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1.2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课件新北师大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精品教学课件
∴∠ABP=∠ACP=90°
∵PB=PC,AP=AP
∴Rt△ABP≌Rt△ACP(HL)
∴∠APB=∠APC
PB=PC,
在△PBD和△PCD中,
∠DPB=∠DPC, DP=DP,
∴△PBD≌△PCD(SAS)
∴∠BDP=∠CDP
课堂小结,整体感知
1.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哪些收获?
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猜想: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分析命题: 条件: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 结论: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数学语言: 已知:如图,在△ABC和△A′B′C′中,∠C=∠C′=90°,AC=A′C′,AB=A′B′; 求证:△ABC≌△A′B′C′.
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例2 如图,∠BAC=90°,AD是∠BAC内部一条射线,若AB=AC,BE⊥AD于点E
,CF⊥AD于点F.求证:AF=BE.
证明:∵∠BAC=90°
∴∠BAE+∠FAC=90°
∵BE⊥AD,CF⊥AD
∴∠BEA=∠AFC=90°
∴∠BAE+∠EBA=90°
∴∠EBA=∠FAC.
∴∠BFD=∠CED=90°
DF=DE,
在△BDF和△CDE中 ∠BFD=∠CED,
BF=CE,
∴△BDF≌△CDE(SAS)
∴∠B=∠C
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变式训练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
BE⊥AC于点E,DF⊥AC于点F,CF=AE,BC=DA.
求证:Rt△ABE≌Rt△CDF.
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例1 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 向的长度DF相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AB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FD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1.2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边角性质+练习课件+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点拨】
∵1 宣=12矩,1 欘=112宣,1 矩=90°,∠A=1 矩,
∠B=1
欘
,
∴∠A
= 90°,
∠
B
=
1
1 2
1 ×2
×90°=
67.5°,
∴∠C=90°-∠B=90°-67.5=22.5°.
3 (母题:教材P34复习题T5)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为 1 ∶2 ∶3,则这个三角形是__直__角____三角形.
(2)若AE是△ABC的角平分线,AE,CD相交于点F,求证: ∠CFE=∠CEF. 【证明】∵AE是△ABC的角平分线,∴∠DAF=∠CAE. ∵∠FDA=90°,∠ACE=90°, ∴∠DAF+∠AFD=90°,∠CAE+∠CEA=90°. ∴∠AFD=∠CEA. ∵∠AFD=∠CFE, ∴∠CFE=∠CEA,即∠CFE=∠CEF.
解:如图②,延长 MN 至点 C′,使 NC′=NC,连接 AC′, 则 AC′的长即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 在 Rt△AMC′中,AM=3×2=6(cm), MC′=20+2=22(cm). 由勾股定理,得 AC′2=AM2+MC′2=62+222=520, 则 AC′=2 130 cm. 答: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2 130 cm.
∵∠C=90°,∴∠4+∠5=90°. ∴∠3+∠5=90°,即∠FBG=90°. 又∵DF⊥EG,DE=DG,∴FG=EF. 在Rt△FBG中,BG2+BF2=FG2,∴AE2+BF2=EF2.
【点方法】
欲证AE2+BF2=EF2,应联想到勾股定理,把AE, BF和EF转. 化. 为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
【点拨】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c>a>b,∴该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为c,∴c2=a2+b2,∴c2-a2-b2=0,∴S1= c2-a2-b2+b(a+b-c)=ab+b2-bc. ∵S2=b(a+b-c)= ab+b2-bc,∴S1=S2,故选C.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在学习了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基础上,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索并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代数知识和几何知识,对于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但是,对于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几何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思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探索成果,互相提问,解决问题。
4.讲解与演示:老师对学生的探索成果进行点评,讲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5.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直角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老师进行补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b.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最长c.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相垂直d.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它是直角三角形e.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满足a^2 + b^2 =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练习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2《直角三角形》课件(共14张PPT)
观察下面三组命题: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如果小明患了肺炎,那么他一定会发烧; 如果小明发烧,那么他一定患了肺炎。 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相等; 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相等。
思考:上面每组中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也有类似的 关系吗?
