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诗的赏析
有哲理的诗句及解读
有哲理的诗句及解读有哲理的诗句及解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哲理的诗句及解读,欢迎大家阅读!有哲理的诗句及解读篇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哲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全面地看问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人们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哲理:反映了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许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她们各有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实这种特殊的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诗中深刻地说明了: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如果离开了对于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人们就无法区分是未,也就更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
折戟沉沙铁围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倘若没有一定的条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无法成功的。
有哲理的诗句及解读篇二1.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老”;百闻不如一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
2.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的客观性;科学认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
3.学以致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屠龙妙术;纸上谈兵——割裂实践和认识、理论和实际的辩证关系,忽略实践。
5.真金不怕火来炼;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十首富有哲理的古诗词
十首富含哲理的中国古代诗词富有哲理的古诗词有很多,以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为核心。
这种诗歌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和议论,将深邃的哲学思想蕴含在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中,达到以诗言理、以理入诗的效果。
是一种具有深刻哲理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的诗歌形式,它既是诗人表达哲学观点的方式,也是读者领悟人生智慧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十首具有哲理的古诗词推荐: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哲理:通过对月光与故乡的思念,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与对家园、本源的永恒追寻。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哲理:鼓励人们要有不断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精神,视野决定境界,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哲理: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万木逢春,表达了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阐述了观察事物应当全面、客观,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同时暗示了认识自我和真理需要跳出既定视角的道理。
5.《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哲理: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和阻碍所迷惑,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6.《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哲理:揭示历史变迁的无情,英雄人物的功过是非终将被时间冲刷,唯有大自然永恒不变。
7.《游山西村》-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哲理:诗句形象地说明了困境中往往隐藏生机,启示人们面对困难要保持信心和乐观,并赞美了淳朴的民风和乡村生活的坚韧。
关于富有哲理的诗句及解释整理
富有哲理的诗句及解释整理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富有哲理的诗句及解释整理,欢迎阅读与收藏。
富有哲理的诗句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哲理:只要品格高尚,才能出众,贡献卓越,自能声名远播,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哲理:应当敢于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登上人生的最高峰,俯视天下,豪情满怀。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哲理:要积极进取,努力向上攀登,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哲理:时光易逝,青春易老,但无须忧伤,总会有人继承自己的事业,社会永远都在前进。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哲理:只要心不死,根不灭,即使遭遇毁灭,亦可以再生,挫折之后会更加生机蓬勃。
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苏麟《断句》)哲理:只要努力追求,接近美好的事物,就会比别人优先得到成功的回报和美好的享受。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哲理:实践出真知,只有切身体会,身体力行,才能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感悟其中蕴涵的道理。
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哲理:身处其中,如果只看到眼前的局部而不能统管全局,往往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哲理: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不会落伍。
10、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篇富有哲理的诗句解释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在迷茫中坚定执着地前行,才会有希望的惊喜。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古诗词有哲理加赏析(精选5篇)
