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档案利用工作异同之比较
中外档案利用比较分析
中外档案利用比较分析作者:徐蔚来源:《北京档案》2011年第11期摘要:档案利用工作是当今各国档案部门存在以及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目前世界各国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利用方面的关注也基本一致,都对档案利用工作十分重视。
关键词: 中外档案利用比较因为各国的历史、传统、民情、科技水平以及经济实力发展程度的不尽相同。
目前世界各国对档案利用的工作也是有着千差万别。
因此,本文对中外档案利用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希望对我国今后的档案利用工作有所帮助。
一、中外在档案利用领域的差异早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国外就已经在“档案利用要服务于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所以如今在美国,人们利用档案来辅助自己工作的意识非常强烈。
绝大多数的美国都人认为,若是档案不能被人们广泛的利用,那么这些档案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只有对档案进行广泛而大量的利用,才能够体现出档案存在的作用,才能让档案管理人员体现出其自身工作的价值,最终才能够让档案的广泛利用为社会接受。
在我国,虽然对档案利用工作的也有很多的关注。
可是,在进行档案利用时,我国还是对档案的保密性进行了过分的强调,从而让我国档案利用的工作涂上了一层十分神秘的色彩。
我国的各级档案部门也因此被戴上了保密重地的头衔。
加之我国目前又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进行了高等教育的人数在全国总人口的总数中只占极小的比例。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国民整体素质还是处于较低的一个水平上。
也正因此我国公民对于档案利用的社会化意识也十分的淡薄。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虽然以上的的情况多有缓解,我国公民对于档案社会化的意识也在逐渐的加强,利用档案进行工作和学习的人次、卷数也不断在上升。
可是,从我国社会普遍的大方向上看,我国公民对于档案的利用意识,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还有待于提高。
二、中外档案利用服务对象不同我国的国家管理机关目前是我国档案利用的主要用户,我国的各级档案馆也普遍的只对这些我国的党政机关敞开大门。
中外档案利用工作比较——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2010级档案学本科班网络讨论
林 晓棠 :我 国的档案利用 者主要集 中于解决生活 中的 问题 ,像婚姻档案 、个人身份证 明这类 的档案经常被利用者
使用 ,所 以利用者更多的是百姓或个人。在 国外 ,人们不仅
设方面存在不足 。而外国档案工作遵循档案工作标准化 ,使
得其档案利用的分歧相对较少 ,档案利用方面虽没有我 国内
陈建 :档 案高额收费是不应该 的 ,但是适度 收费我看
索 和利用 ,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档案信息网络一体化 的国
档案管理 4 / 2 0 1 3 总第2 O 3 期 5 9
I 专 题 沙 龙
家 。而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地开展 ,除
子说 : “ 走 ,咱们到 自然历史博物馆去看恐龙化石 ;到艺术
而 且 对外 国人 的 收 费标 准 更 高 。
马涛 :对 比美 国国家档案馆 和中国国家档案馆 ,两个 同级 的档案馆 ,美 国的建筑风格类似希腊的帕特农神庙 ,中 国的国家档案馆则是典型的现代建筑 。我认为 ,档案馆需要
有它 的特点 ,或许 中国档案馆可以借鉴颐和园类似的古建筑 仿制 ,突出中国档案馆特点 ,这样更有吸引力 。 孙千 惠 :我 国的档案馆往往 位于政府部 门或深宅大 院 之中,省级以上档案馆门 口更是警戒森严 。如果不是迫不得
一 i 专 题i 沙 龙
中外档案利用工作 比较
— —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2 0 1 0 级档案学本科班网络讨论
■ 杨彬整 理
2 0 1 3 年4 月1 9日 9 : 5 5 ~1 2 : 2 0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 院2 0 1 0 级档案学 本科学生就 《 中外档案利 用工作 比较 》在 《 档案界论坛 》展开了网络讨论。
中外档案鉴定工作的 区别
文 献 注 释
that`s all
thanks~
1. 认识定位不同
2. 发展水平不同 3. 管理体制不同 4. 相关规定不同
五、思考与启示
1. 深化对档案鉴定的认识
2. 开展深层次的档案鉴定理论研究 3. 设立专司档案鉴定工作的组织机构 4. 完善现有的档案保管期限表
[1]姚迪,. 中美档案鉴定工作比较研究[J]. 浙江档案,2010,(2). [2]曹丽萍,. 中美档案鉴定工作之比较[J]. 浙江档案,2006,(5). [3]胡玉琴,. 中美档案鉴定工作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J]. 城建档案,2006,(7). [4]张丽梅,. 中外档案鉴定的比较与差异分析[J]. 黑龙江档案,2008,(4). [5]冯桂珍. 中外档案鉴定的比较[J]. 中国档案,2003,(9). [6]王吕. 中外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J]. 山东档案,2002,(3). [7]刘畅. 中美档案鉴定工作之比较[J]. 云南档案,1999,(4). [8]陈琼. 中外档案鉴定模式比较[J]. 档案与建设,2000,(12). [9]汪孔德. 中美档案鉴定工作之比较[J]. 陕西档案,2000,(6). [10]何嘉荪. 同中之异 异中之同──中西文件归档与档案鉴定的比较研究[J]. 中国档案,1996,(2). [11]张关雄. 中美档案鉴定工作之比较[J]. 湖南档案,1998,(5). [12]任春艳. 中外档案鉴定标准方法比较研究[J]. 档案管理,1991,(6). [13]张善勇,. 国内外档案鉴定理论研究[J]. 湖南农机,2013,(9). [14]张玲,. 国外档案鉴定制度对我国档案鉴定的启示[J]. 兰台世界,2012,(11). [15]刘东斌,. 档案鉴定——为谁鉴定——档案鉴定基本问题思考之一[J]. 档案管理,2006,(2). [16]刘东斌,. 档案鉴定——由谁鉴定——档案鉴定基本问题思考之二[J]. 档案管理,2006,(3). [17]刘东斌,. 档案鉴定——鉴定什么——档案鉴定基本问题思考之四[J]. 档案管理,2006,(5). [18]刘东斌,. 档案鉴定——如何鉴定——档案鉴定基本问题思考之五[J]. 档案管理,2006,(6). [19]侯怡敏,. 德国档案协会档案鉴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J]. 兰台世界,2007,(14). [20]雷智中,赵彦昌,. 外国档案鉴定研究综述(上)[J]. 云南档案,2008,(11). [21]何嘉荪,叶鹰. 文件连续体理论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运动理论研究之一[J]. 档案学通 讯,2003,(5). [22]何嘉荪.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及对我们的启示[J]. 档案学通讯,1991,(6). [23]邹吉辉.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研究现状评析[J]. 档案与建设,2004,(8). [24]边哲. 文件中心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述论[J]. 上海档案,2002,(1). [25]邹吉辉,杨杰,.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关系研究[J]. 档案学研究,2006,(1).
