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下语文 作业22新闻两篇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2新闻两篇教案1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2新闻两篇教案1苏教版

新闻两篇一、教学目标了解消息的特点,学习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检查生字词。

荻dí港获huò得锐不可当dāng 当dàng真要塞sài阻塞sè堵塞sè歼jiān灭阡qiān陌纤xiān维溃kuì退匮kuì乏馈kuì赠2.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

【目标展示】了解消息的特点,学习课文简明生动的语言;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导入新课】师朗诵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师讲解: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报道渡江战役的新闻。

(板书课题。

)【新知研习】(一)自读感知,整体把握阅读课文,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分析主体部分的层次。

本文按消息的结构特点来写,标题、导语、主体,层次清楚,堪称典范。

全文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句),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这一部分是导语。

第二部分(从"20日夜起"到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大意义。

这是主体部分,以具体的时间、地点、人数说明我军兵分三路渡江的情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渡江人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到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提问:这篇消息的标题有什么特点?明确:本文的标题只有正题,没有引题、副题。

苏教初中语文七下《22新闻两篇》PPT课件 (1)

苏教初中语文七下《22新闻两篇》PPT课件 (1)
A、从20日夜起到22日。
B、从21日下午5时到22日22时。
C、从21日下午到22日。
D、从20日夜起到22日22时。
B
战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 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督战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以上句子蕴含的感情色彩是:
A、嘲讽。
B、批评。
C、斥责。
交代通讯社(或报社)
交代名通称讯、社发(电地或点报和社时)间,的名称、 发者电的地姓交代通点名讯社有和,(或时报时电有社还时)还间头名写写称出、,表出记发电记有示地点和时消时间还息, 写 来出 源记 可
靠、材料真者者实的的 、报道及时。
姓名,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
姓名,电头及时表。 示消息来
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 )扬中、镇江诸
县的广大地区,并( 控制 )江阴要塞。
( 封锁 切( 断
)长江。我军前锋,业已 )镇江锡段铁路线。
课后练习三
第 越过 只写出了“经过”
一 突破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

只写出了“经过”
“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
之意,
“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
起,至发电
九江, 已渡过三分 安庆段已之占一领…………,
军35 时止
所向 披靡
东路 南京, 二十一日
大部分渡过南 岸……,歼灭
军35 下午至二十 二日下午
江阴 段
及击溃……, 占领……,控
制……,封 锁……
战绩 辉煌
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并分析其作用:
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到“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D、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破”、 “横渡”“均是”等词语有力表现了 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和辉煌战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2新闻两篇教案2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2新闻两篇教案2苏教版

新闻两篇一、教学目标进一步学习新闻的体裁特点。

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学习新闻(消息)的体裁特点。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让学生上黑板书写,并检查学案完成情况。

)沧海桑(sāng)田举世瞩(zhǔ)目崭(zhǎn)新总督(dū)琛(chēn)噙(qín)金融(róng)媒(méi)体【目标展示】进一步学习新闻的体裁特点。

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导入新课】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这一天,离开了祖国一百多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新闻,这则新闻就是报道这件激动人心振奋国威的事件的。

(板书课题。

)【新知研习】(一)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根据新闻的有关知识,请找出本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想一想,主体部分重点讲了什幺?4.拓宽思维,比较阅读。

要求:根据新闻特点,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两篇课文作较为全面地比较分析。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二)合作学习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三)反馈交流1.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根据新闻的有关知识,请找出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想一想,主体部分重点讲了什幺?明确:标题浓缩了所要报道的事实,简洁明了,鲜明醒目,“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是个主谓短语。

隆重,即是盛大庄重。

“隆重”一词与“政权交接”的语体色彩一致,表明了交接仪式的氛围,体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是永载中华民族史册的盛事。

苏教版七下语文22新闻两篇(答案解析)

苏教版七下语文22新闻两篇(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课时训练·基础达标一、积累运用——试一试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溃.退(kuì) 沧.桑(cānɡ) 锐不可当.(dānɡ)B.金融.(rónɡ) 镶嵌.(qiàn) 举世瞩.目(zhǔ)C.崭.新(zhǎn) 肃穆.(mù) 缓.缓降落(huǎn)D.噙.满(qìn) 媒.体(méi) 江阴要塞.(sài)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泻气签定纷纷贵退永载史册百年苍桑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 ) (2)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