作业:
1,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 )
A 2,3,4
B 1.5, 2,3
C 9, 12, 15
D 7, 8, 9
2,在△ABC中,三边长分别是8,15,17,则这个三角形是__
它的面积是__。
3,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n+1,n+2,n+3,当n=__时,此三 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 在△ABC中,BC=6,AC=5,BC边上中线长为4,则S△ABC=____ 5,已知:在△ABC中,AB=15cm,AC=20cm,BC=25cm
角时,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已知:在Rt△ABC和Rt△A′B′C′中,∠C=∠C′=90°, AB=A′B′,BC=B′C′。 求证:Rt△ABC≌Rt△A′B′C′。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 等.这一定理可以简单地用“斜边、直角边”或“HL”表 示.
如图所示,有两个长度相等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 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两个滑梯的 倾斜角∠B和∠F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想一想
思考:两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吗?如果其中一组等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呢?
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这两个三 角形是不一定全等的.如图所示: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直角三角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直角三角形》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包括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等。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三角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可能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出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2.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通过几何画板软件进行演示。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
4.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总结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进行解释。
5.练习与拓展:布置一些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学生的思维。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a.两个锐角的和为90度b.直角对边最长c.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等于另一条直角边的平方根乘以斜边d.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e.证明几何命题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课件(共206张PPT)精选全文
第一章 | 复习
针对第8题训练
1.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长为a,另一条边长为2a,那么
它的三个内角之比为( D ) A.1∶2∶3 B.2∶2∶1 C.1∶1∶2 D.以上都不对
2.如图1-10,△ABC中,∠ACB=90°,BA的垂直平分线交
CB边于点D,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为
第一章 | 复习
6.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1):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 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___一__半____; 性质(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判定: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7.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 __平__方___.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 这个三角形是_直__角______三角形.
第二章 | 复习
考点攻略
►考点一 不等式的性质 例1 >
>
< <
[易错地带] 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复数时,不等号的 方向要改变。
第二章 | 复习
►考点二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例2
第二章 | 复习 [技巧总结]
第二章 | 复习
难易度
易
1,2,3,4,5,6,7,8,11,12,13,14, 15,17,18,19,20
中
9,10,21,22
难
16,23,24
第一章 | 复习
知识与 技能
全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及直角三角
形
直角三角形 和勾股定理
及逆定理
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及角
平分线
逆命题
反证法
2,16,17,22,24 1,4,10,14,20,21,23,24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初二下册--第一单元 1.2 直角三角形课件
作业:
1,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 )
A 2,3,4
B 1.5, 2,3
C 9, 12, 15
D 7, 8, 9
2,在△ABC中,三边长分别是8,15,17,则这个三角形是__
它的面积是__。
3,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n+1,n+2,n+3,当n=__时,此三 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 在△ABC中,BC=6,AC=5,BC边上中线长为4,则S△ABC=____ 5,已知:在△ABC中,AB=15cm,AC=20cm,BC=25cm
???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你知道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 * * * *据说*,古埃*及人*曾用*下面*的方*法画*直角:
他们用13个等距离的结把一根绳
子分成等长的12段,一个工匠同时握
住绳子的第1个结和第13个结,两个
(13) (1)
* * (2) * * (3)
(12) (11)
助手分别握住第4个结和第8个结,拉 紧绳子,就会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其
(10) 直角在第4个结处. (9)
* * * (4)
* * * * * (5) (6)
(7) (8)
你想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探究1
动
分别以下列两组数据为三
手
角形的边长,画出两个三角形.
画
(单位:cm)
一 画
(1) a=6, b=8, c=10; (2) a=5, b=12, c=13
(3) a=4, b=6, c=8;
(4) a=6, b=7, c=8.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精品课件
w斜边及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真
w两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真
w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
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真
A
E
C
D
BG
H
F
2、如图,两根长度为12m的绳子,一端系 在旗杆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的两个木 桩上,两个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相等吗? 说明理由。 解:相等。
用HL可证Rt△ACD≌Rt△AED; 证明Rt△ACD≌Rt△AED
(3)不能
•
你们得到的三角形全等吗?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述为:“斜边、直角边”或“HL”
你能证明它吗?
