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_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合集下载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最终教案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最终教案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措施。

(2)掌握贞观之治的含义及其在唐朝历史中的地位。

(3)认识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唐太宗的治国策略。

(2)运用比较法,分析贞观之治与以往朝代的治理差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唐太宗的统治措施。

(2)贞观之治的含义及其在唐朝历史中的地位。

2. 教学难点:(1)唐太宗纳谏和用人的特点。

(2)贞观之治与其他朝代治理的比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唐朝建立和唐太宗即位的情况。

(2)提问:同学们知道唐太宗统治时期的一个著名治世吗?2. 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21页,阅读“贞观之治”部分。

(2)思考:贞观之治的含义是什么?它为什么被称为唐朝的治世之一?3. 课堂讲解:(1)讲解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2)分析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在唐朝历史中的地位。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唐太宗纳谏和用人的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唐太宗纳谏和用人的要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贞观之治在唐朝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6.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21页,总结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并简要阐述贞观之治的含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唐太宗的统治措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贞观之治的含义及其在唐朝历史中的地位的理解。

3. 学生对唐太宗纳谏和用人的特点的认识。

4. 学生对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二)、唐太宗励精图治唐太宗贞观元年(627)至二十三年(649),被后世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作为历代封建王朝的太平盛世而津津乐道。

唐太宗也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盛名天子。

它为唐朝的极度强盛奠定了基础。

关于贞观之治有以下内容:1、任人唯贤,听言纳谏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按照任人唯贤的原则,从中央到地方选用了一批精干的官吏。

在中央机构,唐高祖时的宰相左仆射裴寂(晋阳宫监)、右仆射萧瑀(萧皇后兄,隋朝民部尚书)、中书令封德彝、杨恭仁等都是姻亲宿旧、前朝遗老、暮气沉沉,都不是开拓新局面的人才。

唐太宗首先对中央宰相班子进行改组。

玄武门之变后,马上提拔高士廉(长孙无忌、长孙皇后之舅,其父长孙晟早死)为侍中、房龄为中书令、杜如晦为兵部尚书、杜淹为御史大夫、魏征为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638),李靖为检校中书令,后为兵部尚书。

贞观三年,以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其子杜荷因承乾事被诛)、魏征守(阶卑而拟高者曰守,阶高而拟卑者曰行)秘书监,“参预朝政”。

贞观四年,杜如晦死,以李靖为右仆射,又以温彦博为中书令,王珪(王僧辩之孙,父仕北齐,参与杨谅起兵)为侍中,戴胄为户部尚书,参预朝政。

贞观七年,王珪漏绁禁中语,左迁同州刺史,以秘书监魏征为侍中。

至此,贞观名相基本到位。

(唐太宗23年中,提拔了23名宰相)这个宰相班子汇集了当时最杰出的人才,在政治上呈现积极有为的进取精神,具有治国平天下所需的全面素质,杜如晦长于决断,房玄龄善于谋划,人称“房谋杜断”。

《资治通鉴》贞观三年:“玄龄明达政事,辅以文字,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

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

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率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

二人深相得,故唐世称贤相,推房、杜焉。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问侍中王珪(东宫官属)说:“卿识鉴精通,复善谈论,玄龄以下,卿宜加品藻,且自谓与数子何如?”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繁治剧,众务毕举,臣不如魏徵。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是兼容并蓄的唐文化的缔造者。
玄 奘 取 经 遣唐使路线图
晚年娇逸,反躬自省。
晚年骄逸之心渐 萌,649年,太宗因 服丹药(长生不老药) 毒性发作而死,时年 51岁。
天策上将
杀兄逼父
知人善任 从谏如流 发扬制度 知人善任 从谏如流 兼容并蓄 兼容并蓄 晚年骄逸
以民为本
天可汗
君民关系 民族关系
君臣关系 对外关系
帖经:考官任择经书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 几个字或几句话,令考生默写出来。各科考试, 均须帖经。 类似今天填空 墨义: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 经书原文回答 类似今天简答 策论:考生按策问临场撰文答题 类似今天论述 诗赋: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赋 类似今天作文
西 安 大 雁 塔
流 芳 反 晚 千 躬 年 古 自 过 省 失
贞 观 政 绩
夺 位 登 基
杀 建 唐 立 功
唐 太 宗 一 生
• •
• •
• •
问题探究: 阅读课文后,请思考,
什么是 “贞观之治”?出 现的背景是什么?唐太宗 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方面 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 了哪些影响?
秦琼 程咬金 长孙无忌
(唐太宗)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 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 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 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逝 魏征 杜如晦 房玄龄 世),遂亡一镜矣。
——《旧唐书· 魏征传》
“夷狄中华,朕爱如一”
“天可汗”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 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唐诗《陇西行》: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性质: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
皇 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继承发展前代制度的英明皇帝