( ) (3)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 ) 4.新闻的特点是“真”、“新”、“简”,就是“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下列语句各体现哪一点?(1)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 )(2)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 )(3)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 )5.综合性学习。

(1)6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指挥渡江战役,表现出高屋建瓴的政治远见。

假如你就在现场,就是百万渡江大军中的一员,你会有何感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邓小平爷爷没能亲眼见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但他的“一国两制”构想却在香港身上全部体现出来。

穿越时空隧道,假如你遇到了他,你最想向他诉说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精彩段落——品一品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回答6~9题。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新闻两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新闻两篇》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 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情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
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注音: 溃退(kuì)歼灭(jiān )管辖( xiá) 锐不可当( dāng)上当( dàng) 要塞( sài )瓶塞( sāi ) 阻塞( sè )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
闻的内容。
思 考 题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 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 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 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 来。
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大 会堂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 荆花区旗行注目礼。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 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
“肃立”准确、简明的渲染了交接仪式的气氛, 突出了香港回归的神圣。“注目礼”表明人们对 国家的尊重,更表明了中国人的自豪感。“瞬间” 指时间之快,更指中华民族对香港的回归期待已 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 相衔接。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 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 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 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

2017年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2.《新闻两篇》

2017年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2.《新闻两篇》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 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三野战军和地 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 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500余
——蛮横的样子。
读课文,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内容表达出来: 标题 请同学们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导语 请同学们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主体 请同学们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一、标题(简洁、醒目)
引题,位置在正题的前面,因为具有引出主题的作用, 所以称为引题。它主要是交代新闻的背景、揭示意义、标 出条件、烘托气氛等。 正题,也叫主题或母题。它是标题的本体,通常都采 用大于其他标题字型的黑体字。它居于醒目的位置,作用 在于标出新闻的中心内容或表达主题思想。 副题,也叫辅题或子题。它的位置在正题的后边,多 是作为正题的补充。它既可以说明事实、标明新闻的来源 、报道的根据,也可以点明事件的结果和意义。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通过全面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 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司令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于帷
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表明了全党全军
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安排有什么特点? 三个层次的安排, 一是与发动进攻的时间有关:20日夜——21日下午5
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
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 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 泽东诗词选》等。 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 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 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苏教初中语文七下《22新闻两篇》word教案 (1)

苏教初中语文七下《22新闻两篇》word教案 (1)

中英香港政府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教学目的]1.了解香港的过去和现在。

2.通过对文章的品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责任感。

3.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语句的品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让学生养成课外查找资料的习惯,强化、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主题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朗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查找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和现状。

2.查找资料,了解新闻的结构。

[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新中国成立以后,几代领导人为收回香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1997年7月1日,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全世界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余名记者齐聚香港,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瞩目的盛典。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其中的一篇——《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看看作者依次交代了哪些内容?哪些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用以下判断题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①课文对交接仪式的过程既有详写,也有略写。

②课文结尾补充交代了出席交接仪式的成员及记者人数。

③交接仪式过程中,作者突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查尔斯王子讲话;降旗、升旗仪式;江泽民主席讲话。

④作者对查尔斯王子讲话和江泽民主席讲话都作了详写。

明确:①√导语部分是略写,主体部分是详写。

②√结构部分补充交代了这些内容,③√主体部分交代了交接仪式的进程,这三点是详写。

④×查尔斯王子讲话是略写。

4.学生交流阅读技巧:①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了解交接仪式的进程。

②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结构。

三、朗读品味,体验情感1.师: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的长久期盼,是举世瞩目的大事,如果你是电台的播音员,你会选择哪些段落,通过你怎样的阅读传达出此刻的心情?2.学生自由选择并朗读展示。

3.师生评价朗读。

4.集体朗读部分段落。

四、视频显示,强化情感体验1.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已经八年了,今天重读这则新闻,仍然能激荡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和振奋。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十二课 新闻两篇学习导航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十二课 新闻两篇学习导航 苏教版

二十二新闻两篇高手支招1阅读导航读前要热身香港问题的由来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统一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三大任务而奋斗。

1979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开始考虑用“一国两制”的新构想来解决香港问题。

以后,经过几轮艰苦卓绝的谈判,终于和平解决了香港问题。

淘宝路标◎了解新闻的特点、结构、语言。

◎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知识应储备作家作品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里,新闻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的作者是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具体人名不详。

