠()罔()殆()默而识之()不悱不发()一隅()
2、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3、熟读课文,力求背诵,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课堂交流与展示】
1、解释划线字
通假字:不亦说乎诲女知之乎
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不耻下问
一词多义:以:是以谓之“文”也可以为师矣
而:默而识之敏而好学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默而识之学而不厌焉:必有我师焉
古今异译:默而识之:古今学而不厌:古今
其他重要词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
罔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句子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合作探究:选文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请分类归纳。

【拓展延伸】
《论语》八则中的哪一则给你启示深刻?请写出你的感受。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案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案 (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诵读技巧点拨:这里所选的《论语》八则,主要是孔子关于为学的经典理论,诵读时要注意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1、有语气词“乎”“矣”“也”“哉”的句子,可以稍带拖腔。2、句尾没有语气词的句子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应读得果断一些。3、循循善诱的孔子思想深厚,诵读时还要注意体会他的思想,不要读得太漂浮,没有回味的余地。)
3、文中常用成语积累。
(五)课外延伸
1、孔子名言集锦
(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一、导入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
二、走近孔子和《论语》
1、组织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
2、介绍儒家文化的重大影响。
二、诵读欣赏
(一)诵读
1、提示重点读音:
论语愠罔殆
默而识之 不悱不发 一隅
2、自由诵读,读准节奏
3、小组赛读
(二)翻译
1、结合注释,尝试独立翻译八则《论语》。
2、组内交流,解释疑难。
3、分组板书,准备展示。
4、小组展示,相互质疑、补充。
(三)合作任务
找出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译
介绍自己了解的知识或故事
自由诵读
独立学习
合作交流
展示评价
“而”的用法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请分类归纳。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案教学理念:把研究性学习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引导、自学讨论法。

教学学目标:1.让学生走入《论语》,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学生自悟、合作与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握选言含义,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思考为学与修身的相关问题,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诵读,并准确理解把握选文含义。

2、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教学过程课前预热:你了解我们的优秀祖先孔子生平?比一比,看谁了解得最多!一、用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的至理名言导入新课。

二、明确本节课的三大学习内容“读品悟”三、读得顺畅。

自主朗读,熟悉课文。

要求:1、读得流畅响亮。

2、读得字正腔圆。

3、读得抑扬顿挫。

4、读得层次分明。

具体实施如下:A、生自由读。

B、抽一位同学来读。

C、请同学对刚才那位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

D、教师朗读课文。

E、学生评价教师的读法。

四、疏通文意。

1、(4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己利用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不懂之处作好记号,小组合作解疑。

2、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留(保留)如地名、人名、年号等删(删除)补(增补)换(替换)调(调整语序)3、讲解文章(1)、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认定是朋友?朋友相见最大的快乐是什么?(2)、什么是“温故而知新”,这里包含了什么样的学习问题?(3)、学和思哪一个更重要?谈谈你的理解。

(4)、为什么“敏而好学”和“不耻下问”就可以成就“文”?(5)、诚实对为学和做人是一样重要的吗?(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不知而不愠”仅是个人修养方面的体现吗?(7)、孔子为什么强调学习要有主动性?五、整理《论语》八则中的名言警句(1)用于学习态度——不耻下问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学而不厌 / 敏而好学(2)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 默而识之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3)个人修养方面——人不知而不愠(4)生活交际方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六、质疑问难2、请学生任选一条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语文:第五单元诵读欣赏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

语文:第五单元诵读欣赏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

第五单元诵读欣赏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理解《论语》八则的内容。

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文中提到的学习方法。

2、感悟赏析,了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

3、积累文言词语、成语、名言警句。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名言警句。

2、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常识。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

教学过程: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名言警句。

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等成语要求指出出处。

2、请学生谈谈孔子及《论语》等文化常识。

3、学生交流学习的重点、难点。

4、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正音、释义。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可以为师矣(4)学而不思则罔(5)思而不学则殆(6)诲女知之乎(7)不耻下问(8)默而识之(9)必有我师焉(10)不悱不发(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5.诵读欣赏(1)齐读(2)教师针对齐读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指正范读,领读(3)学生齐读;自读两遍;齐背一遍。

(4)指明学生诵读(5)教师指导美读;学生自告奋勇美读;学生乐读乐颂。

6.指明学生翻译,教师扼要分析,最后总结归纳。

7.背诵或默写比赛,评出优胜者。

8.作业:(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成语,名言警句。

(2)翻译全文。

(3)请对《论语八则》中提到的学习方法,任选一则,谈谈自己的理解。

作文训练训练目标:掌握一般的说明顺序,能条理清晰地说明小制作。

学会正确地使用词语。

第一课时写作实践课课前准备:回顾以前做小制作所用的材料、步骤和方法,将这件作品带到学校来。

教学过程:1.教师明确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

简单地介绍一件小制作,能条理清晰地说明制作的过程。

2.学生写作。

第二课时作文评改课课前准备:以四人为单位分组。

教学过程:1.教师明确评分标准。

(1)读了对方的作品,如果你觉得能以此指导自己完成制作,可以评为85分。

(2)虽有疑惑,但对动手制作影响不大,可评为75分。

(3)关键部分说不清,影响制作的顺利进行,可评为65分。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案 苏教版

第五单元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学构想】《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书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课本所选八则的关于学习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

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1.搜集资料:了解孑L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八则》微型课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影响几千年中国思想文化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各种回答。

老师分析后可揭示答案:是《论语》。

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对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二、检查复习
(1)大家预习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

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
(2) 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愠罔殆谓哉焉诲
三、整体感知、诵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2)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四、:文通句顺,字字落实。

学生结合书下注释自行学习,不会的字词,老师加以指导,将文中的每个字的意思都落实到位。

在字字落实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进行句子的翻译,做到文通句顺。

五、小组互动:
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哪几条是说学习态度的?哪几条是说学习方法的?哪几条还谈到了道德修养的问题?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六、结束语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我们在学习中应进行借鉴、参考,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很好的借鉴这些学习方法。

七、作业
背诵课文并且课堂上讲解的内容整理到课堂笔记本上。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
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