古诗词有哲理加赏析古诗词有哲理加赏析(精选5篇)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诗词有哲理加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古诗词有哲理加赏析【篇1】词牌名:临江仙|朝代:明朝|作者: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将其作为主题歌歌词。
古诗词有哲理加赏析【篇2】朝代:唐朝|作者:裴迪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送崔九》即《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是唐代诗人裴迪的作品。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
全诗用语浅淡,近乎口语,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劝,或反讽,喻之以理,晓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朋友情谊,含意颇为深远。
古诗词有哲理加赏析【篇3】朝代:宋朝|作者:卢梅坡其一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二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雪梅,指宋代诗人卢梅坡的两首《雪梅》诗,其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成为千古名句。
光有梅花没有没有雪,梅花就显得没有神韵,但是,有了雪陪伴梅花,而观雪赏梅的人不会作诗来批判它们,那他也还是个俗人。
天已晚了,刚刚写好一首赞美它们的诗,雪又下下来了,梅、雪、诗三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最美的景色。
古诗词有哲理加赏析【篇4】朝代:唐朝|作者: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本诗采用比兴的手法歌颂春兰、秋桂,从而抒发诗人的情怀。
诗人在开篇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茂盛芬披的春兰,皎明洁净的秋桂,然后生动地写出它们的勃勃生机,转而写到人们对它们的态度,最后引出全诗主旨:春兰、秋桂的美好,完全出于自然本性,而并非为了求得人们的赏识。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题3哲理诗
琴师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 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 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 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
三赠刘员外
唐•柳宗元
信书成自误,
经事渐知非。
今日临岐别,
何年待汝归。
[注释] 刘员外:指刘禹锡。 岐别:在岔路口分别。
【理趣赏析】
《三赠刘员外》唐•柳宗元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
*有时一味信任书本会把自己耽误了, “尽信书不如无书”。
* 只有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之后,才渐 渐懂得什么为是,什么为非。
第二步:重视标题、注解,抓住作者,知人论世。 全诗默读一、两遍,先有个总体印象。在此基础上
力求读懂诗歌。 标题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等要素,是
解读诗歌的切入点。由作者可以确定朝代、风格,为 后面分析诗歌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作准备。诗歌 后面有注解的,一定是命题人觉得对于读者理解诗歌 有帮助,才去做注的。
常见风格:言近旨远,寓意深刻
常用意象:花开花落,水流云生,登高望远, 览物思理
常见思想感情:体会人生,明理悟道 常用表现手法:借景明理,借物论道,见微知著,
旨远事小,蕴藉精警,化用亦妙
常见内容
1、 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 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虞世南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2、 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 启迪深思。 左思的“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 一朝”(《咏史》); 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经典的哲理古诗词原文及赏析
【导语】由于诗与哲学共通点都是以透视万事万物的核⼼为天职,所以哲理诗通过⽤不同议论⾃⾝特点去揭⽰某事物本质演变规律,在叙述过程中“理⽞”,很有见地以形象性和抒情性有机结合。
下⾯就给⼤分享下经典的哲理古诗词原⽂及赏析,欢迎阅读! 【篇⼀】 ⽔调歌头/苏轼 明⽉⼏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恐琼楼⽟宇,⾼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长久,千⾥共婵娟。
⼈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古来难以周全。
既然如此,⼜何必为暂时的离别⽽感到忧伤呢? 浣溪沙·游蕲⽔清泉寺/苏轼 ⼭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泥,潇潇暮⾬⼦规啼。
谁道⼈⽣⽆再少?门前流⽔尚能西!休将⽩发唱黄鸡。
谁说⼈⽣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游⼭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
⼭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箫⿎追随春社近,⾐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拄杖⽆时夜叩门。
⼭峦重叠⽔流曲折正担⼼⽆路可⾛,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出现⼀个⼭村。
不论前路多么难⾏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就能“绝处逢⽣ 【篇⼆】 将进酒/李⽩ 君不见, 黄河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堂明镜悲⽩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得意须尽欢,莫使⾦樽空对⽉。
天⽣我材必有⽤,千⾦散尽还复来。
烹⽺宰⽜且为乐,会须⼀饮三百杯。
岑夫⼦,丹丘⽣,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曲,请君为我倾⽿听。
钟⿎馔⽟不⾜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酒⼗千恣欢谑。
主⼈何为⾔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裘, 呼⼉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时光易逝,如江河⼊海⼀去⽆回;⼈⽣苦短,转眼间青丝变⽩发。
诗中有理:12首宋诗,12个人生哲理
诗中有理:12首宋诗,12个人生哲理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与重在抒情的唐代诗歌不同,宋代诗歌更加注重说理,通过一首首简短的绝句或律诗表达出一个个深刻的道理。