奴隶社会时期中外档案事业史的简单比较
奴隶社会时期中外档案的区别由于历史的因素,奴隶社会时期,中外档案的发展各有异同。
一、档案所有者在中国,只有君主才拥有档案,而在外国则是不同的阶层都拥有。
平民档案是中国所没有的。
二、档案机构类型在中国,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的管理逐渐由专人保管。
档案机构的设置逐渐清晰,分工明确。
中国是有这样的一类的负责档案的专门机构,而不像外国掌管档案的人员是由不同的阶级的成员组成。
三、档案管理人员奴隶社会时期,中国档案管理人员始终是统治阶级。
虽然外国有专门的档案库,但那些档案都是由不同阶层的人分别管理保存的。
在中国,到了奴隶社会晚期,也就是战国时期,随着神权的下降,封建君主的确立,文书档案工作渐渐由传统史官内分离出来,为一批专掌文书档案的官员所掌握。
王朝主掌文书档案的管官员级别降低,由奴隶社会的高级执政官所主管,退居为专掌记注和典守档案的专职官员所掌管。
中外档案的保管都由专门的人员负责。
在我国以史官为主体的档案工作者大多实行世袭制,外国却不是。
西周世卿制度决定了史官的世袭,周代金文和古代典籍中史官都有“世官守业”的记载,即祖孙父子都为史官。
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沿,因循守旧,传统经验根深蒂固。
我认为正是由于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史官大多世袭,档案管理方法独门秘授,才导致档案整理方法得不到改进和创新,从而有别于外国档案。
四、档案保管及其方法对于档案保管,中国与外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外国有专门的档案保管库,并分类保管。
而中国的档案是集中的,没有分类。
中国从商代的甲骨档案开始就已经开始有意识的保管。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首先,从考古出土看,商代的甲骨档案大部分集中保管。
这些档案集中保存于宗庙,既便于保卫,又便于利用。
第二,从窖藏情况看,也反映了集中保管的做法。
各窖发掘出来的甲骨档案大体上有朝代可循,多数窖集中贮存一个朝代的档案。
第三,有集中归档的做法。
这是殷商甲骨档案的突出特点。
第四,有初步的整理方法,有原始的归档登记制度。
中外档案鉴定比较及启示
、
中外档案鉴定体制差异
档案鉴定属于档案管理体制 中的重要 内容,与国外发达 国家先进的档案管理体制相 比,我国档案鉴定体制呈现出 :
档案 鉴定工作 一直滞后 。为此 ,应借鉴 国外档案鉴定工作的
英国 : 英 国档案鉴定分 初 审和复 审两个部分 。其 中,
初审是在文件失去现 行效用 5 年后 ,由形成机关 的文件管理
2 0 1 4 . 2兰台内外
( 作者单位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
其进行鉴定, 主要是挑选需要 由公共档案馆永久保存的文件 。 其优 点是符合效率效益原则,减轻档 案馆压力 ; 不足就是委 派制 以进馆前档案为主,初审监制力度小。 美 国 :美 国的档案 鉴定分 为初级 鉴定和终 极鉴定 两部 分。初级鉴定 是由文件 形成机关和文件 中心进行 ( 这两个机 构的鉴定工作大致相似 ) 。而终极鉴定主要是 由国家档案与文 件局进行。 其优 点就是鉴定工作效率高; 不足是鉴定不够细致,
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档案鉴 定工作现状 ,做好 :
处置权不够集中 : 我 国的档案 鉴定实行的条块结合双重 管理模式 ,即包括档案鉴定在 内的档案管理受档案行政主管 部 门及相应 的档案专业主 管部 门双 重领 导 ; 而 国外如美 国则
相对集中于国家档案及 文件署集中管理 。 鉴定机构不够专业 :我国档案 鉴定大多 由立档机 构 自己 完成 ,只是在特殊情 况时 ( 如档 案馆进行大批 量档案鉴 定 )
不是 逐 份 鉴定 。
很强 的业务 工作 ,直接影 响到后期馆藏 档案的优 化、存储和
中外档案发展历程比较分析
中外档案发展历程比较分析【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外档案发展历程,分析中国古代、现代档案发展与西方古代、现代档案发展的异同之处。
中国古代档案发展注重保存政治文书和历史事件记录,西方古代档案发展则更强调纪录保存和知识传承。
在现代发展过程中,中国逐步建立起档案管理制度,而西方国家早在近代就构建了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
结合档案管理制度比较,可以发现中外档案管理在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通过对中外档案发展的特点比较、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启示,可以为中外档案事业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中外档案发展、比较分析、古代档案、现代档案、档案管理制度、特点对比、启示、未来展望。
1. 引言1.1 中外档案发展历程比较分析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记录和见证,对于保留历史真实、传承文化遗产、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外档案发展历程的比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档案管理特点、发展模式和制度变革。
在中国古代,档案起源于商代的铭文,秦汉时期实行了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唐宋时期更加系统完善。
而在西方古代,古希腊罗马时期就有各种形式的档案记录,中世纪的修道院是重要的档案中心。
在中国现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档案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现代档案管理体系,推动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而西方现代,则以信息化、数字化为主要发展趋势,强调档案的电子化、互联网化管理。
通过比较分析中外档案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中西方在档案管理理念、技术手段、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这不仅有助于各国之间的经验借鉴和交流互通,也为我国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借鉴。
展望未来,中外档案发展将更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推动档案事业的繁荣发展。
2. 正文2.1 中国古代档案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档案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最早的档案可以追溯到商代和周代的青铜器文献上。
在古代,档案主要以文字记录为主,例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都是重要的档案载体。
封建社会时期中外档案事业之比较
封建社会时期中外档案事业之比较09档案班20号黄云凤一、档案种类:秦朝:秦始皇焚烧六国档案典籍,所以秦朝保存的前朝六国的档案较少,多为本朝积累的档案。
秦朝档案种类按内容分主要有日常政务文书、律法档案、户籍档案、赋役档案、舆图等。
汉朝:汉朝档案除有政务文书外还有计簿、舆图、法令、工农业的技术档案等专门档案。
魏晋南北朝:最主要的档案是行政文书档案,此外还有在官员的人事档案、赋税徭役档案、军事档案、司法档案、谱牒档案等专门档案。
隋唐:档案主要有政务文书档案,此外还有记注档案、甲历档案、赋役档案、舆图档案、律法档案等,专门档案。
宋朝:档案种类有政务文书、赋役档案、律法档案等元朝:文书档案等明朝:明朝重视对元朝档案的收集,所以明朝保管的档案一部分为元朝的图籍、地图、簿籍、典籍、天文仪象、地理户口版籍等档案。
明朝政府也注重对本朝档案的积累,明朝的档案最主要的是文书档案。
除文书档案外,明代还有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档案,主要有:黄册和鱼鳞图册、军册、贴黄。
清朝:主要档案为政务文书档案外国:政府公务档案:包括政府在行政、财政、司法、立法、军事、外交等政府职能活动中形成的档案。
私人档案:包括行会、银行、公证机构等民间组织在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档案,如行会档案、金融档案、公证档案等。
宗教档案:教会形成的档案殖民地档案:宗主国在管理殖民地的各种活动中形成的档案。