高中历史备课参考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高中历史备课参考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唐太宗是李渊次子,从小练习骑射,喜好文史→文治武功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定年号为武德,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哥哥被立为太子,弟弟李元吉被封为齐王。

秦王李世民在统一过程中功勋卓著卓越的军事家:李世民指挥作战有他的一套谋略,后人给他总结了一些经验,从这些经验里可以看出他过人的军事才华,唐太宗是一个很突出的军事战略家和指挥家。

唐太宗又是如何夺取政权的?通过玄武门之变: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部下埋伏于玄武门,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又逼李渊退位,自己登基称帝。

二、贞观之治唐朝由初期的“乱”逐渐地走向了“治”,从而推出“贞观之治”的内涵,即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往频繁,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

并板书标题。

唐太宗即位后,次年(627)改元贞观。

他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隋朝为什么会灭亡?①奢华浪费,劳民伤财。

隋炀帝为了享受,大修宫殿,为到南方巡游,大征民工修造运河。

②生活腐化,荒淫无道。

为满足自己的贪欲,让全国进献珍奇宝物和大量美女。

③战争太多,耗费国力。

好大喜功的隋炀帝东征高丽,得不偿失,加上其他战争使得民不聊生。

最终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的灭亡。

在惨痛教训的对照下,唐太宗下决心进行彻底治理,加上下属大臣们的通力协作,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展开了它美丽辉煌的画卷。

(1)政治方面完善制度:发展和完善了隋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制定律法:修订颁行《唐律》发展科举:进一步发展隋代的科举制(2)经济方面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颁行租佣调法,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不夺农时;设置义仓,救灾备荒;增殖人口,奖励婚嫁,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渠。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情况和其在位期间的治理成果。

2. 使学生理解“贞观之治”的含义及其在唐朝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人物和时代背景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成果,贞观之治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贞观之治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情况和贞观之治的定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贞观之治的具体成果和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贞观之治的理解和看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以便进行讲解和分析。

2. 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对贞观之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治理成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3. 分析:分析贞观之治的特点,如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的具体成果和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贞观之治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分享自己的看法。

6. 总结:对贞观之治进行总结,强调其在唐朝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六、教学延伸1. 通过对比唐太宗与其他唐朝皇帝的治理成果,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贞观之治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对现代社会和政治治理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贞观之治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2.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短文,评估学生对贞观之治的深入思考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2. 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著作,加深对贞观之治的理解和研究。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唐朝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之一,其所实施的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贞观之治以其高度统一、严明法纪和开明政策而闻名,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李世民的治国理念李世民继承了父亲李渊的基业,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帝。

在位之初,他便确立了“仁政为本,务富民利民”的执政理念。

他倡导凭才授官,以能直升的政治体系,弱化了出身和权贵地位的影响,使官员选拔过程更加公平。

此外,他推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这些措施为唐太宗建立了强大的统治基础,奠定了贞观之治的基础。

二、严明法纪的实施唐太宗李世民十分重视法律的严慎执行。

他建立了严格的法律体系和完善的法律程序,通过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提高司法的公正性。

他下令对官员进行严明的考察,重用能干廉洁的官员,裁撤腐败无能的官员。

此外,他还推行了科举制度,为了培养人才,进行广泛的选拔考试,使得政府机构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官员。