1.《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哲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站在高处能够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和更远的风景,才不会被浮云所遮蔽。
人不能只为了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
2.《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于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3.《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哲理】在这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作品中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凡事都要亲身经历,才会有真实的感受。
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鸭下水而知春江暖。
“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亲口尝一尝”,实践出真知。
4.《琴诗》[宋] 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
离开人的弹奏,琴本身不能发声;离开弹奏工具,人的手指头也不能发声。
只有当人的手指头作用于弹奏工具琴时,才会发出悦耳动听的音乐。
不仅音乐如此,任何事业取得成功,都是主客观统一的结果。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人不能离开物,物也不能离开人,人和物的有机结合,才能创造生活,创造世界。
含哲理的诗句以及含义
含哲理的诗句以及含义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含哲理的诗句以及含义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诗句的意思以及其蕴含的哲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选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运用比方,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示意社会的进展,蕴涵哲理。
(.)现多指新生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1村原意: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消失了1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寓意: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1个布满光明与盼望的崭新境界。
2.含有哲理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1村。
哲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全面地看问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人们必需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跟上社会进展的脚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哲理:反映了进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看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需从各个角度去观看,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许雪3分白,雪却输梅1段香。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她们各有其特别性的冲突,真实这种特别的冲突规定了1事物区分于其他事物的特别的本质。
诗中深刻地说明白:每1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假如离开了对于冲突特别性的详细分析,人们就无法区分是未,也就更谈不上正确地熟悉事物。
折戟沉沙铁围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2乔。
哲理:内因是事物进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进展的条件。
外因在1定条件下,对事物的进展起特别重要的作用。
古代名家10首哲理诗名句赏析
古代名家10首哲理诗名句赏析1.名句: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出处:早梅叠韵清·宁调元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
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题解】此诗是通过赞美早梅凌寒开放的傲岸不屈,表现诗人对自由精神和独立品德的向往。
首联“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描绘了梅花不与众花为伍,睥睨世俗的伟岸姿态。
“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点出了早梅盛开的地点,它不选择在闹市人群中开放,而是躲避在深山断崖之下。
这种危险的地方罕有人迹,它选择在此处开放意欲表明自己不是为了愉悦世人而绽放花朵,同时也呼应了上文中的“末路”,暗示诗人所处环境的艰难和危险。
“数点开来不借春”则是诗人精神的表现,梅花淡淡地开放了几朵,是其凭借自身的努力得来的,而不是春天的功劳。
“不借春”也可以解释为不将花朵借给春天,意为诗人不会向达官显贵、功名利禄低头。
他会坚持个人的品德,不慕荣利,不附权势。
2.【名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出处:狱中题壁清·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题解】这首诗表现了谭嗣同作为一名理想主义者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是中国儒家哲学中“杀身成仁”精神的体现。
首联写维新变法失败后,参与变法者到处流亡躲避的窘迫处境,写出了作者的辛酸与苦楚。
“望门投止”出自《后汉书·张俭传》,张俭因上书弹劾宦官侯览图谋不轨,反被侯诬为结党营私,被迫逃亡。
作者希望那些逃走的维新志士能够学习杜根的忍耐,坚持到胜利到来的一天。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作者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令人赞叹。
“杀身成仁”是儒家哲学里关于奉献的最高境界,《论语·卫灵公》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的代价,只有那些真正的革命者,才会勇敢地面对敌人的屠刀,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品质已经臻于至善,而他们对于生命的体悟也已达到哲学层面的高度。
哲理诗赏析
哲理诗赏析1.城外土馒头唐·诗僧王梵志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翻译:城外堆着一个个土包子,包子的馅心却在城里。
每人都须领受一个,没有滋味也没法嫌弃。
赏析:这首五言绝句通篇白话,语言风趣,同时充满绵绵的禅意。
诗人坦然面对生死,语调轻松幽默,但又并非视生死如儿戏般的不负责任的轻松,也并非强作欢颜的故作轻松,而是在正视自然规律彻悟生死后,对世人的讽诫。