合作探究
w已知:如图,在△ABC和△A′B′C′中, ∠C=∠C′=900
BC=B′C ′, AB=A′B′
w求证:△ABC≌△A′B′C′.
B
B′
C
A C′
测试评价 l1、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的中点,
DE⊥AC,DF⊥AB,垂足分别是E.F,且DE=DF,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l证明:∵ D是△ABC的BC边的中点
l∴BD=CD
l∵ DE⊥AC,DF⊥AB
l∴∠1=∠2=90° l∵BD=CD,DE=DF
1
2
l∴Rt△BDF≌Rt△CDE (HL)
A′
已知:在Rt△ABC和Rt△A′B′C′中,∠C=∠C′=90°,
AB=A′B′B′
C
A C′
A′
证明: ∵在Rt△ABC中,AC2=AB2-BC2(勾股定理). 又∵在Rt△ A' B' C'中,A' C' 2=A'B'2-B'C'2 (勾股定理) ∵ AB=A'B',BC=B'C',∴AC=A'C'. ∴Rt△ABC≌Rt△A'B'C' (SSS).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 直角三角形 同步练习(附答案)
2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6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A.120°B.90°C.60°D.30°2.已知a∥b,某学生将一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如果∠1=35°,那么∠2的度数为()A.35°B.55°C.56°D.65°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点D在△ABC的边AC上,将△ABC沿BD翻折后,点A恰好与点C重合.若BC=5,CD=3,则BD的长为()A.1 B.2 C.3 D.44.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实数是.5.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1)求证:∠ACD=∠B;(2)若AF平分∠CAB分别交CD,BC于点E,F,求证:∠CEF=∠CFE.6.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37°,∠C=53°B.∠A-∠C=∠BC.∠A∶∠B∶∠C=3∶4∶5D.∠A∶∠B∶∠C=2∶3∶57.下列各组数中,以它们为边长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2,4,5 B.6,8,11C.5,12,12 D.1,1,28.如图,AD=13,BD=12,∠C=90°,AC=3,BC=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9.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B.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C.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D.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10.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对顶角相等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直角都相等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11.在Rt△ABC中,已知其中两边分别为6和8,则其面积为.12.已知下列命题:①若a+b=0,则|a|=|b|;②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③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其中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的有()A.1个B.2个C.3个D.0个13.已知M,N是线段AB上的两点,AM=MN=2,NB=1,以点A为圆心,AN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B为圆心,BM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连接AC,BC,则△ABC 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14.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CE平分∠ACD交AB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A.BC=EC B.EC=BEC.BC=BE D.AE=EC第14题图第15题图15.如图,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ABC和△A′B′C′拼在一起,其中点A′与点A重合,点C′落在边AB上,连接B′C.若∠ACB=∠AC′B′=90°,AC=BC=3,则B′C的长为()A.3 3 B.6 C.3 2 D.2116.已知CD是△ABC的边AB上的高,若CD=3,AD=1,AB=2AC,则BC的长为.17.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4 cm,底面周长为32 cm,在杯内壁离杯底5 cm的点B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3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从外壁A处到内壁B处的最短距离为cm.(杯壁厚度不计)18.