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治理能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三、开明政策的实施李世民推行的开明政策,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卓越的皇帝。

他主张儒家经典,并作为治国理念的指导。

他尊重异见,并广泛吸纳各个阶层的意见。

为稳定国家,他设计了征辟制度,即通过娶亲的方式选取对国家治理有贡献的人为官。

此外,他还大力推动文化繁荣,修筑了很多文化建筑,为当时的文人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创作环境。

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四、对现代社会的启示虽然唐太宗的统治早已结束,但贞观之治对现代社会依然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首先,唐太宗李世民在治理国家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这一点在现代也依然非常重要,只有通过培养优秀人才,才能推动国家的快速发展。

其次,严明法纪是贞观之治的重要特点,而这一点也反映了法治社会的重要性。

只有确立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和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选贤任能
科举制度
为了选拔优秀的人才,唐太宗完善了科举制度,使得更多 的人才能够通过考试进入官僚体系,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 能力。
重视人才
唐太宗认为人才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包括给予优厚的待遇和提供良好的 工作环境等。
限制权力
为了防止官员滥用职权,唐太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 官员的权力,包括推行三省六部制、加强监察机构等。
继位与统治
唐太宗在唐朝建立后,通 过政变夺位,成为唐朝的 第二位皇帝,开始了他的 统治时期。
唐太宗的成就
经济发展
重视农业,鼓励商业,促进了 经济的繁荣。
民族融合
唐太宗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推动了多民族融合和社会和谐。
政治改革
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效率。
文化繁荣
推崇儒学,发展科举制度,促 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学术的兴盛。
政治制度改革
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进行了 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改革,加强中 央集权,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
才。
经济发展
唐朝重视经济发展,推行均田制, 鼓励农业生产和商业交流,使得经 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文化繁荣
唐朝文化繁荣,文化艺术也取得了 巨大的成就。唐诗成为了中国文化 的代表之一,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 表之一。
贞观之治期间,唐朝的疆域得到了扩张,国家实力得到了增强。同时,这一时期 也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推动了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 等方面的繁荣。
对后世的启示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 需要有一个开明的领导人和一套科学的治理体系。领导者 应该具备远见卓识、善于用人、注重教育等方面的素质, 而治理体系则需要科学、合理、高效。

2019-2020年高中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版练

2019-2020年高中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岳麓版练
——《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二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人图画24位功臣相貌于凌烟阁,这24位功臣是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李靖、秦叔宝、程知节……在这些人中有的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有的是太子李建成政治集团的人,还有一些出身少数民族。如魏征少年时做过道士,后来成为太子的谋士,秦叔宝是小军官,程知节是农民。
A、武力征服,战而后和
B、设置管理机构
C、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D、施展个人魄力吸引周边民族
【答案】:
【解析】:
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之一是“民本”思想。下列表述最能体现此思想的是( )
A、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B、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C、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范祖禹《唐鉴》
材料二: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文(印)《大总统誓词》
材料三:《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下面是诗歌的节选:
C、隋唐时期对少数民族的依赖性较强
D、隋唐时期政治受塞外文化的影响
【答案】:
【解析】:
以下关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新王朝的建立者
B、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或巩固发展作出了贡献
C、都捍卫和维护了国家主权
D、在他们统治期间都出现了盛世景象
【答期民族政策的突出特点是( )
A、民族大融合,多民族国家统一
B、民族政策开明
C、尊重少数民族地区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步辇图》邮票
《步辇图》是阎立本名作之一,表现了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 宗时的情景。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 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描绘的就是当时唐太宗与禄东赞 会面的场景。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来到雪
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
民族 关系 对外 关系
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
朝国际影响力增强
“贞观之治”为唐步入强盛奠定基础
回顾:唐太宗对三省 六部制的完善起到了 怎样的历史作用?
皇帝
(
(
中决 尚 执 门 审 书策 书 行 下 议
)
)
(
)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唐太宗曾说:“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4.生产关系的调整(统治措施)适应了生 产力的发展
5.统治者的个人作用(励精图治)
6.人民的辛勤劳动
唐太宗晚年的骄奢与反省
1.少于纳谏
2.滥用民力
3.反省
4.对自己的评价:
晚年渐趋奢靡, 享年51岁
•唐太宗毕竟是个名君,在
晚年他还能反省自己的错误, 很难能可贵。他对太子李治 教诲时反省了自己的一生: “你应该从历史中找古代的 贤明帝王为学习的典范,像 我这样的不足以效法。我做 了许多错事,比如锦绣珠玉
《职贡图》(局部)
《礼宾图》局部
《职贡图》,唐朝画家阎立
此图为陕西乾县城北唐章怀太子
本所绘,高61.3厘米,宽
191.5厘米。该画反映了边远 各族和外国使节来唐朝朝贡 的生动情景。
李贤墓墓道东壁壁画,原长242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材教法一、重点和难点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唐太宗之所以成为我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业绩所在。