馒头:这里比喻墓冢。
下文中的"包子"与之意思相同。
虽不免残酷,还是让人忍俊不禁,"土馒头"弃之城外,可见世人身死之后的孤寂,而生时的荣华富贵显见得是没有意义的了。
"馅草在城里",坟墓既然是土馒头,坟中的人便是馒头中的肉馅了,这一比喻,几乎令人哭笑不得了,成为肉馅的就是死人,却"在城里",可见生死乃必然,倏忽间两个世界。
"一人吃一个"这样的大白话,竟然也可入诗,只有王梵志这样彻悟的人才敢为了。
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也不可多得,不论人们爱不爱吃这个"土馒头",都得吃一个,而且只能吃一个。
死后在城外的孤寂生活自然不能与城里的繁花似锦相比,可是,纵然"土馒头"内的生活没滋没味,却由不得人选,不如老老实实"莫嫌没滋味"。
肯定生命的短暂,死亡的必然。
既可以解释为否定长生的观念,即对世事加以讥笑,又很具"黑色幽默"特色,即面对死亡不可避免的事实,诗人无可奈何地自我解嘲。
宋代范成大曾把这首诗与王梵志的另一首诗“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的诗意铸为一联:“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十分精警,《红楼梦》中妙玉就很喜欢这两句诗,而“铁槛寺”、“馒头庵”的来历也在于此。
所有的哲理诗
所有的哲理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衍生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 “白日”:指傍晚的太阳。
- “依山尽”:挨着山慢慢地沉下去。
- “欲穷”:想要极尽,想要达到最大限度。
“穷”在这表示尽、极的意思。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通过描绘登楼所见的壮阔景色,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哲理。
情感方面,充满着一种积极探索、对更广阔空间和更高境界的向往。
表现手法上,前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色,画面宏大。
夕阳西下,黄河奔腾向大海,动静结合,富有美感。
后两句则是在写景基础上得出哲理,简洁明快,因果关系明显,表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这种由景入理的写法自然流畅,毫无生硬之感,富有启示意义,激励人们不断进取,开阔视野。
四、作者介绍:王之涣,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他的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
王之涣的诗作大多意境雄浑壮阔,用词简洁有力,情感豪放洒脱,他为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作品在唐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五、运用片段:1. 小杨刚进公司,就对自己的小职位不满意,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可以担任更高的职位。
同事老张就劝他说:“小杨啊,这就像王之涣诗里写的那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你得先把现在的工作做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合适的时候自然会有晋升的机会,如果现在整天光抱怨,那可不行啊。
”2. 在学习上,明明总是取得一点进步就沾沾自喜。
他的老师在课堂上说:“同学们,我们应该明白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就像古诗里说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明明你现在虽然有进步,但不能满足,只有持续努力,不断进步,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3. 小王想要报考公务员,可是又有点犹豫,担心竞争压力太大。
他的好朋友小李鼓励他:“小王,在这个社会上追求进步不要害怕困难啊。
你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果你想实现自己的梦想,进入到好的单位为人民服务,那就要勇敢面对困难,做好充足的准备,不断提升自己来适应竞争,不能打退堂鼓。
十五首哲理诗
十五首哲理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
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就像池塘没有源头活水注入一样,会很快干涸、浑浊。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哲理:此诗借助形象喻理。
当我们做学问或做事时,一旦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由量变到质变,之前觉得困难的事情也会变得轻松自如,就像水涨船高一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哲理:诗的后两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同时也表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美妙的琴声既不在琴上,也不在手指上,而应该是琴与手指的配合。
它也启示我们,世间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就像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哲理: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哲理: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之情的怀古诗。
从哲理角度看,诗中体现出一种人生的价值观,人活着要有所作为,要有高尚的气节,宁死不屈,在面临生死抉择时要坚守正义和尊严。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哲理:诗人以浪淘泥沙喻人生境遇,以沙底的真金自比,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哲理。
(完整版)哲理诗鉴赏
九、谈禅说理诗(哲理诗)一、导入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的诗歌。
二、分说:(一)禅诗禅诗能在诗句中写出对生活对自然的顿悟。
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等。
禅宗的“顿悟”是一种直觉悟性体验,需要借助形象而又超越形象,从形象中领悟某种情致意味,但又难以用语言概念表达。
我们现在通过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颇含禅理妙悟机趣的小诗来加以说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钟声有节奏地,清脆悠扬地响着,给人的实感,这是一种感性直感反应;钟声是寺庙发出的信号,寺庙是出家人修行的地方,钟声响表明出家人正在修行,这是一种借助判断推理达到的抽象认识。
如果诗句仅只有这样的内涵,那就太乏味了,绝不可能使它成为千古名作。
除此之外,读者还可以从诗中获得很多认知体验:钟声使愁眠中的人进入禅悟境地,似乎有一种超脱感,像置身世外,愁绪杂念顿时消失,“鸟鸣山更幽”,夜静钟声才分外清晰,所以会产生一种从寂静中获得的静谧舒适感;心与佛门净土相通,又像卸下了一身重担,有种轻快感,钟声是佛的等语,名利心切的人听到钟声可能产生一种警戒警觉感;执迷不悟的人,出自逆反心理可能产生抵触厌弃的感受体验,如此种种都是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
也许人们会反问:不是已经作了如上表述吗?怎么还说是难以言传呢?须知以上表述只是一个概略提示,那因人因具体情境而异的主体感受体验状态,绝非这些语言所能如实表达的。