总结对比:中国的档案内容涉及行政、司法、赋役、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然上述种类丰富的档案的形成者基本上都是封建政府,民间机构或私人的档案比较少,技术档案等专门档案比较少。
外国的档案除了政府公务档案还有私人档案、宗教档案、殖民地档案等,档案种类更为丰富。
政府公务档案在内容上与中国基本一致。
中国为什么没有或很少政府外的档案,究其原因,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是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高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政府对民间的思想、文化进行严格控制,对民进稍具规模的就够都会严格管制,更不会像西方国家那样允许组织规模、权利超出一国范围,甚至凌驾于国家的宗教组织的存在,所以政府外的各种档案较少。
中美人事档案管理的差异及其借鉴意义
2.1向档案主体适度开放人事档案信息,保障主体的知情权
鉴于我国目前相对封闭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关键一点是领导管理观念的创新和突破,设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时,坚持“立档为民”的理念,突出社会服务功能,弱化社会控制功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人申请公开人事档案信息,维护个人隐私的同时,充分利用人事档案信息,保障档案主体依据法律享受保险、医疗、晋升等诸多权利。另一个方面,允许档案主体查阅个人的档案,增强了公民的档案意识,无形中对档案内容形成监督,规避可能存在的篡改、信息不符等情况,防止或减少不必模式,提高运行效率
较美国成熟的管理模式,我国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比较混乱且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取消以往的分散的、多头的管理,明确管理权问题,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对于公共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分级、分区域、分体系设立由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统一领导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对于私立机构档案设置商业性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明确各级档案主管部门人事档案的管理权利和职责,加强对各有关单位的人事档案建档工作的指导,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第三方私立单位,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人事档案的管理权。优化人事档案内容结构状况,增强人事档案的社会功能。
中美人事档案管理的差异及其借鉴意义
摘要:人事档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人事档案发展起步早,发展相对成熟。通过比较中美两国人事档案管理的不同,文章期待能从美国的人事档案管理中汲取一定经验教训。
关键词:中美;人事档案管理;差异;借鉴
中美两国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传统、法律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两国在人事档案管理的模式和方式上表现不同,但由于美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较早,发展日趋成熟,有很多管理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因此,分析中美人事档案管理间的不同之处,借鉴其有效经验,对提高我国的人事档案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从档案学产生的背景看中外档案的开放利用差异
从档案学产生的背景看中外档案的开放利用差异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公众对档案的需求日益增多,档案事业的开放利用亟待进一步发展改进。
本文回溯了中外档案学发展形成的背景,进行进一步分析,并比较了中外档案事业在开放利用的若干方面体现出的差异,探究了其与档案学产生背景之间的联系,以便于我们在档案利用工作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中西方档案学形成背景档案事业开放利用一、中外档案学形成背景探析(一)中国档案学形成背景及分析对于中国档案学的形成背景,档案史学界已有了比较一致且成熟的看法。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档案学产生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是近代中国档案学产生的内在动力;二是以文书档案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效率运动”是近代中国档案学产生的直接诱因;三是大规模的明清档案整理运动是近代中国档案学产生的重要助推器;四是档案教育的创办是近代中国档案学的催生素;五是国外档案学的发展经验为近代中国档案学的创立提供了借鉴;六是我国古代档案学思想为近代中国档案学的创立准备了比较充分的思想资料。
由以上六点原因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档案学的产生主要依靠外力的作用,它是“行政效率运动”的直接结果。
那时,档案工作主要是作为政府机关公文处理的后续工作进行的,档案机构是政府的附属物,档案事业的治理也主要依靠行政力量和行政手段,这就使得中国档案学在形成之初的首要价值取向就是如何更好地为政府服务,这一点也深深影响了之后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走向。
(二)西方档案学形成背景及分析西方档案学在16世纪至18世纪就以机构萌芽,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
西方档案学产生的线索是:一是档案学萌芽时期丰富的档案学思想为档案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西方档案工作实践的不断发展构成了档案学形成的实践源泉;三是揭开世界档案史近代时期序幕的法国档案工作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各项档案工作的发展,推动了西方档案学的正式形成。
简述国内外档案管理的比较及启迪
简述国内外档案管理的比较及启迪档案管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负责对有价值的文件记录进行收集、维护、保管和利用。
档案管理在国内外都处于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因为自身的特别情况,管理方法、管理体系和管理规范也都不尽相同。
本文将简要比较国内外档案管理,并从中提取一些启发性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的档案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国内外档案管理制度与档案管理思想比较1. 档案管理制度的比较:在国内,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的起点比较晚,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完善。
由于国情的特殊性和历史原因,档案管理制度的体系因地制宜,建设相对较慢。
在国外,各国对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
例如:我国是《档案法》;美国是《公共记录法》和《自由信息法》;英国是《公共档案法》等。
各国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基本上都是由上级档案部门和下级档案馆构成的,下级档案馆的具体任务是很固定的,而我国的下级档案馆则是根据当地政府的实际情况决定具体任务和权限的。
2. 档案管理思想的比较:在国外,档案管理以"信息公开"和"信息服务"为宗旨,以"满足公众信息需求"为目标,强调公共信息的公开和利用。
而我国的档案管理思想起点相对较晚,在21世纪初才逐渐开始加强公共信息的公开和服务。
从实践看,我国档案管理在公共信息公开和服务方面还存在较大的误区。