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教材从戒奢节用、招贤用能、虚心纳谏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这些措施直接导致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贞观之治表现为政治清明、社会治安很好,经济富裕、粮食价格非常便宜,百姓安居乐业,户口大增。

科举制度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本课在“招贤用能”一目中,介绍了科举制度的诞生和最初的发展演变。

至于属于科举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殿试和武举,则在下一课的“女皇武则天”中予以介绍。

如何正确评价唐太宗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对于中学生来说,评价历史人物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习惯于用好或坏来对历史人物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

评价历史人物好与坏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二、教法建议1.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引言向学生指出:隋末农民起义遍及全国,隋朝政权摇摇欲坠。

李渊父子于617年起兵晋阳,同年11月攻克长安,与民众约法12条,除去隋朝苛政。

618年,李渊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唐,他就是唐高祖。

唐朝正式建立。

经过激烈的争权战争,到624年,唐朝基本上统一了全国。

2.教师还可以结合辅助栏中白居易的诗句,向学生进一步指出:在唐朝统一全国过程中,在黄河流域进行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都是李世民负责指挥的,他的军功甚多。

他首先打败了据有金城(今甘肃兰州)一带的薛举,迫使举子薛仁呆降唐;接着又打退了倚仗突厥势力南攻河东的刘武周、宋金刚;武德四年(621)又打败窦建德,同时迫使盘踞洛阳的王世充出降,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教师可以补充内容,向学生讲述玄武门之变,说明唐太宗是在血雨腥风中即位的。

李世民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功业超过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但他身为次子,不能继承皇位。

太子李建成也知道李世民终不肯为人下,于是以李世民为一方,以李建成、李元吉为另一方,展开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情况,认识其在唐朝历史上的地位。

2. 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的含义,认识其在我国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3. 通过对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情况:出生、登基、在位时间等。

2. “贞观之治”的含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成就。

3.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在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情况,“贞观之治”的含义及其在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情况和“贞观之治”的含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在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出生、登基、在位时间等。

3. 讲解“贞观之治”的含义,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成就。

4. 分析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在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理解和看法。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与其他历史时期的治世,如汉武帝的“文景之治”、康熙的“康乾盛世”等,分析其异同。

2. 探讨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对后世的影响,如政治制度、文化发展等。

七、教学互动1. 提问环节:让学生回答关于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基本问题,如唐太宗的登基时间、贞观之治的政治特点等。

2. 讨论环节:组织学生就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唐太宗的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唐太宗,全名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唐朝最富盛名的君主之一。

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和政策,使得唐朝达到了辉煌的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

本文将探讨唐太宗的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是唐太宗在位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标志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与稳定。

首先,在政治方面,唐太宗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建立了集权的中央政权。

他实行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政府中的官员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他还修建了皇宫、官署和盐铁库等重要建筑,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其次,在经济方面,唐太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农业和商业政策,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他减税赋,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的生产。

同时,他积极发展商业和海外贸易,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唐太宗还推行了百姓察举制度,鼓励人们举报不法商人,保障市场秩序的稳定。

再次,在文化方面,唐太宗推崇儒家思想,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

他兴办学校,普及文化教育,为后来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

他还重视文化交流和文人的才华,鼓励文人作品的创作。

唐太宗的文化政策为开元盛世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的治理理念,以及在位时期的政策措施。