总之,常表达的感觉是:置身世外(不被名利束缚)的超脱感,从寂静中获得的静谧舒适感,卸下重担的轻快感,愁绪杂念消失的飘逸感。
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可谓是这方面的典范。
他在《终南别业(别业即别墅)》中写道:“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释解】前人对其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颇有赞誉,认为其有化机之妙。
“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的意思,然而哲理诗第1页共5页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了,于是就坐了下来。
唐诗中的哲理诗赏析
唐诗中的哲理诗赏析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的代表之一,流传至今,依旧被广泛赏析。
其中,不乏一些蕴含着深度哲理的佳作,留给后人思索与领悟。
本文将通过对几首代表性的唐诗进行赏析,探究其中蕴含的哲理意蕴。
其一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描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而其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着哲理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旅程,我们不应止步于眼前,而是应持续追求更高的目标。
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开启新的境界。
其二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云:“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通过表现移民和戍边所带来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寂寞。
其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启示我们,不论我们身处何地,总会想念着自己的家乡。
家乡是心灵的归属,我们始终要铭记和珍惜。
其三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云:“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以草的生命之长短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其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告诉我们,即便人生如草一般短暂,但生命力是无穷的。
无论经历何种挫折,只要心存希望和勇气,就能不断重生。
其四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记》。
诗云:“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王之涣以自己的经历,将人间的繁华与虚幻作为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世俗的领悟。
他认为人生如梦,世事无常,应以淡泊的心态面对。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珍惜每一个瞬间。
唐诗中的哲理之美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不论是探讨人生与自然的关系,还是对生命与无常的思考,无不引人深思。
通过深入品味这些唐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珍惜现在。
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指引我们的行为和选择。
唐诗,就如同一把镜子,反射出智者对世界的观察与见解。
它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得深奥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
精选古代经典哲理诗赏析
【导语】古代⽂⼈作诗,除了常见的写景抒情,还尝试通过写诗来揭⽰事物的本质及其演变规律,这类总结智慧、传达理趣的诗,我们称之为哲理诗。
下⾯是分享的精选古代经典哲理诗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末肯降, 骚⼈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 雪却输梅⼀段⾹。
【赏析】 这是⼀⾸在理致与笔趣上都⼗分绝妙的哲理诗,⽆论在理致与笔趣上,它既有宋诗⼯巧细密之所长,⼜兼得唐⼈诗虚处着墨、意象微茫之特⾊。
"梅须逊雪三分⽩,雪却输梅⼀段⾹",评价梅雪,恰如其分。
此诗既能写出别⼈诗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能写出他⼈笔下所⽆(梅雪争春,各具特长)。
诗⼈客观地揭⽰出⼈各有所长的道理,简洁⼜充满意趣。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低各不同。
不识庐⼭真⾯⽬, 只缘⾝在此⼭中。
【赏析】 这⾸⼩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百读不厌。
它以浅显的语⾔告诉⼈们⼀个深刻的道理,游⼭所见与世上事物⼀样,由于⼈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定的⽚⾯性。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游⼭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
⼭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萧⿎追随春社近,⾐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拄杖⽆时夜叩门。
【赏析】 此诗第⼆联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泛被⼈引⽤。
“⼭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
于是顿⽣茫茫之感。
但是,如果锲⽽不舍,继续前⾏,忽然间眼前出现⼀线亮光,再往前⾏,便会豁然开朗,发现⼀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它告诉⼈们迷茫的时候⼀定要坚持前进,因为光明会在不经意间出现。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塘⼀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来。
古代哲理诗的赏析-PPT课件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半亩大的水塘像明镜一样,倒映在水中的天色和云彩不 停地晃动。要问水塘为什么这样清澈,是因为有活水从源头 不断流来。
本诗乍看似乎“文不对题”,其实是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作者以清澈的方 塘喻丰富的学识,以源头活水喻读书学习。意在告 喻人们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才能 拥有丰富的学识。
(此诗一说为何绍基所作)
清朝诗人张英在京当官,一天收到来自家乡湖南的书信, 说他家人为三尺屋地跟邻居争吵起来,要求他出面帮助打官 司,诗人看信后只写了一首诗寄回,家人看了此诗后,就平 息了一场风波。
全诗用类比手法说理警世:在短暂的人生中,要目光长远, 不因小利而损害人间情义。