字音识记1.字音芜湖(wú)荻港(dí)歼灭(jiān)溃退(kuì)举世瞩目(zhǔ)嘉宾(jiā)肃穆(mù)镶嵌(xiāng qiàn)媒体(méi)2.多音字字形辨析文题解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简练、准确,概括了这则新闻内容的精华,反映了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经面临彻底崩溃。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二课新闻两篇课件 (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二课新闻两篇课件 (新版)苏教版

1、在课文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
事情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本文通过全面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 军的司令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 表明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找出本文的标题、电头及其作用、导语、主体,给主体部分分层, 找出主体中的议论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标题: 然纸上。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简洁、概括 。其中 “百万”、“横渡” 二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
3、找出本文的标题、电头及其作用、导语、主体,给主体部分分层, 找出主体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 隆重举行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英国两次发动 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丧 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 把香港岛和九龙割让给英国。1898年,又 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 界”99年,从而侵占了整个香港地区。 1984年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 声明》。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 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隆重举行了香港政权 交接仪式,宣告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 主权。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 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结束了英国在 香港的殖民统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 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要塞( sài
) 阻塞(
sè ) 堵塞( sè )
塞子 ( sāi ) 荻港( dí ) 获得( huò )
溃退(
kuì
)歼灭( jiān ) 阡陌( qiān )

5.22新闻两篇习题1(苏教版七年级下)

5.22新闻两篇习题1(苏教版七年级下)

《新闻两篇》习题知识积累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溃退()镶嵌()歼灭()噙着()要塞()瞩目()国徽()琛()2、成语填字。

()不可失()不可遏()不可当()不可测()不可破()不可摧3、选词填空。

(1)顽强顽固刚强此处敌军抵抗较为()。

志愿军战士的意志坚韧而()。

(2)注目瞩目醒目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校师生一起行()礼。

香港回归祖国,万众欢腾,举世()。

(3)构思构想思路我们正是按照“一国两制”的伟大()指明的方向,通过外交谈判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

他向朋友们谈了他这篇文章的(),大家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使他获益匪浅。

4、新闻这种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等体裁;狭义的专指(),它具有()、()、()的特点。

5、根据下面的内容拟一则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

本报北京5月16日讯:在今天举行的中国少年科学院第三届小院士表彰大会上,徐芳硕等来自全国的50位小院士受到表彰。

这是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全国少儿中开展体验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科技活动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是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科学院为引导和鼓励少年儿童学习科学家精神,热爱科学、参与科普实践活动而设立的最高荣誉称号。

小院士表彰活动作为2004年国家“科技活动周”的重点活动,在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的同时,重在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并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参考答案知识积累及运用。

1、kuìqiàn jiān qín sài zhǔhuīchēn2、机怒锐深牢坚3、顽强刚强;注目瞩目;构想构思4、消息、通讯、特写、专访;消息;真实、及时、准确5、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举行)。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新闻通讯二十二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新闻通讯二十二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苏教版

讲授新
句段
分析

重难点小
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结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
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
谋瓦解了斗志。这篇新闻,气势磅礴。毛泽东作为全军
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面报道渡江战役,反映了整个
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了恢宏的气度。这篇新闻,语言
准确精练,铿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得益
彰。
讲授新
疑难 探究
课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作者对西路军的报道比中路 军详细,又比东路军简略。这样安排材料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本题运用详略安排及作用分析法。文章叙述的详略是 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情况而定的。就本文来说,因 为至22时发稿时止,尚未对西路军进行过报道,所以对西路军 的报道要比中路军详细一些,以使人们清楚战况。但从这篇消 息本身来讲,此处不是报道的重点,因“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 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 抗,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作者 重点要写东路军。
感知
课 1. 说说导语从那几个方面概括全文?
【答案】 渡江概况:渡江区域、战役全局。
2、主体内容可分几个部分?按什么顺序写的? 【答案】 三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讲授新
句段
分析
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
【答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既交代了渡江人员的数
量,又体现出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的气势。“横
艺术特 色
3.语言精练准确。 “冲破敌阵”“横渡长 江”等词语有高度的概 括力,“英勇善 战”“锐不可当”“不 料”等词语有很强的表 现力。一些表示时间的 语句甚至精确到时、分, 这些都体现了新闻报道 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苏教版七下语文22《新闻两篇》练习题