贞观之治体现了唐太宗对于国家治理的高度追求和精细管理。

首先,唐太宗强调廉洁政府和公正司法。

他推行廉政建设,严惩贪污腐败行为,确保政府机构的清廉高效。

他还注重司法公正,加强审判体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国家治理的公平性。

其次,唐太宗强调军事国防和边疆稳定。

他对边境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和边防建设,加强了对外的防御能力。

他还采取了灵活的外交政策,与邻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维护了边境的和平稳定。

再次,唐太宗注重人才选拔和任用。

他实行了科举制度,选拔了一大批有才华的官员,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他注重官员的能力和品德,注重选拔和使用人才,使得政府更加高效和稳定。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政治家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政治家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1.“天策上将”在反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南征北讨,屡立功勋。

为此,唐高祖加号“天策上将”,任尚书令。

2.玄武门之变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袭杀太子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并逼迫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称帝,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历史认识玄武门之变是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是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对于此类事件的评价,既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以道德评判代替客观的历史评价。

二、贞观之治1.原因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努力调整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

2.具体措施(1)完善中央官制:贞观年间发展和完善了隋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

(2)重视法制建设:修订颁行《唐律》,对《隋律》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对处死刑极为慎重。

(3)发展选官制度:进一步发展隋代的科举制,扩大贡士人选,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4)完善经济制度:在经济政策上延续唐初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

概念辨析“贞观之治”是指唐代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当时年号为“贞观”(626~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

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认识“贞观之治”调整了统治政策,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

三、开明的君主与开放的时代1.开明的为政作风(1)知人善任:唐太宗以宽广的胸襟和独到的目光,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这对于制定和贯彻贞观新政、扩大统治基础、稳定政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2)兼听纳谏:唐太宗广开言路,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形成了较为开明的政治气氛。