有些部门对公共信息公开过于敏感,限制公开政策的实施,使得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信任减弱。
二、国内外档案管理的技术及设备比较1. 档案管理的技术比较:在国外,档案管理采用了现代化技术手段,例如数字化处理、远程数据传输和互联网技术等,档案资料公开、备份、存储、传输和使用等方面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更紧密。
而我国在档案管理技术普及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在档案管理信息科技部分的硬件配置、软件系统研发、数字档案标准制定、技术创新优化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很大差距。
2. 档案管理设备的比较:在国外,档案管理设备的配置比较先进,从收集、保管、展示、检索到借阅等方面功能单一、运作顺畅、智能化。
略论外国档案利用特点——兼与中国档案利用比较
呈现 出来 的特点 ,与我 国的档 案利用工 作在很多 方面 既 存在个性差异又不乏异 曲同工之处。具体而言 , 主要表 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一
进步 的基础上 , 面 临着前所 未有的机遇与挑战。④
二、 档 案 利 用 服 务 对 象 和服 务领 域 的广 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在 社 会 实 践 过 程 中 逐 步 形 成 了档 案 利 用 的 理 论
行经济建设 、 科 学研究等 各领 域的社会 实践 活动。 因此 , 外国档案利用在服务 对象和服务领 域上呈现 出广 泛化 的
特点。 相 比之下 , 我 国 的档 案 利 用 工 作 由于 长 期 强调 保 密 , 在档 案 服 务 对 象和 档 案 发 挥 作 用 领 域 的 选 择 上 往 往 表 现 出 过 多 的 限 制 。与 此 同 时 , 由于 整 个 社 会 的档 案 意 识 和档
关键词 : 外国 中国 档案 利 用 特 点 比较
作 为档 案 管 理 工 作 的 中 心 环 节 和 终极 目标 ,档 案 利
用在整个档案管理工作流程 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 , 随 着档案学 术交流的 不断加深 ,我 国的档 案利用工作也 在 借鉴 国外经验 并结 合本 国实践 的基础 上不 断发展完 善。
前提和基础。( 2) 2 0世纪 5 0年代中期至 6 O年代初期 , 档 案利用理论初 步形成。在我 国档 案学起步 阶段就 将档 案
利 用 理 论 纳 入 档 案 学 基 本 理 论 的 范 畴 ,并 将 利 用 工 作 与 基 础 工 作 关 系 问题 的 阐 述 ,作 为 这 一 时 期 档 案利 用理 论 的核 心 内 容 。 ( 3) 2 0世 纪 8 0年 代 至今 , 档 案 利 用 理 论 进 入 较 快 发展 时 期 ,从 内 容 到 形 式 都 获 得 了 极 大 的 充 实 和 完
中美档案利用若干问题比较
中美档案利用若干问题比较中美两国的档案工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我国长期处于“重藏轻用”的局面,美国则历来重视利用。
现将两国档案利用中的几个问题加以比较,以探讨如何做好这项工作。
一、几种现象比较1、有趣的开始:“利用”的字面含义比较“利用”这个中文词颇有些含义。
“有的认为是指档案机构提供利用;有的认为是指利用者使用档案;有的认为兼指二者。
”①在档案工作中,利用应该是指提供利用服务。
主体是谁?档案机构。
如果认为利用者是主体,那么利用就是利用者的事,档案工作在利用上无所作为也就顺理成章了。
英语中,利用者是“user”。
档案利用一词则是“access”,可译为”可用性”,含义就比较明确。
该词还有“接近”、“通道”、“接近的方法(权利、机会)”的意思,让人意会出利用是为社会提供接近档案的通道。
口语中还经常使用“making available使档案可用”。
档案机构的主体责任表现得明白无疑。
字面含义的差异,生动地体现了中美档案利用工作主动与被动的差异。
我国档案工作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整理与保管上,利用服务多为守株待兔的被动方式;美国的档案利用采取“推销”式的主动服务。
2、利用的触发器:休闲与打官司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的召开对我们有所触动。
利用与休闲成为热点,途径与对策百花齐放。
这其中我们或许忽略了一件事:档案休闲利用需要深厚的社会文化根基。
在美国,公众的确有可能为休闲而利用档案。
休息日,美国人可能对孩子说:“走,咱们到自然历史博物馆去看恐龙化石;到艺术馆去看抽象派……”。
也可能说:“走,到档案馆去看国家的宝贝。
”什么宝贝?写在羊皮纸上的三大法案等档案。
国家档案馆每年接待参观者达百万之众。
这个数字足以让我们体会到“休闲”的意味。
在我国,没事儿谁去档案馆啊。
公众只有打官司时,迫不得已才利用档案。
尤其许多档案局馆从驻地位置到工作安排,留有机关工作的种种痕迹,有些令人望而生畏。
档案工作者在本系统内忙得不亦乐乎,许多本应是利用者的人却全然不知有档案利用服务这回事,又怎么奢谈“休闲”呢?3、公布档案:权利之剑谁掌握我国档案学中有一门专门的学问——编纂,档案馆也都设有编研部门。
中外档案利用工作比较
中外档案利用工作比较作者:杨彬来源:《档案管理》2013年第04期2013年4月19日9:55~12:20,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2010级档案学本科学生就《中外档案利用工作比较》在《档案界论坛》展开了网络讨论。
高雪莲:中外档案利用工作好比是一棵树的两片叶子,两者都是叶子,但却有着各自的纹路。
中国的档案工作是纹路特别密、脉络较乱、形状不规则而且伴有虫眼的叶子。
而外国的档案工作却像是纹路稀、脉络清晰、形状规则的叶子。
中国的档案工作虽然内容详尽,但缺少对整体构架的思考,没有统一明确的划分标准,且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方面存在不足。
而外国档案工作遵循档案工作标准化,使得其档案利用的分歧相对较少,档案利用方面虽没有我国内容详尽,但整体架构清晰、不混乱。
这两者都有可圈可点之处,通过分析比较,能够相互借鉴,达到“以其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档案工作的目的,更好地实现档案的利用,促进国际档案资源的共享。
次旦旺扎:档案工作不受时间上的限制,就意味着对馆藏档案的可利用性没有限制,档案只有进馆后才能利用,期满才可以开放。
与外国相比,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表现要更加复杂,因为有很多档案即使期满也不一定对外开放,权力基本上掌握在各个机关,由各个机关说了算。
外国档案工作制度和机构一般都是概括型,而中国在这方面显得更加细致、条理清晰。
马佳彬:西方发达国家的档案馆利用费用较少。
比如美国档案馆以免费利用为主,适当收取复印和散发资料的少许费用。
而我国档案馆往往实行有偿服务,收费项目一加再加,诸如登记费、咨询费、调卷费、查阅费,名目繁多,收费标准也是一涨再涨,动辄十几元、几十元乃至上百元等,而且对外国人的收费标准更高。
马涛:别忘了人家1美元等于6元人民币呢!王珊:记得暑假在中科院档案馆实习时,我们被分到保管与利用部,经常看到有人来借阅档案,就会收取复印费、登记咨询费用等,而且有的档案馆对外国人的收费会更贵一些。
刘跃娇:我在北京市档案馆实习时,曾见到一个用户查找一张房地产证(就两张档案),他共缴纳了310元。
论中外档案利用工作之异同
档案利用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
追溯中外档案历史,可以说它是一部宏大的档案利用历史。
由于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部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档案工作目的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因此世界各国在档案利用的认识上基本是一致的,都十分重视对档案的开发利用。
由于不同国家历史传统、国情、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的不同,世界各国的档案利用工作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1.档案开放利用时间比较。
从世界范围来看,真正意义上的档案开放利用始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
1790年法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近现代意义的向公众开放的国家档案馆,又于1794年6月25日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档案法———法兰西共和历二年穑月七日档案法令。