如图,在△ABC中,AB=15,BC=14,AC=13,求△ABC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作AD⊥BC于D,设BD=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D→根据勾股定理,利用AD作为“桥梁”,建立方程模型求出x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计算三角形面积19.观察下列勾股数组:3,4,5;5,12,13;7,24,25;9,40,41;…;a,b,c.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请写出:(1)当a=19时,b,c的值是多少?(2)当a=2n+1时,求b,c的值.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如图,点P是∠BAC内一点,PE⊥AC于点E,PF⊥AB于点F,PE=PF,则能直接得到△PEA≌△PFA的理由是()A.HL B.ASAC.AAS D.SAS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已知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下列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AB=AC B.∠BAC=90°C.BD=AC D.∠B=45°3.如图,∠B=∠D=90°,BC=CD,∠1=40°,则∠2=()A.40°B.50°C.60°D.75°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点D,A,E在直线l上,AB=AC,BD⊥l于点D,CE⊥l于点E,且BD=AE.若BD=3,CE=5,则DE=8.5.如图,AC⊥BC,BD⊥AD,AC=BD.求证:∠ABC=∠BAD.6.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A.两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B.两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C.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分别对应相等D.一个锐角和斜边分别对应相等7.如图所示,已知BE⊥AD,CF⊥AD,垂足分别为E,F,则在下列条件中选择一组,可以判定Rt△ABE≌Rt△DCF的是.(填序号)①AB=DC,∠B=∠C;②AB=DC,AB∥CD;③AB=DC,BE=CF;④AB=DF,BE=CF.8.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D在边AB上,且DB=BC,过点D作EF⊥AC,分别交AC于点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BF.9.如图,点C是路段AB的中点,小明和小红两人从点C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两条直线行走,并同时到达D,E两地,并且DA⊥AB于点A,EB⊥AB于点B.此时小明到路段AB的距离是50米,则小红到路段AB的距离是多少米?10.已知在Rt△ABC中,∠C=90°,∠B=30°,AB=4,则下列图中的直角三角形与Rt△ABC全等的是()11.如图,在△ABC中,AB=AC,BD⊥AC于点D,CE⊥AB于点E,BD和CE交于点O,AO的延长线交BC于点F,则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A.3对B.4对C.5对D.6对12.如图所示,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作直线a,过点A,C作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若AE=1,CF=3,则AB的长为.第12题图第13题图13.如图,在Rt△ABC中,∠C=90°,AC=10,BC=5,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O上运动,当AP=时,△ABC和△PQA全等.14.如图,在△ABC中,AB=CB,∠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且AE=CF.(1)求证:Rt△ABE≌Rt△CBF;(2)若∠CAE=30°,求∠ACF的度数.15.如图1,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且DE⊥AC于点E,BF⊥AC于点F.若AB=CD,BF=DE,BD交AC于点M.(1)求证:AE=CF,MD=MB;(2)当E,F两点移动到如图2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2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6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D)A.120°B.90°C.60°D.30°2.已知a∥b,某学生将一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如果∠1=35°,那么∠2的度数为(B)A.35°B.55°C.56°D.65°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点D在△ABC的边AC上,将△ABC沿BD翻折后,点A恰好与点C重合.若BC=5,CD=3,则BD的长为(D)A.1 B.2 C.3 D.44.如图,数轴上点A5.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1)求证:∠ACD=∠B;(2)若AF平分∠CAB分别交CD,BC于点E,F,求证:∠CEF=∠CFE.证明:(1)∵∠ACB=90°,CD⊥AB,∴∠ACD+∠BCD=90°,∠B+∠BCD=90°.∴∠ACD=∠B.(2)∵AF平分∠CAB,∴∠CAF=∠DAE.又∵在Rt△AFC中,∠CFA=90°-∠CAF,在Rt△AED中,∠AED=90°-∠DAE,∴∠AED=∠CFE.又∵∠CEF=∠AED,∴∠CEF=∠CFE.6.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C)A.∠A=37°,∠C=53°B.∠A-∠C=∠BC.∠A∶∠B∶∠C=3∶4∶5D.