苏教版七下语文22《新闻两篇》练习题

22《新闻两篇》练习题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溃.()退歼.()灭芜.()湖荻.()港诸.()县锐不可当.()二、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 殷()切殷()红殷()勤朱殷()A yīnB yān2 当()选妥当()当()面恰当()A dāngB dàng3 要塞()阻塞()堵塞()边塞()A sàiB sèC sāi三、给下列各组字注音并组词:1、签()()鉴()()2、泄()()泻()()3、窥()()馈()()4、协()()胁()()四、解释加点的字:1锐不可当.:2 击溃.:3 业已.:五、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冲破敌镇江阴要塞B 纷纷溃退锐不可当C 横渡长江毫无斗志D 都很懈气英勇善战六、将恰当字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立()()然A 即B 既2 欢()佳节()来()去A 踱B 度3 拒()()裂A 决B 绝七、选词填空:(在正确的词语下面打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坚强、顽强、顽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战争、战斗、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击败、击退)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限制、制服)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八、辨别下列词词在文章中的感情色彩: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溃退激战泄气顽强毫无斗志歼灭抵抗微弱冲破占领击溃褒义词语:中性词语:贬义词语:九、语文常识填空:1 新闻也叫,是报纸、广播中最常见的一种文体,它地报道国内外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 一条新闻,通常包含、、、、五个部分。

3 从表达方式上看,新闻一般以为主,也可以适当做些,还可穿插适当的和。

十、阅读导语部分,回答下列问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 导语的电头所写内容包括哪些?这些内容说明了什么?2 导语点明新闻人物是____________,其中“百万”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22.新闻两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22.新闻两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名师导航(22.新闻两篇)二十二新闻两篇内容感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初步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新闻的标题是一个主谓短语,它概括了所要报道的事实。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是主语,既交代了渡江部队的数量,又体现出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横渡表现了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报道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民族盛事。

全文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按照时间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交接仪式的全过程。

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芜湖(wú)荻港(dí)歼灭(jiān)溃退(kuì)举世瞩目(zhǔ)嘉宾(jiā)肃穆(mù)镶嵌(xiāng qiàn)媒体(méi)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重点词嘉宾:尊贵的客人。

嘉,美好。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后盾:指背后的支持和援助力量。

2.近义词顽强·顽固两个词都有坚强、强硬的意思。

区别在于:顽强是褒义词,而顽固是贬义词,多指思想保守,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

瞩目·注目两个词都有把视线集中在某一点的意思。

但是瞩目一般是指重大事件,而注目一般指平常事件。

3.成语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当,阻挡,抵挡。

举世瞩目:全世界注视。

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四、文学常识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变动着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是一个多义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各种新闻报道的体裁,包括消息、通讯、特定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通常指消息,又称电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消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是各种新闻媒介中最常用、最常见的新闻报道体裁。

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最新精选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新闻通讯二十二 新闻两篇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七

最新精选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新闻通讯二十二 新闻两篇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七

最新精选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新闻通讯二十二新闻两篇课后辅导练习二十七第1题【单选题】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荻港(dí)阻遏(è)溃退(kuì)B、逃窜(cuān)要塞(sài)督战(dū)C、芜湖(wú)歼灭(qiān)泄气(xiè)D、区域(yù)绥靖(suì)阌乡(wén)【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出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和导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点明了军名、军队的数量,并概括了事件。

B、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D、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经过三年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年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与短语“擦破了”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拒绝和平控制要塞纷纷溃退渡过南岸B、清楚得很踢一脚说下去爽快极了C、英勇善战冲破敌阵热起来在九江D、横渡长江广大官兵锐不可当甚为微弱【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22 新闻两篇(1)预习作业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4分)芜.湖( ) 荻.港( ) 溃.退( ) 泄.气( )歼.灭( ) 要塞.( ) 签.订( ) 锐不可当.( )jiā( )宾qín( )着泪媒.( )体cāng( )桑答案:wú dí kuì xiè jiān sài qiān dōng 嘉噙 méi沧2.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8分)(1)锐不可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沧海桑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肃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神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2)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3)严肃安静。

(4)极其崇高而庄严的。

(造句略)3.(1)新闻,广义的包括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体裁,狭义的专指____________。

新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篇消息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分,有时根据情况可省略。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导语传播了五点消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16分)答案:(1)通讯特写消息及时性真实性简明性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2)①渡江的人员②渡江人数③渡江战线长度④渡江区域⑤渡江结果课堂作业阅读下文,完成4—11题。

(32分)(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到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4.加点的“南京”一词不宜改为“蒋介石政府”,原因是____________。