该法令宣布法国的所有档案馆均实行档案开放原则,所有公民都可以在有限制和监督的条件下在档案馆免费利用档案。
从此拉开了档案利用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由少数人的特权向公众权力转变的序幕。
中国档案利用工作历史悠久,但是在漫长的封建专制统治社会里,历代档案部门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利用档案只是少数统治者的特权,根本无档案开放的条件而言。
新中国成立后,档案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档案部门仍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各界对档案利用的强烈需求,档案馆封闭的大门才逐渐打开。
中外档案利用工作虽然都经历了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档案开放利用的历史不过20年左右,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要晚许多年。
这就决定了我国档案开放利用工作还不发达,在档案开放意识、开放利用的法规建设、开放利用的范围和对象以及服务的形式和手段等多方面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在利用的领域里。
国外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强调档案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与科学研究。
美国人的档案利用意识就非常强烈,绝大多数的美国人认为,档案如不积极的予以利用,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活力,只有在广泛的利用活动中,档案工作才能显示出价值,才能逐渐为社会所了解。
中外档案管理活动的异同性对比
中外档案管理活动的异同性对比中外关于档案管理活动的发展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国外档案学的形成可以追溯至19世纪初,无论在理论或是实践上都经历了漫长的孕育和发展历程。
而在我国,“档案学”一词于20世纪30年代才正式出现,但我国是档案管理方面是最悠久、取得成果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一、萌芽期:奴隶社会时期我国档案界关于档案的起源共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在原始社会,人们以结绳、刻契、编贝等原始记事方法形成的记录就是档案;二是认为在原始社会后期,人们发明了文字和符号用于记录社会活动所保存的记录就是档案;三是认为进入奴隶社会,当国家出现后需要用文书作为内部管理和对外交往的工具时,才产生了档案。
在国外,大多数学者也认为国家的成立和文字的出现是档案产生的两个先决条件。
意大利档案学者皮斯多莱兹曾指明:档案学历史源远流长,其演进历程与各国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整体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由此可见,在档案的起源时间上,国内外均将其大致确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奴隶社会。
在中国,随着夏朝的建立,以及文字等记录符号的发明,档案和档案工作就已经开始萌芽。
在这一时期,中外档案具有以下共性:(一)因地制宜的档案载体与档案内容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国内外档案的记录载体和档案内容上具有相似性。
在记录载体上,当时人们只能就地取材进行档案记载,如甲骨档案、石刻档案、纸草档案、羊皮纸档案、蜡板档案等粗加工载体被加以利用;在档案内容上,已产生如宗教档案、皇权王室档案、盟约、法典档案、经济档案等。
但这一时期,档案的形成与研究并非源于档案学者的钻研所得,而是在史学家、文学思想家等群体不自觉的行为中孕育而生。
(二)“权利”的象征性奴隶社会时期的档案管理活动已经萌发,但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
在奴隶社会,档案的利用具有明显的阶级特征,档案被视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有力“武器”,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视为“权力”的象征。
(三)档案管理活动粗放、浮泛奴隶制社会时期,中外档案的实际管理情况可以从档案收集、档案的整理和分类、保管和编目、鉴定和利用等方面进行评析:1.档案收集。
中外档案开放与利用的比较研究
中外档案开放与利用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外档案开放与利用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两者在现状、影响因素、利用模式、利用技术、挑战与机遇等方面的异同。
中外档案开放在法规政策、数字化水平、透明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影响因素包括政府管理、社会需求等因素。
中外档案利用模式在传统研究与数字化利用上表现不同,利用技术也有各自特点。
中外档案利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也有所不同。
对中外档案开放与利用进行总结,提出启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为我国档案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中外档案开放与利用、比较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利用模式、利用技术、挑战与机遇、总结、启示、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外档案开放与利用的比较研究是当前档案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中外档案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
中国和外国各国在档案开放与利用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对这一问题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借鉴和学习他国的先进经验,推动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档案传统,但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档案开放和利用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在档案管理方面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和体系,档案开放与利用效果也更加明显。
通过对中外档案开放与利用情况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差异所在,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比中外档案开放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探讨利用模式及技术,挑战与机遇,以期能够揭示中外档案开放与利用之间的差异与共同点。
通过比较研究,旨在为我国档案管理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档案资源的更好利用,提升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对比研究,也能够深入了解各国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促进档案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档案事业的国际化发展。
通过深入探讨中外档案开放与利用的差异与共同点,可以为档案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中外电子档案管理的比较分析
中外电子档案管理的比较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中外电子档案管理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概述了中外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情况,包括发展历程和目前的发展现状。