∠A∶∠B∶∠C=2∶3∶57.下列各组数中,以它们为边长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D)A.2,4,5 B.6,8,11C.5,12,12 D.1,1,28.如图,AD=13,BD=12,∠C=90°,AC=3,BC=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解:在Rt△ABC中,∵∠C=90°,AC=3,BC=4,∴AB=AC2+BC2=5.在△ABD中,∵AD=13,BD=12,AB=5,∴AB2+BD2=AD2.∴△ABD是直角三角形,∠ABD=90°.∴S阴影=S△ABD-S△ABC=12AB·BD-12BC·AC=30-6=24.9.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C)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B.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C.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D.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10.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B)A.对顶角相等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直角都相等D.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11.在Rt△ABC中,已知其中两边分别为6和8,则其面积为12.已知下列命题:①若a+b=0,则|a|=|b|;②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③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其中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的有(A)A.1个B.2个C.3个D.0个13.已知M,N是线段AB上的两点,AM=MN=2,NB=1,以点A为圆心,AN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B为圆心,BM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连接AC,BC,则△ABC 一定是(B)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14.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CE平分∠ACD交AB 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C)A.BC=EC B.EC=BEC.BC=BE D.AE=EC第14题图第15题图15.如图,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ABC和△A′B′C′拼在一起,其中点A′与点A重合,点C′落在边AB上,连接B′C.若∠ACB=∠AC′B′=90°,AC=BC=3,则B′C的长为(A)A.3 3 B.6 C.3 2 D.2116.已知CD是△ABC的边AB上的高,若CD=3,AD=1,AB=2AC,则BC的长为17.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4 cm,底面周长为32 cm,在杯内壁离杯底5 cm的点B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3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从外壁A处到内壁B处的最短距离为20cm.(杯壁厚度不计)18.如图,在△ABC中,AB=15,BC=14,AC=13,求△ABC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作AD⊥BC于D,设BD=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D→根据勾股定理,利用AD作为“桥梁”,建立方程模型求出x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计算三角形面积解:在△ABC中,AB=15,BC=14,AC=13,设BD=x,则CD=14-x.由勾股定理,得AD2=AB2-BD2=152-x2,AD2=AC2-CD2=132-(14-x)2,∴152-x2=132-(14-x)2.解得x=9.∴AD=AB2-BD2=152-92=12.∴S△ABC=12BC·AD=12×14×12=84.19.观察下列勾股数组:3,4,5;5,12,13;7,24,25;9,40,41;…;a,b,c.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请写出:(1)当a=19时,b,c的值是多少?(2)当a=2n+1时,求b,c的值.解:(1)当a=19时,设b=k,则c=k+1,观察有如下规律:192+k2=(k+1)2.解得k=180.∴b=180,c=181.(2)当a=2n+1时,设b=k,则c=k+1,根据勾股定理a2+b2=c2得(2n+1)2+k2=(k +1)2,解得k=2n(n+1).∴b=2n(n+1),c=2n(n+1)+1.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如图,点P是∠BAC内一点,PE⊥AC于点E,PF⊥AB于点F,PE=PF,则能直接得到△PEA≌△PFA的理由是(A)A .HLB .ASAC .AASD .SAS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下列能使△ABD ≌△ACD 的条件是(A) A .AB =AC B .∠BAC =90° C .BD =ACD .∠B =45°3.如图,∠B =∠D =90°,BC =CD ,∠1=40°,则∠2=(B) A .40° B .50° C .60°D .75°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点D ,A ,E 在直线l 上,AB =AC ,BD ⊥l 于点D ,CE ⊥l 于点E ,且BD =AE.