过沙头 宋·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船到险处,船家生怕出了差池,便会小心翼翼,谨慎 防范,故能平安渡险。相反,到了“平流无石处”,难免 思想麻痹,放松警惕,因而常常发生船翻人亡的事故。
*潜在的危险不易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要居安思危,时时有一种危机感。
3.托物说理 题竹石画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实的基础,即使 遇到再大的打击,也会永立不败之地。
哲理诗的鉴赏
哲理诗的鉴赏哲理诗的鉴赏一、哲理诗的特点“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与自然之理。
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
一些含道应物、迁想妙得的哲理诗,其本身就是诗人触物生情、寓理于形或融理入情的产物,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睿智地思索和深刻地体察的结果。
它往往是把发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颖鲜明的艺术形象熔铸一体,来服人以理、动人以情的。
这些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
哲理诗以宋诗居多,这主要是程朱理学在大宋广泛衍播且推为至尊,这又渐染了宋代文坛,从而使以文学形象、意境见长的古代诗歌又融入了哲学、理趣的内容。
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内容多种多样,涉及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
1、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
诸如: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虞世南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2、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
诸如:左思的“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咏史》);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
3、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读了催人奋起。
诸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等。
3、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
诸如: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郑板桥的“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绝句》)等。
最有人生哲理的诗十首
最有人生哲理的诗十首千百年来,中华大地不乏说理的诗人,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们留下许多优秀的哲理诗作。
这些哲理随着诗流传下来,至今读来,依然发人深省、让人受教。
今天,隐娘分享25首哲理诗,每一首诗都包含一个道理,读懂会让你一生受益。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哲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哲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梅花没有雪花白,雪花没有梅花香。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长处必然也有短处。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
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才能保持不断的进步。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哲理】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哲理】想要弹奏一首曲子,人和琴缺一不可。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结合的结果。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含有哲理的诗句
含有哲理的诗句引言诗歌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通过韵律和意境的融合,可以传递出深刻的哲理和思考。
一句简短的诗句,包含着作者的感悟和对人生、自然、爱情等主题的思考。
下面将为大家挑选几句含有哲理的诗句,并解读其中蕴含的意义。
一、自然哲理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登鹳雀楼》杜甫这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登鹳雀楼》,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人生短暂的哲理。
诗中的“白了少年头”意味着在光阴荏苒中逝去了宝贵的青春岁月。
诗人感慨万千地表达了人们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悲伤,同时也提醒着人们要珍惜时光,不要虚度青春年华。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登鹳雀楼》王之涣这句诗同样出自《登鹳雀楼》,是唐代文人王之涣的名篇之一。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红霞与孤鹜共同飞翔,秋水融入天空,展现了自然界内在的平衡与和谐。
这种和谐,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思考,呼唤着人们相互尊重、互助互利的共存方式。
二、人生哲理1.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 ——《赵盾传》李白这句诗出自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赵盾传》,内容描写了一个有着坚定决心的人最终能够成功的故事。
破釜沉舟,意味着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项事业中,毫不退缩。
这种坚持和勇气,值得我们借鉴,无论在学业、事业或者人生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决心,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2.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
” ——《狂人日记》鲁迅这句诗出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鲁迅的《狂人日记》。
这句诗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人生之路漫长而艰辛,我们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探索,才能够开拓思维、提升自己。
这句诗也告诉我们,不要满足于现状,要勇于追求更好的自己,不断超越自我。
三、爱情哲理1. “人活一生何其短暂,可你我在一起彼此温暖。
” ——《红颜知己》罗志海这句诗出自当代诗人罗志海的《红颜知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面解读
哲理解读
全诗喻理警世,人生在 世,不过百年,点滴小利, 转眼即逝,何必为“三尺地” 而败坏自己的品德!