然后对比了中外电子档案管理的技术特点,法律规定,实际应用以及优缺点。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中外在电子档案管理方面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最后结合比较的结果总结了中外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劣势,并提出了启示和展望。
希望本文可以为电子档案管理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子档案管理,比较分析,技术特点,法律规定,实际应用,优缺点,总结,启示,展望。
1. 引言1.1 中外电子档案管理的比较分析中外电子档案管理的比较分析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档案管理在中外国家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各国在电子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定。
通过比较分析中外电子档案管理的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各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状况和经验。
中外电子档案管理的比较分析不仅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可以为各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比中外电子档案管理的概述、技术特点、法律规定、实际应用以及优缺点,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各国电子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比较分析也有助于挖掘出各国之间存在的差异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提升电子档案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中外电子档案管理的比较分析,可以为促进各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也有助于不断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推动电子档案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推动各国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中外电子档案管理的概述电子档案管理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
在中国,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电子档案管理已经成为档案管理领域的重要内容。
与此在国外,电子档案管理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中外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差异。
中外档案利用比较研究
(责任编辑
郭忠)
20
《机电兵船档案》 2017 年第 2 期
论
作为发达国家典型代表的美国,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 十年代, 就开始研究和探讨如何将档案工作应用于 科学研究和经济领域。在档案学领域, 无论是学者 们从事档案科学研究还是人们的档案利用意识, 美 国均居世界首位。健康的档案利用领域, 有效地推 动了国家政治、 经济的发展, 不仅实现了档案为国家 服务的功能, 同时也切实体现了档案在社会发展过 程中的价值和档案工作者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档案利用形式方面 1.扩大档案馆馆藏档案的潜在利用用户。通过 广泛查找国外档案利用方面的资料我们得知, 发达 国家档案馆对挖掘潜在用户方面, 无论是思想认识 还是在实际工作中均予以高度重视。例如, 为了使 公众能够更多地利用档案馆馆藏档案信息, 他们采 取发行档案检索工具、 发放宣传单、 举办以扩大档案 宣传为主要目的的宣讲讨论会议等多种形式, 主动 地扩大档案利用的潜在范围。与国外相比较, 我国 档案利用在挖掘潜在用户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 距。近年来, 无论是国家还是档案主管部门已认识 到档案利用的重要性, 做了许多积极有效的工作, 但 从我国档案馆总体现状来看, 至今档案利用依然是 以档案馆内部服务为主, 如咨询、 查询等业务, 形式 单一, 推介、 宣传力度较弱。 2.为用户提供档案信息服务。自 “十一届三中 全会” 以来, 我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档案社会 服务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档案馆在为不 同用户、 不同阶层提供分类服务、 强化现代化手段方 面有了明显的加强, 但客观地讲, 与国外档案馆相 比, 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在档案分类服务方面, 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目标, 有计划地转变档案社会服 务功能, 切实增强档案的开放性和档案分类的全面 性。 3.档案编纂。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将档案汇 编作为档案利用的形式之一。而在我国, 除汇编这 一较为普遍的档案利用形式外, 还将编史修志作为 一种典型的档案利用形式, 这种做法延续至今。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由于编史修志而产生了 “利用 档案热” , 它不仅对我国科学文化事业产生了深远影 响, 同时对我国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也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 有效地推动了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档案利用服务方面 1.档案利用服务对象
中外档案利用工作异同之比较
中外档案利用工作异同之比较内容摘要: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档案需求的日益增多,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档案利用工作。
本文比较了中外档案利用的共性以及在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以便于我们在档案利用工作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档案利用,中外比较,差异,前景档案利用可以说是实现档案工作目的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也是档案部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开展档案利用工作。
然而,由于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等条件不同,各国在档案利用方式、手段、水平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比较中外档案利用工作的异同,可以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中外档案利用的共同之处(一)阶级性鲜明的阶级性是中外各国档案利用的共同特点。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档案利用都是少数人的特权。
在阶级社会里,档案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档案一直是为统治阶级所占有和利用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被统治阶级不能占有和利用档案。