若BD =3,CE =5,则DE =8.5.如图,AC ⊥BC ,BD ⊥AD ,AC =BD.求证:∠ABC =∠BAD.证明:∵AC ⊥BC ,BD ⊥AD , ∴∠ACB =∠BDA =90°. 在Rt △ABC 和Rt △BAD 中,⎩⎨⎧AC =BD ,AB =BA ,∴Rt △ABC ≌Rt △BAD(HL). ∴∠ABC =∠BAD.6.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A)A.两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B.两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C.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分别对应相等D.一个锐角和斜边分别对应相等7.如图所示,已知BE⊥AD,CF⊥AD,垂足分别为E,F,则在下列条件中选择一组,可以判定Rt△ABE≌Rt△DCF的是①②③.(填序号)①AB=DC,∠B=∠C;②AB=DC,AB∥CD;③AB=DC,BE=CF;④AB=DF,BE=CF.8.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D在边AB上,且DB=BC,过点D作EF⊥AC,分别交AC于点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BF.证明:∵EF⊥AC,∴∠F+∠C=90°.∵∠ABC=90°,∴∠A+∠C=90°.∴∠A=∠F.又∵DB=BC,∠FBD=∠ABC=90°,∴△FBD≌△ABC(AAS).∴AB=BF.9.如图,点C是路段AB的中点,小明和小红两人从点C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两条直线行走,并同时到达D,E两地,并且DA⊥AB于点A,EB⊥AB于点B.此时小明到路段AB的距离是50米,则小红到路段AB的距离是多少米?解:∵DA⊥AB,EB⊥AB,∴△ADC和△BEC为直角三角形.∵点C是路段AB的中点,∴AC=BC.∵小明和小红两人从点C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两条直线行走,并同时到达D,E两地,∴CD=CE.∴Rt△ADC≌Rt△BEC(HL).∴BE=AD=50米.答:小红到路段AB的距离是50米.10.已知在Rt△ABC中,∠C=90°,∠B=30°,AB=4,则下列图中的直角三角形与Rt△ABC全等的是(A)11.如图,在△ABC中,AB=AC,BD⊥AC于点D,CE⊥AB于点E,BD和CE交于点O,AO的延长线交BC于点F,则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D)A.3对B.4对C.5对D.6对12.如图所示,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作直线a,过点A,C作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若AE=1,CF=3,则AB第12题图 第13题图13.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10,BC =5,线段PQ =AB ,P ,Q 两点分别在AC 和过点A 且垂直于AC 的射线AO 上运动,当AP =5或10时,△ABC 和△PQA 全等.14.如图,在△ABC 中,AB =CB ,∠ABC =90°,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且AE =CF.(1)求证:Rt △ABE ≌Rt △CBF ; (2)若∠CAE =30°,求∠ACF 的度数.解:(1)证明:∵∠ABC =90°, ∴∠CBF =∠ABE =90°. 在Rt △ABE 和Rt △CBF 中,⎩⎨⎧AE =CF ,AB =CB ,∴Rt △ABE ≌Rt △CBF(HL). (2)∵AB =CB ,∠ABC =90°, ∴∠CAB =∠ACB =45°.∴∠BAE =∠CAB -∠CAE =45°-30°=15°. 由(1)知Rt △ABE ≌Rt △CBF , ∴∠BCF =∠BAE =15°.∴∠ACF =∠BCF +∠ACB =15°+45°=60°.15.如图1,E ,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点E ,BF ⊥AC 于点F.若AB =CD ,BF =DE ,BD 交AC 于点M.(1)求证:AE =CF ,MD =MB ;(2)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2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在Rt △ABF 和Rt △CDE 中,⎩⎨⎧AB =CD ,BF =DE ,∴Rt △ABF ≌Rt △CDE(HL). ∴AF =CE.∴AF -EF =CE -EF ,即AE =CF. ∵DE ⊥AC ,BF ⊥AC , ∴∠DEM =∠BFM =90°.在△DEM 和△BFM 中,⎩⎨⎧∠DEM =∠BFM ,∠DME =∠BMF ,DE =BF ,∴△DEM ≌△BFM(AAS). ∴MD =MB.(2)AE =CF ,MD =MB 仍然成立.证明: 在Rt △ABF 和Rt △CDE 中,⎩⎨⎧AB =CD ,BF =DE ,∴Rt △ABF ≌Rt △CDE(HL). ∴AF =CE.∴AF +EF =CE +EF ,即AE =CF.在△DEM 和△BFM 中,⎩⎨⎧∠DEM =∠BFM ,∠DME =∠BMF ,DE =BF ,∴△DEM ≌△BFM(AAS). ∴MD =MB.。
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1.2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讲练课件-(共28张PPT)
A.HL
B.SAS
C.ASA
D.SSS
2.如图,在△ABC中,∠C=90°,AD=AC,DE⊥AB于点D.若
∠B=28°,则∠AEC=( B )
A.28°
B.59°
C.60°
D.62°
3.如图,在△ABC中,∠BAC=90°,ED⊥BC于点D,AB=
BD,若AC=8,DE=3,则EC的长为 5 .