例诗透析(三) * 托物说理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对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此诗是他受排挤从朝中被 贬到安徽滁州时所写。
哲理解读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才知道把它锁在金笼里,实在比不上让它 在山林里自由啼鸣的悦耳动听。
半亩大的水塘像明镜一样,倒 映在水中的天色和云彩不停地晃 动。要问水塘为什么这样清澈, 是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哲理解读
(一)解读艺术形象: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诗乍看似乎“文不对题”,其实是运用了 ( 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1、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2、诗名蕴含什么样的理趣。 3、诗句有什么寓意。 4、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 态度。 5、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抱负。 6、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当堂演练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借游春的愉悦启示人们:生活是美好的,只是 你没有留心而已,只要你关注生活,只要你有好的情致, 何愁没有明媚的春光?
3、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 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 》杨万里 )
本诗揭示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以 及新生事物刚一露头,就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这一 生活哲理。
古代哲理诗鉴赏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高娜老师制作
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哲理诗的艺术形象来体会 蕴涵在诗中的丰富哲理。
2、在熟悉哲理诗特点的基础上赏 析哲理诗的理趣。
一、哲理诗
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 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 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 的直接点明主题,有的含而 不露,引人思考。
二、表达哲理的形式
笼中鸟 —— 林中鸟 对 比 放情山水 朝中排挤 ——
悟出万物贵自由之意,宇宙万 物之美在能自由自在。
方法点拨
哲理诗特点归纳
以理趣见长,耐人寻味, 给人以教益。
内容上通俗易懂,但寓 意较深刻。
表达哲理的形式 借景说理 即事说理 托物说理
哲理诗常见修辞 比喻
《观书有感》
《六尺巷》
对比
《画眉鸟》
古代哲理诗命题方式
哲理:事情似乎走到绝境,令人 一筹莫展;只要充满信心,就会 出现转机,就会有新的希望。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最后一联,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试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这两句是诗人由望山而想象 登上顶峰以后,俯视众多的山峰, 都会显得矮小。反映了诗人那种 雄伟的气魄、远大的志向、崇高 的理想、开阔的胸襟和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 和气概。至今仍阐明站得高才能 望得远的道理,表现了不断进取、 勇攀高峰的精神。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生动地写出了 春回大地:鸭子由于喜欢游水觅食,故而能 最先感知水温的上升,体会到春天的来临。
此诗告诉我们:只有经常和某种事 物相接触,也最熟悉它的人,才能最敏 锐地发现它的任何细微的变化,抓住先 机的客观真理。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只有居高临下地多角度地观 察和分析问题,才能不被错综复杂的表 面现象所迷惑,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雪 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 人们各有所长,也有所短,应该 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游山西村 陆游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4、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 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叶绍
翁) 本诗蕴含着这样的哲理:“春色”是关锁不住的, “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 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 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1、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 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苏轼) 本诗借欣赏庐山的感受告诉我们,无论看待人、事或 生活、社会,都应多角度、多侧面甚至换一个角色去观 察、去体会,这样才会得出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 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理
三、理趣赏析
在解读哲理诗中的哲理时, 首先要品味诗句,抓住形象 (景、物、事)特点,进而联 系社会现象、生活实际,由此 及彼地联想,悟出其中蕴含的 哲理。(既入乎其内,又出乎 其外。)
①借景说理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即事说理
《六尺巷 》
[清]张英(1637~1708)
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字面解读 哲理解读
背景解读
一诗平风波
清朝诗人张英在京当官,一天 收到来自家乡的书信,说他家人 为三尺屋地跟邻居争吵起来,要 求他出面帮助打官司,诗人看信 后只写了一首诗寄回,家人看了 此诗后,就平息了一场风波。
琴
师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指头两 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 故作疑难之语,实际上幽默诙谐,意 新理妙。
( 指头 )+(琴 )= 琴声
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 观的紧密配合。
理解下面每首诗各自所蕴含的哲理。
本体 *借景说理* 喻体
清澈的方塘 —— 优美的文章
源头活水 —
—
生活体验
(二)解读隐含理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原 意
联 想
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 取养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 人心弦的好作品。 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吐故 纳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才 能与时俱进。
新 意
例诗透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