(二)法制性中外各国都将档案利用纳入了法制轨道。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比较完备的档案法律、档案条例、档案章程等,在这些法律法规中,都对档案利用做了专门的规定。
档案利用的密级限制、档案利用的版权保护、档案利用的费用问题等都需要按照法律规定执行。
(三)文化性档案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在中外各国得到普遍认可。
各国在重新审视本国历史文化的同时,都把档案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积淀,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服务性档案的利用与档案部门为利用者提供的服务是密不可分的。
中外各国的档案部门都为利用者提供了检索工具、优化利用环境、提供咨询服务。
二、中外档案利用的差异中外各国的档案利用在利用历史、利用领域、利用方式、利用层次、利用限制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现将这些差异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中外档案利用的历史回顾中外档案利用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时间上。
中外专业档案馆状况与比较
中外专业档案馆状况与比较辛崇贤张建平景振华内容摘要:本文对我国和国外专业档案馆发展情况做了总结、分析和比较。
其中对目前我国专业档案馆工作情况总结了4项突出特点,对国外8种类型的专业档案馆进行了情况简介,对中外专业档案馆进行了比较,指出了4个相同点和3个不同点。
如何加强对各级专业档案馆的监督指导是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需要面对的崭新课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将我国专业档案馆和国外专业档案馆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和对比,以期找出规律,并最终应用于我国专业档案馆业务监督指导之中。
一、我国专业档案馆工作概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档案馆事业的建设。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档案馆事业迅速发展,并初具规模。
1992年国家档案局经国务院批准印发的《全国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以下简称《布局方案》)对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作了比较明确的划分。
专业档案馆是“管理特定范围专业档案的档案馆”,是国家或地方为了某一行业档案的集中管理和利用需求而设立的。
《布局方案》中,专门档案馆、永久性部门档案馆和过渡性部门档案馆均属于专业档案馆范畴,是全国档案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专业档案馆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
截止2002年,全国专业档案馆共有401个。
其中:中央级9个,包括中国照片档案馆、外交部档案馆、公安部档案馆和中国气象局档案馆等。
省级专业档案馆有130个,地级262个。
省级专业档案馆的种类有29种,涉及城市建设、文学艺术、地名等方面。
地级专业档案馆则以城市建设为主。
近年来,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为搞好专业档案馆工作做了不懈的努力,专业档案馆的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1、全国专业档案馆馆藏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全国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和《布局方案》,使那些确有必要建立国家专业档案馆的专业系统不失时机地建立起专业档案馆,解决了因专业档案数量激增,社会利用频繁而综合档案馆又不胜容纳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档案利用工作异同之比较
内容摘要: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档案需求的日益增多,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档案利用工作。
本文比较了中外档案利用的共性以及在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以便于我们在档案利用工作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档案利用,中外比较,差异,前景
档案利用可以说是实现档案工作目的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也是档案部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开展档案利用工作。
然而,由于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等条件不同,各国在档案利用方式、手段、水平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比较中外档案利用工作的异同,可以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中外档案利用的共同之处
(一)阶级性
鲜明的阶级性是中外各国档案利用的共同特点。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档案利用都是少数人的特权。
在阶级社会里,档案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档案一直是为统治阶级所占有和利用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被统治阶级不能占有和利用档案。
(二)法制性
中外各国都将档案利用纳入了法制轨道。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比较完备的档案法律、档案条例、档案章程等,在这些法律法规中,都对档案利用做了专门的规定。
档案利用的密级限制、档案利用的版权保护、档案利用的费用问题等都需要按照法律规定执行。
(三)文化性
档案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在中外各国得到普遍认可。
各国在重新审视本国历史文化的同时,都把档案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积淀,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服务性
档案的利用与档案部门为利用者提供的服务是密不可分的。
中外各国的档案部门都为利用者提供了检索工具、优化利用环境、提供咨询服务。
二、中外档案利用的差异
中外各国的档案利用在利用历史、利用领域、利用方式、利用层次、利用限制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现将这些差异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外档案利用的历史回顾
中外档案利用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时间上。
从世界范围来看,真正意义的档案利用开始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后。
1790年法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近现代意义的向公众开放的国家档案馆,又于1794年6月25日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档案法——法兰西共和历二年穑月七日档案法令。
该法令宣布法国的所有档案馆均实行档案开放原则,所有公民都可以在有限制和监督的条件下在档案馆免费利用档案。
从此拉开了档案利用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由少数人的特权向公众权利转变的序幕。
在19世纪,欧洲许多国家纷纷依照法国的做法进行档案工作改革和开放档案。
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档案的开放利用更成为一种国际性潮流,空前发展。