(3)转向“文治”:唐太宗马上得天下后,不失时机地向发展经济、加强制度建设的“文治”转化。

华师大版历七下《唐太宗与贞观之治》ppt课件2PPT文档共34页

华师大版历七下《唐太宗与贞观之治》ppt课件2PPT文档共34页
华师大版历七下《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ppt课件2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
武则天(624~705),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 天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女皇武则天(690~705在位)
三、女皇武则天
• • • • • 1、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称“圣神皇帝” 2、政绩: “贞观遗风” 原因: (1) 任用贤才(宋璟、姚崇) (2) 鼓励农业生产
唐朝的建立: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 唐朝,定都长安,庙号唐 高祖。
唐高祖窦皇后四子表
长子 李建成 太子 589~626
次子
三子 四子 唐太宗李世民 626~649在位
李世民
李玄霸 李元吉
秦王
598~649
夭折
齐王
603~626
玄武门之变
626年玄武门之变后 李世民即位 , 年号贞观 玄武门之变
观点1:武则天自认功德高大, 非文字可述
观点2:武则天篡夺李氏政 权,自己感到惭愧
观点3: 整石雕成,雕刻之精 细,为历代墓碑之罕见。无字是 武则天认为个人功过无需写上, 让后人去评说。
无字碑
你认为呢?
1、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错误的一项是( A ) A.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摇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D.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
2、李世民做皇帝后的年号是 ( A.开元 B.开皇 C.贞观 D.光武
C)
3、武则天时期选拔的贤才有 ( A.房玄龄 B.狄仁杰 C.杜如晦
D.姚崇
BD)
4、武则天被后人肯定,这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帮助有病的唐高宗处理政务 C.她善于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玄武门之变
《旧唐书》卷六四《李建成传》: “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 乱后宫,……高祖省之愕然,报曰:‘明日 当勘问,汝宜早参。’四日,太宗将左右九 人至玄武门 ……建成、元吉行至临湖殿,觉 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太宗随而呼之, 元吉马上张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 成应弦而毙,元吉中流矢而走,尉迟敬德杀 之”。
唐太宗李世民
立功沙场
《 秦 王 破 阵 图 》
在反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南征北战,屡 立功勋。其间几次身陷重围,居然毫发无损,为 此高祖特加号“天策上将”于他。他亲身经历主要 六大战役,《六骏图》反映的就是这一业绩。
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
(二)玄武门之变
长子 次子 三子 四子 李建成 李世民 李玄霸 李元吉 齐王 高祖窦皇后四子 太子 秦王 589-626 598-649 早夭 603-626
玄武门之变
626年7月2日, 李世民率部下埋伏于 玄武门,射杀太子李 建成、齐王李元吉, 后又逼李渊退位,自 己登基称帝。
议一议:你怎样看嫡长子继承制和李世民的 玄武门之变? 王位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成为保证国 家权力在一家一姓中和平过渡的理想模式, 但它不能选贤与能,也不靠功勋,嫡长子 的品质与君主专制需要经常脱节。于是皇 位继承经常出现一幕又一幕子杀父、兄杀 弟、弟杀兄、叔杀侄一类的争夺皇位的丑 剧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政治现 象 ,玄武门之变只是其中一例。 性质: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
“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
晚年的“糊涂”
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 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 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一是征伐高丽,前后两次,不听大臣们的劝 告,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得不偿失。不但 唐太宗得了病,因为要大量造船,结果引起农 民起义,激化了国内矛盾。 还有奢侈现象增多了。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 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 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 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 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
魏征犯颜直谏千秋传美名
夫以铜为镜,可以 正衣冠;以古为镜,可 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 三镜,以防已过。今魏 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
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房玄龄和杜如晦不善于断案和 处理杂务,但却善于谋划和决定国 家大事,所以用为宰 相,用其所长,避其 所短。而戴胄则相 杜如晦 反,他不通经史,但 做事正直,所以让他做大理寺少 卿,负责审理案件,结果他办事异 常干练,案子从不积压,深得唐太 宗赏识。 房玄龄
2、经济方面
唐太宗在经济政策上继续推行 (1)均田制,奖励垦荒; (2)颁行租庸调法,轻徭薄赋; (3)劝课农桑,不夺农时; (4)设义仓,救灾备荒; (5)增殖人口,奖励婚嫁,发展生 产 (6)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渠。 这些利民措施的实施,使国家很 快出现昌盛景象,
贞观之治就是指的这个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 很难出现的太平盛世。
三、开明的君主与开放的时代
①主动吸收隋亡的教训

开明君主的表现

开放时代的表现
吸取隋亡教训:
一﹑奢华浪费,劳民伤财。隋炀帝为了享受,大修宫 殿,为到南方巡游,大征民工修造运河。 二﹑生活腐化,荒淫无道。为满足自己的贪欲,让全 国进献珍奇宝物和大量美女。 三﹑战争太多,耗费国力。好大喜功的隋炀帝东征高 丽,得不偿失,加上其他战争使得民不聊生,最终激 化了社会矛盾,导致隋亡。 在惨痛教训的对照下, 唐太宗下决心进行彻底治理, 加上下属大臣们的通力协作, 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展开 了它美丽辉煌的画卷。
三、开明的君主与开放的时代
①主动吸收隋亡的教训