B.AB=AB
C.∠ABC=∠ABD
D.∠BAC=∠BAD
3.如图,在△ABC中,∠C=90°,ED⊥AB于点D,BD=BC,若
AC=6 cm,则AE+DE等于( C )
A.4 cm
B.5 cm
C.6 cm
D.7 cm
4.如图,AC⊥AB,AC⊥CD,要使得△ABC≌△CDA.
( 1 )若以“SAS”为依据,需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AB=CD ;
6.如图,在Rt△ABC中,∠C=90°,AC=10,BC=5,线段PQ
=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O上运动,当
AP= 5或10 时,△ABC和△PQA全等.
7.【教材P35复习题T13变式】如图,AC⊥BC,AD⊥BD,垂足分别
为点C,D,AD=BC,CE⊥AB,DF⊥AB,垂足分别是点E,F.求证:
= ,
∴Rt△ABC≌Rt△BAD(HL).
∴∠ABC=∠BAD.
3.如图,△ABC和△DEF为直角三角形,∠ABC=∠DEF=90°,边
BC,EF在同一条直线上,斜边AC,DF交于点G,且BF=CE,AC=DF.
求证:GF=GC.
证明:∵BF=CE,∴BF+FC=CE+FC.∴BC=EF.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1.2.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课件
(3)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相等; 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相等. 上面每组中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也有类似的关系吗?
与同伴交流.
1.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 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 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 命题.
2.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 它也是一个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 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
证明: 如图(2) ,作Rt △A′B′C′ ,使
∠A′=90° A′B′=AB, A′C′=AC,
则A′B′ 2+A′C′ 2 =B′C′ 2(勾股定理). ∵AB2+AC2=BC2 , ∴BC2 = B′C′ 2. ∴BC = B′C′. ∴△ABC≌ △A′B′C′ (SSS). ∴ ∠A=∠A′=90°(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因此, △ABC是直角三角形.
例3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写出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 的真假: (1)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只有一个交点; (2)如果a>b,那么a2>b2; (3)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的和为零; (4)如果ab<0,那么a>0,b<0.
导引:根据题目要求,先判断原命题的真假,再将原命题 的题设和结论部分互换,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最 后判断逆命题的真假.
AB·CD,
∴AC·BC=AB·CD.又由方法一知AB=15,
∴CD= 9 12 = 36 ,即点C到AB的距离为 3 6 .
15 5
5
新知小结
应用方程思想求线段的长很常见,而用面积法求 线段的长更是简化了计算步骤,使解题过程变得 简明 易懂.
巩固新知
1 在△ABC中,已知∠A=∠B=45°,BC=3, 求AB的长.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另外,小组讨论的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参与度很高,他们能够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但在成果分享时,有些小组的表达不够清晰,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全等判定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如何更清晰、更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此外,我还发现一些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入手。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引入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如画图辅助、逐步推理等,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思路。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是指在大小和形状上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它们可以通过SSS、SAS、ASA和HL四种方法进行判定。这些判定方法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比较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展示如何使用SSS和SAS判定法来确定它们是否全等。
-在教学中,使用图形变换、动态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识别和选择正确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评,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如何避免证明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如标记错误、逻辑跳跃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确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完全一样的情况?”(如拼图游戏中的三角形板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奥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1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2 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材,主要介绍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内容包括: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为后续学习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动手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数学证明过程感到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的运用。
2.难点:对直角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直角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和实例。
2.准备几何画图工具,如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直角三角形的实例,如建筑工人使用的勾股尺、三角板等,引导学生回顾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几何画图工具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直角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课件(共21张)
问题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ABC 是直角三角形, ∵∠A +∠B +∠C = 180°, ∴∠A +∠B = 90°. 又∵∠C = 90°,
问题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那 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 为什么?