我国档案利用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在漫长的封建专制统治社会里,档案部门处于封闭状态,档案利用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利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档案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工具,档案部门仍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的装提案。
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档案馆的大门才逐渐打开。
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放
历史档案的重大决策,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又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作出开放档案的明确规定。
至此,揭开了我国档案以法律形式向社会开放的序幕。
(二)中外利用政策法规存在的差异
1.在密级要求及解密问题上的差异
美国的档案密级划分为三等:秘密、机密和绝密,并规定凡形成期满20年的机密文件就要进行解密检查,尽可能地向公众开放。
但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的文件开放期从长控制。
英国公共档案馆按照《公共档案法》的规定,将形成满30年的档案向社会开放。
凡涉及国家机密的档案文件,均不得对外开放。
对控制利用的档案,根据机密程度,规定若干年后再开放。
我国《档案法》规定封闭期为30年,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酌情增减。
2.档案利用体制的差异
我国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档案管理体制,有助于在工作中保持一致,提前计划,确定工作目标的实现。
但是,由于工作周期较长,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
国外的档案管理体制既高度集中统一又相对分散独立,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
3.档案馆开放时间的差异
在日本,档案馆开馆时间为星期一到星期六。
在加拿大,为了便于利用者随时来馆查用档案,还专门开设了一个阅览利用室,实行24小时的服务。
在我国,为了满足利用者的需求,档案馆也开始打破传统的作息习惯,延长了档案馆的开放时间。
4.利用手续的差异
我国的《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凡我国的公民和组织持有介绍信、身份证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开放档案。
外国人或外国组织利用中国已开放档案,须经中国有关主管部门介绍以及保存该档案的档案馆同意。
在英国,利用者把自己的阅览证号码、座位号码和所需文件号码通过终端的键盘输入计算机,计算机立即显示信息,当文件可以借阅时,计算机便在15分钟内将所需文件传送到利用者的座位上。
(三)提供利用服务方面的差异
1.档案利用服务对象的差异
我国认为国家机构是档案馆的主要用户,档案馆的大门通常也是为党政机关打开的。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公民也可以到档案馆利用档案。
西方国家则既把政府机关看成是他们的服务对象,也把社会各个成员看成服务对象,把公民看作是他们的主要用户。
2.服务手段的差异
现代信息技术已开始引入到西方国家的档案部门,档案利用主要用计算机进行操作,为利用者提供档案缩微品、复印件等。
在我国,受经济、人才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约,档案利用工作现代化现在仍然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档案利用仍多以手工操作为主,提供给利用者的大多为档案原件。
3.在机构构成上的差异
我国在档案馆内部有专门的编研机构,配备了专门的研究人员,并由他们编辑出版档案汇编或选编,这是档案工作者一个重要职责。
而在有的国家,档案工作人员就只是管好档案,接待利用者,并没有配备专门的编研人员,不把编辑研究看成档案工作者的一项工作任务,大部分情况下,是由利用者公布档案内容。
三、中外档案利用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
各国的国情、国家政策、文化观念、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中外档案利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些原因可以具体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档案意识不同
在我国,档案和档案工作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档案部门被视为机密重地,将社会公众拒之门外,加之我国国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档案宣传不足等因素,使得我国公民的档案意识比较薄弱,档案利用水平也普遍较低。
在美国,公民将档案视为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信息资源,认为档案如果不被利用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社会档案意识的强弱差距,是影响中外档案利用存在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档案利用的原动力不同
我国档案利用者利用档案主要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关系到公民人权、物权的民生档案利用较多,例如婚姻档案、房产档案、身份证明档案等等,有效地解决了公民诸如户口迁移、福利待遇、处理房产等相关问题。
在国外,人们利用档案不仅要解决实际问题,还看重档案中所包含的知识、文化信息,从中了解社会、历史及相关知识。
(三)档案工作的定位不同
在我国档案工作中,“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在长期以来都占据着主导地位,把档案管理看成是最重要的,甚至是第一位的。
档案工作人员也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管理档案,认为只要“看好门,守好摊”,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毁、不泄密,至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则是仅仅满足于“你查我找”的守株待兔的被动服务方式,忽视了利用的重要性。
而在国外,人们认为档案的存在就是为了利用。
中外在认识上的差距以及对档案工作定位的不同,是导致档案利用工作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对个人权利和利益的认识不同
在美国,1986年修订的《信息自由法》用“有权知道”标准取代了原来的“需要知道”标准,将档案的利用视为公民的权利,也使公民进一步的了解到应该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利获得档案信息。
在中国,《档案法》侧重强调“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对于档案的开放利用都有一定的限制,规定档案的开放要由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决定,限制了公民直接、自由地查阅档案信息的权利。
(五)经济实力、科技发展水平不同
档案利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
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档案缩微复制品、录像、声像等多种载体的档案信息大量存在,档案信息的传播渠道日渐拓宽,信息传递也越来越便捷,方便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利用。
而我国的经济与科技水平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公民对档案信息的利用。
主要参考文献
[1]贺吉元.浅析中外档案利用之异同[J].档案学通讯,1998(3)
[2]刘维荣.档案开放与利用在欧美的新趋势[J].档案天地,2003(6)
[3]王洁.走向公众——档案利用需求的大众化转向[J].中国档案,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