(不超过30个字)(4分)5.文章开头括号内的文字叫什么?它交代了哪些内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曲线画出导语部分,然后说说导语中两个集中表明新闻内容的词语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画横线词语“均”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第2句中“酉起九江”后为什么要加上“(不含)”?(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第1句画线词“冲破”与第3句中画线词“突破”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消息的主体部分为什么先写中路军?(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用直线画出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答案:当时蒋介石已经下野,李宗仁任国民党政府“代总统”。

(两句填出一句即可。

)5.答案:电头。

交代了发电的时间、地点及通讯社名称。

6.答案: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冲破敌阵”和“横渡长江”。

7.答案:概括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8.答案:“不含”两个字用在表明地点的句子内,语意明确,不发生歧义。

9.答案:(1)不能调换。

(2)因为第一句属于导语,用“冲破”概括出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突破”一般修饰“防线”之类的词,在这里,它贴切地表现出我军英雄气概和渡江作战时的气势。

10.答案:中路军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首先突破敌军防线,二十四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

11.答案:从“此种情况”到“有很大关系”。

赞颂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同时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课外作业12.比较下列句中画线词与括号中的词,品析画线词的表达作用。

(8分)(1)至发电时止(现在)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共)渡过三十万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至发电时止”与“现在”相比,前者时间更确切,且有“战争发展迅速,我军胜利进军”之意。

(2)“二十四小时即已”与“共”相比,能强调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

1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两项是(4分) ( )( )A.在党的领导下,抗美援朝的官兵们勇往直前,锐不可当,一举歼灭了敌人。

B.随着美伊战争的爆发,伊拉克人民安宁的生活荡然无存。

C.这道题很复杂;所以老师拐弯抹角地给我们解答。

D.面对“非典”的突然袭击,医生、护士们日以继夜地工作在抢救病人的第一线,真是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

答案:B C创新作业14.用一句话提炼出下面语段表达的主要信息。

(2分)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让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使你们彼此看得清楚一些。

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他也不可能一切全知道。

假如他装作知晓一切的样子,那么你原谅他,但不要相信他。

相反,他若承认他不是一切都知道,那么你要爱戴他,因为他是值得你爱戴的。

(节选于一位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师不可能一切都知道。

(意思相近即可给分。

)15.幽默是一种智慧,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幽默是一项语言能力,让人捧腹后品味到语言的独特魅力。

请在以下短文的横线处为书店老板设计一句幽默答话,让盛气凌人的名作家听后羞愧不已。

(6分)一个很有名的作家要来某书店参观。

书店老板受宠若惊,连忙把所有的书撒下,全部换上该作家的书,作家来到书店后,心里非常高兴,问道:“贵店只售本人的书吗?”“当然不是。

”书店老板回答后继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别的书销量很好,都卖完了。

(不要求语言一致,有讽刺效果即可给分)作业22 新闻两篇(2)预习作业1.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6分) ( )A.举世瞩.目shǔ肃穆.mù崭.新zhǎn 董寅.初yínB.溃.退guì紫荆.花jīn 荻.港dí芜.湖wúC.督.战dū钱其琛.chēn 马万祺.qí媒.体méiD.歼.灭qiān 要塞.sài 锐不可当.dāng 噙.着qín答案:(A“瞩”读zhǔ“溃”读kuì“荆”读jīng“歼”读jiān)2.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6分) ( )A.锐不可当.(阻挡) 迄.今(到) 如.期(到) 溃.败(败逃,散乱)B.嘉.宾(美好) 噙.着(含) 凌.晨(逼近) 缓.缓(慢)C.崭.新(极) 肃.穆(恭敬) 经久不息.(止) 业.已(已经)D.隆.重(严肃) 辉煌.(明亮) 瞩.目(注视) 媒.体(媒介)答案:B(A组,“如”解释为“适合、依照”“溃”解释为“溃败、溃散”;C组,“肃”解释为“严肃”;D“隆”解释为“盛大”)3.选词填空。

(16分)(1)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____________安庆、芜湖,渡至繁昌、铜陵、青阳等地区。

A.冲破B.击破C.突破(2)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_________,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A.溃退B.撤退C.溃败(3)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____________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A.签定B.签订C.签署(4)国民党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____________。

A.泄气B.泻气C.丧气答案:(1)C (2)A (3)B (4)A课堂作业阅读语段,完成4—8题。

(32分)新华社香港7月1日凌晨电(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6月30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