∵∠A +∠B +∠C = 180°, 又∵∠A +∠B = 90°, ∴∠C = 90°. ∴△ABC 是直角三角形 定理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b ca
S大正方形 = 4S直角三角形 + S小正方形 = 4× 1 ab + c2
2
cb a
= c2 + 2ab, ∴ a2 + b2 + 2ab = c2 + 2ab, ∴ a2 +b2 = c2.
证法2 赵爽弦图
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c 2 ;
也可以表示为
4×1
2
ab
+
(
b
-
a
)
2
.
a
c
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相等; 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相等.
视察上面三组命题,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总结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 题称为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 就叫做它的逆命题.
想一想
你能写出命题“如果两个有理数相等,那么它们
上面两个定理的条件和结 论有什么关系?
3 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
合作探究
视察上面第一个定理和第二个定理,它们的条件 和结论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2.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说课稿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2.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和推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三角板、直尺等。
2.教学材料:教材《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板书)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一个三角形中,含有一个直角(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老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首先,请同学们简单回顾一下,什么是直角三角形?请举个例子。
4.2 引入新知识(板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互垂直;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最长。
老师:很好,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大家都回忆了一下。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请注意我的板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两个?学生: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互垂直,斜边最长。
老师:非常棒!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互垂直,斜边最长。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直角三角形的例子。
(教师展示直角三角形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些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它们的两条直角边是不是相互垂直?它们的斜边是不是最长的?学生:是的,两条直角边相互垂直,斜边最长。
老师:很好!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互垂直,斜边最长。
这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之一。
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请看我的板书。
(板书)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方法一:三边关系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两边关系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已知,且两条边相互垂直,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直角三角形(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讨论,避免偏离主题。
3.关注发言不够积极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举例:通过几何图形的拼凑或代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勾股定理的推导。
-勾股定理的应用:将勾股定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如斜边长度计算等问题。
-举例:给出实际情景,如测量墙壁高度等,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过程的准确性。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在给定三条边长的情况下,准确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直角三角形(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主要内容为直角三角形。具体内容包括:
1.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其中一个角为直角(90度)。
2.勾股定理:探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推导并掌握勾股定理(a²+b²=c²)。
5.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认识到数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其中一个角为直角(90度)。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课件
新课讲授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一般情况下是已知两个条
件去找第三个全等条件,有以下几种情况:
(1)已知两边
找第三边; 找两边的夹角;
(2)已知两角找找两其角中的任夹意边一;角的对边;
(3)已知一边及其邻角找找夹任该意已一知角角;的边;
(4)已知一边及其对角,只能找任意一角.
新课讲授
练一练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1)两个锐角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两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一条直角边相等且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相
求证: Rt△ABE≌Rt△CBF.
分析:根据AB=CB,∠ABE= ∠CBF=90°,AE=CF, 可利用“HL”证明 Rt△ABE≌Rt△CBF.
新课讲授
证明:∵∠ABC=90°, ∴∠CBF=∠ABE=90°. 在Rt△ABE和Rt△CBF中, ∵AE=CF,AB=CB, ∴Rt△ABE≌Rt△CBF(HL).
新课讲授
练一练
1.如图,两根长度均为12 m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另一
端分别固定在地面的两个木粧上,两个木桩离旗 杆底部的
距离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解:两个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相等.
理由如下:在Rt△ABO和Rt△ACO中,
AB=AC,
AO=AO,
所以Rt△ABO≌Rt△ACO(HL).
所以BO=CO.
布置作业
请完成对应习题
新课讲授
知识点1 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问题 任意画一个Rt△ABC,使∠C =90°,再 画一个Rt△A′B′C′,使∠C′=90°,B′C′=BC, A′B′=AB,然后把画好的Rt△A′B′C′剪下来放到 Rt△ABC上,你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