开明君主的表现
②知人善任、兼听纳谏 ①民族政策的开放

开放时代的表现
②对外政策的开放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贞观时期,唐朝和世界的交往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 期。包括亚洲、非洲许多国家的使臣、留学生和艺人、僧侣 都来到唐朝,来到长安,使长安成了当时世界性的都城。大 批外国人的到来,给唐朝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文化内容,如佛 教、伊斯兰教。还有许多的植物也传进来,如菠菜、胡椒、 郁金香等。 同时,唐朝的先进文化也向外传播,特别是对亚洲的影响尤 其巨大。中国的瓷器、纸张、茶叶和丝绸运往波斯,再传到 欧洲。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便是在这个时期传到阿拉伯和 印度,又通过阿拉伯传到了欧洲和非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 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亚洲,唐朝文化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最 深。到了645年(贞观十九年),日本开始了著名的大化改新, 几乎是全面地学习唐朝文化,甚至是照搬过去直接来用,使 日本很快建立了封建的国家制度。这些制度一直延续到了十 九世纪的明治维新。
唐帝国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九百十 八里。与当时拜占庭帝国﹑伊斯兰帝国并称“世界三大 帝国”。
(三)“贞观之治”的表现 1、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2、生产发展、文化繁荣;
3、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 (四)评价贞观之治 1、作用:有利于……,为……奠定了基础 2、阶级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根本目 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统治,不能改变封建社会 的基本矛盾。
3、民族关系 (1)唐初概况:边境不稳
(2)策略: “战而后和” (3)具体措施: 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册封、 和亲 东突厥: 武力征服;设立都督府 突厥 西突厥:武力征服; 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 吐蕃: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中原文化影响吐蕃
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来 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 好的新时代。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1、政治方面 (2)制定律法 唐太宗重视法制建设,于贞观年间修订 颁行《唐律》。在维系《隋律》基本精神的 前提下,《唐律》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对 处死刑极为慎重;《唐律》还规定,对“占 田过限 ”、“ 在官复夺私田 ” 及擅自加 重赋敛的贪赃枉法官员,要予以惩治。
1、盛世局面作用: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 之治”的局面,这就为 “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民族政策作用: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3、对外政策作用: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 4、治国策略作用: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成为古 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 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贞观之治
唐太宗即位后,次年(627) 改元贞观。他居安思危,任用贤 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 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 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 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 象,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 中国封建时代最著名的“治世”。
阅读课文后,请思考, 什么是 “贞观之治”?出 现的背景是什么?唐太宗即 位后在政治、经济方面都采 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 影响?
三、开明的君主与开放的时代
①主动吸收隋亡的教训

开明君主的表现
②知人善任、兼听纳谏

开放时代的表现
用人与纳谏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唐太宗便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原 来太子一派的人,有才干的还委以 重任,魏征便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唐太宗的宽容 魏征 化解了许多矛 盾,使许多原来站在对立面 的人能够有机会转变过来, 成为治理国家的有用之才。
唐朝统治者 一般要组织 新科进士, 在京城长安 参加曲江国 宴,并在雁 塔题名.
怎么考? 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等
帖经:考官任择经书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 几个字或几句话,令考生默写出来。各科考试, 均须帖经。 类似今天填空 墨义: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 经书原文回答 类似今天简答 策论:考生按策问临场撰文答题 类似今天论述 诗赋: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赋 类似今天作文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位智勇兼备的统帅
一位兼听纳谏的开明君主 开创“贞观之治”
课标要求: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 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 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
(一)年轻有为,立功沙场
李世民(599—649),唐高 祖李渊次子。隋末,随父在晋阳 (今山西太原西南)。617年起兵 反隋。618年,李渊即帝位,国 号唐。李世民为尚书令,不久, 被封为秦王。在唐朝统一全国的 过程中,李世民军功甚多。他先 后打败薛举、刘武周、窦建德 等,同时迫使盘踞洛阳的王世充 出降,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主观上: (1)吸收隋亡教训 (2)唐太宗雄才大略,个人作 用 2、客观上: (1)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创 造了条件 (2)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
贞观:唐太宗年号(627-649年)
(二)措施 1、政治方面
(1)完善制度 贞观年间发展和完善了隋朝实行的 三省六部制,加强集体议政和监察机制, 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力求政令尽可能 符合实际,顺应民情。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十八 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
程 咬 金
李 靖
杜 如 晦
秦 长 叔 宝 孙 无 忌
三、开明的君主与开放的时代
①主动吸收隋亡的教训

开明君主的表现
②知人善任、兼听纳谏 ①民族政策的开放

开放时代的表现
“夷狄中华,朕爱如一”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最过人之处是他的宽 容,因为宽容,贞观时期的民族关系异常融洽。 唐太宗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 准许少数民族内迁,定居长安; 采取和亲政策; 建立了州县制度,仍然用少数民族领袖为官。
步辇图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也值得称道,在他 的努力下,唐朝的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出现了历史上难得的民族关系融洽、各族和睦共 处的黄金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